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用于控制封闭空间的环境温度的一体环境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1210593012.0 2012-12-31 CN103185411B 2017-08-29 胡里奥·罗梅罗·桑托斯·费尔南德斯; 里卡多·甘多尔菲; 尼古劳·布拉加·桑托斯; 卢伊·托巴尔迪尼·内托
用以通过使被动热交换子系统(例如,环路热导管(LHP)热交换子系统)、RAM空气子系统、以及蒸汽压缩循环机(VCM)子系统一体化来控制封闭空间的环境温度环境控制系统和方法,所述被动热交换子系统具有与用于在其中提供环境温度控制的封闭空间处于热交换关系的闭合环路热交换流体回路,所述RAM空气子系统具有用于使RAM冷却空气循环的RAM空气回路,所述蒸汽压缩循环机(VCM)子系统具有VCM流体回路,所述VCM流体回路具有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
2 一种制冷系统 CN201710363251.X 2017-05-22 CN107084544A 2017-08-22 刘尧平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控制装置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用于对换热器中输送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具有小于所述换热器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的换热面积。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能够提供两种工作模式,能够同时满足对耗电量和制冷能的要求。
3 制冷系统、制冷控制方法及制冷控制装置 CN201611082404.5 2016-11-30 CN106766310A 2017-05-31 程琦; 陈培生; 钟海玲; 黄凯亮; 刘思源; 王建凯
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控制方法及制冷控制装置,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制冷剂(40)及蒸发器(50),蒸发器(5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腔(51)和第二换热腔(52),蒸发器(50)的循环管路贯穿第一换热腔(51)和第二换热腔(52),压缩机(10)、第一冷凝器(20)及第一换热腔(51)形成压缩机制冷循环,制冷剂泵(40)、第二换热腔(52)及第二冷凝器(30)形成制冷剂泵制冷循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冷剂循环和压缩机制冷循环两个循环独立设置导致部件较多和结构复杂的问题。
4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CN201380040398.5 2013-07-23 CN104508406B 2017-03-08 上野明敏; 藤本祐介; 栗山英明
发明谋求提高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除湿性能。集装箱用制冷装置根据除湿负荷进行第一除湿控制和第二除湿控制。在该第一除湿控制下,让通过蒸发器后的空气与再加热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将空气加热后再该加热后的空气吹到集装箱的箱内。在该第二除湿控制下,使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的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的压比第一除湿控制的压力高,并且调节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的流量以使集装箱的箱内温度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5 冷冻循环装置 CN201280025531.5 2012-04-04 CN103562656B 2015-07-22 有井悠介
冷冻循环装置(100)的控制装置(50)与压缩机(1)的起动时、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正常运转中的压缩机(1)的温度上升时、和压缩机(1)的从低压切断停止起的起动时中的任一时刻相对应,控制电磁(6)和电磁阀(7)的开闭。
6 致冷单元 CN201180009461.X 2011-02-15 CN102753895B 2015-07-15 室井邦雄; 丹野英树; 冈田成浩; 小泽光辅; 渡边裕昭; 松本宪二郎; 石黑孝光
一种致冷单元,包括:筐体(F),该筐体(F)在上部载置有具有空气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部(1),并在内部形成有机械室(2);多个独立的制冷循环单元(1RA、2RB),这些制冷循环单元(1RA、2RB)收容在机械室(2)中,并由除空气热交换器(3)之外的制冷循环设备构成;以及控制箱(8),该控制箱(8)包括循环(13)及控制用电子元器件,从筐体(F)的里侧朝向正面前方侧依次配置有水循环泵(13)、第一制冷循环单元(1RA)、第二制冷循环单元(2RB)、控制箱(8),可将对用于接受各种信号来控制电动部件的电子元器件等予以收容的控制箱(8)设定在最佳位置,从而能使对控制箱(8)的维修作业简化,并能提高操作性。
7 一种新型节能型冷冷机组 CN201510115024.6 2015-03-17 CN104697223A 2015-06-10 章立标; 韩伟达; 陈满; 王添益; 唐进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型冷冷机组,属于制冷机械技术领域,常规全年制冷风冷冷水机组在寒冷的冬季运行制冷时,需开启机组中功耗占比最大的压缩机才能实现制冷循环,本发明包括压缩机、风冷冷凝器、储液罐、节流装置、蒸发器,所述的风冷冷凝器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高压侧,所述的蒸发器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低压侧,其特征是:所述的节流装置上并联有溶液用于输送液体制冷剂。冬季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压缩机停止运行,溶液泵启动,驱动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循环,将外界低温室外空气的冷量释放给冷冻水,从而降低冷冻水温以实现制冷目的,大大降低了机组运行功耗,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8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CN201380040398.5 2013-07-23 CN104508406A 2015-04-08 上野明敏; 藤本祐介; 栗山英明
