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高温再生器 CN97102587.8 1997-03-01 CN1171528A 1998-01-28 久保田伯一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在吸收式冷冻机内部循环的工作媒介物,并使在该工作媒介物中被吸收液吸收的冷媒蒸发而设置的高温再生器,该高温再生器包括:设在燃烧炉中的由供工作媒介物流通的多个管隔开间隙地配置构成的管群,和能使燃烧气体在上述管群的管之间流通的燃烧器,和设在燃烧气流的高温区域内、能使燃烧气流迂回并沿着环状流通、滞留的隔板。
22 高温发生器 CN97103787.6 1997-04-17 CN1162727A 1997-10-22 井上修行; 望月贞一; 计良素直
一种能够防止致冷性能恶化和突发侵蚀,并具有高可靠性和较长使用寿命的高温发生器。包括一供燃气流动的燃烧室,其中提供有一第一管组件和一第二管组件,每一管组件都有多个用以容纳液体的热交换管。第一管组件包括多个光壁管,并被布置在第二管组件的上游。第二管组件包括多个鳍状管。热交换管在每一管组件内在燃气气流的方向上交错布置。光壁管和鳍状管被布置成在第一管组件和第二管组件边界处在燃气气流方向上成一直线。
23 高温发生器 CN96120374.9 1996-10-21 CN1151501A 1997-06-11 井上修行; 望月贞一; 计良素直
一种寿命长、可靠性高的高温发生器。此发生器由以双层壳型的炉体所组成,该炉体勾划出一个燃烧室的液腔。在燃烧室的前端布置有一燃烧器以便在燃烧室中产生高温气体。一组烟管所组成的烟管束组件沿炉体纵向布置在液腔内。烟管的后端向着燃烧室敞开。一个具双层壁外形的后墙带有面朝烟管束组后端而设的孔口,该孔口用一可拆式盖板装在后墙上。
24 利用规整填料的改进的吸收系统发生器 CN01813757.1 2001-07-30 CN1227493C 2005-11-16 P·萨基相; L·D·基罗尔
一种吸收装置,其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所述发生器(10)包括:锅炉部分(12)、热溶液解吸塔部分(14)、绝热解吸塔(16)或GAX解吸塔(36)部分、以及精馏器部分(18),所述发生器的至少一个所述部分的内部空间基本上都填充了规整填充材料,在发生器温度下所述规整填充材料对氨水溶液是惰性的。
25 吸收式制冷机 CN97113554.1 1997-04-30 CN1218151C 2005-09-07 有马秀俊; 久保田伯一; 郡泰道; 森田知裕; 浅川正俊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稀溶液2a的流动更为平衡,结构小型价格低廉的吸收式制冷装置。这种制冷机利用平面状火焰形燃烧器的燃烧面加热加热室,其中加热室的平面内以行列状配置了流通上述吸收液的稀溶液的垂直液管,从上述稀溶液中蒸发出制冷剂蒸汽,其特征在于为了避免上述加热室过热,设置一水平面内的上述燃烧面的宽度比上述液管的行列状配置宽度窄的燃烧面形成装置。
26 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的高压发生器的热交换器 CN02140358.9 2002-06-26 CN1205000C 2005-06-08 N·S·古普特
一种采用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吸收式制冷机,其包括高压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将这些部件相互连接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吸收式冷却系统的装置。高压发生器的溶液端被隔板分隔成可流通的两个部分,因此离开具有相对较高温度的部分的气体在称为废气回收器(FGR)的第二部分中被进一步冷却,从而提高整个燃烧室效率。
27 吸收式制冷机 CN200310113154.3 2003-12-25 CN1540266A 2004-10-27 西本春树; 畑山朗
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式制冷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减少所需热量、提高低温热交换器的效率,即使在该状态把冷却温度进行急剧降低等而稀吸收液的温度急剧降低时,浓吸收液的温度也不异常降低而结晶。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设置:低温热交换器(6);高温热交换器(7);热回收器(8),其设置在中间连接有吸收液(14)并把高温再生器(1)和吸收器(5)连接起来的吸收液管(13)上的低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7)之间,在低温热交换器(6)与吸收液泵(14)之间设置热回收器(9),通过热流体供给管(10)把高温高压的蒸气供给设置在高温再生器(1)内的传热管(1A),使高温再生器(1)内的稀吸收液加热沸腾而放热,把由其放热凝缩而向排热流体管(10A)排出的高温冷凝水顺次供给热回收器(8)、(9),把从吸收器(5)由吸收液泵(14)通过吸收液管(13)向高温再生器(1)运送的稀吸收液加热。
