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发电装置

申请号 CN201480078145.1 申请日 2014-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6460805A 公开(公告)日 2017-02-22
申请人 刘文晏; 发明人 刘文晏;
摘要 一种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 力 发电装置,包括一设置于地面下方的地热井、一设置于该地热井(2)底部的中空导热柱(4)、一设置于地面的发电单元(5)、一蒸气导引单元(6)、一冷凝单元(7),及一配 水 单元(8),借由该发电单元(5)中的一第一 箱体 (54)与一第二箱体(56)交互注水、泄水的设计,使该第一箱体(54)与该第二箱体(56)的整体重量改变井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该发电单元(5)的 转轴 (52)转动,并同时连动该发电单元(5)的发 电机 (51)发电,借此将该地热蒸气转化为水的位转换为 电能 ,以达到自然 能源 发电的需求。
权利要求




  • U 一种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含: - 设置于地面下方的地热井;


    一设置于该地热井底部的中空导热柱, 用以导引该地热蒸气至该地热井中; 一发电单元, 设置于该地热井, 并包括:


    一发电机


    一连动该发电机发电的转轴


    一连接于该转轴上的第一缆绳;


    —连接于该第一缆绳另一端的第一箱体, 该第一箱体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箱体上的 第一顶部开口、 一形成于该第一箱体上而能将排出外界的第一泄水口, 及一用以控制 该第一泄水口启闭的第一开关


    一相对连接于该转轴另一侧上的第二缆绳; 及


    一连接于该第二缆绳另一端的第二箱体, 该第二箱体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二箱体上的 第二顶部开口、一形成于该第二箱体上而能将水排出处界的第二泄水口, 及一用以控制 该第二泄水口启闭的第二开关;


    一蒸气导引单元 包括一设置于该地热井底部并间隔位于该中空导热柱上方的分隔 板, 及一与该分隔板连接并设置于该地热井的一侧壁上且用以导引该地热蒸气的主管, 该分隔板于该地热井底部界定出一蒸气空间, 该主管与该蒸气空间相连通;


    一冷凝单元 与该蒸气导引单元的主管连接 用以冷凝该主管所导引的地热蒸气而 变成水; 及


    一配水单元,与该冷凝单元连接用以输送该冷凝单元冷却后的水,并包括一控制闹 一连接该控制阖的第一分管, 及一连接该控制闹的第二分管, 该控制可控制启闭该第 一、二分管, 且该第一分管的出口对应设置于该第一箱体上方, 该第二分管的出口对应 设置于该第二籍体上方, 在该第一分管注水时, 该第二分管就停止注水, 在该第二分管 注水 , 该第一分管就停止注水;


    该第一、 二箱体可在一第一发电位置与一第二发电位置之 移动 在该第一发电位 置时, 该第一箱体含水的总重量大于该第二箱体的重量 该第二箱体是位于该第一箱体 的相对上方, 且该第二缆绳卷绕于该转軸上, 在该第二发电位置时, 该第二箱体含水的 总重量大于该第一箱体的重量 该第一箱体是位于该第二箱体的相对上方 且该第一缆 绳卷绕于该转轴上, 借由交错地泄水、 注水, 使该第一、 二箱体能持续地在该第一 二 发电位置间往复移动 进而使该转轴能持续地往复转动, 并同时连动该发电机发电, 借 此将该地热蒸气转化为水的位能再转换为电能, 以达到自然能源发电的需求。


    2、 依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分隔板是一高一低倾斜地设置于该地热井中, 且该分隔板的高端与该主管连接。 3、 依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径在于: 该蒸气导引单元更包括一设置于该分隔板低端处的引流口,及一用以封闭该引流口的挡 片 该档片可使该地热井中的水进入该蒸气空间中, 而无法使该蒸气空间中的蒸气溢出 至该分隔板外。


    4、 依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径在于: 该发电单元更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地热井中并与该第一 二箱体连接的轨道, 该第一 > 二箱体分别沿着该二轨道上下移动。


    5、 依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径在于: 该发电单元更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二轨道末端的触发件, 当该第一> 二箱体移动至该轨 道末端时, 该触发件与该第一、 二箱体碰触, 并激活该第一、 二开关分别开启该第一、 二泄水口, 用以泄除注入于该第一、 二箱体中的水。


