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防电机吸尘器

申请号 CN202410109289.4 申请日 2024-01-26 公开(公告)号 CN117639391B 公开(公告)日 2024-04-05
申请人 上海舟水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聂李刚; 王立伟; 汪守伟; 李泽炜; 张引; 陈勇; 刘水; 朱明宽; 潘青文;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 电机 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防 水 电 机及 吸尘器 ,电机包括 外壳 、 定子 和 转子 ,转子的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中 心轴 ,转子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定子设于外壳内且套在转子外,定子上固定有 永磁体 ,转子上绕设有线圈,转子上安装有控制机构,当启动过程中转子转速低时,控制机构控制电容器对线圈进行供电,使电机快速启动;当转子达到正常运转转速时,控制机构控制外部 电路 对线圈进行供电,外壳与中心轴之间密封连接。本申请通过启动时使用电容器对转子上的线圈进行供电,通过电容器快速放电来达到使电机快速地进行启动的目的,电机从启动到正常运转缩短了时间,从而减少了启动过程中因启动缓慢而浪费的 电能 ,以达到节能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防电机,包括外壳(1)、定子(2)和转子(3),所述转子(3)的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中心轴(4),所述转子(3)通过所述中心轴(4)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定子(2)设于所述外壳(1)内且套在所述转子(3)外,所述定子(2)上固定有永磁体,所述转子(3)上绕设有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上安装有控制机构(5),所述控制机构(5)包括第一触点(51)、第二触点(52)和控制杆(53),所述控制杆(5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子(3)上,所述第一触点(51)和所述第二触点(52)分别位于所述控制杆(53)另一端的两侧,所述转子(3)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所述第一弹性件(6)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转子(3)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控制杆(53)上以使所述控制杆(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51)接触,所述第一触点(51)连接有电容器(7),所述控制杆(53)与线圈连接,所述第二触点(52)与外部电路连通,当所述转子(3)达到一定转速时通过离心使得所述控制杆(53)与所述第一触点(51)断开,并与所述第二触点(52)接触,所述外壳(1)与所述中心轴(4)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电容器(7)安装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中心轴(4)上安装有环形触点(14),所述外壳(1)上靠近所述转子(3)的一侧安装有刷(15),所述电容器(7)通过所述碳刷(15)以及所述环形触点(14)与所述转子(3)上的所述第一触点(5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51)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所述第二弹性件(8)抵压在所述控制杆(5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51)上安装有第一磁性件(9),用于对所述控制杆(53)进行吸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前端板(11)、后端板(12)和环形壳体(13),所述前端板(11)通过第一固件(16)固定在所述环形壳体(13)的一端,所述后端板(12)通过第二紧固件(17)固定在所述环形壳体(13)的另一端,所述中心轴(4)完全贯穿所述前端板(11)和所述后端板(12),所述前端板(11)上设有供所述中心轴(4)穿过的第一通孔(18),所述第一通孔(18)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环槽(19),所述第一环槽(19)中安装有用于使所述前端板(11)与所述中心轴(4)进行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20),所述前端板(11)靠近所述环形壳体(13)的一侧设有第二环槽(21),所述第二环槽(21)中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前端板(11)与所述环形壳体(13)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圈(22),所述后端板(12)上设有供所述中心轴(4)穿过的第二通孔(23