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用于管理再生燃烧器中未燃烧残余物的装置和方法、包括该装置的燃烧器 CN201210196997.3 2012-06-14 CN102853430A 2013-01-02 Y·布劳德; L·费朗德; L·马尔帕斯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未燃烧残余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再生器(5),再生器的一端连接至燃烧罩壳(3),再生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燃料进入管子(4)和烟气排放管子(8),各管子配设有(2;10)以通过再生器在进入阶段和排放阶段之间交替。连接至再生器(5)的清扫管路(1)在排放阶段之前起作用以对再生器所包含的燃料进行清扫。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管理未燃烧残余物的对应方法和一种包括该装置的燃烧器
2 燃烧粉状固体燃料的装置 CN200910132615.9 2004-02-03 CN101551104B 2011-08-31 柯蒂斯·L·泰勒
发明涉及将燃料结合产生火焰的燃烧器组件。该燃烧器组件包括氧供应管和燃料供应管,所述氧供应管用于接收氧流,而所述燃料供应管配置为延伸通过所述氧管以将流化的粉状固体燃料输送入火焰室。流经所述氧供应管的氧通过形成于所述燃料供应管中的氧注射孔,并随后与通过所述燃料供应管的流化的粉状固体燃料混合,以在所述燃料供应管下游部分形成氧-燃料混合物。将该混合物送入所述火焰室并在火焰室中点燃以产生火焰。
3 冶金气体燃烧器 CN200810097786.8 2008-05-29 CN101315188A 2008-12-03 伯恩哈德·齐默尔曼; 罗伯特·梅尔希奥; 克劳斯·曼格尔曼斯
在用于燃烧热值较低的气体的蒸汽锅炉气体燃烧器(1)的情况中,它包括芯部空气管(2)、围绕着芯部空气管(2)共轴布置从而形成气体流动截面(5)特别是形成环形气体流动截面的气体管(6)以及至少一个围绕着气体管(6)共轴布置从而形成辅助空气流动截面(7)特别是形成环形辅助空气流动截面的其它管件(8),其中在气体流动截面(5)中布置有第一旋流器(9),本发明打算提供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它使得蒸汽锅炉气体燃烧器能够适用于可燃气体的各种特性,特别是适用于变化的热值,同时考虑了相应的点火强度。这是通过可调节地布置着的第一旋流器(9)来实现的。
4 利用燃烧器进行无支持的贫燃气燃烧的方法和设备及相应燃烧器 CN200680027209.0 2006-07-26 CN101297160A 2008-10-29 J-C·迪厄卢费特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至少一个燃烧器进行贫燃气燃烧的方法,该燃烧器包括在中心轴(x)上的燃烧嘴,所述方法包括创建燃气与绕中心轴旋转助燃空气的混合。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在燃烧嘴前喷射包括预混合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的不可燃的预混合气流以及补充气流,以实现燃烧嘴前的混合物的不可燃阈值,该气流通过中心补充气流在预混合气流的中心喷射以及/或者经由周缘补充气流围绕预混合气流喷射。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燃烧器以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燃烧设备。
5 燃烧粉状固体燃料的装置 CN200480008871.2 2004-02-03 CN1802536A 2006-07-12 柯蒂斯·L·泰勒
发明涉及将燃料结合产生火焰的燃烧器组件。该燃烧器组件包括氧供应管和燃料供应管,所述氧供应管用于接收氧流,而所述燃料供应管配置为延伸通过所述氧管以将流化的粉状固体燃料输送入火焰室。流经所述氧供应管的氧通过形成于所述燃料供应管中的氧注射孔,并随后与通过所述燃料供应管的流化的粉状固体燃料混合,以在所述燃料供应管下游部分形成氧-燃料混合物。将该混合物送入所述火焰室并在火焰室中点燃以产生火焰。
6 一种用于CO焚烧余热锅炉燃烧器 CN201610179524.0 2016-03-25 CN105674267A 2016-06-15 张平; 王雪飞
一种用于CO焚烧余热锅炉燃烧器,它涉及一种燃烧器。现有余热锅炉对含CO烟气燃烧时需要补充燃料气,由于烟气燃料参数波动,存在含CO烟气的燃烧安全性较差且CO难于燃烬的问题。本发明中所述燃烧器本体通过预混腔与CO焚烧余热锅炉中的焚烧处理腔相连通,燃烧器本体顶部加工有空气入口,预混腔的顶部加工有主燃料气入口,火焰观测管的一端沿燃烧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穿过燃烧器本体和预混腔,火焰观测管的另一端处于燃烧器本体外且该端为观测火焰端,燃料气管的一端连通有三岔型支管,燃料气管的另一端为点火燃料气入口端,多个旋流叶片以火焰观测管为中心均匀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本发明用于余热锅炉上。
