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电通信技术 / 电话通信 / 一种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

申请号 CN202311713827.2 申请日 2023-12-13 公开(公告)号 CN11795605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30
申请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建宾; 王海洋; 刘飞; 张策; 王根田; 刘剑飞; 刘兆强; 邱益生; 王睿哲; 鹿麟;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 电子 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透明盖板、中框和第一连接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单元和柔性 电路 板,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将柔性 电路板 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嵌于其中,第二连接部包覆显示模组除第一连接部所连接的侧面以外的侧面;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首尾相连,且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第一连接件在透明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透明盖板上;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第一连接件与显示模组相背的表面与中板固接,透明盖板的边缘与边框之间有间隙。该电子设备改善了现有电子设备屏占比受限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透明盖板、中框和第一连接件,所述透明盖板固定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单元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单元的一端为出线端,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出线端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所述显示单元中心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透明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出线端的部分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覆所述显示模组除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连接的侧面以外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首尾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透明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明盖板上;
所述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所述中板位于所述边框围设的区域内,且所述中板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显示模组相背的表面与所述中板固定连接,所述透明盖板的边缘与所述边框之间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和两个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两个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区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包括第一区段和位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一侧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厚度;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连接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或者,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的连接处为阶梯状。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屏幕连接部和中框连接部,所述屏幕连接部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出线端的部分嵌于所述屏幕连接部中,所述中框连接部固接于所述屏幕连接部与所述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所述中板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中框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二者中的一个包括安装槽,二者中的另一个包括凸台,所述凸台插设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连接部包括所述凸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所述安装槽,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屏幕连接部一端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屏幕连接部一端的尺寸;
或者,所述中框连接部包括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所述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屏幕连接部一端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屏幕连接部一端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表面设有粘接层,所述凸台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安装槽粘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塑胶构件。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敞口朝向显示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软胶材质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邵氏硬度为20~50HA。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透明盖板、中框和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透明盖板固定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单元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单元的一端为出线端,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出线端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所述显示单元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透明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出线端的部分嵌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中,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部与所述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透明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透明盖板上;
