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

申请号 CN201980021783.2 申请日 2019-03-28 公开(公告)号 CN111972045B 公开(公告)日 2024-04-30
申请人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发明人 江森谕; 黑田刚志;
摘要 提供一种无论显示元件的反射率如何均能抑制 色调 降低的 显示面板 。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元件(A)、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 相位 差层(B)、和配置于 相位差 层的光出射面侧的偏振元件(C),上述相位差层(B)具有λ/4相位差层(B1),上述λ/4相位差层(B1)的面内相位差满足下述的条件1。 通过SCI方式测定上述显示元件的 光谱 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4.6002x+119.24nm以上‑4.6002x+129.24nm以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元件(A)、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相位差层(B)、和配置于相位差层的光出射面侧的偏振元件(C),所述相位差层(B)具有λ/4相位差层(B1),所述λ/4相位差层(B1)的面内相位差满足下述的条件1,
<条件1>
通过SCI方式测定所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4.6002x+119.24nm以上‑4.6002x+129.24nm以下,所述通过SCI方式测定的光谱反射率是如下算出的反射率:利用积分球从所有方向对样品表面提供光,关闭光阱并测定包括正反射方向在内的全部反射光,为由该测定值算出的反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相位差层(B)进一步具有λ/2相位差层(B2),所述λ/2相位差层(B2)的面内相位差满足下述的条件2,
<条件2>
通过SCI方式测定所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9.2004x+238.47nm以上‑9.2004x+258.47nm以下,所述通过SCI方式测定的光谱反射率是如下算出的反射率:利用积分球从所有方向对样品表面提供光,关闭光阱并测定包括正反射方向在内的全部反射光,为由该测定值算出的反射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条件1中,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
4.6002x+121.24nm以上‑4.6002x+127.24n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条件1中,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
4.6002x+123.24nm以上‑4.6002x+125.24nm以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条件2中,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
9.2004x+242.47nm以上‑9.2004x+254.47nm以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条件2中,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
9.2004x+246.47nm以上‑9.2004x+250.47n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元件的波长400nm以上700nm以下的通过SCI方式测定的光谱反射率的平均为35%以上,所述通过SCI方式测定的光谱反射率是如下算出的反射率:利用积分球从所有方向对样品表面提供光,关闭光阱并测定包括正反射方向在内的全部反射光,为由该测定值算出的反射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元件的波长400nm以上700nm以下的通过SCI方式测定的光谱反射率的平均为40%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元件为有机EL元件或微型LED元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1.一种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元件(A)、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相位差层(B)、和配置于相位差层的光出射面侧的偏振元件(C),所述相位差层(B)具有λ/4相位差层(B1),对于所述显示面板而言,所述筛选方法筛选出满足下述条件1的λ/4相位差层作为所述λ/4相位差层(B1),
<条件1>
通过SCI方式测定所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4.6002x+119.24nm以上‑4.6002x+129.24nm以下,所述通过SCI方式测定的光谱反射率是如下算出的反射率:利用积分球从所有方向对样品表面提供光,关闭光阱并测定包括正反射方向在内的全部反射光,为由该测定值算出的反射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其中,所述相位差层(B)进一步具有λ/2相位差层(B2),所述筛选方法筛选出满足下述条件2的λ/2相位差层作为所述λ/2相位差层(B2),
<条件2>
通过SCI方式测定所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9.2004x+238.47nm以上‑9.2004x+258.47nm以下,所述通过SCI方式测定的光谱反射率是如下算出的反射率:利用积分球从所有方向对样品表面提供光,关闭光阱并测定包括正反射方向在内的全部反射光,为由该测定值算出的反射率。

说明书全文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致发光显示元件(下文中有时简称为EL元件)由于自发光,因此可视区域宽,而且与等离子体发光元件等相比耗电量低,因此近年来在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应用得以实用化。特别是,与使用无机化合物的无机EL元件相比,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有机EL元件能够大幅降低施加电压,因此对作为显示装置的利用正在进行各种研究。
