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固定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353877.2 申请日 2024-03-27 公开(公告)号 CN117955026A 公开(公告)日 2024-04-30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发明人 段庆权; 范英乐; 张潇; 孙鹏; 仲彬; 吉程; 张杨; 杨波; 高晨煜;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中心柱、第一环板、第二环板以及连接组件,所述中心柱圆周 侧壁 上开设有若干可供线缆嵌入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环板套设于所述中心柱外部并能够围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所述第二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板外部并能够围绕所述第一环板转动,所述第一环板上开设有第一取放口,所述第二环板上开设有第二取放口,所述中心柱、第一环板以及第二环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电气工程柜内壁可拆卸连接。本发明 实施例 相较于 现有技术 ,能够实现线缆的有序布线,布线操作以及针对故障线缆的更换操作方便快捷,故障线缆更换时其余线缆不受影响,避免了更换线缆时出现散乱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柱、第一环板、第二环板,所述中心柱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可供线缆嵌入的限位槽,
所述第一环板套设于所述中心柱外部并能够围绕所述中心柱转动,
所述第二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板外部并能够围绕所述第一环板转动,所述第一环板上开设有第一取放口,所述第二环板上开设有第二取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内部还设置有若干顶升组件,若干所述顶升组件与若干所述限位槽数量相同并与若干所述限位槽交替分布,
所述第二环板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取放口、所述第二取放口以及所述限位槽三者相互对应后,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限位槽一侧的所述顶升组件工作,以将线缆从所述限位槽内部顶出并使得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取放口以及所述第二取放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限位槽交替分布的凹孔,每组所述凹孔一侧均通过一组通道与一组所述限位槽连通,
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滑柱以及顶升片,
所述滑柱活动设置在所述凹孔内部,所述顶升片一端与所述滑柱铰接相连,另一端自所述通道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压以及压杆,
所述压杆一端与所述压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上开设有若干可供所述压杆穿过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滑柱提供弹性支撑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环板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压块提供弹性支撑的第一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金属弹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板外壁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环板内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延伸至所述弧形槽内部并能够沿着所述弧形槽内部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呈C型结构的卡环,所述呈C型结构的卡环固定设置在电气工程柜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第一环板以及第二环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电气工程柜内壁可拆卸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线缆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线缆固定装置,能够用于电缆或电线的安装。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为避免线缆在电气工程柜内部的散乱分布,通常需要借助线缆夹对若干根线缆进行夹持收拢,并将夹持收拢后的若干根线缆限定在电气工程柜内壁上。
[0003] 然而,现有的线缆夹在对线缆进行夹持收拢时,若干根线缆被包夹在线缆夹内侧并处于相互挤压堆积状态,当某一根线缆出现故障时需要将线缆夹打开,然后将故障线缆从线缆夹内侧拉出更换,在故障线缆拉出过程中,其余线缆受到该故障线缆的牵扯作用容易从线缆夹内部散出,需要人工手动将散出的线缆重新塞入线缆夹内部,从而为线缆的更换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缆固定装置。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包括中心柱、第一环板、第二环板以及连接组件,
所述中心柱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可供线缆嵌入的限位槽,
所述第一环板套设于所述中心柱外部并能够围绕所述中心柱转动,
所述第二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板外部并能够围绕所述第一环板转动,
所述第一环板上开设有第一取放口,所述第二环板上开设有第二取放口,
所述中心柱、第一环板以及第二环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电气工程柜内壁可拆卸
连接。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中心柱内部还设置有若干顶升组件,若干所述顶升组件与若干所述限位槽数量相同并与若干所述限位槽交替分布,所述第二环板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取放口、所述第二取放口以及所
述限位槽三者相互对应后,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限位槽一侧的所述顶升组件工作,以将线缆从所述限位槽内部顶出并使得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取放口以及所述第二取放口。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中心柱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限位槽交替分布的凹孔,每组所述凹孔一侧均通过一组通道与一组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顶升组件包括滑柱以及顶升片,
