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及其切换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18442.X 申请日 2024-01-26 公开(公告)号 CN117935747A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元平; 周满城; 叶利丹;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 显示面板 双驱动架构及其切换方法,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 像素 单元,多条沿行方向排布的扫描线,所述扫描线包括偶数行扫描线和奇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 信号 给每一行的像素单元,多条沿列方向排布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偶数列数据线和奇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每一列的所述像素单元;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切换模 块 ,驱动切换模块用于实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第一驱动架构与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显示面板中的驱动切换,弥补单种驱动架构的不足。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多条沿行方向排布的扫描线,所述扫描线包括偶数行扫描线和奇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每一行的所述像素单元;多条沿列方向排布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偶数列数据线和奇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每一列的所述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驱动切换模,所述驱动切换模块用于实现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第一驱动架构与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
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架构中,所述奇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偶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奇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偶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所述像素单元;
在所述第二驱动架构中,所述奇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偶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奇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以及偶数列的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偶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以及奇数列的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在所述第一驱动架构中增加与所述偶数行扫描线或所述奇数行扫描线对应的多条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将偶数行或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与当前列的下一列的所述数据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线向前一列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架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切换单元,每个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偶数行扫描线以及与所述偶数行扫描线对应的第一扫描线,用于控制向所述第一扫描线或所述偶数行扫描线传输扫描信号;
或连接所述奇数行扫描线以及与所述奇数行扫描线相对应的第一扫描线,用于控制向所述第一扫描线或所述奇数行扫描线传输扫描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同一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偶数行扫描线或所述奇数行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扫描线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通/断来实现所述扫描信号线向所述偶数行扫描线或所述奇数行扫描线传输扫描信号到向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扫描信号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在第一驱动架构中增加与每条所述数据线对应的第一数据线;
与所述奇数列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线与奇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以及偶数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连接,与所述偶数列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线与偶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以及奇数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连接,通过切换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架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多个第二切换单元,每个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数据线以及与所述数据线对应的第一数据线,以实现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通/断来实现所述数据信号线向所述数据线传输数据信号到向所述第一数据线传输数据信号的切换。
8.一种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双驱架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驱动架构和第二显示面板驱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驱动模式;其中,所述驱动模式包括利用所述第一驱动架构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模式以及利用所述第二驱动架构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模式;
按照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依次通过所述奇数行扫描线向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偶数行扫描线向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奇数列数据线向奇数列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所述偶数列数据线向偶数列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或者,
按照所述第二驱动模式依次通过所述奇数行扫描线向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偶数行扫描线向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奇数列数据线向所述奇数列的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以及向偶数列的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所述偶数列数据线向偶数列的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以及向奇数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驱动模式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是出现闪烁画面还是出现亮暗线画面;
