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光伏除尘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676200.4 申请日 2023-12-08 公开(公告)号 CN117955418A 公开(公告)日 2024-04-30
申请人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 发明人 魏洪斌; 张英基;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漂浮光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包括,主体机构,包括 支撑 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光伏主体;清尘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连接管,通过与漂浮光伏固定连接蓄 水 箱,蓄积雨水,并按时按量的通过连接管上的动 力 件喷向漂浮光伏端面,在水流喷向漂浮光伏端面时同时带动清理板沿着漂浮光伏端面移动以达到清理漂浮光伏端面的目的,本发明在下雨时不会向漂浮光伏端面喷水,但是可以通过蓄力件带动清理板沿着漂浮光伏端面移动以达到清理漂浮光伏端面的目的,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下大雨时多次或快速清理漂浮光伏端面时刮伤漂浮光伏端面,减少其使用寿命情况的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机构(100),包括支撑架(10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01)上的光伏主体(102);
清尘机构(200),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01)上的连接管(201)、与所述连接管(201)固定连接的蓄箱(202),以及与所述连接管(201)固定连接的清尘部件(203);
所述连接管(201)上半部分为中空设置,所述连接管(201)下半部分为实心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02)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板(202a)和第二隔离板(202b),所述第一隔离板(202a)和第二隔离板(202b)之间连接有过水管(202a‑1)和封堵管(202a‑2),所述第一隔离板(202a)上开设有控流孔(202a‑
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202a‑1)包括直行段(202a‑1a)和漏斗段(202a‑1b),所述漏斗段(202a‑1b)两侧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隔离板(202b)连接;
所述漏斗段(202a‑1b)端部开设有第一开孔(202a‑1b1),所述第一开孔(202a‑1b1)正下方开设有第二开孔(202a‑1b2),所述漏斗段(202a‑1b)尾端开设有第三开孔(202a‑1b3);
所述第三开孔(202a‑1b3)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开孔(202a‑1b2)的横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管(202a‑2)位于连接管(201)的正上方,所述封堵管(202a‑2)内壁固定连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管(202a‑2)开设有流水孔,所述流水孔位于封堵板中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尘部件(203)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管(201)上的动件(203a)、设置于所述连接管(201)上的蓄力件(203b),以及设置于所述动力件(203a)上的除尘件(203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203a)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管(201)上的第一过水管(203a‑1)、与所述第一过水管(203a‑1)固定连接的叶轮罩(203a‑2),以及设置于叶轮罩(203a‑2)内的叶轮(203a‑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力件(203b)包括与所述连接管(201)固定连接的承重杆(203b‑1)、与所述承重杆(203b‑1)固定连接的蓄力罩(203b‑2),以及设置于所述蓄力罩(203b‑2)内的蓄力轮(203b‑3);
所述蓄力罩(203b‑2)底端开设有下移槽(203b‑2a)。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件(203c)包括与所述连接管(201)固定连接的齿条杆(203c‑1)、设置于所述齿条杆(203c‑1)上的旋转杆(203c‑
2),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杆(203c‑2)上的移动(203c‑3);
所述齿条杆(203c‑1)设置有两组,所述旋转杆(203c‑2)端部设置有齿块,所述旋转杆(203c‑2)两端的齿块分别与齿条杆(203c‑1)内的凹槽相啮合
所述移动块(203c‑3)上固定连接有清理板(203c‑3a),所述移动块(203c‑3)内部开设有过水通孔,所述移动块(203c‑3)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均匀开设有多组;
