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撤离用气面罩

申请号 CN202111433776.9 申请日 2021-11-29 公开(公告)号 CN115707494B 公开(公告)日 2023-12-26
申请人 麦克森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晙渊;
摘要
权利要求

1.一种紧急撤离用气面罩,包括头罩和氧气罐,所述头罩戴在使用人员的头部,所述氧气罐给佩戴所述头罩的使用人员供应氧气,
所述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包括:
上部盖,容纳所述头罩;
母结合部,与所述上部盖的下端部结合,并且与配置在所述头罩的氧气供应口连接;
公结合部,在配置在所述氧气罐的状态下与所述母结合部结合;
其中,若所述上部盖或者所述氧气罐旋转,则从所述氧气罐排放氧气;
若所述上部盖向一个方向旋转,则所述母结合部以与所述上部盖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所述公结合部通过在所述母结合部产生的旋转上升,将配置在所述氧气罐的喷嘴与所述母结合部接触
所述公结合部包括:
第一主体,与所述氧气罐的上端部周围结合;
凸出部件,从所述主体的外面朝向放射方向凸出形成;
公管状部,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面向上凸出配置,并且包围所述氧气罐的喷嘴;及引导槽,配置在所述公管状部的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结合部包括:
第二主体,配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上部;
切割部,沿着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面形成,并且插入并卡住所述凸出部件;
肋条,从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面朝向放射方向凸出形成,并且与所述上部盖连接;
母管状部,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上面向上凸出配置,并且插入所述公管状部;及紧固凸起,配置在所述母管状部的内周面,并且与所述引导槽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盖包括:
第一槽,形成在所述上部盖的下端侧内周面,并且插入并安装所述肋条;
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可连通地连接,并且提供插入于所述切割部的所述凸出部件以垂直方向移动的空间;及
长孔,与所述第二槽可连通地连接,并且对所述凸出部件提供以平方向移动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包括:
垂直区间,以垂直方向移动所述紧固凸起;
倾斜区间,与所述垂直区间可连通地连接,并且以倾斜方向移动所述凸出部件;
第一水平区间,与所述倾斜区间可连通地连接,并且以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紧固凸起;及第二水平区间,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的宽度且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可连通地连接,并且限制所述紧固凸起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割部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部朝向上部形成,并且长度方向的一侧部位达成向外部开放的状态,而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部位与外部隔绝,所述切割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
止动件,与所述凸出部件的长度方向一侧部位接触,以限制所述凸出部件的移动;及凸轮面,与所述止动件间隔预定间距配置,若以一个方向旋转所述上部盖或者以另一个方向旋转所述氧气罐,则与所述凸出部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件在配置在所述止动件和所述凸轮面之间的空间的状态下向所述切割部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件经过所述切割部插入于所述长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凸出部件随着所述上部盖向一个方向旋转或者所述氧气罐或者下部盖向另一方向旋转而位于所述切割部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则所述凸出部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与所述肋条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部盖,保护所述氧气罐;
所述下部盖的上端与所述公结合部的下端可拆卸地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工具,与所述头罩一同容纳于所述上部盖的内侧,用于在紧急状况时将所述使用人员的信息共享给他人;
所述通知工具包括发光灯、扬声器模、GPS模块及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工具形成为在一侧配置预定直径的贯通孔;
所述通知工具通过固定在所述头罩的线贯通所述贯通孔,进而与所述头罩固定且不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盖为沿着外周面配置多个平面,而且配置成彼此相邻的两个平面形成预定度。

