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

申请号 CN202010675309.6 申请日 2020-07-14 公开(公告)号 CN111795503B 公开(公告)日 2022-05-17
申请人 高燕妮; 发明人 葛时欢;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大型浴场的 热能 分流回收装置,该分流回收装置包括蒸气回收机构、 废 水 回收机构,所述蒸气回收机构与废水回收机构管道连接,蒸气回收机构通过管道加压对蒸气热量进行回收,所述废水回收机构通 过热 交换及磁热效应对进行热量回收的液体进行加热,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蒸气回收机构及废水回收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浴场热能的全面回收,从而提高对浴场热能的回收率。
权利要求

1.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流回收装置包括蒸气回收机构(1)、回收机构(2),所述蒸气回收机构(1)与废水回收机构(2)管道连接,蒸气回收机构(1)通过管道加压对蒸气热量进行回收,所述废水回收机构(2)通过热交换及磁热效应对进行热量回收的液体进行加热;
所述蒸气回收机构(1)包括若干组蒸气管(1‑1)、预热管(1‑2),
所述预热管(1‑2)与若干组蒸气管(1‑1)管道连接,若干组所述蒸气管(1‑1)中均设置有抽气管(1‑3);所述废水回收机构(2)包括废水箱(2‑1),所述废水箱(2‑1)中从上至下设置有加热箱(2‑2)、分隔板(2‑3),所述加热箱(2‑2)中设置有螺旋管(2‑4),加热箱(2‑2)一端与预热管(1‑2)固定,加热箱(2‑2)另一端设置有加热组件;若干组所述蒸气管(1‑1)由一端向内收卷的板材做成,若干组蒸气管(1‑1)的最内圈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柱,预热管(1‑2)呈S型,预热管(1‑2)贯穿所有蒸气管(1‑1),所述预热管(1‑2)与最内圈的若干组支撑柱固定,若干组所述抽气管(1‑3)位于预热管(1‑2)与蒸气管(1‑1)最内圈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箱(2‑
1)与加热箱(2‑2)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柱,所述螺旋管(2‑4)上端分别贯穿加热箱(2‑2)上端面及废水箱(2‑1)上端面,螺旋管(2‑4)的下端贯穿加热箱(2‑2)并位于分隔板(2‑3)的中心上方,所述分隔板(2‑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使废水中的热量扩散到废水箱(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3‑1)、传输管(3‑2)、加热球(3‑3),所述泵设置在废水箱(2‑1)上方,所述传输管(3‑2)一端与泵(3‑1)过盈连接,传输管(3‑2)另一端贯穿废水箱(2‑1)及加热箱(2‑2)的上端面,所述加热球(3‑3)设置在传输管(3‑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管(3‑2)内部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组滑轮,所述加热球(3‑3)的上半部分位于转动槽中,加热球(3‑3)通过转动槽实现与传输管(3‑2)转动连接,加热球(3‑3)呈半圆球状且倒置在传输管(3‑2)中,加热球(3‑3)由若干组加热板(3‑4)绕中心线组成而成,若干组所述加热板(3‑4)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加热板(3‑4)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环(3‑5),所述固定环(3‑5)的内径大小与传输管(3‑2)的内径大小相同,固定环(3‑5)与若干组滑轮滑动连接,固定环(3‑5)与加热板(3‑4)之间的度为
45°,所述转动槽内壁与加热板(3‑4)接触的端面为镶磁端面,若干组所述加热板(3‑4)与转动槽内壁接触的端面均为镶磁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槽(4‑1),所述散热槽(4‑1)内圆周阵列有四组支撑板(4‑2),四组所述支撑板(4‑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散热管(4‑3),所述散热管(4‑3)正上方对应螺旋管(2‑4),散热管(4‑3)内部下端设置有支撑环(4‑4),所述支撑环(4‑4)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组滑轮,散热管(4‑3)内部在支撑环(4‑4)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扇叶(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叶(4‑5)由若干组散热板(4‑6)绕中心线组合而成,若干组所述散热板(4‑6)呈螺旋状且远离散热管(4‑3)内壁的一端上翘,若干组散热板(4‑6)与散热管(4‑3)接触的一端与散热管(4‑
