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申请号 CN200710102437.6 申请日 1999-04-21 公开(公告)号 CN100507766C 公开(公告)日 2009-07-01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丸山昭彦; 赤羽秀弘; 奥原健一; 小池信宏;
摘要 具有至少测量任意经过时间的功能,并备有在上述功能起动后使上述功能不可复位而在上述功能停止后使上述功能可复位的机构,上述功能起动后,除上述功能正常停止时以外,使上述功能持续地保持电接通状态。因此,可以提供能使电气工作状态与机械工作状态始终保持一致的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备有指针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时间测量装置的测量 时间超过最大测量时间时,在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向前移动规定时间 的、与测量开始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使上述指针停止,
上述计时装置具有:安全机构,用于防止在时间测量中将测量时间 初始化;及操作机构,在时间测量后以机械方式将测量时间初始化。
2.一种备有指针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测量部,用于进 行时间测量;指针移动部,当由上述测量部开始测量时间时,用于使指 针移动;比较部,将由上述测量部测得的测量值与预先设定的值进行比 较;及指针移动停止部,根据由上述比较部比较的结果,在从最大测量 时间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与测量开始位置不同的指针位置上使上述指 针的移动停止。
3.一种备有指针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时间测量装置, 具有测量时间的功能;电机,用于驱动上述时间测量装置;及控制部, 具有通过控制上述电机的驱动使上述时间测量装置的时间测量开始/结束 的控制电路及根据来自上述控制电路的信号测定自时间测量开始起的经 过时间并在经过最大测量时间后向上述控制电路输出自动停止信号的自 动停止计数器;在上述时间测量装置的时间测量中,从上述最大测量时 间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在指针转动到预先设定的、与测量开始位置不同 的指针位置的时刻,上述自动停止计数器,将上述时间测量装置的驱动 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时间测量 装置的各指针转动到相互间预先设定的指针位置时,上述自动停止计数 器输出上述自动停止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自动停止计 数器,对用于计量驱动上述电机用的电机脉冲的输出定时的脉冲进行计 数,并当达到与上述自动停止位置对应的值时,上述自动停止计数器输 出自动停止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规定时间,是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使指针向前移动预先设 定的时间后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规定时间,是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到多个指针位于预先设 定的方向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规定时间,是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到多个指针相互间位于 相同的度位置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时间测量装 置是精密记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5和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 在于:电源电池是二次电池,并由发电装置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指示最小 测量单位的指针,在时间测量中持续地转动。
12.一种使用指针的计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时间测量装置的测 量时间超过最大测量时间时,在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向前移动规定时 间的、与测量开始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使上述指针停止。
13.一种使用指针的计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测量部进行时间测 量;由指针移动部在由上述测量部开始测量时间时使指针移动;由比较 部将由上述测量部测得的测量值与预先设定的值进行比较;由指针移动 停止部根据由上述比较部比较的结果在从最大测量时间起经过规定时间 后的、与测量开始位置不同的指针位置上使上述指针的移动停止。
14.一种使用指针的计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时间测量装置测量 时间;由电机驱动上述时间测量装置;由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上述电机的 驱动使上述时间测量装置的时间测量开始/结束,并由自动停止计数器根 据来自上述控制电路的信号测定自时间测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并在经过 最大测量时间后向上述控制电路输出自动停止信号;控制部,控制上述 控制电路及自动停止计数器;在上述时间测量装置的时间测量中,从上 述最大测量时间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在指针转动到预先设定的、与测量 开始位置不同的指针位置的时刻,上述自动停止计数器,将上述时间测 量装置的驱动停止。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具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例如有具有模拟显示式 精密记时功能的计时器。
这种计时器,例如具有用于精密记时的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 记时针,通过按压计时器上设有的起动/停止按钮,开始时间的测 量,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转动。而当再次按压起动/ 停止按钮时,结束时间的测量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停 止转动,从而显示测量时间。然后,通过按压电子计时器上设有的复 位按钮,将测量时间复位,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回到 零位(以下,称作回零)。
作为该复位的方法,当计时器为电子式时,通过由精密记时电机 进行快拨使各针回零,当计时器为机械式时,以机械方式使各针回 零。在这种机械回零机构中,备有安全机构,用于防止在时间测量过 程中因误按复位按钮而造成的回零。所谓该安全机构,是指在时间测 量开始后使时间测量不可复位而在时间测量结束后使时间测量可复 位的机构。
此外,计时器还具有当到达最大测量时间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 针及秒记时针自动停止在例如时间测量的起始指针位置的功能。借助 于这种功能,即使在时间测量过程中忘记按压起动/停止按钮,也可 以防止不必要的电消耗。
上述的安全机构,每当操作起动/停止按钮时,在结构上以机械 方式交替地变换不可回零状态和可回零状态,以往,这类安全机构, 由于安装在机械式计时器内,因而不存在特别的问题。可是,当在电 子式计时器内备有机械回零机构和安全机构时,计时器控制电路的对 不可回零状态和可回零状态的识别与安全机构的对不可回零状态和 可回零状态的识别,有时正好相反。