),所述第二通孔(23)的侧壁上设有第三环槽(24),所述第三环槽(24)中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后端板(12)与所述中心轴(4)进行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圈(25),所述后端板(12)靠近所述环形壳体(13)的一侧设有第四环槽(26),所述第四环槽(26)中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后端板(12)与所述环形壳体(13)进行密封的第四密封圈(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20)具有支撑部(201)和唇部(202),所述支撑部(201)支撑在所述第一环槽(19)内且位于靠近所述转子(3)的一侧,所述唇部(202)的唇边抵接在所述中心轴(4)上,且所述唇部(202)位于远离所述转子(3)的一侧,所述唇部(202)上设有内凹面(203),所述内凹面(203)位于远离所述转子(3)的一侧并朝向电机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12)上设有气囊(28),所述气囊(28)上连接有连接管(29),所述连接管(29)的一端与所述气囊(28)连通,所述连接管(29)的另一端与电机内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4)上安装有扇叶(30),所述扇叶(30)位于所述后端板(12)远离所述转子(3)的一侧,所述环形壳体(13)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31),所述散热翅片(31)沿电机轴线方向布置,所述散热翅片(31)沿电机周向布置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30)外设有防护罩(32),所述防护罩(32)安装在所述环形壳体(13)上,所述防护罩(32)的端部设有透气孔(33),所述防护罩(32)与所述环形壳体(13)之间设有导气通道(34),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31)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35),所述导气通道(34)与所述散热通道(35)对接以使气体能从所述导气通道(34)吹向所述散热翅片(31)之间的所述散热通道(35)。
9.一种吸尘器,包括节能防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防水电机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能防水电机。

说明书全文

一种节能防电机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电机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现有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进行启动时因为关系到电路电压稳定的问题,当直接将电机满负荷接入电路时会导致局部电网中电压下降,因此现有电机在启动过程中大部分采用降压启动,使电机转速缓慢增加,而当电机的转速在从启动缓慢增加到正常转速的过程中,这段运行时间电机往往不能带动负载正常参加工作,因此电机的这段工作时间属于无效的工作时间,没有为实际工作带来有益的效果。
[0003] 目前,在现有工厂进行6S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管理十分严格,每完成一件事情必对用完后的环境进行打扫和整理,需要频繁地用到吸尘器,在对工厂加工环境进行清理时经常会有大量的废水、油滴落在地面上,需要用到大型的干湿混用的吸尘器,大型干湿混用的吸尘器中现有的电机启动慢,不能上参与到吸尘工作中,研发一款能够迅速启动使吸尘器进入工作状态的电机,在频繁的启动和停止的过程中节约电能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电机进行改造,使这段无效的运行时间尽可能地缩短,使电机更加迅速地进入到正常工作状态是现有设计亟待改进的问题。发明内容
[0005] 为了缩短电机启动过程中存在不能带动负载工作的无效运行时间,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及吸尘器。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节能防水电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包括外壳定子转子,转子的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中心轴,转子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定子设于外壳内且套在转子外,定子上固定有永磁体,转子上绕设有线圈,转子上安装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控制杆,控制杆的一端铰接在转子上,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控制杆另一端的两侧,转子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转子上,另一端抵接在控制杆上以使控制杆的一端与第一触点接触,第一触点连接有电容器,控制杆与线圈连接,第二触点与外部电路