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 CN201710295950.5 2017-04-28 CN106949061A 2017-07-14 李盖敏; 李华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其体,所述泵体包括气缸活塞、滑片、上轴承、下轴承和曲轴,所述气缸、所述活塞、所述滑片、所述曲轴、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中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表面上设置有二硫化钨涂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旋转式压缩机的泵体,增强了滑片、活塞、曲轴、气缸、上下轴承的自润滑能,降低了摩擦系数,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
2 一种空间用爪型干式真空 CN201710051672.9 2017-01-20 CN106640638A 2017-05-10 杜玉洁; 陈晖; 卜学兵; 王文廷; 任众; 许开富; 李永鹏
发明属于真空获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间用爪型干式真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效果不佳,真空泵效率偏低的缺陷。包括泵体、驱动电机、消音器、同步齿轮转子、主动轴系和从动轴系,转子采用非对称奇异转子,包括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转子位于转子腔内。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外表面和转子腔内表面均喷涂有自润滑涂层。同步齿轮位于齿轮腔内,同步齿轮表面喷涂有固体自润滑涂层和真空低挥发润滑脂
3 叶片单元机 CN201210597600.1 2012-10-25 CN103075338B 2016-12-28 H·C·彼得森; O·T·汉森; L·马藤森; P·奥尔森; E·豪加德
发明涉及叶片单元机(1),该叶片单元机具有定子(2)和转子(3),转子带有设置在导向体承在定子(2)的内部,并且和转子、定子(2)和侧壁(15)一起在转子(3)的每个轴向端部建立工作腔(14)边界。它致于提供一种叶片单元机,其具有良好的内部密封,其中依然保持低磨损。为了这个目的,在径向内部区域侧壁(15)包括插入物(17),该插入物可在侧壁(15)中轴向地活动,并且具有轴向内部和轴向外部的压力施加表面(27,28)。(8)中的径向可替换的叶片(5),所述叶片(5)支
4 一种微小型双组元电动齿轮 CN201610817632.6 2016-09-12 CN106224234A 2016-12-14 陈晖; 卜学兵; 杜玉洁; 王文廷; 许开富; 李永鹏; 严俊峰
发明属于推进剂增压输送及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用微小型齿轮,具体涉及一种微小型双组元电动齿轮泵,包括双轴输出电动机燃料泵和化剂泵;双轴输出电动机的电机轴由双轴输出电动机的两端伸出,电机轴一端通过磁驱动器与燃料泵相连,电机轴的另一端通过磁力驱动器与氧化剂泵相连;磁力驱动器与燃料泵/氧化剂泵之间采用静密封结构。本发明采用双轴输出电机同步驱动燃料泵和氧化剂泵,在保证推进剂同步输送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干重,并且通过调节驱动电机转速改变推进剂供应量,以适应发动机变工况工作要求。
5 滑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80063347.X 2012-11-16 CN104011409B 2016-12-07 野村论; 金光博; 八田政治; 正村贤生
轴承(1)配备有施加于基材(11)的表面的树脂涂层(12)。格子形排出槽(13)形成在推力轴承(1)的表面中,并且具有正方形等的形状的平面突起(14)形成在排出槽的相邻位置处。每个平面突起(14)的各个部(14A)均被倒角成圆形。平面突起(14)的表面形成相对于配对构件滑动的滑动面(1B)。穿入配对构件与滑动面(1B)之间的诸如磨损颗粒之类的杂质(16)落入排出槽个角部(14A)倒角为圆形防止了杂质(16)积聚在排出槽(13)中,由此防止杂质(16)咬入平面突起(14)(滑动面(1B))中。(13)中,然后被排出到滑动面(1B)的外部。将各
6 涡旋式流体机械、其弹性被膜形成方法及装置 CN201180056929.0 2011-12-01 CN103228920B 2016-11-09 浅见淳一; 佐藤彻
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式流体机械、其弹性被膜形成方法及装置。将由作为热固化树脂的环树脂10~20重量%、MoS220~30重量%、石墨5~10重量%及剩余部分为有机溶剂构成的涂装液从喷射喷嘴(52)向回转涡旋体(20)的卷板侧面(24a)喷射。在喷射时,使旋转台(32)上的回转涡旋体(20)旋转,并且使喷射喷嘴(52)保持喷射开始时的姿态不变而在直线状移动路线(L)上朝向回转涡旋体(20)的径向外侧移动。在涂装后,使涂装液烧成干燥,并经过跑合运转而使弹性被膜(28)与卷板侧面间的间隙对应地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膜厚。
7 封闭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201380039201.6 2013-04-11 CN104487709B 2016-10-12 富永健; 森岛明; 渡边哲永; 长畑大志
