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 电流补偿电路和显示面板

电流补偿电路显示面板

申请号 CN202311763237.0 申请日 2023-12-20 公开(公告)号 CN117975891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邱彬; 谢俊烽;
摘要 本 申请 提供一种 电流 补偿 电路 和 显示面板 ,用于补偿显示面板上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其中,该电流补偿电路包括:多个第一 开关 电路、多个第二开关电路、 电压 采集电路、电压调整电路和N列电压采集线。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第一电源依次与M行电源走线连通。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N列电压采集线的输出端电连接,用于采集各驱动 节点 的电压,各驱动节点为各发光器件与M行电源走线的连接点。电压调整电路用于根据采集到的电压,确定M行电源走线的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从而确定第一电源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进而调整各发光器件的 像素 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显示画面 亮度 的均匀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流补偿电路,用于补偿显示面板上的M行N列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M、N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补偿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多个第二开关电路、电压采集电路、电压调整电路和N列电压采集线;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输出端与M行电源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依次与M行电源走线连通;
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N列电压采集线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在非显示阶段采集各驱动节点的电压,并向所述电压调整电路传输采集到的电压,所述各驱动节点为各发光器件与M行电源走线的连接点,每根电压采集线与对应列的各驱动节点电连接;
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出端与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确定M行电源走线的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在显示阶段根据各所述阻抗确定所述第一电源在各所述驱动节点处的压降,并根据各所述压降调整对应的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
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靠近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个驱动节点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之间、以及每条电压采集线上相邻驱动节点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开关电路,i∈[1,M‑1];
在采集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的电压时,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其他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关断,各电压采集线上的第i行驱动节点与所述电压采集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各电压采集线上的其他第二开关电路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M‑1个子开关电路;
第1个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第1行电源走线均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
第x个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第x行电源走线均与第x‑1个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x∈[2,M‑1];
第M行电源走线与第M‑1个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子开关电路具有对应的第一信号线,所述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为所属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为所属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
除第M行电源走线之外的其他电源走线均具有对应的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
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连接第i行电源走线对应的第二信号线;
连接在第i行电源走线和第i+1行电源走线之间的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连接第i行电源走线对应的第三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对于各电压采集线路上的每个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对应的两个相邻驱动节点中,靠近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驱动节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之间的电压采集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设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分区,每个分区中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与第一电源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距离的分区中各驱动节点的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分区,每个分区中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第一分区中各驱动节点的电压,所述第一分区中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与至少一个相邻分区中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在采集时,各行电源走线依次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补偿电路还包括时序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M‑1个子开关电路;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用于依次向M‑1个子开关电路输出电平信号,每个所述子开关电路在接收到的电平信号的持续时段内导通。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器件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电流补偿电路用于在显示阶段调整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

说明书全文