若所述显示面板是出现闪烁画面,则获取第二驱动模式;
若所述显示面板是出现亮暗线画面,则获取第一驱动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第一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切换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驱动模式选择导通第一晶体管或第二晶体管,以实现按照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和按照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相互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切换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驱动模式选择导通第三晶体管或第四晶体管,以实现按照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和按照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相互切换。

说明书全文

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及其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及其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装置中,施加在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必须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反转,用以避免液晶材料产生极化而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也用以避免图像残存效应。因此,提出了各种极性反转方法,包括有:反转、行反转、列反转和点反转。其中帧翻转、行翻转、列翻转因为大面积同一极性,当VCOM电压偏移,导致正负极性不对称。会使画面出现明显的抖动。而点反转能很好解决画面闪烁,但是又会导致屏幕急剧增加。
[0003] 目前LCD显示器的架构主要分为Strip架构与FLIP架构。Strip架构为同一列相同颜色的sub pixel为一条data线传输像素信息,这种架构下,列翻转会使这一列pixel对这一列的VCOM拉扯严重而使画面容易出现线闪烁,进而出现明显的cross talk(串扰)等现象。而FLIP架构可以用列翻转实现点翻转,能同时解决画面闪烁与功耗问题,但是面对目前大尺寸高刷新显示器,又会因为充电不足而导致画面出现亮暗线。
[0004] 因此,面板Strip和FLIP驱动架构各有各的优缺点,这两种驱动机构相结合能实现互补。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及其切换方法,以实现两种驱动架构的相互切换,弥补单种驱动架构的不足。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多条沿行方向排布的扫描线,所述扫描线包括偶数行扫描线和奇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每一行的所述像素单元;多条沿列方向排布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偶数列数据线和奇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每一列的所述像素单元;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驱动切换模,所述驱动切换模块用于实现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第一驱动架构与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架构中,所述奇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偶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奇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偶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第二驱动架构中,所述奇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偶数行扫描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奇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奇数列的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以及偶数列的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偶数列数据线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偶数列的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以及奇数列的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
[0007] 其中,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在所述第一驱动架构中增加与所述偶数行扫描线或所述奇数行扫描线对应的多条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将偶数行或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与当前列的下一列的所述数据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线向前一列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架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
[0008] 其中,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切换单元,每个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偶数行扫描线以及与所述偶数行扫描线对应的第一扫描线,用于控制向所述第一扫描线或所述偶数行扫描线传输扫描信号;或连接所述奇数行扫描线以及与所述奇数行扫描线相对应的第一扫描线,用于控制向所述第一扫描线或所述奇数行扫描线传输扫描信号。
[0009]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同一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偶数行扫描线或所述奇数行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扫描线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通/断来实现所述扫描信号线向所述偶数行扫描线或所述奇数行扫描线传输扫描信号到向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扫描信号的切换。
[0010] 其中,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在第一驱动架构中增加与每条所述数据线对应的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奇数列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线与奇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以及偶数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连接,与所述偶数列数据线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线与偶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以及奇数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连接,通过切换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架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
[0011] 其中,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多个第二切换单元,每个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数据线以及与所述数据线对应的第一数据线,以实现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切换。