例如,如图22所示,当在时刻T1通过按压起动/停止按钮而输 出起动信号时,控制电路的的测量识别(电机脉冲输出)变为接通状 态,安全机构变为不可回零状态。在这之后,当在时刻T2电源电压 因放电等而下降到使控制电路动作所必需的动作电压以下时,控制电 路的的测量识别(电机脉冲输出)变为断开状态,但安全机构仍保持 不可回零状态。并且,即使在时刻T3通过充电等使电源电压恢复到 上述动作电压以上,也仍保持上述的状态。
因此,当在随后的时刻T4通过按压起动/停止按钮而输出起动 信号时,控制电路的测量识别(电机脉冲输出)变为接通状态,而安 全机构为可回零状态。进一步,当在其后的时刻T5通过按压起动/ 停止按钮而输出停止信号时,控制电路的测量识别(电机脉冲输出) 变为断开状态,而安全机构却变成了不可回零状态。
因此,如在T4~T5的期间因误按复位按钮而输出复位信号时, 由于安全机构处在可回零状态,所以在时间测量过程中进行回零,此 外,即使在时刻T6通过复位按钮而输出复位信号,虽然控制电路的 复位识别变为接通状态,但因安全机构正处在不可回零状态,所以, 尽管是在时间测量的停止状态,也不能回零。这样一来,当精密记时 功能被异常停止时,存在着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及复位操作使控 制电路的识别与安全机构的状态正好相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能使电气工作状态与 机械工作状态始终保持一致的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以往,作为具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例如有具有模拟显示式 精密记时功能的电子计时器。
这种电子计时器,例如具有用于精密记时的时记时针、分记时针 及秒记时针,通过按压电子计时器上设有的起动/停止按钮,开始时 间的测量,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转动。而当再次按压 起动/停止按钮时,结束时间的测量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 时针停止转动,从而显示测量时间。然后,通过按压电子计时器上设 有的复位按钮,将测量时间复位,并使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 回到零位(以下,称作回零)。
作为该复位的方法,当计时器为电子式时,通过由精密记时电机 进行快拨使各针回零,当计时器为机械式时,以机械方式使各针回 零。在这种机械回零机构中,备有安全机构,用于防止在时间测量过 程中因误按复位按钮而造成的回零。所谓该安全机构,是指在时间测 量开始后使时间测量不可复位而在时间测量结束后使时间测量可复 位的机构。
在这种电子计时器中,具有用于测量比秒记时针更为精细的时间 并显示最小测量单位的精密记时针,例如1/5秒记时针、1/10秒记 时针。但是,为使显示上述最小测量单位的精密记时针持续地动作, 需要大的电力,所以设定为在起动后经过一定时间后使该针的运行停 止。并且,当停止时间测量时,由电机将该针快速地拨到显示精细测 量时间的指针位置,从而能读取测量时间。
此外,电子计时器还具有当到达最大测量时间时使时记时针、分 记时针及秒记时针自动停止在例如时间测量的起始指针位置的功 能。借助于这种功能,即使在时间测量过程中按压起动/停止按钮而 忘记停止测量时,也可以防止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可是,在备有上述机械回零功能及在时间测量过程中不能回零的 机构的具有有精密记时部的电子计时器中,即使在时间测量过程中当 到达最大测量时间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自动停止,但 由于是将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停止在例如时间测量的起始 指针位置,所以,在使用者看来,所看到的是各指针回零的状态。在 这种状态下,即使使用者想要通过按压起动/停止按钮而开始时间的 测量,但由于已根据自动停止功能而处在时间测量过程中的停止状 态,所以只能是机械停止的状态。就是说,使用者想要进行的操作与 电子计时器的实际动作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即,使用者将错过 测量的时刻。此外,还存在着误认为电子计时器发生故障等问题。
另外,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使测量精细时间的精密记时针停止时, 存在着在测量中不能以最小测量单位进行读取并易于将其误认为故 障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并提供即使当从起动时间测量起 经过一定时间后使时间测量自动停止时也能使使用者知道已发生了 该自动停止因而在下次使用时能促使其进行停止动作和复位动作从 而可以防止错过测量的时刻的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并提供即使在时 间测量过程中也能以最小测量单位得知经过时间因而使用更加方便 的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以往,作为具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例如有具有模拟显示式 精密记时功能的电子计时器。
这种电子计时器,例如具有用于精密记时的时记时针、分记时针 及秒记时针,通过按压电子计时器上设有的起动/停止按钮,开始时 间的测量,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转动。而当再次按压 起动/停止按钮时,结束时间的测量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 时针的转动停止,从而显示测量时间。然后,通过按压电子计时器上 设有的复位按钮,将测量时间复位,并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 时针回到零位(以下,称作回零)。
另外,这种电子计时器,具有一种被称作分段功能的功能,即在 时间测量过程中通过按压复位按钮而在继续进行时间测量的状态下 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停止,并通过再次按压复位按钮而 以相当快的速度使时记时针、分记时针及秒记时针移动相当于继续进 行着的测量时间,然后再像平常一样转动。使用者,可以利用这种功 能准确地识别在时间测量过程中的多个时刻的测量时间,例如,可以 记录测定的时间。
此外,电子计时器还具有当到达最大测量时间时使时记时针、分 记时针及秒记时针自动停止在例如时间测量的起始指针位置的功 能。借助于这种功能,即使在时间测量过程中按压起动/停止按钮而 忘记使测量停止,也可以防止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在这种电子计时器中,具有发电装置。这种电子计时器,例如在 使用者日常配戴的情况下,通过施加微小的振动而由设在电子计时器 内部的发电装置发电,以所发出的电力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并作为 电子计时器的电源电池使用。
可是,在上述的带有精密记时部的电子计时器中,在测量时间的 过程中,有时会因电源电池充电容量不足导致电压下降而使时间测量 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者使停止中的电子计时器由发电装置 发电并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也不一定能立即确保足够的充电容量。 当在这种电源电池充电容量不足的状态下再次驱动精密记时部时,由 精密记时部消耗的电力大于由发电装置发出的充电量,因而将使电子 计时器再次停止动作。即使当电源电池的电压从该状态起上升时重新 开始了测量,所显示的测量时间也不准确,因而有可能使使用者读到 错误的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并提供一种计时装置及计时方 法,当使用者以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间时,如果在因 电源电池充电容量不足导致电压下降而使时间测量停止的情况下由 发电装置发电并对电源电池再次进行充电,则只能在充电到可以进行 测量动作的电压或容量时才进行测量动作,所以在重新开始测量后测 量动作不会停止,而且,即使已达到能进行可靠动作的电压或容量, 在使用者进行操作(输入)之前也不开始测量动作,所以能防止不必 要的电力消耗,因此,也不会进行不符合使用者意愿的不准确的时间 显示。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多功能计时装置,具有至少测量任意经过时 间的功能,并备有在上述功能起动后使上述功能不可复位而在上述功 能停止后使上述功能可复位的机构,该计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功 能起动后,除上述功能正常停止时以外,使上述功能持续地保持电接 通状态。