    6、 依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径在于: 更包含一用以储存 > 输出该发电单元所发出电力的蓄电单元。


    7、 依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径在于: 该冷凝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蒸气导引单元上的散热器。


    8、 依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径在于: 该中空导热柱包括一深入地底的柱体,及一设置于该柱体上并显露于该地热井中的导热 片。


    9、 依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径在于: 该第一箱体更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开关上以控制该第一开关驱动的第一定 器,该第二 箱体更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二开关上以控制该第二开关 ¾动的第二定时器


    10、 依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更包含多个设置于该地熱井中的发电单元。

  •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发电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发电装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口的增加, 因过度使用化石能源 使得能源消耗量日益剧增, 不仅大量排放二导致温室效应, 更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异常。 因此, 解决能源缺乏 问题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课题, 亦是人类得以永续地生活必须 改变的当务之急。

    其中, 解决能源缺乏问题, 除了开发再生能源外, 如太阳能力, 及力发电等 的自然能源的应用也是为一大重点, 近年来随着能源转换技术的提高, 业界开始研发有 关废 *能回收再利用的相关技术, 使能源缺乏问题出现一道新曙光。

    所谓的热能源是源自地壳内部的天然热能 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 在地 壳破裂的地方也就是构造边 由于地壳板块互撞或裂涨造成火山活动, 导致区域 性地温升-高, 大量热能传到浅部, 可供我们开发利用, 由于地球内部的地热经由这些地 区传至地表, 其热量巨大无比, 蕴藏量非常丰富, 因此, 便有利用地热或该喷发蒸汽作 为发电能量的发电方式, 目前的技术已能对这种集中在地壳浅部的地热能源, 予以开发 利用, 在各种新替代能源中, 地热已被大量开发利用。 将来如果技术更进步, 可开发较 深的地热 , ^热能源源不绝, 故地热能源常被称为永不枯竭的资源。

    参阅图 1 , 为中国台湾新型第 M399911号专利重力发电装置, 该专利案为本案发明 人的先前申请案 揭露一种运用自然能源发电的装置, 该重力发电装置包含一发电单元 11、 一第一重力单元 12 , 以及一第二重力单元〗3。 该发电单元 11包括一发电机 111 , 以及一能连动该发电机 〗 1 发电的转轴 12, 该第一重力单元 12包括一连接于该转軸 112上的第一缆绳 121、一连接于该第一缆绳

    121另一端的第一箱体

    122, 该第二重力单 元 13包括一连接于该转轴 112上的第二缆绳 131、一连接于该第二缆绳

    13 ι另一端的第 二箱体 32。

    借由该第一重力单元 12与该第二重力車元 13的设 i†, 并利用交互注水、 泄水的方 式, 使该第一箱体 122与该第二箱体 132的整体重量改变并能上下移动, 进而使该第一 重力隼元 12 能相对于该第二重力单元 13 在一第一发电位置与一第二发电位置之间移 动, 并借此带动该发电单元 11的转轴 12转动而能连动发电机 111发电, 因此能将位 能转换为电能, 以达到环保的需求。 习知所揭露的重力发电装置是适用于设置在海上、 河边, 或是瀑布旁等具有位能差 的自然环境的水力来发电 有鉴于此, 本案发明人更悉心研究其它可利用自然的环保能 源发电, 相较于水力设置于地面上的不稳定性, 地热能属于为较可靠的自然能源, 目前 已知的地热发电是运用地热的蒸气推动发电机的转叶转动, 以达到发电的目的 而若欠 缺良好的热交换技 将无法有效利用以取得发电能源 一般的地热弁容易释放硫化氢 和二氧化硫等造成环境的污染及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气体, 且地热蒸气中含较高的矿物 质, 容易累积阻塞管路 且其成分会使发电柷转 产生凝垢, 使转 转动变慢 或甚至 无法再转动, 会造成发电效率降低, 此时就需更换新的发电机, 所以实用性与成本确实 难以大量推广。 有鉴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将地热能量有效利用, 以解决能源危机问 题的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其可有效加快 传导地热的效率,亦可缩短该地热井的挖掘深度,达到降低设置成本与简化施工的功效, 将位能转换为电能, 达到利用自然能源发电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地 *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其中 包含■:

