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空调装置 CN201080064099.1 2010-02-17 CN102762932B 2015-04-15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发明提供一种能谋求节能化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00)将收容压缩机(10)和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第一壳体(室外机(1))、收容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节流装置(16)和(21)的第二壳体(热介质变换机(3))、收容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2)、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3)和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25)的第三壳体(热介质调整器(14))、和收容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第四壳体(室内机(2))分别形成为不同个体。
62 一种变频控制方法 CN201410676790.5 2014-11-21 CN104457073A 2015-03-25 王超毅; 罗金星; 高翔; 刘远辉; 刘志文; 李典志
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的进水温度计算负荷值;B、若负荷值增大,则根据当前进水温度相应地对热泵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进行升频,而后对水泵进行升频;若负荷值减小,则根据当前进水温度相应地对热泵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进行降频,而后对水泵进行降频。本发明方法通过变频技术来实现负荷波动时的热量平衡,根据进水温度的变化判断当前房间制热/制冷的负荷变动情况,然后控制压缩机和水泵进行变频,以输出恰当的能和水流量以满足当前的温度补偿,从而有效减少了储能水箱的投入,不仅保证机组高效安全运行,而且降低了成本和使用空间。本发明作为一种变频控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热泵领域。
63 机组及控制方法 CN201410675665.2 2014-11-21 CN104374117A 2015-02-25 钟海玲; 程琦; 刘刚峰; 陈培生; 黄凯亮
发明提供一种冷机组,包括压缩机、热回收器、冷凝器板式换热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变频水和热回收水箱,压缩机、热回收器、风冷冷凝器、板式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板式换热器在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并联电子;热回收水箱、变频水泵、板式换热器和热回收器依次连接形成水循环回路。还涉及一种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冷水机组及控制方法,通过热回收器促进制冷剂的冷凝,提高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热回收进水先经板式换热器再进入热回收器进行换热,提高用于蒸发换热的制冷剂过冷度,确保进入热回收器的进水温度不至于过低而造成制冷剂在热回收器中冷凝,提高机组能效、增强机组的可靠性。
64 空调装置 CN201180075944.X 2011-11-18 CN104011482A 2014-08-27 高山启辅; 东幸志; 本村祐治; 鸠村杰
发明得到一种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实施使被冷却了的热介质升温的热介质升温控制,使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更快地结束。控制装置(202)将旁通配管(36)的旁通装置(35)的当前的开度(Lb1)调节到开度(Lb2),并进行调节以使该开度(Lb2)时的流路阻与调节到膨胀装置(32)的最小开度(Lr2)之前的开度(Lr1)时的流路阻力相同。
65 式制热和热供给系统 CN201180075322.7 2011-12-06 CN103975204A 2014-08-06 玉木章吾; 齐藤信; 亩崎史武; 上原伸哲
发明提供一种式制热和热供给系统,能够以高运转效率实施储热水运转。热泵式制热和热水供给系统(100)具备:加热热交换器(8),其利用由热泵单元(301)加热的热介质和水的热交换来加热水;制热单元(305a、305b),其利用热介质对室内制热;加热循环回路(52),其利用热介质泵(6)将热介质选择性地输送至加热热交换器(8)和制热单元(305a、305b)的任意一方;以及储热水回路(53),其利用水泵(9)将储热水槽(10)的水输送至加热热交换器(8)并且使通过加热热交换器(8)的水回到储热水槽(10),热介质泵(6)向加热热交换器(8)输送的热介质的量为水泵(9)向加热热交换器(8)输送的水的体积流量以上。
66 复合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210109454.3 2012-04-17 CN102744036B 2014-07-09 曹之胤; 赵汝恒; 司徒健南
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复合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吸附剂材料包括浸渍有胶和氯化的为多孔基质材料的活性炭,该复合吸附剂材料可以用于吸附大量的蒸气。该复合吸附剂材料还可用于低温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和除湿系统中,从而为冷却系统和除湿系统提供更好的复合吸附剂材料。
