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救生;消防 / 救生设备、救生装置或救生方法 / 呼吸保护装置 / 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

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

申请号 CN202310255471.6 申请日 2023-03-16 公开(公告)号 CN117684577A 公开(公告)日 2024-03-12
申请人 浙江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洪蛟; 陈志刚; 蒋紫缘;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深基坑用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箱主体,防护箱主体包括 底板 ,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筒部,筒部的上方设置有顶板,顶板的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顶板上设置有进气结构,进气结构包括导套,导套内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与导套滑动连接,进气管的伸出防护箱主体上部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头,进气管伸入到防护箱主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延长管,延长管的上端设置有与进气管的下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头;本发明设置进气结构、延长管和升起结构,升起结构对延长管施加向上的 力 ,将进气管向上顶起,从而实现在常规供 氧 结构在遇到突发情况无法正常供氧时,有氧气能够进入到防护箱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箱主体(1),防护箱主体(1)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上方设置有筒部(12),筒部(12)的内部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13),筒部(1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闸(14),筒部(12)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5),顶板(15)的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51),顶板(15)上表面的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挂钩座(16),其特征在于,顶板(15)上设置有用于提供气的进气结构(2),进气结构(2)包括导套(21),导套(21)内设置有进气管(22),进气管(22)沿着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进气管(22)的轴线与导套(21)的轴线共线,且进气管(22)与导套(21)滑动连接,进气管(22)的伸出防护箱主体(1)上部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头(23),导向头(23)呈倒锥形,进气管(22)伸入到防护箱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升高进气管(22)高度的延长管(3),延长管(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延长管(3)的上端设置有与进气管(22)的下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头(31),延长管(3)的内部沿着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套(21)的外部设置有环形套(24),环形套(24)的轴线与导套(21)的轴线共线,环形套(24)的中部设有矩形槽(241),矩形槽(241)的宽度与导套(21)的外径大小相同,环形套(24)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动轴(25),转动轴(25)的一端穿过环形套(24)从矩形槽(24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伸入到矩形槽(241)内,且与环形套(24)连接,转动轴(25)的另一端与环形套(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套(24)的外部设置有转动结构(26),转动结构(26)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环形套(24)的外部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的限位滑(261),限位滑块(261)的一端与环形套(24)插接,环形套(24)的外部还设置有环形滑道(262),环形滑道(262)的轴线与环形套(24)的轴线共线,环形滑道(262)的内径与环形套(24)的外径大小一致,环形滑道(262)与顶板(15)固定连接,环形滑道(262)的内侧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滑槽(2621),限位滑块(261)与限位滑槽(2621)滑动连接,环形滑道(262)的外侧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槽(2622),每个第二安装槽(2622)内均设置有安装板(26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矩形槽(24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防护箱主体(1)的外部空间与防护箱主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的隔断结构(27),隔断结构(27)包括限位板(271),限位板(271)与导套(21)伸出防护箱主体(1)一端的端部连接,矩形槽(241)的上方盖设有分隔板(272),分隔板(272)完全覆盖矩形槽(241),分隔板(272)与限位板(271)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弹簧(273),第一压力弹簧(273)的一端与分隔板(272)的上表面连接,第一压力弹簧(273)的另一端与限位板(271)的下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22)伸出防护箱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盖板(28),盖板(28)能够完全覆盖进气管(22