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防护服

申请号 CN202010600739.1 申请日 2020-06-29 公开(公告)号 CN111602906B 公开(公告)日 2022-04-15
申请人 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正男; 韩涵; 段书霞; 佘开江; 殷苏明; 付迎坤; 韩修恒; 韩伟鹤; 李夏; 林建香; 段玉堂; 赵欣; 王蓉; 徐玉茵; 范頔; 闫钧; 高文静; 张丹丹; 陈玮雯; 柳小军; 田林奇; 周静; 崔彬彬; 陈琳; 朱政辉; 魏峥琦;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清洁防护服,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防护服因密封较严进而导致透气性差,使得医护人员呼吸不畅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防护服可在呼吸不畅时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新鲜空气的供给,通过在头套内设置有检测罩体可实时监测医护人员的呼吸 频率 且当弧形频率增大时,启动送 风 装置、排风装置实现将外界新鲜空气送入至头套内的效果,并且在以上动作仍不能缓解医护人员的缺 氧 状况时,我们可通过压缩箱得到含氧量较高的空气并且随着送风装置送入至头套内,可较好的缓解医护人员的缺氧状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洁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且防护服一体设置有头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佩戴有腰带(2)且腰带(2)上固定有换气箱(3),所述换气箱(3)内竖向间隔设置有送装置、排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经进气管(4)与头套(1)连通且排风装置经排气管(5)与头套(1)连通,所述送风装置、排风装置经微型电机(6)驱动,所述头套(1)内设置有检测罩体(70)且检测罩体(70)内设置有呼吸检测装置,所述呼吸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机(6)工作;
所述换气箱(3)内设置有压缩箱(7)且压缩箱(7)上端与排风装置末端连通,所述排风装置内设有切换开关且切换开关可实现将排风装置与外界连通或者与压缩箱(7)连通,所述压缩箱(7)内经隔板(8)分为两部分且上下两部分连通,位于隔板(8)上方的空间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单向压缩板(9)且位于隔板(8)下方的空间内设置有气体分离装置,单向压缩板(9)只能使得气体从单向压缩板(9)上方穿过单向压缩板(9)而气体无法从其下方向上穿过单向压缩板(9),气体分离装置满足:当气体压强增大时,可实现将空气中的氮气进行吸收并且气体压强越多,气体分离装置吸收的氮气越多,则空气中的含量则越高,所述隔板(8)上端面横向滑动安装有推送板(10),所述压缩箱(7)远离推送板(10)一侧壁且与之相对应部分经若干导管(11)与进气管(4)连通,多个所述导管(11)上端共同连通有中转箱(12)且中转箱(12)与进气管(4)连通,所述导管(11)与进气管(4)连通部位设置有压,在中转箱(12)内设置有压力阀,压力阀结构为设置于中转箱(12)内的阶梯筒(15)且阶梯筒(15)直径较大一端与进气管(4)连通,在阶梯筒(15)内直径较大部分轴向滑动安装有压力球(13)且压力球(13)直径介于阶梯筒(15)直径较大部分和直径较小部分之间,所述压力球(13)与阶梯筒(15)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14),在初始状态时,压力球(13)在压力弹簧(14)的作用下抵触于阶梯筒(15)直径较小部分端面时且实现将阶梯筒(15)的封堵,中转箱(1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并且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迫使压力球(13)朝着压缩压力弹簧(14)的方向移动,进而阶梯筒(15)被打开使得进入至中转箱(12)内的含氧量较高的气体进入至进气管(4)中并且在送风装置的作用下随从外界吸入的新鲜空气一同进入至头套(1)内,所述单向压缩板(9)、推送板(10)分别连接有设置于换气箱(3)内的间歇驱动装置,在间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依次实现:驱动单向压缩板(9)向下移动至最下端时,驱动推送板(10)朝着靠近导管(11)方向移动,再次驱动单向压缩板(9)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最后驱动推送板(10)移动至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压缩板(9)下端面间隔固定有封堵板(16)且封堵板(16)下端面竖向间隔固定有齿条(17),所述气体分离装置包括:位于隔板(8)下方空间的两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与齿条(17)配合的分离齿轮(18)且分离齿轮(18)同轴转动有设置于压缩箱(7)内的转动筒(19),所述转动筒(19)两端分别滑动安装有连杆(20)且连杆(20)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压缩箱(7)横向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两个纵向滑动安装于压缩箱(7)内的活动板(22)且位于纵向同侧的两活动板(22)之间经连接轴连接,位于横向同侧的两活动板(22)相背一侧分别与压缩箱(7)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23),位于隔板(8)下方的空间内设置有分子筛且换气箱(3)底部侧壁上均布设置有排气孔(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箱(7)上端面转动安装有与单向压缩板(9)螺纹配合的升降丝杠(25)且升降丝杠(25)同轴转动有驱动齿轮(26),驱动齿轮(26)啮合有转动安装与压缩箱(7)上端面的环形内齿圈(27),所述环形内齿圈(27)经升降皮带轮组(28)与间歇驱动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板(10)背离若干导管(11)一侧固定有与压缩箱(7)侧壁横向滑动配合安装的U形架(29)且U形架(29)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压缩箱(7)外壁上的推送丝杠(30),所述推送丝杠(30)套固有推送蜗轮(31)且推送蜗轮(31)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压缩箱(7)外壁的推送蜗杆(32),所述推送蜗杆(32)与间歇驱动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