技术方案16的发明的计时方法,具有至少测量任意经过时间的 功能,且在上述功能起动后使上述功能不可复位而在上述功能停止后 使上述功能可复位,该计时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功能起动后,除上 述功能正常停止时以外,使上述功能持续地保持电接通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1或16的发明中,具有在开始经过时间的测量后 直到将经过时间的测量正常停止之前使经过时间的测量不能复位的 机械机构及在开始经过时间的测量后直到将经过时间的测量正常停 止之前使经过时间的测量持续地保持电接通状态的电气功能,所以, 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复位状态与电气功能的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 一致,因而能防止在经过时间的测量被异常停止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中 发生复位这样的的误动作。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中,当电源 电压降低到上述功能的动作电压以下后再次达到可动作的电压时,仍 能保持上述功能的电接通状态。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在经过时间的测量中即使由于电源电压 急剧地降低到测量动作电压以下而使测量动作停止,但由于机械机构 的不可复位状态与电气功能的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所以,当 测量动作停止后电源电压恢复到测量动作电压以上时,也仍能防止在 其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中发生复位这样的误动作。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中,备 有用于起动上述功能的开始和停止的起动部,通过由上述起动部使上 述功能停止,将上述功能的电接通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通过起动部的使经过时间的测量停止的 操作,将经过时间测量的电接通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所以,可以在 其后进行机械机构的复位。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中,所谓上 述功能正常停止时,指的是通过上述起动部的起动而使上述功能停止 时。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通过起动部的使经过时间的测量停止的 操作,将经过时间测量的电接通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所以,可以在 其后进行机械机构的复位。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多功能计时装置,具有至少测量和指示任意 经过时间的指针,并备有在上述指针被驱动后使上述指针不可回零而 在上述指针停止后使上述指针可回零的机构,该计时装置的特征在 于:上述指针的驱动开始后,除上述指针正常停止时以外,可持续地 保持上述指针的驱动信号。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具有在驱动用于测量经过时间的指针后 直到使指针的驱动停止之前使指针不能回零的机械机构及在驱动用 于测量经过时间的指针后直到使指针的驱动正常停止之前持续地发 送指针的驱动信号的电气功能,所以,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 与电气功能的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能防止在指针的驱动 被异常停止后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回零这样的的误动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5的结构中,当电源 电压降低到上述指针的驱动电压以下后再次达到可动作的电压时,仍 保持上述指针的驱动信号。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在驱动用于测量经过时间的指针的过程 中,即使由于电源电压急剧地降低到指针的驱动电压以下而使指针的 驱动停止,但由于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功能的不可复位状 态始终保持一致,所以,当指针的驱动停止后电源电压恢复到能驱动 指针的电压以上时,也仍能防止在其后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回零这样的 误动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5或6的结构中,备 有起动上述指针的驱动和停止的起动部,通过由上述起动部使上述指 针停止,将上述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号。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通过起动部的停止指针的驱动以使经过 时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将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号,所以, 可以在其后进行指针的回零。
本发明技术方案8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7的结构中,所谓上 述指针正常停止时,指的是通过上述起动部的起动而使上述指针停止 时。
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通过起动部的停止指针的驱动以使经过 时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将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号,所以, 可以在其后进行指针的回零。
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多功能计时装置,备有至少测量和指示任意 经过时间的指针、起动上述指针的驱动和停止的各动作的第1起动 部、起动上述指针的回零动作的第2起动部、当由上述第1起动部驱 动上述指针时使上述第2起动部的起动无效而当由上述第1起动部使 上述指针停止时使上述第2起动部的起动有效的安全机构,该计时装 置的特征在于:备有控制部,在由上述第1起动部驱动上述指针后, 除上述指针正常停止时以外,持续地保持上述指针的驱动信号。
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具有在由第1起动部驱动指针以便测量 经过时间后直到由第1起动部将指针的驱动停止之前使第2起动部不 能将指针回零的机械机构及在由第1起动部驱动指针以便测量经过时 间后直到由第1起动部将指针的驱动正常停止之前持续地发送指针的 驱动信号的电气控制部,所以,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 控制部的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能防止在指针的驱动被异 常停止后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因误按第2起动部而回零这样的误动作。