    一设置于地面下方的地熱井;

    一设置于该地热井底部的中空导热柱, 用以导引该地热蒸气至该地热井中; 一发电单元, 设置于该地热井 并包括:

    一发电机;

    一连动该发电机发电的转轴;

    一连接于该转轴上的第一缆绳;

    一连接于该第一缆绳另一端的第一箱体,该第一箱体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箱体上的 第一顶部开口、 一形成于该第一箱体上而能将水排出外界的第一泄水口, 及一用以控制 该第一泄水口启闭的第一开关

    一相对连接于该转轴另一侧上的第二缆绳; 及

    —连接于该第二缆绳另一端的第二箱体, 该第二箱体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二箱体上的 第二顶部开口、 一形成于该第二箱体上而能将水排出夕卜界的第二泄永口, 及一用以控制 该第二泄永口启闭的第二开关;

    一蒸气导引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地热井底部并间隔位于该中空导热柱上方的分隔 板, 及一与该分隔板连接并设置于该地热井的一侧壁上且用以导引该地热蒸气的主管, 该分隔板于该地热弁底部界定出一蒸气空间, 该主管与该蒸气空间相连通;

    一冷凝单元 与该蒸气导引单元的主管连接, 用以冷凝该主管所导引的地热蒸气而 变成水; 及

    一配水单元,与该冷凝单元连接用以输送该冷凝单元冷却后的水,并包括一控制、 一连接该控制阖的第一分管, 及一连接该控制阀的第二分管, 该控制阀可控制启闭该第 ―、 二分管 且该第一分管的出口对应设置于该第一箱体上方 该第二分管的出口对应 设置于该第二箱体上方, 在该第一分管注水时, 该第二分管就停止注水, 在该第二分管 注水 , 该第一分管就停止注水;

    该第一、 二箱体可在一第一发电位置与一第二发电位置之间移动, 在该第一发电位 置时, 该第一箱体含水的总重量大于该第二籍体的重量, 该第二箱体.是位于该第一箱体 的相对上方, 且该第二缆绳卷绕于该转轴上, 在该第二发电位置 , 该第二箱体含水的 总重量大于该第一箱体的重量 该第一箱体是位于该第二箱体的相对上方 旦该第一缆 绳卷绕于该转轴上, 借由交错地泄水、 注水, 使该第一、 二箱体能持续地在该第一、 二 发电位置间往复移动 进而使该转轴能持续地往复转动, 并同时连动该发电发电, 借 此将该地热蒸气转化为氷的位能再转换为电能, 以达到自然能源发电的需求。

    该分隔板是一高一低倾斜地设置于该地热井中, 且该分隔板的高端与该主管连接。 该蒸气导引单元更包括一设置干该分隔板低端处的引流口 及一用以封闭该引流口 的挡片, 该挡片可使该地热井中的永进入该蒸气空问中, 而无法使该蒸气空间中的蒸气 溢出至该分隔板外。

    该发电单元更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地热井中并与该第一、 二箱体连接的轨道, 该第 一、 二箱体分别沿着该二轨道上下移动„

    该发电单元更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二轨道末端的触发件, 当该第一、 二箱体移动至 该轨道末端时, 该触发件与该第一、 二箱体碰触, 并激活该第一、 二开关分别开启该第 ―、 二泄水口, 用以泄除注入于该第一、 二箱体中的水。

    更包含一用以储存、 输出该发电单元所发出电力的蓄电单元。

    该冷凝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蒸气导引单元上的散热器。

    该中空导热柱包括一深入地底的柱体, 及一设置于该柱体上并显露于该地热井中的 导热片。

    该第一箱体更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开关上以控制该第一开关驱动的第一定时器,该 第二箱体更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二开关上以控制该第二开关驱动的第二定时器„