压缩箱(7)外壁且与推送蜗杆(32)同轴心设置的升降齿轮(33),所述推送蜗杆(32)同轴转动有与升降齿轮(33)竖向间隔设置的推送齿轮(34),所述压缩箱(7)外壁且位于推送齿轮(34)横向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与推送齿轮(34)配合的推送扇形齿(35)轮,所述推送扇形齿(35)轮同轴转动有与升降齿轮(33)相配合的升降扇形齿轮(36),位于两侧的推送扇形齿(35)轮经驱动皮带轮组(37)分别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压缩箱(7)外壁且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38),其中一个传动齿轮(38)经压缩电机(39)驱动,两所述升降扇形齿轮(36)不同时与升降齿轮(33)啮合且两所述推送扇形齿(35)轮不同时与推送齿轮(34)啮合,同轴转动的升降扇形齿轮(36)、推送扇形齿(35)轮分别先后和与之对应的齿轮进行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包括设置于换气箱(3)内且与外界连通的风管(40),所述风管(40)内同轴转动安装有扇叶(41)且风管(40)内设置有与扇叶(41)同轴转动的圆环(42),所述圆环(42)横向一侧壁上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扇形板(43)且扇形板(43)与圆环(42)之间连接有开闭弹簧(44),所述扇叶(41)经换向装置与微型电机(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风管(40)连通有杀菌箱(48)且杀菌箱(48)另一侧与进气管(4)连通,所述杀菌箱(48)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灯(49),所述杀菌箱(48)靠近风管(40)一侧设有与风管(40)同轴心设置且纵向滑动安装于杀菌箱(48)内壁的弧形板(50),所述弧形板(50)与杀菌箱(48)之间连接有触发弹簧(51)且弧形板(50)远离风管(40)一侧安装有插头(52),所述杀菌箱(48)侧壁上安装有与插头(52)相配合的插座(53)且当插头(52)插入至插座(53)内时使得紫外线灯(49)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位于换气箱(3)下方的风管(40)向外伸出换气箱(3)且伸出一端经L形管(54)与压缩箱(7)上端连通,所述风管(40)延伸出换气箱(3)一端设置有出风口(55),所述切换开关包括同轴心转动安装于该风管(40)内且其直径小于风管(40)内径的切换板(56),所述切换板(56)与风管(40)伸出换气箱(3)一端侧壁滑动配合接触,所述切换板(56)上设置有通孔(57)所述风管(40)穿出换气箱(3)一侧壁经螺纹配合安装有切换杆(58)且切换杆(58)与切换板(56)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罩体(70)底部一体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矩形筒(59),呼吸检测装置包括:矩形筒(59)内纵向两侧壁之间分别转动安装有相配合的检测板(60),检测板(60)与矩形筒(59)转动配合部位设置有扭簧(61),其中一个检测板(60)转轴向外伸出矩形筒(59)且伸出一端安装有与之同轴转动的U形导电架(62),所述U形导电架(62)两悬臂长度不同且U形导电架(62)两悬臂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导电环(63),矩形筒(59)侧壁上固定有与U形导电架(62)同轴心设置的圆筒(64),所述圆筒(64)内圆面分别设置有与两弧形导电环(63)相配合且互为电性连接的环形导电圈(65),所述圆筒(64)远离矩形筒(59)一端且位于U形导电架(62)横向两侧分别固定有磁(66),两所述磁铁(66)N极 与S极 相向设置,两所述环形导电圈(65)电性回路中串联电流表且电流表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压缩板(9)上均布设置有若干阶梯孔(67)且其直径较大一端设置于单向压缩板(9)下端位置,所述阶梯孔(67)直径较大一端内轴向滑动安装有封堵球(68)且封堵球(68)与阶梯孔(67)之间连接有封堵弹簧(69),所述封堵球(68)直径介于阶梯孔(67)直径较小一端和直径较大一端之间。

说明书全文

一种清洁防护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防护服。

背景技术

[0002]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0003] 现有的防护服基本上都有着很好的密封性能,通常为一体式防护服,即,将人体各个部位全部套在防护服内,以实现将医护人员与外界工作环境较好的进行隔离,但是较好的密封性能导致防护服透气性较差,伴随着人体的呼吸使得防护服内空气中的含量降低,并且使得头套内的空气变得较为污浊、潮湿,进而使得位于防护服内的医护人员因得不到充分的氧气补给而感到呼吸不畅,加之医护人员的持续不断工作,导致医护人员身体感到不适,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4]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清洁防护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防护服,该防护服可在呼吸不畅时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新鲜空气的供给,通过在头套内设置有检测罩体可实时监测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且当弧形频率增大时,启动送装置、排风装置实现将外界新鲜空气送入至头套内的效果,并且在以上动作仍不能缓解医护人员的缺氧状况时,我们可通过压缩箱得到含氧量较高的空气并且随着送风装置送入至头套内,可较好的缓解医护人员的缺氧状况。
[0006] 一种清洁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且防护服一体设置有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佩戴有腰带且腰带上固定有换气箱,所述换气箱内竖向间隔设置有送风装置、排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经进气管与头套连通且排风装置经排气管与头套连通,所述送风装置、排风装置经微型电机驱动,所述头套内设置有检测罩体且检测罩体内设置有呼吸检测装置,所述呼吸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机工作;
