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

申请号 CN202310233849.2 申请日 2023-03-09 公开(公告)号 CN116212258A 公开(公告)日 2023-06-06
申请人 盐城默成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斌; 徐飞; 秦超;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逃生气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包括:伞骨组件,伞骨组件包括环形气囊管和中心气囊,伞骨气囊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中心气囊和环形气囊管; 背板 的上表面安装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通过进气软管与中心气囊连通;伞面气囊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气囊和环形气囊管固定;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中心气囊和环形气囊管之间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骨气囊管,伞骨气囊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中心气囊和环形气囊管,当中心气囊内部被气体发生器填充高压气体后,气体可迅速进入环形气囊管内腔并将环形气囊管膨胀,使得本装置整体无需借助 风 力 即可展开呈伞状结构,从而提高对使用者下坠的减速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骨组件,所述伞骨组件包括环形气囊管(1)和中心气囊(3),所述中心气囊(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骨气囊管(2),所述伞骨气囊管(2)的两端分别连通中心气囊(3)和环形气囊管(1);
背板(5),所述背板(5)通过连接吊绳(6)与环形气囊管(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背板(5)的上表面安装有气体发生器(7),所述气体发生器(7)通过进气软管(4)与中心气囊(3)连通;及
伞面气囊(8),所述伞面气囊(8)设置有多个并与多个伞骨气囊管(2)之间呈间隔分布,所述伞面气囊(8)的侧边与伞骨气囊管(2)固定,所述伞面气囊(8)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气囊(3)和环形气囊管(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池控制器,所述气体发生器(7)由蓄电池供电并由控制器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7)为单级点火烟火式气体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气囊(8)为双层结构且内部密封,所述伞面气囊(8)的一端设置有套设于环形气囊管(1)外侧的连通管(9),所述连通管(9)与环形气囊管(1)之间粘接固定并连通,所述连通管(9)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气嘴(10),所述连接气嘴(10)插接于伞面气囊(8)的端部内腔并与之粘接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气囊(8)的端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绑紧环(11),所述绑紧环(11)扣在环形气囊管(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环(13),所述固定环(12)与连接环(13)之间留有间隙并通过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柱(14)保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13)直径小于背板(5)直径,所述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8)放气并折叠后收纳在背板(5)上表面,且由连接环(13)扣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囊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细绑绳(15),所述细绑绳(15)为橡皮筋,所述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8)折叠收纳后,细绑绳(15)绑在连接环(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的下方设置有供人员使用的背带(16),所述背带(16)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背板(5)两侧,所述背带(16)设置呈双层的空心结构,一个所述背带(16)表面固定设置有启动按钮(17),所述启动按钮(17)与气体发生器(7)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设置于背带(16)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背带(16)之间设置有连接绑带(18),所述连接绑带(18)的中部由插接扣(19)锁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绑带(1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背带(16)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气囊(3)的高度位置高于环形气囊管(1),所述伞骨气囊管(2)和伞面气囊(8)均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软管(4)的长度大于背板(5)与中心气囊(3)之间的间距,所述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8)折叠收纳后,进气软管(4)螺旋盘绕收纳在背板(5)上表面。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逃生气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逃生气囊是高楼火灾时用于逃生的辅助工具。
[0003] 公开号为CN110404190B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充气安全逃生气囊伞,适用于中高层受困人员逃生。