电流补偿电路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补偿电路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装置因为具备高密度、宽视、响应速度快、低功耗等特性,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视、手机等产品中。
[0003] 其中,OLED是电流驱动器件,在工作时通过OLED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流,当有电流流经OLED时,OLED发光,且发光亮度由流经OLED的电流决定。
[0004] 由于显示装置中各OLED与电源的距离有所差异,这样电源电压通过不同长度的线路到达各OLED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压降,使得电源向各OLED提供的驱动电压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流过各OLED的实际电流与理想电流存在差异,影响显示效果。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流补偿电路和显示面板,用以减小电源与各OLED的距离差异引起的各OLED的驱动电流的差异,提高显示画面亮度的均匀性。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补偿电路,用于补偿显示面板上的M行N列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M、N为正整数,所述电流补偿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多个第二开关电路、电压采集电路、电压调整电路和N列电压采集线;
[0007]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输出端与M行电源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依次与M行电源走线连通;
[0008] 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N列电压采集线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在非显示阶段采集各驱动节点的电压,并向所述电压调整电路传输采集到的电压,所述各驱动节点为各发光器件与M行电源走线的连接点,每根电压采集线与对应列的各驱动节点电连接;
[0009] 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出端与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确定M行电源走线的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在显示阶段根据各所述阻抗确定所述第一电源在各所述驱动节点处的压降,并根据各所述压降调整对应的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
[0010] 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靠近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个驱动节点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之间、以及每条电压采集线上相邻驱动节点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开关电路,i∈[1,M‑1];
[0011] 在采集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的电压时,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其他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关断,各电压采集线上的第i行驱动节点与所述电压采集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各电压采集线上的其他第二开关电路关断。
[0012]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M‑1个子开关电路;
[0013] 第1个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第1行电源走线均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
[0014] 第x个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第x行电源走线均与第x‑1个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x∈[2,M‑1];
[0015] 第M行电源走线与第M‑1个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0016]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子开关电路具有对应的第一信号线,所述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为所属子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为所属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
[0017]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
[0018] 除第M行电源走线之外的其他电源走线均具有对应的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
[0019] 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连接第i行电源走线对应的第二信号线;
[0020] 连接在第i行电源走线和第i+1行电源走线之间的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连接第i行电源走线对应的第三信号线。
[0021]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于各电压采集线路上的每个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对应的两个相邻驱动节点中,靠近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驱动节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之间的电压采集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设定距离。
[0022]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采集时,各行电源走线依次导通。
[0023]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流补偿电路还包括时序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M‑1个子开关电路;
[0024]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用于依次向M‑1个子开关电路输出电平信号,每个所述子开关电路在接收到的电平信号的持续时段内导通。
[0025]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非显示阶段为开机阶段。
[0026]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
[0027]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分区,每个分区中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与第一电源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距离的分区中各驱动节点的电压。
[0028]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分区,每个分区中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第一分区中各驱动节点的电压,所述第一分区中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与至少一个相邻分区中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差值。
