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半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1310300694.6 2013-07-17 CN103576395A 2014-02-12 玉置昌哉; 前田和之
发明提供一种在保持与反射式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同时能够实现透射显示的半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包括该半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在具有对应每个像素设置的反射电极的半透射型中,使用反射电极进行反射显示,同时使用反射电极的像素间的空间进行透射显示,从而能够在保持与反射式显示装置同等的反射显示性能的同时实现透射显示。
22 输入装置 CN201210044129.3 2012-02-23 CN102750026A 2012-10-24 舛本好史
一种输入装置,防止通过λ/4相位差层的光成为椭圆偏振光,能够提高防止外部光线的内部反射的功能,且能够解决反射光导致的变色等问题。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前方的输入装置(20)具有偏振薄膜(22)和λ/4相位差薄膜(23),在与偏振薄膜(22)相比的更内侧具有包括第一透光性薄膜(41)和第二透光性薄膜(42)的触摸传感器部(40)。第一透光性薄膜(41)和第二透光性薄膜(42)由被控制为光学上大致各向同性的薄膜形成,但是,通过向薄膜制造时的加工方向(MD)延伸而呈现双折射,且滞相轴朝向加工方向(MD)。因此,使两片薄膜的加工方向(MD)正交,且使滞相轴正交,从而相互抵消,整体上设定为各向同性来防止椭圆偏振光的产生。
23 显示器和电子单元 CN201210078449.0 2012-03-22 CN102736320A 2012-10-17 玉置昌哉; 前田和之; 加边正章
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获得高对比度的显示器以及包括该显示器的电子单元。该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层和光反射层;以及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光学层压体;其中,光学层压体从更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起依次包括第一相差层、光扩散层、第二相差层、偏振层;第一相差层为负C板;以及第二相差层为λ/4板或者为从更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起依次配置的λ/4板和λ/2板的组合。
24 具有视补偿的液晶显示器 CN201110421008.1 2011-12-15 CN102650761A 2012-08-29 杨亚锋; 秦广奎; 鲁姣明; 柳在健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视补偿的液晶显示器,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能够解决液晶显示器的暗态漏光问题,提高液晶显示器的视角。该具有视角补偿的液晶显示器包括:垂直排列模式的液晶盒、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晶盒与所述下偏光片之间的第一双轴补偿膜;设置在所述液晶盒与所述上偏光片之间的第二双轴补偿膜;设置在所述液晶盒的上侧和/或下侧的单轴补偿膜。本发明应用于广视角技术的视角补偿。
25 IPS模式或FFS模式液晶显示元件 CN201210021885.4 2012-01-31 CN102629024A 2012-08-08 海鉾洋行
发明提供一种IPS模式或FFS模式液晶显示元件,其包括光学补偿膜,所述光学补偿膜包括第一延迟区及与第一延迟区相邻的第二延迟区,其中:第一延迟区的慢轴正交于第二延迟区的慢轴,第一延迟区在550nm波长处的面内延迟Re(550)等于或小于20nm,且第一延迟区在550nm波长处沿厚度方向的延迟Rth(550)为20nm至120nm,第一延迟区包括含有垂直配向的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延迟层。
26 液晶显示装置 CN201110206932.8 2011-07-22 CN102346334A 2012-02-08 三本高志; 小林淳一; 上天一浩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配置在第1绝缘基板外表面侧的第1偏振光板;配置在第2绝缘基板外表面侧的第2偏振光板;和在第2绝缘基板与第2偏振光板之间层叠的第1相位差板及第2相位差板,对于第1相位差板及第2相位差板,当设面内彼此正交的2方向的折射率分别为nx及ny,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为nz,厚度为d,由((nx+ny)/2-nz)*d定义的厚度方向的延迟为Rth时,第1相位差板具有负的第1延迟,第2相位差板具有正的第2延迟,并且,第1延迟与第2延迟之和相对波长550nm的光为-40nm±20nm,由|Rth2|*100/(|Rth1|+|Rth2|)定义的第2延迟Rth2的影响率为40%±3%。
27 带微透镜阵列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0780049695.0 2007-10-26 CN101578549B 2011-08-17 臼仓奈留
发明提供视野特性和对比度高,且能够进行高亮度的显示的直视型的带微透镜阵列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带微透镜阵列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液晶面板;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光入射侧的微透镜阵列;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光出射侧的第一偏光板和第一光学补偿元件;和设置在微透镜阵列的光入射侧的第二偏光板和第二光学补偿元件,第一光学补偿元件的厚度方向的延迟比第二光学补偿元件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大。