[0007] 所述换气箱内设置有压缩箱且压缩箱上端与排风装置末端连通,所述排风装置内设有切换开关且切换开关可实现将排风装置与外界连通或者与压缩箱连通,所述压缩箱内经隔板分为两部分且上下两部分连通,位于隔板上方的空间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单向压缩板且位于隔板下方的空间内设置有气体分离装置,所述隔板上端面横向滑动安装有推送板,所述压缩箱远离推送板一侧壁且与之相对应部分经若干导管与进气管连通,所述导管与进气管连通部位设置有压,所述单向压缩板、推送板分别连接有设置于换气箱内的间歇驱动装置,在间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依次实现:驱动单向压缩板向下移动至最下端时,驱动推送板朝着靠近导管方向移动,再次驱动单向压缩板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最后驱动推送板移动至初始位置。
[0008] 优选的,所述单向压缩板下端面间隔固定有封堵板且封堵板下端面竖向间隔固定有齿条,所述气体分离装置包括:位于隔板下方空间的两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与齿条配合的分离齿轮且分离齿轮同轴转动有设置于压缩箱内的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两端分别滑动安装有连杆且连杆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压缩箱横向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两个纵向滑动安装于压缩箱内的活动板且位于纵向同侧的两活动板之间经连接轴连接,位于横向同侧的两活动板相背一侧分别与压缩箱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位于隔板下方的空间内设置有分子筛且换气箱底部侧壁上均布设置有排气孔。
[0009] 优选的,所述压缩箱上端面转动安装有与单向压缩板螺纹配合的升降丝杠且升降丝杠同轴转动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啮合有转动安装与压缩箱上端面的环形内齿圈,所述环形内齿圈经升降皮带轮组与间歇驱动装置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推送板背离若干导管一侧固定有与压缩箱侧壁横向滑动配合安装的U形架且U形架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压缩箱外壁上的推送丝杠,所述推送丝杠套固有推送蜗轮且推送蜗轮配合有转动安装于压缩箱外壁的推送蜗杆,所述推送蜗杆与间歇驱动装置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间歇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压缩箱外壁且与推送蜗杆同轴心设置的升降齿轮,所述推送蜗杆同轴转动有与升降齿轮竖向间隔设置的推送齿轮,所述压缩箱外壁且位于推送齿轮横向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与推送齿轮配合的推送扇形齿轮,所述推送扇形齿轮同轴转动有与升降齿轮相配合的升降扇形齿轮,位于两侧的推送扇形齿轮经驱动皮带轮组分别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压缩箱外壁且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其中一个传动齿轮经压缩电机驱动,两所述升降扇形齿轮不同时与升降齿轮啮合且两所述推送扇形齿轮不同时与推送齿轮啮合,同轴转动的升降扇形齿轮、推送扇形齿轮分别先后和与之对应的齿轮进行啮合。
[0012] 优选的,所述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包括设置于换气箱内且与外界连通的风管,所述风管内同轴转动安装有扇叶且风管内设置有与扇叶同轴转动的圆环,所述圆环横向一侧壁上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扇形板且扇形板与圆环之间连接有开闭弹簧,所述扇叶经换向装置与微型电机连接。
[0013] 优选的,位于上方的风管连通有杀菌箱且杀菌箱另一侧与进气管连通,所述杀菌箱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灯,所述杀菌箱靠近风管一侧设有与风管同轴心设置且纵向滑动安装于杀菌箱内壁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杀菌箱之间连接有触发弹簧且弧形板远离风管一侧安装有插头,所述杀菌箱侧壁上安装有与插头相配合的插座且当插头插入至插座内时使得紫外线灯工作。
[0014] 优选的,位于换气箱下方的风管向外伸出换气箱且伸出一端经L形管与压缩箱上端连通,所述风管延伸出换气箱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切换开关包括同轴心转动安装于该风管内且其直径小于风管内径的切换板,所述切换板与风管伸出换气箱一端侧壁滑动配合接触,所述切换板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风管穿出换气箱一侧壁经螺纹配合安装有切换杆且切换杆与切换板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安装。
[0015] 优选的,所述检测罩体底部一体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矩形筒,呼吸检测装置包括:矩形筒内纵向两侧壁之间分别转动安装有相配合的检测板,检测板与矩形筒转动配合部位设置有扭簧,其中一个检测板转轴向外伸出矩形筒且伸出一端安装有与之同轴转动的U形导电架,所述U形导电架两悬臂长度不同且U形导电架两悬臂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导电环,矩形筒侧壁上固定有与U形导电架同轴心设置的圆筒,所述圆筒内圆面分别设置有与两弧形导电环相配合且互为电性连接的环形导电圈,所述圆筒远离矩形筒一端且位于U形导电架横向两侧分别固定有磁,两所述磁铁N级与S级相向设置,两所述环形导电圈电性回路中串联电流表且电流表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6] 优选的,所述单向压缩板上均布设置有若干阶梯孔且其直径较大一端设置于单向压缩板下端位置,所述阶梯孔直径较大一端内轴向滑动安装有封堵球且封堵球与阶梯孔之间连接有封堵弹簧,所述封堵球直径介于阶梯孔直径较小一端和直径较大一端之间。
[0017]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0018] (1)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头套内设置有检测罩体可实时监测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且当弧形频率增大时,在微控制器的作用下启动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实现将外界新鲜空气送入至头套内的效果,将头套内污浊、潮湿、含氧量较低的空气排出头套,为医护人员提供新鲜的外界空气;
[0019] (2)在本方案中,设置于检测罩体内的呼吸检测装置可实时检测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的快慢并且根据呼吸频率增加的多少,通过微控制器控制送风装置的功率大小,进而控制在单位时间内向头套内输送新鲜空气的量的大小,确保在耗费较小功率的情况下(送风装置开启的功率越小,相应的耗电量也越小),向头套内输送新鲜空气的量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正常呼吸;