    更包含多个设置于该地热井中的发电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后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 通过该中空导热柱设置于该地热井底部 并深入地底, 不仅可有效加快传导地热的效率, 亦可缩短该地热井的挖掘深度, 达到降 低设置成本与简化施工的功效 而该蒸气空间中所凝结的地热蒸气则会沿着该分隔板进 入该主管中, 以提升收集该地热蒸气的效率, 当与该主管连接的冷凝单元将所凝结的地 热蒸气变成水, 再经由该第一、 二分管输出至该第一、 二箱体中进行交互注水 泄水的 二箱体的整体重量改变进而上下移动, 借此带动该发电隼元的转轴转 单元的发电钒发电, 将位能转换为电能, 达到利用自然能源发电的目

    图 是一局部剖视示意图 说明习知台湾新型第 M399911号一种重力发电装置; 图 2是一局部剖视示意图, 说明本发明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的第 一较佳实施例

    图 3是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一箱体的态样; 图 4是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二箱体的态样; 图 5是一侧视示意图 说明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一轨道及一触发件; 图 6是一局部剖视示意图 说明本发明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的第 二较佳实施例; 及

    图 7是一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的第 三较佳实施例。

    符号说明】

    2-地热弁;

    3-封盖; 31-穿孔;

    4-中空导热柱; 41 -柱体; 42-导热片;

    5-发电单元; 51-发电机; 52-转轴; 53-第一缆绳; 54-第一箱体; 541 -第一顶部开 口; 542-第一泄水口; 543-第一开关; 544-第一定时器; 55-第二缆绳; 56-第二箱体; 561 -第二顶部开口; 562第二泄水口; 563-第二开关; 564-第二定时器; 57- ft道; 58 - 触发件; 59 -剎车件;

    6-蒸气导引单元; 60-蒸气空 ; 61-分隔板; 62-主管; 63-引流口; 64-挡 j†;

    7-冷凝单元; 71-散热器

    8-配氷单元; 81 -控制阀; 82-第一分管; 83-第二分管;

    9-蓄电单元。

    有关本发明的相关申请专利特色与技术内容, 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三个较佳实施 例的详细说明中, 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进行详细说明之前 应注意的是, 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组件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 2、 图 3 , 及图 4, 为本发明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的第一较 佳实施例。 该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包含一地热井 2、 一封盖 3、 一中 空导热柱 4、 一发电单元 5、 一蒸气导引单元 6、 一冷凝单元 7、 一配水单元 8 , 及一蓄 电单元 9。

    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该地 *井 2是设置于具有地热的区域, 并由地面向下钻井 一预定深度。 该钻井深度依所在地理环境的不同会有所差异, 钻井深度不一而同 该封 盖 3是盖设于该地热弁 2上方 且该封盖 3上设置有二个穿孔 3】, 值得一提的是 该封 盖 3是使用水泥材质将该地热井 2封闭, 避免外物> 人体不慎掉落至该地热井 2中, 提 升该地热井 2的安全性。

    该中空导热柱 4设置于该地热弁 2底部, 用以导引该地热蒸气至该地热井 2中, 其 中, 该中空导热柱 4包括一深入地底的柱体 41 , 及一设置于该柱体 41上并显露于该地 *井 2中的导热片 42 , 且该中空导热柱 4是由导热性高的材质, 例如金属所制成。

    通过深入地底的柱体 41 ,可将地面下的地热蒸气经由该中空导热柱 4传导至该地热 # 2中, 同样地, 该导 42则可将地底的地热蒸气, 经由显露于该地 *井 2中的导 热片 42传导至该地热弁 2 中, 进而加快传导地热的效率。 由此可知, 该中空导热柱 4 的设置, 不仅可缩短该地熱井 2的挖掘深度, 降低设置成本, 亦可简化施工 提升作 的便利性。

    该发电单元 5设置于该地热井 2 , 并包括一发电机 51、 一转轴 52、 一第一缆绳 53、 一第一箱体 54 > —第二缆绳 55 , 及一第二箱体 56。

    该转轴 52连动该发电机 51发电, 该第一缆绳 53连接于该转轴 52上, 该第一箱体 54连接于该第一缆绳 53的另一端上,该第二缆绳 55相对连接于该转轴 52的另一側上, 该第二箱体 56连接于该第二缆绳 55的另一端上, 且该第一缆绳 53、 第二缆绳 55是分 别穿过该封盖 3上的二穿孔 31以与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固定。