28 吸收加热冷却器 CN98809318.9 1998-11-11 CN1161576C 2004-08-11 船场保志; 大内富久; 三宅聪; 冈村满幸; 伊藤纪洋
发明提供了使用溴化锂作为一吸收剂和作为一致冷剂的一吸收水加热器/冷却器及其一高温再生器。该高温再生器设有一燃烧腔,该燃烧腔由在一燃烧器(4B)的一吹出口侧的一内筒(2)限定,其中一燃烧气体从燃烧器的吹出口吹出。一溶液被容纳在一液体腔室内,该液体腔室在燃烧腔的上侧和下侧延伸并且由一外筒(1)限定。一致冷剂蒸汽流出通道(8)被形成在外筒的一上部,并且气体排出通道(13,14)被形成在相对于燃烧器的燃烧腔的一端部。在燃烧腔的上侧和下侧的液体腔室之间提供连通的多个溶液导管(3)延伸穿过燃烧腔。这多个溶液导管大致分为设置在燃烧器的火焰内的一组(3A)、和设置成远离燃烧器的火焰的一组(3B)。这两组彼此隔开10~100mm。这样可获得对NOx的降低(还原)和抑制CO的产生。
29 吸收式冷热机的高温再生器 CN98803488.3 1998-11-11 CN1161575C 2004-08-11 船场保志; 大内富久; 三宅聪; 伊藤纪洋
发明涉及吸收式冷热机用的高温再生器,该高温再生器将溴化锂稀溶液加热,使其浓缩,分离制冷剂即水蒸气。在喷出燃烧气体的燃烧器(4B)的喷出口侧,用内筒(2)划分出燃烧室(11B)。在燃烧室的上下即被外筒(1)划分出的液室内收容着溶液。在外筒的上部形成制冷剂蒸气流出路(8),在燃烧室的燃烧器的相反端形成着气体排出路(13、14)。连通燃烧室的上下液室的多个溶液管(3)贯通燃烧室。多个溶液管是扁平管,只在其侧面有翅片(16)。翅片只设在上游侧。借助该翅片促进充满扁平管内的溶液与燃烧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促进溶液的流动。
30 高温储热器 CN02152288.X 1997-04-30 CN1501037A 2004-06-02 有马秀俊; 鹿沼仁志; 古川雅裕; 榎本英一; 中村诚; 设乐敦
一种高温储热器,其包括使燃烧器的燃烧火焰和燃烧气体通过附近的垂直液体管组和分别相对于构成该垂直液体管组的各液体管的上部和下部相连通并配置在炉壁位置处的双重釜壁,在具有上述构成并对通过垂直液体管组和双重釜壁的稀的吸收液体进行加热浓缩的吸收式冷冻机的高温储热器中,其中:在配置在燃烧器一侧的液体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在压下使稀的吸收液体流入的液体入口。
31 二热源高温再生器 CN00101164.2 2000-01-26 CN1133053C 2003-12-31 府内秀树; 吉井一宽; 宫崎久夫; 泽仓一哉; 长大作
一种二热源高温再生器,在外壳(3)的内部设置(2)个内壳(51、52),形成燃气烟道(61)和废气烟道(62)。燃气烟道(61)全体呈コ字状,在下方的端部(7)设置燃烧器(11),在上方的端部(9)接续排气通道(13)。废气烟道(62)全体为平直线状,在一方的端部(23)设置废气入口,在另一方的端部(25)接续排气通道(29)。易于由稀吸收液(15)集热的部位在燃气烟道(61)中为コ字的纵边部分(61A),在废气烟道中为废气入口即端部(23)附近。通过将这些纵边(61A)和废气入口设置在相同侧,可使吸收液(15)的对流(31)如图中虚线所示那样光滑,从而平滑地循环稀吸收液。
32 高温再生器 CN97123100.1 1997-12-05 CN1131976C 2003-12-24 久保田伯一
吸收式制冷机的高温再生器中,当由混合气室35和燃烧室39的边界所形成的炉口45的面积较小时,要用耐火材料包覆炉口45的外周的炉内部位,以保护炉口45的附近不受炉内的热的影响。这样,耐火材料就会降低向管壁41的热传导性,而且因为耐火材料温度很高,所以还有NOx值升高的问题。在本发明的高温再生器中,从表面燃烧板往下游侧的燃烧室的一部分是纵截面面积与前述炉口的面积大小相同的颈缩形状。因此燃烧室的管壁保护了炉口的附近。因为该管壁其内部有吸收液对流,所以不会象现有技术的耐火材料那样成为高温,能够避免NOx值升高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向管壁41的热传导性降低的问题。
33 一种具有分离蒸气/液体供应的改进吸收系统发生器 CN01813707.5 2001-07-30 CN1446304A 2003-10-01 L·D·基罗尔; P·萨基相
一种吸收装置,其包括吸收器组件、发生器组件、冷凝器蒸发器,其中所述吸收器组件包括吸收器和GAX吸收器热交换器,其中可在GAX吸收器热交换器内使强液吸收溶液(24)局部汽化,形成两相气/液混合物,该装置包括这样一个管路系统,其可将分离的蒸气流(51)和液体流(54,22)从吸收器组件导入发生器组件,在发生器柱子内组合物基本上与所述蒸气流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将蒸气流(51)引入发生器组件中。
34 高温发生器 CN96120374.9 1996-10-21 CN1102728C 2003-03-05 井上修行; 望月贞一; 计良素直