[0020] (3)较好的,当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启动后仍不能缓解医护人员的缺氧状况时,我们可通过调节切换开关,使得从排风装置末端排出的空气直接进入到压缩箱内,通过设置于压缩箱内的气体分离装置得到氧气浓度较高的空气并且随着送风装置送入至头套内,可快速缓解医护人员的缺氧状况。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换气箱与腰带安装关系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换气箱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换气箱另一侧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换气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中转箱与若干导管连接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推送板与U形架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换气箱剖视后内部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杀菌箱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为本发明间歇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0为本发明阶梯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1为本发明删去压缩箱后单向压缩板与推送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2] 图12为本发明活动板打开时示意图;
[0033] 图13为本发明切换板与风管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4] 图14为本发明切换板与风管配合关系另一视示意图;
[0035] 图15为本发明检测罩体位于头套内且处于使用状态时示意图;
[0036] 图16为本发明检测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7] 图17为本发明两磁铁与U形导电架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8] 图18为本发明两磁铁与圆筒分离后示意图;
[0039] 图19为本发明圆筒剖视后弧形导电环与环形导电圈配合关系示意图;
[0040] 图20为本发明压缩箱剖视后内部结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0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42]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防护服,参照附图15所示,包括防护服且防护服一体设置有头套1,由于本方案的改进点并未涉及到除头套1以外防护服其他部分,因此防护服其他部分在本方案中不再示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佩戴有腰带2,我们在防护服位于腰部位置设置有腰带2,当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时,在腰带2的束缚下使得防护服能够紧贴医护人员的身体,避免人体与防护服之间产生较大缝隙,导致医护人员在行走、移动时,防护服产生晃动,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行走;
[0043] 较好的,我们在腰带2上且位于腰部后方位置固定安装有换气箱3,将换气箱3固定安装在腰带2上,使得腰带2承受换气箱3的重力,不会对医护人员的正常行走造成影响,参照附图7所示,我们在换气箱3内竖向间隔分别设置有送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当医护人员穿戴好该防护服时,将该检测罩体70扣在面部口鼻处(检测罩体70的形状与人体口鼻处的轮廓保持贴合,我们在检测罩体70边缘与人体面部接触部位设置有气垫以实现检测罩体70的气密性,如附图15中所示),即,使得医护人员通过该检测罩体70实现正常的呼气、吸气(我们可将检测罩体70通过松紧绳固定于医护人员头部位置,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所述头套1与人体面部相对应位置由透明塑料材质制成),伴随着医护人员的呼吸则使得位于头套1内的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现有的防护服密封性能较好,导致防护服的透气性较差,使得外界空气无法进入至头套1内),以至空气中的氧含量无法维持正常呼吸时,设置于检测罩体70内的呼吸检测装置可检测处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不可否认的是,当头套1内空气中氧含量降低时,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会加快已获得做够多的氧气,当呼吸检测装置检测到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加快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机6启动(微型电机6电性连接有设置于换气箱3内的电池组,微控制器与微型电机6控制器回路电性连接)并且带动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开始工作,在送风装置、排风装置的作用下,使得位于头套1内的空气形成对流,以快速实现将头套1内的含氧量较低的空气向外排出并且将外界新鲜空气送入至头套1内的效果;
[0044] 所述进气管4位于换气箱3内部分设置为硬管且进气管4伸出换气箱3一端设置为软管,同样,排气管5位于换气箱3内一端设置为硬管且伸出换气箱3一端设置为软管,参照附图15所示,所述进气管4从头套1上方进入至头套1内,所述排气管5与头套1下方部位连通;
[0045] 伴随着外界新鲜空气的不断送入,则头套1内空气的含氧量逐渐升高,此时医护人员的每次呼入的气体含氧量恢复正常平(空气中的氧含量处于一个相对正常范围内均可保证医护人员的正常呼吸),此时呼吸检测装置检测到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降低,以至当呼吸频率恢复至正常状态时,呼吸检测装置通过与之电性连接的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机6停止工作,进而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停止工作;
[0046] 参照附图3所示,换气箱3内设置有压缩箱7且压缩箱7上端与排风装置末端连通,所述排风装置内设有切换开关且切换开关可实现将排风装置与外界连通或者与压缩箱7连通,初始时,我们默认切换开关使得排风装置末端与外界处于连通状态,并且此时排风装置与压缩箱7处于隔绝状态;
