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及捕捞分拣系统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411827887.1 申请日 2024-12-12
公开(公告)号 CN119791025A 公开(公告)日 2025-04-11
申请人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申请人类型 科研院所
发明人 高令梅; 郭建林; 姜建湖; 孙丽慧; 李倩; 张海琪; 陈建明; 彭俊; 杨必成; 孙守向; 第一发明人 高令梅
权利人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当前权利人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当前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浙江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浙江省湖州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浙江省湖州市杭长桥南路999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313000
主IPC国际分类 A01K61/10 所有IPC国际分类 A01K61/10A01K61/59A01K61/90A01K61/95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9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湖州果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戴心同;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鱼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点叉尾鮰与罗氏沼虾套养的方法及捕捞分拣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池塘准备:包括池塘 基础 条件、堤坝、溢洪道、缓冲带和消毒;步骤2:苗种放养:包括罗氏沼虾放养、斑点叉尾鮰放养、滤食性动物放养;步骤3: 饲料 制作;步骤4:饲料投喂;步骤5:日常管理:包括 水 质调控、 温度 调控、 疾病 预防 ;步骤6:捕获;步骤7:鱼虾分拣;本发明通过斑点叉尾鮰与罗氏沼虾的套养,利用不同 水体 生活空间特性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两种鱼类均为杂食性动物,因此在食物范围有一定的重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率;另外还能促进水体的物质交换实现改善水质。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池塘基建:
步骤1.1:所述池塘面积为10‑20亩,池深2.0‑2.5米,深1.5‑1.8米,底部平整且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所述池塘设置排水系统,进水口设置密网过滤,排水口设置防逃逸网;
配备4千瓦增机3‑5台;
步骤1.2:所述池塘设有堤坝,所述堤坝高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2米;所述堤坝内坡比为1:1.5‑1:2,外坡比为1:2‑1:3;
步骤1.3:设置溢洪道辅助所述排水系统排水;
步骤1.4:所述池塘周边设置植被作缓冲带,池内种植水生植物
步骤1.5:晒塘15‑20天后,在苗种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加入75‑
100千克,加水溶解全池泼洒,消毒后试水,无毒性即可放养,添加有机肥以培育浮游生物
步骤1.6:使用赛氏盘测水体透明度,适合套养池塘的水体透明度为25‑40厘米;
步骤2:苗种放养:
步骤2.1:罗氏沼虾分2次放养;4月中旬第1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6‑0.8厘米已完标粗的虾苗,每亩0.8‑1.2万尾;5月中旬第2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8‑1.0厘米的虾苗,每亩再放
0.2‑0.8万尾;
步骤2.2:斑点叉尾鮰于5月下旬左右进行放养,选体长为5‑7厘米的无病无伤鱼苗,每亩投放800‑1000尾;
步骤2.3:放入滤食性鱼类,放养时间与所述斑点叉尾鮰相同,每亩搭配50‑100尾,用于调节水质
步骤3:使用饲料机(100),通过调节转速以及研磨齿(152)数量制作不同颗粒大小饲料,以适应不同阶段所述罗氏沼虾与所述斑点叉尾鮰对饲料颗粒的要求;
步骤4:所述罗氏沼虾与所述斑点叉尾鮰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一次;
步骤5:日常管理:
步骤5.1:每天至少检测溶解氧2‑3次,确保所述溶解氧在4mg/L以上;每周至少检测水质1次,使用光合细菌、微生物抑制剂调节水质,确保所述pH值在6.8‑8.5;
步骤5.2:夏季高温适当加深所述池塘水位,同时在所述池塘周边种植树木或搭建遮阳棚;冬季搭建塑料大棚或使用加热设备;
步骤5.3:夏季和秋季为疾病高发季节,每周至少检测3次水质,及时采用益生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每周2‑3次添加维生素C增强所述罗氏沼虾和所述斑点叉尾鮰免疫预防疾病;
步骤6:10月上旬使用地笼方式对所述罗氏沼虾和所述斑点叉尾鮰进行捕获;
步骤7:使用鱼虾分拣机器(200)进行过滤筛选;
步骤7.1:将捕获的鱼虾放入进料口;
步骤7.2:鱼虾通过进料口进入倾斜的传送装置(211),通过摩擦力进行筛选;