说明书全文

紧急撤离用气面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更详细地说,涉及在诸如火灾的灾难时可在使用人员容易撤离到安全场所的期间供应氧气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面罩可分为过滤面罩和可自给式呼吸的面罩,所述过滤面罩用于产生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工业现场,所述可自给式呼吸的面罩用于诸如矿井的缺乏氧气的现场及火灾现场等。
[0003] 过滤面罩构成为通过净化筒过滤有毒气体或者在现场产生的粉尘等来使佩戴人员呼吸,而可自给式呼吸的面罩构成为防止佩戴人员吸入有毒气体的同时供应呼吸所需的氧气。
[0004] 通常,可自给式呼吸的面罩由填充压缩空气的氧气罐和在佩戴人员的呼吸器官佩戴的面罩构成。但是,这种可自给式呼吸的面罩的氧气罐的体积大,因此存在降低移动性及便携性的问题,实际上只局限使用于专业人员,诸如专业灭火的消防员。
[0005] 即,如上所述的可自给式呼吸的面罩给长时间停留在火灾现场来灭火的消防员提供合适的结构,但是因为便携性和移动性低,存在很难适用于普通人的问题。尤其是,老人或者儿童、女性是非常难以携带沉重的氧气罐向撤离点移动。
[0006] 据此,处于在诸如地或者机场、学校、大厦等的公共设施及家庭配备了利用净化筒的防烟面罩的实情。
[0007] 如上所述的防烟面罩没有使用体积大的氧气罐,因此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优秀的优点,并且也具有便于佩戴的优点。
[0008] 但是,现有的净化筒氧气面罩具有不足以确保佩戴人员移动至安全场所的黄金时间的结构。
[0009] 即,这是因为防烟面罩的净化筒仅是具有通过过滤颗粒(过滤器)、化学吸附(活性炭)、化学中和(添加化学药品)等的各种公知的方法来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的结构,本身根本就不具备产生氧气及供应氧气的功能。
[0010] 佩戴人员向安全场所撤离的时间越长则净化筒的性能就越加降低,据此导致佩戴人员出现缺氧症状,最终出现窒息而死的问题。尤其是,在火灾发生场所为氧气浓度低的地铁或者汗蒸房、建筑物地下的情况下,即使净化筒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佩戴人员也会出现缺氧症状。在现实中,法律规定不得在氧气浓度为17%以下时使用利用净化筒的氧气面罩。
[0011] 另外,在撤离路线复杂且长的情况下,如果只依赖于利用净化筒的防烟面罩移动,不仅是老人、儿童、女性,就连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都难以移动,因此最终出现因为有毒气体而出现窒息而死的问题。
[0012] 尤其是,若在为了撤离到安全的场所而移动的过程中佩戴人员经过氧气浓度低的点,则即使佩戴防烟面罩也会因为氧气浓度不足而出现缺氧症状。
[0013] 若出现缺氧症状,则不分男女老少,难以冷静且理性判断,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而降低运动能,因此存在无法准确掌握撤离路线,进而在当前位置等待最终出现窒息而死的问题。
[0014] 从而,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申请人开发并申请了在诸如火灾的灾难时在使用人员移动到安全的场所的期间仅供应纯氧气的氧气面罩(专利申请10‑2020‑0158172)。
[0015] 另一方面,氧气面罩存放在袋式收纳包或者单独的储物柜中来配备在家庭或者办公室、公共设施、大厦等。然而,存在在诸如火灾的紧急状况时使用人员从袋式收纳包或者储物柜取出氧气面罩之后佩戴的过程的耗时长且困难的问题。
[0016] 尤其是,为了防止外部污染,袋式收纳包是密封的,因此女性或者儿童很难拆开袋式收纳包。
[0017] 另外,由于通过如上所述的存放方式导致氧气面罩在公共设施或者大型建筑物的配备数量不足,因此存在在紧急状况时实际使用氧气面罩的人员非常有限的问题。
[0018] 从而,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申请人开发了本发明,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有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138310号的“自给式氧气呼吸器”。

发明内容

[0019] (要解决的问题)
[0020]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诸如家庭或者办公室、公共设施、大厦等的建筑物内存放便利的同时可供佩戴人员快速且方便使用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
[0021]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构成为在火灾时向安全的场所的移动的过程中不降低佩戴人员的移动性的同时只在向安全场所移动的黄金时间期间供应纯氧气。
[0022]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23] 本发明作为一种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包括头罩和氧气罐,所述头罩戴在使用人员的头部,所述氧气罐给佩戴所述头罩的使用人员供应氧气,所述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包括:上部盖,容纳所述头罩;母结合部,与所述上部盖的下端部结合,并且与配置在所述头罩的氧气供应口连接;公结合部,在配置在所述氧气罐的状态下与所述母结合部结合;其中,若所述上部盖或者所述氧气罐旋转,则可从所述氧气罐排放氧气。
