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

申请号 CN202221785575.5 申请日 2022-07-08 公开(公告)号 CN218918456U 公开(公告)日 2023-04-25
申请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发明人 郝峻巍; 刘海杰; 韩博; 李美洁; 陆莞婷;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包括:用于容纳诊疗设备的第一功能单元和用于容纳第一功能单元的第二功能单元,第一功能单元被配置为沿其延伸方向运动以使其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的 覆盖 ,第二功能单元配置有用于诊疗的悬吊天轨,悬吊天轨包括连接至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的轨道以及接合于轨道的行走机构,第一功能单元的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的覆盖以使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的悬吊天轨所对应的第二功能单元的底部脱离第一功能单元的覆盖进而在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内部空间以使患者能够伴随行走机构沿轨道移动,第一路径伴随其所连接的移动机构移动以使第一路径与地形构造机构相对以覆盖地形构造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包括:用于容纳诊疗设备的第一功能单元(1)和用于容纳第一功能单元(1)的第二功能单元(2),其中,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被配置为沿其延伸方向运动以使其部分实体脱离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覆盖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配置有用于诊疗的悬吊天轨(21),所述悬吊天轨(21)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的轨道(210)以及接合于所述轨道(210)的行走机构(220),其中,
所述轨道(210)配置有连接至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移动机构(230)的第一路径(211)和第二路径(212),所述第二路径(212)伴随其所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232)旋转以使所述第二路径(212)与地形构造机构(240)相对以覆盖所述地形构造机构(2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211)伴随其连接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的第一移动机构(231)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路径(211)与地面相对进而提高所述第一路径(211)的相对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10)还包括第三路径(213)和第四路径(214),其中,所述第三路径(213)伴随其所连接的第三移动机构(233)旋转以调整所述第三路径(213)的端部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二路径(212)或第一路径(211)以使所述行走机构(220)通过所述第三路径(213)移动至第一路径(211)或第二路径(2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路径(213)的端部连接至所述第四路径(214)时,所述行走机构(220)通过所述第四路径(214)连接的第四移动机构(234)以使所述行走机构(220)经由所述第四路径(214)移动至所述第三路径(2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的部分实体脱离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覆盖以使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的所述悬吊天轨(21)所对应的第二功能单元(2)的底部脱离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的覆盖进而在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内部空间以使患者能够伴随所述行走机构(220)沿所述轨道(210)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31)套设于所述第一路径(211)的外部以将所述第一路径(211)的部分实体夹持,并且所述第一路径(211)沿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31)的延伸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路径(211)的部分实体从第一移动机构(231)所形成的凹槽中伸出或收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路径(211)的部分实体脱离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31),基于抵触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31)的方式所获取的支撑,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31)的内腔的部分第一路径(211)基于自身刚性将支撑力传递至脱离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31)的第一路径(211)的剩余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部分轨道(210)通过所述移动机构(230)间接连接至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形构造机构(240)包括第一形态部(241)和第二形态部(242),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底部和地面间的所述地形构造机构(240)沿着其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底部连接位置处的枢转轴旋转以使所述地形构造机构(240)能够展开或回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包括配置有用于拓展的第一子单元(11)和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2)内部的第二子单元(12),用于移动所述第一子单元(11)和所述第二子单元(12)的滑轨沿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子单元(12)的滑轨延伸至第二功能单元(2)的中央区域以使所述第二子单元(12)移动至所述第二功能单元(2)的中央区域。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

