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发电、变电或配电 / 电机 / 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

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

申请号 CN202210604073.6 申请日 2022-05-31 公开(公告)号 CN114962267B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吉能国际能源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董志乾;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变压比绝 热压 缩空气储能系统用 压缩机 ,包括:装置 外壳 ,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减速轮,所述减速轮的内部设置有 电机 转轴 ,所述电机转轴与减速轮通过 螺栓 连接,所述电机转轴的一侧设置有 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与电机转轴通过 联轴器 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装置外壳上设置有待装孔,所述待装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待装孔呈圆周状布置,所述待装孔设置为圆孔状,所述待装孔的深度与装置外壳的厚度设置为一致,其实现了通过插接次级压缩结构来实现对压缩机进行压缩级数调节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其中,包括:
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减速轮,所述减速轮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与减速轮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机转轴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电机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装置外壳上设置有待装孔,所述待装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待装孔呈圆周状布置,所述待装孔设置为圆孔状,所述待装孔的深度与装置外壳的厚度设置为一致;
进气机,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的上端,所述进气风机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进气风机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进气风机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板与进气管设置为固定连接;
一级压缩箱,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的一侧,所述一级压缩箱设置为矩形箱状,所述一级压缩箱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一级压缩箱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螺杆,所述主动螺杆的后端设置有从动螺杆,所述从动螺杆与主动螺杆设置为咬合;
多级压缩箱,其设置在所述一级压缩箱的下端,所述多级压缩箱设置有多个,所述多级压缩箱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多级压缩箱的内部结构与一级压缩箱的内部结构均设置为一致,所述多级压缩箱与一级压缩箱的上端均设置有压缩箱盖板,所述压缩箱盖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压缩箱盖板分别与一级压缩箱和多级压缩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缩箱盖板上设置有接管头,所述接管头的数量与压缩箱盖板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接管头与压缩箱盖板设置为一体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设置有冷箱,所述水冷箱与驱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水冷箱的前端设置有提升管,所述提升管的下端设置有提升,所述提升泵与水冷箱通过提升管连接,所述提升泵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侧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与提升泵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冷却器的上端设置有再利用管,所述冷却器与水冷箱通过再利用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其中,所述主动螺杆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数量与主动螺杆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连接轴与主动螺杆设置为一体状,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数量与连接轴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驱动轮与连接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驱动轮与减速轮设置为啮合,所述从动螺杆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数量与从动螺杆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固定轴与从动螺杆设置为一体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其中,所述一级压缩箱与多级压缩箱的侧端面均设置有卡合板,所述卡合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卡合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卡合板与一级压缩箱设置为贴合,所述卡合板上设置有防脱,所述防脱块的数量与卡合板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防脱块与卡合板设置为一体状,所述卡合板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箱,所述排气箱设置为圆筒箱状,所述排气箱与卡合板设置为一体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其中,所述排气箱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为圆环状,所述密封环与排气箱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设置为圆环状,所述转动环与排气箱设置为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其中,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为圆管状,所述导气管与转动环通过手工电弧焊连接,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为弯管头状,所述第一连接头与导气管设置为贴合,所述第一连接头与导气管通过螺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内部设置有传导管,所述传导管设置为圆管状,所述传导管与第一连接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传导管与第一连接头设置为贴合,所述传导管上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数量与传导管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冷凝器与传导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头与传导管通过螺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其中,所述进气风机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进气风机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与接管头通过连接管与螺栓连接。

说明书全文

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报废矿井、沉降的海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关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按照工作介质、存储介质与热源可以分为: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带储热装置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液气压缩储能系统,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一般包括六个主要部件,其分别是压缩机、膨胀机、燃烧室及换热器、储气装置、电动机与控制系统,同时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压缩机则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
[0003] 现有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往往需要对空气进行多级压缩处理,但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空气所需要的压缩级数也均不一,从而极易影响到整个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实现了通过插接次级压缩结构来实现对压缩机进行压缩级数调节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包括:
[0008] 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减速轮,所述减速轮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与减速轮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机转轴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电机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装置外壳上设置有待装孔,所述待装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待装孔呈圆周状布置,所述待装孔设置为圆孔状,所述待装孔的深度与装置外壳的厚度设置为一致;
[0009] 进气机,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的上端,所述进气风机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进气风机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进气风机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板与进气管设置为固定连接;
[0010] 一级压缩箱,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的一侧,所述一级压缩箱设置为矩形箱状,所述一级压缩箱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一级压缩箱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螺杆,所述主动螺杆的后端设置有从动螺杆,所述从动螺杆与主动螺杆设置为咬合;
[0011] 多级压缩箱,其设置在所述一级压缩箱的下端,所述多级压缩箱设置有多个,所述多级压缩箱与装置外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多级压缩箱的内部结构与一级压缩箱的内部结构均设置为一致,所述多级压缩箱与一级压缩箱的上端均设置有压缩箱盖板,所述压缩箱盖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压缩箱盖板分别与一级压缩箱和多级压缩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缩箱盖板上设置有接管头,所述接管头的数量与压缩箱盖板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接管头与压缩箱盖板设置为一体状。
[0012]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设置有冷箱,所述水冷箱与驱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水冷箱的前端设置有提升管,所述提升管的下端设置有提升,所述提升泵与水冷箱通过提升管连接,所述提升泵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侧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与提升泵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冷却器的上端设置有再利用管,所述冷却器与水冷箱通过再利用管连接。
[0013] 优选的是,所述主动螺杆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数量与主动螺杆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连接轴与主动螺杆设置为一体状,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数量与连接轴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驱动轮与连接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驱动轮与减速轮设置为啮合,所述从动螺杆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数量与从动螺杆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固定轴与从动螺杆设置为一体状。
[0014] 优选的是,所述一级压缩箱与多级压缩箱的侧端面均设置有卡合板,所述卡合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卡合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卡合板与一级压缩箱设置为贴合,所述卡合板上设置有防脱,所述防脱块的数量与卡合板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防脱块与卡合板设置为一体状,所述卡合板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箱,所述排气箱设置为圆筒箱状,所述排气箱与卡合板设置为一体状。
[0015] 优选的是,所述排气箱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为圆环状,所述密封环与排气箱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设置为圆环状,所述转动环与排气箱设置为转动连接。
[0016] 优选的是,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为圆管状,所述导气管与转动环通过手工电弧焊连接,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为弯管头状,所述第一连接头与导气管设置为贴合,所述第一连接头与导气管通过螺栓连接。
[0017]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内部设置有传导管,所述传导管设置为圆管状,所述传导管与第一连接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传导管与第一连接头设置为贴合,所述传导管上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数量与传导管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冷凝器与传导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头与传导管通过螺栓连接。
[0018] 优选的是,所述进气风机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进气风机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与接管头通过连接管与螺栓连接。
[0019]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0] 1、本发明通过待装孔、多级压缩箱与驱动电机的设置,使用者在对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多个多级压缩箱的设置,来实现对压缩空气的多级压缩,同时也可以通过将多级压缩箱安装在待装孔的内部来实现对压缩空气的压缩级数进行增加,最后也可以通过驱动电机的设置,来实现对多级压缩箱的驱动,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使用者的使用压
[0021] 2、本发明通过水冷箱、提升泵与冷却器的设置,使用者在使用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水冷箱的设置,来实现对驱动电机的水冷处理,同时也可以通过提升泵与冷却器相互配合,来使得该水冷箱在水冷的过程中可以对冷却液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进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整个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22] 3、本发明通过第一连接头、传导管与第二连接头的设置,在使用者对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进行长时间使用后,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并通过传导管来连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以使得压缩完成后的空气可以顺利的进行传导,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使用者对该压缩机进行使用,进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整个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0023] 4、本发明通过卡合板、防脱块与转动环的设置,在使用者对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进行长时间使用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卡合板的设置,来将排气箱与压缩箱进行连接,同时也可以通过防脱块的设置,来使得卡合板在进行安装时,卡合板不会从压缩箱上脱离,最后也可以通过转动环的设置,来实现对导气管的固定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压缩机的使用适用性,进而可以大幅度的缓解使用者的使用压力。