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板带索桁架结构 CN201610815602.1 2016-09-12 CN106401042A 2017-02-15 朱明亮; 李玉鑫; 李然; 刘志廷; 夏婉秋
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带索桁架结构,包括钢板带、撑杆和下弦索;所述钢板带呈向下弯曲的弧面,下弦索呈向上弯曲的弧线,钢板带的两端分别与下弦索的两端通过外梁支座连接固定在外设的圈梁上;所述撑杆的上端连接钢板带,撑杆的下端连接下弦索。本发明在传统索桁架的基础上,利用钢板带代替原上弦索部分,钢板带与撑杆相连,撑杆下端用下弦索连接,通过张拉下弦索,在结构中建立预应;钢板带索桁架保留了传统索桁架高效的受力性能,而上弦索替换为钢板带可以解决常规索桁架中上弦索难以铺设刚性屋面的问题,从而降低屋面施工的难度与成本;由于在施加预应力形成结构之前,该体系呈柔性状态,因此可以采用无支架或少支架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施工方便。
22 一种空间可展开式网架结构 CN201610444442.4 2016-06-20 CN106088323A 2016-11-09 陆金钰; 朱坦迪; 林宏磊; 李玉鑫; 于文迪
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可展开式网架结构,由多个网架单元横向和纵向合并排列而成;其中,网架单元包括伸缩杆、上节点、上横杆、腹杆和下节点,伸缩杆和上横杆通过上节点连接,腹杆的一端连接到上节点,另一端连接到下节点;纵向排列的网架单元通过两两共用一个上横杆合并,且纵向合并的两个网架单元的下节点之间采用下弦索连接;横向排列的网架单元通过两两共用一个伸缩杆合并,横向合并的两个网架单元的下节点之间采用下横杆连接。本发明可以进行单方向的开合,整体结构稳定性较高。
23 悬吊天花板系统、固定构件及安装悬吊天花板系统的方法 CN201180060521.0 2011-10-31 CN103261541B 2016-04-13 N·巴克斯特; J·R·沃特斯
发明公开了悬吊天花板系统(100)、固定构件(118)以及安装图案化的悬吊天花板系统的方法。悬吊天花板系统包括具有第一构件(104)和第二构件(106)的网格系统(102),以及在网格系统(102)下方延伸的至少一个基板(108)。至少一个基板具有暴露表面和隐蔽表面(112),并且至少一个基板具有在暴露表面和隐蔽表面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部(114)和第二侧部(116)。固定构件在第一侧部附近附接到隐蔽表面,固定构件具有将至少一个基板固定到网格系统的网格接合构件。固定构件与网格系统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配合,以正确地定位基板,并且相邻的至少一个基板之间的间距受到控制。
24 一种跨度大于100米的人字形桁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01510809441.0 2015-11-20 CN105401657A 2016-03-16 邓玉孙; 陶修; 唐建设; 刘京安; 扈凤汉; 赵晓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度大于100米的人字形桁架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基础、设于基础上的桁架本体以及设于桁架本体表层上的檩条和屋面板,所述桁架本体为人字形结构,其两侧上分别对称设置有预应结构,所述预应力结构包括用于张拉的索,所述钢索的两端均设置于桁架本体的同侧上,其一端与靠近基础的桁架本体底部连接,另一端与靠近桁架本体顶部连接,该钢索与桁架本体侧面之间连接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钢撑杆。本发明桁架用于针对三形堆料的特点,并结合预应力钢索结构设计,可进一步降低桁架自重、节约用材,以实现更加经济适用的大跨度桁架结构
25 悬吊天花板系统、固定构件及安装悬吊天花板系统的方法 CN201180060521.0 2011-10-31 CN103261541A 2013-08-21 N·巴克斯特; J·R·沃特斯
发明公开了悬吊天花板系统(100)、固定构件(118)以及安装图案化的悬吊天花板系统的方法。悬吊天花板系统包括具有第一构件(104)和第二构件(106)的网格系统(102),以及在网格系统(102)下方延伸的至少一个基板(108)。至少一个基板具有暴露表面和隐蔽表面(112),并且至少一个基板具有在暴露表面和隐蔽表面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部(114)和第二侧部(116)。固定构件在第一侧部附近附接到隐蔽表面,固定构件具有将至少一个基板固定到网格系统的网格接合构件。固定构件与网格系统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配合,以正确地定位基板,并且相邻的至少一个基板之间的间距受到控制。
26 一种基于承载全过程研究的索穹顶结构设计指标确定方法 CN201210095739.6 2012-04-04 CN102733478A 2012-10-17 葛家琪; 张国军; 马伯涛; 刘鑫刚; 王树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承载全过程研究的索穹顶结构设计指标确定方法,该方法的指标是基于索穹顶承载全过程中的“脊索松弛-环索屈服-结构破坏”三阶段荷载-学响应特征确定,包括以下步骤:步骤①对索及索夹连接节点进行参数测定;步骤②进行索穹顶结构承载研究,得出稳定承载力、变形能力与索力等参数变化关系;步骤③以脊索不出现松弛为判别条件,求得体系弹性承载能力系数K,由步骤②以环索屈服为判别条件,计算索穹顶体系环索屈服荷载系数和环索屈服体系大变形系数;由步骤②以结构破坏为判别条件,计算索穹顶体系破坏荷载系数Pu和体系极限大变形系数Du;步骤④,由步骤③求得的系数进一步求解得到稳定承载力系数和体系大变形能力系数。
