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制冷系统中两相射流供液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201610550469.1 2016-07-13 CN105928268A 2016-09-07 万金庆; 岳占凯; 贺卫东; 梁丁方; 张楠; 陶磊; 黄明磊; 蔡广来
发明涉及制冷系统中两相射流供液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供液桶中的液位高度;将检测到的液位高度与设定值做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通过控制器综合调整对应的调节直至液位的高度符合设定范围;通过传感器检测射流泵出口、吸入口和喷嘴入口的制冷剂压力值;对检测到的压力值进行压差比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设定的压差比值做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通过控制器综合调整对应的调节阀直至射流泵出口、吸入口和喷嘴入口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差比值符合设定的压差比值范围。本发明还提供了两相射流泵供液的控制系统。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空调、制冷和低温系统,提高带有两相射流泵制冷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喷射器 CN201480034711.9 2014-05-27 CN105324581A 2016-02-10 西岛春幸; 茅野健太; 高野义昭
设置形成回旋空间(18k)的回旋空间形成部件(18m),该回旋空间(18k)使向喷射器(18)的喷嘴部(18a)流入的制冷剂绕喷嘴部(18a)的轴回旋。由此,即使从第1蒸发器(15)流出的制冷剂成为气相制冷剂,也能够通过使制冷剂回旋,从而使回旋空间(18k)内的回旋中心轴侧的制冷剂减压而开始凝结,使生成有凝结核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喷嘴部(18a),因此能够抑制在喷嘴部(18a)中制冷剂产生凝结延迟。
3 喷射器 CN201180057597.8 2011-11-01 CN103238036A 2013-08-07 P.费尔马; F.J.科斯威尔; 王金亮
喷射器具有主入口(40)、次入口(42)和出口(44)。主流路从主入口延伸至出口。次流路从次入口延伸至出口。混合器会聚部段(114;300;400)位于所述次入口下游。活动喷嘴(100)在与所述次流路的结合处上游围绕所述主流路。所述活动喷嘴具有喉部(106)和退出口(110)。致动器(204)联接到所述活动喷嘴以驱动所述退出口和会聚部段的相对顺流向移位。
4 一种喷射循环系统 CN200410002854.X 2001-05-31 CN1276227C 2006-09-20 武内裕嗣; 久米祥隆; 押谷洋; 尾形豪太
一种喷射循环系统,喷射器400的混合部分420具有沿致冷剂流方向的长度L和等效直径D2,且混合部分的长度与等效直径比L/D2等于或小于120。此外,混合部分的等效直径D2与喷射器的喷嘴410出口处的直径D1的比率D2/D1在1.05-10的范围。由此,喷射循环系统可在保持高喷射效率的同时工作。
5 具有冷却功能的式热供应系统 CN200410005499.1 2004-02-19 CN1265136C 2006-07-19 村松徹; 榊原久介
具有冷却功能的式热供应系统,包括:第二制冷剂回路(R2),该回路包括第二减压膨胀装置(4b)和盐水冷却热交换器(9)的低压制冷剂通路(9a),回路在高压制冷剂通路(2a)下游从第一制冷剂回路(R1)分支并与其并联,并与第一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压缩机(1)上游汇合;及冷盐水回路(B1),它包括盐水冷却热交换器的盐水通路(9b)、冷盐水循环泵(8)以及末端热交换器(10)。制冷剂流经第二制冷剂回路,而冷盐水循环泵启动,热量在流经低压制冷剂通路的低温低压制冷剂与流经盐水通路的盐水之间交换,从而冷却盐水。在具有统一热源的单个简单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可同时实现热水供应和冷却操作;用废热节能也降低了设备与运行成本。
6 用于蒸汽压缩致冷系统的喷射器型减压器 CN03136281.8 2003-05-15 CN1259535C 2006-06-14 尾形豪太; 武内裕嗣
一种用在蒸汽压缩致冷系统的喷射器型减压器,包括:喷嘴装置,其将冷却器提供的致冷剂的压能量化成速度能量,以降低致冷剂的压力并使其膨胀;加压器装置,其将从喷嘴装置流出的致冷剂和从蒸发器取出的致冷剂混合,并将从喷嘴装置流出的致冷剂的速度能量转化成压力能量以增加从加压器装置流出的混合致冷剂的压力,其中加压器装置包括致冷剂通道,该通道传导喷嘴装置提供的致冷剂和蒸发器提供的致冷剂;以及致冷剂通过区改变装置,其用来改变致冷剂通道的可变致冷剂通过区的截面尺寸,在喷射器型减压器的操作期间,加压器装置中,来自喷嘴装置的致冷剂和来自蒸发器的致冷剂主要通过所述的致冷剂通道的可变致冷剂通过区。
7 喷射器 CN200510051661.8 2005-02-18 CN1657845A 2005-08-24 杉浦崇之; 武内裕嗣; 押谷洋; 渡边裕志
一种喷射器,包括:喷嘴17,该喷嘴17具有:高压制冷剂自入口17a流入的高压空间18,以及高压制冷剂从高压空间18向喷射端口17b的通路面积变小的节流部分17c;针19,该针阀19通过沿节流器部分17c的轴向方向R产生位移而改变节流部分17c的开口;以及其中设置有喷射端口17b和气态制冷剂入口22a的吸入空间22,其中:作为与高压空间18不同的空间,位于喷射端口相反侧的针阀19的端部部分19c被设置在相反侧端部空间21中。