所述叶轮罩(203a‑2)底端与移动块(203c‑3)固定连接有通水管(203a‑2a),所述通水管(203a‑2a)与所述过水通孔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力轮(203b‑3)包括棘齿轮(203b‑3a)、与所述棘齿轮(203b‑3a)固定连接的中间板(203b‑3b)、与所述中间板(203b‑
3b)固定连接的发条(203b‑3c),以及与所述中间板(203b‑3b)固定连接的发条(203b‑3c)罩;
所述发条(203b‑3c)罩上开设有多组凹槽;
所述发条(203b‑3c)设置于所述中间板(203b‑3b)靠近叶轮罩(203a‑2)的一端,所述棘齿轮(203b‑3a)设置于所述中间板(203b‑3b)远离叶轮罩(203a‑2)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203c‑3)上还设置有蓄水块(203c‑3b),所述蓄水块(203c‑3b)内部设置有直通槽(203c‑3b1)以及斜面槽(203c‑3b2),所述直通槽(203c‑3b1)与所述斜面槽(203c‑3b2)相连通;
所述直通槽(203c‑3b1)底端连接有第一直筒(203c‑3b1a),所述第一直筒(203c‑3b1a)内壁设置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抵触杆(203c‑3b1b);
所述移动块(203c‑3)底端还设置有棘杆(203c‑3c),所述棘杆(203c‑3c)穿过下移槽(203b‑2a)与所述棘齿轮(203b‑3a)相抵触。

说明书全文

一种漂浮光伏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漂浮光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漂浮光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光伏发电技术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技术,其核心部件是光伏板,光伏板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当阳光照射在光伏板上时,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电、通信、交通等;由于在现实使用的过程中,漂浮光伏的面积大,现有漂浮光伏的清理方法通常为人工使用高压枪冲洗光伏板表面,此方法需要的工作量非常大,工作人员实施起来费时费力,因此如何高效的清理光伏板表面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说明书摘要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4] 鉴于上述现有如何高效的清理光伏板表面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0005]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漂浮光伏除尘装置。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主体机构,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光伏主体;清尘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连接管、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的蓄水箱,以及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的清尘部件;所述连接管上半部分为中空设置,所述连接管下半部分为实心设置。
[0007]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之间连接有过水管和封堵管,所述第一隔离板上开设有控流孔。
[0008]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水管包括直行段和漏斗段,所述漏斗段两侧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隔离板连接;所述漏斗段端部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正下方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漏斗段尾端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开孔的横截面积。
[0009]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堵管位于连接管的正上方,所述封堵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管开设有流水孔,所述流水孔位于封堵板上方。
[0010]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清尘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的动力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的蓄力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动力件上的除尘件。
[0011]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的第一过水管、与所述第一过水管固定连接的叶轮罩,以及设置于叶轮罩内的叶轮。
[0012]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力件包括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的承重杆、与所述承重杆固定连接的蓄力罩,以及设置于所述蓄力罩内的蓄力轮;所述蓄力罩底端开设有下移槽。
