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电通信技术 / 传输 / 近场传输系统,例如感应环型的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257629.X 申请日 2023-09-27 公开(公告)号 CN117177385A 公开(公告)日 2023-12-05
申请人 厦门智医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 发明人 王鑫远; 李丕宝; 陈永亮;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预先配置管理终端的第一处理模 块 、第一RFID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且第一FRID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分别与第一处理模块电性连接,并通过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本发明设备之间连接便携,响应迅速,同时 稳定性 高,而且解决了现有在使用时需要对应不同的患者 数据采集 , 配对 频率 太高非常容易导致连接失败,同时也解决了原有蓝牙连接方式一个设备连接多个设备所带来的蓝牙稳定性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配置管理终端的第一处理模、第一RFID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且第一FRID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分别与第一处理模块电性连接,并通过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其中,加密密钥,包括相互配对的公钥和私钥,公钥作为配对的识别符和数据加密,私钥用于对公钥进行解密;
管理终端通过第一RFID模块创建虚拟卡标签,将获取的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和公钥写入虚拟卡标签中,并将当前虚拟卡标签设置为首选标签;
连接端将内嵌的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并在第一RFID模块和第二RFID模块的适配范围内,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读卡指令,获取标签内的设备名称、通讯信息和公钥,并结合连接的信息,包括以连接端的设备名称、通讯信息和公钥进行封闭数据包进行广播;
管理终端接收广播的连接数据包解析,并进行公钥验证,其中,包括:
公钥验证通过后将连接端的通讯信息加入绑定列表,同时加密配对成功指令利用连接端的公钥进行加密信息,回复给连接端,进行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处理模块采用RSA算法生成公钥和私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包括:MAC地址和蓝牙名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连接端将内嵌的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配置连接端的第二处理模块、第二RFID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且第二FRID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第二处理模块电性连接,且连接端将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将当前虚拟卡标签设置为首选标签,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RFID模块创建虚拟卡标签,进行配置多个虚拟卡标签;
根据当前配置多个虚拟卡标签,并创建虚拟卡标签列表进行排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指令,至少包括虚拟卡标签列表的虚拟卡序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根据读卡指令确定虚拟卡标签,包括以下步骤:
连接端读取第一RFID模块的虚拟卡标签信息,判断是否有已连接的设备,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若有已连接的设备,则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解除绑定消息,并收到管理端的解绑成功消息后,初始化第二蓝牙模块,开始连接虚拟卡标签的设备
若没有连接设备,则连接端初始化第二蓝牙模块,并开始连接虚拟卡标签的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进行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连接端在预设周期内向管理终端发送连接数据包,其中,包括:
若在预设周期内,管理终端没有收到连接数据包,则连接数据包提示连接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连接端在预设周期内向管理终端发送连接数据包,包括以下步骤:
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采集数据,并通过管理终端进行数据呈现。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几年的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对医院的救治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医院的救治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工作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患者入院的全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各项生理指标,需要患者在医院就医的全过程中连接着医院的监护仪,以供医生参阅并提供专业的意见。
[0003] 但目前医院的现状是,医院的监护仪因为具体品牌和型号的不同导致生命体征信号的监护仪的接口并不相同,所以患者在医院内部的不同区域转运时,就需要医院人员重复的给患者连接不同的监护仪,耗费了大量的人资源。