背景技术

[0002] 康复医学(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简称康复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目标在增强和恢复身体失能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品质。在该领域完成专业训练的医师为康复科医师,专长于帮助有肌肉、骨骼、韧带、神经系统等损伤的病患恢复其可能的最理想功能。
[0003] 与中国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和快速增长的所带来的养老需求相比,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相对不足。如今的医疗体系本身难以负担巨大人口所带来的压,医疗资源的长期不足一直是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社会整体人口年龄老去所带来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还在持续的增长中,无法达到老年群体获取长期住院照护的期望。中国以家庭照护为主的养老机制在面对短期治疗后需要康复和持续治疗的老人难以为继,因此对具备护理和医疗康复功能的养老机构缺口巨大,以至于某些需要长期照护和医疗的老年人产生了在医院“押床”行为,导致对医院资源的莫大浪费。
[0004] 步行能力受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步态异常或不能行走,所以提高步行能力成为多数患者最迫切的要求,也是康复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提高步行能力一直是康复治疗中一个较为复杂、棘手的难题,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除对严重疼痛和畸形的患者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外,多数患者均以康复治疗为主,包括进行肌力、耐力、关节能力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步态纠正训练等。虽然这些方法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需要治疗师和患者之间一对一的甚至二对一的密切配合,需付出极大努力,耗用时间长。从而,寻找一种能提高中枢性瘫痪患者步行能力的康复治疗方法和设备,是康复医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0005] 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 Training,BWST)目前是临床上应用最多并且治疗效果最明显的一种康复训练方式,现在已经得到了国际康复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并且,其康复训练的效果也非常的好,能够达到为患者减重的同时,辅助患者运动。它主要是利用悬吊装置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减重,使患者的重量减轻,这样就可以使患者在支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常的步行训练。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13085699A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头和车厢,所述车厢内沿着车厢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拓展舱和第二拓展舱,所述第一拓展舱和所述第二拓展舱均可沿所述车厢宽度方向向外拓展,所述车厢尾部设有进口舱。该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医疗康复车绝大多数车厢容积有限,可容纳的患者也有限,当患者人数增加时,会造成车厢拥挤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的技术问题。
[0006] 如公开号为CN205994598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移动脑卒中康复车,该车配备脑卒中康复评价系统、远程医疗系统、脑卒中康复干预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电源系统以及X线屏蔽拖车。该车可对患者全身状态、神经功能、心理状态、神经影像、社会经济状态和神经功能预后等进行评价。通过远程医疗系统,现场康复人员可以将患者的评价信息传输给远地卒中康复专业医生;远地卒中康复专业医生通过评价患者的基线信息,制定个体化卒中康复方案,并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反馈给现场康复人员。该实用新型整合了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一套可于医院外(如社区或偏远农村地区等)实施卒中康复的移动设备和服务体系,以期达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卒中康复医疗服务,使更多卒中患者受益的目的。
[0007] 授权公告号为CN111150615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动态减重步行训练仪,包括机头、轨道和挂架,机头包括行走组件和下箱体,行走组件用于产生动力并沿轨道行走,位于行走组件底部的下箱体上设置有吊带;吊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挂架,挂架用于病人连接使用,可收放的吊带用于实现病人行走时动态减重。
[0008] 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97515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悬轨式仿生减重步行训练器,包括悬轨、平运动驱动装置、垂直运动驱动装置、人体挂架及人体固定装置和控制装置,悬轨与上端固定物安装在一起,水平运动驱动装置上端滑动安装在悬轨内并沿着轨道方向水平运动,水平运动驱动装置下端与垂直运动驱动装置固装在一起,垂直运动驱动装置下端与人体挂架及人体固定装置安装在一起,控制装置与水平运动驱动装置、垂直运动驱动装置、人体挂架及人体固定装置相连接实现控制功能。
[0009] 上述专利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分别从远程医疗和拓展康复车面积方面对社区中开展康复治疗的出现的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设计,以提高康复车的接待能力和诊疗效率,但其未能针对诊疗中出现的具体诊疗场景进行设计,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临床上应用最多的用于进行减重步行训练的装置大多为悬吊天轨,现有技术中的悬吊天轨多设置于室内,对空间具有一定要求(如曼纽科的SKY TRACK 300),在车辆等可移动的机构中布置时,狭小的空间不便于对其进行布置,并且设置悬吊天轨道后会对车辆中所包含的其他诊疗设备或科室造成干扰,小站内部设备不合理的分布将进一步浪费小站有限的空间资源,降低移动小站的诊疗效率,因此本申请希望能够针对临床中常见的减重步行训练提供一种设置有悬轨的康复小站,其能够设置在康复小站内部,与其他设备能够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小站的空间利用效率,并且利用康复小站的结构设置多种形式的训练地形。