67 冷冻循环装置 CN201280005650.4 2012-02-03 CN103328240A 2013-09-25 中村崇; 滩本浩康; 相马普; 中所和生; 森下正浩; 松芳千荣子; 吉田秀希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延长冷却持续时间的冷冻循环装置。冷冻循环装置具备:冷冻循环(FC),其由压缩机(10)、冷凝器(20)、膨胀器(30)、蒸发器(40)通过制冷剂流路(50)按顺序连接为环状;蓄液器(70),其设置在蒸发器(40)的下游侧,能够储存并向蒸发器(40)供给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检测装置(102),其检测储存在蓄液器(70)中的液状制冷剂量;制冷剂流路开闭(60),其在膨胀器(30)与蒸发器(40)之间开闭制冷剂流路(50);以及控制装置(100),其在压缩机(10)驱动时,使制冷剂流路开闭阀(60)打开,而在压缩机(10)停止时,根据液体制冷剂检测装置(102)的检测结果,使制冷剂流路开闭阀(60)关闭。
68 装置 CN201010294946.5 2010-09-26 CN102032714B 2013-06-19 板垣敦; 杉山隆; 藤利行
发明公开了一种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其包括压缩机、利用侧热交换器、第一膨胀、以及室外热交换器;注入配管,其包括电磁开关阀和第二膨胀阀;以及,目标过冷度表,其按照制冷剂回路中的冷凝压和压缩机转数存储目标过冷度。在本热泵装置中,经由注入配管向压缩机注入液体制冷剂。热泵装置在向压缩机注入液体制冷剂的第一情形、与不注入液体制冷剂的第二情形之间切换,以及,在第一情形与第二情形之间改变目标过冷度的值,以基于目标过冷度的值控制第一膨胀阀。
69 冷冻循环装置和热生成装置 CN201210459184.9 2012-11-14 CN103105026A 2013-05-15 松井大; 森胁俊二; 青山繁男
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低温侧冷冻循环(110)和高温侧冷冻循环(120),且具备检测低温侧冷冻循环(110)的低温侧蒸发器(114)的结霜状态的除霜检测单元(116),在向将低温侧蒸发器(114)的霜融化的除霜运转进行转移的情况下,继续低温侧冷冻循环(110)的低温侧压缩机(111)的运转,停止高温侧冷冻循环(120)的高温侧压缩机(121)的运转,转移到除霜运转,其中,在转移到除霜运转时,将该蓄热了高温的低温侧制冷剂向低温侧蒸发器(114)供给来进行除霜,由此能够缩短除霜时间,能够实现冷冻循环的运转效率的提高。
70 复合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210109454.3 2012-04-17 CN102744036A 2012-10-24 曹之胤; 赵汝恒; 司徒健南
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复合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吸附剂材料包括浸渍有胶和氯化的为多孔基质材料的活性炭,该复合吸附剂材料可以用于吸附大量的蒸气。该复合吸附剂材料还可用于低温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和除湿系统中,从而为冷却系统和除湿系统提供更好的复合吸附剂材料。
71 系统 CN200980163196.3 2009-12-28 CN102713460A 2012-10-03 本田雅裕
系统(1)具有制冷剂回路(20)和控制部(1a)。制冷剂回路(20)是通过将具有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51a、51b)的利用单元(5a、5b)连接到具有压缩机(21)和热源侧热交换器(26a、26b)的热源单元(2)而构成的。各利用单元(5a、5b)还具有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151a、151b)。在针对每个利用单元(5a、5b)设定了通过制冷剂在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51a、51b)中的散热来加热介质的加热运转或通过制冷剂在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151a、151b)中的蒸发冷却水介质的冷却运转的状态下,控制部(1a)能根据利用单元(5a、5b)整体的热负载来使热源侧热交换器(26a、26b)作为蒸发器散热器起作用。
72 式暖气装置 CN201110415495.0 2006-01-09 CN102519081A 2012-06-27 远藤和广; 松林秀
提供谋求设备高效率化的式暖气装置。根据从暖气末端的流体入口温度、流体出口温度以及已设置暖气末端的房间的室温计算出来的温度效率,控制循环泵的循环量。
73 系统 CN201080009558.6 2010-02-22 CN102326039A 2012-01-18 本田雅裕
一种系统(1),包括热源单元(2)、排出制冷剂连通管(12)、液体制冷剂连通管(13)、气体制冷剂连通管(14)、第一利用单元(4a)及第二利用单元(10a),第一利用单元(4a)具有能作为从排出制冷剂连通管(12)被导入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41a),并能进行通过热源侧制冷剂在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41a)中的散热来加热介质的运转,第二利用单元(10a)具有能作为从液体制冷剂连通管(13)被导入的热源侧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101a),并能进行通过热源侧制冷剂在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101a)中的蒸发来冷却空气介质的运转。
74 系统 CN201080009592.3 2010-02-23 CN102326028A 2012-01-18 本田雅裕