[0003] 众所周知的是,有机EL元件通常为在透明基板上依次层积有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的结构,其包括:底部发光型有机EL元件,其中,使用透明电极作为第一电极、使用金属电极作为第二电极,并从透明基板侧取出来自发光层的发光;和顶部发光型有机EL元件,其中,使用金属电极作为第一电极、使用透明电极作为第二电极,并从第二电极侧取出来自发光层的发光(例如专利文献1、2等)。
[0004] 为了在任何类型的有机EL元件中均能有效地利用发光层的光,金属电极多使用反射性优异的金属电极。另一方面,使用了这种金属电极的有机EL元件的外部光反射大,对比度有时降低。另外,在包含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以外的显示装置(例如,包含微型LED元件的显示装置、在显示元件上配置有电阻膜式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外部光反射导致的对比度降低也成为问题。
[0005] 对抑制显示装置中的外部光反射的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作为这种方法之一,已知使用将相位差板和偏振片层积而成的所谓圆偏振片(例如专利文献3等)。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4421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80604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576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2] 但是,在将专利文献3的圆偏振片组装到外部光反射大的显示装置中时,偶见显示装置的色调受损。
[0013]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外部光反射大的显示装置由于显示元件的构成差异(例如,构成显示元件的金属电极的金属组成的差异)而在反射光的光谱分布上存在差异。另外,本发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与显示元件的反射光谱分布相应的适当的相位差层进行组合,能够抑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色调降低,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0015]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1]~[3]。
[00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元件(A)、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相位差层(B)、和配置于相位差层的光出射面侧的偏振元件(C),上述相位差层(B)具有λ/4相位差层(B1),上述λ/4相位差层(B1)的面内相位差满足下述的条件1。
[0017] <条件1>
[0018] 通过SCI方式测定上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4.6002x+119.24nm以上‑4.6002x+129.24nm以下。
[0019] [2]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上述[1]所述的显示面板。
[0020] [3]一种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上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元件(A)、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相位差层(B)、和配置于相位差层的光出射面侧的偏振元件(C),上述相位差层(B)具有λ/4相位差层(B1),对于上述显示面板而言,上述筛选方法筛选出满足下述条件1的λ/4相位差层作为上述λ/4相位差层(B1)。
[0021] <条件1>
[0022] 通过SCI方式测定上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4.6002x+119.24nm以上‑4.6002x+129.24nm以下。
[0023] 发明的效果
[0024]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抑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色调因外部光的反射而降低。另外,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能够适当地筛选出显示面板的色调降低的相位差层,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产品设计的效率。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26]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27] 图3是示出具有配置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层积体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28] 图4是示出具有配置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层积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29] 图5是示出市售的有机EL显示元件A~C的光谱反射率的图。
[0030] 图6是示出在市售的有机EL显示元件A~C上层积有相位差层和偏振元件的显示面板的基于反射光的彩度(y轴)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x轴)的关系的图。
[0031] 图7是示出作为条件1的基准的近似直线的图。
[0032] 图8是示出作为条件2的基准的近似直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4] [显示面板]
[0035]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元件(A)、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相位差层(B)、和配置于相位差层的光出射面侧的偏振元件(C),上述相位差层(B)具有λ/4相位差层(B1),上述λ/4相位差层(B1)的面内相位差满足下述的条件1。
[0036] <条件1>