所述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所述中板位于所述边框围设的区域内,且所述中板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所述中板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对应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透明盖板的边缘与所述边框之间有间隙。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透明盖板和中框,其中,所述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所述中板位于所述边框围设的区域内,且所述中板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板,所述透明盖板固定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且所述透明盖板的边缘超出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所述透明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设有支撑部;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单元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单元的一端为出线端,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段,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出线端连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所述显示单元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边框之间,且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段抵接,且沿所述出线端指向所述边框与所述出线端临近部位的方向,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透明盖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中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段在所述中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普及。屏占比是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显示面积与电子设备前面板面积的比值,电子设备前面板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屏占比越大,则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显示面积越大、用户体验越好。为了使用户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制造商在提高电子设备屏占比方面做出了许多努。以手机为例,当前多数产品已取消屏幕底部的Home(导航)键,以提高屏占比。这虽有一定成效,但屏占比仍然比较受限、用户体验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能够改善现有电子设备屏占比受限的问题。
[00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透明盖板、中框和第一连接件,透明盖板固定于显示模组的出光面。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单元和柔性电路板,显示单元的一端为出线端,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出线端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位于显示单元与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显示单元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件位于透明盖板朝向显示模组的一侧,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将柔性电路板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嵌于第一连接部中,第二连接部包覆显示模组除第一连接部所连接的侧面以外的侧面。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首尾相连,且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第一连接件在透明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透明盖板上。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中板位于边框围设的区域内,且中板与边框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与显示模组相背的表面与中板固定连接,透明盖板的边缘与边框之间有间隙。该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包覆显示模组的整个外周面,第一连接件能够在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中以及电子设备跌落等场景中保护显示模组、防止显示模组与中框发生磕碰,因而,无需在显示模组与中框之间设置避让间隙。此外,第一连接件与显示模组相背的表面和中板固定连接。取消了显示模组与边框之间的避让间隙,因而,同等条件下,相比于其他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使显示单元的显示面积更大,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更小,也就是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大。
