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触指及其制作方法、电机

申请号 CN202410152360.7 申请日 2024-02-03 公开(公告)号 CN117937140A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和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导电触指及其制作方法,导电触指包括第一导电连接面、第二导电连接面以及凸部,凸部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本发明的导电触指的第一导电 接触 面与第二导电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与同一结构导电连接,凸部与另一结构导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导电接触面、第二导电接触面与凸部形成稳定的近似三 角 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满足弹性导电接触的需求,且抗震能 力 好,保证了导电触指与其他结构接触的 稳定性 ,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安全性,而且,凸部上开设的贯穿孔有利于 散热 ,避免了导电触指与其他结构连接时大面积接触出现的热量集中问题,降低故障率,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电触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连接面;
第二导电连接面,第二导电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以及凸部,所述凸部的两侧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所述第二边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所述凸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触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凸部内壁和凸部外壁,所述凸部内壁与所述凸部外壁形状相同,所述凸部外壁的面积大于所述凸部内壁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触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的一端面为弧形面或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触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指系从管状体一端沿管轴向切割到另一端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触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为厚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触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凸部内壁和所述凸部外壁,所述贯穿孔沿所述凸部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7.一种导电触指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触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一管状体,沿与所述管状体轴向平行的方向将管状体切割成至少两个基片,使每个基片包括凸部,且每个基片的切割处形成第一导电连接面与第二导电连接面,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
将基片的凸部进行切割,使每个基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基片的贯穿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触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沿所述基片的径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触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通过车光打磨处理形成平滑的表面。
10.一种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触指,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定子结构导电抵接,所述凸部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转子结构导电抵接;或,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转子结构导电抵接,所述凸部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定子结构导电抵接。