连通,当转子达到一定转速时通过离心使得控制杆与第一触点断开,并与第二触点接触,外壳与中心轴之间密封连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启动时,电容器上存储的电能通过第一触点和控制杆输送给转子上的线圈,在线圈通电的情况下转子产生扭矩,电机被启动,电容器具有快速充放电的功能,在启动过程中电容器的电量可以得到迅速释放,电容器在释放电能的过程中能量较为集中,能够给电机提供较大的功率,使电机能够迅速启动,减少了电机从启动到正常运转过程中所做无效功的时间,节约了电能,其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电机在启动的过程中没有与外部电网相连,不会因为启动不稳定导致外部电网电压不稳的问题,保证了电网运转的稳定性,防止电网电压不稳导致其他用电电器出现故障,当电机转子的转速从启动到正常的工作转速时,控制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第一触点分离,并与第二触点接触,此时电机通过与第二触点连接的外部电路进行供电,实现电机的持续运行。
[0009] 可选的,第一触点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抵压在控制杆上。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件给控制杆施加抵压力,一方面使控制杆与第一触点接触更加紧密,防止因外力干扰而导致控制杆脱离第一触点,若控制杆脱离第一触点会导致第一触点与控制杆接触不良,从而影响电容器正常给电机中的线圈供电,另一方面当转子的转速达到一定转速时,离心力大于第二弹性件抵压控制杆产生的摩擦力,控制杆脱离第二弹性件和第一触点,而控制杆脱离第二弹性件的低压后,控制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迅速向第二触点移动,并与第二触点接触,使控制杆由第一触点到第二触点的转变过程时间尽可能短,防止控制杆脱离第一触点后转速不能上升而导致控制杆与第二触点无法接触的情况发生。
[0011] 可选的,第一触点上安装有第一磁性件,用于对控制杆进行吸附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性件给控制杆施加吸力,一方面使控制杆与第一触点接触更加紧密,防止因外力干扰而导致控制杆脱离第一触点,若控制杆脱离第一触点会导致第一触点与控制杆接触不良,从而影响电容器正常给电机中的线圈供电,另一方面当转子的转速达到一定转速时,离心力大于第一磁性件对控制杆产生的吸力,控制杆脱离第一磁性件和第一触点,而控制杆脱离第一磁性件后,控制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迅速向第二触点移动,并与第二触点接触,使控制杆由第一触点到第二触点的转变过程时间尽可能短,防止控制杆脱离第一触点后转速不能上升而导致控制杆与第二触点无法接触的情况发生。
[0013] 可选的,电容器安装在外壳上,中心轴上安装有环形触点,外壳上靠近转子的一侧安装有刷,电容器通过碳刷以及环形触点与转子上的第一触点电性连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容器上的电能通过碳刷以及环形触点传递给第一触点,从而使电容器上的电能能够顺利驱动线圈和转子转动。
[0015] 可选的,外壳包括前端板、后端板和环形壳体,前端板通过第一固件固定在环形壳体的一端,后端板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环形壳体的另一端,中心轴完全贯穿前端板和后端板,前端板上设有供中心轴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中安装有用于使前端板与中心轴进行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前端板靠近环形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中安装有用于对前端板与环形壳体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圈,后端板上设有供中心轴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三环槽,第三环槽中安装有用于对后端板与中心轴进行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圈,后端板靠近环形壳体的一侧设有第四环槽,第四环槽中安装有用于对后端板与环形壳体进行密封的第四密封圈。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对中心轴与前端板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从中心轴与前端板之间进入电机内,第二密封圈对前端板与环形壳体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从前端板与环形壳体之间进入电机内,第三密封圈对中心轴与后端板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从中心轴与后端板之间进入电机内,第四密封圈对后端板与环形壳体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从后端板与环形壳体之间进入电机内。