[0005]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和两个第二子连接部,第一子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对,两个第二子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子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第一子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或者,第二子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区段的厚度小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电子设备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通常需要堆叠主板、前置摄像头以及听筒等器件,因而空间更为紧张,使第二连接部在相应部位的厚度更小,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整机空间,也有利于电子设备整机厚度的控制。
[0006] 具体设置上述第二子连接部时,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子连接部包括第一区段和位于第一区段与第一连接部相背一侧的第二区段,第一区段的厚度大于第二区段的厚度。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连接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或者,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的连接处为阶梯状。
[0007]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屏幕连接部和中框连接部,屏幕连接部将柔性电路板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嵌于屏幕连接部中,中框连接部固接于屏幕连接部与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中板设有第一限位部,中框连接部与第一限位部固定连接。从而通过中框连接部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强化第一连接部与中板之间的连接,使第一连接部与中板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能够进一步缓解跌落过程中显示模组与中框之间的撞击、更好的保护显示模组。
[0008]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中框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二者中的一个包括安装槽,二者中的另一个包括凸台,凸台插设于安装槽中并与安装槽固定连接。
[0009] 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中框连接部包括凸台,第一限位部包括安装槽,凸台靠近屏幕连接部一端的尺寸大于等于凸台远离屏幕连接部一端的尺寸。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中框连接部包括安装槽,第一限位部包括凸台,凸台靠近屏幕连接部一端的尺寸小于等于凸台远离屏幕连接部一端的尺寸。上述两种方案中,第一连接件与中框之间的其他连接均解除的情况下,也就是第一连接件与中框之间的连接仅剩安装槽与凸台之间的连接时,第一连接部能够由中板上拔出,而不会损坏第一连接部和中板,更便于电子设备的维护。
[0010]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槽用于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表面设有粘接层,凸台通过粘接层与安装槽粘接。
[0011]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塑胶构件。如此一来,一方面,减少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步骤,能够简化组装工艺;另一方面,第一连接件的周向封闭性能更有保障,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防
[0012]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中框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敞口朝向显示模组。电子设备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固定于容纳槽中,并与第一连接部抵接,以加强第一连接部与边框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缓解跌落过程中显示模组与中框之间的撞击。
[0013]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软胶材质的限位条,限位条的邵氏硬度为20~50HA。
[0014] 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透明盖板、中框和第二连接件,其中,透明盖板固定于显示模组的出光面,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单元和柔性电路板,显示单元的一端为出线端,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出线端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位于显示单元与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显示单元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位于透明盖板朝向显示模组的一侧,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将柔性电路板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嵌于第三连接部中,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部与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显示模组及第二连接件在透明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位于透明盖板上。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中板位于边框围设的区域内,且中板与边框固定连接。中板设有与第四连接部对应的第二限位部,第四连接部与第二限位部固定连接,透明盖板的边缘与边框之间有间隙。该方案中,第三连接部将柔性电路板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嵌于其中,第三连接部能够在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中以及电子设备跌落等场景中保护显示模组位于出线端的部分、防止其与中框发生磕碰,因而,无需在显示模组位于出线端的部分与中框之间设置避让间隙。同时,通过第四连接部与中板上的第二限位部固定连接。取消了显示模组与边框之间的避让间隙,因而,同等条件下,相比于其他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使显示单元的显示面积更大,显示模组的黑边占比更小,也就是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大。
