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922622.4 申请日 2022-08-02 公开(公告)号 CN115410745A 公开(公告)日 2022-11-29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晋刚; 罗宇恒; 蔡吴磊; 梁显荣; 王蒙蒙; 任国振;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被控粒子位于轴线平行且不同轴的内筒和外筒之间的流场中。在给定内外筒半径比的情况下,本发明通过实时改变内外筒 角 速度 和轴间距来不断调节粒子所在点的流场速度方向及大小,使被控粒子沿设定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操控粒子运动轨迹的目的。相比于目前已知的 流体 动 力 粒子操控方法,该方法具有粒子运动范围大、控制方法简单、流场作用力小的特点,可为 微 生物 分析、 疾病 诊断、药物运输等前沿科学领域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手段。
权利要求

1.一种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被控粒子(1)置于轴线平行、且不同轴的内筒(3)与外筒(2)之间的流场中;
流场作为被控粒子(1)的操控区域;
通过成像装置(4)获取流场中被控粒子(1)的实时运动数据;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实时动态数据,建立以内筒(3)圆心为坐标原点的直坐标系,并以被控粒子(1)当前坐标为轨迹起点,在被控粒子(1)的操控区域内选择任意一条曲线作为粒子的操控轨迹;
步骤三:根据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对整个轨迹运动时间,进行离散化处理,确定每个时间间隔内轨迹的速度方向和大小;
步骤四:将被控粒子(1)运动的速度方向与该点流场速度方向视为一致;根据步骤三中得到的速度方向及大小,利用有限差分法结合偏心圆筒流解析解,得到每一个时间间隔下相对应的内筒(3)的角速度、外筒(2)的角速度与内外筒的轴间距e的数据。
步骤五:依据步骤四所得到的数据,实时调整内筒(3)的角速度、外筒(2)的角速度与内外筒的轴间距e,从而使被控粒子(1)沿设定的方向运动,最终实现被控粒子(1)沿设定轨迹在流场中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实时运动数据,是指被控粒子(1)在流场中的实时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内筒(3)与外筒(2)的半径比可调,即通过更换不同半径的内筒(3)与外筒(2)来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内筒(3)与外筒(2)的角速度,能实时调整,或者
内筒(3)与外筒(2)角速度比,能实时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内筒(3)与外筒(2)的轴间距,能实时调整,或者
内筒(3)与外筒(2)的偏心比,能实时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控粒子(1)为聚合物粒子、载药粒子、细胞﹑微纳米器件、液滴﹑微泡或者动态生物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筒(3)与外筒(2)的轮廓几何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场中盛装有PDMS溶液。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测量分析技术使分析研究单个微纳粒子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成为可能。这类粒子包括:单个的磁性或介电粒子、单个的细胞、甚至单个的DNA分子等。通常来说,某些微粒需要放置在液体环境中观察,由于粒子过小,为了克服布朗运动效应,必须对其进行精确的捕捉或操控,才能保证其始终位于有效分析场域中。因此流体中的粒子操控技术是微粒分析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在微生物分析、疾病诊断、药物运输、表面自清洁等前沿科学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 目前比较成熟的流体动驱动粒子的操控方法都是基于平面驻点流,但这一方法由于驻点所处的流动势阱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导致粒子控制难度较高,同时驻点处流体对于粒子作用力也较大,不适合应用于柔性粒子特别是有生命活性的粒子。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针对现有实际情况和对粒子操控的需求,本发明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能够实现对流场中粒子温和、精准和大范围的操控。
[0005]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 1、一种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一:将被控粒子1置于轴线平行、且不同轴的内筒3与外筒2之间的流场中;流场作为被控粒子1的操控区域;
[0008] 通过成像装置4获取流场中被控粒子1的实时运动数据;实时运动数据,是指被控粒子1在流场中的实时位置;可通过实时改变内筒3与外筒2的速度与轴间距,进而操控被控粒子1在流场中的运动位置。