[0047] 参照附图2所示,压缩箱7内经隔板8分为两部分且上下两部分连通,位于隔板8上方的空间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单向压缩板9且位于隔板8下方的空间内设置有气体分离装置,所述隔板8上端面横向滑动安装有推送板10,所述压缩箱7远离推送板10一侧壁且与之相对应部分连通有若干导管11,参照附图4所示,多个所述导管11上端共同连通有中转箱12且中转箱12与进气管4连通,参照附图5所示,我们在中转箱12内设置有压力阀,压力阀结构为设置于中转箱12内的阶梯筒15且阶梯筒15直径较大一端与进气管4连通,我们在阶梯筒15内直径较大部分轴向滑动安装有压力球13且压力球13直径介于阶梯筒15直径较大部分和直径较小部分之间,所述压力球13与阶梯筒15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14,在初始状态时,压力球13在压力弹簧14的作用下抵触于阶梯筒15直径较小部分端面时且实现将阶梯筒15的封堵(我们设定当单向压缩板9由上而下对压缩箱7内的气体进行压缩时,中转箱12内的气体压力不足以克服压力弹簧14对压力球13的作用力,即,使得阶梯筒15始终处于封堵状态);
[0048] 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单向压缩板9(单向压缩板9只能使得气体从单向压缩板9上方穿过单向压缩板9而气体无法从其下方向上穿过单向压缩板9)、推送板10分别连接有设置于换气箱3内的间歇驱动装置,在间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依次实现:驱动单向压缩板9向下移动至最下端时,驱动推送板10朝着靠近导管11方向移动,再次驱动单向压缩板9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最后驱动推送板10移动至初始位置,随后重复循环上述运动过程;
[0049] 具体的,当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启动后医护人员仍然感觉到缺氧时(此时排风装置末端排出的空气已经和外界空气中的氧含量相同,但是此时仍不能满足医护人员对氧气的需求量),此时,医护人员通过调节切换开关使得从排风装置末端排出的气流不再向外排出而是直接进入到压缩箱7上端的空间内,我们设定初始状态时,单向压缩板9位于压缩箱7顶端,当气流进入到压缩箱7内时,间歇驱动装置带动单向压缩板9向下移动并且伴随着单向压缩板9的下移,使得进入至压缩箱7内的气流不断被压缩,使得压缩箱7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以至于单向压缩板9下降至如附图20中位置时(即,单向压缩板9下端面刚好与推送板10上端面接触),此时单向压缩板9停止移动并且此时经排风装置末端仍有源源不断的空气进入至位于单向压缩板9上方的空间内(常规的空气中氧气约占百分之21、氮气约占百分之78,二氧化与其他稀有气体占比很少,在本方案中气体分离装置满足:当气体压强增大时,可实现将空气中的氮气进行吸收并且气体压强越多,气体分离装置吸收的氮气越多,则空气中的氧含量则越高),此时压缩箱7内的气体压强已经增大到一定程度并且气体分离装置已经实现将空气中部分氮气进行分离,此时间歇驱动装置开始带动推送板10朝着靠近导管11的方向移动并且将位于压缩箱7内被压缩后且氧含量较高的气体经若干导管11推入至中转箱12内(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当推送板10朝着靠近若干导管11的方向移动时,此时位于推送板10后方的空间内气体压强急剧降低,则位于单向压缩板9上方空间内的气体进入至推送板10后方与单向压缩板9下方所围成的空间内),此时中转箱1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并且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迫使压力球13朝着压缩压力弹簧14的方向移动,进而阶梯筒15被打开使得进入至中转箱12内的含氧量较高的气体进入至进气管4中并且在送风装置的作用下随从外界吸入的新鲜空气一同进入至头套1内,此时进入至头套1内的空气中氧含量大大提高,可较好的缓解医护人员缺氧的状况;
[0050] 当推送板10从压缩箱7一侧移动至另一侧后,此时间歇驱动装置不再驱动推送板10移动,开始带动单向压缩板9向上移动,伴随着单向压缩板9的上移则位于单向压缩板9上方空间内的气体不断由上而下穿过单向压缩板9,以至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单向压缩板9移动至初始位置时(位于压缩箱7内最顶端位置),随后间歇驱动装置开始带动推送板10朝着远离导管11的方向移动,以至移动至初始位置(如附图20中所示),此时间歇驱动装置再次带动单向压缩板9向下移动(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当单向压缩板9开始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直到单向压缩板9再次向下移动至如附图20中所示位置的过程中,经排风装置末端排出的空气一直向压缩箱7内输送),随后重复上述过程,实现将空气中的一部分氮气分离,从而得到含氧量较高的空气,为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氧气;
[0051] 当医护人员缺氧状态得到缓解时,此时可通过调节切换开关,使得从头套1内排出的空气向外界排放,此时间歇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此时医护人员不再需要较高浓度的氧气,将间歇驱动装置关掉起到了节省电源的目的),以至呼吸检测装置检测到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时,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机6停止工作,此时整个装置全部停止工作。
[0052]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1所示,单向压缩板9下端面间隔固定有封堵板16(当单向压缩板9向下移动至其下端面与推送板10上端面接触时,封堵板16实现将开设于隔板8上的矩形孔进行封堵并且封堵板16下端面与隔板8下端面平齐,此时实现将位于隔板8上下两部分空间的隔断),当封堵板16下端面刚好与隔板8上端面接触时,此时即可实现将隔板8上下两部分空间的隔断,我们设定此时单向压缩板9下端面还未与推送板10上端面接触,并且封堵板16下端面刚与隔板8上端面保持平齐时,固定安装于封堵板16下端面的齿条17刚好和与之配合的分离齿轮18进行啮合(所述齿条17、分离齿轮18其齿系均为斜齿,以确保在啮合过程中的平稳避免打齿),伴随着单向压缩板9的继续下移以至其下端面于推送板10上端面接触时,此时封堵板16下端面刚好于隔板8下端面平齐,在上述过程中,齿条17通过与之配合的分离齿轮18带动转动筒19转动并且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杆20带动活动板22朝着压缩伸缩弹簧23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位于隔板8下方的空间打开(如附图12所示),此时位于隔板8下方空间内的高压气体向外排出,我们在位于隔板8下方的空间内固定放置有分子筛,当单向压缩板9在间歇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时,实现将位于压缩箱7内空气压缩的效果并且使得气体压强增大,此时利用分子筛的物理吸附性能将空气中的部分氮气进行吸附,以至当封堵板16下端面和隔板8下端面平齐时(此时隔板8上下两部分空间进行隔断),此时分子筛已经吸附较多的氮气并且位于隔板8上方压缩箱7内剩余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高,此时将活动板22打开,此时位于隔板8下方空间的气体压强降低并且利用分子筛的解吸性能将吸收的氮气向外释放,使之经设置于换气箱3底部侧壁上的排气孔24向外排出;
