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111119346.X 申请日 2021-09-24
公开(公告)号 CN114248887A 公开(公告)日 2022-03-29
申请人 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藤本贵史; 第一发明人 藤本贵史
权利人 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田畑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日本东京都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主IPC国际分类 B63C11/12 所有IPC国际分类 B63C11/12A63B33/00
专利引用数量 7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4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刘新宇; 张会华;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这样的潜 水 面罩。该潜水面罩具备能够抑制穿戴者的毛发缠绕于挂绕部的带扣,该挂绕部供头带以能够反转的方式挂绕。潜水面罩(10)的带扣(30)具有安装在安装部(18)的前端部(31)、具有供头带(20)贯穿的贯穿部的后端部(33)、以及位于前端部(31)和后端部(33)之间的中间部(32),供头带(20)以能够反转的方式挂绕的挂绕部(63)位于中间部(32)。
权利要求

1.一种潜面罩,其具有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包括:面罩主体,其包括镜框和从所述镜框向后方延伸的裙部;以及头带,其借助安装在安装部的带扣进行连结,该安装部位于所述面罩主体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具有:前端部,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后端部,其具有供所述头带贯穿的贯穿部;以及中间部,其位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供所述头带以能够反转的方式挂绕的挂绕部位于所述中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绕部配置在所述带扣的内部,未暴露于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水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和所述头带利用由所述带扣的卡合齿和所述头带的卡合凹部构成的卡扣机构相互连结,所述卡合凹部位于所述头带的外表面,其在穿戴状态下不位于穿戴者的脸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水面罩,其特征在于,
该潜水面罩还具有:止挡件,其具有主体部,所述卡合齿位于该主体部;以及操作构件,其用于解除利用所述卡扣机构进行的卡合,所述操作构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离开的位置的操作部,通过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的滑动件在位于所述操作部的下表面的倾斜面上滑动接触,从而所述止挡件向自所述头带离开的方向移动,利用所述卡扣机构进行的卡合被解除。

说明书全文

面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用于在面罩主体上连结带的带扣的潜水面罩。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具备用于在面罩主体上连结带的带扣的潜水面罩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潜水面罩,其包括:面罩主体,其具有固定镜片的镜框和从镜框向后方延伸的裙部;以及带扣,其用于在面罩主体上连结带。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6057号公报(P2004-136057A)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潜水面罩中,通过带扣具有能够调整带的长度的调节器功能,从而能够与穿戴者的头部的大小相配合地适当调整带的长度。
[0008] 但是,由于带扣的供头带的端部挂绕的挂绕部位于带扣的后方,且处于暴露于外部的状态,因此有时穿戴者的毛发会缠绕在挂绕部。
[0009]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改良以往的潜水面罩,提供一种这样的潜水面罩,即,具备能够抑制穿戴者的毛发缠绕于挂绕部的带扣,该挂绕部供头带以能够反转的方式挂绕。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在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是一种潜水面罩,其具有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包括:面罩主体,其包括镜框和从镜框向后方延伸的裙部;以及头带,其借助安装在安装部的带扣进行连结,该安装部位于所述面罩主体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