[0037] 通过SCI方式测定上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4.6002x+119.24nm以上‑4.6002x+129.24nm以下。
[0038] <<条件1>>
[0039]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通过SCI方式测定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4.6002x+119.24nm以上‑4.6002x+129.24nm以下。
[0040] 下面对条件1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
[0041] 图5是示出通过SCI方式测定市售的不同3种有机EL显示面板所包含的有机EL元件A~C的光谱反射率的结果的图。由图5可以确认,根据机种的不同,有机EL元件的各波长的反射率不同。另外,由图5可知,显示元件的各波长的反射率的差异会对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的色调产生影响。
[0042] 关于图5的有机EL元件A~C,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则有机EL元件A为1.28,有机EL元件B为1.04,有机EL元件C为0.78。
[0043] 人眼在波长550nm附近的灵敏度高。由此,可以说R1/R2表示以人眼灵敏度高的550nm为边界、由显示元件反射的光的光谱偏向蓝色侧和红色侧中的任一侧。
[0044] 图6是通过SCI方式测定在图5的有机EL元件A~C上依次配置有λ/4相位差层、λ/2相位差层和偏振元件而成的有机EL显示面板A~C的光谱反射率,并由所测定的反射光计算出“彩度”时以x轴为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y轴为彩度的图。需要说明的是,虽未进行图示,但图6的测定中使用的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的2倍。另外,在图6的测定中,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λ/4相位差层的取向轴所成度为+75°,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λ/2相位差层的取向轴所成角度为+15°。另外,图6的曲线图通过微软公司的EXCEL(注册商标)2013进行了平滑处理。
[0045] 需要说明的是,彩度是基于Lab色度系统的a*和b*由下式得到的值。
[0046] 彩度=[(a*)2+(b*)2]1/2
[0047] 根据图6,关于彩度达到最小值时的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有机EL显示面板A可以读取为118.35nm,有机EL显示面板B可以读取为119.45nm,有机EL显示面板C可以读取为120.65nm。
[0048]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关于彩度达到最小值时的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有机EL显示面板A可以读取为236.7nm,有机EL显示面板B可以读取为238.9nm,有机EL显示面板C可以读取为241.3nm。
[0049] 图7是在以R1/R2为x轴、以由图6读取的彩度达到最小值时的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y轴的散点图中追加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近似直线的图。
[0050] 另外,图8是在以R1/R2为x轴、以彩度达到最小值时的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y轴的散点图中追加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近似直线的图。
[0051] 由图7和图8可以确认,R1/R2和显示面板的彩度示出最小值的λ/4相位差层和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存在比例关系。换言之,若可获得显示元件的R1/R2的值,则基于图7和图8的近似直线,能够获知对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光的彩度、抑制色调来说适当的λ/4相位差层和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0052] 条件1将由图7的近似直线计算出的面内相位差定位为能够抑制反射光色调的最佳的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以该最佳值为中心将±5nm的范围规定为允许范围。
[0053] 在不满足条件1的情况下(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小于‑4.6002x+119.24nm或超过‑4.6002x+129.24nm的情况下),无法抑制显示面板的反射光的色调。
[0054] 在条件1中,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优选为‑4.6002x+121.24nm以上‑4.6002x+127.24nm以下、更优选为‑4.6002x+123.24nm以上‑4.6002x+125.24nm以下。
[0055]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条件1和后述条件2的面内相位差是指波长550nm下的面内相位差。另外,面内相位差由在相位差层的面内折射率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x、在相位差层的面内与上述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y和相位差层的厚度d(nm)通过下式来表示。
[0056] 面内相位差(Re)=(nx-ny)×d
[0057]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优选相位差层(B)具有λ/2相位差层(B2)。
[0058] 通过使相位差层(B)除了具有λ/4相位差层(B1)外还具有λ/2相位差层(B2),能够在广泛的波长区域中容易地抑制显示面板的反射。
[0059]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优选上述λ/2相位差层(B2)的面内相位差满足下述的条件2。
[0060] <条件2>
[0061] 通过SCI方式测定上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9.2004x+238.47nm以上‑9.2004x+258.47nm以下。