[0004] 同时,当前智慧病房项目中,应用生命体征采集设备基本采用的是手动选择连接,整体操作过程比较繁琐,先要点击体征采集界面,然后搜索设备,再选择设备,等待连接过1‑3秒后成功后才可以测试数据,存在一定使用局限性。
[0005]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预先配置管理终端的第一处理模、第一RFID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且第一FRID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分别与第一处理模块电性连接,并通过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其中,加密密钥,包括相互配对的公钥和私钥,公钥作为配对的识别符和数据加密,私钥用于对公钥进行解密;
[0010] 管理终端通过第一RFID模块创建虚拟卡标签,将获取的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和公钥写入虚拟卡标签中,并将当前虚拟卡标签设置为首选标签;
[0011] 连接端将内嵌的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并在第一RFID模块和第二RFID模块的适配范围内,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读卡指令,获取虚拟卡标签的通讯信息和公钥,并结合连接的信息,包括以连接端的设备名称、通讯信息和公钥进行封闭数据包进行广播;
[0012] 管理终端接收广播的连接数据包解析,并进行公钥验证,其中,包括:
[0013] 验证成功后将数据包地址加入绑定列表,同时加密配对成功指令利用连接端的公钥进行加密信息,回复给连接端,进行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步骤所述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包括以下步骤:
[0015] 第一处理模块采用RSA算法生成公钥和私钥。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包括:MAC地址和蓝牙名称。
[0017] 进一步的,步骤所述连接端将内嵌的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0018] 预先配置连接端的第二处理模块、第二RFID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且第二FRID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第二处理模块电性连接,且连接端将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
[0019] 进一步的,步骤所述将当前虚拟卡标签设置为首选标签,包括以下步骤:
[0020] 第一RFID模块创建虚拟卡标签,进行配置多个虚拟卡标签;
[0021] 根据当前配置多个虚拟卡标签,并创建虚拟卡标签列表进行排序。
[0022] 进一步的,所述读卡指令,至少包括虚拟卡标签列表的虚拟卡序号。
[0023] 进一步的,步骤所述根据读卡指令确定虚拟卡标签,包括以下步骤:
[0024] 连接端读取第一RFID模块的虚拟卡标签信息,判断是否有已连接的设备,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5] 若有已连接的设备,则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解除绑定消息,并收到管理端的解绑成功消息后,初始化第二蓝牙模块,开始连接虚拟卡标签的设备
[0026] 若没有连接设备,则连接端初始化第二蓝牙模块,并开始连接虚拟卡标签的设备。
[0027] 进一步的,步骤所述进行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0028] 连接端在预设周期内向管理终端发送连接数据包,其中,包括:
[0029] 若在预设周期内,管理终端没有收到连接数据包,则连接数据包提示连接断开。
[0030] 进一步的,步骤所述连接端在预设周期内向管理终端发送连接数据包,包括以下步骤:
[0031] 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采集数据,并通过管理终端进行数据呈现。
[00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3] 本发明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管理终端通过第一RFID模块创建虚拟卡标签,将获取的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和公钥写入虚拟卡标签中,并将当前虚拟卡标签设置为首选标签;连接端将内嵌的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并在第一RFID模块和第二RFID模块的适配范围内,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读卡指令,获取虚拟卡标签的通讯信息和公钥,进行封装连接数据包进行广播;管理终端接收广播的连接数据包解析,并进行公钥验证,验证成功后将数据包地址加入绑定列表,同时加密配对成功指令利用连接端的公钥进行加密信息,回复给连接端,进行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连接,实现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不仅设备之间连接便携,响应迅速,同时稳定性高,而且解决了现有在使用时需要对应不同的患者数据采集,配对频率太高非常容易导致连接失败,同时也解决了原有蓝牙连接方式一个设备连接多个设备所带来的蓝牙稳定性问题。附图说明
[003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
[0038]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预先配置管理终端的第一处理模块、第一RFID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且第一FRID模块和第一蓝牙模块分别与第一处理模块电性连接,并通过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其中,加密密钥,包括相互配对的公钥和私钥,公钥作为配对的识别符和数据加密,私钥用于对公钥进行解密;
[0040] 本技术方案,对于上述公钥来说,公钥用于作为配对的识别符,同时也是数据加密密码。
[0041] 管理终端通过第一RFID模块创建虚拟卡标签,将获取的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和公钥写入虚拟卡标签中,并将当前虚拟卡标签设置为首选标签;