    在此应注意的是,连接于该转轴 52的第一缆绳 53、第二缆绳 55的实质长度是相同 的 当该转軸 52受该发电机 51连动时, 该第一缆绳 53、 第二缆绳 55是反向缠绕于该 转轴 52上的, 另外, 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是由耐高温的材质所制成。

    该第一箱体 54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箱体 54上的第一顶部开口 54L —形成于该第 一箱体 54上而能将水排出外界的第一泄水口 542、一用以控制该第一泄水口 542启闭的 第一开关 543, 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开关 543上以控制该第一开关 543驱动的第一定时器 544。

    而该第二箱体 56同祥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二箱体 56上的第二顶部开口 561、 一形成 于该第二箱体 56上而能将水排出外界的第二泄水口 562、 一用以控制该第二泄水口 562 启闭的第二开关 563 , 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开关 563上以控制该第二开关 563驱动的第二 定时器 564。

    由于该第一开关 543、 第二开关 563为电磁阖, 且该第一定时器 544、 第二定时器 564是可控制第一开关 543、 第二开关 563驱动的电子组件 因此, 利用时间自动控制 的方式, 可使该第一开关 543、 第二开关 563控制该第一泄水口 542、 第二泄水口 562 启闭, 以确保运作的稳定性。

    特别说明的是, 该第一顶部开口 541、 第二顶部开口 561、 该第一泄水口 542、 第二 泄水口 562、 该第一开关 543、 第二开关 563, 及该第一定时器 544、 第二定时器 564的 设置态祥可以有多种变化, 目地是为了泄除该第一箱体 54、第二箱体 56内所容装的水, 及控制该第一泄水口 542、 第二泄水口 562启闭用, 不应局限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 揭露。

    另外, 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是装设一台发电机 51 与一个可转动且水平地穿设 于该发电机 51中, 以连动该发电机 51发电的转轴 52 , 实际实施时, 亦可以装设两台发 电钒 51于该转轴 52的两侧, 不应局隈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揭露。

    该蒸气导引单元 6包括一设置于该地热井 2底部并 隔位于该中空导热柱 4上方的 分隔板 61, 及一与该分隔板 6 连接并设置于该地 *井 2的一側壁上且用以导引该地热 蒸气的主管 62 , 该分隔板 61于该地热井 2底部界定出一蒸气空间 60, 该主管 62与该 蒸气空间 60相连通。

    值得一提的是, 该分隔板 61是一高一低倾斜地设置于该地热井 2中 显该分隔板 61的高端与该主管 62连接。 该蒸气空间 60中的地热蒸气会沿着该分隔板 6 的导引而 进入该主管 62 , 进而提升收集该地热蒸气的效率。

    另外, 该蒸气导引单元 6更包括有一设置于该分隔板 61低端处的引流口 63 , 及一 用以封闭该引流口 63且仅能向下方单向开启的挡 j† 64,由于该挡片 64有隼向开启的结 构设计 可使流入该地热井 2中的水进入该蒸气空间 60中 却无法使该蒸气空间 60中 的蒸气溢出至该分隔板 61外。 实际实施时 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设置不同型态的挡片 64, 不应以此所揭露为限。

    该冷凝单元 7与该蒸气导引单元 6的主管 62连接, 用以冷凝该主管 62所导引的地 热蒸气, 以将蒸气凝结成水, 其中, 该冷凝单元 7包括一设置于该蒸气导引单元 6上的 散热器 71。 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该散热器 71可以是以散热鳍片形式呈现或是水冷 等散热型态。

    该配水单元

    8与该冷凝单元 7连接用以输送该冷凝单元 7冷却后的水, 并包括一控 制阀 81、 一连接该控制阆 81的第一分管 82 , 及一连接该控制阀 81的第二分管 83。 该 控制阆 81可控制启闭该第一分管 82、 第二分管 83 , 且该第一分管 82的出口对应设置 于该第一箱体 54上方, 该第二分管 83的出口对应设置于该第二箱体 56上方。