7 具有增强联焰能的引射式燃烧装置 CN201510152292.5 2015-04-01 CN104764013A 2015-07-08 王志强; 李宗洲; 杨瑞
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增强联焰能的引射式燃烧装置,包括一燃料进气总管;与所述燃料进气总管连接的若干直线进气分配管,每一直线进气分配管定义一进气方向;若干文丘里燃烧器,相互间隔地安装在所述若干直线进气分配管上使得每一进气分配管上安装有多个所述的文丘里燃烧器;以及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环绕所述若干文丘里燃烧器以形成火焰腔。所述若干进气分配管包括一第一直线进气分配管,在安装至所述第一直线进气分配管上的多个文丘里燃烧器中,至少部分连续的文丘里燃烧器偏离于竖直方向安装至所述第一直线进气分配管。
8 多种燃料共烧燃烧器 CN201510152263.9 2015-04-01 CN104764012A 2015-07-08 王志强; 李宗洲; 杨瑞
一种多种燃料共烧燃烧器,包括喷嘴及文丘里管,所述喷嘴包括喷嘴进气端、喷嘴出气端以及位于所述喷嘴进气端和喷嘴出气端之间的流道结构,所述文丘里管设有文丘里管进气端,所述喷嘴出气端与所述文丘里管进气端流体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进气端设有与所述流道结构流体相通的多个喷嘴进气口,每个喷嘴进气口构造成用以接收一种不同的燃料。
9 用于管理再生燃烧器中未燃烧残余物的装置和方法、包括该装置的燃烧器 CN201210196997.3 2012-06-14 CN102853430B 2015-06-10 Y·布劳德; L·费朗德; L·马尔帕斯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未燃烧残余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再生器(5),再生器的一端连接至燃烧罩壳(3),再生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燃料进入管子(4)和烟气排放管子(8),各管子配设有(2;10)以通过再生器在进入阶段和排放阶段之间交替。连接至再生器(5)的清扫管路(1)在排放阶段之前起作用以对再生器所包含的燃料进行清扫。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管理未燃烧残余物的对应方法和一种包括该装置的燃烧器
10 燃烧粉状固体燃料的装置 CN200910132615.9 2004-02-03 CN101551104A 2009-10-07 柯蒂斯·L·泰勒
发明涉及将燃料结合产生火焰的燃烧器组件。该燃烧器组件包括氧供应管和燃料供应管,所述氧供应管用于接收氧流,而所述燃料供应管配置为延伸通过所述氧管以将流化的粉状固体燃料输送入火焰室。流经所述氧供应管的氧通过形成于所述燃料供应管中的氧注射孔,并随后与通过所述燃料供应管的流化的粉状固体燃料混合,以在所述燃料供应管下游部分形成氧-燃料混合物。将该混合物送入所述火焰室并在火焰室中点燃以产生火焰。
11 超低氮天然气燃烧器 CN201710462484.5 2017-06-19 CN107091475A 2017-08-25 马宗瑜; 马怡琳; 冯铁恒; 玄兆臣; 岂付春; 刘春美; 郭利亚; 杨栋; 杨朋; 樊学红; 胡丽丽; 陈守云; 韩玉杰
发明公开了超低氮天然气燃烧器,包括天然气燃烧器主体,所述的天然气燃烧器主体主要由天然气喷气装置和进装置组成,且天然气喷气装置位于燃烧器主体的中心位置,所述进风装置尾端分别开设有一次风道和二次风道,一次风道位于天然气燃烧器主体中心线上,所述一次风道后端安装有阻火混合器和旋风装置。本发明中,首先本发明设置有一次风道和二次风道,且一次风道和二次风道内均设置的含量分析仪,自动调节两个通道的烟气再循环量,其中一次风道将助燃风氧含量控制在16%‑18%,该通道提供的助燃氧量约占总量的40%作用为保证天然气根部燃烧的稳定性的同时掺入一部分烟气降低NOx的产生。
12 燃烧器和尾气焚烧设备 CN201710106951.0 2017-02-27 CN106765216A 2017-05-31 程向锋
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和尾气焚烧设备,该燃烧器包括:壳体,该壳体上开设有一级和二级助燃空气入口以及尾气入口;中筒体和内筒体,设置在该壳体内部,该内筒体位于该中筒体内侧,燃烧室,由该内筒体的内侧空间形成,与该一级助燃空气入口连通使得一级助燃空气进入该燃烧室;其中该燃烧室、该中筒体和该内筒体共轴,该内筒体位于该中筒体与该燃烧室之间,该中筒体、该壳体形成第一环形流道,该中筒体、该内筒体形成第二环形流道,从所述轴向外依次是该燃烧室、该第二环形流道和该第一环形流道,该第一和第二环形流道之一与该二级助燃空气入口连通,该第一和第二环形流道中另一个与该尾气入口连通。