[0062] 条件2将由图8的近似直线计算出的面内相位差定位为能够抑制反射光色调的最佳的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以该最佳值为中心将±10nm的范围规定为允许范围。通过满足条件2,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面板的反射光的色调。
[0063] 在条件2中,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优选为‑9.2004x+242.47nm以上‑9.2004x+254.47nm以下、更优选为‑9.2004x+246.47nm以上‑9.2004x+250.47nm以下。
[0064] 本说明书中,SCI方式的反射率是指总光线反射率。SCI是如下算出的反射率:利用积分球从所有方向对样品表面提供光,关闭光阱并测定包括正反射方向在内的全部反射光,为由该测定值算出的反射率。代表性的SCI的测定装置为依照JIS Z8722:2009的几何条件c的构成。更具体而言,代表性的SCI和SCE的测定装置中,光接受器的位置相对于样品的法线为+8度,光接受器的开口角为10度,光阱的位置相对于样品的法线为‑8度,光阱的覆盖范围为10度。作为这样的测定装置,可以举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CM‑2002。
[0065] SCI方式的光谱反射率优选对每1nm进行测定,测定装置的测定波长间隔超过1nm的情况下,认为测定间隔内的每1nm的反射率的变化量的绝对值均等,优选计算出R1/R2。
[0066] 另外,本说明书中,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和R1/R2、以及显示面板的彩度是指16处测定值的平均值。关于16个测定部位,优选将距离测定样品的外缘1cm的区域作为空白,对于相较于该空白靠近内侧的区域,画出将纵向和横向5等分的线,将此时的16个交点处作为测定的中心。在测定样品为四边形的情况下,优选将距离四边形外缘1cm的区域作为空白,将相较于该空白靠近内侧的区域沿纵向和横向5等分,以线的16个交点为中心进行测定,计算出其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样品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四边形以外的形状时,优选画出与这些形状内接的最大面积的四边形,对于该四边形,利用上述方法进行16处的测定。
[0067] 图1和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100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6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元件(A)(10)、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相位差层(B)(20)、和配置于相位差层(B)(20)的光出射面侧的偏振元件(C)(30)。
[0069] 另外,图1和图2的显示面板100均具有λ/4相位差层20a作为相位差层20,图2的显示面板100进一步具有λ/2相位差层20b作为相位差层20。
[0070] <显示元件(A)>
[0071] 作为显示元件,可以举出有机EL元件、无机EL元件、微型LED元件、液晶元件、等离子体元件等。需要说明的是,液晶显示元件也可以为在元件内具备触控面板功能的内嵌式触控面板液晶显示元件。
[0072] 这些显示元件中,有机EL元件和微型LED元件由于反射率高,容易发生外部光反射所引起的色调的问题,因此从容易发挥出本发明效果的方面出发是有效的。
[0073] 对于显示元件来说,通过SCI方式测定波长400nm以上700nm以下的反射率时,各波长的反射率的平均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反射率如此高的显示元件容易发生外部光反射所引起的色调的问题,因此从容易发挥出本发明效果的方面出发是有效的。
[0074] <相位差层(B)>
[0075] 相位差层(B)至少具有λ/4相位差层(B1)。另外,相位差层(B)优选进一步具有λ/2相位差层(B1)。
[0076] 对λ/4相位差层(B1)和λ/2相位差层(B2)相位差层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由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相位差层,也可以为将聚合物膜拉伸而成的相位差层,还可以具有两种层。
[0077] 由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相位差层通常通过将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到透明基材上并进行干燥,根据需要进行固化而形成。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在透明基材21的形成相位差层20一侧的面上具有取向膜22。
[0078] λ/4相位差层(B1)只要满足条件1就没有特别限定,从通用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具有正色散性。
[0079] 正色散性是指随着波长变长、对透射光赋予的面内相位差减少的特性,具体而言,是波长45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450)与波长55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550)的关系为Re450>Re550的特性。与此相对,逆色散性是Re450
[0080] 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05~135nm、更优选为110~130nm、进一步优选为113~127nm。
[0081] 本说明书中,在将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在面内与nx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与nx和ny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膜厚设为d(nm)时,面内相位差(面内延迟、Re)和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厚度方向的延迟、Rth)可以由下式表示。
[0082] 面内相位差(Re)=(nx-ny)×d
[0083] 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nx+ny)/2-nz)×d