)的第一进气通道,盖板(28)的一侧与进气管(22)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升起结构(4)包括环形板(41),环形板(41)的两端沿着其直径方向设置有第一紧固结构(42)和第二紧固结构(43),环形板(41)的下端关于其中心环形阵列有若干个连接杆(44),连接杆(44)的上端与环形板(41)连接,且连接杆(44)与环形板(41)相互垂直,连接杆(44)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盘(45),驱动盘(45)的轴线与环形板(41)的轴线共线,驱动盘(45)与连接杆(44)的下端滑动连接,驱动盘(45)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延长管(3)的螺纹相配合,驱动盘(45)的外侧沿着其直径方向至少设置有一个驱动转臂(4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紧固结构(42)包括螺纹杆(421),螺纹杆(421)的一端与环形板(41)的外侧连接,螺纹杆(421)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套(422),转动套(422)套设在螺纹杆(421)上,转动套(422)内侧的螺纹与螺纹杆(421)的螺纹相配合,转动套(422)与螺纹杆(421)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弹簧(423),第二压力弹簧(423)的一端与螺纹杆(421)抵接,第二压力弹簧(423)的另一端与转动套(422)抵接,转动套(422)远离螺纹杆(421)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板(424),抵接板(424)朝向筒部(12)内壁一侧的壁面开设有花纹,转动套(422)远离螺纹杆(421)的一端与抵接板(42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头(425),第二连接头(425)的一端与转动套(422)远离螺纹杆(421)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头(425)的另一端与抵接板(424)朝向转动套(422)的一侧壁面铰接,第二紧固结构(43)与第一紧固结构(42)的结构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2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滑块(261),第一连接头(3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第二滑槽(311),第二滑槽(311)与第一限位滑块(261)滑动连接,延长管(3)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滑槽(32),第三滑槽(32)与第一滑槽(221)的数量相同,且第三滑槽(32)与第一滑槽(22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箱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吹出高速气流的手动鼓器(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箱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存放延长管(3)的置物架(6),置物架(6)与筒部(12)的内壁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用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大型建筑物进行建设时,为保证建筑物的平稳性,都需要挖深基坑,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因深基坑较深,在深基坑内进行作业时,都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通道。
[0003] 中国专利CN202111630440.1所公开的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其上端盖板设置有供机构,供氧机构通过导气管与深基坑上方的供氧设备连通,对安全防护装置内进行供氧;此供氧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安全防护装置的顶部发生土壤坍塌,土壤压在供氧的导气管上,会出现导气管堵塞,甚至出现导气管与供氧机构断开,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在被掩埋后无法继续获得氧气。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本发明设置进气结构、延长管和升起结构,当防护箱主体的顶部被覆盖后,升起结构对延长管施加向上的,将进气管向上顶起,从而实现在常规供氧结构在遇到突发情况无法正常供氧时,有氧气能够进入到防护箱内,给被困人员持续提供氧气。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优选的,导套的外部设置有环形套,环形套的轴线与导套的轴线共线,环形套的中部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宽度与导套的外径大小相同,环形套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穿过环形套从矩形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伸入到矩形槽内,且与环形套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环形套连接。
[0006] 优选的,环形套的外部设置有转动结构,转动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环形套的外部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的限位滑,限位滑块的一端与环形套插接,环形套的外部还设置有环形滑道,环形滑道的轴线与环形套的轴线共线,环形滑道的内径与环形套的外径大小一致,环形滑道与顶板固定连接,环形滑道的内侧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滑槽,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环形滑道的外侧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槽,每个第二安装槽内均设置有安装板。