步骤7.3:小于0.8kg体重的鱼为不达商品规格的鱼往倾斜下方进入左侧第一出料口(230),重新放回所述池塘养殖,至第二年3月底用拖网方式进行干塘起捕;虾通过倾斜下方第一出料口(230)的方形过滤孔(233)滤出,达商品规格的鱼往倾斜上方进入右侧出料口(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1.3中溢洪道的宽度为0.3‑0.5米,深度为0.2‑0.4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1.4中水生植物为睡莲、菖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1.6中,所述水体透明度小于25厘米,采取减苗、换水或者微生物抑制剂以解决池塘富营养化;所述水体透明度大于40厘米,采取增苗或施生物肥以解决池塘贫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4包括:所述罗氏沼虾在体长0.8‑1.0厘米的幼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饲料颗粒大小需研磨至0.5‑1.2毫米;所述罗氏沼虾在体长在2‑7厘米的生长过渡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6%‑7%,饲料颗粒大小研磨成1‑1.5毫米;所述罗氏沼虾在体长在8‑10厘米的成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4%‑6%,饲料颗粒大小为1.5‑3毫米,且应当在投喂后1‑2小时吃完饲料。所述斑点叉尾鮰在体长5‑7厘米的幼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饲料颗粒大小研磨至1‑2毫米;所述斑点叉尾鮰在体长为10‑20厘米的生长过渡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
5%,饲料颗粒大小为2‑3毫米;所述斑点叉尾鮰在体长为25‑35厘米的成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饲料颗粒大小为3‑5毫米,且应当在投喂后1‑1.5小时内吃完饲料。
6.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用捕捞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饲料机(100)包括:
饲料机电机(110)、饲料挡板(120)、固定支架(130)、旋转轴(140)、活动磨盘(150)、固定磨盘(160)、底座(170)和弧形出料口(180);
所述底座(170)包括异形底座(171)、圆台(172)和连接杆(173);
所述固定支架(130)固定在所述异形底座(171)上,所述固定磨盘(160)固定在所述圆台(172)上,所述旋转轴(140)顶部与所述饲料电机(110)连接,所述旋转轴(140)中部与所述活动磨盘(150)固定,所述旋转轴(140)底部与所述圆台(172)固定;所述饲料挡板(120)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30)上;所述底座(170)中,所述异形底座(171)与所述圆台(172)通过所述连接杆(173)连接;所述弧形出料口(180)位于所述异形底座(171)与所述圆台(172)之间;
所述活动磨盘(150)包括:磨盘本体(155)、卡键(151)、所述研磨齿(152)、凸点(153)和饲料机进料口(154);
所述卡键(151)嵌入设置在所述活动磨盘(150)底部,所述卡键(151)呈环形布局,所述研磨齿(152)采用材料制作,所述研磨齿(152)通过所述卡键(151)与所述磨盘本体(155)连接,所述研磨齿(152)基于所述卡键(151)的连接方式可实现拆卸;所述研磨齿底部带有凸点(153),所述饲料机进料口(154)位于所述活动磨盘(150)顶部边缘处;
所述固定磨盘(160)顶部有卡轨(161),所述卡轨(161)呈环形布局,所述卡轨(161)与所述凸点(153)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用捕捞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调节转速以及研磨齿(152)数量制作不同颗粒大小饲料具体为:磨盘直径为50厘米,制作1‑2毫米颗饲料颗粒需设置所述研磨齿(152)数量为120‑150个,转速为
800‑1000转/分钟;制作2‑3毫米;制作2‑3毫米饲料颗粒需设置所述研磨齿(152)数量为70‑
90个,转速为400‑600转/分钟;制作3‑5毫米颗饲料颗粒需设置所述研磨齿(152)数量为30‑
50个,转速为200‑300转/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用捕捞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鱼虾分拣机器(200)包括:
透明主体(210)、分拣机进料口(220)、第一出料口(230)、第二出料口(231)、滑轨(232)、抽水箱(240)、软管(250)和传送装置(260);滤水板(211)和喷淋装置(212);
所述传送装置(260)包括:传送带(261),挡板(262),转轴(263)和凹槽(264),传送装置电机(265);
所述透明主体(210)顶部固定所述分拣机进料口(220)与所述软管(250),所述第一出料口(230)和第二出料口(231)通过滑轨(232)连接在所述透明主体(210)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出料口(230),中间有方形过滤孔(232);
所述透明主体(210)下侧固定所述滤水板(211),所述透明主体(210)顶部固定所述喷淋装置(212),所述软管(250)与所述喷淋装置(212)连接,所述挡板(262)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260)中间;