[0042] 连接端将内嵌的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并在第一RFID模块和第二RFID模块的适配范围内,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读卡指令,获取虚拟卡标签的通讯信息和公钥,并结合连接的信息,包括以连接端的设备名称、通讯信息和公钥进行封闭数据包进行广播;
[0043] 管理终端接收广播的连接数据包解析,并进行公钥验证,其中,包括:
[0044] 验证成功后将数据包地址加入绑定列表,同时加密配对成功指令利用连接端的公钥进行加密信息,回复给连接端,进行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连接。
[0045] 具体的,在应用时,管理终端接受广播连接数据包,是自己地址码的进行解析,并验证公共密钥,如果不是丢弃。验证成功后将发包地址加入绑定列表,同时加密配对成功指令利用连接端的公共密钥进行加密信息,回复给连接端,双方建立通讯。
[0046] 另外,步骤所述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包括以下步骤:
[0047] 第一处理模块采用RSA算法生成公钥和私钥。
[0048] 其中,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包括:MAC地址和蓝牙名称。
[0049] 另外,步骤所述连接端将内嵌的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0050] 预先配置连接端的第二处理模块、第二RFID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且第二FRID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第二处理模块电性连接,且连接端将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
[0051] 具体的,在应用时,第二处理模块采用RSA算法生成公钥和私钥。
[0052] 另外,步骤所述将当前虚拟卡标签设置为首选标签,包括以下步骤:
[0053] 第一RFID模块创建虚拟卡标签,进行配置多个虚拟卡标签;
[0054] 根据当前配置多个虚拟卡标签,并创建虚拟卡标签列表进行排序。
[0055] 另外,所述读卡指令,至少包括虚拟卡标签列表的虚拟卡序号。
[0056] 另外,步骤所述根据读卡指令确定虚拟卡标签,包括以下步骤:
[0057] 连接端读取第一RFID模块的虚拟卡标签信息,判断是否有已连接的设备,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58] 若有已连接的设备,则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解除绑定消息,并收到管理端的解绑成功消息后,初始化第二蓝牙模块,开始连接虚拟卡标签的设备
[0059] 若没有连接设备,则连接端初始化第二蓝牙模块,并开始连接虚拟卡标签的设备。
[0060] 具体的,连接端初始化第二蓝牙模块后建立新的连接流程。
[0061] 另外,所述获取虚拟卡标签的通讯信息和公钥,包括以下步骤:
[0062] 第二处理模块采用RSA算法生成配对的公钥和私钥,并对当前获取的公钥进行私钥解密。
[0063] 进一步的,步骤所述进行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0064] 连接端在预设周期内向管理终端发送连接数据包,其中,包括:
[0065] 若在预设周期内,管理终端没有收到连接数据包,则连接数据包提示连接断开。
[0066] 另外,步骤所述连接端在预设周期内向管理终端发送连接数据包,包括以下步骤:
[0067] 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采集数据,并通过管理终端进行数据呈现。
[0068]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在应用时,可能存在管理终端与连接端频繁连接出现连接失败的情况,出现连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频繁连接设备的缓存数据多或部分数据丢失造成的,具体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解决:
[0069] 1、进行简化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配置过程,通过发送数据给指定的第一蓝牙模块或第二蓝牙模块,再通过指定的指令进行数据交互。
[0070] 2、定期分别进行初始化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进行清除缓存。
[0071]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处理模块预先读取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并生成加密密钥,管理终端通过第一RFID模块创建虚拟卡标签,将获取的第一蓝牙模块的通讯信息和公钥写入虚拟卡标签中,并将当前虚拟卡标签设置为首选标签;连接端将内嵌的第二RFID模块设置为读卡模式,并在第一RFID模块和第二RFID模块的适配范围内,连接端向管理终端发送读卡指令,获取虚拟卡标签的通讯信息和公钥,进行封装连接数据包进行广播;管理终端接收广播的连接数据包解析,并进行公钥验证,验证成功后将数据包地址加入绑定列表,同时加密配对成功指令利用连接端的公钥进行加密信息,回复给连接端,进行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连接,实现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不仅设备之间连接便携,响应迅速,同时稳定性高,而且解决了现有在使用时需要对应不同的患者数据采集,配对频率太高非常容易导致连接失败,同时也解决了原有蓝牙连接方式一个设备连接多个设备所带来的蓝牙稳定性问题,实现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快速连接,不仅设备之间连接便携,响应迅速,同时稳定性高,而且解决了现有在使用时需要对应不同的患者数据采集,配对频率太高非常容易导致连接失败,同时也解决了原有蓝牙连接方式一个设备连接多个设备所带来的蓝牙稳定性问题。
[007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处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0073]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