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分

申请号 CN202310013952.6 申请日 2023-01-05 公开(公告)号 CN116817154A 公开(公告)日 2023-09-29
申请人 金华捷科工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冯铭; 蒋永华; 周永剑; 王建新;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分 力 板,其属于户外救援装备领域。多功能分力板,包括:板体;板体上开设有分力孔;板体上还设有滑绳结构;滑绳结构包括:上勾件、下勾件;上勾件设于板体的两侧;下勾件设于上勾件的一端上;其中,上勾件与下勾件之间具有供绳索卡入上勾件与下勾件之间的开口。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既能作为分力板使用,又能作为下降器使用的多功能分力板。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分板,包括:
板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体上开设有分力孔;
所述板体上还设有滑绳结构;所述滑绳结构包括:上勾件、下勾件;所述上勾件设于所述板体的两侧;所述下勾件设于所述上勾件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上勾件与所述下勾件之间具有供绳索卡入所述上勾件与所述下勾件之间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分力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勾件包含:第一抵绳部、第一卡绳部、第一勾绳部;所述第一抵绳部与所述下勾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绳部与所述第一抵绳部连接;所述第一勾绳部位于所述第一卡绳部远离所述第一抵绳部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第一勾绳部朝向所述开口方向弯曲或下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分力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勾件包含:第二抵绳部、第二卡绳部、第二勾绳部;所述第二抵绳部与所述第一抵绳部远离所述第一卡绳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卡绳部与所述第二抵绳部连接;所述第二勾绳部位于所述第二卡绳部远离所述第二抵绳部的一端上;
其中,所述第二勾绳部朝向所述开口方向弯曲或上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分力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力孔包括:第一吊装孔、第二吊装孔、第三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位于所述板体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吊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吊装孔的一侧;所述第三吊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吊装孔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吊装孔为圆孔;所述第二吊装孔与第三吊装孔均呈直槽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分力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力孔还包括:第一分力孔、第二分力孔、第三分力孔;所述第一分力孔位于板体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分力孔位于所述第一分力孔的斜上方;所述第三分力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分力孔的所述第一分力孔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分力孔呈竖直的直槽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分力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力孔还包括:第四分力孔、第五分力孔;所述第四分力孔位于所述第二分力孔以所述第一分力孔的中轴线为镜像轴镜像的位置上;所述第五分力孔位于所述第三分力孔以所述第一分力孔的中轴线为镜像轴镜像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分力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体整体呈圆盘状。

说明书全文

多功能分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户外救援装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分力板。