28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880125487.9 2008-11-28 CN101925848A 2010-12-22 坂井彰; 樱木一义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且简便地制造并且在广视范围内能够实现高对比度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有第一偏振片、第一种双折射层、第一λ/4板、液晶单元、第二λ/4板、第二种双折射层和第二偏振片,该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与该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上述第一种双折射层满足Nz>0.9,且面内滞相轴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上述第一λ/4板的面内滞相轴与上述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大致成45°的角度,上述液晶单元通过使液晶单元中的液晶分子与基板面垂直地取向而进行黑显示,上述第二λ/4板的面内滞相轴与第一λ/4板的面内滞相轴正交,上述第二种双折射层满足Nz<0.1,且面内滞相轴与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
29 光学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CN200680013468.8 2006-04-20 CN101163997B 2010-08-04 伊藤洋士; 久门义明; 高桥勇太
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透明聚合物膜的光学膜。该光学膜至少具有从0.10到0.95的由Re(450)/Re(550)定义的A1值和从1.01到1.50的由Re(650)/Re(550)定义的A2值。Re(?)代表相对?nm波长的光膜的延迟值;并且Rth(?)代表相对?nm波长的光膜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值。
30 增加的显示装置 CN200910150316.8 2009-06-23 CN101614905A 2009-12-30 都熙旭; 申旗澈; 李承喜; 姜声敏; 金洸贤; 金智训; 金相宰
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插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以垂直配向模式运行。第一光学单元包括C板和具有第一吸收轴的第一偏光板。第二光学单元包括正A板、负A板和具有第二吸收轴的第二偏光板,第二吸收轴与第一吸收轴基本垂直。正A板和负A板可以聚集色光的分散的偏振态。
31 光学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CN200680013468.8 2006-04-20 CN101163997A 2008-04-16 伊藤洋士; 久门义明; 高桥勇太
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透明聚合物膜的光学膜。该光学膜至少具有从0.10到0.95的由Re(450)/Re(550)定义的A1值和从1.01到1.50的由Re(650)/Re(550)定义的A2值。Re(λ)代表相对λnm波长的光膜的延迟值;并且Rth(λ)代表相对λnm波长的光膜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值。
32 液晶显示器件 CN200610058968.5 2006-03-09 CN1854826A 2006-11-01 佐藤弘基; 小林君平; 吉田守
发明涉及具有液晶分子以大致90°的度扭转取向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器件包括:液晶单元,具有密封在一对基板之间、液晶分子从一方的基板朝着另一方的基板以90°±5°的角度扭转取向的液晶层;前偏光板,配置在作为该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前侧外面,透射轴朝向与所对应的前侧基板的配向膜上实施的取向处理方向交叉+45°±5°的方向;以及后偏光板,配置在液晶单元的后侧外面,透射轴朝向与所对应的前侧基板的水平配向膜上实施的取向处理方向交叉-45°±5°的方向。
33 包括使用+A-板和+C-板的视补偿膜的平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 CN200480010720.0 2004-10-22 CN1777834A 2006-05-24 全柄建; 谢尔盖耶·别利亚夫; 刘正秀; 尼古拉·马里姆嫩科
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本发明的平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通过使用+A-板和+C-板,改善了其前向和预定倾下的对比度特性,同时使黑态中根据视角的色移最小化。
34 光学膜以及包括该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1710140567.2 2017-03-10 CN107179624A 2017-09-19 孙玉秀; 卢成仁; 朴泳进; 宋俊昊; 李宰学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膜以及包括该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光学膜包括负C板、在负C板上的光扩散层以及在负C板上的偏振器,其中偏振器包括线偏振器和在线偏振器上的延迟板,光扩散层包括第一光透射基底和多个第一杆,所述多个第一杆具有与第一光透射基底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并在第一光透射基底内以第一倾斜排列,负C板具有x轴折射率Nx、y轴折射率Ny和z轴折射率Nz,其中“Nx>Nz”并且“Ny>Nz”。