    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该第一分管 82、 第二分管 83是受该控制阆 81的控制而启闭, 所以当该第一分管 82注水时, 该第二分管 83就停止注水, 反之, 当该第二分管 83注 水时, 该第一分管 82就停止注水。

    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该冷凝单元 7与该配水单元 8是设置于地面上, 实际实施 时 亦可将该冷凝单元 7与该配水单元 8设置于地面下, 视设置位置与需求而定, 不应 以此揭露为隈。

    该蓄电单元 9是设置于地面上且与该发电单元 5电性连接, 用以储存、 输出该发电 单元 5的发电机 51所发出的电力 而该蓄电单元 9所储存的电力可转换为稳定功率的 电流输出, 并广泛地运用在工业、 农业、 商业及家庭等途径上。

    实际实施 , 利用设置于该地热井 2底部的中空导热柱 4, 可将该地热蒸气快速地 传导至该蒸气空问 60中 并沿着该分隔板 61 的导引进入该主管 62中, 此 与该主 管 62连接的冷凝单元 7会将地热蒸气凝结成水,这些水会顺着该主管 62进入该配水单 元 8的第一分管 82、 第二分管 83中, 并借由该控制阀 81控制该第一分管 82、 第二分 管 83启闭, 以令这些水分别注入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中, 再利用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注水重量的时间差, 使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在一第一发电位置 与一第二发电位置之间移动, 亦即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呈现上下移动的态祥。

    当在该第一发电位置时, 该第一箱体 54含水的总重量大于该第二箱体 56的重量, 该第二箱体 56是位于该第一箱体 54的相对上方,且该第二缆绳 55卷绕于该转轴 52上。

    当该第一箱体 54上的第一定时器 544到达设定的开启 间, 该第一开关 543以控 制该第一泄水口 542开启, 使盛装于该第一箱体 54内的水, 由该第一泄永口 542向外 流出。 当该第一箱体 54内的水泄完之后, 该控制阀 81开启该第二分管 83以将水由该 第二顶部开口 561注入该第二箱体 56内。

    同祥地 当在该第二发电位置时, 该第二箱体 56含水的总重量大于该第一箱体 54 的重量 此时, 该第二箱体 56会下降并拉动该第二缆绳 55连动该转轴 52转动再度开 始发电, 进而使该第一箱体 54上升位于该第二箱体 56的相对上方, 且该第一缆绳 53 卷绕于该转轴 52上。

    当该第二箱体 56上的第二定时器 564到达设定的开启时间, 该第二开关 563控制 该第二泄水口 562开启,使盛装于该第二箱体 56内的永由该第二泄水口 562向夕卜流出, 而该第二定时器 564到达设定的关闭时间,即驱动该第二开关 563控制该第二泄水口 562 关闭,接着该控制阀 81开启该第一分管 82以将水由该第一顶部开口 541注入该第一箱 体 54内。

    借由重复交错地泄水、 注水, 使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能持续地在该第一、 二发电位置间往复移动, 进而使该转轴 52能持续地往复转动, 并同时连动该发电机 51 发电, 借此将该地热蒸气转化为水的位能再转换为电能 以达到利用自然能源发电的需 - t。

    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是设计为可容纳一吨水的箱 体, 借由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下沉 的重力加速度, 还可以提高瞬间发电量以 进一步增加发电效率。 实际实施 , 亦可依使用者的需求选择不同容量的箱体, 不应以 η 此所揭露为限。

    由于地热蒸气中含较高的矿 ^质, 部分地区的地热蒸气中更属强酸, 会导致金属设 备腐钕, 长时间使用容易累积阻塞管路, 降低发电效率 而需更换新的设备„ 反观本案 是使该地热蒸气先沿着该分隔板 6】 进入该主管 62 , 再经过该冷凝单元 7将该主管 62 所导引的地热蒸气凝结成水, 地熱蒸气不会直接侵蚀该发电单元 5 , 故亦不会产生设备 不耐久用的困扰。

    回顾图 2 , 自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所泄出的水, 会经由该引流口 63进入该 蒸气空间 60中, 并与该地热井 2中的导热片 42接 , 该导热片 42的高温会再度使水 汽化蒸发并顺着该分隔板 61的导引进入该主管 62中, 以达重复使用之效。

