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

申请号 CN202310184469.4 申请日 2023-03-01 公开(公告)号 CN116093873A 公开(公告)日 2023-05-09
申请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李文欣; 吴俊义; 邵中魁; 董源; 褚长勇; 张巨勇; 陆志平; 龚友平; 陈昌; 王万强; 陈国金;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该装置包括特制漂浮包a、特制漂浮包b、保护 外壳 、尖刺筒、 信号 收发单元和 转轮 。所述的特制漂浮包a与b内充满了高 密度 液体与低密度气体气囊,a与b间隔交错铺设于保护外壳之上。海缆下方设计有转轮,设计为定方向桨叶结构,采用 弹簧 蓄 力 方式被压制在海缆下方,将转轮 位置 设计为S型从而将海缆铺设成S型,一旦海缆升起离开下坑道,转轮朝着固定方向滑动,即s方向 顶点 方向。本发明的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各部件设计巧妙、精准贴合,充分实现了封闭模式下的海缆日常维护与异常抢修功能。此外,信号收发单元与特制漂浮包内的 射频信号 发射装置相配合,大幅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制漂浮包a、特制漂浮包b、保护外壳、尖刺筒、信号收发单元和转轮;所述转轮设计为定方向桨叶结构,采用弹簧方式被压制在海缆下方,所述的海缆铺设成S型走向,一旦海缆升起离开下坑道,所述转轮朝着固定方向滑动,即s方向顶点方向;所述保护外壳呈环状包裹海缆,在其所述保护外壳外部嵌入式固定有所述尖刺筒;所述的特制漂浮包a与b内充满了高密度液体,所述特制漂浮包a与b内中还设有低密度气体气囊,所述特制漂浮包a与b间隔交错铺设于保护外壳之上;所述特制漂浮包b与保护外壳相连;所述尖刺筒用于在渗透进海缆后刺破特制漂浮包a和b,从而带动海缆上浮离开下坑道;所述的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将海缆损坏位置传输给救援抢修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包括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射频信号接收装置、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声波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和声波信号发射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编号;
所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设于特制漂浮包a中,并与特制漂浮包a中的气囊相绑定,当特制漂浮包a漂浮出海面时会激活处于睡眠状态的射频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射频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将射频信号发射装置的编号传递给救援抢修设备;
所述声波信号发射装置被安置在特制漂浮包b中,并与特制漂浮包b中的气囊相绑定,所述特制漂浮包b的气囊通过连接绳与保护外壳相连接从而可带动海缆上浮;当特制漂浮包b的气囊悬浮在海水中时会激活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声波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向救援抢修设备提供声波信号发射装置的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筒贯穿保护外壳,所述尖刺筒包括上筒与下筒,上下筒之间以一片活动金属片隔开,所述金属片上端镶嵌有尖刺;
所述下筒内装有遇到水会产生气泡的化学药剂,遇水后会推动金属片上移,从而使尖刺刺破特制漂浮包a和b。

说明书全文

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智慧海洋(Intelligent ocean)以完善的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为基础,以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海洋环境为支撑,将海洋权益、管控、开发三大领域的装备和活动进行体系性整合,运用工业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达到智慧经略海洋的目的。
[0003] 智慧海洋工程是“工业化+信息化”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也是军民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经略海洋能的整体解决方案。海洋信息系统是海洋管理能力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活动主体高度分散、信息掌握难、沟通难的特点决定了不能沿用传统陆地的管控模式。依托强大的海洋信息系统,才能获得足够的海洋信息,及时全面了解海洋的情况;针对各种海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违法活动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确保海洋安宁、和谐。