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9的结构中,上述 控制部,备有电路基板上的图案及与该图案机械接触的杆,通过使上 述杆与上述图案接触,持续地保持上述指针的驱动信号。
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中,由于保持杆对图案接触,所以,能使 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功能的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 致,因而能防止在指针的驱动被异常停止后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因误按 第2起动部而回零这样的的误动作。
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10的结构中,上述 控制部,具有: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用于确定上述图案的信号;采 样电路,用于使上述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间断地接通;及保持电路, 在由上述采样电路使上述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间断地接通的各采样 周期中,识别上述图案的信号,并除识别时以外保持和输出所识别的 信号。
在技术方案11的发明中,具有在由第1起动部驱动指针以便测 量经过时间后直到由第1起动部将指针的驱动停止之前使第2起动部 不能将指针回零的机械机构及在由第1起动部驱动指针以便测量经过 时间后直到由第1起动部将指针的驱动正常停止之前保持杆与图案的 接触状态并根据被间断确定的图案的信号识别和保持该状态的控制 部,所以,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控制部的不可复位状 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能防止在指针的驱动被异常停止后的指针驱动 中发生因误按第2起动部而回零(将测量时间复位)这样的的误动作, 并由于以间断方式进行图案的信号识别,所以能减低耗电量。
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中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9的结构中,当 电源电压降低到上述指针的驱动电压以下后再次达到可动作的电压 时,仍能保持上述指针的驱动信号。
在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中,在驱动用于测量经过时间的指针的过 程中即使由于电源电压急剧地降低到指针的驱动电压以下而使指针 的驱动停止,但由于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控制部的不可复 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所以,当指针的驱动停止后电源电压恢复到能 驱动指针的电压以上时,也仍能防止在其后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回零这 样的误动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13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9的结构中,所谓 上述指针正常停止时,指的是通过上述第1起动部的起动而使上述指 针停止时。
在技术方案13的发明中,通过第1起动部的停止指针的驱动以 便使经过时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将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 号,所以,可以在其后进行指针的回零。
本发明技术方案14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9~13中的任何一 项的结构中,通过由上述第1起动部使上述指针停止,将上述指针的 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号。
在技术方案14的发明中,通过第1起动部的停止指针的驱动以 使经过时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可以将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 号,所以,可以在其后进行指针的回零。
本发明技术方案15的计时装置,在技术方案1~14中的任何一 项的结构中,上述计时装置,是电子计时器。
技术方案15的发明中,由于可以应用于例如精密记时电子计时 器,所以,在驱动用于测量经过时间的指针的过程中即使电源电压急 剧地降低到指针的驱动电压以下而使指针的驱动停止,但由于机械机 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控制部的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所 以,当指针的驱动停止后电源电压恢复到能驱动指针的电压以上时, 也仍能防止在其后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回零这样的误动作。
技术方案17的发明,在备有指针的计时装置中,当时间测量功 能的测量时间超过最大测量时间时,使上述指针停止在从上述最大测 量时间起向前移动了规定时间的位置上。
技术方案29的发明,在使用指针的计时方法中,当时间测量功 能的测量时间超过最大测量时间时,使上述指针停止在从上述最大测 量时间起向前移动了规定时间的位置上。
按照该技术方案17或技术方案29的结构,当由时间测量功能开 始时间的测量后经过了预先决定的最大测量时间时,使指针自动地停 止在预先设定的指针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识别时间测量 已自动停止。
技术方案1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的结构中,具有:安全机构, 用于防止在时间测量中将测量时间初始化;及操作机构,在时间测量 后以机械方式将测量时间初始化。
按照该技术方案18的结构,利用安全机构防止在时间测量中将 测量时间初始化,因此,不会在使用者使用时间测量功能进行时间测 量的过程中因进行了误操作而使时间测量不准确。进一步,按照本结 构,当由时间测量功能开始时间的测量后经过了预先决定的最大测量 时间时,能使指针自动地停止在预先设定的指针位置。因此,使用者 能够很容易地识别时间测量已自动停止。
技术方案19的发明,在备有指针的计时装置中,具有:测量部, 用于进行时间测量;指针运行部,当由上述测量部开始测量时间时, 用于使指针运行;比较部,将由上述测量部测得的测量值与预先设定 的值进行比较;及指针运行停止部,根据由上述比较部比较的结果, 使上述指针的运行停止在从最大测量时间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位置 上。
技术方案30的发明,在使用指针的计时方法中,由测量部进行 时间测量;由指针运行部在由上述测量部开始测量时间时使指针运 行;由比较部将由上述测量部测得的测量值与预先设定的值进行比 较;由指针运行停止部根据由上述比较部比较的结果使上述指针的运 行停止在从最大测量时间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位置上。
按照该技术方案19或技术方案30的结构,由测量部开始时间的 测量并由指针运行部使指针运行。由比较部判断测量时间是否经过了 预先设定的最大测量时间,并当由指针运行部将指针位置运行到预先 设定的指针位置时,指针运行停止部,使指针运行部自动地中止指针 的运行。由于该状态的的指针位置与时间测量开始位置不同,所以, 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识别时间测量已自动停止。
技术方案20的发明,在备有指针的计时装置中,备有:时间测 量功能,具有测量时间的功能;电机,用于驱动上述时间测量功能; 及控制部,具有通过控制上述电机的驱动使上述时间测量功能的时间 测量开始/结束的控制电路及根据来自上述控制电路的信号测定自 时间测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并在经过最大测量时间后向上述控制电 路输出自动停止信号的自动停止计数器;在上述时间测量功能的时间 测量中,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在指针转动到预先 设定的指针位置的时刻,上述自动停止计数器将上述时间测量功能的 驱动停止。