[0084] 另外,λ/4相位差层的Re450/Re550优选为1.13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7以下。通过使λ/4相位差层的Re450/Re550为1.13以下,能够更容易地抑制色调的降低。对λ/4相位差层的Re450/Re550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04以上。
[0085] 在仅使用λ/4相位差层(B1)作为相位差层(B)的情况下,λ/4相位差层的取向轴与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45±5°、更优选为45±2°。
[0086] 对λ/2相位差层(B2)没有特别限定,从通用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具有正色散性。
[0087] 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210~270nm、更优选为220~260nm、进一步优选为225~255nm。
[0088] 另外,λ/2相位差层的Re450/Re550优选为1.13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7以下。通过使λ/2相位差层的Re450/Re550为1.13以下,能够更容易地抑制色调的降低。对λ/2相位差层的Re450/Re550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04以上。
[0089] 在使用λ/4相位差层(B1)和λ/2相位差层(B2)作为相位差层(B)的情况下,各相位差层的取向轴与偏振元件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下述(i)或(ii)的范围。
[0090] (i)作为第1例,λ/2相位差层的慢轴与偏振元件层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5±8°、更优选为15±6°。另外,此时,λ/4相位差层的慢轴与偏振元件层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75±15°、更优选为75±13°。
[0091] (ii)作为第2例,λ/2相位差层的慢轴与偏振元件层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75±15°、更优选为75±13°。另外,此时,λ/4相位差层的慢轴与偏振元件层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5±8°、更优选为15±6°。
[0092] <<液晶性化合物>>
[0093] 对相位差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液晶性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将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在液晶状态下形成为向列取向后,通过光交联或热交联进行固定而得到的相位差层;将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在液晶状态下形成为向列取向后,进行冷却而将该取向固定所得到的相位差层。本发明中,即使在将液晶性化合物用于相位差层的情况下,相位差层也是通过聚合等将该液晶性化合物固定而形成的层,在形成了层后已无需表现出液晶性。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可以为多官能性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也可以为单官能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另外,液晶性化合物可以为盘状液晶性化合物,也可以为棒状液晶性化合物。
[0094] 在相位差层中,液晶性化合物优选固定成垂直取向、平取向、混合取向以及倾斜取向中的任一种取向状态。从能够使视场角依赖性对称的方面考虑,优选盘状液晶性化合物的圆盘面相对于膜面(相位差层面)实质垂直,或者棒状液晶性化合物的长轴相对于膜面(相位差层面)实质水平。
[0095] 盘状液晶性化合物实质垂直是指膜面(相位差层面)与盘状液晶性化合物的圆盘面所成的角度的平均值为70°~90°的范围。优选为80°~90°、更优选为85°~90°的范围。
[0096] 棒状液晶性化合物实质水平是指膜面(相位差面)与棒状液晶性化合物的导向偶极子所成角度为0°~20°的范围。优选为0°~10°、更优选为0°~5°的范围。
[0097] 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相位差层可以仅由一层构成,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层积体。
[0098] 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相位差层可以通过将涂布液涂布到透明基材上而形成,该涂布液包含棒状液晶性化合物或盘状液晶性化合物等液晶性化合物、以及根据希望的后述聚合引发剂、取向控制剂或其他添加剂。优选在透明基材上形成取向膜,在取向膜表面涂布涂布液以形成相位差层。相位差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对相位差层的厚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1μm左右。
[0099] ‑盘状液晶性化合物‑
[0100] 本发明中,相位差层的形成中优选使用盘状液晶性化合物。盘状液晶性化合物记载于各种文献(C.Destrade et al.,Mol.Crysr.Liq.Cryst.,71卷,111页(1981);日本化学会编、季刊化学总论、No.22、液晶的化学、第5章、第10章第2节(1994);B.Kohne et al.,Angew.Chem.Soc.Chem.Comm.,1794页(1985);J.Zhang et al.,J.Am.Chem.Soc.,116卷,2655页(1994)等)中。盘状液晶性化合物的聚合记载于日本特开平8‑27284号公报中。
[0101] 盘状液晶性化合物优选具有聚合性基团,从而能够通过聚合固定。例如,考虑了使作为取代基的聚合性基团结合到盘状液晶性化合物的圆盘状核上的结构,但若使聚合性基团直接结合到圆盘状核上,则在聚合反应中难以保持取向状态。因此,优选在圆盘状核与聚合性基团之间具有连接基团的结构。即,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盘状液晶性化合物优选为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0102] D(‑L‑P)n