一种寿命长、可靠性高的高温发生器。此发生器由以双层壳型的炉体所组成,该炉体勾划出一个燃烧室的液腔。在燃烧室的前端布置有一燃烧器以便在燃烧室中产生高温气体。一组烟管所组成的烟管束组件沿炉体纵向布置在液腔内。烟管的后端向着燃烧室敞开。一个具双层壁外形的后墙带有面朝烟管束组后端而设的孔口,该孔口用一可拆式盖板装在后墙上。
35 吸收式制冷机构的发生器 CN94108890.1 1994-06-08 CN1088179C 2002-07-24 井上修行
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燃气作热源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设在发生器外壳内的多个筒体,所述每个筒体有一溶液入口、一个出口、设在所述壳体上的蒸汽出口、设在所述筒体的壳体的外周面上的大量的热交换肋片和沿所述壳体的一个内周面设置的循环导板,入口设在所述筒体的壳体上,出口为一种溢流式结构并设在低于入口的壳上的一个部位处,多个筒体可布置成并排和/或上下串接的形式以便通过比例设计增加发生器的换热能
36 吸收冷冻机中的再生装置 CN98810613.2 1998-09-24 CN1277667A 2000-12-20 大西尚; 平中幸男; 椿原升; 岩田克雄; 古川哲郎; 古寺雅晴; 松田光史; 藤田优; 矢野猛
在备有加热溶液的加热器(2)和引导在此一加热器(2)中所得到的氨水与蒸气的混合物并且进行浓缩的精馏塔(3)的氨吸收冷冻机的再生装置(1)中,由有着加热室(11)的加热器主体(12)、配置在此一加热室(12)的下部的稀薄预混合式陶瓷燃烧器(13)、以及弯曲配置在此一加热室(11)内并且在燃烧器(13)的上方位置处的管状的传热部(14)来构成上述加热器(2),同时分别经由输送管(31、32)把此一传热部(14)的入口部和出口部与精馏塔(3)的下部连接起来。
37 吸收加热器/冷却器及其高温再生器 CN98809318.9 1998-11-11 CN1271414A 2000-10-25 船场保志; 大内富久; 三宅聪; 冈村满幸; 伊藤纪洋
发明提供了使用溴化锂作为一吸收剂和作为一致冷剂的一吸收水加热器/冷却器及其一高温再生器。该高温再生器设有一燃烧腔,该煅烧腔由在一燃烧器(4B)的一吹出口侧的一内筒(2)限定,其中一燃烧气体从燃烧器的吹出口吹出。一溶液被容纳在一液体腔室内,该液体腔室在燃烧腔的上侧和下侧延伸并且由一外筒(1)限定。一致冷剂蒸汽流出通道(8)被形成在外筒的一上部,并且气体排出通道(13,14)被形成在相对于燃烧器的燃烧腔的一端部。在燃烧腔的上侧和下侧的液体腔室之间提供连通的多个溶液导管(3)延伸穿过燃烧腔。这多个溶液导管大致分为设置在燃烧器的火焰内的一组(3A)、和设置成远离燃烧器的火焰的一组(3B)。这两组彼此隔开10~100mm。这样可获得对NOx的降低(还原)和抑制CO的产生。
38 吸收式冷温机的高温再生器 CN98803488.3 1998-11-11 CN1251163A 2000-04-19 船场保志; 大内富久; 三宅聪; 伊藤纪洋
发明涉及吸收式冷温机用的高温再生器,该高温再生器将溴化锂稀溶液加热,使其浓缩,分离制冷剂即水蒸气。在喷出燃烧气体的燃烧器(4B)的喷出口侧,用内筒(2)划分出燃烧室(11B)。在燃烧室的上下即被外筒(1)划分出的液室内收容着溶液。在外筒的上部形成制冷剂蒸气流出路(8),在燃烧室的燃烧器的相反端形成着气体排出路(13、14)。连通燃烧室的上下液室的多个溶液管(3)贯通燃烧室。多个溶液管是扁平管。只在其侧面有翅片(16)。翅片只设在上游侧。借助该翅片促进充满扁平管内的溶液与燃烧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促进溶液的流动。
39 高温再生器 CN97123100.1 1997-12-05 CN1188220A 1998-07-22 久保田伯一
在本发明的高温再生器中,从表面燃烧板往下游侧的燃烧室的一部分是纵截面面积与前述炉口的面积大小相同的颈缩形状。因此燃烧室的管壁保护了炉口的附近。因为该管壁其内部有吸收液对流,所以不会象现有技术的耐火材料那样成为高温,能够避免NOx值升高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向管壁41的热传导性降低的问题。
40 吸收式制冷机构的发生器 CN94108890.1 1994-06-08 CN1100512A 1995-03-22 井上修行
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燃气作热源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设在发生器外壳内的多个筒体,所述每个筒体有一溶液入口、一个出口、设在所述壳体上的蒸汽出口、设在所述筒体的壳体的外周面上的大量的热交换肋片和沿所述壳体的一个内周面设置的循环导板,入口设在所述筒体的壳体上,出口为一种溢流式结构并设在低于入口的壳上的一个部位处,多个筒体可布置成并排和/或上下串接的形式以便通过比例设计增加发生器的换热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