所述传送装置(260)通过所述转轴(263)与所述传送装置电机(265)固定再所述透明主体(210)内部,所述传送带(261)上均匀分布凹槽(264)以增大摩擦力;所述挡板(262)固定于所述传送装置(260)中部;所述挡板过滤高度为3.5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用捕捞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2中,传送装置(211)最佳倾斜度范围为18°‑23°。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及捕捞分拣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鱼产养殖技术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点叉尾鮰与罗氏沼虾套养的方法及捕捞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它将两种不同种类的生动物放在一起养殖,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态平衡。这种套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0003] 斑点叉尾鮰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生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罗氏沼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类,生长迅速且市场需求大。单独养殖斑点叉尾鮰或罗氏沼虾存在一些问题,如池塘空间和饲料资源利用不充分,水质调控难度较大等。因此,开发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的方法,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斑点叉尾鮰与罗氏沼虾套养的方法及捕捞分拣系统。该方法通过合理规划池塘准备、苗种放养、饲料制作、饲料投喂、日常管理、捕获以及鱼虾分拣等步骤,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
[0005] 在池塘准备阶段,选择面积适宜、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池塘,设置堤坝、溢洪道和缓冲带,并进行消毒和种植水生植物,同时控制水体透明度。苗种放养时,罗氏沼虾分两次放养,斑点叉尾鮰和滤食性鱼类一次放养,且根据不同阶段和种类确定放养数量和规格。饲料制作需考虑不同颗粒大小,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饲料投喂要根据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的不同生长阶段,确定投喂次数、时间、量以及饲料蛋白质含量和颗粒大小,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饲料。日常管理包括水质调控、投饲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捕获时使用不同工具针对不同种类,最后通过鱼虾分拣机器进行过滤筛选。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斑点叉尾鮰与罗氏沼虾套养的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1:池塘基建:
步骤1.1:所述池塘面积为10‑20亩,池深2.0‑2.5米,水深1.5‑1.8米且底部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所述池塘设置排水系统,进水口设置密网过滤,排水口设置防逃逸网;配备4千瓦增机3‑5台;
步骤1.2:所述池塘设有堤坝,所述堤坝高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2米;所述堤坝内坡比为1:1.5‑1:2,外坡比为1:2‑1:3;
步骤1.3:设置溢洪道辅助所述排水系统排水,溢洪道的宽度为0.3‑0.5米,深度为
0.2‑0.4米;
步骤1.4:所述池塘周边设置植被作缓冲带,池内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为睡莲、菖蒲;
步骤1.5:晒塘15‑20天后,在苗种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加入
75‑100千克,加水溶解全池泼洒,消毒后试水,无毒性即可放养,添加有机肥以培育浮游生物
步骤1.6:使用赛氏盘测水体透明度,适合套养池塘的水体透明度为25‑40厘米,所述透明度小于25厘米,采取减苗、换水或者微生物抑制剂以解决池塘富营养化;所述水体透明度大于40厘米,采取增苗或施生物肥以解决池塘贫瘠;
作为优选,选择10‑20亩的池塘,东西走向的设计能保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条件。池深在2.0‑2.5米之间,水深保持1.5‑1.8米,这种深度既能为鱼虾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又便于管理和维护水质。底部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可有效减少底质中有害物质的积累,防止水质恶化。池塘配备完善的排水系统,进水口安装密网过滤,能严格阻挡外来有害生物进入池塘,保护养殖生物的生存环境;排水口安装防逃逸网,确保养殖的鱼虾不会逃逸;池塘配备增氧机确保溶解氧在标准范围内,避免经济损失。同时,池塘水质必须符合渔业GB11607‑1989用水标准,为鱼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优质的水源基础,池塘设有堤坝,其高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2米,这一设计能够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为池塘提供可靠的保护,防止池塘被淹没,确保池塘内的养殖生物和设施安全。堤坝内坡比为1:1.5‑1:2,外坡比为1:2‑1:3,合理的坡比结构使堤坝更加稳固,能够有效承受水体压和外部冲击力,大大降低了堤坝坍塌的风险,设置溢洪道辅助排水系统排水,溢洪道的宽度为0.3‑0.5米,深度为0.2‑0.4米。在雨季或池塘水位过高时,溢洪道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多余的水量,维持池塘水位的稳定,避免因水位过高导致鱼虾缺氧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为鱼虾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水位环境,池塘周边设置植被作为缓冲带,植被可以起到缓冲外界干扰和减少污染物进入池塘的作用。池内种植水生植物,如睡莲、菖蒲等,这些水生植物不仅能够美化池塘环境,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并释放氧气,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改善水质。