3)之间的角度为45°,若干组散热板(4‑6)的下端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滑轮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扇叶(4‑5)从前视面看呈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4‑
1)呈半圆槽状,散热槽(4‑1)的下端设置有虹吸管(4‑7)。

说明书全文

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热能分流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浴场行业已成为一种产业并处于继续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进步,消费者追求的不仅是清洁过程,而且追求更加惬意的享受,很多商家仅从娱乐项目来迎合消费者,而忽略了消费者在洗浴时地板凉气过大,给人体带来不适,未能考虑到水蒸气的余热可以提供能源,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回收利用能源的效果。
[0003] 而且,现有的洗浴方式都是把自来水经各种水加热器加热到约40℃状态使用,淋浴过程中大约35℃的废热水直接流入排水管排走,经过淋浴过程的废热水温度仍较高,其热量没有得到利用,白白地浪费掉。
[0004] 回收洗浴房间的废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需要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该分流回收装置包括蒸气回收机构、废水回收机构,所述蒸气回收机构与废水回收机构管道连接,蒸气回收机构通过管道加压对蒸气热量进行回收,所述废水回收机构通过热交换及磁热效应对进行热量回收的液体进行加热。通过蒸气回收机构及废水回收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浴场热能的全面回收,从而提高对浴场热能的回收率,废水回收机构利用水流产生的动并结合磁热效应对进行热能回收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减少对液体加热所需要的能源损耗。
[0007]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蒸气回收机构包括若干组蒸气管、预热管,所述预热管与若干组蒸气管管道连接,若干组所述蒸气管中均设置有抽气管;所述废水回收机构包括废水箱,所述废水箱中从上至下设置有加热箱、分隔板,所述加热箱中设置有螺旋管,加热箱一端与预热管固定,加热箱另一端设置有加热组件。蒸气管对浴场中的热蒸气进行吸收,并为热蒸气提供流出浴场的通道,预热管为吸收热能的液体提供流动的通道,抽气管与蒸气管连接,抽气管连接机,抽气管抽取蒸气管中的蒸气,从而使蒸气在蒸气管中流动,废水箱对浴场中的废水的短暂储存提供空间,加热箱为吸热浴场热能的液体提供储存空间,分隔板对废水箱进行分隔,使废水箱分隔为蒸气保温空间和废水排放空间,废水排放空间的一侧通过管道与外接的废水处理设备连接,加热组件对加热箱中的液体进行进一步的加热。
[0008]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若干组所述蒸气管由一端向内收卷的板材做成,若干组蒸气管的最内圈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柱,预热管呈S型,预热管贯穿所有蒸气管,所述预热管与最内圈的若干组支撑柱固定,若干组所述抽气管位于预热管与蒸气管最内圈之间。通过收卷使得蒸气管中的流动空间不断缩小,从而使得蒸气的温度在蒸气管中有些提高,支撑柱为预热管安装在蒸气管中提供支撑,预热管为液体吸收蒸气的热量提供通道。
[0009]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水箱与加热箱之间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柱,所述螺旋管上端分别贯穿加热箱上端面及废水箱上端面,螺旋管的下端贯穿加热箱并位于分隔板的中心上方,所述分隔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使废水中的热量扩散到废水箱中。支撑柱为加热箱固定在废水箱中提供支撑,螺旋管为废水加热加热箱中的液体提供通道,散热组件使废水中的热量散发到蒸气保温空间中。