[0029]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器件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电流补偿电路用于在显示阶段调整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
[00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补偿显示面板上的M行N列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M、N为正整数。其中,电流补偿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多个第二开关电路、电压采集电路、电压调整电路和N列电压采集线。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输出端与M行电源走线电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第一电源依次与M行电源走线连通。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N列电压采集线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压采集电路用于在非显示阶段采集各驱动节点的电压,并向电压调整电路传输采集到的电压。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出端与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电连接,电压调整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确定M行电源走线的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在显示阶段根据各阻抗确定第一电源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并根据各压降调整对应的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靠近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个驱动节点与第一开关电路之间、以及每条电压采集线上相邻驱动节点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开关电路。在采集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的电压时,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其他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关断,各电压采集线上的第i行驱动节点与电压采集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各电压采集线上的其他第二开关电路关断,其中,各驱动节点为各发光器件与M行电源走线的连接点,每根电压采集线与对应列的各驱动节点电连接,i∈[1,M‑1]。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压调整电路能够根据接收的电压(即采集电路在非显示阶段采集的各驱动节点的电压),确定M行电源走线的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在显示阶段根据各阻抗确定第一电源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并根据各压降调整对应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使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降低与对应压降相同的电压值,以补偿第一电源的压降,从而能够减小第一电源的压降(压降由第一电源与各发光器件的距离差导致)引起的各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差异,提高显示画面亮度的均匀性。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补偿电路的电路架构图;
[0032]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补偿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电流补偿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走线与发光器件的关系示意图;
[0035]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走线上各段的阻抗和电流的示意图;
[0036]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任意一个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各分区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39]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器件可以是OLED、无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和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s,Mini LED)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后续以发光器件为OLED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0040]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补偿电路的电路架构图,该电流补偿电路用于补偿显示面板上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显示面板上的发光器件可以包括M行N列,M、N为正整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补偿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0、多个第二开关电路20、电压采集电路30、电压调整电路40和N列电压采集线。
[0041] 电压采集线用于辅助电压采集电路30采集各驱动节点的电压,驱动节点可以为各发光器件与电源走线的连接点,驱动节点可以包括多个。电源走线为第一电源VDD向各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压的线路,每根电压采集线可以与对应列的各驱动节点电连接。
[0042] 第一电源VDD可以输出固定的高电位电压。
[0043] 第一开关电路10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VDD电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0的输出端与M行电源走线电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0用于控制第一电源VDD依次与M行电源走线连通。
[0044] 第一开关电路10可以包括M‑1个子开关电路11。其中,第1个子开关电路11的输入端和第1行电源走线均与第一电源VDD电连接;第x个子开关电路11的输入端和第x行电源走线均与第x‑1个子开关电路11的输出端电连接,x∈[2,M‑1];第M行电源走线与第M‑1个子开关电路11的输出端电连接。
[0045] 电压采集电路30的输入端与N列电压采集线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压采集电路30的输出端与电压调整电路40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压采集电路30用于在非显示阶段采集各驱动节点的电压,并向电压调整电路40传输采集到的电压。
[0046] 非显示阶段可以是显示面板不显示画面的阶段,例如,开机时显示面板未显示画面的阶段。