同时,水生植物还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为鱼虾提供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在晒塘15‑20天后,在苗种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每亩加入75‑100千克生石灰,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生石灰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有效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生物,为鱼虾放养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消毒后进行试水,确保水体无毒性后才可放养。同时,添加有机肥以培育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鱼虾早期生长阶段的重要食物来源,充足的浮游生物能够为鱼虾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促进鱼虾的健康生长,使用赛氏盘测水体透明度,适合套养池塘的水体透明度为25‑40厘米。水体透明度是衡量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水体透明度的监测和调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池塘水质出现的问题。当水体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表明池塘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此时可采取减苗、换水或者使用微生物抑制剂等措施来解决;当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说明池塘可能较为贫瘠,可采取增苗或施生物肥等方法来改善水质,确保池塘水质始终保持在适宜鱼虾生长的范围内。
[0007] 步骤2:苗种放养:步骤2.1:罗氏沼虾分2次放养;4月中旬第1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6‑0.8厘米已完标粗的虾苗,每亩0.8‑1.2万尾;5月中旬第2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8‑1.0厘米的虾苗,每亩再放0.2‑0.8万尾;
步骤2.2:斑点叉尾鮰于5月下旬左右进行放养,选体长尾5‑7厘米的无病无伤鱼
苗,每亩投放800‑1000尾;
步骤2.3:放入滤食性鱼类,放养时间与所述斑点叉尾鮰相同,每亩搭配50‑100尾,用于调节水质;
作为优选,罗氏沼虾采用分2次放养的方式,这种方式更有利于虾苗的生长和池塘生态环境的平衡,4月中旬进行第1次放养,选择规格体长为0.6‑0.8厘米已完标粗的虾苗,每亩放养0.8‑1.2万尾。此时的水温等环境条件逐渐适宜虾苗生长,较小规格的虾苗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5月中旬进行第2次放养,虾苗规格体长为0.8‑1.0厘米,每亩再放0.2‑0.8万尾。第二次放养的虾苗规格稍大,能够在已有虾苗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种群数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池塘资源,提高养殖效益,斑点叉尾鮰于5月下旬左右进行放养。选择体长为
5‑7厘米的无病无伤鱼苗,每亩放养800‑1000尾。这个时间段的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适合斑点叉尾鮰鱼苗的生长,而且5‑7厘米的鱼苗已经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池塘环境,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健康成长。滤食性鱼类与斑点叉尾鮰放养时间相同,每亩搭配50‑100尾,这种搭配数量是根据池塘的水体透明度以及水质肥瘦情况进行调整的,如果水体透明度显示水质较肥,可减少10‑20尾,但不低于50尾。因为水质较肥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食物资源相对丰富,滤食性鱼类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食物竞争过于激烈,影响整体养殖效益,如果水质较瘦,可适当增加10‑20尾,但不超过100尾。此时适当增加滤食性鱼类数量,有助于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促进水体生态平衡,同时也能为其他养殖鱼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0008] 步骤3:使用饲料机(100),通过调节转速以及研磨齿(152)数量制作不同颗粒大小饲料,以适应不同阶段所述罗氏沼虾与所述斑点叉尾鮰对饲料颗粒的要求,磨盘直径为50厘米,制作1‑2毫米颗饲料颗粒需设置所述研磨齿(152)数量为120‑150个,转速为800‑1000转/分钟;制作2‑3毫米;制作2‑3毫米饲料颗粒需设置所述研磨齿(152)数量为70‑90个,转速为400‑600转/分钟;制作3‑5毫米颗饲料颗粒需设置所述研磨齿(152)数量为30‑50个,转速为200‑300转/分钟。
[0009] 一种斑点叉尾鮰和罗氏沼虾套养方法用捕捞分拣系统,所述饲料机(100)包括:饲料机电机(110)、饲料挡板(120)、固定支架(130)、旋转轴(140)、活动磨盘(150)、固定磨盘(160)、底座(170)和弧形出料口(180);
所述底座(170)包括异形底座(171)、圆台(172)和连接杆(173);
所述固定支架(130)固定在所述异形底座(171)上,所述固定磨盘(160)固定在所述圆台(172)上,所述旋转轴(140)顶部与所述饲料电机(110)连接,所述旋转轴(140)中部与所述活动磨盘(150)固定,所述旋转轴(140)底部与所述圆台(172)固定;所述饲料挡板(120)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30)上;所述底座(170)中,所述异形底座(171)与所述圆台(172)通过所述连接杆(173)连接;所述弧形出料口(180)位于所述异形底座(171)与所述圆台(172)之间;