发明谋求提高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除湿性能。集装箱用制冷装置根据除湿负荷进行第一除湿控制和第二除湿控制。在该第一除湿控制下,让通过蒸发器后的空气与再加热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将空气加热后再该加热后的空气吹到集装箱的箱内。在该第二除湿控制下,使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的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的压比第一除湿控制的压力高,并且调节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的流量以使集装箱的箱内温度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9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CN201380040389.6 2013-07-23 CN104508405A 2015-04-08 上野明敏; 藤本祐介; 栗山英明
发明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本发明包括温度控制部(101)和控制切换部(103)。温度控制部(101)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切换着进行根据吹出温度(Tss)控制集装箱(C)的箱内温度的第一温度控制和根据吸入温度(Trs)控制集装箱(C)的箱内温度的第二温度控制。如果在进行让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除湿运转时吹出温度(Tss)比吸入温度(Trs)高,该控制切换部(103)就将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
10 制冷装置 CN201310525440.4 2013-10-31 CN104329822A 2015-02-04 聂圣源; 刘建如; 吴淑娟
一种制冷装置,包括主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装置还具有多功能室、配置于所述多功能室的多功能室冷凝器以及配置于所述多功能室的多功能室蒸发器,所述多功能室冷凝器与所述多功能室蒸发器连接于所述主制冷循环系统,使得所述多功能室能够在冷藏模式与解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当该多功能室处于解冻模式时,将冷冻室的食物放置该多功能室内进行解冻,既解决了冷冻室食物自然解冻时间长,采用微波炉等其他电器解冻较为麻烦的问题,同时又利用了主制冷循环系统中部分浪费的热量,节约了能源
11 利用中间气体再压缩的车辆系统和方法 CN201410037454.6 2014-01-26 CN103968600A 2014-08-06 B.M.斯泰尔斯; M.D.内梅施; H.E.尤斯蒂斯; M.S.万克赫德
提供了一种利用中间气体再压缩的车辆系统。热泵系统用于在具有电池和乘客舱的车辆中使用。热泵系统可包括加热回路和冷却回路,其每个包括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压缩机,和蒸气-液体分离器,蒸气-液体分离器构造为将通过第一膨胀装置供应的中间压制冷剂分离为流动通过其中的气态制冷剂和流动通过其中的液态制冷剂。蒸气-液体分离器可构造为将气态制冷剂在第二入口处选择性地注射到压缩机中,以增加制冷剂的质量流速。这允许热泵系统在冷的环境温度下有效地操作。还提供了一种操作利用中间气体再压缩的热泵系统的方法。
12 车辆系统和利用蓄热的方法 CN201410037335.0 2014-01-26 CN103963605A 2014-08-06 P.S.隆巴多; L.P.齐尔; B.P.莱蒙; M.D.内梅施; B.M.斯泰尔斯
提供了一种系统,其用在具有乘客车厢和蓄热介质的车辆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向车辆乘客车厢提供热的方法。车辆可以具有仅有电的车辆模式,其中车辆可具有主动电驱动状态和非主动状态之一。热泵系统可以包括构造为用于存储在非主动状态期间产生的热的蓄热介质。蓄热介质可以是具有与流体介质可交换热容量的装置,例如为可再充能量存储系统(RESS)或者相变材料。由蓄热介质在车辆充电事件期间存储的热在主动电驱动状态期间可从蓄热介质通过热泵系统传输到乘客车厢。
13 油平衡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CN201210594800.1 2012-12-31 CN103913015A 2014-07-09 张乐平; 博纳富瓦·帕特里斯; 塞尓达尓·苏因迪科夫
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平衡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在用于压缩机间的油平衡装置中,压缩机包括一台第一压缩机和至少两台第二压缩机。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吸气管并联地连接至主吸气管路而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排气管并联地连接至主排气管路,在系统有运行需求情况下第一压缩机始终处于运转状态而第二压缩机为间歇运转的压缩机,第二压缩机中的各压缩机的油池通过第一油平衡管串联连接,第一压缩机的油池通过第二油平衡管连接至第一油平衡管的底部。
14 衣物干燥机 CN201280009248.3 2012-02-07 CN103392036A 2013-11-13 阿尔贝托·比松; 弗朗切斯科·卡瓦雷塔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系统的衣物干燥机。热泵系统包括用于制冷剂的闭合制冷剂回路(10)和用于干燥空气的干燥空气回路(12)。制冷剂回路(10)包括压缩机(14)和层压装置(18)。空气流回路(12)包括衣物滚筒(52)和至少一个扇(52)。制冷剂回路(10)和空气流回路(12)由用于加热空气流和冷却制冷剂的第一热交换器(16)以及用于冷却空气流和加热制冷剂(20)的第二热交换器热联接。制冷剂回路(10)包括位于层压装置(10)的出口与压缩机(14)的入口之间的低压侧(24)。制冷剂回路(10)包括位于压缩机(14)的出口与层压装置(18)的入口之间的高压侧(26)。低压侧(24)和高压侧(26)由至少一个内部热交换器(22;40、42)热联接。制冷剂回路(10)包括用于绕过内部热交换器(22;40、42)的低压侧(24)和/或高压侧(26)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旁通管路(28;38)。