[0013]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除尘件包括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的齿条杆、设置于所述齿条杆上的旋转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的移动;所述齿条杆设置有两组,所述旋转杆端部设置有齿块,所述旋转杆两端的齿块分别与齿条杆内的凹槽相啮合;所述移动块上固定连接有清理板,所述移动块内部开设有过水通孔,所述移动块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均匀开设有多组;所述叶轮罩底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与所述过水通孔相连通。
[0014]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力轮包括棘齿轮、与所述棘齿轮固定连接的中间板、与所述中间板固定连接的发条,以及与所述中间板固定连接的发条罩;所述发条罩上开设有多组凹槽;所述发条设置于所述中间板靠近叶轮罩的一端,所述棘齿轮设置于所述中间板远离叶轮罩的一端。
[0015] 作为本发明所述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块上还设置有蓄水块,所述蓄水块内部设置有直通槽以及斜面槽,所述直通槽与所述斜面槽相连通;所述直通槽底端连接有第一直筒,所述第一直筒内壁设置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抵触杆;所述移动块底端还设置有棘杆,所述棘杆穿过下移槽与所述棘齿轮相抵触。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与漂浮光伏固定连接蓄水箱,蓄积雨水,并按时按量的通过连接管上的动力件喷向漂浮光伏端面,在水流喷向漂浮光伏端面时同时带动清理板沿着漂浮光伏端面移动以达到清理漂浮光伏端面的目的,此方法不需要人工清洗,且利用雨水作为清洗水源,节能环保;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在下雨时不会向漂浮光伏端面喷水,但是可以通过蓄力件带动清理板沿着漂浮光伏端面移动以达到清理漂浮光伏端面的目的,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下大雨时多次或快速清理漂浮光伏端面时刮伤漂浮光伏端面,减少其使用寿命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 图1为本发明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蓄水箱内部结构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过水管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动力件结构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蓄力件结构图一。
[0024] 图7为本发明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蓄力件结构图二。
[0025] 图8为本发明漂浮光伏除尘装置的蓄水块剖面示意图。
[0026] 图中:100、主体机构;101、支撑架;102、光伏主体;200、清尘机构;201、连接管;202、蓄水箱;202a、第一隔离板;202a‑1、过水管;202a‑1a、直行段;202a‑1b、漏斗段;202a‑
1b1、第一开孔;202a‑1b2、第二开孔;202a‑1b3、第三开孔;202a‑2、封堵管;202a‑2a、封堵板;202a‑3、控流孔;202b、第二隔离板;203、清尘部件;203a、动力件;203a‑1、第一过水管;
203a‑2、叶轮罩;203a‑2a、通水管;203a‑3、叶轮;203b、蓄力件;203b‑1、承重杆;203b‑2、蓄力罩;203b‑2a、下移槽;203b‑3、蓄力轮;203b‑3a、棘齿轮;203b‑3b、中间板;203b‑3c、发条;
203b‑3d、发条罩;203c、除尘件;203c‑1、齿条杆;203c‑2、旋转杆;203c‑3、移动块;203c‑3a、清理板;203c‑3b、蓄水块;203c‑3b1、直通槽;203c‑3b1a、第一直筒;203c‑3b1b、抵触杆;
203c‑3b2、斜面槽;203c‑3c、棘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8]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0]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31] 实施例1
[0032] 参照图1至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漂浮光伏除尘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00,包括支撑架101,以及设置于支撑架101上的光伏主体102;清尘机构200,包括设置于支撑架101上的连接管201、与连接管201固定连接的蓄水箱202,以及与连接管201固定连接的清尘部件203;连接管201上半部分为中空设置,连接管201下半部分为实心设置,值得注意的是,连接管201与蓄水箱202底部相连通,使得蓄水箱202内的水可以通过连接管201流至移动块203c‑3内部的过水通孔,连接管201位于第一过水管203a‑1下端的部分为实心设置。
[0033] 具体的,蓄水箱202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板202a和第二隔离板202b,第一隔离板202a和第二隔离板202b之间连接有过水管202a‑1和封堵管202a‑2,第一隔离板202a上开设有控流孔202a‑3,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隔离板202a与其上方的空间形成蓄水箱202的蓄水部分,第一隔离板202a与第二隔离板202b之间的空间形成蓄水箱202的过渡部分,第二隔离板
