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
专利有效性 | 公开 | 当前状态 | 公开 |
申请号 | CN202411411557.4 | 申请日 | 202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898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4-11-22 |
申请人 | 孙元松; | 申请人类型 | 其他 |
发明人 | 孙元松; | 第一发明人 | 孙元松 |
权利人 | 孙元松 | 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当前权利人 | 孙元松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宿迁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双沟镇建设西路200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23900 |
主IPC国际分类 | A01K63/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01K63/00 ; A01K63/04 ; A01K61/80 ; A01G31/02 ; A01G9/02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专利代理人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鱼菜共生 养殖系统,包括鱼类 循环 水 养殖系统和蔬菜藻类种植系统,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置在蔬菜藻类种植系统的邻侧,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鱼池、紫外线杀毒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质 净化 系统、增 氧 系统和高 饲料 投喂系统;还包括补水系统;蔬菜藻类种植系统包括蔬菜种植槽和藻类种植槽,蔬菜种植槽和藻类种植槽 串联 后与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管路连接;还包括连接在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和蔬菜藻类种植系统之间的 水循环 系统和 物联网 调控系统,采用 水产养殖 物联网系统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管理,总结池塘青鱼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中鱼种投放、水生 植物 种植、饲料投喂、生态链构造、水质调控以及病害防控。 | ||
权利要求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鱼菜共生养殖系统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 [0003] 青鱼栖息的水层很低,一般不游近水面,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 [0004] 随着技术发展,衍生出鱼菜共生的养殖模式,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植物蔬菜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少或不换水,达到无水质忧患,种菜少施肥或不施肥,实现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0005] 但是,传统的鱼菜共生系统是将蔬菜通过人工浮床种植于养殖水体的表面,需要严格控制养殖鱼类与水生蔬菜的种植比例范围,在运行管理上存在不足,能否将鱼类的养殖以及蔬菜的种植加以更完善的整合,同时减少由于整合带来的彼此之间的制约,将是本发明所期待的目标。 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菜共生养殖系统,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7]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包括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和蔬菜藻类种植系统,所述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置在所述蔬菜藻类种植系统的邻侧;所述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鱼池、紫外线杀毒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质净化系统、增氧系统和高饲料投喂系统; 还包括补水系统,所述补水系统与所述鱼池管路连接; 所述蔬菜藻类种植系统包括蔬菜种植槽和藻类种植槽,所述藻类种植槽种植有水培植物,所述蔬菜种植槽种植有空心菜或生菜,所述蔬菜种植槽和所述藻类种植槽串联后与所述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管路连接; 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所述蔬菜藻类种植系统之间的水循环系统和物联网调控系统。 有益效果 [0008] 1.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和蔬菜藻类种植系统相对独立设置,可以避免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 [0009] 2.养殖水经过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经蔬菜藻类种植系统和水质净化系统处理后循环利用,仅有少量污水排放。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2]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13] 请参阅图1,一种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包括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和蔬菜藻类种植系统,所述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置在所述蔬菜藻类种植系统的邻侧;所述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鱼池、紫外线杀毒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质净化系统、增氧系统和高饲料投喂系统; 还包括补水系统,所述补水系统与所述鱼池管路连接; 所述蔬菜藻类种植系统包括蔬菜种植槽和藻类种植槽,所述藻类种植槽种植有水培植物,所述蔬菜种植槽种植有空心菜或生菜,所述蔬菜种植槽和所述藻类种植槽串联后与所述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管路连接; 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所述蔬菜藻类种植系统之间的水循环系统和物联网调控系统。 [0014] 本方案优点在于:1.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和蔬菜藻类种植系统相对独立设置,可以避免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 [0015] 2.养殖水经过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经蔬菜藻类种植系统和水质净化系统处理后循环利用,仅有少量污水排放。 [0016] 3.采用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管理,总结池塘青鱼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中鱼种投放、水生植物种植、饲料投喂、生态链构造、水质调控以及病害防控。 [0017]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