[0024] 另外,若所述上部盖向一个方向旋转,则所述母结合部以与所述上部盖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所述公结合部通过在所述母结合部产生的旋转力上升,可将配置在所述氧气罐的喷嘴与所述母结合部接触
[0025] 另外,所述公结合部可包括:第一主体,与所述氧气罐的上端部周围结合;凸出部件,从所述主体的外面朝向放射方向凸出形成;公管状部,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面向上凸出配置,并且包围所述氧气罐的喷嘴;及引导槽,配置在所述公管状部的外面。
[0026] 另外,所述母结合部可包括:第二主体,配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上部;切割部,沿着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面形成,并且插入并卡住所述凸出部件;肋条,从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面朝向放射方向凸出形成,并且与所述上部盖连接;母管状部,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上面向上凸出配置,并且插入所述公管状部;及紧固凸起,配置在所述母管状部的内周面,并且与所述引导槽紧固。
[0027] 另外,所述上部盖可包括:第一槽,形成在所述上部盖的下端侧内周面,并且插入并安装所述肋条;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可连通地连接,并且提供插入于所述切割部的所述凸出部件以垂直方向移动的空间;及长孔,与所述第二槽可连通地连接,并且对所述凸出部件提供以平方向移动的空间。
[0028] 另外,所述引导槽可包括:垂直区间,以垂直方向移动所述紧固凸起;倾斜区间,与所述垂直区间可连通地连接,并且以倾斜方向移动所述凸出部件;第一水平区间,与所述倾斜区间可连通地连接,并且以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紧固凸起;及第二水平区间,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的宽度且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可连通地连接,并且限制所述紧固凸起的移动。
[0029] 另外,所述切割部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部朝向上部形成,并且长度方向的一侧部位达成向外部开放的状态,而长度方向的一侧部位与外部隔绝,所述切割部能够以该形态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面。
[0030] 另外,所述第二主体可包括:止动件,与所述凸出部件的长度方向一侧部位接触,以限制所述凸出部件的移动;及凸轮面,与所述止动件间隔预定间距配置,若以一个方向旋转所述上部盖或者以另一个方向旋转所述氧气罐,则与所述凸出部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接触。
[0031] 另外,所述凸出部件在配置在所述止动件和所述凸轮面之间的空间的状态下可向所述切割部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移动。
[0032] 另外,所述凸出部件经过所述切割部可插入于所述长孔。
[0033] 另外,若所述凸出部件随着所述上部盖向一个方向旋转或者所述氧气罐或者下部盖向另一方向旋转而位于所述切割部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则所述凸出部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可与所述肋条接触。
[0034] 另外,所述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还包括保护所述氧气罐的下部盖,所述下部盖的上端可与所述公结合部的下端可拆卸地结合。
[0035] 另外,所述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还包括通知工具,所述通知工具与所述头罩一同容纳于所述上部盖的内侧,用于在紧急状况时将所述使用人员的信息共享给他人;所述通知工具可包括发光灯、扬声器模、GPS模块及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0036] 另外,所述通知工具形成为在一侧配置预定直径的贯通孔;所述通知工具通过固定在所述头罩的线贯通所述贯通孔,进而可与所述头罩固定且不分离。
[0037] 另外,所述上部盖为沿着外周面配置多个平面,而且可配置成彼此相邻的两个平面形成预定度。
[0038] (发明的效果)
[0039]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提供通过以一键式方法向一个方向旋转上部盖或者向另一方向旋转氧气罐或者下部盖的工作机制来给使用人员供应氧气的结构,因此不分男女老少,任何人都可在危急的状况下快速且轻松使用。
[0040]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通过引导槽和紧固凸起、切割部和凸出部件的结合结构,可双重防止上部盖、氧气罐、下部盖随意旋转,因此可将在紧急状况时使用人员无法接收氧气供应的安全事故防止于未然。
[0041]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提供给佩戴人员只供应纯氧气以使使用头罩的佩戴人员在火灾现场不会出现随着氧气浓度降低而引起的缺氧症状的结构,因此可使佩戴人员向撤离场所安全移动或者等待消防员。
[0042]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提供只在佩戴人员向安全的场所移动的黄金时间或者消防员到达的黄金时间供应纯氧气,因此简化供应氧气的结构的大小及体积,最终提高佩戴人员的移动性和便携性。