所述活动磨盘(150)包括:磨盘本体(155)、卡键(151)、所述研磨齿(152)、凸点(153)和饲料机进料口(154);
所述卡键(151)嵌入设置在所述活动磨盘(150)底部,所述卡键(151)呈环形布局,所述研磨齿(152)采用材料制作,所述研磨齿(152)通过所述卡键(151)与所述磨盘本体(155)连接,所述研磨齿(152)基于所述卡键(151)的连接方式可实现拆卸;所述研磨齿底部带有凸点(153),所述饲料机进料口(154)位于所述活动磨盘(150)顶部边缘处;
所述固定磨盘(160)顶部有卡轨(161),所述卡轨(161)呈环形布局,所述卡轨(161)与所述凸点(153)对应。
[0010] 作为优选,使用专的饲料制作机器来制作不同颗粒大小的饲料,这是满足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不同生长阶段需求的关键。该饲料制作机器包含所述饲料机电机(110)、所述饲料挡板(120)、所述固定支架(130)、所述旋转轴(140)、所述活动磨盘(150)、所述固定磨盘(160)、所述底座(170)、所述连接杆(173)和所述弧形出料口(180)等部件。所述饲料机电机(110)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0)上,并通过所述旋转轴(140)与所述活动磨盘(150)相连,为磨盘的转动提供动力。所述饲料挡板(120)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30)上,起到阻挡饲料飞溅的作用。所述固定支架(130)不仅中间用于固定所述饲料机电机(110)、所述旋转轴(140)、所述活动磨盘(150)和所述固定磨盘(160),其左右两端还用于固定所述底座(170),确保机器的整体稳定性,所述活动磨盘(150)还具备一些特殊设计。它包含所述卡键(151)、所述研磨齿(152)、所述凸点(153)、所述饲料机进料口(154)等部分。所述卡键(151)安装在所述活动磨盘(150)凹槽处,所述研磨齿(152)采用铸铁材料材料制作,且以环形布局,这种布局方式能够使饲料在研磨过程中受到更均匀的研磨力,保证饲料颗粒大小的一致性。所述研磨齿(152)底部带有所述凸点(153),可能进一步增强研磨效果。所述饲料机进料口(154)位于所述活动磨盘(150)顶部边缘处,方便饲料原料的进入。所述固定磨盘(160)包含所述卡轨(161),所述卡轨(161)位于所述固定磨盘(160)顶部呈环形布局。所述卡轨(161)的设计是为了与活动磨盘更好地配合,在研磨过程中对饲料进行定位和导向,确保饲料能够在两个磨盘之间得到充分研磨,从而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不同颗粒大小的饲料。这种饲料制作机器的设计能够精准地控制饲料颗粒大小,以满足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不同需求,为鱼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0011] 步骤4:所述罗氏沼虾与所述斑点叉尾鮰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一次,不同生长阶段制作不同颗粒大小的饲料进行投喂;所述罗氏沼虾在体长0.8‑1.0厘米的幼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饲料颗粒大小需研磨至0.5‑1.2毫米;所述罗氏沼虾在体长在2‑7厘米的生长过渡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6%‑7%,饲料颗粒大小研磨成1‑1.5毫米;所述罗氏沼虾在体长在8‑10厘米的成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4%‑6%,饲料颗粒大小为1.5‑3毫米,且应当在投喂后1‑2小时吃完饲料。
[0012] 所述斑点叉尾鮰在体长5‑7厘米的幼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饲料颗粒大小研磨至1‑2毫米;所述斑点叉尾鮰在体长为10‑20厘米的生长过渡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5%,饲料颗粒大小为2‑3毫米;所述斑点叉尾鮰在体长为25‑35厘米的成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饲料颗粒大小为3‑5毫米,且应当在投喂后1.5‑2小时内吃完饲料。
[0013] 作为优选,罗氏沼虾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一次,这与罗氏沼虾的生活习性相适应,此时它们的摄食积极性较高,体长在0.8‑1.0厘米的幼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确保虾苗能获得充足的营养以快速生长;饲料颗粒大小为0.5‑1.2毫米,适合幼苗的口器大小,便于其摄食,体长在2‑7厘米的生长过度阶段,日投喂量调整为体重的6%‑7%,饲料颗粒大小变为1‑1.5毫米,与虾体生长相适应,便于其顺利摄食;体长在8‑10厘米的成苗阶段,日投喂量进一步减少为体重的4%‑6%,符合成虾的营养需求和生长规律,饲料颗粒大小为1.5‑3毫米,且应当在投喂后1‑2小时吃完饲料,这样可以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利用率,避免饲料残留对水质造成污染。斑点叉尾鮰每天投喂2次,同样早晚各投喂一次,体长在5‑7厘米的育苗阶段,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既能满足鱼苗生长所需营养,又不会造成饲料浪费,饲料颗粒大小为1‑2毫米,与鱼苗口器大小匹配,便于其摄食,体长在10‑20厘米的生长过度阶段,日投喂量保持为体重的3%‑5%,持续为鱼体生长提供稳定的营养支持,饲料颗粒大小变为2‑3毫米,适应鱼体生长后的摄食需求,体长在25‑35厘米的成苗阶段,日投喂量减少为体重的2%‑3%,符合成鱼的营养需求和生长规律,饲料颗粒大小为3‑5毫米,且应当在投喂后1‑1.5小时内吃完饲料,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利用率,避免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0014] 步骤5:日常管理:步骤5.1:每天至少2‑3次检测溶解氧,确保所述溶解氧在4mg/L以上;每周至少检测1次水质,使用光合细菌、微生物抑制剂调节水质,确保所述pH值在6.8‑8.5;