[0012] 本发明的潜水面罩的特征在于,所述带扣具有:前端部,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后端部,其具有供头带贯穿的贯穿部;以及中间部,其位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间,供所述头带以能够反转的方式挂绕的挂绕部位于所述中间部。
[0013] 下述的技术方案涉及图1~图9所示的潜水面罩,不只是发明的不可欠缺的结构,还包含选择性的和优选的结构。
[0014] (1)所述挂绕部配置在所述带扣的内部,未暴露于外部。
[0015] (2)所述带扣和所述头带利用由所述带扣的卡合齿和所述头带的卡合凹部构成的卡扣机构相互连结,所述卡合凹部位于所述头带的外表面,其在穿戴状态下不位于穿戴者的脸侧。
[0016] (3)还具有:止挡件,其具有主体部,所述卡合齿位于该主体部;以及操作构件,其用于解除利用所述卡扣机构进行的卡合,所述操作构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离开的位置的操作部,通过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的滑动件在位于所述操作部的下表面的倾斜面上滑动接触,从而所述止挡件向自所述头带离开的方向移动,利用所述卡扣机构进行的卡合被解除。
[0017] 发明的效果
[0018] 采用本发明的潜水面罩,由于供头带以能够反转的方式挂绕的挂绕部位于带扣的中间部,因此穿戴者的毛发不易到达挂绕部,能够抑制毛发缠绕于挂绕部的状况。附图说明
[0019]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潜水面罩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只是发明的不可欠缺的结构,还包含选择性的和优选的实施方式。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潜水面罩的立体图。
[0021] 图2的(a)是带扣的侧视图。图2的(b)是带扣的后视图。
[0022] 图3是带扣的分解立体图。
[0023] 图4的(a)是从外表面侧观察头带的俯视图。图4的(b)是将头带的顶端部反转后的状态的图。
[0024] 图5是打开了带扣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0025] 图6的(a)是操作构件的放大俯视图。图6的(b)是定状态的沿着图1的VI(b)―VI(b)线的剖视图。图6的(c)是解除了锁定的状态的与图6的(b)相同的图。
[0026] 图7的(a)是锁定状态的沿着图1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7的(b)是解除了锁定的状态的与图7的(a)相同的图。
[0027] 图8的(a)是头带的中央部的放大俯视图。图8的(b)是沿长度方向拉伸头带时的与图8的(a)相同的图。
[0028] 图9的(a)是头带的局部放大图。图9的(b)是八字环位于隆起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0、潜水面罩;12、镜框;13、面罩主体;20、头带;21、头带的中央部;21A、上侧部分;21B、下侧部分;30、带扣;31、前端部;32、中间部;33、后端部;60、止挡件;61、卡合齿;62、主体部;63、挂绕部;64、滑动件;70、操作构件;72、操作部;73、倾斜面;X、横向方向;Z、前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潜水面罩10的详细结构,如下所述。另外,在图1中,潜水面罩10的前后方向用附图标记Z表示,上下方向用附图标记Y表示,宽度方向用附图标记X表示。此外,C-C线是将潜水面罩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二等分的虚拟中心线,潜水面罩10相对于虚拟中心线C-C呈对称。此外,宽度方向X的内方(内侧)是指朝向虚拟中心线C-C的方向,宽度方向X的外方(外侧)是指与宽度方向X的内方(内侧)相反的方向。
[0032] 如图1、图2所示,潜水面罩10包括:面罩主体13,其具有嵌有一对镜片11的镜框12和从镜框12向后方延伸的挠性的裙部15;头带20;以及带扣30,其用于连结面罩主体13和头带20。在图示例中,镜片11由一对透明板形成,但也可以由连续的1张透明板形成。此外,潜水面罩10作为备选还具有用于防止头带20的顶端部分22A的摆动的八字环(滑动件)16。
[0033] 镜框12和带扣30由硬质塑料材料形成。另一方面,裙部15和头带20由软质材料、例如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树脂、热塑性合成树脂等形成。
[0034] 用于将带扣30安装于面罩主体13的安装部18位于裙部15的两侧,而不是面罩主体13中的镜框。由于带扣30具有该配置样态,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即使由头带20产生的欲向后方拉伸的经由带扣30作用于面罩主体13,镜框12也不会向后方朝向脸移动,能够抑制潜水面罩10的内部变为所需以上的程度的负压