[0007] 优选的,矩形槽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防护箱主体的外部空间与防护箱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的隔断结构,隔断结构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与导套伸出防护箱主体一端的端部连接,矩形槽的上方盖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完全覆盖矩形槽,分隔板与限位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弹簧,第一压力弹簧的一端与分隔板的上表面连接,第一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板的下表面连接。
[0008] 优选的,进气管伸出防护箱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盖板,盖板能够完全覆盖进气管的第一进气通道,盖板的一侧与进气管铰接。
[0009] 优选的,升起结构包括环形板,环形板的两端沿着其直径方向设置有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环形板的下端关于其中心环形阵列有若干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与环形板连接,且连接杆与环形板相互垂直,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盘,驱动盘的轴线与环形板的轴线共线,驱动盘与连接杆的下端滑动连接,驱动盘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延长管的螺纹相配合,驱动盘的外侧沿着其直径方向至少设置有一个驱动转臂。
[0010] 优选的,第一紧固结构包括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与环形板的外侧连接,螺纹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套,转动套套设在螺纹杆上,转动套内侧的螺纹与螺纹杆的螺纹相配合,转动套与螺纹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弹簧,第二压力弹簧的一端与螺纹杆抵接,第二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转动套抵接,转动套远离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板,抵接板朝向筒部内壁一侧的壁面开设有花纹,转动套远离螺纹杆的一端与抵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的一端与转动套远离螺纹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抵接板朝向转动套的一侧壁面铰接,第二紧固结构与第一紧固结构的结构一致。
[0011] 优选的,导套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条形限位块,进气管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条形限位块滑动连接,进气管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块,第一连接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延长管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滑槽,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的数量相同,且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连通。
[0012] 优选的,防护箱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吹出高速气流的手动鼓器。
[0013] 优选的,防护箱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存放延长管的置物架,置物架与筒部的内壁连接。
[0014] 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设置进气结构、延长管和升起结构,当防护箱主体的顶部被覆盖后,将一根延长管穿过升起结构与进气管的下部连接,升起结构对延长管施加向上的力,使得延长管将进气管向上顶起,从而实现在常规供氧结构在遇到突发情况无法正常供氧时,有氧气能够进入到防护箱内,给被困人员持续提供氧气。
[0015] 2、本发明设置环形套和转动轴,导套通过转动轴将导套与环形套连接,被困人员在防护箱主体内,根据防护箱主体的倾斜方向,将导套围绕转动轴在矩形槽内转动,使得进气管在一个平面内获得接近180度的转动空间,从而实现防护箱倾斜后进气管能够在平面范围内进行调整。
[0016] 3、本发明设置转动结构,限位滑块将环形套限制在环形滑道内,由于环形滑道与顶部固定连接,被困人员转动环形套,将矩形槽转动至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处在竖直度,然后再转动导套,找到合适的角度将进气管向上送出,从而实现防护箱倾斜后进气管能够在立体空间范围内进行调整。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中顶板和进气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5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中导套、进气管、环形套和转动轴的立体图;
图6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中环形套和转动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7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中导套、环形套和隔断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中进气管和盖板的立体图;
图9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中延长管和升起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中第一紧固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一种建筑工地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导套、进气管和延长管的爆炸视图。
[0018] 图中标号为:1‑防护箱主体;
11‑底板
12‑筒部;
13‑支撑柱;
14‑闸
15‑顶板;151‑第一安装槽;
16‑挂钩座;
2‑进气结构;
21‑导套;211‑条形限位块;
22‑进气管;221‑第一滑槽;222‑第一限位块;
23‑导向头;
24‑环形套;241‑矩形槽;
25‑转动轴;
26‑转动结构;261‑限位滑块;262‑环形滑道;2621‑限位滑槽;2622‑第二安装槽;
263‑安装板;
27‑隔断结构;271‑限位板;272‑分隔板;273‑第一压力弹簧;
28‑盖板;