[0010]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实用新型内容
[001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包括:用于容纳诊疗设备的第一功能单元和用于容纳第一功能单元的第二功能单元,第一功能单元被配置为沿其延伸方向运动以使其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的覆盖,第二功能单元配置有用于诊疗的悬吊天轨,悬吊天轨包括连接至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的轨道以及接合于轨道的行走机构以及连接至第二子单元的扶手,轨道配置有连接至第二功能单元的移动机构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二路径伴随其所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旋转以使第二路径与地形构造机构相对以覆盖地形构造机构。
[0012]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路径伴随其连接的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的第一移动机构移动以使第一路径与地面相对进而提高第一路径的相对高度。
[0013]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轨道还包括第三路径和第四路径,其中,第三路径伴随其所连接的第三移动机构旋转以调整第三路径的端部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二路径或第一路径以使行走机构通过第三路径移动至第一路径或第二路径。
[0014]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三路径的端部连接至第四路径时,行走机构通过第四路径连接的第四移动机构以使行走机构经由第四路径移动至第三路径。
[0015]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功能单元的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的覆盖以使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的悬吊天轨所对应的第二功能单元的底部脱离第一功能单元的覆盖进而在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内部空间以使患者能够伴随行走机构沿轨道移动。
[0016]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移动机构套设于第一路径的外部以将第一路径的部分实体夹持,并且第一路径沿第一移动机构的延伸方向运动以使第一路径的部分实体从第一移动机构所形成的凹槽中伸出或收回。
[0017]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路径的部分实体脱离第一移动机构,基于抵触第一移动机构的方式所获取的支撑力,位于第一移动机构的内腔的部分第一路径基于自身刚性将支撑力传递至脱离第一移动机构的第一路径的剩余部分。
[0018]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部分轨道通过移动机构间接连接至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
[0019]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地形构造机构包括第一形态部和第二形态部,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的底部和地面间的地形构造机构沿着其与第二功能单元的底部连接位置处的枢转轴旋转以使地形构造机构能够展开或回收。
[0020]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功能单元包括配置有用于拓展的第一子单元和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内部的第二子单元,用于移动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的滑轨沿第二功能单元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第二子单元的滑轨延伸至第二功能单元的中央区域以使第二子单元移动至第二功能单元的中央区域。
[0021]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功能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覆盖第一功能单元的滑轨的滑槽的若干个盖板以使盖板与第二功能单元的底部处于彼此平行的交叠平面。
[0022]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子单元的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的外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第一子单元的支撑柱。
[00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将悬吊天轨的轨道设置于康复车辆的顶部,并且利用可脱离和容纳于第二功能单元的第一功能单元对小站的空间结构进行布局,通过设置可扩展到外部的第一子单元和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的中央位置的第二子单元腾挪出悬吊天轨对应的空间以供患者行走,进而使不便于安装的悬吊天轨能够布置在小站中,以为患者提供诊疗;部分设置于移动机构的轨道能够伴随移动机构的移动调整轨道的设置位置,通过轨道与地面或者地形构造结构的相互配合提供给患者更加丰富的训练地形,把悬吊天轨这种常用的康复设备纳入小站中,并合理布置,以丰富康复小站的功能性。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的侧面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的第一路径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的移动机构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的轨道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列表