[0015] 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透明盖板和中框,其中,中框包括中板和边框,中板位于边框围设的区域内,且中板与边框固定连接。显示模组设置于中板,透明盖板固定于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且透明盖板的边缘超出显示模组的边缘。透明盖板朝向显示模组的表面设有支撑部。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单元和柔性电路板,显示单元的一端为出线端,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段,第一端与出线端连接,第二端位于显示单元与透明盖板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显示单元中心的方向延伸,连接段位于显示单元与边框之间,且连接段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支撑部与连接段抵接,且沿出线端指向边框与出线端临近部位的方向,连接段与透明盖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支撑部在中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连接段在中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该方案中,柔性电路板的连接段在支撑部的作用下朝向中板所在方向倾斜设置,相比于相关技术中连接段横向设置的情形,连接段在黑边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更小,进而使得本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显示模组自身的黑边宽度更小、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积更大,显示模组的黑边占比更小,也就是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大。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0017]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正视图;
[0018] 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D‑D剖视图;
[0019] 图4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E‑E剖视图;
[0020]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另一部位的剖视图;
[0021]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的O处放大图;
[0023] 图8为另一种第一连接件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0025]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0026] 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G‑G剖视图;
[0027] 图12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F‑F剖视图;
[0028] 图13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手表等,通常包括显示屏和中框3”等部件,显示屏安装于中框3”、用于显示画面。众所周知,电子设备屏占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同等条件下,屏占比越高,用户使用体验越好。基于此,如何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一直是电子设备领域中较为受关注的方面,各制造商也一直在此方面持续精进。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中框
3”,其中,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1”和透明盖板2”,中框3”具有台阶结构,透明盖板2”固定于显示模组1”的出光面,且透明盖板2”的边缘超出显示模组1”的边缘,透明盖板2”通过粘接层7”固定于中框3”的台阶面上。为了防止组装过程中显示模组1”与中框3”发生磕碰造成显示模组1”损坏,会使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具有避让间隙。以显示模组1”自身黑边的宽度为A、同方向上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的避让间隙的尺寸为B、台阶面的尺寸为C,则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为A+B+C。其中,B通常大于等于0.3毫米,C通常大于等于0.5毫米。也就是说,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大于等于A+0.8毫米,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仍较大,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仍然较高,用户体验仍有待提高。
[0031]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值得说明的而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黑边的宽度是指在显示模组的中心指向对应的黑边的方向上,该黑边的尺寸。
[0032]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0033]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0034]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正视图,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D‑D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E‑E剖视图。如图2‑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1、透明盖板2、中框3和第一连接件4,透明盖板2固定于显示模组1的出光面,以保护显示模组1。显示模组1则包括显示单元11和柔性电路板12(Flexible printed pircuit,FPC),其中,显示单元11的一端为出线端,出线端通过柔性电路板12与电路板连接,从而使显示单元11能够实现显示功能。具体地,柔性电路板12的一端与出线端连接,柔性电路板12的另一端位于显示单元11与透明盖板2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显示单元11中心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12与显示模组1的出线端连接后,先向与显示单元11相背的方向延伸,随后,再朝向显示单元11所在的一侧、与显示模组1的出光面相背的一侧弯折,柔性电路板12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呈开口朝向显示单元11所在一侧的U形结构。第一连接件4位于透明盖板2朝向显示模组1的一侧,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将柔性电路板12位于出线端的部分,也就是柔性电路板12的U形结构嵌于第一连接部41中,以保护柔性电路板12的弯折部分,防止柔性电路板12的弯折部分在显示模组1安装到中框3的过程中与中框3发生磕碰而损坏。