背景技术

[0002] 户外运动,是一组在自然环境举行的带有探险或体验探险的运动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皮划艇、潜、帆船、定向运动、等项目,户外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
[0003] 户外救援,是救援者在户外,如湖泊、山林、洪水等户外一些有危险的环境对遇难者的一种救援行动。
[0004] 在目前,为了安全,户外救援需要随身携带的救援装备数量款式种类较多,需要救援者承受更多的负重,让救援者行动不便。
[0005] 现在需要一种能减少救援者的装备数量和负重同时又能保证绝对的人身安全的多功能分力板。发明内容
[0006] 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0007] 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分力板,包括:板体;板体上开设有分力孔;板体上还设有滑绳结构;滑绳结构包括:上勾件、下勾件;上勾件设于板体的两侧;下勾件设于上勾件的一端上;其中,上勾件与下勾件之间具有供绳索卡入上勾件与下勾件之间的开口。
[0008] 进一步地,上勾件包含:第一抵绳部、第一卡绳部、第一勾绳部;第一抵绳部与下勾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卡绳部与第一抵绳部连接;第一勾绳部位于第一卡绳部远离第一抵绳部的一端上;其中,第一勾绳部朝向开口方向弯曲或下垂。
[0009] 进一步地,下勾件包含:第二抵绳部、第二卡绳部、第二勾绳部;第二抵绳部与第一抵绳部远离第一卡绳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卡绳部与第二抵绳部连接;第二勾绳部位于第二卡绳部远离第二抵绳部的一端上;其中,第二勾绳部朝向开口方向弯曲或上翘。
[0010] 进一步地,分力孔包括:第一吊装孔、第二吊装孔、第三吊装孔;第一吊装孔位于板体的正上方;第二吊装孔位于第一吊装孔的一侧;第三吊装孔位于第一吊装孔的另一侧;其中,第一吊装孔为圆孔;第二吊装孔与第三吊装孔均呈直槽状。
[0011] 进一步地,分力孔还包括:第一分力孔、第二分力孔、第三分力孔;第一分力孔位于板体的正下方;第二分力孔位于第一分力孔的斜上方;第三分力孔位于靠近第二分力孔的第一分力孔的一侧;其中,第一分力孔呈竖直的直槽状。
[0012] 进一步地,分力孔还包括:第四分力孔、第五分力孔;第四分力孔位于第二分力孔以第一分力孔的中轴线为镜像轴镜像的位置上;第五分力孔位于第三分力孔以第一分力孔的中轴线为镜像轴镜像的位置上。
[0013] 进一步地,板体整体呈圆盘状。
[0014]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既能作为分力板使用又能作为下降器使用的多功能分力板。附图说明
[0015]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16] 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0017] 在附图中:
[0018]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0019] 图2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上勾件结构;
[0020]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示意图;
[0021]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整体示意图;
[0022]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整体示意图;
[0023]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整体示意图;
[0024]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六的整体示意图;
[0025]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整体示意图;
[0026]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八的整体示意图;
[0027] 图10是安全绳的一种绑法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
[0029] 实施例一
[0030] 100、多功能分力板;101、板体;102、滑绳结构;103、分力孔;102a、上勾件;102b、下勾件;102c、开口;102d、第一抵绳部;102e、第一卡绳部;102f、第一勾绳部;102g、第二抵绳部;102h、第二卡绳部;102i、第二勾绳部;103a、第一吊装孔;103b、第二吊装孔;103c、第三吊装孔;103d、第一分力孔;103f、第二分力孔;103g、第三分力孔;103h、第四分力孔;103i、第五分力孔;103j、第六分力孔。
[0031] 实施例二
[0032] 203f、第二分力孔;203h、第四分力孔;201、直槽。
[0033] 实施例三
[0034] 303b、第二吊装孔;301、贴片;301、板体。
[0035] 实施例四
[0036] 403b、第二吊装孔;403c、第三吊装孔;403j、第六分力孔;403f、第二分力孔;403h、第四分力孔;403d、第一分力孔。
[0037] 实施例五
[0038] 503b、第二吊装孔;503c、第三吊装孔;503j、第六分力孔。
[0039] 实施例六
[0040] 603b、第二吊装孔;603c、第三吊装孔;603j、第六吊装孔;603f、第二分力孔;603h、第四分力孔。
[0041] 实施例七
[0042] 703b、第二吊装孔;703c、第三吊装;703j、第六分力孔;703f、第二分力孔;703g、第三分力孔;703h、第四分力孔;703i、第五分力孔。
[0043] 实施例八