[0030] 1:第一功能单元;2:第二功能单元;11:第一子单元;12:第二子单元;21:悬吊天轨;210:轨道;220:行走机构;230:移动机构;211:第一路径;212:第二路径;213:第三路径;214:第四路径;231:第一移动机构;232:第二移动机构;233:第三移动机构;234:第四移动机构;240:地形构造机构;241:第一形态部;242:第二形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32]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包括:用于容纳诊疗设备的第一功能单元1和用于容纳第一功能单元1的第二功能单元2,第一功能单元1被配置为沿其延伸方向运动以使其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2的覆盖,第二功能单元2配置有用于诊疗的悬吊天轨21,悬吊天轨21包括连接至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的轨道210、连接至第二子单元12的扶手以及接合于轨道210的行走机构220,第一功能单元1的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2的覆盖以使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的悬吊天轨21所对应的第二功能单元2的底部脱离第一功能单元1的覆盖进而在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内部空间以使患者能够伴随行走机构220沿轨道210移动。
[0033] 如图3和图5所示,轨道210配置有第一路径211、第二路径212、第三路径213和第四路径214,第一路径211伴随其连接的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的第一移动机构231移动以使第一路径211与地面相对进而提高第一路径211的相对高度,第二路径212伴随其所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232旋转以使第二路径212与地形构造机构240相对以覆盖地形构造机构240。
[0034]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轨道210还包括第三路径213和第四路径214,其中,第三路径213伴随其所连接的第三移动机构232旋转以调整第三路径213的端部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二路径212或第一路径211以使行走机构220通过第三路径213移动至第一路径211或第二路径212。
[0035]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三路径213的端部连接至第四路径214时,行走机构220通过第四路径214连接的第四移动机构234以使行走机构220经由第四路径214移动至第三路径213。
[0036] 可选地,第一移动机构231可以为滑轨,第二移动机构232和第三移动机构233可以为天轨转向转盘,第四移动机构234可以为转轨机构,以使行走机构移动至第四路径214。
[0037] 可选地,第一路经211大致呈Y型,其能够伴随第一移动机构的移动使其端部接合至第三路径的端部;第二路径212的端部嵌合至轨道210所具有的圆环形轨道,并且其能够在其所连接的第二移动机构的移动下调整其延伸方向,并且第二路径212用于连接第三路径213的一端的长度小于另一端。
[0038]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功能单元1的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2的覆盖以使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的悬吊天轨21所对应的第二功能单元2的底部脱离第一功能单元1的覆盖进而在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内部空间以使患者能够伴随行走机构220沿轨道210移动。
[0039]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移动机构231套设于第一路径211的外部以将第一路径211的部分实体夹持,并且第一路径211沿第一移动机构231的延伸方向运动以使第一路径211的部分实体从第一移动机构231所形成的凹槽中伸出或收回。
[0040] 如图4所示,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路径211的部分实体脱离第一移动机构231,基于抵触第一移动机构231的方式所获取的支撑力,位于第一移动机构231的内腔的部分第一路径211基于自身刚性将支撑力传递至脱离第一移动机构231的第一路径211的剩余部分。
[0041] 可选地,移动机构230可以选用铆接等方式连接至第二功能单元2的顶部,以使移动机构230的方向能够调整以使其所容纳的第二路径212和第一路径211能够伴随移动机构230调整其设置方向以使患者能够按照设定的路线完成训练。
[0042]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地形构造机构240包括第一形态部241和第二形态部242,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2的底部和地面间的地形构造机构240沿着其与第二功能单元2的底部连接位置处的枢转轴旋转以使地形构造机构240能够展开或回收。
[0043] 可选地,地形构造机构240可以为用于登上第二功能单元2的阶梯。
[0044] 可选地,第一形态部241大致呈阶梯状,第二形态部242大致呈坡状,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地形以供患者进行训练。
[0045]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功能单元1包括配置有用于拓展的第一子单元11和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2内部的第二子单元12,用于移动第一子单元11和第二子单元12的滑轨沿第二功能单元2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第二子单元12的滑轨延伸至第二功能单元2的中央区域以使第二子单元12移动至第二功能单元2的中央区域。
[0046] 可选地,第二子单元12可以为PT(运动疗法)子单元、0T(作业疗法)子单元、ST(语言吞咽治疗)子单元、传统康复子单元和BCI智能康复子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子单元12为评估与远程会诊子单元,并且基于上述设置方式,患者在第二子单元12结束诊疗后能够根据诊疗的结果选择去对应的第一子单元11,第二子单元12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2的中央,便于患者移动至其对应的子单元。
[0047]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功能单元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覆盖第一功能单元1的滑轨的滑槽的若干个盖板以使盖板与第二功能单元2的底部处于彼此平行的交叠平面。
[0048]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子单元11的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2的外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第一子单元11的支撑柱。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0049]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