[0017] 可选的,第一密封圈具有支撑部和唇部,支撑部支撑在第一环槽内且位于靠近转子的一侧,唇部的唇边抵接在中心轴上,且唇部位于远离转子的一侧,唇部上设有内凹面,内凹面位于远离转子的一侧并朝向电机外部。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支撑在第一环槽中,同时支撑部也对唇部起到支撑作用,当电机外部有水时,外部的水对内凹面施加压力,使内凹面对唇部的唇边施加压向中心轴方向的压力,使密封更加紧密,进一步防止电机外部的水进入到电机内部的作用。
[0019] 可选的,后端板上设有气囊,气囊上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电机内部连通。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机会发热,从而会导致电机内部的空气膨胀,若没有气囊的存在,电机中的空气膨胀后导致电机内部压力上升,从而可能导致电机中的空气从密封不紧密处泄露出,而电机停止运转后,电机缓慢冷却,电机内部的空气收缩,导致电机内部产生负压,而电机内部存在负压时容易导致电机外部的水从密封不紧密处进入到电机内部,导致电机进水,而安装气囊后,通过连接管与电机内部进行连通,当电机温度上升时,电机内部膨胀的气体通过连接管部分进入到气囊中,使电机内部压力得到缓解,当电机降温后,气囊中的气体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电机内部,缓解电机内部压力下降,从而防止外部的水进入到电机中,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防水性能。
[0021] 可选的,中心轴上安装有扇叶,扇叶位于后端板远离转子的一侧,环形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沿电机轴线方向布置,散热翅片沿电机周向布置多个。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翅片连接在环形壳体上,使环形壳体上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翅片上,增加对电机的散热,中心轴转动时,带动扇叶转动,使扇沿电机轴线方向产生气流,气流将散热翅片上的热量带到空气中,进一步加速对电机的散热,防止电机过热而导致电机烧毁。
[0023] 可选的,扇叶外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安装在环形壳体上,防护罩的端部设有透气孔,防护罩与环形壳体之间设有导气通道,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导气通道与散热通道对接以使气体能从导气通道吹向散热翅片之间的散热通道。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从透气孔进入,并经过导气通道流向散热通道,使气流能顺利地对散热通道两边的散热翅片进行降温,以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0025]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吸尘器。
[002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吸尘器采用入下技术方案:
[0027] 一种吸尘器,包括节能防水电机,节能防水电机为上述的节能防水电机。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尘器在频繁的启动过程中,均能够迅速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反应快,启动过程短,使启动过程中不能参加做功所损耗的能量降低,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次启动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济价值。
[0029]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30] 本申请通过启动时使用电容器对转子上的线圈进行供电,通过电容器快速放电来达到使电机快速地进行启动的目的,电机从启动到正常运转缩短了时间,从而减少了启动过程中因启动缓慢而浪费的电能,以达到节能的作用;
[0031] 本申请通过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使电机具备防水的作用。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爆炸图;
[0035]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去除前端板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37]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第一密封圈的放大示意图;
[0038]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气囊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9]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电容器与第一触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40]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去除前端板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0是图9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42] 附图标记说明:
[0043] 1、外壳;11、前端板;12、后端板;13、环形壳体;2、定子;3、转子;4、中心轴;5、控制机构;51、第一触点;52、第二触点;53、控制杆;6、第一弹性件;7、电容器;8、第二弹性件;9、第一磁性件;10、第二磁性件;14、环形触点;15、碳刷;16、第一紧固件;17、第二紧固件;18、第一通孔;19、第一环槽;20、第一密封圈;201、支撑部;202、唇部;203、内凹面;21、第二环槽;22、第二密封圈;23、第二通孔;24、第三环槽;25、第三密封圈;26、第四环槽;27、第四密封圈;28、气囊;29、连接管;30、扇叶;31、散热翅片;32、防护罩;33、透气孔;34、导气通道;35、散热通道;36、电线一;37、电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
[004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节能防水电机,参照图1、图2和图3,该节能防水电机(为了简便以下均称电机),包括外壳1、定子2和转子3,转子3的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中心轴4,转子3通过中心轴4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定子2设于外壳1内且套在转子3外,定子2上固定有永磁体,转子3上绕设有线圈,转子3上安装有控制机构5,参照图4和图5,控制机构5包括第一触点51、第二触点52和控制杆53,控制杆53的一端铰接在转子3上,第一触点51和第二触点52分别位于控制杆53另一端的两侧,转子3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第一弹性件6的一端抵接在转子3上,另一端抵接在控制杆53上以使控制杆53的一端与第一触点51接触,第一触点
51连接有电容器7,控制杆53与线圈导电连接,第二触点52通过电线二37与外部电路连通,当转子3达到一定转速时通过离心力使得控制杆53与第一触点51断开,并与第二触点52接触,外壳1与中心轴4之间密封连接。电容器7连有电池,电机首次启动、后续启动的电量由该电池提供,该电池可以为蓄电池,从而便于定期充电。
[0046] 电机还自带有用于启动或关闭该电机的开关(该开关为普通开关,不属于本发明的改进点,图中没有示出),当需要对电机进行启动时,通过使开关闭合,如图8所示,电容器7上存储的电能通过第一触点51和控制杆53输送给转子3上的线圈,在线圈通电的情况下转子3产生扭矩,电机被启动,电容器7具有快速充放电的功能,在启动过程中电容器7的电量得到迅速释放,电容器7在释放电能的过程中能量较为集中,能够给电机提供较大的功率,使电机能够快速启动,减少了电机从启动到正常运转过程中所做无效功的时间,节约了电能,其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电机在启动的过程中是不与外部电网相连的,因此不会因为电机在启动过程中不稳定而导致外部电网电压不稳的问题发生,保证了电网在运转过程中电网电压的稳定性,防止电网电压不稳导致其他用电电器出现故障,当电机转子3的转速达到正常的工作转速时,控制杆5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第一触点51分离,并与第二触点52接触(图8中虚线所示),此时电机通过与第二触点52连接的外部电路进行供电,使电机平稳地接入外部电路,并通过外部电路对电机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持续供电,实现在后续正常运转中电机的持续运行。在电机处于停止状态或处于启动状态时,第一弹性件6给控制杆53施加弹力,这个弹力使控制杆53具有靠近第一触点51的方向移动,使电机处于停止状态下或处于启动状态下时,控制杆53能一直与第一触点51保持稳定的接触,保证在启动过程中,电容器7能够持续地给转子3上的线圈提供电能。当电机停止运转时,控制杆53在第一弹性件6的弹力作用下往回移动,使控制杆53的脱离与第二触点52的接触,并重新与第一触点51接触,恢复到启动前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为压缩螺旋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还可以是气弹簧等其他具备积蓄弹性势能的弹性零件或部件。
[0047] 参照图4和图5,第一触点51上安装有第一磁性件9,用于对控制杆53进行吸附,第二触点52上安装有第二磁性件10,用于对控制杆53进行吸附。控制杆53采用磁性导电材料制成,当电机在停止运转或启动时,第一磁性件9给控制杆53施加吸力,一方面使控制杆53与第一触点51接触更加紧密,防止因外力干扰而导致控制杆53脱离第一触点51,另一方面当转子3的转速达到一定转速时,离心力大于第一磁性件9对控制杆53产生的吸力,控制杆53脱离第一磁性件9和第一触点51,而控制杆53脱离第一磁性件9后,控制杆5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迅速向第二触点52移动,并与第二触点52接触,使控制杆53由第一触点51到第二触点52的转变过程时间尽可能短,防止控制杆53脱离第一触点51后转速不能上升而导致控制杆53与第二触点52无法接触的情况发生。当控制杆53与第二触点52接触时,第二磁性件10给控制杆53施加吸力,使控制杆53与第二触点52保持稳定地接触,防止因外力干扰而导致控制杆53与第二触点52脱离。