[0047] 电压采集电路30在采集各驱动节点的电压时,M行电源走线可以依次导通,使得电压采集电路30依次采集各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的电压,电压采集电路30可以从远到近依次采集每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也可以从近到远依次采集每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本实施例后续以电压采集电路30从近到远依次采集每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0048] 电压调整电路40的输出端与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电连接,电压调整电路4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确定M行电源走线的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并在显示阶段先根据各阻抗确定第一电源VDD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接着根据第一电源VDD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调整对应的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使每个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的降低值与第一电源VDD的电压在对应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相同,以补偿第一电源VDD的压降,这样就能够减小第一电源VDD的压降(压降由第一电源VDD与各发光器件的距离差导致)引起的各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差异,提高显示画面亮度的均匀性。
[0049] 在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靠近第一开关电路10的第一个驱动节点与第一开关电路10之间、以及每条电压采集线上相邻驱动节点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开关电路20,其中,i∈[1,M‑1]。
[0050] 在电压采集电路30采集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的电压时,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20导通,使第一电源VDD的电压能够传输到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各驱动节点,其他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20关断,以降低其他行的电源走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各电压采集线上的第i行驱动节点与电压采集电路30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20导通,各电压采集线上的其他第二开关电路20关断,以降低第i行驱动节点后端(即远离电压采集电路30的一端)的电压采集线对采集结果的影响。
[0051] 对于各电压采集线路上的每个第二开关电路20,在该第二开关电路20对应的两个相邻驱动节点中,靠近电压采集电路30的驱动节点可以与第二开关电路20之间的电压采集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设定距离,这样驱动节点后端连通的电压采集线就能够变的更短,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驱动节点后端的电压采集线对采集结果的影响。
[0052] 电流补偿电路还可以包括时序控制电路50,时序控制电路50可以用于依次向M‑1个子开关电路11输出电平信号,每个子开关电路11在接收到的电平信号的持续时段内导通。
[0053]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补偿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M行电源走线可以包括电源走线1、电源走线2、……电源走线M,N列电压采集线可以包括电压采集线1、电压采集线2、……电压采集线N。
[0054] 第一开关电路10的子开关电路11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管,对应的,第一开关电路10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管T1、第一开关管T2……第一开关管TM‑1。其中,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电源VDD和电源走线1,第一开关管T1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一开关管T2的第一极和电源走线2,第一开关管T1的控制极通过第一信号线Scan1与时序控制电路50电连接。
[0055] 第一开关管T2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一开关管T3的第一极和电源走线3,第一开关管T2的控制极通过第一信号线Scan2与时序控制电路50电连接。
[0056] 第一开关管TM‑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开关管TM‑2的第二极和电源走线M‑1,第一开关管TM‑1的第二极与电源走线M电连接,第一开关管TM‑1的控制极通过第一信号线ScanM‑1与时序控制电路50电连接。
[0057] 第二开关电路20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对应的,电源走线1上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T1‑1a、第二开关管T1‑2a、……第二开关管T1‑Na。
[0058] 第二开关管T1‑1a、第二开关管T1‑2a、……第二开关管T1‑Na的控制极均连接第二信号线S1‑1。第二开关管T1‑1a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极,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1‑1;第二开关管T1‑2a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1‑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1‑2;第二开关管T1‑Na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1‑N‑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1‑N。
[0059] 电源走线2上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T2‑1a、第二开关管T2‑2a、……第二开关管T2‑Na。
[0060] 第二开关管T2‑1a、第二开关管T2‑2a、……第二开关管T2‑Na的控制极均连接第二信号线S2‑1。第二开关管T2‑1a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管T2的第一极,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2‑1;第二开关管T2‑2a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2‑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2‑2;第二开关管T2‑Na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2‑1N‑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2‑N。
[0061] 电源走线M‑1上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TM‑1‑1a、第二开关管TM‑1‑2a、……第二开关管TM‑1‑Na。
[0062] 第二开关管TM‑1a、第二开关管TM‑2a、……第二开关管TM‑Na的控制极均连接第二信号线SM‑1‑1。第二开关管TM‑1‑1a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管TM‑1的第一极,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M‑1‑1;第二开关管TM‑1‑2a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M‑1‑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M‑1‑2;第二开关管TM‑1‑Na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M‑1‑N‑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M‑1‑N。