[0103] 式中,D为圆盘状核,L为二价连结基团,P为聚合性基团,n为1~12的整数。上式中的圆盘状核(D)、二价连结基团(L)和聚合性基团(P)的优选具体例分别为日本特开2001‑4837号公报中记载的(D1)~(D15)、(L1)~(L25)、(P1)~(P18),可以优选使用该公报中记载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液晶性化合物的盘状向列型液晶相‑固相转变温度优选为30~
300℃、更优选为30~170℃。
[0104] ‑棒状液晶性化合物‑
[0105] 作为形成相位差层的液晶性化合物,可以使用棒状液晶性化合物。作为棒状液晶性化合物,优选可示例出偶氮甲类、化偶氮基类、氰基联苯类、氰基苯基酯类、苯甲酸酯类、环己烷羧酸苯基酯类、氰基苯基环己烷类、氰基取代苯基嘧啶类、烷氧基取代苯基嘧啶类、苯基二氧六环类、二苯乙炔类以及烯基环己基苯甲腈类。不仅是上述低分子液晶性化合物,也可以使用高分子液晶性化合物。更优选通过聚合将棒状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固定。液晶性化合物优选具有能够通过活性光线或电子射线、热等发生聚合或交联反应的部分结构,更优选具有聚合性基团。
[0106] 该部分结构的个数优选为1~6个、更优选为1~3个。作为聚合性棒状液晶性化合物,可以使用Makromol.Chem.,190卷、2255页(1989年)、Advanced Materials,5卷、107页(1993年)、美国专利第4683327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5622648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5770107号说明书、国际公开WO95/22586号公报、国际公开WO95/24455号公报、国际公开WO97/00600号公报、国际公开WO98/23580号公报、国际公开WO98/5290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
1‑27255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1661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11046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
80081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1‑32897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0107] 作为棒状液晶性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式(1)~(17)所示的化合物。
[0108] [化1]
[0109]
[0110] [化2]
[0111]
[0112] [化3]
[0113]
[0114] 另外,作为显示出逆色散性的液晶性化合物,可示例出日本特表2010‑537954号公报、日本特表2010‑537955号公报、日本特表2010‑522892号公报、日本特表2010‑522893号公报以及日本特表2013‑509458号公报等各公开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第5892158号、日本专利第5979136号、日本专利第5994777号以及日本专利第6015655号等各专利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
[0115] 液晶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在单独1种的情况下,该1种液晶性化合物优选为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另外,在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优选至少一种为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更优选全部为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
[0116] <<聚合引发剂>>
[0117] 取向后的液晶性化合物将取向状态维持固定。固定优选使用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包括使用热聚合引发剂的热聚合反应和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的光聚合反应。这些之中,优选光聚合反应。光聚合引发剂的示例包括α‑羰基化合物(参照美国专利2367661号、美国专利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偶姻醚(参照美国专利2448828号说明书)、α‑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参照美国专利2722512号说明书)、多核醌化合物(参照美国专利3046127号、美国专利
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基苯基的组合(参照美国专利3549367号说明书)、吖啶和吩嗪化合物(参照日本特开昭60‑105667号公报、美国专利4239850号说明书)和噁二唑化合物(参照美国专利4212970号说明书)。
[0118] 相对于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聚合引发剂的用量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用于液晶性化合物的聚合的光照射优选使用紫外线。照射2 2 2
能量优选为20mJ/cm~50J/cm、更优选为100~800mJ/cm。为了促进光聚合反应,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实施光照射。
[0119] <<表面活性剂>>
[0120] 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表面活性剂。另外,在表面活性剂中,优选选择选自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氟系表面活性剂和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系表面活性剂中的1种以上来使用。
[0121] 相对于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1~1.0质量%。
[0122] <<溶剂>>
[0123] 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通常含有溶剂。