步骤5.2:夏季高温适当加深所述池塘水位,同时在所述池塘周边种植树木或搭建遮阳棚;冬季搭建塑料大棚或使用加热设备;
步骤5.3:夏季和秋季为疾病高发季节,每周至少检测3次水质,及时采用益生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每周2‑3次添加维生素C增强所述罗氏沼虾和所述斑点叉尾鮰免疫力以预防疾病;
作为优选,每天至少进行2‑3次溶解氧检测,确保其含量在 4mg/L以上。充足的溶解氧对于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水中溶解氧不足会导致鱼虾缺氧,影响其呼吸和新陈代谢,进而影响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每周至少检测1次水质,使用光合细菌、微生物抑制剂调节水质,确保pH值在6.8‑8.5的适宜范围内。pH值对鱼虾的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不合适的pH值可能会影响鱼虾的渗透压调节、酶的活性等,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生存。光合细菌微生物抑制剂在调节pH值的同时,可能还具有改善水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在夏季高温时,可适当加深池塘水位。较深的水位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对水体的加热,使下层水温相对较低,为鱼虾提供一个温度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在池塘周边种植树木或搭建遮阳棚,树木的枝叶和遮阳棚可以遮挡阳光,降低池塘周边的温度,减少热量传递到池塘中,进一步缓解高温对鱼虾的影响,在冬季,可以搭建简易塑料大棚或使用加热设备。简易塑料大棚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散失,使池塘内的水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适合鱼虾生存。加热设备则可以更精准地控制水温,确保水温符合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长需求,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加热设备对于维持鱼虾的生存和生长环境至关重要,在夏季和秋季这两个疾病高发季节,增加水质检测频率,及时采用益生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添加维生素C增强鱼虾的免疫力。维生素C在鱼虾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提高鱼虾对疾病的抵抗力,使鱼虾在疾病高发季节能够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0015] 步骤6:10月上旬使用地笼方式对所述罗氏沼虾和所述斑点叉尾鮰进行捕获。
[0016] 作为优选,在收获阶段,针对不同的养殖生物采用合适的捕获工具,以确保高效且尽量减少对鱼虾的伤害,对于罗氏沼虾与斑点叉尾鮰,使用地笼进行捕获。地笼是一种常用的捕捞工具,它具有入口设计巧妙,能让虾进入但难以逃出的特点,且可以放置在池塘中合适的位置,长时间进行捕捞作业,操作相对简便,能减少在捕获过程中对它们造成的损伤,从而保障养殖的经济效益。
[0017] 步骤7:使用一种鱼虾分拣机器(200)进行过滤筛选:步骤7.1:将捕获的鱼虾放入进料口;
步骤7.2:鱼虾通过进料口进入倾斜的传送装置(211),通过摩擦力进行筛选,所述传送装置(211)最佳倾斜度范围为18°‑23°;
步骤7.3:小于0.8kg体重的鱼为不达商品规格的鱼往倾斜下方进入左侧第一出料
口(230),重新放回所述池塘养殖,至第二年3月底用拖网方式进行干塘起捕;虾通过倾斜下方第一出料口(230)的方形过滤孔(233)滤出,达商品规格的鱼往倾斜上方进入右侧出料口(231)。
[0018] 作为优选,所述鱼虾分拣机器(200)结构包括:透明主体(210)、分拣机进料口(220)、第一出料口(230)、第二出料口(231)、滑轨(232)、抽水箱(240)、软管(250)和传送装置(260);滤水板(211)和喷淋装置(212);
所述传送装置(260)包括:传送带(261),挡板(262),转轴(263)和凹槽(264),传送装置电机(265);
所述透明主体(210)顶部固定所述分拣机进料口(220)与所述软管(250),所述第一出料口(230)和第二出料口(231)通过滑轨(232)连接在所述透明主体(210)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出料口(230),中间有方形过滤孔(233);
所述透明主体(210)下侧固定所述滤水板(211),所述透明主体(210)顶部固定所述喷淋装置(212),所述软管(250)与所述喷淋装置(212)连接,所述挡板(262)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260)中间。
[0019]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260)通过所述转轴(263)与所述传送装置电机(265)固定再所述透明主体(210)内部,所述传送带(261)上均匀分布凹槽(264)以增大摩擦力;所述挡板(262)固定于所述传送装置(260)中部;所述挡板过滤高度为3.5厘米。
[0020] 作为优选,使用一种专门设计的所述鱼虾分拣机器(200)进行过滤筛选,该机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高效地分离鱼虾,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性。