[0004] 但该装置的弧形伞衣非封闭结构,逃生人员在下坠过程中,空气会从弧形伞衣的侧部开口处迅速排出,对逃生人员下坠的减速效果较差。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逃生气囊伞对逃生人员下坠的减速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包括:
[0007] 伞骨组件,所述伞骨组件包括环形气囊管和中心气囊,所述中心气囊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骨气囊管,所述伞骨气囊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中心气囊和环形气囊管;
[0008] 背板,所述背板通过连接吊绳与环形气囊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背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进气软管与中心气囊连通;及
[0009] 伞面气囊,所述伞面气囊设置有多个并与多个伞骨气囊管之间呈间隔分布,所述伞面气囊的侧边与伞骨气囊管固定,所述伞面气囊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气囊和环形气囊管固定。
[0010]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池控制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由蓄电池供电并由控制器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单级点火烟火式气体发生器。
[0011] 优选的,所述伞面气囊为双层结构且内部密封,所述伞面气囊的一端设置有套设于环形气囊管外侧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环形气囊管之间粘接固定并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气嘴,所述连接气嘴插接于伞面气囊的端部内腔并与之粘接密封。
[0012] 优选的,所述伞面气囊的端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绑紧环,所述绑紧环扣在环形气囊管的外侧。
[0013]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环,所述固定环与连接环之间留有间隙并通过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柱保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直径小于背板直径,所述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放气并折叠后收纳在背板上表面,且由连接环扣紧。
[0014] 优选的,所述环形气囊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细绑绳,所述细绑绳为橡皮筋,所述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折叠收纳后,细绑绳绑在连接环上。
[0015]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下方设置有供人员使用的背带,所述背带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背板两侧,所述背带设置呈双层的空心结构,一个所述背带表面固定设置有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与气体发生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设置于背带内部。
[0016] 优选的,两个所述背带之间设置有连接绑带,所述连接绑带的中部由插接扣锁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绑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背带固定连接。
[0017] 优选的,所述中心气囊的高度位置高于环形气囊管,所述伞骨气囊管和伞面气囊均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弧形。
[0018] 优选的,所述进气软管的长度大于背板与中心气囊之间的间距,所述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折叠收纳后,进气软管螺旋盘绕收纳在背板上表面。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本发明通过在中心气囊和环形气囊管之间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骨气囊管,伞骨气囊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中心气囊和环形气囊管,伞面气囊与伞骨气囊管呈间隔分布并保持粘接固定,当中心气囊内部被气体发生器填充高压气体后,气体可迅速进入环形气囊管内腔并将环形气囊管膨胀,使得本装置整体无需借助即可展开呈伞状结构,从而提高对使用者下坠的减速效果。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伞骨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背板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背带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6] 图中:1、环形气囊管;2、伞骨气囊管;3、中心气囊;4、进气软管;5、背板;6、连接吊绳;7、气体发生器;8、伞面气囊;9、连通管;10、连接气嘴;11、绑紧环;12、固定环;13、连接环;14、支撑柱;15、细绑绳;16、背带;17、启动按钮;18、连接绑带;19、插接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0]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0031]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 实施例一
[0033] 一种高空逃生气囊装置,包括:伞骨组件、背板5和伞面气囊8。
[0034] 具体的,伞骨组件包括环形气囊管1和中心气囊3,中心气囊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骨气囊管2,伞骨气囊管2的两端分别连通中心气囊3和环形气囊管1,如图3所示,中心气囊3内部进入气体后,可通过伞骨气囊管2向环形气囊管1内进行输送,进而将环形气囊管1撑开,中心气囊3、伞骨气囊管2和环形气囊管1之间均保持粘接固定;