技术方案31的发明,在使用指针的计时方法中,由时间测量功 能测量时间;由电机驱动上述时间测量功能;由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上 述电机的驱动使上述时间测量功能的时间测量开始/结束,并由自动 停止计数器根据来自上述控制电路的信号测定自时间测量开始起的 经过时间并在经过最大测量时间后向上述控制电路输出自动停止信 号;控制部,控制上述控制电路及上述自动停止计数器;在上述时间 测量功能的时间测量中,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在 指针转动到预先设定的指针位置的时刻,上述自动停止计数器,将上 述时间测量功能的驱动停止。
按照该技术方案20或技术方案31的结构,由时间测量功能开始 时间的测量并由电机使指针运行。由控制部判断测量时间是否经过了 预先设定的最大测量时间,并当由电机将指针运行到预先设定的指针 位置时,控制部,使电机中止指针的运行。由于该状态的的指针位置 是与时间测量开始位置不同的位置,所以,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识别 时间测量已自动停止。
技术方案21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0的结构中,当上述时间测量 功能的各指针转动到相互间预先设定的指针位置时,上述自动停止计 数器输出上述自动停止信号。
技术方案2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1的结构中,上述自动停止计 数器,对用于计量驱动上述电机用的电机脉冲的输出定时的脉冲进行 测量,并当达到与自动停止位置对应的值时,上述自动停止计数器输 出自动停止信号。
按照该技术方案21或22的结构,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出从 时间测量开始起经过最大测量时间后已将时间测量自动停止。
技术方案2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19或20中的任何一项的 结构中,上述规定时间,是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使副指针向前移动 预先设定的时间后的时间。
技术方案2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19或20中的任何一项的 结构中,上述规定时间,是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到多个副指针位于 预先设定的方向的时间。
技术方案2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19或20中的任何一项的 结构中,上述规定时间,是从上述最大测量时间起到多个副指针相互 间大致位于相同的度位置的时间。
按照该技术方案23~25的结构,当由时间测量功能开始时间测 量后经过预先决定的最大测量时间时,使指针自动停止在易于识别的 与时间测量开始位置不同的指针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识 别时间测量已自动停止。
技术方案2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25中的任何一项的结构 中,上述时间测量功能是精密记时。
按照该技术方案26的结构,当由精密记时部开始时间测量后经 过预先决定的最大测量时间时,使指针自动停止在预先设定的指针位 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识别时间测量已自动停止。
技术方案2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26中的任何一项的结构 中,电源电池是二次电池,并由发电装置充电。
按照该技术方案27的结构,无须担心时间测量因电池容量用尽 而在中途停止,所以,可以正常显示需要大的电力的最小测量单位。
技术方案2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7的结构中,用于测量最小单 位时间的指针,在时间测量中总是在转动。
按照该技术方案28的结构,由于用于测量最小单位时间的指针 在时间测量中总是在转动,所以,即使是在时间测量过程中也能以最 小测量单位读取经过时间。按照这种方式,由于计时装置的指针不会 在中途停止运行,所以,不会发生使用者误认为发生故障的情况。另 外,在计时装置中,由于在时间测量过程中可以持续地进行清晰的最 小单位时间显示,所以,可以使使用者在看时间时感到悦目。
技术方案3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常规时刻指示部,用于 指示常规时刻;时间测量部,用于测量经过时间;外部输入部,用于 从外部开始和结束上述时间测量部的动作;及保持部,根据上述外部 输入部的操作,保持决定上述时间测量部的动作状态的电信号;当从 这样一种状态、即上述时间测量部虽是动作状态却由于上述电源电压 降低或未施加而使上述时间测量部从不动作的状态转换为施加了使 上述时间测量部可以动作的上述电源电压的状态时,上述保持部,使 在上述时间测量部的动作禁止解除后来自上述外部输入部的输入有 效。
按照该技术方案32的结构,当使用者利用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 计时装置测量时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 时装置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如果将电源电池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 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技术方案3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所说的发明中,具有间断地 检测上述保持部所保持的H电平或L电平信号的检测部,在应将上述 时间测量部的动作禁止的状态下,使上述检测部停止。
按照该技术方案33的结构,在计时装置中,由于在将计时装置 的动作禁止的状态下可以使上述检测部停止,所以,在将计时装置的 动作禁止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减低检测部所消耗的电力部分而节省电 力。
技术方案3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或33的发明中,具有用于 测量时间的第2时间测量部,上述第2时间测量部,测量从变为可以 动作起的时间,并当经过一定时间时,将上述时间测量部的动作禁止 解除。
按照该技术方案34的结构,由于具有用于测量时间的第2时间 测量部,所以,如从计时装置变为可以动作起经过一定时间后再重新 驱动,则可以防止在电源电压低的状态下重新驱动。
技术方案3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或33的发明中,具有用于 检测电源电压的电压检测部,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上述电源电压, 并当上述电源电压超过预先设定的电压时,将动作的禁止解除。
按照该技术方案35的结构,即使计时装置因电源电压不足而变 为动作禁止状态,当随着电源电压的上升而超过预先设定的电压时, 也可以将计时装置的动作禁止解除。由此,可以防止在电源电压低的 状态下进行计时装置的重新驱动,因而能确保可靠的起动性。
技术方案3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或33的发明中,具有用于 测量时间的第2时间测量部及用于检测电源电压的电压检测部,由上 述第2时间测量部测量由上述电压检测部检出的上述电源电压超过预 先设定的电压的时间,并当经过一定时间时,将上述时间测量部的动 作禁止解除。
按照该技术方案36的结构,在计时装置因电源电压不足而变为 动作禁止状态后,即使当电源电池在瞬间恢复到预先设定的电压时, 也不将其看作是足够的电压,只有在使电源电池达到预先设定的电压 以上的状态下经过一定时间后,才将动作禁止状态解除,从而能使计 时装置可靠地动作。
