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21 包括使用+A-片的视补偿膜的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 CN200580003320.1 2005-03-29 CN100510903C 2009-07-08 全柄建; 谢尔盖耶·别利亚夫; 刘正秀; 尼古拉·马里姆嫩科; 张俊元
发明披露了一种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该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使用至少一个正A-片,并调整正A-片的光轴方向和延迟值,从而在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的前面和预定倾处改善对比度特性并同时使暗态(black state)中根据视角的色移减至最小。
222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810185993.9 2008-12-18 CN101464587A 2009-06-24 深川伸隆; 远山浩史
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背光;液晶单元;提供在所述液晶单元和所述背光之间的第一偏振片;相对于液晶单元,提供在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对侧的第二偏振片;提供在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液晶单元之间的第一延迟膜;和提供在所述第二偏振片和所述液晶单元之间的第二延迟膜;其中满足下式(1)的关系:1×10-6/℃≤EC2max-EC1max≤50×10-6/℃(1);其中EC1max表示第一延迟膜的最大线性热膨胀系数,而EC2max表示第二延迟膜的最大线性热膨胀系数
223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0810180975.1 2008-11-20 CN101441378A 2009-05-27 吉见裕之; 武田健太郎; 清水享
发明涉及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面板具有:液晶单元;第1偏振片和第2偏振片,其被设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两侧;第1光学补偿层,其被设置于所述液晶单元与第1偏振片之间;第2光学补偿层,其被设置于所述液晶单元与第2偏振片之间,其中,所述液晶面板的波长色散为Re40(450)>Re40(550)>Re40(650),所述第1光学补偿层的折射率椭球体满足nx>nz>ny的关系,且所述第2光学补偿层的波长色散为Re40(450)≥Re40(550)≥Re40(650)。
224 广视野补偿偏振片、液晶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0580014002.5 2005-05-24 CN100460901C 2009-02-11 下平起市; 冈田裕之; 大须贺达也; 西小路祐一
发明的广视野补偿偏振片,层叠有:由显示光学负的单轴性的材料形成且该材料倾斜取向的光学膜(1)、各向异性光散射膜(2)以及起偏器(3)。在将该广视野角补偿偏振片利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相对于画面的法线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都可以扩大视野角特性。
225 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00780001780.X 2007-02-27 CN101361021A 2009-02-04 池田哲; 上坂哲也
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特性变化小、显示图像亮、对比度高并且视依赖性小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括具有固定的向列混合取向结构的特定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特定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
226 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00510055976.X 2005-03-24 CN100371804C 2008-02-27 矢野周治; 河合雅之
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了已层叠偏振片和相位薄膜的光学薄膜的、在广范围内具有高对比度的、并可以实现易观看的显示的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在本发明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单元的一侧配置有采用了使用面内相位差Re为10nm以下且厚度方向相位差Rth为30~100nm的透明保护薄膜的偏振片、和Nz值为0.3~0.7且面内相位差Re1为200~300nm的相位差薄膜的光学薄膜(F1),在另一侧上配置有采用了与上述相同的偏振片和Nz值为0.9~1.2且面内相位差Re2为150~280nm的相位差薄膜的光学薄膜(F2),而且,光学薄膜(F1)和光学薄膜(F2)被配置成各自的偏振片的吸收轴处于垂直的状态且均使相位差薄膜侧成为液晶单元侧。
227 液晶显示面板 CN200710091725.6 2007-03-29 CN101046572A 2007-10-03 中尾健次; 分元博文; 宇山奈美; 辻康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相对基板、夹在阵列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并包含其取向状态转化成用于允许显示操作的弯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至少设置在相对基板上的延迟板、和设置在延迟板上的偏振器(PL)。阵列基板和相对基板包括分别覆盖有取向膜(AL)的一对电极,并彼此相对以限定矩形显示区域(DA),且偏振器(PL)具有与显示区域(DA)的各条边基本上平行或基本上垂直的吸收轴。
