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优化用于累积液体注入的流量控制装置特性 CN201380080520.1 2013-11-15 CN105765160A 2016-07-13 A·菲利波夫; 卢建新; V·霍里科夫
所公开实施方案包括计算机实现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进行操作以确定注入井的流量控制装置特性,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特性沿生产井产生规定的均匀或不均匀的累积注入轮廓。
2 用于砾石充填系统的泄漏组件 CN201510033331.X 2015-01-22 CN104790923A 2015-07-22 斯蒂芬·麦克纳米; 约翰·S·斯拉迪奇; 史蒂芬·里德; 安德鲁·麦杰奥奇; 马修·曼宁; 丹尼尔·乔治·珀基斯
一种用于井眼的砾石充填组件,该砾石充填组件具有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和挡片。所述接合件的基管以端对端的方式连接,并且两个基管均具有用于对从井眼穿过进入基管的孔的流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沿着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设置有输送管,并且跨接管横跨基管的经连接的端部伸展并将输送管连接在一起。挡片包围横跨经连接的端部的区域。挡片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与井眼一起限定围绕该外表面的环形空间。挡片具有抵接接合件的过滤器的端环。挡片的至少一部分使流体从井眼泄漏至由挡片包围的区域,组件的至少一个过滤器部对从该区域泄漏至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至少一者的流体进行过滤。
3 一种稠油地下改质降粘采油方法 CN201310646793.X 2013-12-04 CN104695918A 2015-06-10 吴川; 张祖国; 苏建政; 张汝生; 李建平; 杨立红
发明提供一种稠油地下改质降粘采油方法,包括在注蒸汽开采稠油的过程中,按双亲型催化剂及助剂的质量共为稠油的0.15~2.0wt%的用量将其随蒸汽注入地层,加热油层温度至160~240℃,焖井1~5天,促进稠油中重质组分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发生热裂解反应;所述双亲型催化剂由镍盐和芳环酸反应制备得到,所述助剂为供氢剂和/或分散剂。本发明中的双亲型催化剂既亲水又亲油,它首先溶解分散在蒸汽中,再随蒸汽分散于地层的稠油中。在现有的注蒸汽条件下,将双亲型催化剂加入蒸汽中即可进行现场操作,其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显著延长了开采周期,可获得较好的增油效果。
4 用于注酸化解堵的化性复合酸深部酸化解堵方法 CN201410854255.4 2014-12-31 CN104612650A 2015-05-13 田育红; 景文杰; 冯立勇; 王登莲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注酸化解堵的化性复合酸深部酸化解堵方法,其包括向待解堵的注水井内依次注入活性水、酸质解堵剂液体、主体组分酸酸液;再用两台水泥车将氧化解堵剂液体与酸质解堵剂液体同时注入待解堵的注水井内,之后注入顶替液,关井反应10~18小时。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解堵半径大、地层污染小、增注效果好的特点。
5 一种平井化学调剖方法 CN201410573337.1 2014-10-23 CN104405350A 2015-03-11 贾旭; 雷群; 刘玉章; 熊春明; 王家禄; 杨立民; 唐孝芬
发明提供了一种平井化学调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记录或测量措施井段长度、注采井距、油层厚度、地层、油藏平均孔隙度和调剖剂密度;若为水平井注水平井采则按照平行四边体模型计算调剖剂用量,若为水平井注直井采则按照三角体模型计算调剖剂用量,式中,V—调剖剂用量、L—措施井段长度、D—注采井距、T—油层厚度、θ—地层倾角、—油藏平均孔隙度、ρ—调剖剂密度;配制调剖剂水溶液,然后将其注入到水平注入井中进行调剖。该调剖方法即不会过多注入调剖剂导致成本过高又确保了调剖效果,达到提高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效果。
6 流体喷射装置 CN201180050408.4 2011-10-19 CN103370492A 2013-10-23 P·沃森
发明涉及流体喷射装置(38),其用于设置在井身中以控制流体注射到油储层中,其中井身具有外部管道(16)和内部管(14),该内部管在外部管道内延伸并且在一端处连接到地面上的加压流体供应设备。该流体注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构件,该控制阀构件包括:入口(42),其用于从内部管接收流体;出口(56),其用于将流体输出到内部管外侧;入口阀(44),其处于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中;以及致动器(50),该致动器与入口阀相关联,该致动器能够控制以在入口阀的打开和关闭构造之间切换入口阀,使得当入口阀打开时,流体从内部管经由入口、流体路径和出口流动到内部管外侧。本发明还提供利用这样的装置控制流体从井身注射到油储层中的方法。
7 用于在采油时在注入器中通过或流动控制装置自调节(自主调节)流体的流动的方法 CN200880126376.X 2008-12-16 CN101939506A 2011-01-05 维达尔·马蒂森; 霍瓦尔·阿克勒