[0063] 电源走线M上可以不设置第二开关管。
[0064] 电压采集线1上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T1‑1b、第二开关管T2‑1b、……第二开关管TM‑1‑1b。
[0065] 第二开关管T1‑1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1‑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2‑1,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1‑2。第二开关管T2‑1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2‑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3‑1,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2‑2。第二开关管TM‑1‑1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M‑1‑1,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M‑1,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M‑1‑2。
[0066] 电压采集线2上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T1‑2b、第二开关管T2‑2b、……第二开关管TM‑1‑2b。
[0067] 第二开关管T1‑2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1‑2,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2‑2,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1‑2。第二开关管T2‑2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2‑2,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3‑2,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2‑2。第二开关管TM‑1‑2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M‑1‑2,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M‑2,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M‑1‑2。
[0068] 电压采集线N上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T1‑Nb、第二开关管T2‑Nb、……第二开关管TM‑1‑Nb。
[0069] 第二开关管T1‑N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1‑N,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2‑N,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1‑2。第二开关管T2‑N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2‑N,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3‑N,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2‑2。第二开关管TM‑1‑Nb的第一极连接驱动节点AM‑1‑N,第二极连接驱动节点AM‑N,控制极连接第三信号线SM‑1‑2。
[0070] 电压采集电路30可以包括移位寄存器、逻辑控制器以及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
[0071] 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的控制端分别通过第四信号线Q1、第四信号线Q2、……第四信号线QN与移位寄存器连接,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的第一极均与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管M1的第二极与电压采集线1连接、第三开关管M2的第二极与电压采集线2连接……第三开关管MN的第二极与电压采集线N连接。
[0072] 移位寄存器用于控制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依次导通,使逻辑控制器依次连通电压采集线1、电压采集线2、……电压采集线N,从而依次采集每行电源走线上各驱动节点的电压。
[0073] 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可以与电压调整电路40的输入端电连接,以向电压调整电路40传输采集到得电压。
[0074] 电压调整电路40可以集成在芯片中,例如,电压调整电路40可以集成在中心控制板(Timing Controller,TCON)中。
[0075] 上述各开关管可以为NMOS,对应的,各开关管的第一极为漏极、第二极为源极、控制极为栅极。上述各开关管也可以为PMOS,对应的,各开关管的第一极为源极、第二极为漏极、控制极为栅极,本实施例后续以各开关管均为NMOS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0076]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补偿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77] 在电压采集阶段,首先采集电源走线1上各驱动节点的电压。
[0078] 具体地,时序控制电路50通过第一信号线Scan1向第一开关管T1的栅极输出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T1关断。第二信号线S1‑1输出高电平信号,使得电源走线1上的第二开关管T1‑1a、第二开关管T1‑2a、……第二开关管T1‑Na均导通,第一电源VDD与电源走线1上的各驱动节点均连通。第三信号线S1‑2输出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二开关管T1‑1b、第二开关管T1‑2b、……第二开关管T1‑Nb均关断。移位寄存器依次通过第四信号线Q1、第四信号线Q2、……第四信号线QN向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输出高电平信号,逻辑控制器通过顺序导通的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依次采集电源走线1上的驱动节点A1‑1、A1‑2、……A1‑N处的电压,并向电压调整电路40传输采集到的电压。
[0079] 接着继续采集电源走线2上各驱动节点的电压。
[0080] 具体地,时序控制电路50通过第一信号线Scan1向第一开关管T1的栅极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T1导通,通过第一信号线Scan2向第一开关管T2的栅极输出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T2关断。第二信号线S2‑1输出高电平信号,使得电源走线2上的第二开关管T2‑1a、第二开关管T2‑2a、……第二开关管T2‑Na均导通,第一电源VDD与电源走线2上的各驱动节点均连通。第三信号线S1‑1输出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二开关管T1‑1a、第二开关管T1‑2a、……第二开关管T1‑Na均关断,第三信号线S2‑2输出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二开关管T2‑1b、第二开关管T2‑2b、……第二开关管T2‑Nb均关断。移位寄存器依次通过第四信号线Q1、第四信号线Q2、……第四信号线QN向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输出高电平信号,逻辑控制器通过顺序导通的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依次采集电源走线2上的驱动节点A2‑1、A2‑2、……A2‑N处的电压,并向电压调整电路40传输采集到的电压。