[0010]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传输管、加热球,所述泵设置在废水箱上方,所述传输管一端与泵过盈连接,传输管另一端贯穿废水箱及加热箱的上端面,所述加热球设置在传输管中。泵为液体的流动提供动力,泵通过传输管抽取加热箱中加热的液体,传输管为液体流出加热箱提供通道,同时为加热球的安装提供支撑,加热球在水流的带动下在传输管中进行转动,并通过磁热效应进行摩擦生热,从而对加热后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
[0011]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传输管内部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组滑轮,所述加热球的上半部分位于转动槽中,加热球通过转动槽实现与传输管转动连接,加热球呈半圆球状且倒置在传输管中,加热球由若干组加热板绕中心线组成而成,若干组所述加热板呈弧形。转动槽为加热球安装在传输管中提供支撑,滑轮减少加热球与传输管之间的摩擦力,半球状的加热球既可以与传输管进行摩擦生热,也可以减少成本损耗,当使用的半个加热球损坏时可以更换另一半加热球,加热板通过弧形设置从而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加热球获得更多的推动力。
[0012]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若干组所述加热板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大小与传输管的内径大小相同,固定环与若干组滑轮滑动连接,固定环与加热板之间的度为45°,所述转动槽内壁与加热板接触的端面为镶磁端面,若干组所述加热板与转动槽内壁接触的端面均为镶磁端面。固定环加固若干组加热板之间的连接,固定环的内径大小等于传输管的内径大小,从而避免固定环内径过小而影响液体在传输管中的流动,加热板与固定环之间的角度为45°,通过45°及弧形的设置使得加热板在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推动力。
[0013]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圆周阵列有四组支撑板,四组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正上方对应螺旋管,散热管内部下端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组滑轮,散热管内部在支撑环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扇叶。散热槽为废水的散热提供空间,支撑板对散热管进行支撑,使散热管固定在散热槽中,散热管通过散热扇叶对废水进行打撒,使废水分离并落在散热槽中,支撑环为散热扇叶的安装提供支撑,滑轮减少散热扇叶与支撑环之间的摩擦力,散热扇叶在水流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散热扇叶通过转动使废水分散并落在散热槽中,废水在分散并与散热槽接触的过程中进行散热,使废水中的热量进一步的散发。
[0014]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扇叶由若干组散热板绕中心线组合而成,若干组所述散热板呈螺旋状且远离散热管内壁的一端上翘,若干组散热板与散热管接触的一端与散热管之间的角度为45°,若干组散热板的下端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滑轮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扇叶从前视面看呈三角形。散热板与散热管之间的角度为45°,当废水冲击散热板时,通过45°的设置使得散热板获得较大的转动力,散热板的一端上翘使得散热扇叶呈三角形,散热扇叶通过三角形的设置将从螺旋管中流出的水柱分开,从而减少水柱对散热扇叶的冲击力。
[0015]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槽呈半圆槽状,散热槽的下端设置有虹吸管。虹吸管为散热槽中散热后的废水提供进入废水排放空间的通道,同时对废水的流动进行控制,当散热槽中的废水水位高于虹吸管最高处的水位时,虹吸管通过虹吸原理将废水排放到废水排放空间中,虹吸管中始终会储存一部分的废水,并通过废水使蒸气保温空间与废水排放空间之间不得连通,从而使废水散热时的热量始终保存在蒸气保温空间中。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通过蒸气回收机构及废水回收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浴场热能的全面回收,从而提高对浴场热能的回收率,废水回收机构利用水流产生的动力并结合磁热效应对进行热能回收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减少对液体加热所需要的能源损耗。