[0012] 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通/断来实现所述数据信号线向所述数据线传输数据信号到向所述第一数据线传输数据信号的切换。
[001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双驱架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驱动架构和第二显示面板驱动架构,其中,所述切换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驱动模式;其中,所述驱动模式包括利用所述第一驱动架构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模式以及利用所述第二驱动架构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模式;按照所述第一驱动模式依次通过所述奇数行扫描线向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偶数行扫描线向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奇数列数据线向奇数列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所述偶数列数据线向偶数列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或者,按照所述第二驱动模式依次通过所述奇数行扫描线向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偶数行扫描线向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所述奇数列数据线向所述奇数列的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以及向偶数列的偶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所述偶数列数据线向偶数列的奇数行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以及向奇数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
[0014]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驱动模式的步骤,包括: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是出现闪烁画面还是出现亮暗线画面;若所述显示面板是出现闪烁画面,则获取第二驱动模式;若所述显示面板是出现亮暗线画面,则获取第一驱动模式。
[0015]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第一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切换方法包括:根据所述驱动模式选择导通第一晶体管或第二晶体管,以实现按照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和按照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相互切换。
[0016]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切换方法包括:根据所述驱动模式选择导通第三晶体管或第四晶体管,以实现按照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和按照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相互切换。
[0017]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中包括由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单元形成的第一驱动架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还包括驱动切换模块与部分扫描线和数据线以及像素单元形成第二驱动架构,并通过驱动切换模块中的切换单元实现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从而能弥补单种驱动架构的不足,提高显示效果。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申请第一驱动架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申请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电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申请第二驱动架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申请第二驱动架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申请驱动切换模块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申请驱动切换模块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0] 图12为本申请图11中步骤S101进一步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1] 10像素单元;11子像素;G扫描线;G’第一扫描线;D数据线;D’第一数据线;101第一切换单元;102第二切换单元;T1第一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4第四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0034]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5]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他任何变化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6]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每一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38]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其中,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至少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10。多条沿行方向排布的扫描线G,包括G1‑Gn(其中,n为正整数),包括奇数行扫描线(G1,G3,G5,...,)和偶数行扫描线(G2,G4,G6,...,),其中,扫描线G用于输出扫描信号给每一行的像素单元10。以及多条沿列方向排布的数据线D,包括D1‑Dm(其中,m为正整数),包括奇数行数据线(D1,D3,D5,...,)和偶数行数据线(D2,D4,D6,...,)。其中,数据线D用于输出数据信号给每一列的像素单元10。
[0039] 其中,扫描线G与数据线D以及像素单元10可选择性地形成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驱动切换模块,驱动切换模块用于实现该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中的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
[0040] 具体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第一驱动架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驱动架构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10以及沿行方向排列的扫描线G和沿列方向排布的数据线D。如图1所示,奇数行扫描线G与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偶数行扫描线G与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奇数列数据线D与奇数列的像素单元10连接,偶数列数据线D与偶数列的像素单元10连接,从而形成第一驱动架构。其中,在第一驱动架构中,奇数行扫描线G向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传输扫描信号,偶数行扫描线G向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传输扫描信号,奇数列数据线D向奇数列的像素单元10传输数据信号,偶数列数据线D向偶数列的像素单元10传输数据信号。其中,在第一驱动架构中,相邻两列的数据线传输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也就是说,奇数列数据线和偶数列数据线传输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