27 一种基于索穹顶张拉和承载全过程分析的预应确定方法 CN201210095743.2 2012-04-04 CN102720295A 2012-10-10 葛家琪; 张国军; 王树; 马伯涛; 刘鑫刚
发明涉及一种索穹顶结构预应确定方法。该方法基于索穹顶张拉和承载全过程分析,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建筑几何造型要求和建筑功能要求确定索穹顶结构的初始几何形态;其次,确定初始预应力P0;再次,以初始预应力P0作为基本模数,逐级加大预应力,所述索穹顶结构几何形态基本不变,采用荷载增量法进行结构承载全过程弹塑性和几何非线性仿真分析,从设计荷载逐步增加至所述索穹顶结构部分退出工作,最后直至环索进入材料屈服,结构不能再承受荷载;然后,根据上一步骤中仿真分析结果,绘制所述索穹顶结构位移-承载全过程曲线和应力-承载全过程曲线;最后,根据绘制的全过程曲线评价所述索穹顶结构在不同倍数P0预应力下的稳定承载能力和结构变形能力,确定所述索穹顶结构设计的预应力。该方法是从工程设计的度出发,既能尽量满足建筑几何形态,又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能目标,便于工程设计人员掌握和使用。
28 逐层双环肋环型索穹顶结构与施工成形方法 CN200910153530.9 2009-09-30 CN101691791B 2011-09-28 卓新; 王苗夫; 董石麟
发明公开了一种逐层双环肋环型索穹顶结构与施工成形方法。以立面上一圈撑杆为一层,除顶层外的每层均由若干个几何特征相同、个数相同的单元构成,每层的单元等间距布置。每个单元的撑杆上下端分别安装上索杆节点和下索杆节点;上索杆节点的一侧连接一根本层的上斜索、上索杆节点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上层的一根上斜索和上层的一根下斜索,以及穿过上索杆节点中间的上环索;与本层上斜索同侧的下索杆节点上,连接一根本层的下斜索,以及穿过下索杆节点中间的下环索;顶层为由上索杆节点、下索杆节点和一根可伸缩撑杆构成,上索杆节点连接顶层全部上斜索,下索杆节点连接顶层全部下斜索。本发明预应施工精度高;施工方法简便;施工成本低;结构使用安全。
29 逐层双环肋环型索穹顶结构与施工成形方法 CN200910153530.9 2009-09-30 CN101691791A 2010-04-07 卓新; 王苗夫; 董石麟
发明公开了一种逐层双环肋环型索穹顶结构与施工成形方法。以立面上一圈撑杆为一层,除顶层外的每层均由若干个几何特征相同、个数相同的单元构成,每层的单元等间距布置。每个单元的撑杆上下端分别安装上索杆节点和下索杆节点;上索杆节点的一侧连接一根本层的上斜索、上索杆节点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上层的一根上斜索和上层的一根下斜索,以及穿过上索杆节点中间的上环索;与本层上斜索同侧的下索杆节点上,连接一根本层的下斜索,以及穿过下索杆节点中间的下环索;顶层为由上索杆节点、下索杆节点和一根可伸缩撑杆构成,上索杆节点连接顶层全部上斜索,下索杆节点连接顶层全部下斜索。本发明预应施工精度高;施工方法简便;施工成本低;结构使用安全。
30 逐层双环葵花型索穹顶结构与施工成形方法 CN200910102206.4 2009-09-03 CN101649661A 2010-02-17 卓新; 王苗夫; 董石麟
发明公开了一种逐层双环葵花型索穹顶结构与施工成形方法。以立面上一圈撑杆为一层,除顶层外的每层均由若干个几何特征相同、个数相同的单元构成,每层的单元等间距布置。每个单元的撑杆上下端分别安装上索杆节点和下索杆节点;上索杆节点的一侧连接两根本层的上斜索、上索杆节点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上层的两根上斜索和上层的两根下斜索,以及穿过上索杆节点中间的上环索;与本层上斜索同侧的下索杆节点上,连接两根本层的下斜索,以及穿过下索杆节点中间的下环索;顶层为由上索杆节点、下索杆节点和一根可伸缩撑杆构成,上索杆节点连接顶层全部上斜索,下索杆节点连接顶层全部下斜索。本发明预应施工精度高;施工方法简便;施工成本低;结构使用安全。
31 可伸缩的屋顶 CN01805854.X 2001-02-13 CN1332103C 2007-08-15 法拉曼德·贾汉波尔
用于操纵具有至少两个可移动屋顶部分的可伸缩屋顶的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具有第一滑轮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相对布置并处于其对面的一个第二支撑件,它具有一个第二滑轮;一个连接件,该连接件绕过第一和第二滑轮而形成一条伸长的环,该伸长环具有处于两个支撑件之间的一个交叉点。其中,在应用过程中,第一屋顶部分由第一支撑件和交叉点之间的连接件支撑,而第二屋顶部分由交叉点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连接件支撑,这样在应用过程中,当移动连接件时,屋顶部分就可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中移动。
32 Roof for buildings JP2007005586 2007-07-20 JP3135919U 2007-10-04 アドナン タラン アリ
【課題】1以上の家屋、公園、庭、遊び場、運動場、ショッピングモール、駐車場、学校のような建造物からなる複合建造物を傘のように覆って、これら建造物を空に由来する大気関連のあらゆる悪影響から保護する大規模な建造物用屋根を提供する。
【解決手段】本考案の建造物用屋根は、地面に固定された、保護する区域の大きさに応じた本数の鋼製支柱(1)と支柱(7)とに配置した鋼製ワイヤロープ(3)から成るくもの巣状フレーム(4)を合成ガラス繊維強化派生物(ポリ塩化ビニル膜や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膜)から選択した材料から成る布地(5)で覆って構成される。
【選択図】 図2