3‑延长管;
31‑第一连接头;311‑第二滑槽;
32‑第三滑槽;
4‑升起结构;
41‑环形板;
42‑第一紧固结构;421‑螺纹杆;422‑转动套;423‑第二压力弹簧;424‑抵接板;
425‑第二连接头;
43‑第二紧固结构;
44‑连接杆;
45‑驱动盘;
46‑驱动转臂;
5‑手动鼓风器;
6‑置物架。
实施方式
[0019]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建筑工地深深基坑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箱主体1,防护箱主体1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上方设置有筒部12,筒部12的内部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13,筒部1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闸门14,筒部12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5,顶板15的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51,顶板15上表面的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挂钩座16,顶板15上设置有用于提供氧气的进气结构2,进气结构2包括导套21,导套21内设置有进气管22,进气管22沿着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进气管22的轴线与导套21的轴线共线,且进气管22与导套21滑动连接,进气管22的伸出防护箱主体1上部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头23,导向头23呈倒锥形,进气管22伸入到防护箱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升高进气管22高度的延长管3,延长管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延长管3的上端设置有与进气管22的下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头31,延长管3的内部沿着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连通。
[0021] 防护箱主体1内还包括食物、和常规供氧结构等其余所需物品,当防护箱主体1上方的深基坑壁发生崩塌后,大量的土壤会覆盖在防护箱主体1的顶部,挤压供氧管路,防护箱主体1内部的氧气得不到补充,使得被困在防护箱主体1内的施工人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会处在缺氧的状态,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防护箱主体1的顶部设置进气结构2,进气结构2的下端设置延长管3和升起结构4,当防护箱主体1的顶部被覆盖后,被困工作人员躲入防护箱主体1内,关闭闸门14,然后将一根延长管3穿过升起结构4与进气管22的下部连接,升起结构4对延长管3施加向上的力,使得延长管3将进气管22向上顶起,被困人员可根据深基坑的深度,使用多个延长管3将进气管22顶出土壤覆盖的高度,导向头23能够防止进气管22在土壤中行进时土壤进入到进气管22中,从而实现在常规供氧结构在遇到突发情况无法正常供氧时,有氧气能够进入到防护箱内,给被困人员持续提供氧气。
[0022]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导套21的外部设置有环形套24,环形套24的轴线与导套21的轴线共线,环形套24的中部设有矩形槽241,矩形槽241的宽度与导套21的外径大小相同,环形套24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动轴25,转动轴25的一端穿过环形套24从矩形槽24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伸入到矩形槽241内,且与环形套24连接,转动轴25的另一端与环形套24连接。
[0023] 防护箱主体1在受到上方坍塌土壤的冲击时,可能会发生倾斜,进气管22向上移动的方向若任然垂直与顶板15,进气管22则会在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与深基坑壁接触,无法继续向上移动,造成进气管22无法提供氧气,因此在导套21的外部设置环形套24,通过转动轴25将导套21与环形套24连接,被困人员在防护箱主体1内,根据防护箱主体1的倾斜方向,将导套21围绕转动轴25在矩形槽241内转动,使得进气管22在一个平面内获得接近180度的转动空间,从而实现防护箱倾斜后进气管22能够在平面范围内进行调整。
[0024] 参照图4和图6所示:环形套24的外部设置有转动结构26,转动结构26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环形套24的外部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的限位滑块261,限位滑块261的一端与环形套24插接,环形套24的外部还设置有环形滑道262,环形滑道262的轴线与环形套24的轴线共线,环形滑道262的内径与环形套24的外径大小一致,环形滑道262与顶板15固定连接,环形滑道262的内侧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滑槽2621,限位滑块261与限位滑槽2621滑动连接,环形滑道262的外侧沿着其直径方向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槽2622,每个第二安装槽2622内均设置有安装板263。
[0025] 防护箱主体1的倾斜角度可能会使得矩形槽241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处在水平角度,此时无论怎么调整导套21的角度,进气管22都无法垂直朝向深基坑顶部,因此在环形套24的外部设置转动结构26,限位滑块261将环形套24限制在环形滑道262内,由于环形滑道
262与顶部固定连接,被困人员转动环形套24,将矩形槽241转动至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处在竖直角度,然后再转动导套21,找到合适的角度将进气管22向上送出,从而实现防护箱倾斜后进气管22能够在立体空间范围内进行调整。
[0026] 参照图1、图4、图5和图7所示:矩形槽24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防护箱主体1的外部空间与防护箱主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的隔断结构27,隔断结构27包括限位板271,限位板271与导套21伸出防护箱主体1一端的端部连接,矩形槽241的上方盖设有分隔板272,分隔板272完全覆盖矩形槽241,分隔板272与限位板271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弹簧273,第一压力弹簧273的一端与分隔板272的上表面连接,第一压力弹簧273的另一端与限位板271的下表面连接。