第二连接部42则包覆显示模组1除第一连接部41所连接的侧面以外的侧面,且第二连接部42与第一连接部41首尾相连,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共同构成一个包覆显示模组1整个周面的闭环结构。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42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连接部41的厚度。第一连接件4在透明盖板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透明盖板2上,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4不超出透明盖板2的边缘。中框3包括中板31和边框32,中板31位于边框32围设的区域内,且中板31与边框3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4与显示模组1相背的表面固定于中板31,且第一连接件4与显示模组1相背的表面与中板31之间密封,从而在将透明盖板2及显示模组1固定于中框3的同时,实现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的密封防水。值的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透明盖板2的边缘与边框32之间有间隙,也就是说,边框32没有类似于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用于粘接透明盖板2的台阶面。
[0035] 该方案中,第一连接件4包覆显示模组1的整个外周面,第一连接件4能够在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中以及电子设备跌落等场景中保护显示模组1、防止显示模组1与中框3发生磕碰,因而,无需在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设置避让间隙。此外,第一连接件4与显示模组1相背的表面和中板31固定连接。相比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取消了显示模组1与边框32之间的避让间隙,因而,同等条件下,相比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使显示单元11的显示面积更大,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更小,也就是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大。具体地,以出线端所在一侧显示模组1自身的黑边尺寸为A’、同方向上第一连接部411 11
的尺寸为C 、第一连接部41超出柔性线路板的尺寸为C 。同等条件下,也就是显示模组形状、面积均相同,显示模组除出线端所在的一端外的其他端黑边宽度对应相同,且同在出线
1
端所在一侧,在黑边宽度方向上,本申请中显示模组1与中框3的连接尺寸C等于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模组1”与中框3”的连接尺寸C,且两方案中,透明盖板与边框之间的间隙相同、显示模组自身的黑边宽度也相同(A=A’)的条件下。具体地,在出线端所在一侧,图1所
11
示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为A+B+C,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d1为A’+C ,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2的U形结构为显示模组1自身黑边的一部分,在出线端所在的一侧,柔性电路板12的U形结构嵌于第一连接部41中,也就是说,在黑边宽度方向上,显示模组1自身的黑边与第一连接部41有重合的区域。以该重合的区域在黑边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12 1 11 12 1 11
为C ,则C=C +C ,而C =C,所以,C <C。加之,A’=A,所以,相比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
1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更小,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高。示例地,C 小于等于0.4毫米,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出线端所在一侧的黑边宽度较图1所示方案小0.4毫米以上。
[0036]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另一部位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以显示模组1”除出线端所0
在部位以为的边缘处,显示模组1”自身黑边的宽度为A,同方向上,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
0 0 0 0 0
间的避让间隙的尺寸为B 、台阶面的尺寸为C,则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为A+B+C。接来下,请参照图4,以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除出线端所在部位以为的边缘处,显示模组1自
2
身黑边的宽度为A”,同方向上第二连接部42的尺寸为C ,第二连接部42超出显示模组的尺
21
寸为C 。在黑边的宽度方向上显示模组1自身黑边的宽度与第二连接部42的重合区域的尺
22 2 21 22 21
寸为C ,C=C +C 。电子设备除出线端所在部位以为的边缘处,黑边总宽度d2为A”+C 。同
0 2 21 0 0
理,同等条件下,C=C,所以,C <C。加之,A=A”,所以,相比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更小,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高。
[0037] 此外,第一连接部41将柔性电路板12的弯折部分嵌于第一连接部41中,因而,第一连接部41的厚度大于显示单元11的厚度,第一连接部41需要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接部42所需的厚度。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第二连接部42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连接部41的厚度,在提高电子设备屏占比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整体的空间、尽可能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
[0038] 值的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4不超出透明盖板2的边缘,也就是说,透明盖板2的边缘可以适当超出第一连接件4,透明盖板2的边缘也可以与第一连接件4的边缘齐平。具体实施时,透明盖板2的边缘与第一连接件4的边缘的具体关系取决于制造精度。所以,应当理解,即使透明盖板2的边缘超出第一连接件4,透明盖板2的边缘超出第一连接件4的尺寸也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另外,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各部件的厚度,是指该部件在垂直透明盖板2的方向上的尺寸。此外,还应当理解,透明盖板2的边缘与边框32之间有间隙是透明盖板2能够安装到中框3的必然条件,若透明盖板2的外形尺寸与边框32的内部尺寸完全相同,则透明盖板2无法装入边框32。也就是说,透明盖板2的边缘与边框32之间的间隙为安装所需,肉眼不一定可见。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在透明盖板2在中框3安装到位后,通过注胶等方式填充透明盖板2的边缘与边框32之间的间隙。