[0009]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实时动态数据,建立以内筒3圆心为坐标原点的直角坐标系,并以被控粒子1当前坐标为轨迹起点,在被控粒子1的操控区域内选择任意一条曲线作为粒子的操控轨迹;
[0010] 步骤三:根据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对整个轨迹运动时间,进行离散化处理,确定每个时间间隔内轨迹的速度方向和大小;
[0011] 步骤四:将被控粒子1运动的速度方向与该点流场速度方向视为一致;根据步骤三中得到的速度方向及大小,利用有限差分法结合偏心圆筒流解析解,得到每一个时间间隔下相对应的内筒3的角速度ωi、外筒2的角速度ωo与内外筒的轴间距(偏心距)e的数据。
[0012] 步骤五:依据步骤四所得到的数据,实时调整内筒3的角速度wi、外筒2的角速度wo与内外筒的轴间距(偏心距)e,从而使被控粒子1沿设定的方向运动,最终实现被控粒子1沿设定轨迹在流场中运动。
[0013] 内筒3与外筒2的半径比可调,即通过更换不同半径的内筒3与外筒2来实现。
[0014] 内筒3与外筒2的角速度,能实时调整,或者内筒3与外筒2角速度比,能实时调整。
[0015] 内筒3与外筒2的轴间距,能实时调整,或者内筒3与外筒2的偏心比,能实时调整。
[0016] 被控粒子1为聚合物粒子、载药粒子、细胞﹑微纳米器件、液滴﹑微泡或者动态生物体。
[0017] 内筒3与外筒2的轮廓几何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
[0018] 流场中盛装有PDMS(聚二甲基烷)溶液,根据实际应用要求可以选用其他类型溶液。
[0019]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0] (1)偏心圆筒流场尺寸大,因此粒子的运动范围也较大。
[0021] (2)在内外筒半径尺寸确定的情况下,该方法仅需控制内外筒的角速度与轴间距(偏心距)便可操控粒子的运动轨迹,控制方法简单。
[0022] (3)该方法流体对粒子的作用力小,不会对具有生命特征的粒子造成伤害,也不会导致粒子过度变形或破裂。
[0023] (4)该方法所需装置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用偏心圆筒流操控粒子运动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0027]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以用偏心圆筒流操控被控粒子1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的运动为实例;所述被控粒子1采用尼龙粒子。
[0028] 尼龙粒子位于轴线平行、且不同轴的内筒3和外筒2之间的流场中。
[0029] 内筒3的半径Ri与外筒2的半径Ro可通过更换其他尺寸半径的内外筒来改变;
[0030] 内筒3的角速度wi、外筒2的角速度ωo与内外筒的轴间距(偏心距)e可实时精确控制,通过成像装置4可以实时观察流场中尼龙粒子的位置。
[0031] 用偏心圆筒流操控尼龙粒子运动的步骤如下:
[0032] 步骤一:将内筒3与外筒2清洗干净后,往外筒2中倒入PDMS溶液,将尼龙粒子引入到外筒2的粒子操控区域中,可通过成像装置4观察到尼龙粒子;
[0033] 步骤二:以内筒3圆心为坐标原点,建立x‑y直角坐标系,并以此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以尼龙粒子当前坐标作为轨迹起始点,在操控区域内选择一条曲线作为尼龙粒子的操控轨迹;
[0034] 步骤三:以设定时间间隔对整个轨迹运动时间进行离散化处理,确定每个时间间隔内轨迹速度的方向和大小;
[0035] 步骤四:将尼龙粒子运动的速度方向与该点流场速度方向视为一致。根据步骤三中得到的速度方向及大小,利用有限差分法结合偏心圆筒流解析解,可得到每一个时间间隔下相对应的内筒3的角速度ωi、外筒2的角速度ωo与内外筒的轴间距(偏心距)e;
[0036] 步骤五:依据步骤四所得到的数据,实时调整内筒3的角速度wi、外筒2的角速度wo与内外筒的轴间距(偏心距)e,从而使尼龙粒子沿设定的方向运动,最终实现尼龙粒子沿设定轨迹运动。
[0037] 本发明在给定内筒3和外筒2半径比的情况下,可通过实时改变内筒3和外筒2角速度和轴间距(偏心距)来不断调节粒子所在点的速度方向及大小,从而精确地操控尼龙粒子的运动轨迹,该方法的尼龙粒子运动范围大且控制方法简单。
[0038] 从图2可见,内筒3置于外筒2内,二者之间有间隙;二者轴线平行,但不同轴;二者可相对旋转(包括同向或者逆向旋转),且速度可独立调节。
[0039] 偏心圆筒流解析解的出处是:Ballal B Y,Rivlin R S.Flow of a Viscoelastic Fluid Between Eccentric Rotating Cylinders[J].Transaction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1976,1(20):65‑101。
[0040] 成像装置4为工业相机。
[0041]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给定内筒3和外筒2半径比的情况下,通过实时改变内筒3和外筒2角速度和轴间距来不断调节粒子所在点的流场速度方向及大小,使被控粒子沿设定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操控粒子运动轨迹的目的。
[0042] 相比于目前已知的流体动力粒子操控方法,本发明具有粒子运动范围大、控制方法简单、流场作用力小的特点,可为微生物分析、疾病诊断、药物运输等前沿科学领域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手段。
[004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