202b与蓄水箱202底部之间形成蓄水箱202的出水部分,在第一隔离板202a上开设的控流孔
202a‑3可以控制水由第一隔离板202a流动至第二隔离板202b的时间,对整体装置起到了定时作用。
[0034] 其中,过水管202a‑1包括直行段202a‑1a和漏斗段202a‑1b,漏斗段202a‑1b两侧通过弹簧与第二隔离板202b连接;漏斗段202a‑1b端部开设有第一开孔202a‑1b1,第一开孔202a‑1b1正下方开设有第二开孔202a‑1b2,漏斗段202a‑1b尾端开设有第三开孔202a‑1b3;
第三开孔202a‑1b3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开孔202a‑1b2的横截面积,值得注意的是,直行段
202a‑1a与第一隔离板202a之间通过滑块连接,使得过水管202a‑1可以通过直行段202a‑1a沿着第一隔离板202a移动,还应该注意的是,直行段202a‑1a两侧与第一隔离板202a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开孔202a‑1b2对每次清理时所需要的水量起到了定量作用,第一隔离板202a与第二隔离板202b之间的积水量只有达到第二开孔202a‑1b2所在的高度,才能流入第二开孔202a‑1b2中,从而带动过水管202a‑1整体下移,直至第二开孔202a‑1b2移动至第二隔离板202b与蓄水箱202底部的之中,与此同时第一开孔202a‑1b1移动至略高于第二隔离板
202b端部的高度,使得第二隔离板202b端部的水可以由第一开孔202a‑1b1移动至漏斗段
202a‑1b内,由此,漏斗段202a‑1b上的第二开孔202a‑1b2起到了限定每次除尘时的水量,使得蓄水箱202内的水不会一次用完,可以多次使用,避免长期不下雨的天气由于清理漂浮光伏端部时没有水而产生的清理不彻底的作用。
[0035] 进一步的,封堵管202a‑2位于连接管201的正上方,封堵管202a‑2内壁固定连接有封堵板,封堵管202a‑2开设有流水孔,流水孔位于封堵板中间,值得注意的是,封堵管202a‑2中为位于封堵板端部的位置中空,由封堵板至封堵管202a‑2底部开设有过水通孔,有利于蓄积雨水,当下雨时,雨水在封堵板端部聚集,此时封堵管202a‑2下移,此时封堵管202a‑2将连接管201的入水口堵住,使得蓄水箱202内的水无法流入连接管201,当雨停后雨水封堵板中间的流水孔沿着过水通孔流动至连接管201中,在封堵板端部的雨水流动至连接管201的过程中,封堵管202a‑2在水的浮力下上升至初始位置,此时封堵管202a‑2不再将连接管
201的进水口堵住,此时水流可以流动至连接管201内,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下雨天封堵管
202a‑2下移将连接管201的进水口堵住,可以避免下大雨时多次或快速清理漂浮光伏端面时刮伤漂浮光伏端面,减少其使用寿命。
[0036] 操作过程:在下雨时,雨水在蓄水箱202内的第一隔离板202a端部聚集,同时雨水在封堵管202a‑2内聚集,此时封堵管202a‑2下移,此时封堵管202a‑2将连接管201的入水口堵住,使得蓄水箱202内的水无法流入连接管201,与此同时雨水在移动块203c‑3内沿着斜面槽203c‑3b2聚集至直通槽203c‑3b1的隔水板端部,使得隔水板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向下压动抵触杆203c‑3b1b,使得抵触杆203c‑3b1b向下抵触棘杆203c‑3c,使得下雨时棘杆203c‑3c沿着下移槽203b‑2a向下运动直至不再与棘齿轮203b‑3a相抵触,此时发条203b‑3c释放能量带动旋转杆203c‑2旋转,旋转杆203c‑2旋转时带动移动块203c‑3上的清理板203c‑3a沿着漂浮光伏端面移动,以达到清理漂浮光伏端面的目的。
[0037] 实施例2
[0038] 参照图4至图6,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清尘部件203包括设置于连接管201上的动力件203a、设置于连接管201上的蓄力件203b,以及设置于动力件203a上的除尘件203c,值得注意的是,动力件203a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给蓄力件203b蓄力,与此同时动力件203a还可以带动除尘件203c移动,以达到清理漂浮光伏表面的目的。
[0039] 具体的,动力件203a包括设置于连接管201上的第一过水管203a‑1、与第一过水管203a‑1固定连接的叶轮罩203a‑2,以及设置于叶轮罩203a‑2内的叶轮203a‑3,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过水管203a‑1与叶轮罩203a‑2连接的一端为可伸缩的软管,有利于动力件203a跟随旋转杆203c‑2沿着齿条杆203c‑1移动。
[0040] 其中,蓄力件203b包括与连接管201固定连接的承重杆203b‑1、与承重杆203b‑1固定连接的蓄力罩203b‑2,以及设置于蓄力罩203b‑2内的蓄力轮203b‑3;蓄力罩203b‑2底端开设有下移槽203b‑2a,值得注意的是,承重杆203b‑1与蓄力罩203b‑2固定连接一端为可伸缩的软管,有利于蓄力件203b跟随旋转杆203c‑2沿着齿条杆203c‑1移动。
[0041] 进一步的,蓄力轮203b‑3包括棘齿轮203b‑3a、与棘齿轮203b‑3a固定连接的中间板203b‑3b、与中间板203b‑3b固定连接的发条203b‑3c,以及与中间板203b‑3b固定连接的发条203b‑3c罩;发条203b‑3c罩上开设有多组凹槽;发条203b‑3c设置于中间板203b‑3b靠近叶轮罩203a‑2的一端,棘齿轮203b‑3a设置于中间板203b‑3b远离叶轮罩203a‑2的一端,值得注意的是,蓄力轮203b‑3棘齿轮203b‑3a的旋转方向与旋转杆203c‑2旋转的方向相同,使得当旋转杆203c‑2停止不动时,棘齿轮203b‑3a在棘杆203c‑3c的抵触下同时停止不动,此时发条203b‑3c的蓄力不可释放。