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封闭式压缩机为,叶片的滑动方向的前端面与滚子的外周面抵接。上述叶片的一对侧面与缸滑动接触。上述叶片的另一对侧面与密封部件滑动接触。通过这种构成,上述缸室内被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在上述叶片的上述前端面形成有膜厚Ta、维氏硬度HVa的第一非晶形层。在上述叶片的上述一对侧面形成有膜厚Tb、维氏硬度HVb的第二非晶形碳层。在上述叶片的上述另一对侧面形成有膜厚Tc、维氏硬度HVc的第三非晶形碳层。上述第一至第三非晶形碳层的上述膜厚以及上述维氏硬度具有如下的多个式的关系,Ta>Tc、Tb>Tc、HVa>HVc、HVb>HVc。
8 叶片单元机 CN201210597602.0 2012-10-25 CN103075339B 2016-08-03 H·C·彼得森; O·T·汉森; L·马藤森; P·奥尔森; E·豪加德
发明涉及叶片单元机(1),具有定子(2)和由第一材料制造的转子(3),转子(3)具有导向体(8),导向体包括安置在定子(2)内部的径向可替换的叶片(5),叶片与转子(3)、定子(2)和单独的固定的侧壁(15)一起在转子(3)的每个轴向端限定工作腔(14)的界限,叶片(5)至少在一些与转子(3)和定子(2)的接触面具有与第一材料无摩擦地相互作用的第二材料(7)。其致于保持低磨损。为此目的,在径向内部区域(17),侧壁(15)包括与第一材料无摩擦地相互作用的第三材料的表面,和在径向外部区域(16),由第一材料制造的表面。
9 具有隔音特征的压缩机 CN201480065061.4 2014-11-26 CN105793574A 2016-07-20 韦恩-基·傅; 迈克尔·A·桑德斯; 史蒂芬·M·塞贝尔; 凯文·J·格雷特; 罗贝特·C·斯托弗; 帕特里克·R·吉莱斯皮
提供涡旋式压缩机设计以使振动、声响和噪音的传递最小化。涡旋式压缩机具有轴承座以及动涡旋构件和定涡旋构件。定涡旋构件具有径向延伸的凸缘部,该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具有与轴向延伸孔大致对准的至少一个孔口。在孔口和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固件隔音构件与定涡旋构件、紧固件或轴承座中的至少一者接触以减小或消除噪音传递。隔音构件可以由具有比周围材料大的声阻抗值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形成。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隔音构件可以是环形垫圈、O型环或偏置构件。在其他变体中,在紧固件和/或轴承座内设置有流体通路以便于润滑油流入从而进一步抑制声响和噪音。
10 带涂层的流体装置输出轴 CN201480046623.0 2014-08-22 CN105593528A 2016-05-18 古西隆; 福知荣治
流体装置包括壳体,其限定一中心孔、多个从所述中心孔径向向外延伸的换向器孔和与换向器孔流体连通的多个轴向通道。流体驱替组件与壳体流体连通,流体驱替组件包括多个与所述壳体的轴向通道流体连通的容积腔。输出轴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心孔中的部。该阀部具有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以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连接盘之间的阀连接盘,其中第一连接盘与中心孔相配合,以限定第一轴颈轴承,第二连接盘与中心孔相配合,以限定第二轴颈轴承。涂层施加到输出轴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盘。该涂层包括聚酰胺11材料。
11 转子以及旋转式流体 CN201580001392.6 2015-02-19 CN105392994A 2016-03-09 堀部直树; 秋月政宪; 金光博
第一封闭构件(2)与第二封闭构件(3)封闭位于圆筒形构件(1)在两个轴向端部处的开口部。基部(411)被容纳在由圆筒形构件(1)、第一封闭构件(2)以及第二封闭构件(3)形成的空间中,并且该基部(411)绕在与圆筒形构件(1)的轴向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轴线旋转。树脂层(410)形成在基部(411)的推面中。沟槽(C)包括树脂层(410)中的形成同心圆的多个环形沟槽或螺旋形沟槽,并且环形沟槽的环心或者螺旋形沟槽的螺旋中心不同于基部(411)的旋转中心。
12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510221368.5 2015-05-04 CN105041635A 2015-11-11 陈弘均; 朴基元; 金珉材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能够防止内部部件的磨损或损伤,包括:壳体,具有旋转轴;排出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将壳体内部划分为吸入空间和排出空间;第一涡盘,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进行旋转运动;第二涡盘,与所述第一涡盘一同形成多个压缩室,具有能够与所述多个压缩室中的具有中间压的压缩室相连通的中间压排出口;背压板,形成用于收容从所述中间压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背压室;浮板,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背压板的一侧,与所述背压板一同形成所述背压室,具有能够与所述排出盖接触的接触部;涂层,形成所述接触部的外表面。所述排出盖具有第一硬度值,所述浮板具有第二硬度值,所述涂层具有第三硬度值,所述第三硬度值比所述第一硬度值小,比所述第二硬度值大。
13 定子插入物、其制造方法及包括该定子插入物的井下动钻具 CN201080060819.7 2010-09-30 CN102713127B 2015-10-14 H·阿克巴里; J·拉迈尔; T·卡缪尔