技术方案3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36中的任何一项的发明 中,在动作被禁止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保持部所保持的信号从例如 原来的L电平变为H电平、或从原来的H电平变为L电平,将上述时 间测量部的动作禁止解除。
按照该技术方案37的结构,在计时装置因电源电压不足而变为 动作禁止状态后,即使电源电压恢复时,也与使用者的意愿相反,计 时装置并不动作。
技术方案3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37中的任何一项的发明 中,上述时间测量部,是精密记时器。
技术方案39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37中的任何一项的发明 中,上述时间测量部,具有定时器功能。
按照该技术方案38或39的结构,当利用具有测量任意时间的功 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 使计时装置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如果将电源电池再次充电,则能可 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技术方案40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8或39的发明中,上述时间 测量部,具有用于以机械方式防止时间测量中的测量时间初始化的安 全机构。
按照该技术方案40的结构,在计时装置中具有在使用者利用时 间测量功能进行时间测量的过程中以机械方式防止将测量时间初始 化的安全机构,所以,能防止使用者的误操作。
技术方案41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40中任何一项的发明中, 备有包括可反复充电的充电部和用于对上述充电部进行充电的发电 部的发电装置。
技术方案4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1的发明中,备有包括可反复 充电的充电部和用于对上述充电部进行充电的发电部的发电装置。
按照该技术方案41或42的结构,计时装置由于具有发电装置, 所以,当一旦电源电压不足后通过再次发电而使电源电压恢复时,在 电源电池为低电压或低充电量的状态下将动作禁止,从而能确保可靠 的起动性。就是说,在计时装置中不是将作为主要功能的常规时间显 示装置立即停止。此外,在计时装置中,当从电源电压恢复起经过一 定时间后达到预先设定的电压以上时,方可看作是能使计时装置动作 的充电量。因此,计时装置能确保可靠的起动性。
技术方案4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2的发明中,上述发电转子, 由自动锤带动旋转。
按照该技术方案43的结构,当使用者利用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 计时装置测量时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 时装置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如通过由使用者对计时装置施加振动以 使自动锤转动并带动发电转子旋转而进行发电从而对电源电池进行 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技术方案4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2的发明中,上述发电转子, 通过操作柄头而旋转。
按照该技术方案44的结构,当使用者利用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 计时装置测量时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 时装置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如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柄头使发电转子旋 转而进行发电从而对电源电池进行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 时装置。
技术方案4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2~44的任何一项发明中,计 时装置是手表
按照该技术方案45的结构,在使用者日常配戴的手表中,当因 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手表的动作停止时,如由发电 装置对电源电池进行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技术方案4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由常规时刻显示部显示常规时 刻;由时间测量部测量经过时间;由外部输入部从外部开始和结束上 述时间测量部的动作;由保持部根据上述外部输入部的操作保持决定 上述时间测量部的动作状态的电信号;当从这样一种状态、即上述时 间测量部虽是动作状态却由于上述电源电压降低或未施加而使上述 时间测量部不动作的状态转换为施加了使上述时间测量部可以动作 的上述电源电压的状态时,上述保持部,将上述时间测量部的动作禁 止解除。
按照该技术方案46的结构,当使用者利用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 计时方法测量时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动 作停止的情况下,如对电源电池进行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进行重新 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计时装置的电子计时器的实施形态的简略 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电子计时器的制成品的外观例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2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时的简 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内的常规时刻部的轮 系啮合状态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电子计时器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及复 位(回零)的操作机构的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及复位(回零)的操 作机构的主要部分简略结构例的断面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的 第1平面图。
图8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的 第2平面图。
图9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的 第3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1斜视 图。
图11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2斜视 图。
图12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3斜视 图。
图13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4斜视 图。
图14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复位操作机构的主要机构动作 例的第1平面图。
图15是表示图5的精密记时部的复位操作机构的主要机构动作 例的第2平面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的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发电装置一例的简略 斜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的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 简略框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控制电路中的控制部的主要部分结构例的框 图。