35 具有宽视液晶显示装置 CN201310757102.3 2013-12-24 CN103913887B 2016-09-21 崔翔雄; 高正训; 孙铉晟; 金恩正; 俞东河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宽视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板;第一偏振片,其附接至所述液晶板的第一表面并包括第一偏振膜、第一和第二光学补偿膜、相位延迟膜、保护膜和功能膜,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学补偿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偏振膜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所述相位延迟膜、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功能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偏振膜的另一个表面上;和第二偏振片,其附接至所述液晶板的第二表面并包括第二偏振膜、内保护膜和外保护膜,其中,所述内保护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偏振膜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所述外保护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偏振膜的另一个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偏振膜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膜与所述液晶板之间,并且所述相位延迟膜具有λ/4的延迟值。
36 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CN201210199799.2 2012-06-13 CN102841463B 2016-09-07 玉置昌哉
发明涉及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该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驱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层、像素电极相位差层和偏振板,其中该像素电极被设置在面向该液晶层的区域中并且向该液晶层施加电压,并且该相位差层和该偏振板被分别设置在环境光相对于该液晶层射入的一侧上。该像素电极的每一者包括多个部分电极,并且该驱动电路根据图像信号从被施加了恒定电压的该部分电极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部分电极。该恒定电压使该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白色状态。该驱动电路通过以小于60Hz的速对各像素的发光面积进行调制来执行灰度显示。
37 显示器 CN201310258295.8 2013-06-25 CN103293758B 2016-08-10 叶大为
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第一相位补偿膜以及第二相位补偿膜。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二侧。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光吸收轴,且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光吸收轴。第一相位补偿膜与第二相位补偿膜设置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之间。第二相位补偿膜满足一第一关系式:其中Rλ1、Rλ2与Rλ3系分别为当穿透第二相位补偿膜的光线的波长分别为λ1、λ2与λ3时第二相位补偿膜的相位延迟,且λ1<λ2<λ3。
38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光学补偿膜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 CN201310349469.1 2013-08-09 CN103439829B 2016-03-30 康志聪; 海博
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光学补偿膜,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该光学补偿膜包括:设置在液晶面板一侧的第一C膜,置于所述第一C膜外侧的第一聚乙烯醇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另一侧的第二C膜,置于所述第二C膜外侧的A膜以及置于所述A膜外侧的第二聚乙烯醇层,其中所述A膜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处于[92,184]nm的范围内,所述A膜的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处于[46,92]nm的范围内。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改善了暗态漏光分布和显示器的对比度。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包括所述光学补偿膜的液晶显示器。
39 图像显示装置 CN201480008008.0 2014-02-07 CN104995553A 2015-10-21 佐佐木靖; 黑岩晴信; 向山幸伸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性得到改善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2);图像显示单元(4);配置在比前述图像显示单元(4)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8);以及配置在比前述偏振片(8)靠近观看侧的至少2张取向薄膜,前述至少2张取向薄膜中的1张为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薄膜(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靠近光源侧。
40 液晶显示器 CN201410819926.3 2014-12-25 CN104536204A 2015-04-22 海博; 康志聪
发明公开一种液晶显示器,其自入光侧至出光侧依序包括:背光源、第一TAC膜、第一PVA膜、第一单光轴相位补偿膜、液晶层、第二单光轴相位补偿膜、第二PVA膜以及第二TAC膜。该第一单光轴相位补偿膜通过调整厚度以及调整该光线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以及第三折射率以提供第一补偿值及第二补偿值。第二单光轴相位补偿膜通过调整厚度以及调整光线在第一、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分别所对应的第四折射率、第五折射率以及第六折射率以提供第三补偿值。液晶显示器依据第一补偿值、第二补偿值以及第三补偿值控制其漏光。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