    参阅图 5、 图 6, 为本发明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 例, 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 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 不同之 处在于,该发电单元 5更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地热 # 2中并与该第一箱体 54、第二箱体 56连接的轨道 57, 以及二分别设置于该二執道 57末端的触发件 58(因视关系, 图 5 中仅显示一个轨道 57, 及一个触发件 58)。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 该触发件 58为一触动 开关并与该第一开关 543、 第二开关 563信号连接。

    该第一箱体 54 > 第二箱体 56是分别沿着该二轨道 57上下移动, 当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移动至该轨道 57末端时,该触发件 58与该第一箱体 54、第二箱体 56碰 , 并激活该第一开关 543、 第二开关 563以分别开启该第一泄水口 542、 第二泄水口 562, 用以泄除先前注入于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中的水。

    通过该二轨道 57的设置, 可使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平稳地在该第一、 二发 电位置间上下往复移动, 避免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在移动过程中因不同的注水 容量而产生箱体摇晃的情形, 提升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的稳固性。 而分别设置 于该二轨道 57末端的触发件 58则可在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移动至该二轨道 57 末端 , 使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中的水泄出至该地热井 2中。

    另外, 在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 该发电单元 5更包括一连动该转轴 52并用以停止 该第一箱倖. 54、 第二箱体 56继续滑落的剎车件 59。

    当该转轴 52的转动速度大于默认速度时,该剎车件 59便开始驱动输出反向作用力 使该转轴 52的转速变慢, 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的滑落速度亦会相对变幔 提供 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下冲时的缓冲力 避免整体装置因作用力过大而受损。 由 于该剎车件 59的实施形式有很多种, 数量也可以不限于一个, 不应以该第二较佳实施 例中所揭露为限。

    参阅图 7, 为本发明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该 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该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更包含有多个设置于该地热井 2中的发电单元 在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 是通过分层设置于该地热井 2中的多个发电隼元 5 , 可有 效缩短连接于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上的第一缆绳 53、 第二缆绳 55的长度, 以 相对缩短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在该第一、 二发电位置间往复移动的距离, 借由 增加该发电单元 5的设置数量 提升 '该发电机 51的发电效率。

    该第三较佳实施例是相对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 提供另一种利用该主管 62于该地 热井 2中导引该地热蒸气的设置态祥,实际实施 ,亦可依使用者的需求变动设置态祥, 不应以此所揭露为限。

    地热的蕴藏量及其发电潜力为学界公^, 毋庸置疑, 旦地热与地球同寿, 几无耗竭 之虞。 传统地 *发电是利用地热蒸气上冲的力量使转 转动发电, 其发电能力有隈, 本 发明利用该地 *蒸气变成水之后再以其重力进行发电的方式, 可以最大化机械设计该转 轴 52发电, 每次该转轴 52转动所发出的电量绝对远远大于习知的转叶发电, 更何况进 行重力发电时, 由于重力加速度而使该转轴 52快速转动, 其所发出的瞬间发电量还会 爆增, 发电潜力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 本发明利用地热蒸气进行循环的重力发电装置 借由该地热井 2、 该封 盖 3、 该中空导热柱 4 > 该发电单元 5、 该蒸气导引单元 该冷凝单元 7、 该配水单元 8 , 及该蓄电单元 9间相互设置, 通过该中空导热柱 4深入地底设置, 不仅可有效加快 传导地热的效率亦可缩短该地热井 2的挖掘深度, 达到降低设置成本与施工的便利性, 而倾斜地设置于该地热井 2中的分隔板 61 , 可导引地热蒸气会沿着该分隔板 61进入该 主管 62 , 以提升收集该地热蒸气的效率。

    借由重复交错地泄水、 注水, 使该第一箱体 54、 第二箱体 56持续地在该第一、 二 发电位置间往复移动, 进而使该转轴 52能往复转动, 并同时连动该发电机 5 发电, 借 此将位能转换为电能 如此有效地利用大自然的能源发电, 且不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 与造成环境污染的有毒物质, 故确实可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三个较佳实施例 ifli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 围, 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做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仍 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