[0041] 具体地,每个像素单元10中包括子像素以及与子像素连接的像素电路,具体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电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像素单元中至少包括一个像素晶体管T0以及子像素11,像素晶体管T0的栅极与扫描线G连接,源极与数据线D连接,漏极与子像素11连接。扫描线G用于控制像素晶体管T0打开,使数据线D上的数据电压充入子像素11中,从而实现发光。在本具体像素电路中还可以包括存储电容Cst和像素电容Clc(在图1中省略)等,存储电容Cst可用于存储数据电压,以供子像素11发光。在其它实施例中,像素电路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复杂的电路结构,在此不作限定。其中,像素单元10中的三原色子像素可以沿行方向排布,也可以是沿列方向排布,也就是R、G、B可以是沿行方向排布,也可以是沿列方向排布,在此不作限定。其中,每个子像素连接单独的扫描线和数据线,以充入不同的数据电压,实现彩色(灰阶)显示。
[0042] 其中,在第一驱动架构中,每一行的子像素都是由同一根扫描线G开启,而每一列的子像素都是由同一根数据线D提供驱动电压。这个架构下采用列翻转方式驱动,也就是说在当前帧画面内,同一列子像素的数据都为同一极性,下一帧转变为另一极性。在第一驱动架构中,当公共电极电压出现偏移时,这一列子像素正负电压出现不对称,就会使亮度不同而出现闪烁。
[0043] 图3为本申请第二驱动架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驱动架构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10以及沿行方向排列的扫描线G和沿列方向排布的数据线D。如图3所示,奇数行扫描线G与奇数行像素单元10连接,偶数行扫描线G与偶数行像素单元10连接,奇数列数据线D与当前奇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以及与前一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偶数列数据线D与当前偶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以及与前一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从而形成第二驱动架构。其中,在第二驱动架构中,奇数行扫描线G向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传输扫描信号,偶数行扫描线G向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传输扫描信号,奇数列数据线D向当前奇数列奇数行以及前一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传输数据信号,偶数列数据线D向当前偶数列的奇数行以及前一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传输数据信号,从而形成Z字形的第二驱动架构。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奇数列数据线与奇数列的偶数行像素单元10连接以及偶数列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偶数列数据线与偶数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以及与奇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也就是同一列的像素单元交错连接在相邻两列的数据线D(偶数列和奇数列的数据线)上,具体地连接方式,可进一步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第二驱动架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在第二驱动架构中,以第二列数据线D2为例,第一行的第二列数据线D2给第二列的子像素充电,第二行第二列的数据线D2就变成了给第一列的子像素充电。在列翻转的驱动方式下,当前帧单条数据线输送同一极性电压,而同一列的相邻子像素出现相反极性,这样就实现了列翻转驱动实现子像素点翻转。而在这种驱动架构中,像素从亮充到亮和从黑充到亮存在充电差异,从而出现亮度差异,进而导致出现横向亮暗线的现象。
[0045] 因此,单独的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各自存在优缺点。
[0046]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驱动架构或第二驱动架构中增加驱动切换模块以在显示面板中增加另一驱动架构,并通过切换模块实现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的相互切换。
[0047] 在第一具体实施例中,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在第一驱动架构中增加与偶数行扫描线G对应的多条第一扫描线G’,具体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第一驱动架构中增加与偶数行扫描线G对应的多条第一扫描线G’,第一扫描线G’将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与偶数列数据线D连接,用于控制偶数列数据线D向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传输数据电压,从而与第一驱动架构中的奇数行扫描线G将奇数列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与奇数列数据线D连接,共同形成第二驱动架构,进而通过控制偶数行扫描线G和第一扫描线G’的导通情况来实现第一驱动架构与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奇数行扫描线G将奇数列数据线D与奇数行奇数列的子像素11连接,并将偶数列数据线D与偶数行偶数列的子像素连接11;偶数行扫描线G将偶数列数据线D与偶数行偶数列的子像素11连接,并将奇数列数据线D与奇数行奇数列的子像素11连接,形成第一驱动架构。奇数行扫描线G将奇数列数据线D与奇数列奇数行的子像素11连接,并将偶数列数据线D与偶数列奇数行的子像素11连接;与偶数行扫描线G对应的第一扫描线G’将偶数列数据线D与偶数列偶数行的子像素11连接,并将奇数列数据线D与奇数列偶数行的子像素11连接,从而形成第二驱动架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驱动架构中,偶数行的第M列子像素与第M+1列数据线连接。而奇数行的第M列子像素与第M列数据线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偶数行的第M列子像素与第M‑1列数据线连接。也就是说,在第二驱动架构中,偶数行的子像素与奇数行的子像素错位连接,也就是相邻两行子像素分别连接相邻的偶数列数据线和奇数列数据线。在本实施例中,偶数行的子像素与奇数行的子像素错位,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奇数行与偶数行错位设置,也就是将偶数行连接关系不变,修改奇数行的连接。具体请参阅第二实施例。
[0048]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切换单元101,具体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驱动切换模块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每个切换单元101分别连接偶数行扫描线G以及与偶数行扫描线G对应的第一扫描线G’,用于控制向第一扫描线G’或偶数行扫描线G传输扫描信号。其中,每个第一切换单元1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偶数行扫描线G(如G2,G4等)和第一扫描线G’(如G2’和G4’等),输入端连接同一扫描信号线Gate,扫描信号线Gate位于显示面板一侧,依次向每一行子像素11输入时钟信号。其中,每条扫描信号线CLK与显示面板内的每一条扫描线G之间还设置有GOA电路,也可以设置其它电路,在此不作限定。第一切换单元101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控制端,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同一扫描信号线CLK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偶数行扫描线G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第一扫描线G’连接,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扫描电平信号相反的控制信号线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晶体管T1导通时,第二晶体管T2关闭;第二晶体管T2导通时,第一晶体管T1关闭,从而实现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信号为相反型晶体管,也就是一个为P型晶体管,另一个为N型晶体管,则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连接相同的控制信号线,在控制信号线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其中一个晶体管导通,另一个晶体管关闭,在此步骤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也可以是由逻辑信号控制的单刀双掷开关代替,在此不作限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单元101还可以设置在GOA电路的输出端,在此不对设置位置进行限定。