[0021] 鱼虾分拣机器包含所述透明主体(210)、所述分拣机进料口(220)、所述所述第一出料口(230)和所述第二出料口(231)、所述抽水箱(240)、所述软管(250)、所述传送装置电机(265)等部件。所述透明主体(210)顶部装有所述分拣机进料口(220)与所述软管(250),左右两侧分别装带滑轨(232)的所述鱼虾分拣出料口(230),正面装有所述转轴(270),背面底部装有所述抽水箱(240)。这种结构设计使得鱼虾和水的混合物能够顺利进入机器,并通过不同的部件进行处理。透明主体还包括所述传送装置(260)、所述滤水板(211)、所述喷淋装置(212)、所述挡板(262)等部分。传送装置固定在透明主体内部,通过转轴调整角度,它能够将进入机器的鱼虾和水的混合物进行传送,达规格的鱼会进入所述第二出料口(231),不达规格的鱼会进入所述第一出料口(230),虾会进入所述第一出料口(230)并从方形过滤孔(233)中滤除;所述滤水板(211)固定在所述透明主体(210)内部下侧,防止鱼虾掉入水池。所述喷淋装置(212)固定在混合主体内部顶部,它可能用于清洗鱼虾,减少活鱼虾跳动,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提高鱼虾的品质。所述挡板(262)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260)中间,它可以起到阻挡和引导鱼虾的作用,确保鱼虾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移动,便于分拣,所述传送带(261)上均匀分布凹槽(264)以增大摩擦力,提高分拣效率,通过这种鱼虾分拣机器的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将捕获的鱼虾进行分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分拣的误差和劳动强度,同时保证鱼虾的品质,为后续的销售或进一步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0022]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益效果:1、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通过斑点叉尾鮰与罗氏沼虾的套养,利用不同的水体生活空间特性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罗氏沼虾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下层,而斑点叉尾鮰多在水体中下层至底层活动,两种生物在垂直空间上有一定的分层,减少了空间竞争,提高了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
2、提高池塘整体养殖容量:这种套养模式在不增加池塘面积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了不同生物的养殖数量,增加了池塘的整体养殖容量,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3、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两种鱼类均为杂食性动物,在食物范围有一定的重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率,一些适合两种生物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人工投喂的饲料,能够被更充分地利用,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4.促进水体物质交换: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在池塘中的活动,如觅食、游动等,促进了水体的物质交换。它们的摄食和排泄行为会改变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分布和含量,使得水体中的物质循环更加顺畅;
5.改善水质环境:这种物质交换有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可以摄食水体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控制其数量,同时它们的排泄物又可以为水体中的微生物提供养分,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又可以进一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改善水质,为鱼虾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6.增加养殖收益:通过提高养殖容量、降低饲料成本和改善水质等多种方式,最终增加了养殖收益。池塘中既能收获罗氏沼虾,又能收获斑点叉尾鮰,以及可能搭配的滤食性鱼类,多种产品的产出增加了经济收入;
7.精准控制饲料颗粒大小:饲料制作机器通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如电机驱动活
动磨盘和固定磨盘配合,以及活动磨盘上的卡键、梯形研磨齿等部件,能够精准地控制饲料颗粒大小。这对于满足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颗粒大小的需求至关重要。不同生长阶段的鱼虾口器大小和摄食能力不同,合适的饲料颗粒大小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使鱼虾更容易摄食,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8.提高分拣效率:鱼虾分拣机器通过其内部的传送装置、滤水板、喷淋装置和挡板等部件的协同作用,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捕获的鱼虾进行分拣。例如,传送装置能够将鱼虾和水的混合物进行传送,滤水板可以过滤掉一部分水分使鱼虾更集中,喷淋装置可以清洗鱼虾,挡板可以引导鱼虾按照预定路径移动,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分拣的速度,减少分拣时间。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A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活动磨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出料口俯视图;