[0004] 人们之所以隔着山和大海还能通信、上网,海底光缆的作用功不可没。海底光缆又称海底通讯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来建立国家之间的电信传输,是保证全球各大区域网络之间能够互联互通的主动脉。海底光缆承担了目前全球90%的国际通信业务,是如今全世界信息通信的主要载体。目前,全球大约有450条海底光缆,总长约120万公里。在深海区域温极为稳定;不易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和雷击,传输性能稳定;但海缆发生故障时,维护修理较为困难。因此,通信海缆系统对中继器的元件和海底线缆均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海缆系统的寿命通常设计在20年以上。然而,海缆容易受到船只抛锚,渔业捕捞等的人为损害,以及海潮流、波浪等使海缆与海底发生摩擦等的自然损害。因此海缆需要一层或二层丝铠装层。
[0005] 一方面,与陆地光缆相比,海底光缆有很多优越性,例如铺设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撑,因而投资少,建设速度快。另一方面,海底电缆埋在深海,又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强,铺设和维修都异常困难。一旦光缆出现问题,在茫茫大海中,从深达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海床上找到直径不到10厘米的海缆,就如同大海捞针。再探测到光缆的断裂点,并将之打捞上来,重新接续好放回海底,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海底电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由于施工技术复杂、水下作业难度大、施工精度要求严格、所需专业船舶设备槛高,一直以来,海底电缆的抛石保护技术被少数国外厂家垄断,不仅价格高昂,且修复档期不定,经济和时间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实现小损伤预警、大损伤维护及局部渗透应对等工作模式。该系统助力于国家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以机械工程、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采用特制漂浮包+尖刺筒为主的机构模式,实现特制漂浮包a与b对应的漂浮定位与漂浮拉拽功能。
[0007]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 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包括特制漂浮包a、特制漂浮包b、保护外壳、尖刺筒、信号收发单元和转轮;所述转轮设计为定方向桨叶结构,采用弹簧蓄力方式被压制在海缆下方,所述的海缆铺设成S型走向,一旦海缆升起离开下坑道,朝着固定方向滑动,即s方向顶点方向;所述保护外壳呈环状包裹海缆,在其所述保护外壳外部嵌入式固定有所述尖刺筒;所述的特制漂浮包a与b内充满了高密度液体,所述特制漂浮包a与b内中还设有低密度气体气囊,所述特制漂浮包a与b间隔交错铺设于保护外壳之上(高密度液体可保证特制漂浮包a由于重力作用铺于保护外壳上);所述特制漂浮包b与保护外壳相连;所述尖刺筒用于在海水渗透进海缆后刺破特制漂浮包a和b,从而带动海缆上浮离开下坑道;所述的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将海缆损坏位置传输给救援抢修设备。
[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包括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射频信号接收装置、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声波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和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各自设置有独特的编号;
[0010] 所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设于特制漂浮包a中,并与特制漂浮包a中的气囊相绑定,当特制漂浮包a漂浮出海面时会激活处于睡眠状态的射频信号接收装置;所述射频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将射频信号发射装置的编号传递给救援抢修设备;
[0011] 所述声波信号发射装置被安置在特制漂浮包b中,并与特制漂浮包b中的气囊相绑定,所述特制漂浮包b的气囊通过连接绳与保护外壳相连接;当特制漂浮包b的气囊悬浮在海水中时会激活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声波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声波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向救援抢修设备提供声波信号发射装置的编号。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尖刺筒贯穿保护外壳,所述尖刺筒包括上筒与下筒,上下筒之间以一片活动金属片隔开,所述金属片上端镶嵌有尖刺;下筒内装有遇到水会产生气泡的化学药剂,遇水后会推动金属片上移,从而使尖刺刺破特制漂浮包a和b。
