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010859435.7 申请日 2020-08-24
公开(公告)号 CN111986918A 公开(公告)日 2020-11-24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 申请人类型 科研院所
发明人 李海涛; 第一发明人 李海涛
权利人 西南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 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当前权利人 西南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山东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山东省青岛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智桥路127号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A2号楼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66000
主IPC国际分类 H01F41/064 所有IPC国际分类 H01F41/064
专利引用数量 9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5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刘英;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临时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S11若 铜 线需要从线圈绕制骨架一端绕入时,则先从线圈绕制骨架另一端绕入临时辅助线,直至圈绕制骨架一层绕满;S12然后从圈绕制骨架的一端逐渐绕入铜线,在辅助机构作用下临时辅助线同时逐渐退出,铜线逐渐绕入圈绕制骨架,临时辅助线逐渐退出圈绕制骨架;S2永久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本发明通过辅助线缆提前占有既有空间的方法,防止线圈绕制方向以前有多余空间,铜线在此空间易产生跳线或者间绕,控制线圈形状方面以永久辅助线缆填充铜线减少 位置 ,使每一层充满线圈,避免绕制的线圈在端部由于无法限制线圈端部铜线位置在上层受 力 时发生位移。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临时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
S11若线需要从线圈绕制骨架一端绕入时,则先从线圈绕制骨架另一端绕入临时辅助线,直至圈绕制骨架一层绕满;
S12然后从圈绕制骨架的一端逐渐绕入铜线,在辅助机构作用下临时辅助线同时逐渐退出,铜线逐渐绕入圈绕制骨架,临时辅助线逐渐退出圈绕制骨架;
S2永久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
S21使用上述方法,永久辅助线绕制铜线至所需成型位置时,铜线保持位置不动,临时辅助线全部退出,重新绕入一层永久辅助线,永久辅助线从第二层继续绕出,再绕制一层铜线及永久辅助线后;
S22反复步骤S21的操作,并与步骤S1的方法配合直至线圈绕制完成,临时辅助线将全部退出,永久辅助线将伴随线圈成型,直至线圈完成始终在线圈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辅助线可采用与骨架材质相同的聚四氟乙烯线,在线圈成型后,通过加热及防护层注塑成型工序,永久辅助线将成为骨架或防护外壳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辅助线的一端连接有临时辅助线线头,临时辅助线线头延伸至线圈绕制骨架一端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的一端连接有铜线线头,铜线线头延伸至线圈绕制骨架的另一端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绕制的线圈层之间饶入有绝缘胶。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线圈绕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国内动车组目前制动控制系统控制器件多采用两种控制方法,第一种是通过高速开关一进气阀一排气阀通过高速通断进气阀与排气阀,与压传感器配合闭环控制输出所需气压,该调节控制过程中进气阀与排气阀均需高速动作;另一种为单个EP阀电流闭环控制依靠线圈电流与电磁力的高度线性关系保证输出的气压,由于控制系统仅对电流闭环控制对气压不闭环控制,因此为保证最终制动气压控制精度,线圈需要提高两个方面特性,第一:对于单个线圈应控制线绕制时尽可能均匀排列,保证电流与磁场强度的线性关系;第二:批量生产的线圈各线圈跳线数量应保持稳定不可波动过大,否则整个制动系统无法保证气压输出精度及动作一致性。由于EP阀在控制系统中作用关键,国产化需求强,目前EP阀仅线圈国产化无法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
[000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 S1临时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
[0006] S11若铜线需要从线圈绕制骨架一端绕入时,则先从线圈绕制骨架另一端绕入临时辅助线,直至圈绕制骨架一层绕满;
[0007] S12然后从圈绕制骨架的一端逐渐绕入铜线,在辅助机构作用下临时辅助线同时逐渐退出,铜线逐渐绕入圈绕制骨架,临时辅助线逐渐退出圈绕制骨架;
[0008] S2永久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
[0009] S21使用上述方法,永久辅助线绕制铜线至所需成型位置时,铜线保持位置不动,临时辅助线全部退出,重新绕入一层永久辅助线,永久辅助线从第二层继续绕出,再绕制一层铜线及永久辅助线后;