一种用于将流体注入到油储集层或者生成层和/或气储集层或者生成层中的方法,其中,所述流体经由沿注入器(24)设置的多个自主或自主流动控制装置(2)流入到所述储集层或生成层中,所述阀(2)在高于给定压差时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流通体积,以便自主地调节所述流体的流动,从而确保从所述注入器(24)到所述储集层或生成层的体积流速沿注入器长度基本上恒定。
8 用于周期性注入和从油井采油的系统 CN200680028244.4 2006-07-18 CN101233294A 2008-07-30 F·A·阿斯卡尼奥米兰诺; A·M·莫林格; E·P·德鲁菲尼亚克
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该系统用于经由在地层中所形成的井筒将注入流体注入到地层中,并用于从地层开采流体。该系统包括注入管道和采油管道,所述注入管道延伸到井筒中,并与用于注入流体的多个出口流体连通,所述采油管道延伸到井筒中,并与用于烃流体的至少一个入口段流体连通。注入管道设置成防止注入管道和每个所述入口段之间的流体连通。
9 用于砾石充填系统的泄漏组件 CN201510033331.X 2015-01-22 CN104790923B 2017-11-21 斯蒂芬·麦克纳米; 约翰·S·斯拉迪奇; 史蒂芬·里德; 安德鲁·麦杰奥奇; 马修·曼宁; 丹尼尔·乔治·珀基斯
一种用于井眼的砾石充填组件,该砾石充填组件具有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和挡片。所述接合件的基管以端对端的方式连接,并且两个基管均具有用于对从井眼穿过进入基管的孔的流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沿着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设置有输送管,并且跨接管横跨基管的经连接的端部伸展并将输送管连接在一起。挡片包围横跨经连接的端部的区域。挡片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与井眼一起限定围绕该外表面的环形空间。挡片具有抵接接合件的过滤器的端环。挡片的至少一部分使流体从井眼泄漏至由挡片包围的区域,组件的至少一个过滤器部对从该区域泄漏至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至少一者的流体进行过滤。
10 由载油地层采收油的方法 CN201480067076.4 2014-10-20 CN105980656A 2016-09-28 D·J·利塞姆; M·M·品格-阿尔马达; E·C·M·福尔摩轮; J·F·范文登; L·B·M·沃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出油的方法。确定载油地层的二价阳离子与一价阳离子的质量作用比(MAR),和将水性驱替流体引入地层,所述水性驱替流体具有200‑5,000ppm的总溶解固体含量和其二价阳离子与一价阳离子的MAR为地层水的二价阳离子与一价阳离子的MAR的70‑130%。在将水性驱替流体引入地层之后从地层产出油。
11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深部调剖的方法 CN201610108662.X 2016-02-29 CN105649587A 2016-06-08 刘琴
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高渗透油藏深部调剖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注入交联聚合物调剖体系进行初步调整剖面;注入聚合物微球在油藏孔隙中架桥,进行深部调整剖面,起到液流转向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注入地层顶替液;注入表面活性剂洗油;正常注水。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中高渗透油藏注水井因长期注水造成的油井水淹的问题,实现对水流通道的封堵,以改善油层的矛盾,使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变得更加均衡,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0%。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中高渗透油藏深部调剖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中。
12 用于刺激从地下地层中生产类的方法和组合物 CN201480002623.0 2014-06-13 CN104769214A 2015-07-08 兰德尔·M·希尔; 拉基亚·M·尚帕涅; 内森·L·莱特; 基思·英格拉姆·迪斯穆克; 大卫·盖尔马克; 妮科尔·马斯特; 梅林达·森
提供了用于刺激从地下地层中生产类(例如,地层原油和/或地层气)的方法和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是乳液或微乳液,其可包含溶剂表面活性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选择用于处理油井或气井的组合物的方法。
13 层液态二压裂装置及方法 CN201410848873.8 2014-12-29 CN104632174A 2015-05-20 马砺; 王振平; 王旭; 文虎; 李珍宝; 郑旋; 程方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层液态二压裂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液态CO2的供应单元、压裂、封孔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封孔器是用于放置在待压裂煤层钻孔内的封孔器,包括注浆管、第一封孔胶囊、第二封孔胶囊和压裂管,注浆管的一端和压裂管的一端均穿过第一封孔胶囊并固定在第一封孔胶囊上,压裂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封孔胶囊并固定在第二封孔胶囊上,注浆管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封孔胶囊和第二封孔胶囊之间。本发明可使矿井增产,提高煤层渗透率和煤产出率。