13 一种可处理有毒气体的空气预混型火炬燃烧器 CN201610252103.6 2016-04-21 CN105927992A 2016-09-07 杨卫中; 李兆力; 韩宗捷; 庞宗占; 吴红英; 朱探; 范帆; 师志成; 程文祥
发明涉及一种可处理有毒气体的空气预混型火炬燃烧器。该燃烧器火炬气筒体设置在空气夹套筒体内,形成夹套筒体结构,在夹套筒体结构中设置旋流片;火炬气喷嘴安装在火炬气筒体上端;燃烧室通过支撑组件与空气夹套筒体上部外壁相连接,空气夹套筒体伸入到燃烧室内部;温度监测元件安装在燃烧室内壁;燃烧室呈圆筒状,其下部与空气夹套筒体之间有空隙,供二次空气的进入;所述长明灯、点火器、伴烧器周向布置在空气夹套筒体外部、与空气夹套筒体连接,并且伸入到燃烧室内部。本发明所述的火炬燃烧器采用空气部分助燃型式,火焰短,燃烧稳定,大大提高了有毒排放气的燃尽率;相同排放条件下,可有效降低火炬高度和造价。
14 文丘里混合器的喷嘴结构 CN201510152168.9 2015-04-01 CN104764016A 2015-07-08 王志强; 李宗洲; 杨瑞
一种文丘里混合器的喷嘴结构,包括喷嘴进气面、喷嘴出气面以及连接在所述喷嘴进气面和喷嘴出气面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在所述喷嘴出气面上形成喷嘴出气孔,所述流道靠近所述喷嘴出气面的部分的流道壁上设有若干沟槽,所述若干沟槽沿所述喷嘴结构的轴向延伸。
15 利用燃烧器进行无支持的贫燃气燃烧的方法和设备及相应燃烧器 CN200680027209.0 2006-07-26 CN101297160B 2011-07-20 J-C·迪厄卢费特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至少一个燃烧器进行贫燃气燃烧的方法,该燃烧器包括在中心轴(x)上的燃烧嘴,所述方法包括创建燃气与绕中心轴旋转助燃空气的混合。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在燃烧嘴前喷射包括预混合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的不可燃的预混合气流以及补充气流,以实现燃烧嘴前的混合物的不可燃阈值,该气流通过中心补充气流在预混合气流的中心喷射以及/或者经由周缘补充气流围绕预混合气流喷射。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燃烧器以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燃烧设备。
16 燃烧粉状固体燃料的装置 CN200480008871.2 2004-02-03 CN1802536B 2011-03-30 柯蒂斯·L·泰勒
发明涉及将燃料结合产生火焰的燃烧器组件。该燃烧器组件包括氧供应管和燃料供应管,所述氧供应管用于接收氧流,而所述燃料供应管配置为延伸通过所述氧管以将流化的粉状固体燃料输送入火焰室。流经所述氧供应管的氧通过形成于所述燃料供应管中的氧注射孔,并随后与通过所述燃料供应管的流化的粉状固体燃料混合,以在所述燃料供应管下游部分形成氧-燃料混合物。将该混合物送入所述火焰室并在火焰室中点燃以产生火焰。
17 在炉中燃烧气体的方法及装置 CN97197411.X 1997-06-25 CN1228830A 1999-09-15 M·赖科; T·雅各布森; K·耶斯凯莱伊宁
发明涉及一种在炉(2)中燃烧气体燃料的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在主要燃烧一种主燃料的锅炉(1)内燃烧低热值气体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基于将气化器(5)的产出气体或其它可燃气体送入炉(2)之下部分(10)的缺乏空气的环境中,并且气体在所需燃烧空气送给量或成倍的燃烧空气送给量的条件下在炉(2)的上部燃烧。
18 APPARATUS FOR BURNING PULVERIZED SOLID FUELS WITH OXYGEN US13914954 2013-06-11 US20130269577A1 2013-10-17 Curtis L. TAYLOR
A burner assembly combines oxygen and fuel to produce a flame. The burner assembly includes an oxygen supply tube adapted to receive a stream of oxygen and a fuel supply tube arranged to extend through the oxygen tube to convey a stream of fluidized, pulverized, solid fuel into a flame chamber. Oxygen flowing through the oxygen supply tube passes through oxygen-injection holes formed in the fuel supply tube and then mixes with fluidized, pulverized, solid fuel passing through the fuel supply tube to create an oxygen-fuel mixture in a downstream portion of the fuel supply tube. This mixture is discharged into the flame chamber and ignited in a flame chamber to produce a flame.