[0043]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只用简单且简化的结构给佩戴人员提供供应氧气的结构,因此制造成本低,据此可在诸如学校、地铁、机场等的公共设施大量配备。
[0044]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提供即使在向头罩内部供应氧气的罐中氧气消耗殆尽,佩戴人员也可在形成正压的头罩内部实施自主呼吸的结构,因此可延长黄金时间。
[0045]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具有特有的通知工具,进而在紧急状况时可向外部发送与使用人员相关的各种信息,因此可促进对使用人员的快速救援。附图说明
[0046]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的立体图。
[0047] 图2是图1的氧气面罩的分解立体图。
[0048] 图3是图2的公结合部的立体图。
[0049] 图4是图2的母结合部的立体图。
[0050] 图5是图2的母结合部的仰视图。
[0051] 图6是将图2的上部盖从底部仰视的立体图。
[0052]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公结合部和母结合部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3] 图8是示出图7的凸出部件位于切割部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样子的立体图。
[0054]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引导槽的结构的立体图。
[0055]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固凸起沿着引导槽移动的过程的图。
[0056]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公结合部安装下部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7]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母结合部配置头巾的样子的立体图。
[0058]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59] 图14及图15是分别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知工具的上部及下部的图。
[0060] 图16是在上部俯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上部盖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与附图一同参照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将明确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达成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在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实现为相互不同的各种形态,本实施例只是使本发明的公开更加完整,是为了将发明的范畴完整的告知给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常规知识的人而提供的,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定义。
[0062] 以下,参照图1至图1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在本发明的说明中,为了防止发明的要旨不清楚,省略对相关公知功能或者结构的具体说明。
[0063]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氧气面罩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的公结合部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母结合部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母结合部的仰视图;图6是将图2的上部盖从底部仰视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公结合部和母结合部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图7的凸出部件位于切割部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样子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引导槽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固凸起沿着引导槽移动的过程的图;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公结合部安装下部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母结合部配置头巾的样子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然后,图14及图15是分别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知工具的上部及下部的图;图16是在上部俯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上部盖的平面图。