图中标记:100‑饲料机,110‑饲料机电机,120‑饲料挡板,130‑固定支架,140‑旋转轴,150‑活动磨盘,151‑卡键,152‑研磨齿,153‑凸点,154‑饲料机进料口,155‑磨盘本体,
160‑固定磨盘,161‑卡轨,170‑底座,171‑异形底座,172‑圆台,173‑连接杆,180‑弧形出料口,200‑鱼虾分拣机器,210‑透明主体,211‑滤水板,212‑喷淋装置,220‑分拣机进料口,
230‑第一出料口,231‑第二出料口,232‑滑轨,233‑方形过滤孔,240‑抽水箱,250‑软管,
260‑传送装置,261‑传送带,262‑挡板,263‑转轴,264‑凹槽,265‑传送装置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5]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6] 实施例1
[0027] 环境条件:选择位于南方地区的一个养殖池塘,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25℃之间,光照充足。池塘符合本发明要求的基础条件,面积为10亩,东西走向,池深2米,水深
1.5米,底部淤泥厚度8厘米。水质优良,符合渔业GB11607‑1989用水标准;池塘周边植被丰富,作为良好的缓冲带,池内种植了适量的睡莲和菖蒲。堤坝高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
1.5米,内坡比为1:1.8,外坡比为1:2.2,设有宽度为0.4米、深度为0.3米的溢洪道辅助排水。
[0028] 苗种放养罗氏沼虾于4月中旬第1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7厘米的虾苗,每亩放养1万尾;5月中旬第2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9厘米的虾苗,每亩放0.5万尾;斑点叉尾鮰在5月下旬放养,选体长为6厘米的无病无伤鱼苗,每亩900尾;滤食性鱼类与斑点叉尾鮰同时放养,每亩搭配
70尾。
[0029] 养殖管理严格按照饲料制作和投喂要求进行操作。饲料制作机器正常运行,制作出的饲料
符合不同生长阶段鱼虾的需求。罗氏沼虾和斑点叉尾鮰的投喂量、投喂时间和饲料蛋白质含量等均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日常管理中,溶解氧保持在5mg/L‑6mg/L之间,pH值稳定在
7.2‑7.8之间。夏季高温时,加深池塘水位至1.8米,并在池塘周边种植树木遮阳。冬季未采取特殊加热措施,水温最低在15℃左右。疾病预防工作到位,及时检测水质并进行调节,添加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0030] 产出结果经过6个月的养殖,罗氏沼虾平均体长达到9.5厘米,每亩产量达到300千克。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长达到28厘米,每亩产量达到1000千克。滤食性鱼类也生长良好,每亩产量达到30千克。养殖过程中饲料利用率较高,水质保持良好,未出现重大疾病情况。
[0031] 实施例2
[0032] 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环境条件:
选取位于热带地区的一个池塘,面积为11亩,东西走向,池深2.1米,水深1.6米,底部淤泥厚度7厘米。水质符合标准,但该地区夏季气温经常超过35℃,阳光强烈;池塘周边植被和水生植物按要求设置,堤坝高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2米,内坡比为1:1.6,外坡比为1:2,溢洪道宽0.35米,深0.25米。
[0033] 苗种放养罗氏沼虾于4月中旬第1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6厘米的虾苗,每亩放养0.8万尾;5月中旬第2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8厘米的虾苗,每亩放0.3万尾。考虑到高温环境可能对虾苗生长有一定影响,适当减少了放养量;斑点叉尾鮰在5月下旬放养,选体长为6厘米的鱼苗,每亩850尾;滤食性鱼类与斑点叉尾鮰同时放养,每亩搭配60尾。
[0034] 养殖管理日常管理中,为应对高温,在夏季加深池塘水位至1.8米,同时在围绕池塘搭建遮阳棚,确保池塘内水温最高不超过32℃。溶解氧保持在4mg/L‑5mg/L之间,pH值稳定在7‑8之间。
[0035] 产出结果经过6个月的养殖,罗氏沼虾平均体长达到9厘米,每亩产量达到230千克。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长达到26厘米,每亩产量达到800千克。滤食性鱼类每亩产量达到25千克。尽管处于高温环境,但通过合理管理,饲料利用率保持较高,水质良好,疾病发生率较低。
[0036] 实施例3
[0037] 与上述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环境条件
位于北方寒冷地区的一个池塘,面积为12亩,东西走向,池深2米,水深1.5米,底部淤泥厚度9厘米。水质符合标准,该地区冬季气温经常低于0℃;池塘周边植被和水生植物设置合理,堤坝高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3米,内坡比为1:1.7,外坡比为1:2.1,溢洪道宽
0.4米,深0.3米。
[0038] 苗种放养罗氏沼虾于4月中旬第1次放养,规格体长为0.8厘米的虾苗,每亩放养1.2万尾;5月中旬第2次放养,规格体长为1.0厘米的虾苗,每亩放0.6万尾。考虑到低温环境下虾苗生长相对缓慢,适当增加放养量和规格,以期望在养殖周期内获得较好的产量;斑点叉尾鮰在
5月下旬放养,选体长为6厘米的鱼苗,每亩800尾;滤食性鱼类与斑点叉尾鮰同时放养,每亩搭配55尾。
[0039] 养殖管理日常管理中,冬季搭建简易塑料大棚,加热设备使水温保持在18℃‑22℃之间。溶解氧保持在4mg/L‑5mg/L所指的溶解氧范围之间,pH值稳定在6.8‑7.5之间。
[0040] 产出结果经过6个月的养殖,罗氏沼虾平均体长达到8厘米,每亩产量达到250千克。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长达到25厘米,每亩产量达到700千克。滤食性鱼类每亩产量达到20千克。在低温环境下,通过保暖措施,保证了鱼虾的正常生长,饲料利用率较高,水质良好,疾病发生率较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