[0018] 2、散热扇叶在水流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散热扇叶通过转动使废水分散并落在散热槽中,废水在分散并与散热槽接触的过程中进行散热,使废水中的热量进一步的散发,进而对废水中的热量进一步的回收利用。
[0019] 3、散热板的一端上翘使得散热扇叶呈三角形,散热扇叶通过三角形的设置将从螺旋管中流出的水柱分开,从而减少水柱对散热扇叶向下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散热扇叶与散热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散热扇叶更好的将水的冲击力转化为转动动力。
[0020] 4、加热球在水流的带动下与传输管进行摩擦生热,并通过摩擦生热产生的热量对加热后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从而减少加热炉对液体加热所需要的能量或者提高地暖的供热效果。
[0021] 5、加热球由若干组弧形的加热板组成,加热板通过45°及弧形的设置使得加热球在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推动力。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部件位置安装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废水回收机构前视半剖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图3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蒸汽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散热槽与散热管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散热管与散热扇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散热扇叶下视图;
[0030] 图9为本发明大型浴场的热能分流回收装置的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号如下:1、蒸气回收机构;2、废水回收机构;1‑1、蒸气管;1‑2、预热管;1‑3、抽气管;2‑1、废水箱;2‑2、加热箱;2‑3、分隔板;2‑4、螺旋管;3‑1、泵;3‑2、传输管;3‑3、加热球;3‑4、加热板;3‑5、固定环;4‑1、散热槽;4‑2、支撑板;4‑3、散热管;4‑4、支撑环;4‑5、散热扇叶;4‑6、散热板;4‑7、虹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实施例:如图1‑9所示,该分流回收装置包括蒸气回收机构1、废水回收机构2,蒸气回收机构1安装在浴场内部的上方,废水回收机构2位于地下,废水回收机构2与外接的排水管连接,排水管将废水回收机构2的废水排出,蒸气回收机构1与废水回收机构2管道连接,蒸气回收机构1通过管道加压对蒸气热量进行回收,废水回收机构2通过热交换及磁热效应对进行热量回收的液体进行加热。
[0034] 蒸气回收机构1包括若干组蒸气管1‑1、预热管1‑2,若干组蒸气管1‑1的左右两端与浴场内壁固定,并通过浴场内壁使左右两端封闭,预热管1‑2安装在若干组蒸气管1‑1中,若干组蒸气管1‑1中均固定有抽气管1‑3,抽气管1‑3的一端与浴场内壁接触并通过浴场内壁进行封闭,抽气管1‑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在一起并与风机连接,风机通过管道抽取抽气管1‑3中的蒸气,从而使蒸气管1‑1的蒸气进行流动。
[0035] 若干组蒸气管1‑1由一端向内收卷的板材做成,若干组蒸气管1‑1的最内圈焊接有若干组支撑柱,预热管1‑2呈S型,预热管1‑2贯穿所有蒸气管1‑1,预热管1‑2与最内圈的若干组支撑柱焊接,若干组抽气管1‑3位于预热管1‑2与蒸气管1‑1最内圈之间,预热管1‑2的一端与外接的水箱连接。
[0036] 废水回收机构2包括废水箱2‑1,废水箱2‑1中从上至下固定安装有加热箱2‑2、分隔板2‑3,加热箱2‑2中安装有螺旋管2‑4,螺旋管2‑4的进水端即上端与浴场中排放废水的管道连接,加热箱2‑2上端面的左端与预热管1‑2固定,加热箱2‑2的右端安装有加热组件。
[0037] 废水箱2‑1与加热箱2‑2之间焊接有若干组支撑柱,螺旋管2‑4上端分别贯穿加热箱2‑2上端面及废水箱2‑1上端面,螺旋管2‑4的下端贯穿加热箱2‑2并位于分隔板2‑3的中心上方,分隔板2‑3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使废水中的热量扩散到废水箱2‑1中。