19 Furnace having increased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duced pollutant formation US10286224 2002-10-31 US20030079665A1 2003-05-01 Arvind Atreya
A furnace design that combines the benefits of oxygen enriched combustion, intense flame radiation, highly preheated combustion ai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buoyancy driven flows and NOx reburn chemistry in a single unit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 formation. The furnace also allows burning low calorie fuels and fuels of different types. It substantially increases the level of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and its uniformity, thereby enhancing furnace productivity and provides an oxygen free atmosphere to prevent oxidation of materials being heated.
20 Burner and process for operating gas turbines with minimal NOx emissions US09235209 1999-01-22 US06199364B1 2001-03-13 Robert M. Kendall; Steven J. Greenberg
A porous, low-conductivity material formed of metal or ceramic fibers provides the burner face of a gaseous fuel combustor for gas turbines capable of minimizing nitrogen oxides (NOx) emissions in the combustion product gases. A preferred burner face, when fired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yields radiant surface combustion with interspersed areas of blue flame combustion. A rigid but porous mat of sintered metal fibers with interspersed bands of perforations is illustrative of a preferred burner face that can be fired at pressures exceeding 3 atmospheres at the rate of at least about 500,000 BTU/her/sf/atm. By controlling the excess air admixed with the fuel in the range of about 40% to 150% to maintain an adiabatic flame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about 2600° F. to 3300° F., the NOx emissions are suppressed to 5 ppm and even below 2 ppm. At all times, carbon monoxide and unburned hydrocarbons emissions do not exceed 10 ppm, combined.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