[0035] 其次,背板5通过连接吊绳6与环形气囊管1进行固定连接,背板5的上表面安装有气体发生器7,气体发生器7通过进气软管4与中心气囊3连通,背板5为现有公知技术,其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部分:点火具、传火孔、扩燃药、产气药、过滤结构、壳体、出气孔,当背板5接收到启动信号时,信号通过线束进入点火具,直接内部引爆火药,随之产生的高压气体从出气孔直接冲出,并通过进气软管4的引导而进入中心气囊3内腔,进而快速将中心气囊3、伞骨气囊管2和环形气囊管1内部充满,从而将本装置整体展开;
[0036] 进一步的,伞面气囊8设置有多个并与多个伞骨气囊管2之间呈间隔分布,伞面气囊8的侧边与伞骨气囊管2固定,伞面气囊8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气囊3和环形气囊管1固定,当本装置展开后,多个伞面气囊8配合以形成降落伞的伞面结构,来对逃生人员的下坠进行减速,相较于传统的降落伞结构,本装置的展开无需利用风力,而是通过伞骨组件内部填充气体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整个装置的展开速度更快。
[0037] 实施例二
[0038]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确保气体发生器7的正常工作,本申请还具有在背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器,气体发生器7由蓄电池供电并由控制器启动,确保气体发生器7可正常工作并产生高压气体,气体发生器7为单级点火烟火式气体发生器。
[0039] 实施例三
[0040]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环形气囊管1炸开,本申请的伞面气囊8为双层结构且内部密封,伞面气囊8的一端设置有套设于环形气囊管1外侧的连通管9,连通管9与环形气囊管1之间粘接固定并连通,连通管9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气嘴10,连接气嘴10插接于伞面气囊8的端部内腔并与之粘接密封,结合图2和图3可知,伞面气囊8与环形气囊管1之间可通过连接气嘴10进行连通,当环形气囊管1被充满气体后,多余的气体可通过连接气嘴10进入伞面气囊8内腔,以防止环形气囊管1内部填充气体过多而导致炸开,同时,即便伞面气囊8内部填充气体而导致膨胀,也不会影响本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0041] 实施例四
[0042]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为了对伞面气囊8和环形气囊管1进行拉紧连接,本申请还具有在伞面气囊8的端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绑紧环11,绑紧环11扣在环形气囊管1的外侧,绑紧环11的设置用于将伞面气囊8的端部与环形气囊管1之间进行拉紧连接,避免环形气囊管1在膨胀时导致连接气嘴10与伞面气囊8之间的连接断裂。
[0043] 实施例五
[0044] 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为了对本装置整体进行折叠收纳,本申请还具有在背板5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环13,固定环12与连接环13之间留有间隙并通过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柱14保持固定连接,连接环13直径小于背板5直径,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8放气并折叠后收纳在背板5上表面,且由连接环13扣紧,由于环形气囊管1、伞骨气囊管2、中心气囊3和伞面气囊8均为柔性材料,能够发生弹性形变,通过将环形气囊管1、伞骨气囊管2、中心气囊3和伞面气囊8折叠收纳后可以塞进背板5与连接环13之间并由直径较小的连接环13来对其边缘部分进行压紧。
[0045] 实施例六
[0046]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为了对环形气囊管1进行收纳绑紧,本申请还具有在环形气囊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细绑绳15,细绑绳15为橡皮筋,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8折叠收纳后,细绑绳15绑在连接环13上,橡皮筋自身可发生弹性形变,且硬度较低,在环形气囊管1内部填充气体并膨胀时,细绑绳15会被拉伸至断裂,从而避免影响本装置整体的展开。
[0047] 实施例七
[0048] 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为了将本装置背在使用者背部,本申请还具有在背板5的下方设置有供人员使用的背带16,背带16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背板5两侧,背带16分别绑在使用者的两肩,确保使用者可将本装置背在背部,背带16设置呈双层的空心结构,一个背带16表面固定设置有启动按钮17,启动按钮17与气体发生器7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导线设置于背带16内部,使用者进行逃生时,通过按压启动按钮17来启动气体发生器7,确保本装置可及时展开,无需借助风力展开,因此能够适用于中低楼层的逃生。
[0049] 实施例八
[0050] 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为了防止背带16与使用者肩部分离,本申请还具有在两个背带16之间设置有连接绑带18,连接绑带18的中部由插接锁扣19锁紧固定连接,连接绑带1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背带16固定连接,插接锁扣19为现有公知技术,包括一个公头和一个母头,且两者之间插接连接,从而确保背带16不会与使用者分离。
[0051] 实施例九
[0052] 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为了增大装置整体的迎风面积,本申请中心气囊3的高度位置高于环形气囊管1,伞骨气囊管2和伞面气囊8均沿自身长度方向呈弧形,如图3所示,本装置的伞骨组件展开后可成立体弧形结构,以增大装置整体的迎风面积。
[0053] 实施例十
[0054] 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为了避免进气软管4收纳时局部被堵塞,本申请进气软管4的长度大于背板5与中心气囊3之间的间距,以防止伞骨组件展开时导致气体发生器7与中心气囊3之间断开连通,伞骨组件和伞面气囊8折叠收纳后,进气软管4螺旋盘绕收纳在背板5上表面,进气软管4以螺旋盘绕的形式收纳在背板5上表面,可有效避免自身局部被严重弯折而导致堵塞,从而确保气体发生器7工作时能够及时将气体送入中心气囊3内。
[005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