8 具有冷却功能的式热供应系统 CN200410005499.1 2004-02-19 CN1523301A 2004-08-25 村松徹; 榊原久介
具有冷却功能的式热供应系统,包括:第二制冷剂回路(R2),回路包括第二减压膨胀装置(4b)和盐水冷却热交换器(9)的低压制冷剂通路(9a),回路在高压制冷剂通路(2a)下游从第一制冷剂回路(R1)分支,与第一制冷剂回路(R1)并联,并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R1)在制冷剂压缩机(1)上游汇合;及冷盐水回路(B1),它包括盐水冷却热交换器(9)的盐水通路(9b)、冷盐水循环泵(8)以及末端热交换器(10)。制冷剂流经第二制冷剂回路(R2),而冷盐水循环泵(8)启动,热量在流经低压制冷剂通路(9a)的低温低压制冷剂与流经盐水通路(9b)的盐水之间交换,从而冷却盐水。在具有统一热源的单个简单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可同时实现热水供应和冷却操作;用废热节能也降低了设备与运行成本。
9 喷射器 CN201480034711.9 2014-05-27 CN105324581B 2017-11-21 西岛春幸; 茅野健太; 高野义昭
一种喷射器,设置形成回旋空间(18k)的回旋空间形成部件(18m),该回旋空间(18k)使向喷射器(18)的喷嘴部(18a)流入的制冷剂绕喷嘴部(18a)的轴回旋。由此,即使从第1蒸发器(15)流出的制冷剂成为气相制冷剂,也能够通过使制冷剂回旋,从而使回旋空间(18k)内的回旋中心轴侧的制冷剂减压而开始凝结,使生成有凝结核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喷嘴部(18a),因此能够抑制在喷嘴部(18a)中制冷剂产生凝结延迟。
10 喷射器循环 CN201180036112.7 2011-07-20 CN103003644B 2016-06-29 T.D.拉德克利夫; P.费尔马; J.王; F.J.科斯维尔
系统(170)具有压缩机(22)。排热热交换器(30)被联接到所述压缩机,以接收由所述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非受控的喷射器(38)具有:主入口,所述主入口被联接到所述排热热交换器以接收制冷剂;次入口;以及出口。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喷射器上游产生超临界至亚临界过渡的机构(172,例如,喷嘴)。
11 喷射器 CN201180057597.8 2011-11-01 CN103238036B 2016-04-27 P.费尔马; F.J.科斯威尔; 王金亮
喷射器具有主入口(40)、次入口(42)和出口(44)。主流路从主入口延伸至出口。次流路从次入口延伸至出口。混合器会聚部段(114;300;400)位于所述次入口下游。活动喷嘴(100)在与所述次流路的结合处上游围绕所述主流路。所述活动喷嘴具有喉部(106)和退出口(110)。致动器(204)联接到所述活动喷嘴以驱动所述退出口和会聚部段的相对顺流向移位。
12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剂循环方法 CN201180050218.2 2011-01-26 CN103168203B 2016-01-20 东井上真哉; 野本宗
在使用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宽的运转范围内实现高效率运转。制冷循环装置(100)依次连接压缩机(101)、冷凝器(102)、第一流量控制(103)、制冷剂留存容器(104)、第二流量控制阀(105)、第一蒸发器(106),从冷凝器(102)出口分支,依次连接第三流量控制阀(107)、喷射器(108)、第二蒸发器(109)、压缩机(101)。喷射器(108)的驱动制冷剂流入口(1081)与第三流量控制阀(107)连接,吸引制冷剂流入口(1082)与第一蒸发器(106)出口连接,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83)和第二蒸发器(109)的制冷剂流入口连接。而且,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从将冷凝器(102)和第二流量控制阀(105)连结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并经第四流量控制阀(110)与喷射器(108)的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83)连接的旁通回路(113)。
13 空气调节热供给系统 CN201080034603.3 2010-08-11 CN102472537B 2014-05-07 小谷正直; 小松智弘; 关谷祯夫; 国眼阳子; 楠本宽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热供给系统,其在制冷运转、采暖运转中都可以发挥喷射器的效果,可以降低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的消耗功率。切换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进行运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剂回路(10)由高温侧制冷剂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剂回路两个回路构成,该高温侧制冷剂回路由喷射器(18)的喷出部(18c)、压缩机(11)、四通(12b)、中间热交换器(90)、第二热交换器(17b)、喷射器的吸嘴部(18a)构建而成,该低温侧制冷剂回路由喷射器的喷出部(18c)、压缩机(11)、四通阀(12a)、热交换器(13a)、膨胀阀(14)、膨胀阀(16)、第一热交换器(17a)、喷射器的吸引部(18b)构成。使连接膨胀阀(14)和膨胀阀(16)的低温侧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管道与连接中间热交换器(90)和第二热交换器(17b)的高温侧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管道合流,形成从高温侧制冷剂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剂回路的双方流过制冷剂的公共制冷剂回路,在该公共制冷剂回路中安装了空气调节用膨胀阀(15)。