一种系统(1),其设有使类介质在环状的温水回路的内部循环的容量可变型循环泵(43a),对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侧循环量进行控制,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41a)出口处的水类介质的温度达到作为目标的第一目标温度(Twls),并对循环泵(43a)的运转容量进行控制,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41a)的出口和入口的水类介质的介质温度差(ΔTw)达到作为目标的第二目标温度差(ΔTws)。
75 二次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CN201080007680.X 2010-02-08 CN102308155A 2012-01-04 森田健; 松本勇司; 筑山诚二; 山本学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在上述二次泵式热源系统中,包括:多个热源机(1),该多个热源机(1)并联连接;负载设备(9),该负载设备(9)中流过有热源;一次泵(7),该一次泵(7)将热源水提供给负载设备(9);供水管(6),该供水管(6)连接热源机(1)的出口侧和负载设备(9);二次泵(2),该二次泵(2)对各热源机(1)分别进行设置,将在负载设备(9)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热源水提供给热源机(1);回水管(11),该回水管(11)连接负载设备(9)的出口侧和二次泵(2);旁通管(14),该旁通管(14)连通供水管(6)和回水管(11);以及热源机控制器(15),该热源机控制器(15)将检测出热源水温度的水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应用到各热源机(1)的运转特性,来计算出热源机侧(A)的流量及流过负载设备侧(B)的热源水的流量,基于该计算结果来控制二次泵(2)的动作。
76 以及热泵的热介质流量运算方法 CN201010599959.3 2010-12-17 CN102121766A 2011-07-13 上田宪治; 松尾实
发明提供一种以及热泵的热介质流量运算方法,即使在使用低价格的流量传感器的情况下,也以足够精度取得热介质流量。所述热泵具有:蒸发器,其对从外部载荷流入的热介质进行冷却或者加热;冷凝器,其与外气或者冷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循环路,其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循环;以及涡轮压缩机,其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循环路上,所述热泵具有:差压传感器,其测量蒸发器的冷水的入口侧压和出口侧压力的差压;以及控制面板,其具有蒸发器的损耗系数,基于该损耗系数和从差压传感器输出的压差算出蒸发器的冷水的流量,控制面板使用算出的冷水的流量进行控制,并且将该冷水的流量发送到设备侧装置上。
77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880130521.1 2008-10-29 CN102105750A 2011-06-22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发明提供更安全且室内机侧的等的传送动小的空气调节装置。压缩机(10)和热源侧热交换器(12)收容在热源装置(1)内。中间热交换器(15)及(21)收容在中继单元(3)内,使用侧热交换器(26)收容在室内机(2)内,控制装置(60),在根据因使用侧热交换器(26)的热负荷的减少而发出的停热指令或运转停止指令使压缩机(10)停止时,在压缩机(10)的停止后或停止的大致同时,使泵(21)停止。
78 空调装置 CN200680046374.0 2006-12-12 CN101326416A 2008-12-17 山口贵弘; 西村忠史; 吉见学; 笠原伸一
一种空调装置,可在抑制运算负荷的同时高精度地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所述空调装置(1)包括: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量运算装置和制冷剂量判定装置。制冷剂回路(10)由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和室内热交换器(42、52)连接而成。制冷剂量运算装置使用将制冷剂回路(10)分割成多个部分时各部分的制冷剂量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基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各部分的制冷剂量。制冷剂量判定装置使用由制冷剂量运算装置进行运算的各部分的制冷剂量来判定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
79 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0710088424.8 2005-11-04 CN101033895A 2007-09-12 岡座典穗; 中谷和生; 目片雅人
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至少包括压缩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执行动回收的膨胀装置、和利用侧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将所述膨胀装置旁路的旁路流路和设置在所述旁路流路上的旁路;在从所述压缩装置启动的时刻开始的规定时间期间使所述旁路阀的开度小于目标开度。
80 式暖气装置 CN200610000553.2 2006-01-09 CN1837686A 2006-09-27 远藤和广; 松林秀
提供谋求设备高效率化的式暖气装置。根据从暖气末端的流体入口温度、流体出口温度以及已设置暖气末端的房间的室温计算出来的温度效率,控制循环泵的循环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