[0064]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可以是具有如下的特征发明:例如,在发生火灾时,在向安全的撤离场所移动所需的时间或者消防员到达火灾现场的时间期间给使用人员只供应纯氧气,以防止在黄金时间期间降低氧气浓度,进而防止使用人员出现缺氧症状。尤其是,构成为不分男女老少,使任何人都可以快速且简便使用,进而可在诸如家庭、学校、办公室、大厦、地铁站、地铁等大量存放或者配备。
[0065] 如图1及图2所示,如上所述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大致可包括:头罩h(参照图12及图14),罩在使用人员的头部;氧气罐c,给佩戴所述头罩h的使用人员供应氧气;上部盖
200,容纳所述头罩h;母结合部300,与所述上部盖200的下端部结合,并且与配置在所述头罩h的氧气供应口(未示出)连接;公结合部400,在配置在所述氧气罐c的状态下与所述母结合部300结合。
[0066]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具有若使用人员旋转上部盖200、氧气罐c或者待后述的下部盖500则储存于所述氧气罐c的氧气供应于使用人员的结构。
[0067] 首先,如图3所示,公结合部400可包括:第一主体410,与氧气罐c的上端部周围结合;凸出部件420,从所述第一主体410的外面朝向放射方向凸出形成;公管状部430,从所述第一主体410的上面向上凸出配置,并且包围所述氧气罐c的喷嘴;及引导槽440,配置在所述公管状部430的外面。
[0068] 第一主体410整体具有圆柱形状,并且下部开放,可插入氧气罐c的上端部。
[0069] 凸出部件420可在第一主体410的外面相互间隔间距地配置有多个。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附图示出了两个凸出部件420相互间隔间距地配置在第一主体410的上端侧外面。
[0070] 公管状部430可具有包围配置在氧气罐c的喷嘴的中空的管形状,可以是与待后述的母结合部300直接紧固的构件。即,公管状部430保护形成在氧气罐c上端的喷嘴的同时可使所述氧气罐c的喷嘴与形成在头罩h的氧气供应口(未示出)可连通地连接。
[0071] 引导槽440可沿着公管状部430的周围面形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个引导槽440相互间隔间距的同时可形成在公管状部430的外面。
[0072]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引导槽440可包括:垂直区间d1,以垂直方向移动待后述的母结合部300的紧固凸起350(参照图5);倾斜区间d2,与所述垂直区间d1可连通地连接,并且以倾斜方向移动所述紧固凸起350;第一水平区间d3,与所述倾斜区间d2可连通地连接,并且以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紧固凸起350;及第二水平区间d4,以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d3的宽度的状态与所述第一水平区间d3可连通地连接,并且限制所述紧固凸起350的移动。
[0073] 垂直区间d1可以是若母结合部300和公结合部400最初结合则以垂直方向插入并移动母结合部300的紧固凸起350的区间。更具体地说,可以是紧固凸起350沿着形成有引导槽440的公管状部430的高度方向移动的区间。
[0074] 配置在所述垂直区间d1的状态的紧固凸起350无法以公管状部430的周围方向移动。这是因为被区划所述垂直区间d1的侧壁阻止移动。
[0075] 倾斜区间d2可以是将插入到垂直区间d1的紧固凸起350的移动方向转换为水平方向的区间。
[0076] 第一水平区间d3可以是经过所述倾斜区间d2的紧固凸起350以水平方向移动的区间。更加准确地说,可以是所述紧固凸起350沿着公管状部430的周围方向移动的区间。
[0077] 配置在所述第一水平区间d3的状态的紧固凸起350无法以垂直方向移动。这是因为被区划所述第一水平区间d3的上/下壁阻止移动。据此,若紧固凸起350到达所述第一水平区间d3,则公管状部430在待后述的母管状部340(参照图4)上不分离而是可保持结合的状态。
[0078]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水平区间d3的宽度可大于所述紧固凸起350的宽度。从而,所述公管状部430在母管状部340上不分离而是可保持结合的状态,但是因为第一水平区间d3的宽度和紧固凸起350的宽度彼此存在差异,因此可出现上/下方向的晃动。然而,这种晃动可通过插入于待后述的母结合部300的切割部320(参照图7)的凸出部件420防止。
[0079] 第二水平区间d4可以是插入经过所述第一水平区间d3的紧固凸起350以水平方向移动的区间,并且一侧端部被阻挡。即,第二水平区间d4可以是紧固凸起350最终到达的区间。
[0080] 另一方面,第二水平区间d4的宽度可小于第一水平区间d3的宽度。然后,第二水平区间d4的宽度可相同或者大于紧固凸起350的宽度。据此,经过第一水平区间d3的紧固凸起350能够以相比于插入于第一水平区间d3移动时更加将上/下方向的晃动最小化的状态在第二水平区间d4中移动。例如,紧固凸起350也可通过过盈配合方式插入于第二水平区间d4。另一方面,与第二水平区间d4可连通地连接的第一水平区间d3的长度方向一侧点具有宽度逐渐缩窄的形状,以使紧固凸起350可容易进入第二水平区间d4。
[0081] 同样地,紧固凸起350可被区划第二水平区间d4的上/下壁阻止以垂直方向移动。此时,如上所述,因为第二水平区间d4的宽度小于第一水平区间d3的宽度且相同或者大于紧固凸起350的宽度,若所述紧固凸起350向所述第二水平区间d4移动,则公管状部430在母管状部340上保持坚固结合的状态,不会发生晃动。
[0082]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母结合部300可包括:第二主体310,配置在所述第一主体410的上部;切割部320,沿着所述第二主体310的外面形成,并且插入并卡住所述凸出部件