[0081] 依次类推,采集每行电源走线上的各驱动节点的电压。其中,在采集电源走线M上的各驱动节点的电压时,第一开关管T1、第一开关管T2、……第一开关管TM‑1均导通,各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均关断,各电压采集线上的第二开关均导通。移位寄存器依次通过第四信号线Q1、第四信号线Q2、……第四信号线QN向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输出高电平信号,逻辑控制器通过顺序导通的第三开关管M1、第三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N,依次采集电源走线M上的驱动节点AM‑1、AM‑2、……AM‑N处的电压,并向电压调整电路40传输采集到的电压。
[0082] 另外,还可以如图3所示,在各电源走线与各第一开关管(即第一开关电路10)的连接点A1‑0、A2‑0、……AM‑0处设置电压采集线0,电压采集线0上的各开关管T1‑0b、T2‑0b、……TM‑1‑0b的工作时序,与电压采集线1上相同行的各第二开关管的工作时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83] 电压采集电路30可以通过电压采集线0采集各电源走线与各第一开关管的连接处的电压,并传输到电压调整电路40。
[0084] 由于采集电压时为非显示阶段,该阶段各发光器件尚未与第一电源VDD连通,即该阶段没有负载接入,各电压采集线上的电流基本一致。因此,电压调整电路40在接收到各驱动节点的电压后,可以根据各电源走线上相邻驱动节点的电压之差,除以第一电源VDD输入的电流得出各电源走线上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
[0085] 例如图4所示,电源走线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连接点A1‑0的电压为V10,电源走线1上的驱动节点A1‑1的电压为V11,驱动节点A1‑2的电压为V12,驱动节点A1‑3的电压为V13。若第一电源VDD输入的电流为I,则连接处A1‑0与驱动节点A1‑1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10‑V11)/I,驱动节点A1‑1和A1‑2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11‑V12)/I,驱动节点A1‑2和A1‑3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12‑V13)/I。
[0086] 电源走线2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连接点A2‑0的电压为V20,电源走线2上的驱动节点A2‑1的电压为V21,驱动节点A2‑2的电压为V22,驱动节点A2‑3的电压为V23。连接处A2‑0与驱动节点A2‑1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20‑V21)/I,驱动节点A2‑1和A2‑2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21‑V22)/I,驱动节点A2‑2和A2‑3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22‑V23)/I。
[0087] 电源走线3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连接点A3‑0的电压为V30,电源走线3上的驱动节点A3‑1的电压为V31,驱动节点A3‑2的电压为V32,驱动节点A3‑3的电压为V33。连接处A3‑0与驱动节点A3‑1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30‑V31)/I,驱动节点A3‑1和A3‑2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31‑V32)/I,驱动节点A3‑2和A3‑3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32‑V33)/I。
[0088] 另外,还可以计算出连接点A1‑0与第一电源VDD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dd‑V10)/I,连接点A1‑0与连接点A2‑0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10‑V20)/I,连接点A2‑0与连接点A3‑0之间的电源走线的阻抗为(V20‑V30)/I。
[0089] 在确定出电源走线上各处的阻抗后,电压调整电路就可以计算出显示阶段时第一电源VDD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然后根据各压降调整对应的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
[0090] 具体地,可以如图5所示,第一电源VDD与节点A1‑0之间的阻抗为R1,节点A1‑0与节点A2‑0之间的阻抗为R2,节点A2‑0与节点A2‑1之间的阻抗为R3,节点A2‑1与节点A2‑2之间的阻抗为R4,节点A2‑2与节点A2‑3之间的阻抗为R5,节点A1‑0与节点A1‑1之间的阻抗为R6,节点A1‑1与节点A1‑2之间的阻抗为R7,节点A1‑2与节点A1‑3之间的阻抗为R8。
[0091] 第一电源VDD处的电流为I0,OLED1处的电流为I1,OLED2处的电流为I2,OLED3处的电流为I3,OLED4处的电流为I4,OLED5处的电流为I5,OLED6处的电流为I6。各OLED处的电流可以根据各OLED处的预设亮度确定。
[0092] 由此容易得出,节点A2‑2与节点A2‑3之间的电流为I3,节点A2‑1与节点A2‑2之间的电流为I2+I3,节点A1‑0与节点A2‑1之间的电流为I1+I2+I3;节点A1‑2与节点A1‑3之间的电流为I6,节点A1‑1与节点A1‑2之间的电流为I5+I6,节点A1‑0与节点A1‑1之间的电流为I4+I5+I6;第一电源VDD与节点A1‑0之间的电流为I0。
[0093] 根据上述各节点之间的电流乘以上述各节点之间的阻抗,即可得出上述各节点之间的压降,进一步得出各节点与第一电源VDD之间的压降,即得出确定第一电源VDD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
[0094]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任意一个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流补偿电路和多个像素单元,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发光器件和像素驱动电路,电流补偿电路用于在显示阶段调整各像素单元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
[0095] 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开关管T01、扫描线Scan01、驱动薄膜晶体管T02和电容C01。
[0096] 开关管T01的栅极与扫描线Scan01电连接,开关管T01的漏极与数据线Data01的输出端电连接,开关管T01的源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T02的栅极电连接。
[0097] 驱动薄膜晶体管T02的漏极与第一电源VDD电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T02的源极用于输出驱动电流,驱动薄膜晶体管T02用于驱动OLED,使OLED发光。
[0098] 电容C0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薄膜晶体管T02的栅极和源极电连接。电容C01用于在开关管T01导通时,通过数据线Data01输出的数据电压存储电能,并在开关管T01断开时释放电能,以维持驱动薄膜晶体管T02导通。OLED的亮度会随着OLED的驱动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0099] 具体地,OLED的驱动电流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0100] IOLED=1/2μnCoxW/L(Vgs‑Vth)2