所述滑柱活动设置在所述凹孔内部,所述顶升片一端与所述滑柱铰接相连,另一
端自所述通道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压以及压杆,
所述压杆一端与所述压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上
开设有若干可供所述压杆穿过的通孔。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凹孔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滑柱提供弹性支撑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环板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压块提供弹性支撑的第一弹性件。
[0009]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金属弹片
[001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环板外壁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环板内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延伸至所述弧形槽内部并能够沿着所述弧形槽内部滑动。
[001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呈C型结构的卡环,所述呈C型结构的卡环固定设置在电气工程柜内壁上。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线缆的有序布线,布线操作以及针对故
障线缆的更换操作方便快捷,故障线缆更换时其余线缆不受影响,避免了更换线缆时出现散乱现象。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一种线缆固定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2为一种线缆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D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中:10‑中心柱、101‑限位槽、102‑通道、103‑凹孔、20‑第一环板、201‑第一取放口、202‑弧形槽、203‑通孔、30‑第二环板、301‑第二取放口、302‑限位滑块、40‑连接组件、
50‑驱动组件、501‑压块、502‑压杆、503‑第一弹性件、60‑顶升组件、601‑滑柱、602‑顶升片、
603‑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5]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16] 请参阅图1以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包括中心柱10、第一环板20、第二环板30以及连接组件40,所述中心柱10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可供线缆嵌入的限位槽101,所述第一环板20套设于所述中心柱10外部并能够围绕所述中心柱10转动,所述第二环板30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板20外部并能够围绕所述第一环板20转动,所述第一环板20上开设有第一取放口201,所述第二环板30上开设有第二取放口301,所述中心柱10、第一环板
20以及第二环板3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40与电气工程柜内壁可拆卸连接。
[0017] 在若干电气工程线缆接线完毕后,可相较于第一环板20转动第二环板30,使得第二环板30上的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环板20上的第一取放口201相互对应,随后同步转动第二环板30以及第一环板20,使得第二环板30与第一环板20整体相较于中心柱10转动,以将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二取放口201转动至与其中一组限位槽101相对应,再将一根线缆自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一取放口201嵌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然后再次同步转动第二环板30以及第一环板20,以将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二取放口201转动至与后续的一组限位槽101相对应,将一根线缆自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一取放口201嵌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以此类推,可将所有的线缆分别嵌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当所有的线缆均嵌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后,可相较于第一环板20反向转动第二环板30,使得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取放口201相互错位,然后利用连接组件40将中心柱10、第一环板20以及第二环板30连接在电气工程柜内壁上,从而完成电气工程线缆的布线操作;上述过程中,在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取放口201相互错位时,第一环板20与第二环板30之间可围成封闭的空间,以将若干线缆限定在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避免若干线缆从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松脱,提高了线缆的布线稳定性;当某一根线缆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可将中心柱10、第一环板20以及第二环板30从电气工程柜内壁上取下,然后相较于第一环板20转动第二环板30,使得第二环板30上的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环板20上的第一取放口201相互对应,随后同步转动第二环板30以及第一环板20,使得第二环板30与第一环板20整体相较于中心柱10转动,当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一取放口201转动至故障线缆所在的限位槽101外侧时,将该故障线缆从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取出,再将故障线缆由第一取放口201以及第二取放口301拉出更换即可。
[0018]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柱10内部还设置有若干顶升组件60,若干所述顶升组件60与若干所述限位槽101数量相同并与若干所述限位槽101交替分布,所述第二环板30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50,在所述第一取放口201、所述第二取放口301以及所述限位槽101三者相互对应后,所述驱动组件50用于带动所述限位槽101一侧的所述顶升组件60工作,以将线缆从所述限位槽101内部顶出并使得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取放口201以及所述第二取放口301,从而自动将限位槽101内部的线缆顶出至第二环板30外侧,方便人们对线缆进行拾取更换。