说明书全文

导电触指及其制作方法、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电触指及其制作方法、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能源、输变电、电动汽车领域、工业用电等领域的电气设备日趋小型化、集成化,这对设备的安装和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高压设备的电连接部分常采用导电触指,导电触指具有优良导电性能和抗震性,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导电触指材料一般是合金纤维素等,其中,铜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导电性成为大多数导电触指的主要材料。
[0003] 由于导电触指利用接触片自身的弹性进行回弹,存在故障率高、抗震能力差、可靠性低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抗震性与稳定性良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导电触指,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于电力传输等领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导电触指,其抗震性与稳定性良好且使用寿命长,能够保证输电系统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
[000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电触指的制作方法,此制作方法是对管状体进行切割,切割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导电触指,此制作方法生产成本较低且加工工艺简单方便。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触指,包括第一导电连接面;第二导电连接面,第二导电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以及凸部,所述凸部的两侧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所述第二边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所述凸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
[0007] 优选的,所述凸部具有凸部内壁和凸部外壁,所述凸部内壁与所述凸部外壁形状相同,所述凸部外壁的面积大于所述凸部内壁的面积。
[0008] 优选的,所述凸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的一端面为弧形面或平面。
[0009] 优选的,所述导电触指系从管状体一端沿管轴向切割到另一端形成。
[0010] 优选的,所述管状体为厚铜管。
[0011] 优选的,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凸部内壁和所述凸部外壁,所述贯穿孔沿所述凸部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001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导电触指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述的导电触指,包括以下步骤:取一管状体,沿与所述管状体轴向平行的方向将管状体切割成至少两个基片,使每个基片包括凸部,且每个基片的切割处形成第一导电连接面与第二导电连接面,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将基片的凸部进行切割,使每个基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基片的贯穿孔。
[0013] 优选的,所述贯穿孔沿所述基片的径向延伸。
[0014] 优选的,所述基片通过车光打磨处理形成平滑的表面。
[0015]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触指,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定子结构导电抵接,所述凸部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转子结构导电抵接;或,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面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面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转子结构导电抵接,所述凸部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定子结构导电抵接。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本发明的导电触指的第一导电接触面与第二导电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用于与同一结构导电连接,凸部用于与另一结构导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导电接触面、第二导电接触面与凸部形成稳定的近似三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满足弹性导电接触的需求,且抗震能力好,保证了导电触指与其他结构接触的稳定性,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安全性,而且,凸部上开设的贯穿孔有利于散热,避免了导电触指与其他结构连接时大面积接触出现的热量集中问题,降低故障率,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导电触指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图1中导电触指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0021] 上述附图中:1、管状体;2、基片;3、第一导电连接面;4、第二导电连接面;5、凸部内壁;6、凸部外壁;7、凸部;71、第一边;72、第二边;8、贯穿孔。
[002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触指,导电触指包括第一导电连接面3;第二导电连接面4,第二导电连接面4与第一导电连接面3位于同一平面;以及凸部7,凸部7的两侧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边71和第二边72,第一边71连接第一导电连接面3,第二边72连接第二导电连接面4,凸部7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8。
[0026]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触指的第一导电接触面与第二导电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用于与同一结构导电连接,凸部用于与另一结构导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导电接触面、第二导电接触面与凸部形成稳定的近似三角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满足弹性导电接触的需求,且抗震能力好,保证了导电触指与其他结构接触的稳定性,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安全性,而且,凸部上开设的贯穿孔有利于散热,避免了导电触指与其他结构连接时大面积接触出现的热量集中问题,降低故障率,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0027] 在实际实施时,导电触指的材质选用金属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为铜,导电性能好。
[0028] 在一实施例中,凸部7具有凸部内壁5和凸部外壁6,凸部内壁5与凸部外壁6形状相同,凸部外壁6的面积大于凸部内壁5的面积,可以理解的,凸部外壁6与凸部内壁5围合形成凸部7。
[0029]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凸部外壁6与凸部内壁5的相同形状但不同面积保证了导电触指厚度的均一性,提高了导电触指的稳定性。
[0030] 在一实施例中,凸部7远离第一导电连接面3和第二导电连接面4的一端面为弧形面或平面。
[0031]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凸部7的一端面为弧形面或平面保证了导电触指与其他机构接触稳定性。
[0032]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触指系从管状体1一端沿管轴向切割到另一端形成。
[0033]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管状体1的管身经切割后仍保留弧形结构,从而保证了导电触指具有一定的弹性,满足弹性导电接触的需求。
[0034] 在实际实施时,管状体1优选为圆管。
[0035] 在一实施例中,管状体1为厚铜管。
[0036]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管状体1为厚铜管,其生产成本低且方便加工,有优秀的导电性能。
[0037] 在实际实施时,厚铜管的管壁厚度不作具体限定。
[0038] 在一实施例中,贯穿孔8贯穿凸部内壁5和凸部外壁6,贯穿孔8沿凸部7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0039]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贯穿孔8沿基片2均匀间隔排列,贯穿面积大,可以保证导电触指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贯穿孔8的不规律排列导致的故障问题,提高电力传输的安全性。
[0040] 在实际实施时,贯穿孔8的数量为三个及以上,根据基片2的长度或面积来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4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触指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述的导电触指,包括以下步骤:
[0042] 步骤S1,取一管状体1,沿与管状体1轴向平行的方向将管状体1切割成至少两个基片2,使每个基片2包括凸部7,且每个基片2的切割处形成第一导电连接面3与第二导电连接面4,第二导电连接面3与第一导电连接面4位于同一平面;
[0043] 步骤S2,将基片2的凸部进行切割,使每个基片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基片2的贯穿孔8。
[0044] 在步骤S1中,对管状体1沿轴向平行的方向切割一次,可形成两个基片2;切割两次及以上,即可形成多个基片2。
[0045]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对管状体1进行不同方向的切割,形成了带贯穿孔8的导电触指,加工工艺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对环境友好。本实施例中,导电触指的制作方法按步骤S1、S2的顺序制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先进行步骤S2,将管状体1沿径向切割形成贯穿孔8;再进行步骤S1,将管状体1切割成至少两个基片2,也即形成带贯穿孔8的导电触指。
[0046] 在一实施例中,贯穿孔8沿基片2的径向延伸。
[0047]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贯穿孔8沿基片2的径向延伸,通过增加贯穿孔8的长度,以增大贯穿孔8的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可尽量减少贯穿孔8的宽度,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保证了导电触指电力传输的效率,贯穿孔8在基片2上呈条带状,保证了导电触指在使用时的散热性能。
[0048] 在实际实施时,贯穿孔8沿基片2径向延伸的范围小于基片2的宽度。
[0049] 在一实施例中,基片2通过车光打磨处理形成平滑的表面。
[0050]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基片2切割完毕后,对其表面进行车光打磨处理,将其表面打磨至光滑平整,避免表面高端、毛刺引起的局部放电。
[0051] 在实际实施时,基片2经过切割和打磨后形成为导电触指。
[0052]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导电触指,第一导电连接面3和第二导电连接面4与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定子结构导电抵接,凸部7与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转子结构导电抵接;或,第一导电连接面3和第二导电连接面4与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转子结构导电抵接,凸部7与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定子结构导电抵接,该导电触指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风电集电环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3]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