[0013] 本发明的发明原理为:
[0014] 考虑到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一旦出现海缆破损、断裂,定位与维护均存在巨大的困难且维修的时间越长、带来的损失越大,亟需增强其自身的自主维护功能。在海缆出现小损伤时,及时发出预警、给出较为精确的定位信息,可以让维护人员及时将事故扼杀于萌芽之中,使日常维护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在海缆出现大损伤时,发出准确定位的同时,自主将断裂区域内海缆拉伸出下坑道,并拽动其向特定方向移动。在原有海缆s型排布的基础上,断裂海缆短时间内无需调运新的海缆,抢修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恢复海缆通信。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6] 本发明的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各部件设计巧妙、精准贴合,充分实现了封闭模式下的海缆日常维护与异常抢修功能。此外,信号收发单元与特制漂浮包内的射频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大幅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0017] 本发明装置对于小损伤状况可及时预警;可使大损伤状况抢修时间大幅缩短;对损伤位置的定位较为精准;充分考虑到了局部渗透破坏因素;智能化程度较高。附图说明
[0018] 图1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图;
[0019] 图2a)和b)分别为特制漂浮包a和b的设计示意图;
[0020] 图3已破损海缆上浮出下坑道示意图;
[0021] 图4导向器工作示意图;
[0022] 其中,1:特制漂浮包a、2:特制漂浮包b、3:保护外壳、4:尖刺筒、5:信号收发单元、5a:射频信号发射装置、5b:声波信号发射装置、5c:射频信号接收装置、5d:声波信号接收装置、6: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4] 本发明可实施信号收发、小损伤预警、大损伤维护及局部渗透应对等等多种工作形态的运行与切换。
[0025] 参照图1,一种便于维护的海缆装置,包括特制漂浮包a1、特制漂浮包b2、保护外壳3、尖刺筒4、信号收发单元5和转轮6。所述的特制漂浮包a1与特制漂浮包b2内充满了高密度液体与低密度气体气囊(如图2),特制漂浮包a1与特制漂浮包b2间隔交错铺设于保护外壳3之上。所述保护外壳3呈环状包裹海缆,在其所述保护外壳3外部嵌入式固定有所述尖刺筒
4。特制漂浮包a1具有独立六面包装,通过重力作用位于保护外壳3上(不与所述尖刺筒4直接接触);特制漂浮包b2则只有上前后左右五面包装,其下面固定于保护外壳3上(与所述尖刺筒4直接接触)。
[0026] 参照图1,关于信号收发模式,所述信号收发单元5,设计有射频信号发射装置5a、射频信号接收装置5c、声波信号发射装置5b、声波信号接收装置5d。其中:①射频信号发射装置被安置在特制漂浮包a1中,与其中气囊相绑定,当漂浮出海面时,激活处于睡眠状态的射频信号接收装置5c(海面某固定位置);射频信号接收装置5c接收信号,将射频信号发射装置5a的编号传递给后方。②声波信号发射装置被安置在特制漂浮包b2中,与其中气囊相绑定,长期处于休眠待激活状态;当维护设备临近时,声波信号接收装置5d接收声波信号发射装置5b发出的信号,根据声波信号发射装置的编号从而确定事故的具体坐标。
[0027] 关于小损伤预警,海缆受到损伤,覆盖其上的特制漂浮包a1、特制漂浮包b2外层受到破损,特制漂浮包b2与海缆虽有连接,但如果破损数量较少、海缆层未渗入海水,其所产生的浮力不足以带动海浪上浮离开下坑道。只有少量受损的特制漂浮包a1因为表层破损、高密度液体泄漏,从而漂浮出海面,发出预警信息。
[0028] 参照图3,关于局部渗透模式,即虽然海缆破口很小,但海水渗透仍然会造成断路事故。所述尖刺筒4贯穿保护外壳3,尖刺筒4设计为上筒与下筒两部分,以一片活动金属片隔开,金属片上镶嵌尖刺;上筒斜向上与特制漂浮包a1、b2外包装相接触,上筒斜向上与特制漂浮包a1、b2内部的气囊垂直向上的方向错开,从而使高密度液体快速流出;下筒内含遇到水会产生气泡的化学药剂,推动金属片上移。所以,一旦出现局部渗透状况,海水进入尖刺筒4,尖刺筒4内的化学药剂(如)遇水后产生气泡,从而推动金属片上移,进而使尖刺刺破特制漂浮包a1和b2。一系列尖刺筒4自动刺破该段海缆上覆盖的特制漂浮包a1、b2,实现将海缆拖拉出下坑道的目的。
[0029] 大损伤模式与局部渗透模式类似,足够数量的特制漂浮包a1、b2的外表层被破坏,前者向上漂浮减轻了总质量,后者产生足够的浮力带动海缆离开下坑道。
[0030] 参照图4,在海缆底部设计有转轮6,通过将转轮6位置设计为S形从而将海缆铺设成S型走向。所述转轮6设计为定方向桨叶结构,采用弹簧蓄力方式被压制在海缆下方,一旦海缆升起离开下坑道,朝着固定方向滑动,即s方向顶点方向。如此,抢修人员将不用携带新的海缆,只需将破损部分进行裁剪,大幅节约了抢修时间,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海缆通信。
[0031] 本发明材料的关键在于充分针对了海缆抢修难、定位难等问题,引入通信技术辅助定位的同时,更进一步提出全新的机械架构加以创新设计,较为全面地考虑与应对了海底各种事故发生状况。最后从应用化的度来说,该发明相比于现有海缆防护装置更加智能便捷、运行参数明确、抢修速度快,适合于在深海电缆建设系统工程中推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