[0039] 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件4朝向透明盖板2的表面与透明盖板2固定连接,以支撑透明盖板2,从而降低透明盖板2在组装过程中以及跌落场景中被损坏的可能性。此外,第一连接件4与中板31可以粘接连接。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4与中板31之间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粘接,或者通过背胶粘接。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透明盖板2可以为玻璃盖板(cover glass,CG),当然,透明盖板2不限于为玻璃盖板,也可以为满足显示要求且具有保护性能的其他盖板。边框32与透明盖板相背的一端可以连接有后盖6,后盖6与中框3共同围设成用于容纳电池等部件的空间。
[004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为一体成型的塑胶构件,如此一来,一方面,减少了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连接的步骤,能够简化组装工艺;另一方面,第一连接件4的周向封闭性能更有保障,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防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4可以通过常温注塑工艺与透明盖板2及显示模组1一体成型,从而与透明盖板2及显示模组1之间的连接和密封均更为可靠。当然,还可以使第一连接件4通过注塑工艺与显示模组1一体成型,使第一连接件4与透明盖板2粘接。应当理解,第一连接件4与透明盖板2及显示模组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仅为举例而非限制。
[0042]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连接件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部42包括第一子连接部421和两个第二子连接部422,其中,第一子连接部
421与第一连接部41相对,两个第二子连接部422连接于第一子连接部421与第一连接部41之间。进一步地,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连接部421的厚度小于第一连接部41的厚度。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子连接部422远离第一连接部41的区段的厚度小于第一连接部41的厚度。当然,在一些实施中,还可以使第一子连接部421的厚度小于第一连接部41的厚度,且第二子连接部422远离第一连接部41的区段的厚度小于第一连接部41的厚度。电子设备远离第一连接部41的一端通常需要堆叠主板、前置摄像头以及听筒(receiver)等器件,因而空间更为紧张,使第二连接部42在相应部位的厚度更小,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整机空间,也有利于电子设备整机厚度的控制。
[0043] 请结合图6‑图8,第二子连接部422包括第一区段4221和位于第一区段4221与第一连接部41相背一侧的第二区段4222,第一区段4221的厚度大于第二区段4222的厚度。第一区段4221与第二区段4222连接的一端厚度逐渐减小,如图7所示,或者,如图8所示,第一区段4221与第二区段4222的连接处为阶梯状。应当理解,受加工工艺的限制,上述阶梯状的拐处会形成有圆角或者其他形状的倒角。此外,值的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各第二子连接部422可以包括一组第一区段4221和第二区段4222,也可以包括多组第一区段4221和第二区段4222,例如:各第二子连接部422包括两组或者三组第一区段4221和第二区段4222。
[0044]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41包括屏幕连接部411和中框连接部412,屏幕连接部411将柔性电路板12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嵌于屏幕连接部411中,中框连接部412固接于屏幕连接部411与透明盖板2相背的一侧。中板31设有第一限位部311,中框连接部412与第一限位部311固定连接,从而通过中框连接部412与第一限位部311的配合,强化第一连接部41与中板31之间的连接,使第一连接部41与中板31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能够进一步缓解跌落过程中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的撞击、更好的保护显示模组1。示例性地,中框连接部412和第一限位部311二者中的一个包括安装槽,二者中的另一个包括凸台,凸台插设于安装槽中并与安装槽固定连接。该方案中,能够通过安装槽与凸台的配合进一步限制第一连接件4与中板31在平行于中板31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0045]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框连接部412包括凸台,第一限位部311包括安装槽,凸台靠近屏幕连接部411一端的尺寸大于等于凸台远离屏幕连接部411一端的尺寸。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框连接部412包括安装槽,第一限位部311包括凸台,凸台靠近屏幕连接部411一端的尺寸小于等于凸台远离屏幕连接部411一端的尺寸。上述两种方案中,第一连接件4与中框3之间的其他连接均解除的情况下,也就是第一连接件4与中框3之间的连接仅剩安装槽与凸台之间的连接时,第一连接部41能够由中板31上拔出,而不会损坏第一连接部41和中板31,更便于电子设备的维护。
[0046] 请继续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用于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的表面设有粘接层a,凸台通过粘接层a与安装槽粘接。当然,作为一种替换方式,粘接层a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部41用于与安装槽连接的表面。示例性地,粘接层a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设置于对应的安装槽或者第一连接部41的表面。
[0047] 请继续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3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敞口朝向显示模组1。电子设备还包括限位件5。限位件5固定于容纳槽中,并与第一连接部41抵接,也就是限位件5与第一连接件过盈配合,以加强第一连接部41与边框32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缓解跌落过程中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的撞击。示例性地,限位件5包括软胶材质的限位条,限位条的邵氏硬度为20~50HA,例如:限位条的邵氏硬度为20HA、25HA、38HA或者50HA等。软胶材质的限位条可以是加工成型后安装于第一侧壁的容纳槽中,也可以与边框32注塑一体成型。当然,限位件5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此外,具体实施时,第一侧壁上容纳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容纳槽的数量可以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不难理解,每个容纳槽中均设置有限位件5。