[0053] 当推送板10在间歇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将含氧量较高的空气经导管11推送至中转箱12并且进入至进气管4后,间歇驱动装置开始带动单向压缩板9上移且同步带动封堵板16上移,伴随着封堵板16的上移,通过齿条17、分离齿轮18、转动筒19、连杆20带动活动板22关闭,以至当齿条17与分离齿轮18脱离时,此时相互配合的活动板22实现将位于隔板8下方空间的封堵(由于分子筛已经将吸附的氮气释放并且经排气孔24向外排出,因此可进行下一次的吸附),我们设定当单向压缩板9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高度时,固定安装于封堵板16下端面的齿条17不妨碍推送板10的横向移动。
[0054]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参照附图20所示,压缩箱7上端面转动安装有与单向压缩板9螺纹配合的升降丝杠25且升降丝杠25穿出压缩箱7一端同轴转动有驱动齿轮26(我们在升降四丝杠与压缩箱7转动配合部位设置有密封橡胶圈以确保压缩箱7的气密性),所述间歇驱动装置通过升降皮带轮组28带动环形内齿圈27转动进而通过与之啮合的驱动齿轮26带动升降丝杠25转动,以实现驱动单向压缩板9在竖向移动的效果。
[0055] 实施例4,在实施例3基础上,参照附图2所示,推送板10背离若干导管11一侧固定有与压缩箱7侧壁横向滑动配合安装的U形架29,我们在U形架29与压缩箱7侧壁滑动配合部位设置有密封橡胶圈以确保压缩箱7的气密性,所述间歇驱动装置通过推送蜗杆32进而带动推送蜗轮31转动,进而通过带动推送丝杠30转动实现带动推送板10移动的效果;
[0056] 参照附图11所示,单向压缩板9下端面经园杆固定安装封堵板16,较好的我们将推送板10设置为两部分,参照附图6所示,分为两部分的推送板10分别各自固定安装在与之对应的U形架29的一个悬臂上,并且两部分之间间隔设置,我们在推送板10两部分相向一侧分别滑动安装有滑动板73且滑动板73与推送板10之间连接有滑动弹簧74,两滑动板73相向一端进行倒圆角设置,推送板10在间歇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导管11的方向移动时,以至当推送板10移动至靠近圆杆75位置处两滑动板73倒圆角部位抵触于圆杆75外圆面并且迫使两滑动板73进行相背移动,使得滑动弹簧74被压缩,当推送板10越过圆杆75后,两滑动板73在滑动弹簧74的作用下再次抵触在一起,之所以将推送板10设置为两部分并且设置有滑动板73是为了在确保推送板10能够将含氧量较高的空气尽可能多的送入至导管11的同时,还能使得推送板10穿过圆杆75。
[0057]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参照附图2所示,间歇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压缩箱7外壁且与推送蜗杆32同轴心设置的升降齿轮33,所述推送蜗杆32同轴转动有与升降齿轮33竖向间隔设置的推送齿轮34,当气流经排风装置末端进入至压缩箱7内时,我们控制压缩电机39(压缩电机39由设置于换气箱3内的蓄电池组进行供电并且压缩电机39固定安装在压缩箱7外壁上)启动并且带动两传动齿轮38沿着相反方向进行转动,两传动齿轮38分别通过与之连接的驱动皮带轮组37带动推送扇形齿35轮转动,参照附图20所示,位于升降齿轮33、推送齿轮34横向两侧且相互配合的推送扇形齿35轮、升降扇形齿轮36同轴转动,我们设定初始当压缩电机39启动时,此时首先通过带动升降扇形齿轮36使之与升降齿轮33进行啮合并且带动单向压缩板9向下移动,以至使得单向压缩板9向下移动至其下端面与推送板10上端面接触时,此时与升降齿轮33啮合的升降扇形齿轮36与升降齿轮33分离并且与该升降扇形齿轮36同轴转动的推送扇形齿35轮开始和推送齿轮34进行啮合,进而带动推送板10朝着靠近导管11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位于另一侧相互配合且同轴转动的升降扇形齿轮36、推送扇形齿35轮反向进行转动,当推送板10面向导管11一侧移动至与连通有导管
11的压缩箱7侧壁接触时,此时该推送扇形齿35轮刚好与推送齿轮34脱离;
[0058] 随后,在压缩电机39的带动下,位于横向另一侧的升降扇形齿轮36开始于升降齿轮33进行啮合并且开始带动单向压缩板9向上移动,以至使得单向压缩板9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高度时,该升降扇形齿轮36和升降齿轮33脱离并且与之同轴转动的推送扇形齿35轮开始与推送齿轮34进行啮合,进而实现带动推送板10朝着远离导管11的方向移动并且使之移动到初始位置后,该推送扇形齿35轮刚好与推送齿轮34脱离;
[0059] 上述过程为一个完整的工作阶段,随后,在压缩电机39的带动下,位于横向另一侧的升降扇形齿轮36再次与升降齿轮33进行啮合并且实现带动单向压缩板9向下移动的效果,由于下面过程同上,故在此不做过多描述,最终实现不断的将含氧量较高的空气输送至头套1内,为医护人员提供充足氧气供应的效果。
[0060] 实施例6,在实施例1基础上,参照附图4所示,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换气箱3内且与外界连通的风管40,参照附图7所示,所述风管40分别和与之对应的进气管4、排气管5连通,所述风管40内同轴转动安装有扇叶41且风管40内设置有与扇叶41同轴转动的圆环42,参照附图8所示,我们在圆环42横向一侧壁上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扇形板
43且扇形板43与圆环42之间连接有开闭弹簧44,初始当扇叶41未转动时,若干沿圆环42径向滑动配合安装的扇形板43在开闭弹簧44的作用下,实现将圆环42中间部位封堵的效果,即,当送风装置、排风装置未启动时,在若干扇形板43的作用下,进气管4、排气管5分别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可有效避免外界空气中的细菌、杂物等经风管40、进气管4、排气管5进入至头套1内;