228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610163800.0 2006-12-05 CN101034224A 2007-09-12 惠木勇司; 石谷哲二; 西毅
存在的问题是,与非发光状态的发光元件的黑亮度相比,当在暗环境中观看时液晶显示装置中黑亮度较高,从而造成对比度低的结果。强烈要求提高对比度。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对比度和宽视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夹持显示元件的透光基板上设置延迟膜和层叠偏振片。可使用具有混合取向液晶的膜、具有扭曲取向液晶的膜、单轴延迟膜或双轴延迟膜作为延迟膜。优选层叠偏振片包括两个偏振片。
229 包括使用+A-片的视补偿膜的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 CN200580003320.1 2005-03-29 CN1914550A 2007-02-14 全柄建; 谢尔盖耶·别利亚夫; 刘正秀; 尼古拉·马里姆嫩科; 张俊元
发明披露了一种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该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使用至少一个A-片,并调整A-片的光轴方向和延迟值,从而在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的前面和预定倾处改善对比度特性并同时使暗态(black state)中根据视角的色移减至最小。
230 显示面板、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器与电子装置 CN200510103191.5 2005-09-20 CN1752812A 2006-03-29 林启湟
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第一基板平行且相对的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配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以及配置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偏光片。其中,第一基板包括一具有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一配向表面,而第二基板包括一具有第二配向方向的第二配向表面,且液晶分子配置于第一配向表面与第二配向表面之间。此外,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吸收轴,而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吸收轴,且第一吸收轴与第一配向方向之间的夹以及第二吸收轴与第二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在大约45°±10°的范围内。
231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0510059900.4 2005-04-01 CN1700064A 2005-11-23 前田强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开口率同时提高从广侧观察时的显示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一种通过对被夹持在一对基板(21、22)间的液晶(3)施加与所述基板面平行的电场而使显示状态变化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配置在一方的所述基板(21)的非液晶侧的相位差膜(4);配置在该相位差膜(4)的非基板侧并且具有与所述液晶(3)的取向方向平行的透射轴的第1偏振片(51);和配置在另一方的所述基板(22)的非液晶侧并且具有与所述液晶(3)的取向方向垂直的透射轴的第2偏振片(52)。
232 液晶投影仪、液晶器件以及用于液晶器件的衬底 CN03817241.0 2003-07-16 CN1669334A 2005-09-14 中川谦一
红色入射光被反射在反射镜(19)上,并由偏振器(26R)线性偏振。线性偏振入射光进入透射液晶器件(11R),其中斜入射光被改变成椭圆偏振光。液晶器件(11R)与检偏器(28R)之间的延迟补偿器(27R)具有无机形状双折射层。延迟补偿器(27R)产生双折射效应以改变椭圆偏振光为线性偏振光。来自延迟补偿器(27R)的线性偏振光可以通过检偏器(28R)而不减小强度,并进入颜色重组棱镜(24)。液晶器件(11R)可以具有无机形状双折射层。绿光和蓝光中的延迟也以相同方式进行补偿。在颜色重组棱镜(24)中被混合的红、绿和蓝色图像光通过一个投影透镜系统(25)被投影到屏幕(3)上。
233 采用涂覆补偿膜的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0410097020.1 2004-12-08 CN1637524A 2005-07-13 朴修贤
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涂覆补偿膜的液晶显示器件。该液晶显示器件包括其上形成有滤色片层的第一基板及其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基板。液晶层设置在基板之间。偏振器粘接在基板的外表面上,使偏振器的光学透射轴彼此垂直。通过涂覆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液晶原在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补偿膜。