[0044] 803b、第二吊装孔;803c、第三吊装孔;803j、第六分力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46]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7]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0048]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0049]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50] 实施例一
[0051] 参照图1‑2,多功能分力板100,包括:板体101、滑绳结构102;板体101被构造为圆盘状,在板体101上开设有分力孔103;滑绳结构102位于板体101上,该滑绳结构102包括:上勾件102a、下勾件102b;上勾件102a位于板体101的两侧;下勾件102b固定在上勾件102a的一端上,且该下勾件102b同时与板体101连接;下勾件102b与上勾件102a之间具有一个供绳索卡入两者之间的开口102c。
[0052] 上勾件102a包含:第一抵绳部102d、第一卡绳部102e、第一勾绳部102f;第一抵绳部102d与下勾件102b的一端连接;第一卡绳部102e与第一抵绳部102d连接;第一勾绳部102f位于第一卡绳部102e远离第一抵绳部102d的一端上,该第一勾绳部102f朝向开口102c的方向弯曲或下垂。
[0053] 下勾件102b包含:第二抵绳部102g、第二卡绳部102h、第二勾绳部102i;第二抵绳部102g与第一抵绳部102d远离第一卡绳部102e的一端连接;第二卡绳部102h与第二抵绳部102g连接;第二勾绳部102i位于第二卡绳部102h远离第二抵绳部102g的一端上,该第二勾绳部102i朝向开口102c方向弯曲或上翘。
[0054] 当操作者要使用分力板的缓降功能时,操作者把安全绳从开口102c卡入上勾件102a与下勾件102b之间,之后环绕穿过两侧的开口102c,让安全绳与第一卡绳部102e抵接,通过安全绳与第一卡绳部102e的摩擦力,起到缓降的作用,代替了头8字环下降器,该牛头8字环下降器可参考https://item.jd.com/10056626920289.html。
[0055] 通过分力孔103与上勾件102a与下勾件102b的设置,让该分力板既能够起到缓降的作用,又能起到分力的作用,一块分力板能够起到多种作用效果,进而在使用者携带装备时,只需要带一块该分力板,就能够代替之前带一块普通的分力板与下降器,减少了使用者需要携带的装备,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让使用者能够有更多的空间与力气携带物资等。
[0056] 分力孔103包括:第一吊装孔103a、第二吊装孔103b、第三吊装孔103c、第一分力孔103d、第二分力孔103f、第三分力孔103g、第四分力孔103h、第五分力孔103i、第六分力孔
103j;第一吊装孔103a位于板体101的正上方,该第一吊装孔103a为圆孔;第二吊装孔103b位于第一吊装孔103a的一侧;第三吊装孔103c位于第一吊装孔103a的另一侧;第二吊装孔
103b与第三吊装孔103c均呈直槽状,第二吊装孔103b与第三吊装孔103c均为倾斜,且第二吊装孔103b与第三吊装孔103c形成一个“八”字状。
[0057] 第一分力孔103d位于板体101的正下方,该第一分力孔103d呈竖直的直槽状;第二分力孔103f位于第一分力孔103d的斜上方;第三分力孔103g位于靠近第二分力孔103f的第一分力孔103d的一侧;第四分力孔103h位于第二分力孔103f以第一分力孔103d的中轴线为镜像轴镜像的位置上;第五分力孔103i位于第三分力孔103g以第一分力孔103d的中轴线为镜像轴镜像的位置上;第六分力孔103j位于第一分力孔103d的正上方,且该第六分力孔103j在第一分力孔103d与第一吊装孔103a之间,该第六分力孔103j呈横向的直槽状。
[0058] 在使用分力板101时,操作者把丝扣插入第一吊装孔103a内,之后再把丝扣锁装在吊绳上的滚轮上,当有多根吊绳时,操作者可再使用第二、第三个丝扣锁,穿过第二吊装孔103b以及第三吊装孔103c,再把第二、第三个丝扣锁锁在吊绳上的滚轮上,增加安全性。
[0059] 操作者把自身上的安全绳和丝扣锁锁在第一分力孔103d上,把被救援者身上或携带的物资上的安全绳和丝扣锁锁在其他的分力孔上,多个分力孔能够上锁多个被救援者或物资。
[0060] 以上所提及的丝扣锁在
[006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4%80%E5%B2%A9%E8%BF%90%E5%8A%A8%E8%A3%85%E5%A4%87/4513309?fr=aladdin。中可查询到。
[0062] 实施例二
[0063] 参照图3,第二分力孔203f与第四分力孔203h之间开设有横向直槽201,使第二分力孔203f与第四分力孔203h连通。
[0064] 实施例三
[0065] 参照图4,第二吊装孔303b中间固定有贴片301,该贴片301与板体301一体成型,使得第二吊装孔303b被分为两个圆孔。
[0066] 实施例四
[0067] 参照图5,第二吊装孔403b、第三吊装孔403c与第六分力孔403j三者连通,形成一个更大的开孔401,该开孔401可同时起到吊装与分力的作用。
[0068] 第二分力孔403f与第四分力孔403h取消,空出的位置用于向上延长第一分力孔403d。
[0069] 实施例五
[0070] 参照图6,第二吊装孔503b、第三吊装孔503c与第六分力孔503j三者连通,形成一个更大的开孔501,该开孔501可同时起到吊装与分力的作用。
[0071] 在绑安全绳时,操作者把安全绳的一端从开孔501穿过后再往一边下勾件102b与上勾件102a之间的开口穿过,之后再往另一边的下勾件102b与上勾件102a之间穿过,再把安全绳穿过开孔501的另一端上。
[0072] 实施例六
[0073] 参照图7,第二吊装孔603b与第三吊装孔603c均为圆孔;第六吊装孔603j被完全覆盖;第二分力孔603f与第四分力孔603h为倾斜放置的直槽形。
[0074] 实施例七
[0075] 参照图8,第二吊装孔703b、第三吊装703c与第六分力孔703j为圆孔;第二分力孔703f与第三分力孔703g连通,形成一个直槽形的孔;第四分力孔703h与第五分力孔703i连通,形成一个直槽形的孔。
[0076] 实施例八
[0077] 参照图9,第二吊装孔803b、第三吊装孔803c与第六分力孔803j均为圆孔。
[0078]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