[0038] 加热组件包括泵3‑1、传输管3‑2、加热球3‑3,泵3‑1安装在废水箱2‑1上方即地面上,泵3‑1与外接控制器连接,传输管3‑2上端与泵3‑1过盈连接,传输管3‑2下端贯穿废水箱2‑1及加热箱2‑2的上端面,传输管3‑2下端位于加热箱2‑2的内部,加热箱2‑2内部下端面位于传输管3‑2的下方加工有吸水槽,吸水槽的下端面低于加热箱2‑2内部的下端面,加热球
3‑3安装在传输管3‑2中。
[0039] 传输管3‑2内部加工有转动槽,转动槽的上端面固定有若干组滑轮,加热球3‑3的上半部分位于转动槽中,加热球3‑3通过转动槽实现与传输管3‑2转动连接,加热球3‑3呈半圆球状且倒置在传输管3‑2中。
[0040] 加热球3‑3由若干组加热板3‑4绕中心线组成而成,若干组加热板3‑4呈弧形,若干组加热板3‑4的上端焊接有固定环3‑5,固定环3‑5的内径大小与传输管3‑2的内径大小相同,固定环3‑5的上端面与若干组滑轮滑动连接,固定环3‑5与加热板3‑4之间的角度为45°。
[0041] 转动槽内壁与加热板3‑4接触的端面为镶磁端面,若干组加热板3‑4与转动槽内壁接触的端面均为镶磁端面。
[0042] 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槽4‑1,散热槽4‑1呈半圆槽状,散热槽4‑1内部圆周阵列有四组支撑板4‑2,四组支撑板4‑2与散热槽4‑1焊接,四组支撑板4‑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散热管4‑3,散热槽4‑1的下端设置有虹吸管4‑7。
[0043] 散热管4‑3正上方对应螺旋管2‑4,散热管4‑3内部下端焊接有支撑环4‑4,支撑环4‑4的上方固定有若干组滑轮,散热管4‑3内部在支撑环4‑4的上方转动安装有散热扇叶4‑
5。
[0044] 散热扇叶4‑5由若干组散热板4‑6绕中心线组合而成,若干组散热板4‑6呈螺旋状且远离散热管4‑3内壁的一端上翘,若干组散热板4‑6与散热管4‑3接触的一端与散热管4‑3之间的角度为45°,若干组散热板4‑6的下端焊接有转动环,转动环下端面与滑轮滑动连接,散热扇叶4‑5从前视面看呈三角形。
[004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0046] 预热管1‑2一端与外接的水箱连接,泵3‑1通过传输管3‑2抽取加热箱2‑2中的液体并再次通过管道传输到需要使用该液体的外接装置中,水箱中可以盛放用于洗澡用的冷水,也可以是用于浴场地暖的冷却液,外接装置可以是对冷水加热的加热炉,也可以是用于地暖的散热管道,本实施例中液体优选为冷水。
[0047] 当浴场中有人洗浴时,浴场中产生蒸汽,蒸汽往浴场上方流动,并进入到蒸汽管1‑1中,风机通过管道抽取抽气管1‑3中的蒸汽,使得蒸汽在蒸汽管1‑1中流动,蒸汽管1‑1内部的流动空间不断缩小,使得蒸汽在蒸汽管1‑1中流动时被压缩,使得蒸汽的温度在蒸汽管1‑
1中升高,预热管1‑2安装在蒸汽管1‑1的最内圈,升温后的蒸汽在风机的带动下绕着预热管
1‑2进行流动,使得蒸汽对预热管1‑2进行全面的预热,从而使预热管1‑2中的冷水得到预热。
[0048] 泵3‑1通过传输管3‑2以及加热箱2‑2抽取预热管1‑2中的空气,使得预热管1‑2中预热后的水进入到加热箱2‑2中,之后泵3‑1通过传输管3‑2抽取加热箱2‑2中的水,从而使加热后的水离开热能分流回收装置,通过泵3‑1完成冷水在热能分流回收装置中的流动。
[0049] 当蒸汽在蒸汽管1‑1中流动时,冲洗时产生的废水通过管道进入到螺旋管2‑4中,当废水在螺旋管2‑4中流动时,废水通过螺旋管2‑4与预热后的水进行冷热交换,使得水进一步的加热,当废水从螺旋管2‑4的下端流出时,废水对散热扇叶4‑5产生冲击力,使得散热扇叶4‑5在废水的带动下在散热管4‑3中进行转动,散热扇叶4‑5通过转动使废水分散并落在散热槽4‑1内壁上,分散后的废水在与散热槽4‑1内壁接触时,废水在空中进行散热,散热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升温,并在蒸汽保温空间中上升,散热后的废水通过散热槽4‑1进入到虹吸管4‑7中,从而进入到废水排放空间中。
[0050] 当废水不断的经过散热扇叶4‑5时,蒸汽保温空间中的温度将不断上升,通过蒸汽保温空间中温度的上升,从而对加热箱2‑2进行预热,进而使得预热后的水在加热箱2‑2中不会有热量损失,加热箱2‑2外壁冷凝产生的水通过散热槽4‑1排出蒸汽保温空间。
[0051] 被废水进一步加热的水在泵3‑1的抽取下进入到传输管3‑2中,并被传输到外接装置中,加热后的水在传输管3‑2中流动时,水对加热球3‑3产生冲击力,使得加热球3‑3在水流的带动下在传输管3‑2中进行转动,加热球3‑3在传输管3‑2中转动时与传输管3‑2产生摩擦,从而进行摩擦生热,并使水在传输管3‑2中再次被加热,被加热后的水最终通过泵3‑1传输到外接装置中。
[005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