图19是图17的控制部中的开关输入电路。
图20是表示图19的开关输入电路的各部中的信号的时间图。
图21是根据图17的控制部功能表示图1的电子计时器内的各部 动作例的时间图。
图22是表示作为现有的计时装置的电子计时器一例的各部动作 例的时间图。
图2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计时装置的电子计时器的实施形态的简 略结构框图。
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电子计时器的制成品的外观例的平面图。
图25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24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时的 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26是表示图24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内的常规时刻部的 轮系啮合状态的斜视图。
图27是表示图24所示电子计时器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及 复位(回零)的操作机构的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28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及复位(回零)的 操作机构的主要部分简略结构例的断面侧视图。
图29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 的第1平面图。
图30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 的第2平面图。
图31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 的第3平面图。
图32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1斜视 图。
图33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2斜视 图。
图34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3斜视 图。
图35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4斜视 图。
图36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复位操作机构的主要机构动作 例的第1平面图。
图37是表示图27的精密记时部的复位操作机构的主要机构动作 例的第2平面图。
图38是表示在图23的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发电装置一例的简略 斜视图。
图39是表示在图23的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 简略框图。
图40是表示图23的精密记时控制部及周围部分的结构例的电路 结构图。
图41是表示图40的控制部中的模式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电路结 构图。
图42是表示图40的精密记时控制部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43是表示图40的精密记时控制部的各部中的信号的时间图。
图44是表示图23的电子计时器的自动停止状态一例的简略正视 图。
图45是表示图40的精密记时控制部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4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计时装置的电子计时器的实施形态的简 略结构框图。
图47是表示图46所示电子计时器的制成品的外观例的平面图。
图48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47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时的 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49是表示图47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内的常规时刻部的 轮系啮合状态的斜视图。
图50是表示图47所示电子计时器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及 复位(回零)的操作机构的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51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及复位(回零)的 操作机构的主要部分简略结构例的断面侧视图。
图52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 的第1平面图。
图53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 的第2平面图。
图54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的动作例 的第3平面图。
图55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1斜视 图。
图56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2斜视 图。
图57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3斜视 图。
图58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的第4斜视 图。
图59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复位操作机构的主要机构动作 例的第1平面图。
图60是表示图50的精密记时部的复位操作机构的主要机构动作 例的第2平面图。
图61是表示在图46的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发电装置一例的简略 斜视图。
图62是表示在图46的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 框图。
图63是表示图46的精密记时控制部及周围部分的结构例的电路 结构图。
图64是表示图63的精密计时控制部中的模式控制部的结构例的 电路结构图。
图65是表示图64的模式控制部中的起动/停止控制电路周围部 分的结构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66是表示图46的电子计时器中的再起动时的精密记时动作禁 止的流程图。
图67是表示图46的电子计时器中的再起动时的精密记时动作禁 止解除的流程图。
图68是表示图62的二次电池的充电量-电压特性的图。
图69是表示图46的电子计时器中的再起动时的各部动作的时间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计时装置的电子计时器的实施形态的简略 结构框图。
该电子计时器1000,备有2个用于分别驱动常规时刻部1100及 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300和1400、供给用于驱动各电机1300和 1400的电力的大容量电容器1814及二次电源1500、使二次电源1500 蓄电的发电装置1600、及控制总体的控制电路1800。进一步,在控 制电路1800内,备有一个按后文所述的方法控制精密记时部1200的 具有开关1821、1822的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