14 一种喷射循环系统 CN200410002854.X 2001-05-31 CN1532471A 2004-09-29 武内裕嗣; 久米祥隆; 押谷洋; 尾形豪太
一种喷射循环系统,喷射器400的混合部分420具有沿致冷剂流方向的长度L和等效直径D2,且混合部分的长度与等效直径比L/D2等于或小于120。此外,混合部分的等效直径D2与喷射器的喷嘴410出口处的直径D1的比率D2/D1在1.05-10的范围。由此,喷射循环系统可在保持高喷射效率的同时工作。
15 喷射循环系统 CN01115929.4 2001-05-31 CN1162666C 2004-08-18 武内裕嗣; 久米祥隆; 押谷洋; 尾形豪太
一种喷射循环系统,喷射器(400)的混合部分(420)具有沿致冷剂流方向的长度(L)和等效直径(D2),且混合部分的长度与等效直径比(L/D2)等于或小于120。此外,混合部分的等效直径(D2)与喷射器的喷嘴(410)出口处的直径(D1)的比率(D2/D1)在1.05-10的范围。由此,喷射循环系统可在保持高喷射效率的同时工作。
16 喷射器循环 CN03146300.2 2003-07-07 CN1475716A 2004-02-18 武内裕嗣; 押谷洋; 斋藤美歌
在具有用于减压致冷剂的喷射器(40)的喷射器循环中,止回(81)设置在回油通道(80)中,通过所述回油通道(80)包含润滑油的致冷剂旁路喷射器而被从蒸发器(30)的致冷剂出口侧导向压缩机(10)的致冷剂抽吸侧。当滞留在蒸发器中的润滑油量减少时,止回阀自动关闭,并且自动设置为喷射器循环的标准操作模式。相反,当有大量的润滑油滞留在蒸发器中时,止回阀自动开启,并且自动设置为回油模式。因此,滞留在蒸发器中的润滑油被控制为等于或低于预定量,从而使润滑油有效地返回到压缩机中。
17 喷射循环 CN03147502.7 2003-07-09 CN1470823A 2004-01-28 武内裕嗣; 西嶋氪盒; 水野秀一
一种喷射循环,具有喷射器(40),喷射器包括用于使制冷剂减压的喷嘴(41),变量节流(80)设置在喷射器的喷嘴的上游以便使流自散热器(20)的高压制冷剂减压和膨胀。例如,变量节流阀使在喷射器喷嘴的上游位置的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高压制冷剂减压和膨胀。变量节流阀控制节流阀开口程度,以便在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或在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变得在预定范围内。因此,在喷射循环的宽负荷变化范围喷射循环提高了喷嘴效率并且提高了喷射器效率。
18 具有主动流漩涡的喷射器 CN201280028365.4 2012-04-10 CN103620322B 2016-05-18 L·小基亚佩塔; P·维尔马; T·拉德克利夫
一种喷射器(200;300;400),具有主入口(40)、次入口(42)和出口(44)。主流路从主入口延伸到出口。次流路从次入口延伸到出口。混合器收敛部段(114)在次入口的下游。主动喷嘴(100)在与次流路交叉点的上游围绕主流路以使主动流通过。主动喷嘴具有退出口(110)。喷射器具有表面(258,260),其定位成向主动流引入漩涡。
19 具有主动流漩涡的喷射器 CN201280028365.4 2012-04-10 CN103620322A 2014-03-05 L·小基亚佩塔; P·维尔马; T·拉德克利夫
一种喷射器(200;300;400),具有主入口(40)、次入口(42)和出口(44)。主流路从主入口延伸到出口。次流路从次入口延伸到出口。混合器收敛部段(114)在次入口的下游。主动喷嘴(100)在与次流路交叉点的上游围绕主流路以使主动流通过。主动喷嘴具有退出口(110)。喷射器具有表面(258,260),其定位成向主动流引入漩涡。
20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剂循环方法 CN201180050218.2 2011-01-26 CN103168203A 2013-06-19 东井上真哉; 野本宗
在使用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宽的运转范围内实现高效率运转。制冷循环装置(100)依次连接压缩机(101)、冷凝器(102)、第一流量控制(103)、制冷剂留存容器(104)、第二流量控制阀(105)、第一蒸发器(106),从冷凝器(102)出口分支,依次连接第三流量控制阀(107)、喷射器(108)、第二蒸发器(109)、压缩机(101)。喷射器(108)的驱动制冷剂流入口(1081)与第三流量控制阀(107)连接,吸引制冷剂流入口(1082)与第一蒸发器(106)出口连接,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83)和第二蒸发器(109)的制冷剂流入口连接。而且,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从将冷凝器(102)和第二流量控制阀(105)连结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并经第四流量控制阀(110)与喷射器(108)的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83)连接的旁通回路(113)。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