420;肋条330,从所述第二主体310的外面朝向放射方向凸出形成,并且与所述上部盖200连接;母管状部340,在所述第二主体310的上面向上凸出配置,并且插入所述公管状部430;及紧固凸起350,配置在所述母管状部340的内周面,并且与所述引导槽440紧固。
[0083] 第二主体310整体具有圆柱的形状,并且下端部开放,可插入所述第一主体410。
[0084] 切割部320沿着第二主体310的周围面形成,并且可形成有与配置在第一主体410的凸出部件420的个数相对应的个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个切割部320相互间隔间距地配置在第二主体310的周围面。
[0085] 另外,切割部320从第二主体310的底部朝向上部形成,长度方向一侧部位构成向外部开放的状态,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以与外部隔绝的形态形成在所述第二主体310的外面。
[0086] 肋条330在第二主体310的外面可相互间隔间距地形成有多个,并且可沿着第二主体310的高度方向形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附图上示出了分别在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一侧部位和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配置肋条330。
[0087] 母管状部340可以是与头罩h连接的部件,并且形成了可插入公管状部430的内部空间。
[0088] 紧固凸起350在母管状部340的内周面朝向母管状部340的中心凸出形成,并且可形成有与形成在公管状部430外面的引导槽440的个数相对应的个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个紧固凸起350相互间隔间距形成。
[0089] 如图6所示,所述上部盖200可具有上端与外部隔绝而下端形成有开口部的圆柱形状,并且下端部可与所述母结合部300可拆卸地结合。
[0090] 然后,参照图16,上部盖200为沿着外周面配置有多个平面260、270,此时彼此相邻的两个平面260、270可形成预定角度Θ。即,在由使用人员夹持的上部盖200的外面可形成棱角部分280,举一示例,如图16上部盖200的水平剖面可形成为正多边形形状。据此,使用人员在紧急状况时旋转上部盖200的过程中可稳定且迅速地以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不会出现打滑。
[0091] 另外,上部盖200可包括:第一槽210,形成在上部盖200的下端侧内周面,并且插入并安装所述母结合部300的肋条330;第二槽220,与所述第一槽210可连通地连接,并且提供插入于所述切割部320的所述凸出部件420能够以垂直方向移动的空间;及长孔230,与所述第二槽220可连通地连接,并且对所述凸出部件420提供能够以水平方向移动的空间。
[0092] 第一槽210可形成有与配置在母结合部300的肋条330的个数相对应的个数。
[0093] 第二槽220起到在上部盖200与母结合部300结合或者在母结合部300上分离时防止被公结合部400的凸出部件420干扰的作用。即,第二槽220提供凸出部件420可移动的空间。
[0094] 长孔230提供可插入凸出部件420的空间的同时提供上部盖200不受凸出部件420干扰地进行旋转的空间,其中所述凸出部件420插入并卡在切割部320。
[0095] 通过如上述构成的上部盖200、母结合部300及公结合部400,若所述上部盖200以一个方向旋转,则母结合部300能够以与所述上部盖20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0096] 此时,所述公结合部400通过在母结合部300产生的旋转力上升,进而将配置在所述氧气罐c的喷嘴与母管状部340的顶面接触。即,氧气罐c与公结合部400一同上升,而且配置在氧气罐c上端的喷嘴与母管状部340的顶面接触的同时可排放氧气。从喷嘴排放的氧气经过形成在母管状部340中心的孔和头罩h的氧气供应口传递给使用人员。
[0097] 母结合部300和公结合部400可相互结合成在图7及图8示出的形态。即,公结合部400可插入到由母结合部300形成的内侧空间。
[0098] 此时,如图7所示,公结合部400的凸出部件420从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一侧部位插入可位于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位。
[0099] 如上所述,若凸出部件420位于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位,则氧气罐c的喷嘴达成与母管状部340的顶面非接触的状态。据此,这可以是未向头罩h内部供应氧气的状态。
[0100] 另一方面,如图4及图7所示,第二主体310可包括:止动件311,与凸出部件420的长度方向一侧部位接触,以限制所述凸出部件420的移动;及凸轮面312,与所述止动件311间隔预定间距配置,若所述上部盖200向一个方向旋转或者所述氧气罐c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则与所述凸出部件4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接触。
[0101] 即,从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一侧插入移动至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位的凸出部件420达成配置在所述止动件311和所述凸轮面312之间的空间的状态。