[0049]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驱动架构中与增设与奇数行扫描线对应的多条第一扫描线,具体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第一驱动架构中增加与奇数行扫描线G对应的多条第一扫描线G’,第一扫描线G’将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与偶数列数据线D连接,用于控制偶数列数据线D向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传输数据电压,从而与第一驱动架构中的偶数行扫描线G将奇数列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与奇数列数据线D连接,共同形成第二驱动架构,进而通过控制奇数行扫描线G和第一扫描线G’的导通情况来实现第一驱动架构与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切换单元,每个第一切换单元分别连接奇数行扫描线G以及与奇数行扫描线G相对应的第一扫描线G’,用于控制向第一扫描线G’或奇数行扫描线G传输扫描信号。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同一扫描信号线G’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奇数行扫描线G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奇数行扫描线G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第一扫描线G’连接,通过控制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通/断来实现扫描信号线向奇数行扫描线G传输扫描信号到向第一扫描线G’传输扫描信号的切换。
[005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驱动架构对应的扫描线的平行位置增设第一扫描线,从而将偶数行的子像素连接N+1列的数据线,与奇数行中的子像素连接N列的数据线错位设置,形成第二驱动架构,进一步使用驱动切换模块的第一切换单元实现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的相互切换。
[0051]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驱动架构中与偶数行扫描线或奇数行扫描线对应位置设置多条第一扫描线。也就是第一扫描线与偶数行扫描线或奇数行扫描线调换位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2] 在又一实施例中,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在第一驱动架构中增加与每条数据线D对应的第一数据线D’。具体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奇数列数据线D对应的第一数据线D’为奇数列第一数据线D’,与偶数列数据线D对应的第一数据线D’为偶数列第一数据线D’。奇数列的第一数据线D’与奇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和与偶数列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偶数列的第一数据线D’与奇数列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以及与偶数列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扫描线G与数据线D形成第一驱动架构,扫描线G与第一数据线D’形成第二驱动架构;通过切换数据线D与第一数据线D’来实现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具体如第三列第一数据线D3’和第四列第四数据线D4’为例所示,第三列第一数据线D3’与奇数行奇数列(第三列)的像素单元连接,并和偶数行偶数列(第二列)的像素单元连接,第四列第一数据线D4’与奇数行偶数列(第四列)的像素单元连接,并和偶数行奇数列(第三列)的像素单元连接,也就是说,奇数列的第一数据线D’与当前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还与当前列的前一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偶数列的第一数据线D’与当前列的偶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还与前一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10连接。
[0053]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多个第二切换单元102,每个第二切换单元102分别连接数据线D和第一数据线D’,通过第二切换单元102实现数据线D与第一数据线D’的切换。驱动切换模块具体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驱动切换模块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切换单元102包括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输入端)连接数据信号线DATE,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端连接数据线D,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数据线D’,通过控制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的通/断来实现数据信号线D向数据线D或第一数据线D’传输数据信号,进而实现数据信号线DATE从向数据线D传输数据信号到向第一数据信号D’传输数据信号的切换,以及数据信号线DATE从向第一数据信号D’传输数据信号到向数据线D传输数据信号的切换。
[0054] 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切换模块还包括在第二驱动架构中增加每条与每条数据线对应的第一数据线D’,具体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新增的当前列的第一数据线D’分别与当前列的子像素11连接,也就是奇数列的第一数据线D’与奇数列的像素单元(包括奇数行和偶数行)连接,偶数列的第一数据线D’与偶数列的像素单元(包括奇数行和偶数行)连接。
[0055]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同一列的像素单元10分别连接一条数据线D和一条第一数据线D’,其中,每个像素单元10中可以设置一个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数据线D和第一数据线D’,其中,数据线D和第一数据线D’上不同时输入数据信号,从而分别实现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也可以设置两个像素电路,两个像素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数据线D和第一数据线D’,输出端共同连接像素单元10的像素电极上,在此不对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电路进行限定。
[0056]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列方向上增设第一数据线,并通过扫描线将原有的数据线按照第一驱动架构连接,将第一数据线按照第二驱动架构连接,或者将原有的数据线按照第二驱动架构连接,将第一数据线按照第一驱动架构连接,从而在显示面板中形成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并通过第二切换单元的控制来实现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的相互切换。
[0057]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其中,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结构。具体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切换方法包括:
[0058] 步骤S101:获取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驱动模式。
[0059] 其中,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线和数据线形成有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驱动模式包括利用第一驱动架构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模式和利用第二驱动架构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模式。
[0060] 其中,获取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的驱动模式可以通过检测显示面进行获取。请进一步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图11中步骤S101进一步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步骤S101包括:
[0061] 步骤S111:检测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是出现闪烁画面还是出现亮暗线画面。
[0062] 若出现闪烁画面,则执行步骤S112,若出现亮暗线画面,则执行步骤S113。
[0063] 其中,具体可通过显示面板中的时序控制器的画面采集功能进行检测。
[0064] 步骤S112:获取第二驱动模式。
[0065] 具体采用第二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
[0066] 步骤S113:获取第一驱动模式。
[0067] 具体采用第一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
[0068] 其中,显示面板按照第一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公共电压出现偏移时,容易出现闪烁画面,当出现闪烁画面则切换到第二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可以消除采用第一驱动模式进行驱动显示的显示缺陷。当显示面板按照第二驱动模式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亮暗线画面,当出现亮暗线画面时则切换到第一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可以消除采用第二驱动模式进行驱动的显示缺陷。
[0069] 步骤S102:按照第一驱动模式依次通过奇数行扫描线向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偶数行扫描线向偶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奇数列数据线向奇数列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偶数列数据线向偶数列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
[0070] 具体地,奇数行扫描线驱动奇数列数据线向奇数行奇数列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并驱动偶数列数据线向奇数行偶数列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偶数行扫描线驱动奇数列数据线向偶数行奇数列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并驱动偶数列数据线向偶数行偶数列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更具体地,奇数行扫描线驱动每一列数据线(包括奇数行数据线和偶数行数据线)向当前行的当前列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偶数行扫描线驱动每一列数据线(包括奇数行数据线和偶数行数据线)向当前行的当前列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
[0071] 步骤S103:按照第二驱动模式依次通过奇数行扫描线向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偶数行扫描线向偶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扫描信号,奇数列数据线向奇数列的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并向偶数列偶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偶数列数据线向偶数列奇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并向奇数列偶数行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
[0072] 奇数行扫描线驱动奇数列数据线向奇数行奇数列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并驱动偶数列数据线向奇数行偶数列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偶数行扫描线驱动奇数列数据线向偶数行偶数列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并驱动偶数列数据线向偶数行奇数列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具体地,奇数行扫描线驱动每一列数据线(包括奇数行数据线和偶数行数据线)向当前行的当前列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偶数行扫描线驱动每一列数据线(包括奇数行数据线和偶数行数据线)向当前行的前一列的像素单元传输数据电压。
[0073]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第一切换单元,每个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该切换方法包括:根据驱动模式选择导通第一晶体管或第二晶体管,从而实现按照第一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和按照第二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相互切换。具体地,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从而使显示面板按照第一驱动模式进行驱动;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第二晶体管导通,从而使显示面板按照第二驱动模式进行驱动。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导通第一晶体管切换到导通第二晶体管,从而实现第一驱动模式到第二驱动模式的驱动切换;通过控制导通第二晶体管切换到导通第一晶体管,从而实现第二驱动模式到第一驱动模式的驱动切换。
[0074] 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包括第二切换单元,每个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该切换方式包括:根据驱动模式选择导通第三晶体管或第四晶体管,从而实现按照第一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和按照第二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相互切换。具体地,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第三晶体管导通时,按照第一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第四晶体管导通时,按照第二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进一步地,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来控制按照第一驱动模式还是第二驱动模式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通过导通第三晶体管切换到导通第四晶体管,从而实现第一驱动模式到第二驱动模式的驱动切换;通过导通第四晶体管切换到导通第三晶体管,从而实现第二驱动模式到第一驱动模式的驱动切换。
[0075]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中包括由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单元形成的第一驱动架构,显示面板双驱动架构还包括驱动切换模块与部分扫描线和数据线以及像素单元形成第二驱动架构,并通过驱动切换模块中的切换单元实现第一驱动架构和第二驱动架构的切换,从而能弥补单种驱动架构的不足,提高显示效果。
[0076]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