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 / 未列入其他类目的卫生设备 / 干燥身体的用具;卫生纸;其支架 / .用热空气干燥的(头发干燥装置入A45D20/00;医疗用的热空气浴盆入A61H33/06;电加热元件入H05B)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手干燥装置 CN201380011740.9 2013-04-01 CN104144630A 2014-11-12 新崎幸司; 古山孝
发明提供的手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室(3)、喷嘴(6)和电动机(7)。干燥室(3)具有将从正面看手插入口(1)时平行的长边(1b)和短边(1a)分别作为端部的第2面(4b)和第1面(4a)。而且,在第1面(4a)设置喷嘴(6)。
142 手干燥装置 CN201080026401.4 2010-07-15 CN102469897B 2014-10-29 田村博; 古山孝; 岛康晃; 近泽学; 森川滋; 铃木正人
发明涉及一种手干燥装置,其具备:干燥室、第一空气喷出喷嘴及第二空气喷出喷嘴、第一鼓机及第二鼓风机,第一鼓风机的第一吹出口和第二鼓风机的第二吹出口与将从第一鼓风机及第二鼓风机吹出的空气混合的空气混合室连结,空气混合室和第一空气喷出喷嘴经由第一空气通路连结,空气混合室和第二空气喷出喷嘴经由第二空气通路连结。
143 干手机 CN201310684673.9 2013-12-13 CN103860093A 2014-06-18 S.F.史密斯; P·J·斯蒂芬斯
一种干手机包括喷射喷嘴和吹机,该喷射喷嘴包括管道,该管道与形成喷嘴出口的槽流体连通,该吹风机吹动空气穿过喷射喷嘴以产生空气射流。喷射喷嘴被配置为使得空气射流相对于垂直于槽的纵向方向的方向的倾斜度沿槽的纵向方向变化。
144 干手机 CN201310590765.0 2013-11-21 CN103829869A 2014-06-04 P.D.甘马克; L.M.瑞安; S.J.斯蒂尔; S.B.考特尼
发明涉及一种干手机,该干手机用于通过穿过干手机上的空气出口排出的空气流干燥用户的手。该空气流由电机驱动扇单元产生,该空气流穿过风扇单元上的风扇出口退出风扇单元。该干手机包括多个空气进口,该空气进口被连接到风扇单元以形成多个平行空气进口路径。每个空气进口路径设置有单独的空气过滤器。该过滤器可在需要个别更换时被更换。
145 一种龙头 CN201410095875.4 2014-03-14 CN103822008A 2014-05-28 应东义
发明公开了一种龙头,包括内部设有加热腔的壳体,壳体的上部设有管道,壳体的后部设有电路容置腔和机容置腔,壳体的下部设有体,阀体上设有控制手柄,加热腔由内到外依次设有导磁芯、陶瓷隔热层、感应线圈和磁通集中器,导磁铁芯的内部设有若干连通所述导磁铁芯上下两端的毛细气流通道,导磁铁芯与陶瓷隔热层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本发明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使导磁铁芯产生热量,导磁铁芯再对流经的水流和气流进行热传递,实现快速放出热水和烘干的功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能省耗,安全可靠。
146 手烘干装置 CN201280039031.7 2012-06-28 CN103732113A 2014-04-16 新崎幸司; 古山孝
手烘干装置具备:从插入口插入抽出手的烘干室;朝向烘干室送出空气的喷嘴;向喷嘴送出空气的电动鼓机。喷嘴相对于从插入口的中心即插入口中心朝向烘干室的底面的中心即底面中心的烘干室中心线配置多列,以使手插入到烘干室中时手整体同时吹到空气。
147 干手机 CN200910140233.0 2009-07-09 CN101940447B 2012-07-25 田亮; 谭凯
发明提供一种干手机,设有机座和外壳,还包括:达和扇页组成的扇马达、在该风扇马达的吸风口侧设有马达安装座,上述马达安装座向机座突出相连接,形成向上述吸风口指定方向的吸气风路,在上述吸风口和机座之间设有顺着气流方向的复数个凸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降低了噪音,提高了产品使用的舒适度。
148 手干燥装置 CN201080026401.4 2010-07-15 CN102469897A 2012-05-23 田村博; 古山孝; 岛康晃; 近泽学; 森川滋; 铃木正人
发明涉及一种手干燥装置,其具备:干燥室、第一空气喷出喷嘴及第二空气喷出喷嘴、第一鼓机及第二鼓风机,第一鼓风机的第一吹出口和第二鼓风机的第二吹出口与将从第一鼓风机及第二鼓风机吹出的空气混合的空气混合室连结,空气混合室和第一空气喷出喷嘴经由第一空气通路连结,空气混合室和第二空气喷出喷嘴经由第二空气通路连结。
149 干手装置 CN200980157018.X 2009-02-20 CN102355841A 2012-02-15 菊地仁; 松浦史和; 龟石圭司; 泽部健司; 深谷缮弘