14 多区域压裂完井 CN201280042243.0 2012-08-21 CN103781989A 2014-05-07 J·E·拉文斯伯根; L·E·劳恩; J·G·米塞尔布鲁克
披露了一种井孔完井。该井孔完井包括套管组件,该套管组件包括多个套管段(406)。至少一个接箍(410)定位成连接这些套管段(406)。所述至少一个接箍(410)包括具有内部流动路径的管状体和配置成在接箍的外表面与内部流动路径之间提供流体联通的至少一个压裂端口(412)。连续油管段(442)可以定位在套管组件中。连续油管包括内部流动路径,其中在连续油管与套管组件之间形成环空(450)。底部钻具组合(302)连接到连续油管(442)。该底部钻具组合包括配置成在连续油管的内部流动路径与环空之间提供流体联通的压裂孔(444)。封隔器(430)可以定位成当该封隔器扩张时允许与所述至少一个接箍接触。所述封隔器(430)能够将封隔器上方的环空与封隔器下方的环空隔离以便于沿着连续油管向下流动的流体可以在封隔器两侧形成压差,从而打开压裂端口。
15 强化采收的组合物和方法 CN201280025878.X 2012-05-25 CN103562341A 2014-02-05 K·H·拉尼; R·C·纳瓦雷特; H·迪尔克兹瓦格尔; J·R·巴恩斯; R·莫恩伊
发明涉及包含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采收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是固态的,并且涉及包含所述组合物的成形制品。优选地,所述组合物是粉末的形式。此外,本发明涉及处理含烃地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组合物或成形制品运输到含烃地层的地点;b)将所述组合物或成形制品溶解在中,从而形成含有所述烃采收组合物的水性流体;c)向所述含烃地层的至少一部分提供含有所述烃采收组合物的水性流体;和d)让所述烃采收组合物与含烃地层中的烃相互作用。
16 处理含地层的方法 CN200980119194.4 2009-04-17 CN102046915A 2011-05-04 M·A·雷诺尔德斯; 崔晶瑜; S·L·韦林顿; M·L·乔什; S·N·米拉姆
申请公开了产生用于处理含地层的地下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由井孔中的多个位置向至少一部分含烃地层提供蒸汽,蒸汽比地层部分的温度更高;通过在井孔中燃烧包含硫化氢的物流和将燃烧产生的热传递给蒸汽而在井孔中加热蒸汽;沿井孔长度在井孔中第一位置处提供给部分地层的蒸汽比在井孔中第二位置处提供的蒸汽更热,其中沿井孔长度第一位置比第二位置离地层表面更远。
17 生产油和/或气的系统与方法 CN200880116626.1 2008-11-18 CN101861445A 2010-10-13 S·伯格; C·M·A·M·梅斯特斯; D·C·王
一种用于从地下地层生产油和/或气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分散在地层之上的第一井阵列;分散在地层之上的第二井阵列;其中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井阵列包括将混溶性强化油采收制剂注入地层中的装置,而第二井阵列包括从地层生产油和/或气的装置;和在第二时间段将地层中的至少一部分混溶性强化油采收制剂转化为另一种化合物的设备。
18 在耦接式注入器-生产器调驱液系统中优化生产井上的流量控制设备特性 CN201380080923.6 2013-11-15 CN105899755A 2016-08-24 A·菲利波夫; V·科里亚科夫
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包括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装置和包含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指令当被执行时执行用于在耦接式注入器?生产器驱液系统中确定生产井的流量控制设备(FCD)特性的方法的操作,所述特性产生沿着所述生产井的均匀调驱前缘。
19 用于提高从含油层中采油的采收率的方法 CN201480030946.0 2014-05-29 CN105247165A 2016-01-13 D·W·范贝滕伯格; D·M·布尔斯马; K·埃勒沃特
申请提供了用于从含油层中采收油的方法。在第一时段通过第一井将第一油采收流体引入地层中,油从第二井中生产出。在第一时段之后的第二时段中,不同于第一油采收流体的第二油采收流体通过第二井被引入地层中,油从第三井中生产出,其中,第二井位于在第一和第三井之间延伸的流体流动路径上。
20 一种驱后交替注入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复合驱油试验方法 CN201410809835.1 2014-12-23 CN104675370A 2015-06-03 张继红; 赵景权; 卓兴家; 朱正俊; 赵广; 郭鑫; 刘天啸; 李忠灵
发明涉及一种驱后交替注入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复合驱油试验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首先制备大平板岩心;步骤二、水驱,并计算水驱采收率;步骤三、多轮次交替注入凝胶和聚合物溶液;步骤四、后续水驱;步骤五、整理数据,计算最终采收率。本发明的复合驱油试验方法通过凝胶与聚合物段塞的交替注入,凝胶分子堵塞地层大孔道,使得后续注入液进入低渗层,扩大了驱替液波及体积;又由于聚合物分子将空隙中残留的簇状、膜状及孤岛状残余油由拉丝状逐渐采出,提高了洗油效率,使得采出液中含水率迅速下降,注入端压大幅上升,提高原油采收率;且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