[0027] 矩形槽241为导套21提供的转动空间,但是也会导致顶部上方的土壤穿过矩形槽241与导套21之间的空隙进入到防护箱主体1的内部,使得被困人员的活动空间减小,因此在矩形槽241上盖设分隔板272,分隔板272随导套21的转动而移动,第一压力弹簧273对分割板施加朝向环形套24的力,使得分隔板272始终压紧在环形套24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将土壤隔绝在防护主体的顶部,阻止了土壤进入到防护箱主体1内。
[0028] 参照图1和图8所示:进气管22伸出防护箱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盖板28,盖板28能够完全覆盖进气管22的第一进气通道,盖板28的一侧与进气管22铰接。
[0029] 进气管22在朝向深基坑顶部移动时,虽然有导向头23将土壤朝向四周扩散,但是仍会有土壤挤入到进气管22的上端,因此在进气管22上设置盖板28,在未使用进气管22导气时,盖板28完全将进气管22的端部覆盖住,在进气管22伸出深基坑内的土壤后,从进气管22的下端吹入气体,将盖板28向上吹开,从而保护了进气管22的导气性。
[0030] 参照图3和图9所示:升起结构4包括环形板41,环形板41的两端沿着其直径方向设置有第一紧固结构42和第二紧固结构43,环形板41的下端关于其中心环形阵列有若干个连接杆44,连接杆44的上端与环形板41连接,且连接杆44与环形板41相互垂直,连接杆44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盘45,驱动盘45的轴线与环形板41的轴线共线,驱动盘45与连接杆44的下端滑动连接,驱动盘45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延长管3的螺纹相配合,驱动盘45的外侧沿着其直径方向至少设置有一个驱动转臂46。
[0031] 第一紧固结构42和第二紧固结构43将环形板41与筒部12的内壁固定连接,延长管3的第一连接头31穿过驱动盘45与进气管22的下端连接,然后转动驱动转臂46,驱动转臂46带动驱动盘45转动,驱动盘45的转动使得延长管3向上移动,当第一根延长管3使用完后,再将第二根延长管3的第一连接头31插入到第一跟延长管3的下端,继续转动驱动盘45,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实现将进气管22顶出深基坑。
[0032]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紧固结构42包括螺纹杆421,螺纹杆421的一端与环形板41的外侧连接,螺纹杆421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套422,转动套422套设在螺纹杆421上,转动套422内侧的螺纹与螺纹杆421的螺纹相配合,转动套422与螺纹杆421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弹簧423,第二压力弹簧423的一端与螺纹杆421抵接,第二压力弹簧423的另一端与转动套
422抵接,转动套422远离螺纹杆421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板424,抵接板424朝向筒部12内壁一侧的壁面开设有花纹,转动套422远离螺纹杆421的一端与抵接板42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头425,第二连接头425的一端与转动套422远离螺纹杆421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头425的另一端与抵接板424朝向转动套422的一侧壁面铰接,第二紧固结构43与第一紧固结构42的结构一致。
[0033] 当防护箱主体1倾斜后,需要转动导套21,而环形板41也需做相应的变化,将环形板41与导套21同轴,然后调整第一紧固结构42和第二紧固结构43,旋转转动套422,转动套422远离螺纹杆421,转动套422对抵接板424施加朝向筒部12内壁的力,抵接板424与转动套
422之间存在任意夹角,第二连接头425能够将转动套422移动产生的力传递给抵接板424,从而实现在防护箱主体1出现倾斜后,升起结构4仍能够将延长管3准确对接进气管22。
[0034] 参照图3和图11所示:导套21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条形限位块211,进气管2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第一滑槽221,第一滑槽221与条形限位块211滑动连接,进气管2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块222,第一连接头3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第二滑槽311,第二滑槽311与第一限位块222滑动连接,延长管3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滑槽32,第三滑槽32与第一滑槽221的数量相同,且第三滑槽32与第一滑槽221连通。
[0035] 第一连接头31插入到进气管22的下端,进气管22下部的第一限位块222卡在第二滑槽311内,使得延长管3与进气管22同步转动,条形限位块211卡在第一滑槽221内,当升起结构4将延长管3向上升起时,延长管3会获得旋转的力,而条形限位块211限制进气管22旋转,且使得进气管22沿着条形限位块211做直线移动,同时进气管22下端的第一限位块222限制延长管3旋转,使得延长管3跟随进气管22做直线运动,当延长管3进入导套21内,条形限位块211会卡在第三滑槽32内,限制延长管3发生自转,从而防止了进气管22和延长管3在导套21内旋转,实现升起结构4将进气管22升起。
[0036] 参照图3所示:防护箱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吹出高速气流的手动鼓风器5。
[0037] 当深基坑的深度较深时,被困人员需要使用更多的延长管3将进气管22顶出深基坑内的土壤,而总长度较长的延长管3使得工作人员无法依靠自身吹出的气流将进气口端部的盖板28吹开,因此设置手动鼓风器5,工作人员将手动鼓风器5的出气口对准延长管3的最下端,然后挤压手动鼓风器5,手动鼓风器5吹出告诉气流,通过若干个延长管3,将进气管22端部的盖板28打开,从而使得被困人员能够轻易打开进气管22端部的盖板28。
[0038] 参照图2和图3所示:防护箱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存放延长管3的置物架6,置物架6与筒部12的内壁连接。
[0039] 深基坑的深度远大于延长管3的长度,在进入深基坑之间,需将足够多的延长管3放入到防护箱主体1内,而延长管3的滚动性较强,因此设置置物架6,将延长管3放置在置物架6内,从而防止防护箱主体1在受到土壤坍塌的冲击时,延长管3随意滚动造成的被困人员受伤。
[0040]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