发明的干手装置具有干手室,该干手室具备:可并列地插入左右手的手插入口;与从上述手插入口插入的手的手背相向的第一壁部;与上述手的手掌及上述第一壁部相向的第二壁部;一对空气喷嘴部,该一对空气喷嘴部与插入的上述手各自的手指的方向大体平行且跨手的大体整个长度延伸地设置在上述第一壁部侧或第二壁部侧中的任意一侧,向上述手的手背或手掌喷出高速空气流。
150 干燥装置 CN200680028031.1 2006-06-07 CN101232836B 2011-04-06 约翰·丘吉尔; 詹姆斯·戴森; 彼得·D·甘麦克; 保罗·C·C·哈克韦尔; 罗伊·麦克诺顿; 弗雷德里克·尼古拉斯
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燥装置(10),其具有外壳(12)、形成在外壳(12)内用于容纳目标物的空腔(30)、位于外壳(12)内且能够产生气流的扇(40)、和至少一个与风扇(40)相通且设置在外壳(12)内以引导气流横着越过空腔(30)的槽状开口(60、62)。根据本发明,槽状开口(60、62)具有的最大宽度不大于0.8mm。这产生了非常窄的高速高压气流,其能够有效地且快速地干燥目标物。本发明适合于用于干手器
151 干燥器 CN200680027973.8 2006-06-12 CN101232833B 2010-07-07 约翰·丘吉尔; 詹姆斯·戴森; 彼得·D·甘麦克
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燥装置,其具有外壳(12)、形成在外壳(12)内用于容纳目标物的空腔(30)、和位于外壳(12)内且能够产生气流的扇(40)。至少一个与风扇(40)相通且设置在外壳(12)内以引导气流横着越过空腔(30)的槽状开口(60、62),该槽状开口形成在由热固性塑料材料制成的壁(54a、54b、56a、56b)之间。通过用诸如三聚氰胺这样的热固性塑料材料制成槽状开口(60、62)的壁(54a、54b、56a、56b),槽状开口(60、62)的壁(54a、54b、56a、56b)可经济地模制,替代用金属制造。热固性塑料材料在被模制时,其在尺寸上稳定且耐热和耐冲击。
152 手干燥装置 CN200580015865.4 2005-05-09 CN100502747C 2009-06-24 佐藤信吾; 米泽义弘; 甲斐秀康
提供来自手干燥室的手插入开口部的不适的回吹以及滴向装置周边的飞散较少、干燥性能良好的手干燥装置。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1)具有:箱状的主体机壳(2),由正面部件(4)、背面部件(6)及侧面部件(8)、以及形成具有在上表面开口的手插入用开口部(12)的手干燥室(10)的正面侧壁部(11)、背面侧壁部(13)及底面部(14)构成;电动送机(16),收纳在该主体机壳的内部中;喷嘴机构(18),设在主体机壳的正面侧壁部与背面侧壁部上,将从电动送风机送出的空气流朝向插入在手干燥室内的手吹出;通气用开口部(22),形成在主体机壳的侧方,使手干燥室内的空气流向外部流通;水滴飞散防止机构(24),设在该通气用开口部处,防止手干燥室内的水滴向外部的飞散。
153 干燥设备 CN200680050985.2 2006-12-06 CN101360860A 2009-02-04 约翰·邱吉尔; 詹姆斯·M·科尔曼; 詹姆斯·戴森; 彼得·D·甘马克
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燥设备(10),包括外壳(12),外壳(12)的一部分限定空腔(16);以及设置在空腔(16)的下端(22)处的出口(26)和液体耗散单元(28),该液体耗散单元(28)包括出口(26)下游的收集器(100)、与收集器(100)连通的液体蒸发单元(102)和用于将蒸发的液体从收集器(100)排放到外壳(12)外部的气流产生器(104),其中液体蒸发单元(102)包括高频搅拌器,如压电装置。该压电装置在使用中搅拌的表面且可以以低的能量消耗蒸发水。
154 干燥设备 CN200680050976.3 2006-11-29 CN101360441A 2009-02-04 约翰·邱吉尔; 马库斯·L·哈特利; 彼得·N·哈钦森; 亚历山大·S·诺克斯
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燥设备(10),包括外壳(12),一部分外壳(12)限定了空腔(16),在该空腔中可干燥物品,以及设置在空腔(16)的下端的出口(26)。可拆除的液体处理模(30)布置在出口(26)的下游且位于壳体(12)内,液体处理模块包括液体耗散单元(35)。通过提供可拆除的液体处理模块(30),液体处理模块(30)可容易且快速地由不熟练的使用者更换,而不会造成不适当的负担。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干手器
155 包括过滤器的干燥设备 CN200680052267.9 2006-12-14 CN101336086A 2008-12-31 内森·C·布朗; 托比·J·萨维尔
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过滤器的干燥设备,该干燥设备包括外壳、出口和过滤器单元,该外壳的一部分限定了在其中可以干燥物品的腔体,该出口位于该腔体的下端处,且该过滤器单元布置在该出口的下游,其中过滤器单元包括微粒过滤器和杀菌过滤器。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微粒过滤器和杀菌过滤器的过滤器单元,固体物质和细菌可从废弃液体中去除。这产生从过滤器单元输出卫生且清洁的废弃液体。