[0048]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G‑G剖视图。如图10‑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1’、透明盖板2’、中框3’和第二连接件8,具体地,透明盖板2’固定于显示模组1’的出光面,显示模组1’包括显示单元11’和柔性电路板12’,显示单元11’的一端为出线端,柔性电路板12’的一端与出线端连接,柔性电路板12’的另一端位于显示单元11’与透明盖板2’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显示单元11’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8位于透明盖板2’朝向显示模组1’的一侧,第二连接件8包括第三连接部81和第四连接部82,第三连接部81将柔性电路板12’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嵌于第三连接部81中,第四连接部82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部81与透明盖板2’相背的一侧。显示模组1’及第二连接件8在透明盖板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位于透明盖板2’上。中框3’包括中板31’和边框32’,中板31’位于边框32’围设的区域内,且中板31’与边框32’固定连接。中板31’设有与第四连接部82对应的第二限位部311’,第四连接部82与第二限位部311’固定连接,透明盖板2’的边缘与边框32’之间有间隙。
[0049] 该方案中,第三连接部81将柔性电路板12’位于出线端的部分嵌于其中,第三连接部81能够在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中以及电子设备跌落等场景中保护显示模组1’位于出线端的部分、防止其与中框3’发生磕碰,因而,无需在显示模组1’位于出线端的部分与中框3’之间设置避让间隙。同时,通过第四连接部82与中板31’上的第二限位部311’固定连接。相比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取消了显示模组1’与边框32’之间的避让间隙,因而,同等条件下,相比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使显示单元11’的显示面积更大,显示模组1’的黑边占比更小,也就是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大。具体地,以出线端所在1 3
一侧显示模组1’自身黑边的宽度为A,以同方向上第三连接部81的尺寸为C,第三连接部81
31
超出柔性线路板的尺寸为C 。同等条件下,也就是显示模组形状、面积均相同,显示模组除出线端所在的一端外的其他端黑边宽度对应相同,且同样是在出线端所在一侧、在黑边宽
3
度方向上:本申请中显示模组1’与中框3’的连接尺寸C 等于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模组
1’与中框3’的连接尺寸C,且两方案中,透明盖板与边框之间的间隙相同、显示模组1’自身
1
的黑边宽度相同(A=A)、显示模组1’其他部位的黑边宽度也对应相同的条件下。具体地,在出线端所在一侧: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为A+B+C,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1 31
的黑边宽度d1’为A+C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出线端所在的一侧,柔性电路板12’的U形结构为显示模组1’自身黑边的一部分,柔性电路板12’的U形结构嵌于第三连接部中,也就是说,显示模组1’自身的黑边与第三连接部81有重合的区域。以该重合的区域在相应黑边的宽度
32 3 31 32 3 31 1
方向上的尺寸为C ,则C=C +C ,而C=C,所以,C <C。加之,A=A,所以,相比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黑边更小,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高。此外,显示模组1’通过第四连接部82与中板31’上的第二限位部311’固定连接,能够进一步缓解跌落过程中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的撞击、更好的保护显示模组1’。
[0050] 同样,应当理解,即使透明盖板2’的边缘超出第三连接部81,透明盖板2’的边缘超出第三连接部81的尺寸也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透明盖板2’的边缘与边框32’之间的间隙为安装所需,肉眼不一定可见。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在透明盖板2’在中框3’安装到位后,通过注胶等方式填充透明盖板2’的边缘与边框32’之间的间隙。
[005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四连接部82包括凸台,第二限位部311’包括安装槽,凸台靠近第三连接部81一端的尺寸大于等于凸台远离第三连接部81一端的尺寸。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四连接部82包括安装槽,第二限位部311’包括凸台,凸台靠近第三连接部81一端的尺寸小于等于凸台远离第三连接部81一端的尺寸。上述两种方案中,第四连接部82与中框3’之间的其他连接均解除的情况下,也就是第四连接部82与中框3’之间的连接仅剩安装槽与凸台之间的连接时,凸台能够由安装槽中拔出,而不会损坏第四连接部82和中板31’,更便于电子设备的维护。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32’与透明盖板相背的一端可以连接有后盖6’,后盖6’与中框3’共同围设成用于容纳电池等部件的空间。
[0053] 请继续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用于与第四连接部82连接的表面设有粘接层b,凸台通过粘接层b与安装槽粘接。当然,作为一种替换方式,粘接层b也可以设置于第四连接部82用于与安装槽连接的表面。示例性地,粘接层b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设置于对应的安装槽或者第四连接部82的表面。
[0054] 请继续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3’包括用于与第三连接部81连接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敞口朝向显示模组1’。电子设备还包括限位件5’。限位件5’固定于容纳槽中,并与第三连接部81抵接,以加强第三连接部81与边框32’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缓解跌落过程中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的撞击,避免屏幕因撞击失效。示例性地,限位件5’包括软胶材质的限位条,限位条的邵氏硬度为20~50HA,例如:限位条的邵氏硬度为20HA、25HA、38HA或者50HA等。软胶材质的限位条可以是加工成型后安装于第二侧壁的容纳槽中,也可以与边框32’注塑一体成型。当然,限位件5’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此外,具体实施时,第二侧壁上容纳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容纳槽的数量可以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不难理解,每个容纳槽中均设置有限位件5’。