[0061] 两所述扇叶41经换向装置与微型电机6连接,即,当微型电机6启动时通过换向装置分别驱动两扇叶41沿着相反方向进行转动(参照附图7所示,所述扇叶41同轴转动安装有换向蜗轮45且换向蜗轮45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换气箱3侧壁上的换向蜗杆46,所述换向装置包括与两所述换向蜗杆46连接的换向锥齿轮组47且换向锥齿轮组47经微型电机6驱动),伴随着两扇叶41的转动,则与之同轴转动的圆环42同步进行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若干沿圆环42径向滑动配合安装的扇形板43朝着远离圆环42中心的方向进行移动并且使得开闭弹簧44被压缩储能,最终实现将圆环42中心部位打开的效果,参照附图7所示,位于上方的扇叶41将外界空气经与之连通的进气管4送入至头套1内,位于下方的扇叶41将位于头套1内污浊且含氧量较低的空气向外排出头套1,即,实现一个扇叶41向头套1内送风,另一个将头套1内含氧量较低的空气向外排出的效果;
[0062] 当扇叶41停止转动时,在开闭弹簧44的作用下,若干扇形板43朝着靠近圆环42中心的位置移动进而实现将圆环42中间部位关闭的效果。
[0063]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较好的,参照附图7所示,我们将位于上方的风管40连通有杀菌箱48且杀菌箱48另一侧与进气管4连通,和位于上方扇叶41同轴转动的圆环42背离与之对应的扇叶41一侧与杀菌箱48靠近扇叶41一侧壁之间转动配合接触,我们在杀菌箱48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灯49,参照附图8所示,我们在杀菌箱48靠近风管40一侧壁纵向滑动安装有弧形板50且弧形板50与风管40同轴心设置(我们在设弧形板50时,使得弧形板50面向与之对应的圆环42一侧与圆环42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如附图7中所示),我们将弧形板50两端面位置进行倒角设置(使得扇形板43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与弧形板50内圆面相配合),当扇叶41转动并且带动圆环42转动时,若干扇形板43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往沿着圆环42径向移动并且在向外移动过程中扇形板43外圆弧面抵触在弧形板50内圆面,进而迫使弧形板50沿着杀菌箱48侧壁进行移动,使得触发弹簧51被压缩储能,以至扇形板4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至最远位置时,此时刚好通过弧形板50带动插头52插入之插座53内,此时若干紫外线灯49电性回路接通,此时紫外线灯49开始工作并且对送风装置送入至杀菌箱48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为医护人员提供较为安全、新鲜的空气;
[0064] 在本方案中,我们提供一种插头52、插座53的结构,即,在插座53插槽内分别设置有两导电片,同样在插头52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串联于若干紫外线灯49电性回路中,当插头52插入之插座53内时,此时相互配合的导电片接触,进而使得紫外线灯49回路接通,所述紫外线灯49回路经设置于换气箱3内的蓄电池组进行供电,当扇叶41停止转动时,若干扇形板43在开闭弹簧44作用下复位并且弧形板50在触发弹簧51作用下同样完成复位,进而使得插头52与插座53分离,此时紫外线灯49回路断开,停止消毒工作。
[0065] 实施例8,在实施例1基础上,参照附图2所示,位于换气箱3下方的风管40向外伸出换气箱3且伸出一端经L形管54与压缩箱7上端连通,所述风管40延伸出换气箱3一端设置有出风口55(该出风口55用于将位于头套1内污浊且含氧量较低的空气向外排出),较好的,我们在L形管54内设置有风速传感器且风速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0066] 参照附图13所示,切换开关包括同轴心转动安装于该风管40内且其直径小于风管40内径的切换板56,我们在安装切换板56时使其背离扇叶41一侧壁和风管40伸出换气箱3一端滑动配合接触,参照附图14所示,我们在切换板56上设置有与排气孔24相对应的通孔
57,初始时,设置于切换板56上的通孔57和排气孔24处于相对应状态,当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在微型电机6的带动下启动工作并且此时医护人员仍然感到缺氧的情况下,此时,医护人员通过转动切换杆58进而带动与之轴向滑动配合安装的切换板56同步进行转动,并且将设置于切换板56上的通孔57转动至于L形管54于风管40连接部位相对应位置处,此时经排气管5进入至风管40内的气流经L形管54进入至压缩箱7内,不再经排气管5向外排出(此时经排气管5进入至压缩箱7内的空气中氧含量于外界空气中的氧含量基本相同);
[0067] 较好的,参照附图14所示,我们在切换板56外园面上固定安装有挡71并且在风管40上间隔环绕固定有两限位柱72,通过挡块71与两限位柱72的配合,使得当医护人员在转动切换杆58时,以至挡块71转动至于限位柱72相抵触时(此时,切换杆58无法继续转动),此时,代表着设置于切换板56上的通孔57与排气孔24或者L形管54处于相对应位置,即,通过设置挡块71、两限位柱72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快速、精准的实现对切换板56的调节;
[0068] 当气流进入至L形管54内时,设置于L形管54内的风速传感器检测到风速,并且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压缩电机39启动实现对进入至压缩箱7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实现将部分氮气与氧气分离进而提高气体中氧含量的效果,直到,当医护人员感到缺氧状况有所改善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调节切换板56使得经排气管5流出的气流直接经排气孔24向外排出,此时气流不再进入至L形管54内并且风速传感器检测到风速变化,进而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压缩电机39停止工作,以实现节省电能的效果(我们给微控制器设定参数,使得当微控制器收到风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时,控制压缩电机39驱动单向压缩板9、推送板10完成N整个完整阶段动作后停止工作,N为1、2、3、4……,以实现将单向压缩板9、推送板10恢复至初始位置处)。
[0069]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5所示,检测罩体70底部一体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矩形筒59,呼吸检测装置包括:矩形筒59内纵向两侧壁之间分别转动安装有相配合的检测板60(我们在设置检测板60时使其厚度较薄并且采用材质较轻的材料加工而成),参照附图16所示,检测板60与矩形筒59转动配合部位设置有扭簧61,并且在初始当矩形筒59内没有气流经过时,两检测板60在扭簧61的作用下处于如附图15中所示的水平状态,当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并且戴上检测罩体70后,伴随着人体的呼气、吸气使得位于矩形筒59内的空气产生移动时,能够带动两检测板60分别围绕各自转轴向上翻转(人体吸气时使得位于矩形筒59内的空气吸入至人体导致矩形筒59内的气压降低,进而在负压作用下使得两检测板60克服扭簧61向上翻转,此时位于头套1内的空气经打开的矩形筒59进入至人体)或者向下翻转(当人体向外呼气时,此时矩形筒59体内位于两检测板60上方的空间内的气体压强增大,进而使得两检测板60克服扭簧61向下翻转,此时呼出的气体经矩形筒59排入至头套1内,人体一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体积改变很少可以忽略不记);