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外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级压缩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主动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0030] 如图1‑5所示,一种变压比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压缩机,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减速轮2,所述减速轮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3,所述电机转轴3与减速轮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机转轴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与电机转轴3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与装置外壳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装置外壳1上设置有待装孔30,所述待装孔3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待装孔30呈圆周状布置,所述待装孔30设置为圆孔状,所述待装孔30的深度与装置外壳1的厚度设置为一致;进气风机33,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1的上端,所述进气风机33与装置外壳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进气风机33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34,所述进气管34与进气风机33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34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35,所述过滤板35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板35与进气管34设置为固定连接;一级压缩箱26,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1的一侧,所述一级压缩箱26设置为矩形箱状,所述一级压缩箱26与装置外壳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一级压缩箱26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螺杆13,所述主动螺杆13的后端设置有从动螺杆14,所述从动螺杆14与主动螺杆13设置为咬合;
多级压缩箱29,其设置在所述一级压缩箱26的下端,所述多级压缩箱29设置有多个,所述多级压缩箱29与装置外壳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多级压缩箱29的内部结构与一级压缩箱26的内部结构均设置为一致,所述多级压缩箱29与一级压缩箱26的上端均设置有压缩箱盖板
27,所述压缩箱盖板27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压缩箱盖板27分别与一级压缩箱26和多级压缩箱29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缩箱盖板27上设置有接管头28,所述接管头28的数量与压缩箱盖板27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接管头28与压缩箱盖板27设置为一体状。
[0031]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驱动电机来驱动电机转轴进行转动,来使得减速轮可以进行同步转动,同时通过多个多级压缩箱的设置,来实现对压缩空气的多级压缩,同时也可以通过将多级压缩箱安装在待装孔的内部来实现对压缩空气的压缩级数进行增加,最后也可以通过驱动电机的设置,来实现对多级压缩箱的驱动,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使用者的使用压力。
[0032]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驱动电机4的外侧设置有水冷箱5,所述水冷箱5与驱动电机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水冷箱5的前端设置有提升管6,所述提升管6的下端设置有提升泵7,所述提升泵7与水冷箱5通过提升管6连接,所述提升泵7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管8,所述连通管
8的一侧设置有冷却器9,所述冷却器9与提升泵7通过连通管8连接,所述冷却器9的上端设置有再利用管10,所述冷却器9与水冷箱5通过再利用管10连接。
[0033]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水冷箱的设置,来实现对驱动电机的水冷处理,同时也可以通过提升泵与冷却器相互配合,来使得该水冷箱在水冷的过程中可以对冷却液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进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整个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34]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主动螺杆13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的数量与主动螺杆13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连接轴12与主动螺杆13设置为一体状,所述连接轴12上设置有驱动轮11,所述驱动轮11的数量与连接轴12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驱动轮11与连接轴1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驱动轮11与减速轮2设置为啮合,所述从动螺杆14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15,所述固定轴15的数量与从动螺杆14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固定轴15与从动螺杆14设置为一体状。
[0035]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连接轴的设置,来实现对主动螺杆进行转动,同时也可以通过驱动轮的设置,来使得减速轮在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驱动轮进行同步转动,再通过固定轴的设置,可以使得从动螺杆与主动螺杆可以进行传动旋转。
[0036]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一级压缩箱26与多级压缩箱29的侧端面均设置有卡合板16,所述卡合板16设置有多个,所述卡合板16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卡合板16与一级压缩箱
26设置为贴合,所述卡合板16上设置有防脱块17,所述防脱块17的数量与卡合板16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防脱块17与卡合板16设置为一体状,所述卡合板16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箱
18,所述排气箱18设置为圆筒箱状,所述排气箱18与卡合板16设置为一体状。
[0037] 以上方案中,可以通过卡合板的设置,来将排气箱与压缩箱进行连接,同时也可以通过防脱块的设置,来使得卡合板在进行安装时,卡合板不会从压缩箱上脱离。
[0038]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排气箱18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环19,所述密封环19设置为圆环状,所述密封环19与排气箱18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19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环20,所述转动环20设置为圆环状,所述转动环20与排气箱18设置为转动连接。
[0039]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密封环的设置,来使得空气在进入排气箱的内部时不会产生漏气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通过转动环的设置,来实现对导气管的固定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压缩机的使用适用性,进而可以大幅度的缓解使用者的使用压力。
[0040]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转动环20上设置有导气管21,所述导气管21设置为圆管状,所述导气管21与转动环20通过手工电弧焊连接,所述导气管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22,所述第一连接头22设置为弯管头状,所述第一连接头22与导气管21设置为贴合,所述第一连接头22与导气管21通过螺栓连接。
[0041]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导气管的设置,来实现对一级压缩完成后的空气进行传导,同时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头的设置,来使得空气在进行一次压缩后将空气导入传导管的内部。
[0042]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头22的内部设置有传导管23,所述传导管23设置为圆管状,所述传导管23与第一连接头2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传导管23与第一连接头22设置为贴合,所述传导管23上设置有冷凝器24,所述冷凝器24的数量与传导管23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冷凝器24与传导管2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冷凝器2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头25,所述第二连接头25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头25与传导管23通过螺栓连接。
[0043]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传导管的设置,来实现对压缩空气进行传导处理,并通过冷凝器的设置,来实现对压缩空气的冷却处理,再通过第二连接头的设置,来使得空气可以对传导管与多级压缩箱的传导。
[0044]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进气风机33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管32,所述连接管32与进气风机33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32的一侧设置有送气管31,所述送气管31与接管头28通过连接管32与螺栓连接。
[0045] 以上方案中,能够通过连接管与送气管相互配合,来将进气风机抽吸的空气传导进入一级压缩箱的内部。
[0046]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