[0055] 以显示模组1’与第三连接部81连接的侧面为第一侧面,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还包括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中板31’满足以下至少一种情形:
[0056] 中板31’设有第一粘接层91,第一粘接层91与显示模组1’邻近第二侧面的部分粘接;
[0057] 中板31’设有第二粘接层92,第二粘接层92与显示模组1’邻近第三侧面的部分粘接;
[0058] 中板31’设有第三粘接层93,第三粘接层93与显示模组1’邻近第四侧面的部分粘接。
[0059] 图12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F‑F剖视图。如图12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板31’设有上述第一粘接层91、第二粘接层92和第三粘接层93,且第一粘接层91、第二粘接层92、第三粘接层93及第三连接部81首尾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包覆显示模组1’整个周面的闭环结构,从而将透明盖板2’及显示模组1’固定于中框3’,并实现显示模组1’与中框3’之间的密封防水。该方案中,在显示模组1’除出线端以外的部位,相比于图1所示方案,取消了中框3’的台阶面,显示模组和中框改为由显示模组与出光面相背的一侧连接,从而能够减小显示模组1’的黑边的尺寸。该方案中,在显示模组1’除出线端以外的部位,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d2’为A1+B1,其中A1为显示模组1’自身黑边的宽度,B1为显示模组1’与边框32’的避让间隙,B1一般大于等于0.3,所以电子设备的黑边宽度d2’为A+0.3㎜,比图1所示方案的黑边尺寸小0.5毫米以上。
[0060] 示例性地,第一粘接层91、第二粘接层92和第三粘接层93均可以为背胶(例如:模切背胶)等固体胶类,也均可以为通过点胶的方式设置于中板31’,静置后固化的胶类。第一粘接层91、第二粘接层92和第三粘接层93在显示单元11’上的具体粘接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三者均可以粘接于显示单元11’与出光侧相背一面的箔上,或者粘接于显示模组1’的背板上等。
[0061] 图13为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粘接层92和第三粘接层93与第二连接件8的交界处可以设有灌胶成型件94,具体地,可以自中框3’背离显示模组1’的一侧灌胶,灌注的胶固化后为灌胶成型件94,灌胶成型件94与第二粘接层92及第三粘接层93无缝连接,从而实现第二粘接层92和第三粘接层93与第二连接件8的交界处密封。
[0062] 图14为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0 0 0 0 0 0
备包括显示模组1、透明盖板2和中框3,具体地,中框包括中板31和边框32,中板31位于
0 0 0 0 0
边框32围设的区域内,且中板31与边框32固定连接。显示模组1设置于中板31 ,透明盖板
0 0 0 0
2固定于显示模组1的出光面,且透明盖板2的边缘超出显示模组1的边缘。进一步地,透
0 0 0 0 0
明盖板2朝向显示模组1的表面设有支撑部21 。显示模组1 包括显示单元11和柔性电路
0 0
板,显示单元11的一端为出线端,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连接段121,第一端
0 0 0
与出线端连接,第二端位于显示单元11与透明盖板2 相背的一侧、并向指向显示单元11 中
0 0 0 0
心的方向延伸,连接段121位于显示单元11与边框32之间,且连接段121连接第一端与第
0 0 0
二端。支撑部21 与连接段121抵接,且沿出线端指向边框32与出线端临近部位的方向(也
0 0 0
就是图中的W方向),连接段121与透明盖板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在支撑部21
0 0 0 0
的作用下,沿W方向,连接段121 向中板31所在方向倾斜。此外,支撑部21 在中板31上的正
0 0 0 0
投影位于连接段121 在中板31 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支撑部21 在中板31上的
0 0 0 0
正投影的范围可以小于连接段121 在中板3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且支撑部21在中板31 上
0 0 0 0
的正投影落入连接段121在中板31 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支撑部21 在中板31上的正投影
0 0
的范围也可以与连接段121在中板3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重合。该方案中,柔性电路板的连
0 0 0
接段121在支撑部21 的作用下朝向中板31所在方向倾斜设置,相比于在图1中连接段横向
0
设置的情形,连接段121在黑边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更小,进而使得本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相比于同样条件下图1所示电子设备,显示模组自身的黑边宽度更小。也就是说,同等条件下,相比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使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积
0
更大,显示模组1的黑边占比更小,也就是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大。
[0063] 值的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中板310朝向显示模组10的一侧可0 0
以设有用于避让连接段121的凹槽。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能连接段121与中板
0 0 0
31之间具有间隙,而无需在中板31上设置用于避让连接段121的凹槽。
[0064] 具体在透明盖板20上设置上述支撑部210时,支撑部210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例0
如,支撑部21可以为支架或者塑胶材质支撑结构等。
[0065] 具体实现显示模组10除出线端以外的各端与中框之间的连接时,可以使显示模组0 0
1除出线端以外的各端均与中板通过背胶或者点胶等方式粘接,也可以在显示模组1除出线端以外的各端的侧面均包覆塑胶件,通过塑胶件与中板粘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
0
实现显示模组1除出线端以外的各端与中框之间的连接,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0066]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