[0035] 参照图4的(a)、图4的(b),头带20具有抵接于穿戴者的后头部的分叉状的中央部21和位于该中央部21的两侧的第1延伸部22和第2延伸部23。头带20具有与穿戴者的脸相对的内表面20a和位于该内表面20a的相反侧的外表面20b。
[0036] 在第1延伸部22和第2延伸部23的外表面20b具有在头带2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卡合凹部25和位于卡合凹部25之间的平坦部26。即,平坦部26可以说是头带20的外表面中的未形成多个卡合凹部25的部分。此外,具有凸曲状的第1隆起部27和第2隆起部28位于头带20的顶端侧的内表面。
[0037] 此外,第1延伸部22和第2延伸部23在经由带扣30的挂绕部63反转的状态下具有:基端部分22B,其与中央部21相邻,且位于穿戴者的脸侧;以及顶端部分22A,其位于与该基端部分22B相对的位置。另外,在后述中仅说明头带20的第1延伸部22和第2延伸部23中的第
1延伸部22及带扣30,但第2延伸部23也具有相同的结构。不过,根据需要,带扣30也可以仅安装在头带20的第1延伸部22和第2延伸部23中的一侧。
[0038] 参照图2的(a)、图2的(b),带扣30具有:外表面;内表面,其与穿戴者的脸相对;前端部31,其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18;后端部33,其具有供头带20贯穿的内侧贯穿部35和外侧贯穿部36(贯穿部);以及中间部32,其位于前端部31和后端部33之间。带扣的后端部33具有在上下方向Y上位于相对的位置的一对操作部72。此外,后端部33具有供头带20的基端部分22B贯穿的内侧贯穿部35和供顶端部分22A贯穿的外侧贯穿部36。
[0039] 用于使头带20反转的挂绕部63位于带扣30的中间部32的内部。在此,优选的是,如图7的(a)所示,前端部31和后端部33与中间部32的划分是通过将带扣30的前后方向Z上的尺寸三等分来进行的,挂绕部63位于带扣30中的前端部31侧。
[0040] 参照图3,带扣30包含:带扣主体40,其固定有贯穿于安装部18的贯穿孔18a的回转轴19;罩50,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带扣主体40;止挡件60,其具有供头带20挂绕的挂绕部和卡合于头带20的卡合凹部25的卡合齿61;以及操作构件70,其用于操作止挡件60以能够调整头带20的长度。
[0041] 参照图3、图5,带扣主体40具有在上下方向Y上彼此相对地沿前后方向Z延伸的两侧壁40a、40b和位于两侧壁40a、40b之间的底壁40c。两侧壁40a、40b各自均具有:臂,其具有供回转轴19贯穿的第1透孔41;第2透孔42,其卡定有罩50的回转轴52;第3透孔43,其供挂绕部63贯穿;以及第4透孔44,其供操作部72贯穿。此外,带扣主体40的后端部具有供第1延伸部22的顶端部分22A贯穿的外侧贯穿部36、供操作构件70的一部分嵌插的支承架46、以及卡定于罩50的被卡定部47。
[0042] 罩50具有:一对前方臂51,其具有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卡定于带扣主体40的第2透孔42的回转轴52;内侧贯穿部35,其位于回转轴52的后方,供第1延伸部22的顶端部分22A贯穿;以及卡定突起53,其从该内侧贯穿部35的开口边缘向前方突出。在将罩50的回转轴52卡定于带扣主体40的第2透孔42的状态下,通过将罩50的后端部按压于带扣主体40而使卡定突起53卡定于带扣主体40的被卡定部47,从而能够将罩50安装于带扣主体40。
[0043] 止挡件60具有:主体部62,其具有在上下方向Y上空开间隔地排列的卡合齿61;以及挂绕部63,其用于使位于主体部62的前方的头带20的第1延伸部22反转。主体部62的两端具有滑动件64,其能够与由后述的操作构件70的操作部72的内表面构成的倾斜面73滑动接触。
[0044] 挂绕部63包含引导轴65和在中央具有贯通孔66a的一对旋转罩66。旋转罩66例如由有机硅、软质橡胶等软质材料形成,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嵌插在引导轴65的两端。旋转罩66的贯通孔66a比引导轴65的两端大一圈,该旋转罩66通过在头带20的第1延伸部22滑动接触时旋转来实现头带20的顺畅的拉伸操作。
[0045] 旋转罩66朝向引导轴65的中心去而逐渐顶端变细、即从外侧朝向内侧去而具有锥形状。由此,在头带20被拉伸而使旋转罩66旋转时,旋转罩66不会上下抖动,而能够将内侧的部分作为支点稳定地旋转。
[0046] 参照图3和图6的(a),操作构件70具有在上下方向Y上蜿蜒曲折地延伸的弹簧部71和在设于弹簧部71的两端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防滑凸部72a的、供穿戴者的指尖搭靠的操作部72。倾斜状的倾斜(滑动接触)面73位于操作部72的内表面。此外,支持片74位于弹簧部71的中央。在穿戴者用指尖按压操作部72时,弹簧部71的两端部之间的间隔克服其扩开作用而变小,而且在释放该按压时,弹簧部71复原。
[0047] 参照图5、图6的(b)及图7的(a)时,在将头带20安装于带扣30的状态下,止挡件60的卡合齿61卡合于头带20的顶端部分22A的卡合凹部25。
[0048] 参照图6的(c)和图7的(b),在该状态下按压操作部72时,止挡件60的滑动件64以在倾斜面73上滑移的方式向内方移动。即,由于止挡件60向离开顶端部分22A的方向移动,因此卡合齿61与卡合凹部25的卡合被解除。在该状态下,穿戴者通过拉伸顶端部分22A使八字环16移动,从而能够自由地调整头带20的长度。