[0010] S22反复步骤S21的操作,并与步骤S1的方法配合直至线圈绕制完成,临时辅助线将全部退出,永久辅助线将伴随线圈成型,直至线圈完成始终在线圈内。
[0011] 优选的,所述永久辅助线可采用与骨架材质相同的聚四氟乙烯线,在线圈成型后,通过加热及防护层注塑成型工序,永久辅助线将成为骨架或防护外壳的一部分。
[0012] 优选的,所述临时辅助线的一端连接有临时辅助线线头,临时辅助线线头延伸至线圈绕制骨架一端外。
[0013] 优选的,所述铜线的一端连接有铜线线头,铜线线头延伸至线圈绕制骨架的另一端外。
[0014] 优选的,所述铜线绕制的线圈层之间饶入有绝缘胶。
[0015]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通过电磁线圈骨架临时辅助线、永久辅助线相互配合使线圈成型,辅助线在端部绕入与铜线配合成型,辅助线提前绕入预定位置占据铜线空间,用于解决线圈绕制过程中梭型部分成型易发生跳线难以控制的问题,跳线数量不可控制时,批量线圈将具有较大差异性,进而影响制动控制系统的精度,因此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控制线圈形状,减少绕制过程中发生跳线数量,保证批量生产线圈时差异性减小,间接保证制动控制系统控制精度;
[0016] 本发明通过辅助线缆提前占有既有空间的方法,防止线圈绕制方向以前有多余空间,铜线在此空间易产生跳线或者间绕,控制线圈形状方面以永久辅助线缆填充铜线减少位置,使每一层充满线圈,避免绕制的线圈在端部由于无法限制线圈端部铜线位置在上层受力时发生位移。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的临时辅助线绕线立体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的临时辅助线绕线正视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的永久辅助线绕线前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的永久辅助线绕线中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的永久辅助线绕线后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的永久辅助线多层绕线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铜线、2临时辅助线、3线圈绕制骨架、4临时辅助线线头、5铜线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 参照图1-6,一种电磁线圈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 S1临时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
[0027] S11若铜线1需要从线圈绕制骨架3一端绕入时,则先从线圈绕制骨架3另一端绕入临时辅助线2,直至圈绕制骨架3一层绕满;
[0028] S12然后从圈绕制骨架3的一端逐渐绕入铜线1,在辅助机构作用下临时辅助线2同时逐渐退出,铜线1逐渐绕入圈绕制骨架3,临时辅助线2逐渐退出圈绕制骨架3;
[0029] S2永久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
[0030] S21使用上述方法,永久辅助线绕制铜线1至所需成型位置时,铜线1保持位置不动,临时辅助线2全部退出,重新绕入一层永久辅助线,永久辅助线从第二层继续绕出,再绕制一层铜线1及永久辅助线后;
[0031] S22反复步骤S21的操作,并与步骤S1的方法配合直至线圈1绕制完成,临时辅助线2将全部退出,永久辅助线将伴随线圈成型,直至线圈1完成始终在线圈1内。
[0032] 本发明中,所述永久辅助线可采用与骨架材质相同的聚四氟乙烯线,在线圈成型后,通过加热及防护层注塑成型工序,永久辅助线将成为骨架或防护外壳的一部分,永久辅助线不局限于具有自润滑效应的聚四氟乙烯线,能够完成以上辅助绕线功能的线均可,但需本身需绝缘性能满足要求。
[0033] 本发明中,所述临时辅助线2的一端连接有临时辅助线线头本发明中4本发明中,临时辅助线线头本发明中4本发明中延伸至线圈绕制骨架本发明中3本发明中一端外。
[0034] 本发明中,所述铜线本发明中1本发明中的一端连接有铜线线头本发明中5本发明中,铜线线头本发明中5本发明中延伸至线圈绕制骨架本发明中3本发明中的另一端外。
[0035] 本发明中,所述铜线本发明中1本发明中绕制的线圈层之间饶入有绝缘胶或者绝缘纸。
[0036] 本发明:临时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若铜线1需要从线圈绕制骨架3一端绕入时,则先从线圈绕制骨架3另一端绕入临时辅助线2,直至圈绕制骨架3一层绕满;然后从圈绕制骨架3的一端逐渐绕入铜线1,在辅助机构作用下临时辅助线2同时逐渐退出,铜线1逐渐绕入圈绕制骨架3,临时辅助线2逐渐退出圈绕制骨架3;
[0037] 永久辅助线配合绕制过程:使用上述方法,永久辅助线绕制铜线1至所需成型位置时,铜线1保持位置不动,临时辅助线2全部退出,重新绕入一层永久辅助线,永久辅助线从第二层继续绕出,再绕制一层铜线1及永久辅助线后;反复步骤S21的操作,并与步骤S1的方法配合直至线圈1绕制完成,临时辅助线2将全部退出,永久辅助线将伴随线圈成型,直至线圈1完成始终在线圈1内。
[0038] 在控制线圈绕制时区分两种控制情况,第一种情况:铜线1在线圈绕制骨架3上按照单层绕满时,先从另一端绕满宽度与铜线1线径相同的临时辅助线2,当绕入铜线1时临时辅助线2逐渐退出,临时辅助线2退出时的空间由铜线1填充;
[0039] 第二种情况:线圈1绕制到梭型位置需要通过逐层减少该层线圈数控制形状时,则优先使用第一种情况的绕制方法将铜线1绕入到所需位置,铜线1与线圈绕制骨架3保持相对位置不动,该临时辅助线2全部退出,后采用铜线线径1/2(或1/4及能适应空间的直径)的永久辅助线从临时辅助线2退出位置绕入,与铜线相遇后继续绕入永久辅助线在下一层向回绕并退出,重复以上过程完成线圈1绕制。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