[0101] =1/2μnCoxW/L(Vdd‑Vdata‑Vth)2
[0102] 其中,IOLED为OLED的驱动电流,μn为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Cox为驱动薄晶体管的栅化层单位面积电容,W/L为驱动型薄晶体管的宽长比,Vgs为驱动薄晶体管的栅极相对于源极的电压,Vdd为Vth为驱动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0103] 由上述公式可以知道,通过调整数据电压Vdata,使Vdata降低值与第一电源VDD在OLED处的压降相同,即可消除由于第一电源VDD的压降对OLED的驱动电流的影响。
[0104] 由于距离第一电源VDD较近的区域的发光器件处的压降很低,因此这些区域中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可以近似等于第一电源VDD的电压,这样在采集显示面板上各发光器件的电压时,也可以仅采集距离第一电源较远的区域(可以是与第一电源VDD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距离的区域)中的各发光器件的驱动节点处的电压。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各分区的分布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分区,每个分区中可以均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在采集时,可以仅采集区域2、区域3以及区域4中发光器件对应的驱动节点处的电压,或者采集区域1~区域7中的发光器件的对应的驱动节点处的电压,或者仅采集区域3中的发光器件的对应的驱动节点处的电压等,从而减少采集的区域,降低功耗。
[0105] 另外,在显示面板运行一段时间后,各行电源走线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而老化较严重的区域中各发光器件的电源压降会相对更多,导致局部电流变化较大。此时可以先检测显示面板各区域中电流的变化情况。若各区域的电源走线老化程度相当,则各区域中的电流变化较为平缓(如梯度变化);若某个区域的电源走线老化较严重,则与相邻区域相比,该区域中的电流发生骤变。例如,显示面板相邻区域之间,各发光器件的平均驱动电流的设定差值为0.1A,图7中区域1的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平均值5A,区域2的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平均值4.9A,区域3的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平均值为4.5A,区域1与区域2的平均驱动电流差值为0.1A,区域2与区域3的平均驱动电流差值为0.4A,则说明区域3中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发生了骤变,区域中3的电源走线相对于其他区域老化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检测区域3中各发光器件的对应的驱动节点处的电压,以重点补偿该区域中各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
[0106]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电路模并不构成对电流补偿电路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流补偿电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电路模块,或者组合某些电路模块,或者拆分某些电路模块;每个电路模块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器件。图示的电路模块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010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补偿显示面板上的M行N列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M、N为正整数。其中,电流补偿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多个第二开关电路、电压采集电路、电压调整电路和N列电压采集线。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输出端与M行电源走线电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第一电源依次与M行电源走线连通。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N列电压采集线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电压采集电路用于在非显示阶段采集各驱动节点的电压,并向电压调整电路传输采集到的电压。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出端与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电连接,电压调整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确定M行电源走线的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在显示阶段根据各阻抗确定第一电源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并根据各压降调整对应的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靠近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个驱动节点与第一开关电路之间、以及每条电压采集线上相邻驱动节点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开关电路。在采集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驱动节点的电压时,第i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其他行电源走线上的第二开关电路关断,各电压采集线上的第i行驱动节点与电压采集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各电压采集线上的其他第二开关电路关断,其中,各驱动节点为各发光器件与M行电源走线的连接点,每根电压采集线与对应列的各驱动节点电连接,i∈[1,M‑1]。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压调整电路能够根据接收的电压(即采集电路在非显示阶段采集的各驱动节点的电压),确定M行电源走线的各相邻驱动节点之间的阻抗,在显示阶段根据各阻抗确定第一电源在各驱动节点处的压降,并根据各压降调整对应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使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电压降低与对应压降相同的电压值,以补偿第一电源的压降,从而能够减小第一电源的压降(压降由第一电源与各发光器件的距离差导致)引起的各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差异,提高显示画面亮度的均匀性。
[0108]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09]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110] 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
[0111]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0112] 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0113]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0114]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0115]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011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