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控制;调节 / 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

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

申请号 CN202410022137.0 申请日 2024-01-05 公开(公告)号 CN117742442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2
申请人 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理斌; 毛军; 杨思齐; 乐云; 任素云; 戴清明;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光伏阵列控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 电路 、方法及系统。该电路包括:若干光伏阵列,用于将 太阳能 转化为 电能 ;输出端口,用于 输出 电压 给外部用电设备;第一通道,用于导通第一光伏阵列与输出端口;第二通道,用于导通第二光伏阵列与输出端口; 开关 模 块 ,连接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用于根据接入光伏阵列的数量来选择通道数量,以调整电路的输出功率;处理器,用于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导通,并根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输出的电压 信号 来控制开关模块的导通。本申请可以根据接入的光伏阵列的情况来调整通道数,避免出现功率损失或电路过载的问题,保证 光伏发电 系统的有效运行和 稳定性 。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光伏阵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输出端口,用于输出电压给外部用电设备;
第一通道,用于导通第一光伏阵列与所述输出端口;
第二通道,用于导通第二光伏阵列与所述输出端口;
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用于根据接入光伏阵列的数量来选择通道数量,以调整电路的输出功率;
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导通,并根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输出的电压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输出脚并联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第一控制端与电源信号连接,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电源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开关模块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预启动模块,所述预启动模块至少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继电器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通道连接,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电源信号连接,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电源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型号均为NPN型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输入回路和第一隔离反激回路,所述第一输入回路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保险丝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正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正极、所述第一保险丝、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负极构成回路,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隔离反激回路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保险丝与所述第一电容之间,且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正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负输出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反激回路至少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一MOS管,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保险丝与所述第一电容之间,且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正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负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源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输入回路和第二隔离反激回路,所述第二输入回路包括第二连接器、第二保险丝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光伏阵列的正极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正极、所述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光伏阵列的负极构成回路,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隔离反激回路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保险丝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且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四信号端连接,正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负输出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反激回路至少包括第二变压器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保险丝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且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正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负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处理器的第四信号端连接,源极接地。
9.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当光伏阵列接入回路时,处理器控制开关模块关闭;
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处理器检测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电压信号;
若处理器检测到只有其中一个通道有电压信号,且该电压信号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压阈值,则控制开关模块打开令两个通道均导通;
若否,则处理器保持开关模块关闭。
10.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光伏阵列控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它通过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并经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以供电网或独立设备使用。光伏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无噪音等优点,因此在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3] 在光伏发电中,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和功率输出,通常会将多个光伏电池组成一个阵列。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光伏阵列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混合的方式。
[0004] 在现有技术中,串联连接是将多个光伏电池按照正负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电路。这样可以增加总的输出电压,但输出电流保持不变。串联连接可以有效减小电线损耗,适用于要求高电压输出的应用场景。并联连接是将多个光伏电池的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分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并行的电路。这样可以增加总的输出电流,但输出电压保持不变。
并联连接适用于要求高电流输出的应用场景。
[0005] 然而,上述现有的连接方式无法自由切换单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板的接入。这是由于单个接入和多个接入的方式需要不同的电路配置和控制器设置才能安全且正常的使用。另外,在现有技术的电路中,每个通道设计的功率容量都是总功率的1/2,所以当需要把全部功率加载到其中一个通道上,输出就会发生异常,最优的情况也只能输出1/2发电功率,而在便携发电的应用场景,只接一组大功率光伏阵列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存在无法完全利用单一通道传输全部功率的弊端。所以,如果要切换光伏阵列的接入方式,需要适配更改电路连接、调整控制器参数或使用适配器等额外的操作,十分不便利。
[0006]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可以自由且简便地切换单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板接入的控制方案。发明内容
[0007] 本申请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接入光伏板时需要重新调整电路的结构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