[0049] 在以往的潜水面罩中,由于头带的挂绕部位于带扣的后端缘部且暴露于外部,因此有时穿戴者的毛发会进入到挂绕部和头带之间的间隙而缠绕。在本发明中,通过头带20的挂绕部63位于带扣30的中间部32,位于比限制头带20的移动的部件、即由卡合齿61和卡合凹部25构成的卡扣机构靠前方的位置,从而穿戴者的毛发不易到达挂绕部63,能够有效地抑制缠绕于挂绕部63的状况。
[0050] 此外,头带20不具有自内表面20a和外表面20b突出的多个卡合齿,外表面20b具有由平坦部26形成的平面的形状。因而,参照图2的(b),在带扣30的后视图中,在带扣30的内侧贯穿部35和外侧贯穿部36的开口边缘与头带20之间几乎不形成间隙,不会从外部视觉辨认到挂绕部63。即,由于挂绕部63位于带扣30的内部,被完全包覆而不暴露于外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毛发进入到带扣30的内部而缠绕于挂绕部63的状况。
[0051] 此外,在以往的潜水面罩中,由于在挂绕部反转的头带松弛成弯曲状而带有多余的部分,因此在挂绕部位于带扣的后端的情况下,头带的多余的部分被视觉辨认导致外观变差。在本发明的潜水面罩10中,由于挂绕部63位于带扣30的中间部32的内部,因此不会在外部视觉辨认到挂绕部63的多余的部分。此外,由于顶端部分22A贯穿于外侧贯穿部36且基端部分22B贯穿于内侧贯穿部35,因此不会松弛而带有多余的部分,而是线性地向后方延伸,能够赋予整洁的印象
[0052] 在头带20的卡合凹部25形成于与穿戴者的脸相对的内表面20a的情况下,有可能毛发缠绕于卡合凹部25而进入到带扣30的内部,在本发明中,卡合凹部25通过形成于外表面20b而位于顶端部分22A和基端部分22B的彼此相对的面。
[0053] 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毛发缠绕于卡合凹部25的状况。此外,像已述那样,在卡扣机构中,由于由多个卡合凹部25和多个卡合齿61构成,因此可以说与由单一的卡合凹部25和单一的卡合齿61构成的情况相比,在前后方向Z和上下方向Y上能稳定地卡合。
[0054] 此外,由于不是自外表面20b突出的卡合齿而是自外表面20凹入的卡合凹部25位于头带20处,位于卡合凹部25之间的平坦部26与挂绕部63滑动接触,因此在调整头带20的长度时不会晃动,能够顺畅地拉伸。这样,为了利用平坦部26实现顺畅的滑动接触,不仅是头带20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优选的是像图示例那样卡合凹部25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非连续地空开间隔地配置。
[0055] 再次参照图4的(a),卡合凹部25是有底的,以其槽的顶端侧的端缘25b比中央部21侧的端缘25a深的方式形成,底面25c形成为以从端缘25a向端缘25b且从外表面20b侧朝向内表面20a侧去而成为上行梯度的方式倾斜的形状。如图7的(a)所示,可以说通过卡合凹部25的底面25c具有该形状,从而卡合齿61易于从卡合凹部25的端缘25b进入,而在进入之后卡合齿61的顶端抵接于卡合凹部25的端缘25a,卡合不易被解除。
[0056] 参照图8的(a),头带20的分叉状的中央部21具有上侧部分21A和下侧部分21B。上侧部分21A的长度尺寸比下侧部分21B的长度尺寸小。具体而言,是下侧部分21B与上侧部分21A相比向外方较大程度地弯曲的形状,下侧部分21B的长度尺寸比上侧部分21A的长度尺寸大。因此,即便是穿戴者的后头部的下侧与上侧相比突出这样的形状,由于下侧部分21B比较长,因此能够使头带20沿着头部的形状贴合。
[0057] 此外,上侧部分21A的厚度尺寸比下侧部分21B的厚度尺寸小,上侧部分21A与下侧部分21B相比易于沿着穿戴者的头部伸长。
[0058] 参照图8的(b),例如在穿戴者的后头部的上侧与下侧相比突出这样的形状的情况下,在穿戴状态下,上侧部分21A伸长而成为与下侧部分21B相同的长度尺寸,能够使头带20沿着头部的形状贴合。这样,可以说中央部21的上侧部分21A和下侧部分21B的结构不同,通过其与头部的形状相配合地变形,从而能够使头带20也贴合于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后头部。
[0059] 参照图9的(a),第3隆起部29位于头带20的第1延伸部22的外表面20b。在将八字环16配置在顶端部分22A的第1隆起部27和第2隆起部28之间、按压带扣30的操作部72而解除卡扣机构的卡合的状态下,在穿戴者把持头带20的顶端部分22A向后方拉伸时,八字环16到达第3隆起部29。可以说八字环16通过位于第1隆起部27和第2隆起部28之间而被限制头带
20的长度方向的移动从而定位
[0060] 在临近于第3隆起部29时,八字环16中的位于顶端部分22A和基端部分22B之间的位置的壁部16a碰到第3隆起部29而被限制向后方的移动。由此,在穿戴者自顶端部分22A松开手的瞬间,头带20自拉伸力被释放,在其恢复力的作用下,八字环16向前方移动。这样,可以说潜水面罩10具有通过将八字环16拉伸至第3隆起部29而自动地使八字环16向前方返回的自动返回系统。
[0061] 在本说明书中,除了特别写明的情况之外,构成潜水面罩10的各构成材料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1”、“第2”及“第3”等用词只是为了区分相同的要素、位置等而使用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