[0124] 作为溶剂,可示例出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环己酮、N‑甲基‑2‑吡咯烷酮等)、醚类(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类(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也可以为它们的混合物。
[0125] <<其他添加剂>>
[0126] 本发明中,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具有增塑剂、聚合性单体等。这些成分优选与液晶性化合物具有相容性且不阻碍取向。
[0127] 作为聚合性单体,可以举出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优选为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优选上述含聚合性基团的液晶性化合物和共聚性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2‑296423号公报的0018~0020段中记载的化合物。相对于液晶性化合物100质量份,聚合性化合物的添加量优选为1~50质量份、更优选为5~30质量份。
[0128] <<相位差层的涂布方法>>
[0129] 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线棒涂布法、挤出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反向凹版涂布法、模涂法)来实施。
[0130] <<透明基材>>
[0131] 透明基材作为相位差层的支撑体发挥功能、或者具有对相位差层进行保护的作用。
[0132] 透明基材优选为光学各向同性。透明基材可以由聚合物形成,也可以由玻璃形成。
[0133] 作为聚合物,可以利用纤维素酰化物;聚酸酯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或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等。另外,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之类的聚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系聚合物;芳基化物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或者这些聚合物的混合物等。
[0134] 关于透明基材的厚度,在由聚合物形成的透明基材的情况下,通常为25~125μm左右,在由玻璃形成的透明基材的情况下,通常为100μm~5mm左右。
[0135] <取向膜>
[0136] 在涂布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并干燥、固化而形成相位差层时,取向膜具有容易使相位差层所包含的化合物(例如液晶化合物等)取向的作用。
[0137]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在相位差层的形成时刻具有取向膜,只要将相位差层转印到其他构件上、并且转印时取向膜不被转印,就能得到不具有取向膜的显示面板。
[0138] 取向膜例如可以通过将取向层形成组合物涂布到透明基材上并赋予取向调节而形成取向层。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可以从光二聚型的材料等现有公知的材料中适当选择来使用。
[0139] 对取向膜赋予取向调节力的手段可以为现有公知的手段,例如可以举出摩擦法、光取向法、赋形法等。
[0140] 取向膜的厚度通常为1~1000nm、优选为60~300nm。
[0141] <偏振元件(C)>
[0142] 作为偏振元件,可以使用碘系偏振元件、利用二色性染料的染料系偏振元件或多烯系偏振元件中的任一种。碘系偏振元件和染料系偏振元件通常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系膜来制造。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膜的拉伸方向相当。因此,沿纵向(传送方向)拉伸的偏振元件具有与长度方向平行的吸收轴,沿横向(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拉伸的偏振元件具有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吸收轴。
[0143] 在偏振元件的两侧的面上优选具有保护层。
[0144] 作为保护层,可以使用与作为相位差层的透明基材所示例的物质同样的物质。另外,保护层优选具有光学各向同性。需要说明的是,偏振元件的显示元件侧的保护层也可以用显示元件的表面基材来代替。
[0145] <其他层、其他构件>
[0146]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其他层、其他构件。
[0147] 例如,图1和图2的显示面板的各构件间也可以通过粘着剂层而贴合。另外,显示面板也可以具有硬涂层、防眩层和抗反射层等功能层。
[0148]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可以在显示元件(A)与相位差层(B)之间具有触控面板。作为触控面板,可以举出电阻膜式触控面板、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和电磁感应式触控面板等。这些触控面板可以被赋予压力探测功能。
[0149] [显示装置]
[0150]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只要具备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备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与该显示面板电连接的驱动控制部、和容纳它们的壳体。
[0151] [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
[0152]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中,上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元件(A)、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相位差层(B)、和配置于相位差层的光出射面侧的偏振元件(C),上述相位差层(B)具有λ/4相位差层(B1),对于上述显示面板,上述筛选方法筛选出满足下述条件1的λ/4相位差层作为上述λ/4相位差层(B1)。
[0153] <条件1>
[0154] 通过SCI方式测定上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4.6002x+119.24nm以上‑4.6002x+129.24nm以下。