[0102]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若上部盖200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则与此联动母结合部300的第二主体310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第二主体310的凸轮面312可与凸出部件4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滑动接触。
[0103] 相反地,即使氧气罐c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或者待后述的下部盖50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主体310的凸轮面312也可与凸出部件4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滑动接触。
[0104] 如此,如图8所示,凸出部件420处于位于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切割部320从第二主体310的底部朝向上部形成,因此凸出部件420从向上移动的状态变为位于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的状态。此时,凸出部件4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与形成在第二主体310外面的肋条330接触可被限制移动。即,随着形成在第二主体310外面的肋条330与凸出部件4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接触,可限制上部盖200和母结合部30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或者氧气罐c和下部盖500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
[0105] 通过如上所述的工作过程,可缩窄母结合部300和公结合部400之间的间距。即,若凸出部件420位于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则随着母结合部300和公结合部400之间的间距缩窄达成氧气罐c的喷嘴与母管状部340的顶面接触的状态。从而,这种状态下可以是向头罩h内部供应氧气的状态。
[0106] 另一方面,若母结合部300和公结合部400以如图7所示的形态结合,则如图9及图10所示形成在母管状部340内周面的紧固凸起350依次经过引导槽440的垂直区间d1和倾斜区间d2,进而可位于第一水平区间d3。
[0107] 若紧固凸起350位于第一水平区间d3,则氧气罐c的喷嘴达成与母管状部340的顶面非接触的状态。据此,可以是向头罩h的内部未供应氧气的状态。
[0108] 若上部盖200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氧气罐c或者待后述的下部盖50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如图10所示位于第二水平区间d4的紧固凸起350可移动至第二水平区间d4。
[0109] 若处于如上所述的状态,则可缩窄母结合部300和公结合部400之间的间距。即,若紧固凸起350位于引导槽440的第二水平区间d4,随着母结合部300和公结合部400之间的间距缩窄达成氧气罐c的喷嘴与母管状部340的顶面接触的状态。据此,这种状态可以是向头罩h的内部供应氧气的状态。
[0110]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通过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上部盖200或者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氧气罐c或者待后述的下部盖500的简单的工作机制可将氧气供应于头罩h的内部,因此具有任何人都可轻松使用的优点。
[0111]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还可包括下部盖500,所述下部盖500可与所述公结合部400的下端侧周围面可拆卸地结合。
[0112] 下部盖500起到保护氧气罐c的作用,如图12所示与支架600可拆卸地结合,进而可在家庭或者办公室、公共设施、大厦等容易存放及配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
[0113] 另一方面,在第一主体410的下端侧周围面可沿着所述第一主体410的周围方向形成卡接部450,所述卡接部450与形成在下部盖500的上端侧内周面的紧固部件(未示出)结合。
[0114] 在卡接部450能够以预定深度形成插入下部盖500的紧固部件(未示出)的轨道槽452,在轨道槽452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限制紧固部件移动的卡接块451。
[0115] 从而,若下部盖50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处于插入于轨道槽452的卡接部450以逆时针方向移动的同时接触于卡接块451的状态,并且与此联动第一主体410能够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0116] 另一方面,参照图1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还可包括通知工具700,所述通知工具700用于将使用人员的信息共享给他人。此时,所述信息作为用于更加容易救援位于事故现场的使用人员的信息,例如可以是使用人员的位置信息、个人身份信息或者身体健康信息等。
[0117] 作为非限制性一示例,如图14所示,通知工具700可具有诸如LED灯的发光灯730,以在因为火灾而撤离时可将使用人员的位置时刻传递给救援人员。
[0118] 作为另一示例,通知工具700内部可具有扬声器模块(未示出),所述扬声器模块可生成高频的紧急声响,如图15所示,在外侧可形成多个通过孔740,可向外部发出所述紧急声响。据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知工具700从听觉上给救援人员传递使用人员的位置,进而可促进救援人员进行迅速的救援活动。