发明描述了井下动钻具和制造方法,其中提供具有与定子的所需内几何特征互补的外几何特征的心轴。在心轴上提供柔性套管且柔性套管和心轴提供于模具中。另外,加强材料引入模具中以填充柔性套管与模具之间的空间。所述材料随后固化以结合加强材料和柔性套管。固化的加强材料和柔性套管然后从模具移除,从而制造定子插入物。
14 压缩机 CN201380064795.6 2013-12-11 CN104838142A 2015-08-12 二上义幸; 石田贵规; 福原弘之; 川端淳太; 山冈正和
发明压缩机包括:收纳往复运动的活塞(116)的缸(114);配置于缸(114)的开口端,具有以围绕排出孔(119)的方式设置的排出座(142)的阀板(117);和开闭排出孔(119)的排出阀(121),在排出阀座(142)和排出阀(121)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形成有包含合成树脂(161)的表面处理膜(160)。
15 涡旋压缩机 CN201080063635.6 2010-02-26 CN102770668B 2015-04-15 小山昌喜; 柳濑裕一; 小山田具永; 冈本晋哉; 中岛昌一; 冈本和孝; 马场升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整体的小型化·轻量化而耐久性及可靠性优异,且能够进行适用新制冷剂的超高速运转的涡旋压缩机。在该涡旋压缩机中,使欧氏环(107)的基材为合金且在其表面上夹设密接性良好而用于弥补硬度的基底层来形成硬质的DLC层,因此与以往的系材料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约1/3的轻量化,并防止滑动构件间的胶粘磨损而实现耐磨损性的提高和低摩擦系数化,从而能够减小旋转系统的惯性质量。而且,对于回旋涡盘(101),通过形成为同样的材质结构,而能够减少旋转系统的偏心质量。由此,能够极减小电动机(100)的转矩负载,能够有助于整体的小型化·轻量化,能够使耐久性及可靠性优异且形成适用新制冷剂的超高速运转,能够得到与使用弗利昂时同等的压缩性能。
16 封闭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201380039201.6 2013-04-11 CN104487709A 2015-04-01 富永健; 森岛明; 渡边哲永; 长畑大志
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封闭式压缩机为,叶片的滑动方向的前端面与滚子的外周面抵接。上述叶片的一对侧面与缸滑动接触。上述叶片的另一对侧面与密封部件滑动接触。通过这种构成,上述缸室内被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在上述叶片的上述前端面形成有膜厚Ta、维氏硬度HVa的第一非晶形层。在上述叶片的上述一对侧面形成有膜厚Tb、维氏硬度HVb的第二非晶形碳层。在上述叶片的上述另一对侧面形成有膜厚Tc、维氏硬度HVc的第三非晶形碳层。上述第一至第三非晶形碳层的上述膜厚以及上述维氏硬度具有如下的多个式的关系,Ta>Tc、Tb>Tc、HVa>HVc、HVb>HVc。
17 涡旋压缩机 CN200980122807.X 2009-06-12 CN102066759B 2014-12-03 石园文彦; 前山英明; 伏木毅; 加藤太郎
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有电动机部、与上述电动机部连接的压缩机构部、润滑油的油箱,通过上述压缩机构部压缩制冷剂,其中,所使用的制冷剂,是成分中具有双键的卤代或者烃、或者包含这些物质之一的混合物的制冷剂,在密闭容器内构成相互摩擦的关系的滑动部的两个部件中,至少一方的部件的滑动面形成为系金属或者系金属不直接露出的结构。
18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280022472.6 2012-04-24 CN103518065A 2014-01-15 关根敏彦; 近藤武士; 岩桥正一郎
浸渍有油的圆筒形卷绕衬套(31)通过将多层烧结滑动板(30)卷绕成圆筒形而得到,多层烧结滑动板(30)包括金属制背板(28)和以粘结形式一体形成在背板(28)的一表面上的多孔基金属烧结层(29);多孔铜基金属烧结层(29)设置在内侧。形成的圆筒形卷绕衬套经受油浸渍处理并浸渍有制冷剂油。
19 机壳的制造方法及真空 CN201280008904.8 2012-02-10 CN103477081A 2013-12-25 三桥芳宏; 草彅伸一
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转子和侧板的损坏来防止真空的耐久性的下降。本发明包括:将形成汽缸室的汽缸衬套配置在模具上、使用使机壳主体成形的熔融金属进行铸造、一体地组入汽缸衬套的工序(步骤S2);以及加工一体地贯穿汽缸衬套和机壳主体并与汽缸室内连通的进气孔和排气孔的工序(步骤S3)。
20 制冷剂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200980108625.7 2009-03-06 CN101960143B 2013-08-14 渡边哲永
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在由工具形成的压缩机构部的滑动构件(13b)的表面依次形成有由铬的单一层形成的第一层(24)、由铬和化钨的合金层形成的第二层(25)、由含有钨和碳化钨中至少一种的无定形碳层形成的第三层(26)、不含金属但含碳和氢的无定形碳层形成的第四层(27)。第二层(25)的铬的含有率在第一层(34)侧比在第三层(26)侧高,碳化钨的含有率在第三层(26)侧比在第一层(24)侧高。此外,第三层(26)的钨或碳化钨的含有率在第二层(25)侧比在第四层(27)侧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