[0048] 参照图2和图3,电容器7安装在外壳1的内部,中心轴4上安装有环形触点14,外壳1上靠近转子3的一侧安装有碳刷15,在转子3和环形触点14在转动的过程中,碳刷15始终抵接在环形触点14上,电容器7通过碳刷15以及环形触点14与转子3上的第一触点51电性连接,即电容器7与碳刷15通过电线连接,碳刷15与环形触点14直接接触连接,而环形触点14通过电线一36与第一触点51连接,参见图8。电容器7上的电能通过碳刷15以及环形触点14传递给第一触点51,从而使电容器7上的电能能够顺利驱动线圈和转子3转动,其次转子3在转动的过程中环形壳体13以及安装在环形壳体13上的电容器7并不会随转子3一起转动,转子3和环形触点14在转动的过程中,碳刷15一直抵接在环形触点14上,保证电机在启动过程中电容器7持续对转子3上的线圈进行供电。
[0049] 参照图2和图3,外壳1包括前端板11、后端板12和环形壳体13,前端板11通过第一紧固件16固定在环形壳体13的一端,后端板12通过第二紧固件17固定在环形壳体13的另一端,中心轴4完全贯穿前端板11和后端板12,前端板11上设有供中心轴4穿过的第一通孔18,第一通孔18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环槽19,第一环槽19中安装有用于使前端板11与中心轴4进行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20,第一密封圈20对中心轴4与前端板11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从中心轴4与前端板11之间进入电机内,前端板11靠近环形壳体13的一侧设有第二环槽21,第二环槽21中安装有用于对前端板11与环形壳体13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圈22,第二密封圈22对前端板11与环形壳体13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从前端板11与环形壳体13之间进入电机内,后端板12上设有供中心轴4穿过的第二通孔23,第二通孔23的侧壁上设有第三环槽
24,第三环槽24中安装有用于对后端板12与中心轴4进行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圈25,第三密封圈25对中心轴4与后端板12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从中心轴4与后端板12之间进入电机内,后端板12靠近环形壳体13的一侧设有第四环槽26,第四环槽26中安装有用于对后端板
12与环形壳体13进行密封的第四密封圈27,第四密封圈27对后端板12与环形壳体13进行密封,防止外部的水从后端板12与环形壳体13之间进入电机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6和第二紧固件17为螺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6和第二紧固件17还可以是螺栓铆钉等其他可用于进行紧固的零件或构件,第一紧固件16和第二紧固件17可以相同都为螺栓,也可以不同,比如第一紧固件16为螺钉,第二紧固件17为铆钉,第一紧固件16和第二紧固件17还可以是其他组合方式。
[0050] 参照图6,第一密封圈20具有支撑部201和唇部202,支撑部201支撑在第一环槽19内且位于靠近转子3的一侧,唇部202的唇边抵接在中心轴4上,且唇部202位于远离转子3的一侧,唇部202上设有内凹面203,内凹面203位于远离转子3的一侧并朝向电机外部。支撑部201支撑在第一环槽19中,同时支撑部201也对唇部202起到支撑作用,当电机外部有水时,外部的水对内凹面203施加压力,使内凹面203对唇部202的唇边施加压向中心轴4方向的压力,使密封更加紧密,进一步防止电机外部的水进入到电机内部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20采用聚酯材料制成,聚氨酯材料具有很好的弹性,因此能够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其次聚氨酯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当转子3和中心轴4相对于第一密封圈20高速旋转时,第一密封圈20与中心轴4之间会发生剧烈的摩擦,因此选用较为耐磨的材料能够延长第一密封圈20的使用寿命。第三密封圈25与第一密封圈20的材质和结构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20和第三密封圈25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密封材料,如橡胶、复合密封材料等。
[005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22为O形圈,第二密封圈22采用橡胶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22还可以采用聚氨酯等其他材料制成。第四密封圈27与第二密封圈22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52] 参照图2和图7,后端板12上设有气囊28,气囊28上连接有连接管29,连接管29的一端与气囊28连通,连接管29的另一端与电机内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气囊28部分地嵌入后端板12中进行固定,且气囊28为环形气囊28,使得气囊28安装在后端板12中不容易脱落,气囊28采用橡胶制成,使气囊28能够膨胀和收缩。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后端板12上凸出两个板对气囊28进行固定的方式对气囊28进行固定。