[0008]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包括:
[0009] 若干光伏阵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0010] 输出端口,用于输出电压给外部用电设备;
[0011] 第一通道,用于导通第一光伏阵列与所述输出端口;
[0012] 第二通道,用于导通第二光伏阵列与所述输出端口;
[0013] 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用于根据接入光伏阵列的数量来选择通道数量,以调整电路的输出功率;
[0014] 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导通,并根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输出的电压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导通。
[001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输出脚并联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第一控制端与电源信号连接,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电源信号连接。
[0016]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开关模块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预启动模块,所述预启动模块至少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继电器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通道连接,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电源信号连接,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电源信号连接。
[0017]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型号均为NPN型三极管。
[0018]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输入回路和第一隔离反激回路,所述第一输入回路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保险丝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正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正极、所述第一保险丝、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的负极构成回路,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隔离反激回路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保险丝与所述第一电容之间,且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正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负输出端接地。
[0019]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反激回路至少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一MOS管,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保险丝与所述第一电容之间,且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正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负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源极接地。
[0020]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输入回路和第二隔离反激回路,所述第二输入回路包括第二连接器、第二保险丝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光伏阵列的正极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正极、所述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光伏阵列的负极构成回路,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隔离反激回路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保险丝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且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四信号端连接,正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负输出端接地。
[002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离反激回路至少包括第二变压器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保险丝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且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正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负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处理器的第四信号端连接,源极接地。
[0022]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方法,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0023] 当光伏阵列接入回路时,处理器控制开关模块关闭;
[0024] 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处理器检测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电压信号;
[0025] 若处理器检测到只有其中一个通道有电压信号,且该电压信号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压阈值,则控制开关模块打开令两个通道均导通;
[0026] 若否,则处理器保持开关模块关闭。
[0027]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
[0028] 有益效果在于:
[0029] 本申请采用开关模块导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实现调整回路输出功率,以适应光伏阵列的接入。在预设的时间阈值内,通过处理器检测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电压情况,可以判定有多少个光伏阵列接入,各通道是否过载,然后调整输出策略,控制开关模块的开关。本申请可以根据接入的光伏阵列的情况来调整通道数,避免出现功率损失或电路过载的问题,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稳定性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32]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3]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0034] 其中:10‑光伏阵列、11-第一光伏阵列、12-第二光伏阵列;
[0035] 20-第一通道、CON1-第一连接器、F1-第一保险丝、C1-第一电容、T1-第一变压器、Q3-第一MOS管;
[0036] 30-第二通道、CON2-第二连接器、F2-第二保险丝、C2-第二电容、T2-第二变压器、Q4-第二MOS管;
[0037] 40-输出端口、50-处理器;
[0038] 60-开关模块、K1-第一继电器、Q1-第一三极管、D1-第一二极管、K2-第二继电器、Q2-第二三极管、D2-第二二极管、R1-第一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申请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0040]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申请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0041]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为在该运算系统上执行的软件硬件对象。本文所述的不同组件、模块、引擎及服务可为在该运算系统上的实施对象。而本文所述的装置及方法可以以软件的方式进行实施,当然也可在硬件上进行实施,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0042]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43]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44] 实施例一
[0045]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路包括:若干光伏阵列10、输出端口40、第一通道20、第二通道30、开关模块60和处理器50。
[0046]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陈列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如第一光伏陈列和第二光伏陈列。第一光伏陈列和第二光伏陈列主要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004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伏陈列通过第一通道20与输出端口40连接,第二通道30通过第二通道30与输出端口40连接。第一通道20主要用于导通第一光伏阵列11与输出端口40。第二通道30主要用于导通第二光伏阵列12与输出端口40。
[0048] 输出端口40的输出端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
[0049] 开关模块60连接在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之间,主要用于根据接入光伏阵列10的数量来选择通道数量,以调整电路的输出功率。