234 相位差膜及用其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99803463.0 1999-10-29 CN1175287C 2004-11-10 内山昭彦; 串田尚
由单片高分子取向膜构成的相位差膜、其特征在于在波长450nm和550nm的相位差满足下述式(1)和/或(2)且吸率为1重量%以下。R(450)/R(550)<1 (1)K(450)/K(550)<1 (2)[式中,R(450)和R(550)分别是高分子取向膜在波长450nm和550nm的面内相位差,K(450)和K(550)分别是由高分子取向膜在波长450nm和550nm的K=[nz-(nx+ny)/2]×d(式中,nx、ny、nz是高分子取向膜的三维折射率分别在其x轴、y轴、z轴方向的折射率,d为膜厚)计算的值。]还提供了用此相位差膜的叠层相位差膜、液晶显示装置。
235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00119972.2 2000-06-29 CN1163784C 2004-08-25 关目智明; 山口久典; 岩井义夫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仅采用一极化膜但却实现了明亮白色显示并且具有高对比度的消色差。向列型液晶的扭曲设置在45°到90°范围内,并且液晶层减速值设置成nLC dLC=0.20μm至0.30μm。两延迟膜用具有各向异性折射率小散射且z系数在0.3到1.0范围内的结构元件构成。两延迟膜的减速值设置在RF1=0.23μm到0.28μm和RF2=0.13μm到0.18μm。并且满足等式:φP=75°-195°,φP-φF1=95°-115°,以及φP-φF2=155°-175°。
236 叠层相位差板以及由该板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 CN98806660.2 1998-04-24 CN1161642C 2004-08-11 冈本正之; 三井精一; 平木肇; 植木俊; 箕浦洁
叠层相位差板由第1以及第2光学相位差补偿板(1、2)叠层构成,第1光学相位差补偿板(1)对于波长550nm的透射光的延迟是100~180nm,第2光学相位差补偿板(2)对于波长550nm的透射光的延迟是200~360nm,如果在使作为可见光并且具有同一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3)入射到第2光学相位差补偿板(2)时把直线偏振光(3)的振动方向(4)与第1光学相位差补偿板(1)的滞相轴方向所成的度记为θ1,把入射到第2光学相位差补偿板(2)的直线偏振光(3)的振动方向(4)与第2光学相位差补偿板(2)的滞相轴方向所成的角度记为θ2,则配置各光学相位差补偿板(1、2)使得|θ1-2×θ2|成为80~100度。由此,可以提供能够实现视认性出色的显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或者高效率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谋求提高功能的叠层相位差板以及由该板构成液晶显示装置。
237 液晶显示装置和采用这种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CN98116249.5 1998-08-06 CN1138168C 2004-02-11 饭岛千代明
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个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液晶层;和一个相位差膜,供消除液晶显示面板上产生的带色现象;其特征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配置着一个偏光分离板,由双折射的第一膜和非双折射的第二膜构成,液晶显示面板折射率各向异性波长色散BLC对相位差膜相位差的波长色散BRF的比值BLC/BRF至少等于1.02,且偏光分离板在450纳米波长下的反射率R450对650纳米波长下的反射率R650的比值R450/R650至少等于1。
238 液晶显示装置 CN00121714.3 2000-07-21 CN1129808C 2003-12-03 森胁弘幸; 田中充浩
发明的目的是防止液晶显示装置在白显示状态及黑显示状态中出现颜色偏移。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单个偏振层、单个相位延迟层、反射层和液晶层,利用从反射层反射的光产生显示。基于入射光的波长λ,相位延迟层的延迟值ReF选为约等于(1/4+K/2)λ,液晶层的延迟值ReL选为约等于(1/2+L/2)λ(K=0,1,2,…;L=0,1,2,…)。偏振层的吸收轴AP与相位延迟层的延迟轴AF的度Δφ设定为0°<Δφ<45°或者45°<Δφ<90°。这防止液晶显示装置在白显示状态和黑显示状态中的颜色漂移,提高对比度
239 椭圆起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CN03106745.X 2003-02-28 CN1441265A 2003-09-10 J·凯利; T·赛甘; M·拉夫伦托维奇; Y·尼斯库吉; T·卡梅亚马
一种椭圆起偏振片,包含偏振器,具有正折射率各向异性和倾斜的各向异性光轴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具有负折射率各向异性和倾斜的光轴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液晶元件具有准确的延迟补偿,当视改变时液晶显示器保留了有足够可见度的对比度且不产生颜色变换。
240 相位薄膜相位差薄膜复合体和使用该材料的液晶显示装置 CN00802077.9 2000-07-28 CN1322303A 2001-11-14 内山昭彦; 串田尚
一种相位薄膜,其中包含一片聚合物薄膜,在400~800nm的波长范围内有其相位差值为正值的波长范围和其相位差值为负值的波长范围,满足式(1)|R(400)|≥10nm和式(2)|R(700)|≥10nm中至少一个,且吸收作用不大于1%(质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