[0019]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柱10圆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限位槽101交替分布的凹孔103,每组所述凹孔103一侧均通过一组通道102与一组所述限位槽101连通,所述顶升组件60包括滑柱601以及顶升片602,所述滑柱601活动设置在所述凹孔103内部,所述顶升片602一端与所述滑柱601铰接相连,另一端自所述通道102延伸至所述限位槽101内部,所述驱动组件50包括压块501以及压杆502,所述压杆502一端与所述压块501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环板30,所述第一环板20上开设有若干可供所述压杆502穿过的通孔203。
[0020] 在线缆嵌入至限位槽101内部后,顶升片602贴合在线缆底部,当需要更换某一故障线缆以将第一取放口201、第二取放口301以及限位槽101三者调整至相互对应时,压杆502恰好转动至对应的通孔203外侧,同时通孔203与凹孔103处于相通状态,此时可按压压块501,进而带动压杆502穿过通孔203并伸入至凹孔103内部,压杆502作用于凹孔103内部的滑柱601,进而带动滑柱601向凹孔103内部移动,滑柱601移动时顶升片602受到通道102底部的限位作用相较于滑柱601向上转动,以将线缆从限位槽101内部推出并驱使线缆穿过第一取放口201以及第二取放口301从而移动至第二环板30外侧,从而方便人们对线缆进行拾取更换。
[0021]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孔103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滑柱601提供弹性支撑的第二弹性件603,所述第二环板30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压块501提供弹性支撑的第一弹性件503。
[0022] 在线缆被从限位槽101内部推出并穿过第一取放口201以及第二取放口301从而移动至第二环板30外侧后,可松开压块501,此时第一弹性件501推动压块501反向移动,进而带动压杆502从凹孔103以及通孔203内部退出,实现压块501以及压杆502的复位,同时第二弹性件603推动滑柱601沿凹孔103内部反向滑动,滑柱601反向滑动时,顶升片602受到通道102上部的限位作用相较于滑柱601向下转动,实现滑柱601以及顶升片602的复位。
[002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503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603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金属弹片,此处不做限制。
[0024]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板20外壁上开设有弧形槽202,所述第二环板30内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302,所述限位滑块302延伸至所述弧形槽202内部并能够沿着所述弧形槽202内部滑动。
[0025] 在相较于第一环板20转动第二环板30时,第二环板30可带动限位滑块302沿弧形槽202内部向一个方向滑动,当限位滑块302滑动至弧形槽202一端时,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取放口201恰好处于相对应的互通状态,此后第二环板30可通过限位滑块302带动第一环板20同步转动,从而提高第二环板30可带动第一环板20同步转动操作的便利性。
[0026]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呈C型结构的卡环,所述呈C型结构的卡环固定设置在电气工程柜内壁上,在若干线缆嵌入至中心柱10外侧的限位槽101内部后,可通过将中心柱10、第一环板20以及第二环板30整体卡入至卡环内侧,从而将若干线缆限定在电气工程柜内侧边缘,避免线缆占据电气工程柜内侧中心位置的空间。
[0027]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若干电气工程线缆接线完毕后,可相较于第一环板20转动第二环板30,使得第二环板30上的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环板20上的第一取放口201相互对应,随后同步转动第二环板30以及第一环板20,使得第二环板30与第一环板20整体相较于中心柱10转动,以将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二取放口201转动至与其中一组限位槽101相对应,再将一根线缆自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一取放口201嵌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然后再次同步转动第二环板30以及第一环板20,以将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二取放口201转动至与后续的一组限位槽101相对应,将一根线缆自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一取放口201嵌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以此类推,可将所有的线缆分别嵌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当所有的线缆均嵌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后,可相较于第一环板20反向转动第二环板30,使得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取放口201相互错位,然后利用连接组件40将中心柱10、第一环板20以及第二环板30连接在电气工程柜内壁上,从而完成电气工程线缆的布线操作;上述过程中,在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取放口201相互错位时,第一环板20与第二环板30之间可围成封闭的空间,以将若干线缆限定在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避免若干线缆从对应的限位槽
101内部松脱,提高了线缆的布线稳定性;当某一根线缆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可将中心柱
10、第一环板20以及第二环板30从电气工程柜内壁上取下,然后相较于第一环板20转动第二环板30,使得第二环板30上的第二取放口301与第一环板20上的第一取放口201相互对应,随后同步转动第二环板30以及第一环板20,使得第二环板30与第一环板20整体相较于中心柱10转动,当第二取放口301以及第一取放口201转动至故障线缆所在的限位槽101外侧时,将该故障线缆从对应的限位槽101内部取出,再将故障线缆由第一取放口201以及第二取放口301拉出更换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线缆的有序布线,布线操作以及针对故障线缆的更换操作方便快捷,故障线缆更换时其余线缆不受影响,避免了更换线缆时出现散乱现象。
[0028] 上面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