[0042]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43] 操作过程:在不下雨时,蓄水箱202第一隔离板202a端部的水沿着第一隔离板202a上的控流孔202a‑3流至第二隔离板202b端部,当第二隔离板202b端部的水聚集漏斗段202a‑1b第二开孔202a‑1b2的高度时,水由第二开孔202a‑1b2进入漏斗段202a‑1b,此时漏斗段202a‑1b的重量增加,带动过水管202a‑1整体向下移动,直至第二开孔202a‑1b2移动至第二隔离板202b与蓄水箱202底部的之中,与此同时第一开孔202a‑1b1移动至略高于第二隔离板202b端部的高度,使得第二隔离板202b端部的水可以由第一开孔202a‑1b1移动至漏斗段202a‑1b内,进入漏斗段202a‑1b内的水沿着第二开孔202a‑1b2流动至蓄水箱202底部,再由蓄水箱202底部流动至连接管201中,当漏斗段202a‑1b第一开孔202a‑1b1不再有水流进入时,漏斗段202a‑1b内的水会沿着第二开孔202a‑1b2和第三开孔202a‑1b3流动至蓄水箱202的底端,在此过程中,由于漏斗段202a‑1b的重量变小,使得过水管202a‑1在第一开孔
202a‑1b1与第一隔离板202a之间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0044] 实施例3
[0045] 参照图1至图8,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除尘件203c包括与连接管201固定连接的齿条杆203c‑1、设置于齿条杆203c‑1上的旋转杆203c‑2,以及设置于旋转杆203c‑2上的移动块203c‑3;齿条杆203c‑1设置有两组,旋转杆203c‑2端部设置有齿块,旋转杆
203c‑2两端的齿块分别与齿条杆203c‑1内的凹槽相啮合;移动块203c‑3上固定连接有清理板203c‑3a,移动块203c‑3内部开设有过水通孔,移动块203c‑3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均匀开设有多组;叶轮罩203a‑2底端与移动块203c‑3固定连接有通水管203a‑2a,通水管
203a‑2a与过水通孔相连通,值得注意的是,清理板203c‑3a的材质应为软质材料,防止在清理时刮伤漂浮光伏端面,清理板203c‑3a的材质可以为胶材质,或者清理板203c‑3a与漂浮光伏所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软布,以达到在清理漂浮光伏端面的同时减少刮伤漂浮光伏端面。
[0046] 进一步的,移动块203c‑3上还设置有蓄水块203c‑3b,蓄水块203c‑3b内部设置有直通槽203c‑3b1以及斜面槽203c‑3b2,直通槽203c‑3b1与斜面槽203c‑3b2相连通;直通槽203c‑3b1底端连接有第一直筒203c‑3b1a,第一直筒203c‑3b1a内壁设置有隔水板,隔水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抵触杆203c‑3b1b;移动块203c‑3底端还设置有棘杆203c‑3c,棘杆203c‑3c穿过下移槽203b‑2a与棘齿轮203b‑3a相抵触,值得注意的是,隔水板与第一直筒203c‑3b1a内壁通过弹簧连接,同时隔水板与抵触杆203c‑3b1b之间设置有流水通孔,使得不下雨时,移动块203c‑3内部的积水可以通过隔水板与抵触杆203c‑3b1b之间的流水通孔流出移动块
203c‑3,在隔水板端部的水流出移动块203c‑3的过程中,隔水板与抵触杆203c‑3b1b在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使得棘杆203c‑3c同时沿着下移槽203b‑2a向上运动,直至棘杆203c‑3c重新与棘轮相抵触;斜面槽203c‑3b2有利于将蓄水块203c‑3b内的水更快的聚集到直通槽203c‑3b1内,使得隔水板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向下压动抵触杆203c‑3b1b,使得抵触杆203c‑3b1b向下抵触棘杆203c‑3c,使得下雨时棘杆203c‑3c沿着下移槽203b‑2a向下运动直至不再与棘齿轮203b‑3a相抵触,此时发条203b‑3c释放能量带动旋转杆203c‑2旋转,旋转杆203c‑2旋转时带动移动块203c‑3上的清理板203c‑3a沿着漂浮光伏端面移动,以达到清理漂浮光伏端面的目的。
[0047]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0048] 操作过程:在水流由连接管201向下流动至叶轮罩203a‑2的过程中,水流向下运动的势能带动叶轮203a‑3转动,叶轮203a‑3转动时带动旋转杆203c‑2同时转动,旋转杆203c‑2转动时带动移动块203c‑3沿着齿条杆203c‑1移动,移动块203c‑3沿着漂浮光伏端面移动的同时,水通过连接管201流向移动块203c‑3的过水通孔,再通过过水通孔由出水口洒向漂浮光伏端面,使得移动块203c‑3上的清理板203c‑3a可以更容易将漂浮光伏端面的灰尘刮除干净;在叶轮203a‑3转动时,棘齿轮203b‑3a和发条203b‑3c随着旋转杆203c‑2同时转动,以达到在清理漂浮光伏端面的同时通过发条203b‑3c蓄力;在水流不再经过叶轮203a‑3时,在齿条杆203c‑1内部与旋转杆203c‑2固定连接的弹簧弹力作用下,旋转杆203c‑2移动至初始位置。
[0049]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0050]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0051]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0052]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