33 Stadium, cable-stayed cable support of the retractable roof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ena, etc. JP51566597 1996-10-16 JP3716938B2 2005-11-16 シルッジ、アダム・ティー・ジュニア
34 Dome roof structure JP8729092 1992-04-08 JP3231072B2 2001-11-19 章 多賀; ▲衛▼ 川口; 仁正 平沢; 龍夫 畑戸; 郁生 立道
35 Structure formed of framework of three dimensional metal material or composite material and having at least flexible cover on roof JP29037398 1998-10-13 JPH11190060A 1999-07-13 WALTER DENIS
PROBLEM TO BE SOLVED: To provide a structure capable of carrying out installation and demolition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settling modularized problems. SOLUTION: In such a structure as parts forming a roof set by three dimensional framework constituted of one or a plurality of basic structural bodies are spread with a flexible cover 7, the basic structural body includes two parallel longitudinal girders 5 and 6 extending diagonal girders 9, 9A, 9B and 9C, and the girders 5 and 6 are set by outline members having grooves for receiving holding tie members of edges 13 and 4 of the flexible cover having a pair of curvatures. A receiving device 15 for fixing the diagonal girders or a horizontal girder 8 to the end 16 is provided to the outline members. COPYRIGHT: (C)1999,JPO
36 JPH07509031A - JP50409694 1993-06-14 JPH07509031A 1995-10-05
37 Tension method of introducing the radial Zhang Tsuruhari structure JP12335388 1988-05-20 JPH076231B2 1995-01-30 肇 中島; 利行 山田; 隆之 西谷; 良弘 高浜
38 JPH07500391A - JP51883493 1993-04-30 JPH07500391A 1995-01-12
39 Cable-stay roof for stadium or arena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same JP29592988 1988-11-22 JPH01165842A 1989-06-29 ADAMU TEII SHIRUJI JIYUNIA
PURPOSE: To simplify construction of a cable support roof by building cable-stay towers on both sides of a stadium suspending the framework of a roof structure sequentially extended from the towers by a stay cable connected to the towers, and joining both of roof structure. CONSTITUTION: A first array cable stay tower 22 is built on the outside of one side of an existing stadium, and a second array cable stay tower 22 is built on the outside of the other side thereof. Subsequently, the framework 38 of a roof structure is sequentially extended from the tower 22 above the stadium 20, the framework 38 is suspended by a cable 40 connected to the tower 22 to cantilever the roof structure on the tower 22. Both of roof structures are joined to form a roof covering the upper side of the stadium. Thus, it is possible to simply form a cable support roof which places no added weight on the existing stadium. COPYRIGHT: (C)1989,JPO
40 Roof structure and building of roof JP1459585 1985-01-30 JPS60238556A 1985-11-27 DEEBITSUTO EICHI GAIGAA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