当电机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机会发热,从而会导致电机内部的空气膨胀,若没有气囊28的存在,电机中的空气膨胀后导致电机内部压力上升,从而可能导致电机中的空气从密封不紧密处泄露出,而电机停止运转后,电机缓慢冷却,电机内部的空气收缩,导致电机内部产生负压,而电机内部存在负压时容易导致电机外部的水从密封不紧密处进入到电机内部,导致电机进水,而安装气囊28后,通过连接管29与电机内部进行连通,当电机温度上升时,电机内部膨胀的气体通过连接管29部分进入到气囊28中,使电机内部压力得到缓解,当电机降温后,气囊28中的气体通过连接管29进入到电机内部,缓解电机内部压力下降,从而防止外部的水进入到电机中,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防水性能。
[0053] 参照图1和图2,中心轴4上安装有扇叶30,扇叶30位于后端板12远离转子3的一侧,环形壳体13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31,散热翅片31沿电机轴线方向布置,散热翅片31沿电机周向均布多个。散热翅片31连接在环形壳体13上,使环形壳体13上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散热翅片31上,散热翅片31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加了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传递到空气中的速度,从而加快对电机的散热,中心轴4转动时,带动扇叶30转动,使风扇沿电机轴线方向产生气流,气流将散热翅片31附近被加热的空气吹走,并带来冷空气,使散热翅片31对新的冷空气加热,散热翅片31与冷空气的温度差大,热传导更加迅速,进一步加速对电机的散热。
[0054] 参照图1和图2,扇叶30外设有防护罩32,防护罩32通过螺钉安装在环形壳体13上,防护罩32的端部设有透气孔33,防护罩32与环形壳体13之间设有导气通道34,相邻两个散热翅片31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35,导气通道34与散热通道35对接以使气体能从导气通道34吹向散热翅片31之间的散热通道35。扇叶30转动时气流从透气孔33进入,并经过导气通道34流向散热通道35,使气流能顺利地对散热通道35两边的散热翅片31进行降温。
[0055]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节能防水电机的实施原理为:启动电机自带的开关,使电容器7上存储的电能通过第一触点51和控制杆53输送给转子3上的线圈,在线圈通电的情况下转子3产生扭矩,电容器7具有快速充放电的功能,在启动过程中电容器7的电量得到迅速释放,能够给电机提供较大的功率,使电机能够快速启动,当电机转子3的转速达到正常的工作转速时,控制杆5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第一触点51分离,并与第二触点52接触,此时电机通过与第二触点52连接的外部电路进行供电,使电机平稳地接入外部电路,并通过外部电路对电机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持续供电,实现在后续正常运转中电机的持续运行,在控制杆53从第一点移动到第二触点52时第一弹性件6被压缩,积蓄了弹性势能,当电机停止运转时,控制杆53在第一弹性件6的作用往回移动,使控制杆53的脱离与第二触点52的接触,并重新与第一触点51接触,恢复到启动前的状态。实施例2
[005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二弹性件8代替第一磁性件9对控制杆53施加作用力,参照图9和图10,第一触点51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第二弹性件8抵压在控制杆53上。第二弹性件8给控制杆53施加抵压力,一方面使控制杆53与第一触点51接触更加紧密,防止因外力干扰而导致控制杆53脱离第一触点51,若控制杆53脱离第一触点51会导致第一触点51与控制杆53接触不良,从而影响电容器7正常给电机中的线圈供电,另一方面当转子3的转速达到一定转速时,离心力大于第二弹性件8抵压控制杆53产生的摩擦力,控制杆53脱离第二弹性件8和第一触点51,而控制杆53脱离第二弹性件8的抵压后,控制杆5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迅速向第二触点52移动,并与第二触点52接触,使控制杆53由第一触点51到第二触点52的转变过程时间尽可能短,防止控制杆53脱离第一触点51后转速不能上升而导致控制杆53与第二触点52无法接触的情况发生。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8为金属簧片,金属簧片的两头均固定在第一触点51上,金属簧片的中部弯曲成拱形,拱形的顶部抵压在控制杆53上对控制杆53施加压力,从而使金属簧片与控制杆53之间产生摩擦力,防止因外力干扰而导致控制杆53与第一触点51脱离。
[0057] 其余未述之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3
[005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节能防水电机,该节能防水电机安装在吸尘器上,且吸尘器的叶片安装在节能防水电机的输出轴上。
[005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