[0070] 关于呼吸检测装置是如何检测医护人员呼吸频率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16所示,我们在其中一个所述检测板60转轴向外伸出矩形筒59且伸出一端安装有与之同轴转动的U形导电架62(所述U形导电架62与检测板60转轴之间经绝缘板固定连接),参照附图19所示,所述U形导电架62两悬臂长度不同且U形导电架62两悬臂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导电环63,参照附图18所示,圆筒64内圆面分别设置有与两弧形导电环63转动配合且互为电性连接的环形导电圈65,即,U形导电架62、弧形导电环63、环形导电圈65共同串联于同一电性回路中,伴随着医护人员的呼气、出气进而带动检测板60进行上下翻转,同步带动U形导电架62进行转动(我们设定检测板60向上翻转时,带动U形导电架62正转,当检测板60向下翻转时,带动U形间反转,即,使得U形导电架62重复进行正反转动作),当头套1内空气中氧含量降低时,导致医护人员呼吸急促,即,其呼吸频率加快,则U形导电架62进行正反转的速度也越快;
[0071] 参照附图17所示,我们在圆筒64远离矩形筒59一端且位于U形导电架62横向两侧分别固定有磁铁66,我们在设置两磁铁66时,使得其中一个磁铁66的N级和另一磁铁66的S级相向设置,当U形导电架62转动时,进而切割两磁铁66之间的磁感线,进而在U形导电架62、弧形导电环63、环形导电圈65电性回路中产生电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现象),并且U形导电架62转动的速度越快,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我们在U形导电架62、环形形导电圈、弧形导电环63电性回路中串联有电流表(所述电流表为智能电流表,其本身一体集成有通讯接口并且可将电流信息发送至微控制器)且电流表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流表检测到回路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我们给微控制器设定相应的参数,使得当电流表检测到电性回路中的电流峰值达到所设定的相应参数值时,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机6启动工作并且通过送风装置向头套1内送风,排风装置向外将头套1内含氧量较低的空气排出;
[0072] 较好的,我们可以给微控制器设置不同梯度范围的电流参数,使得当电流表检测到的电流峰值位于某一梯度范围内时,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机6按照相应的功率进行工作,当电流表检测到电流的峰值超出该梯度范围时,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机6的功率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在单位时间内微型电机6通过送风装置向头套1内输入的空气量增加),从而实现快速向头套1内输入外界新鲜空气的效果,同样排风装置也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向外排出的空气,伴随外界空气不断的进入到头套1内使得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缓慢下降,则微控制器相应的控制微型电机6减小功率运行,进而减少单位时间内箱头套1内输入的新鲜空气,以较小的功率运行,则降低了耗电量,进而使得蓄电池组的工作时间延长;
[0073] 在本实施例中,我们设定当微型电机6以最低功率运转并且带动送风装置工作时(微型电机6以最低功率运转时相应的带动扇叶41转动的速度也就越慢),仍能使得和送风装置相对应的多个扇形板4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将与弧形板50固定连接的插头52插入至插座53内的效果,进而使得杀菌箱48进行工作。
[0074]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0所示,单向压缩板9上均布设置有若干阶梯孔67且其直径较大一端设置于单向压缩板9下端位置,所述阶梯孔67直径较大一端内轴向滑动安装有封堵球68且封堵球68与阶梯孔67之间连接有封堵弹簧69,当单向压缩板9在间歇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时,不断的将位于其下方空间内的气体进行压缩,此时封堵球68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始终抵触于阶梯孔67直径较小一端面上,当单向压缩板9在间歇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向上移动时,不断的将位于单向压缩板9上方的气体进行压缩,以至,使得位于其上方空间内的气体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气压作用下,带动封堵球68克服封堵弹簧69的弹力并且向下沿着阶梯孔67直径较大一端进行轴向移动,我们在设置封堵球68时使得其直径介于阶梯孔67直径较小一端和直径较大一端之间,进而当封堵球68向下移动时,实现将阶梯孔67打通的效果并且在单向压缩板9上移过程中,位于其上方的气体不断的通过阶梯孔67进入至位于其下方的空间内。
[0075]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头套1内设置有检测罩体70可实时监测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且当弧形频率增大时,在微控制器的作用下启动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实现将外界新鲜空气送入至头套1内的效果,将头套1内污浊、潮湿、含氧量较低的空气排出头套1,为医护人员提供新鲜的外界空气;
[0076] 在本方案中,设置于检测罩体70内的呼吸检测装置可实时检测医护人员的呼吸频率的快慢并且根据呼吸频率增加的多少,通过微控制器控制送风装置的功率大小,进而控制在单位时间内向头套1内输送新鲜空气的量的大小,确保在耗费较小功率的情况下(送风装置开启的功率越小,相应的耗电量也越小),向头套1内输送新鲜空气的量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正常呼吸;
[0077] 较好的,当送风装置、排风装置启动后仍不能缓解医护人员的缺氧状况时,我们可通过调节切换开关,使得从排风装置末端排出的空气直接进入到压缩箱7内,通过设置于压缩箱7内的气体分离装置得到氧气浓度较高的空气并且随着送风装置送入至头套1内,可快速缓解医护人员的缺氧状况。
[0078]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