15 用于控制封闭空间的环境温度的一体环境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1210593012.0 2012-12-31 CN103185411A 2013-07-03 胡里奥·罗梅罗·桑托斯·费尔南德斯; 里卡多·甘多尔菲; 尼古劳·布拉加·桑托斯; 卢伊·托巴尔迪尼·内托
用以通过使被动热交换子系统(例如,环路热导管(LHP)热交换子系统)、RAM空气子系统、以及蒸汽压缩循环机(VCM)子系统一体化来控制封闭空间的环境温度环境控制系统和方法,所述被动热交换子系统具有与用于在其中提供环境温度控制的封闭空间处于热交换关系的闭合环路热交换流体回路,所述RAM空气子系统具有用于使RAM冷却空气循环的RAM空气回路,所述蒸汽压缩循环机(VCM)子系统具有VCM流体回路,所述VCM流体回路具有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
16 过热电装置传递蒸汽压缩回路中的热量的系统及方法 CN200680041476.3 2006-10-11 CN101305248B 2011-07-27 马桑·阿凯; 基里尔·M·伊格纳季耶夫; 纳加拉杰·贾扬蒂; 亨格·M·范; 让-吕克·M·卡伊拉特
蒸汽压缩回路可以用来满足对于一个或多个空间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负载要求。蒸汽压缩回路中产生的多余热量可用来产生为蒸汽压缩回路中的其它部件供电的电流。热电装置设置成与多余热量进行传热接触并产生电流。所产生的电流可用来为其它热电装置供电以及可对与热电装置具有传热关系的流体进行进一步冷却或加热,从而满足蒸汽压缩回路的电需求和调节空间的温度。
17 制冷装置 CN200480016570.4 2004-06-03 CN1806152B 2010-05-05 林浩二; 纪之上宪嗣; 桃野俊之
一种制冷装置,包括:排出三通(8),使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通温热交换器(3)和空气热交换器(6)的至少一个;吸入三通阀(9),使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通空气热交换器(6)和冷水热交换器(4)的至少一个。在进行制冷主体运行时,控制装置(19)调节排出三通阀(8)的开度,使制冷剂以根据外界气体温度决定的大于等于最小流量(Qs)的流量在空气热交换器(6)内流动。根据空气热交换器(6)的冷凝压,可将不产生制冷剂的滞流现象的最小流量的制冷剂供给空气热交换器(6),所以与现有相比,可扩大供给温水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的流量的范围,其结果,通过该温水热交换器(3)可高精度控制温水的温度。
18 加热/冷却系统 CN200510003720.4 2005-01-06 CN100425929C 2008-10-15 松本兼三; 渡部由夫; 石垣茂弥; 西川弘
一种加热/冷却系统可以降低消耗电,在具有可以进行“热/冷”切换使用的收容室的加热/冷却系统上,其要点是:具有致冷剂回路,而该致冷剂回路由压缩机、气体冷却器、散热器、膨胀蒸发器等所构成,并使用二作为致冷剂,同时其高压侧为超临界压力;并且,由散热器对收容室内进行加热,而由蒸发器对收容室内进行冷却。
19 具有喷射器的制冷剂循环装置 CN200710140911.4 2007-08-10 CN101122428A 2008-02-13 押谷洋; 武内裕嗣; 高野义昭; 五丁美歌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剂循环装置,其具备:分支部(A),其将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第一散热器(12),其使由所述分支部(A)分支的一支高温高压制冷剂散热;喷射器(16),其具备使第一散热器(12)下游侧制冷剂减压膨胀的喷嘴部(16a);第二散热器(13),其使由所述分支部(A)分支的另一支高温高压制冷剂散热;节流装置(20),其使所述第二散热器(13)下游侧制冷剂减压膨胀;吸引侧蒸发器(21),其使所述节流装置(20)下游侧的制冷剂蒸发,并向喷射器(16)的制冷剂吸引口(16b)上游侧流出。另外,在所述分支部(A)的下游侧配置有所述第一散热器(12)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器(13),以使所述第一散热器(12)中的制冷剂散热量比所述第二散热器(13)中的制冷剂散热量少。
20 冷冻装置 CN200480013202.4 2004-05-13 CN100340827C 2007-10-03 林浩二; 纪之上宪嗣; 桃野俊之
一种冷冻装置,具有:使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热热交换器(3)和空气热交换器(6)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连通的排出三通(8);使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空气热交换器(6)和冷水热交换器(4)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连通的吸入三通阀(9)。在进行冷却主体运转时,一方面,把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热水热交换器(3)和空气热交换器(6)连通,另一方面,把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冷水热交换器(4)连通,使空气热交换器(6)起冷凝器的作用。控制装置(9)按照在热水热交换器(3)进行加热的水的目标温度Ts,确定空气热交换器(6)内的致冷剂的目标压值Ps。控制向空气热交换器(6)送的送风机(16),以使检测空气热交换器(6)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8)的检测值Pm,接近目标压力值Ps。能防止空气热交换器(6)的冷凝压力大幅度下降,能减少致冷剂的睡眠现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