[0050] 处理器50的第一电压检测端与第一通道20连接,第二电压检测端与第二通道30连接,第一控制端与第一通道20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端与第二通道30的控制端连接,第三控制端与开关模块60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50主要用于控制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的导通,并根据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输出的电压信号来控制开关模块60的导通。
[0051]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的光伏阵列10的功率大小事先是已知的,多个光伏陈列在接入电路时,可自由选择并联后接入单通道中,或者分别接入电路的两个通道中。
[0052] 通过上述的模块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以为:
[0053] 首先,处理器50检测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的电压信号,判断接入回路的光伏阵列10的数目。
[0054] 当处理器50检测到第一通道20有电压,且第二通道30无电压信号,则判定只有第一通道20有接入光伏阵列10,此时,打开开关模块60可以时第二通道30也并入电路中,电路所能输出的功率增大,通过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共同输出该光伏阵列10。
[0055] 当处理器50检测到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均有电压,则判定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均有接入光伏阵列10,无需打开开关模块60,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各自不影响工作。
[0056] 实施例二
[0057]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
[0058]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阵列10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59]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模块60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继电器K1的两个输出脚并联在第一通道20与第二通道30之间,第一控制端与电源信号连接,第二控制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处理器50的第一信号端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端连接,负极与电源信号连接。处理器50通过控制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的导通,进而控制第一继电器K1的导通。
[006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的型号可以为NPN型。当处理器50的第一信号端为高电平时,可以控制第一继电器K1导通。
[0061]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模块60还包括预启动模块。预启动模块主要用于保护第一继电器K1。预启动模块至少包括第二继电器K2、第二三极管Q2、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电阻R1,第二继电器K2一个输出端与第一通道20连接,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二通道30连接,第一控制端与电源信号连接,第二控制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处理器50的第二信号端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控制端连接,负极与电源信号连接。处理器50通过控制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进而控制第二继电器K2的导通。
[006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三极管Q2的型号可以为NPN型。当处理器50的第二信号端为高电平时,可以控制第二继电器K2导通,此时,由于第一电阻R1的缓冲作用,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之间通过预充电,可以避免电压差过大,导致电压瞬间冲击而破坏第一继电器K1和第一三极管Q1。
[006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20包括第一输入回路和第一隔离反激回路,第一输入回路包括第一连接器CON1、第一保险丝F1和第一电容C1,第一光伏阵列11的正极依次通过第一连接器CON1的正极、第一保险丝F1、第一电容C1、第一连接器CON1的负极和第一光伏阵列11的负极构成回路,第一连接器CON1的负极接地。
[006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反激回路至少包括第一变压器T1和第一MOS管Q3,第一变压器T1的正输入端连接在第一保险丝F1与第一电容C1之间,且与处理器50的第一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第一MOS管Q3的漏极连接,正输出端与输出端口40连接,负输出端接地。第一MOS管Q3的栅极与处理器50的第三信号端连接,源极接地。第一隔离反激回路主要用于通过第一变压器T1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并且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提供电气隔离,以保证安全性。处理器50通过控制第一MOS管Q3实现控制第一变压器T1的工作。
[006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30包括第二输入回路和第二隔离反激回路,第二输入回路包括第二连接器CON2、第二保险丝F2和第二电容C2,第二光伏阵列12的正极依次通过第二连接器CON2的正极、第二保险丝F2、第二电容C2、第二连接器CON2的负极和第二光伏阵列12的负极构成回路,第二连接器CON2的负极接地。
[0066]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反激回路至少包括第二变压器T2和第二MOS管Q4,第二变压器T2的正输入端连接在第二保险丝F2与第二电容C2之间,且与处理器50的第二电压检测端连接,负输入端与第二MOS管Q4的漏极连接,正输出端与输出端口40连接,负输出端接地;第二MOS管Q4的栅极与处理器50的第四信号端连接,源极接地。第二隔离反激回路主要用于通过第二变压器T2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并且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提供电气隔离,以保证安全性。处理器50通过控制第二MOS管Q4实现控制第二变压器T2的工作。
[0067] 值得说明的是,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跟踪)技术是通过最终光伏特性曲线最终最大功率输出点的功能模块。光伏阵列10开路时端口电压最高,光伏阵列10短路时输出电流最大,但光伏阵列10的发电功率并不在最高输出电压或者最大输出电流点上,而是它两乘积最大的点上。光伏阵列10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曲线是一条馒头状的抛物线,均具有一个最大值点,在该点之前和之后功率都会下降,处理器50会根据一定算法实现这个跟踪功能,常见就是增量扰动法。
[0068] 基本原理为:当前工作在某个功率点A,这个点A用工作电压Va表示,它的电流为Ia,于是点A的功率表达为PA=Va*Ia,会认为这个PA点不是最大功率点,于是在A点的工作电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压扰动量Vd,Vd可为负值,然后检测增加扰动量以后的工作电流Ib,并计算增加扰动量后的点B的功率PB=(Va+Vd)*Ib,如果PB>PA,认为最大功率点在扰动的方向上,会继续向对应的方向扰动。反之,如果PB
[0069] 实施例三
[0070]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该方法包括:
[0071] 步骤101、当光伏阵列10接入回路时,处理器50控制开关模块60关闭;
[0072] 步骤102、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处理器50检测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的电压信号;
[0073] 步骤103、若处理器50检测到只有其中一个通道有电压信号,且该电压信号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电压阈值,则控制开关模块60打开令两个通道均导通;
[0074] 步骤104、若否,则处理器50保持开关模块60关闭。
[0075] 请结合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阵列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0076] 在步骤101~104中,光伏电压处于安全电压值以下,或者是光伏接口处理好爬电距离并达到安全标准前提下,支持带电热插拔操作。
[0077] 例如在插上第一光伏阵列11之后,再在系统设定的N分钟以内,插入第二光伏阵列12,处理器50能通过逻辑和流程判断作出对应的控制策略。无论是初始态的未接入光伏阵列10,还是拔掉光伏阵列10接口再接上,或者是经历过暗夜再恢复,流程都会走到“设定N分钟延时”,之后系统检测到至少有一路光伏电压,处理器50才开始递减这个定时。
[0078] 在递减到0之前,开关模块60处于断开状态,也就是处理器50对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的电压检测互不影响。直到递减到0,开关模块60才会动作,当开关模块60闭合后,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30有可能并联起来,各自的电压就不能独立检测了,即插入其中一个光伏阵列10,N分钟之后,再插入另一个光伏阵列10,处理器50就不能准确判断两路光伏的情况了,需要等到经历一个暗夜后,或者重新拔掉两路光伏阵列10,才能重新识别。
[0079] 实施例四
[008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阵列的控制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光伏阵列的控制电路。
[008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改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