[0119] 作为其他一示例,通知工具700具有GPS模块(未示出)以收发使用人员的位置信息,或者具有通信模块(未示出),所述通信模块利用频率可发送信息,例如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可向外部发送与使用人员相关的固有信息以告知使用人员的信息。此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的信息可以是从使用人员佩戴的可佩戴设备接收的实时健康信息等,例如使用人员的高危疾病信息、血型信息等的健康信息或者诸如当前使用人员的血压或者脉搏等。
[0120]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通知工具700包括具有预定体积的外壳720而成,可形成比上部盖200相对更小的大小,以与头罩h一同容易容纳于上部盖200的内部空间。
[0121] 另外,在通知工具700的外壳720内部可设置控制部及预定容量的电池,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上述的发光灯730、扬声器模块、GPS模块或者通信模块等,所述电池可向所述多个模块侧供应电源。
[0122] 然后,在通知工具700的外侧可配置物理按钮,用于最初生成操作信息,以激活所述多个模块;与此不同,在所述通知工具700内侧具有感应模块(未示出),可自动感应火灾现场的空气等,进而控制部也可自动激活所述多个模块,无需通过上述的物理按钮激活。
[012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通知工具700具有贯通孔750,所述贯通孔750可由以包裹头罩h的形态的固定在头罩h一侧的线710贯通,可固定通知工具700,不与头罩h分开。
[0124]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的使用例
[0125] 使用人员在紧急状况时用一只手夹持氧气罐c或者下部盖500,在该状态下用另一只手能够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上部盖200。此时,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氧气罐c或者下部盖500也无妨。
[0126] 若处于如上所述的状态,则如图7及图8所示,在插入于切割部320的状态下曾配置在第二主体310的止动件311和凸轮面312之间的空间的凸出部件420可向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向上移动及水平移动。
[0127] 然后,配置在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部位的凸出部件420与配置在第二主体310外面的肋条330接触可被限制移动。
[0128] 同时,如图10所示,曾配置在引导槽440的第一水平区间d3的紧固凸起350可向第二水平区间d4移动。
[0129] 若处于如上所述的状态,则母结合部300和公结合部400之间的间距缩窄的同时氧气罐c的喷嘴与母管状部340的顶面接触而接受加压。
[0130] 如此,氧气罐c的喷嘴、形成在母管状部340的贯通孔及形成在头罩h的氧气供应口达成相互连通的状态,可向头罩h的内部供应氧气。
[0131] 如图12所示,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使用人员向垂直方向抬高上部盖200可从母结合部300的第二主体310上分离。此时,上部盖200通过第一槽210和第二槽220可容易从母结合部300上分离,且不被配置在第二主体310的肋条330和配置在切割部320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凸出部件420的干扰。
[0132] 若从母结合部300上分离上部盖200,则在暴露绕卷状态的头罩h,而且如图13所示,使用人员展开所述头罩h之后罩在自身的头部可接收氧气供应。
[0133] 以供参考,所述头罩h可用耐热能力及阻燃性优秀的材料制作,并且以折叠或者卷绕的状态配置在上部盖20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
[0134] 以供参考,头罩h的内部通过从氧气罐c供应的氧气形成正压。如此,使用人员利用自身吐出的呼气和从所述氧气罐c供应的纯氧气可实施自主呼吸。
[0135] 为了头罩h的内部空间容易达到正压状态,同时在头罩h的内部空间顺畅地呼吸,使用人员在最初佩戴头罩h时,优选为内面与佩戴人员的脸部或者头部间隔预定间距。据此,所述头罩h相比于具有紧贴于佩戴人员的皮肤的大小或者形状,优选为具有从佩戴人员的皮肤间隔预定间距的大小和形状。
[0136] 另外,考虑配置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的场所、撤离路线等,氧气罐c可具有各种大小。同样地,储存于氧气罐c的氧气量、氧气压缩度、氧气排放量也可考虑配置紧急撤离用氧气面罩100的场所或者撤离路线等等设定。
[0137] 另外,氧气罐c可利用节流排放氧气。利用节流阀流体排放方式为结构简单的同时出现故障的险小,因此可适用于安全设备、救援设备、防护设备。
[0138] 另外,代替包裹使用人员的整个头部和脸部的头罩h,也可使用只佩戴在使用人员嘴周围的口罩。
[0139] 至此,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度内当然可进行各种变形
[0140]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得局限于说明的实施例,而是应该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同等物定义。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