156 干燥装置 CN200680028043.4 2006-06-26 CN101232837A 2008-07-30 詹姆斯·戴森; 彼得·D·甘马克
一种干燥装置(10),其具有外壳(12)、形成在外壳(12)内用于容纳目标物的空腔(30)、位于外壳(12)内且能够产生气流的扇(40)、设置为驱动风扇(40)的达(39)。至少一个开口(60,62)与风扇(40)相通且设置在外壳(12)内,以引导气流横着穿过空腔(30)。根据本发明,马达(39)和风扇配置为产生穿过空腔的气流,其中,在使用中穿过开口喷射的气流的压至少为8kPa。在一配置中,马达具有转子,该转子在使用中能以至少80,000rpm的速度旋转。由所述装置提供的高速高压气流能够有效地且快速地干燥目标物。本发明适用于干手器
157 干燥装置 CN200680028031.1 2006-06-07 CN101232836A 2008-07-30 约翰·丘吉尔; 詹姆斯·戴森; 彼得·D·甘麦克; 罗·C·C·哈克韦尔; 保罗伊·麦克诺顿; 弗雷德里克·尼古拉斯
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燥装置(10),其具有外壳(12)、形成在外壳(12)内用于容纳目标物的空腔(30)、位于外壳(12)内且能够产生气流的扇(40)、和至少一个与风扇(40)相通且设置在外壳(12)内以引导气流横着越过空腔(30)的槽状开口(60、62)。根据本发明,槽状开口(60、62)具有的最大宽度不大于0.8mm。这产生了非常窄的高速高压气流,其能够有效地且快速地干燥目标物。本发明适合于用于干手器
158 干燥装置 CN200680027991.6 2006-06-13 CN101232834A 2008-07-30 约翰·丘吉尔; 弗雷德里克·尼古拉斯
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燥装置,其具有外壳(12)、形成在外壳(12)内用于容纳目标物的空腔(30)、位于外壳(12)内且能够产生气流的扇(40)、和至少一个与风扇(40)相通且设置在外壳(12)内以引导气流横着越过空腔(30)的槽状开口(60、62),该槽状开口在相对的壁(54a、54b、56a、56b)之间形成,其中所述壁中的一个(54a、56a)大致与外壳(12)平齐地终止,并且另一个壁(54b、56b)突出超过外壳(12)。优选地,槽状开口(60、62)在上壁(54a、56a)和下壁(54b、56b)之间形成,并且下壁(54b、56b)大致与外壳(12)平齐地终止,并且上壁(54a、56a)突出超过外壳(12)。已经发现这种配置不但仍能减小空气导致使用者的双手朝向槽状开口(60、62)拉动或吸取的效应,而且具有消除在槽状开口(60、62)一侧上的壁(54a、56a)的任何突出部的附加优点。这有助于当双手从空腔(30)收回时避免衣服、手表、手镯等卡在或勾在可能是伸出边缘的地方。
159 干燥装置 CN200680027971.9 2006-06-12 CN101232832A 2008-07-30 保罗·C·C·哈克韦尔; 弗雷德里克·尼古拉斯
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燥装置(10),其具有外壳(12)、形成在外壳(12)内用于容纳目标物的空腔(30)、位于外壳(12)内且能够产生气流的扇(40)、和至少一个与风扇(40)相通且设置在所述外壳(12)内以引导气流横着穿过空腔(30)的槽状开口(60,62)。根据本发明,槽状开口(60,62)形成在以10度到20度之间的度彼此靠近的相对壁(54a,54b,56a,56b)之间。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设置有两个槽状开口(60、62),且提供风扇(40)和槽状开口(60,62)之间的连通的管道系统(90)在风扇(40)附近具有在所有方向尺度都相似的第一截面,而在开口(60,62)附近具有槽状截面,截面之间的过渡是渐进和平滑的。
160 便携式干手机 CN200480027751.7 2004-09-22 CN1856688A 2006-11-01 克里斯托弗·格雷戈里·博里; 玛丽亚·雷吉娜·博里
一种便携式干手机(10),具有吹机(32),以及可选地具有空气加热器(42)。干手机(10)包括横向突出的具有至少两个插脚(48)的电源插头(46),所述插头(46)为吹风机(32)供电,并且将干手机(10)支承在结构体壁(52)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插头(46)能够被折叠为与干手机(10)的后壁(52)平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干手机(10)还具有横向延伸的、沿着结构体壁(52)为干手机(10)提供附加支撑的远端插脚(54)。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干手机(10)包括位于干手机(10)的后壁(18)上的间隔物(62),以将后壁(18)与结构体壁(52)分开。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