[0155]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能够适当地筛选出显示面板的色调降低的相位差层,能够使显示面板的产品设计高效化。
[0156]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层的筛选方法优选的是,上述相位差层(B)进一步具有λ/2相位差层(B2),该筛选方法筛选出满足下述条件2的λ/2相位差层作为上述λ/2相位差层(B2)。
[0157] <条件2>
[0158] 通过SCI方式测定上述显示元件的光谱反射率,将400nm以上且小于55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1、550nm以上且小于700nm的反射率的平均设为R2,计算出R1/R2。将R1/R2的值设为x时,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9.2004x+238.47nm以上‑9.2004x+258.47nm以下。
[0159] 通过筛选出满足条件2的相位差层,能够高效地设计出品质更高的显示面板。
[0160] 实施例
[0161] 接着,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示例的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特别声明则“份”和“%”为质量基准。
[0162] 1.显示元件A~C的反射率
[0163] 准备3种市售的有机EL显示装置,将有机EL显示元件从这些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取出。将取出的3种有机EL显示元件作为有机EL元件A~C,利用分光测色计(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M‑2600d、测定波长间隔10nm)测定有机EL元件A~C的SCI方式的光谱反射率。
[0164] 设测定波长间隔(10nm)内的每1nm的反射率的变化量的绝对值均等,计算出每1nm的反射率,进而计算出有机EL元件A~C的R1/R2和400~700nm的光谱反射率的平均。将所计算出的R1/R2示于表1~3中。另外,将有机EL元件A~C的每1nm的反射率示于图5。需要说明的是,图5的曲线图通过微软公司的EXCEL(注册商标)2013进行了平滑处理。
[0165] 2.显示面板A~C的彩度
[0166] 使用分光测色计(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M‑2600d、测定波长间隔10nm)测定在有机EL元件A~C上依次配置有λ/4相位差层、λ/2相位差层和包含偏振元件的偏振片的有机EL显示面板A~C的SCI方式的光谱反射率,由所测定的反射光计算出“彩度”。
如表1~3所示,λ/4相位差层和λ/2相位差层使用了各种相位差值的相位差层。偏振片使用了包含碘系偏振元件的通用型的偏振片(偏振元件保护膜为具有光学各向同性的TAC膜)。
另外,配置成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λ/4相位差层的取向轴所成的角度为+75°,偏振元件的吸收轴与λ/2相位差层的取向轴所成的角度为+15°。
[0167] 描绘出以x轴为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y轴为彩度的经平滑处理的曲线图(图6),读取彩度达到最小值的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结果有机EL显示面板A为118.35nm,有机EL显示面板B为119.45nm,有机EL显示面板C为120.65nm。需要说明的是,图6的曲线图通过微软公司的EXCEL(注册商标)2013进行了平滑处理。
[0168] 另外,描绘出以x轴为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y轴为彩度的经平滑处理的曲线图(省略图示),读取彩度达到最小值的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结果有机EL显示面板A为236.7nm,有机EL显示面板B为238.9nm,有机EL显示面板C为241.3nm。
[0169] 3.条件1和条件2的基准的计算
[0170] 图7是在以R1/R2为x轴、以由图6读取的彩度达到最小值时的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y轴的散点图中追加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近似直线的图。由图7可以确认,R1/R2和显示面板的彩度示出最小值的λ/4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存在比例关系,将R1/R2设为x、面内相位差设为y,该比例式可以由下述式(1)表示。
[0171] y=‑4.6002x+124.24   (1)
[0172] 另外,图8是在以R1/R2为x轴、以彩度达到最小值时的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为y轴的散点图中追加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近似直线的图。由图8可以确认,R1/R2和显示面板的彩度示出最小值的λ/2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存在比例关系,将R1/R2设为x、面内相位差设为y,该比例式可以由下述式(2)表示。
[0173] y=‑9.2004x+248.47   (2)
[0174] 4.评价
[0175] 制作将显示元件和相位差层如表1~3那样组合而成的显示面板A~C,在不点亮面板的状态下,在荧光灯照明下目视评价屏幕的色调。由20名被测者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0176] A:回答屏幕色调良好的人为15人以上
[0177] B:回答屏幕色调良好的人为10人~14人
[0178] C:回答屏幕色调良好的人为9人以下
[0179] [表1]
[0180] 表1
[0181]
[0182] [表2]
[0183] 表2
[0184]
[0185] [表3]
[0186] 表3
[0187]
[0188] 如表1~3所示,可以确认满足条件1和2的显示面板(实验例1‑7、1‑8、2‑7、3‑6和3‑7)能够抑制色调的降低。
[0189] 符号说明
[0190] 10:显示元件
[0191] 20:相位差层
[0192] 20a:λ/4相位差层
[0193] 20b:λ/2相位差层
[0194] 21:透明基材
[0195] 22:取向膜
[0196] 23:粘着剂层
[0197] 25:具有相位差层的层积体
[0198] 30:偏振元件
[0199] 100:显示面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