该电子计时器1000,是具有精密记时功能的模拟式电子计时器, 利用由一个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电力分别驱动2个电机1300、1400, 并使常规时刻部1100及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运行。此外,精密记 时部1200的复位(回零),如后文所述,不用电机驱动,而是以机 械方式进行。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电子计时器的制成品的外观例的平面图。
该电子计时器1000,在外壳1001的内侧嵌入表盘1002及透明 玻璃1003。在外壳1001的4点位置,配置作为外部操作构件的柄头 1101,在2点位置和10点位置,配置着用于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 止按钮(第1起动部)1201及复位按钮1202(第2起动部)。
另外,在表盘1002的6点位置,配置备有用于常规时刻的指针 即时针1111、分针1112及秒针1113的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在3 点位置、12点位置及9点位置,配置着备有用于精密记时的副指针的 显示部1210、1220、1230。即,在3点位置,配置备有时分记时针 1211、1212的12小时显示部1210,在12点位置,配置备有1秒记 时针1221的60秒钟显示部1220,在9点位置,配置备有1/10秒记 时针1231的1秒钟显示部1230。
图3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2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时的简 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该传动机构1700,将常规时刻部1100、电机1300、IC1702及音 叉型晶体振子1703等配置在底板1701的6点方向一侧,而在12点 方向一侧,配置着精密记时部1200、电机1400及锂离子电源等二次 电源1500。
电机1300、1400,是步进电机,在结构上包括:将由高导磁率材 料构成的磁心用作磁心的线圈部件1302、1402;由高导磁率材料构成 的定子1303、1403;由转子磁和转子小齿轮构成的转子1304、 1404。
常规时刻部1100,备有五轮1121、四轮1122、三轮1123、二轮 1124、中心内轮1125、圆柱形轮1126的轮系,借助于上述轮系结构, 进行常规时刻的秒显示、分显示及时显示。
图4是表示该常规时刻部1100的轮系啮合状态的简略斜视图。
转子小齿轮1304a与五轮齿轮1121a啮合,五轮小齿轮1121b与 四轮齿轮1122a啮合。从转子小齿轮1304a到四轮齿轮1122a的减速 比为1/30,通过从IC1702输出电信号,以使转子1304在1秒钟内 转半圈,可以使四轮1122在60秒内转1圈,并由嵌装在四轮1122 前端的秒针1113进行常规时刻的秒显示。
四轮小齿轮1122b与三轮齿轮1123a啮合,三轮小齿轮1123b与 二轮齿轮1124a啮合。从四轮小齿轮1122b到二轮齿轮1124a的减速 比为1/60,因此,可以使二轮1124在60分内转1圈,并由嵌装在 二轮1124前端的分针1112进行常规时刻的分显示。
二轮小齿轮1124b与中心内轮齿轮1125a啮合,中心内轮小齿轮 1125b与圆柱形轮1126啮合。从二轮小齿轮1124b到圆柱形轮1126 的减速比为1/12,因此,可以使圆柱形轮1126在12小时内转1圈, 并由嵌装在圆柱形轮1126前端的时针1111进行常规时刻的时显示。
另外,在图2、图3中,常规时刻部1100,还备有一端固定着柄 头1101而另一端与离合轮1127嵌合的柄轴1128、小轮1129、柄 轴定位部、调整杆1130。柄轴1128,采用由柄头1101分档拉出的结 构。柄轴1128不拉出的状态(第0档)为常规状态,将柄轴1128拉 出到第1档时,为进行日历校正的状态,但时针1111等并不停止, 将柄轴1128拉出到第2档时,为停止指针的运行从而进行时刻校正 的状态。
当用柄头1101将柄轴1128拉出到第2档时,设在与柄轴定位部 啮合的调整杆1130上的复位信号输入部1130b,与装有IC1702的电 路基板的图案接触,并使电机脉冲的输出停止,从而使指针的运行停 止。这时,可由设在调整杆1130上的四轮调整部1130a调整四轮齿 轮1122a的转动。当在这种状态下将柄轴1128与柄头1101一起转动 时,转动力从离合轮1127通过小钢轮1129、中心内轮中间轮1131 传递到中心内轮1125。这里,由于二轮齿轮1124a以具有一定的滑动 转矩的方式与二轮小齿轮1124b联接,所以,当调整四轮1122时, 小钢轮1129、中心内轮1125、二轮小齿轮1124b、圆柱形轮1126也 转动。因此,可以使分针1112和时针1111转动,所以能设定任意时 刻。
在图2、图3中,精密记时部1200,备有1/10秒CG(精密记时) 中间轮1231、1/10秒CG轮1232的轮系,并将1/10秒CG轮1232 配置在1秒钟显示部123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述的轮系结构,在 计时器本体的9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1/10秒显示。
另外,在图2、图3中,精密记时部1200,还备有1秒CG第1 中间轮1221、1秒CG第2中间轮1222、1秒CG轮1223的轮系,并 将1秒CG轮1223配置在60秒钟显示部122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 述的轮系结构,在计时器本体的12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1秒显 示。
进一步,在图2、图3中,精密记时部1200,还备有分CG第1 中间轮1211、分CG第2中间轮1212、分CG第3中间轮1213、分CG 第4中间轮1214、时CG中间轮1215、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 的轮系,并将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同心地配置在12小时显 示部121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述的轮系结构,在计时器本体的3 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时分显示。
图5是表示精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及复位(回零)的操 作机构的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是从计时器的后盖侧观察的图。图6 是表示其主要部分的简略结构例的断面侧视图。这两个图示出复位状 态。
该精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及复位的操作机构,配置在图3 所示的传动机构之上,通过配置在大致中央部的操作凸轮1240的的 转动,以机械方式进行起动/停止及复位。操作凸轮1240,按圆柱状 形成,在其侧面沿着圆周设有一定齿距的齿1240a,在一个端面上沿 着圆周设置着具有一定间距的柱1240b,操作凸轮1240,由卡在齿 1240a与齿1240a之间的操作凸轮跳杆1241调整静止时的相位,并由 设在操作杆1242前端部的操作凸轮转动部1242d按反时针方向转 动。
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第1起动部),如图7所示,由操作杆1242、 开关杆A1243及传动杆弹簧1244构成。
操作杆1242,按大致为L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有以弯 曲状态构成的按压部1242a、椭圆形贯通孔1242b及销子1242c,在 另一端的前端部,设置着一个成锐角的推压部1242d。这种操作杆 1242,作为起动/停止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使按压部1242a 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位置相对;使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42e 插入到贯通孔1242b内;将传动杆弹簧1244的一端卡在销子1242c 上;并将推压部1242d配置在靠近操作凸轮1240的位置。
开关杆A1243,在一个端部形成为开关部1243a,在大致中央部 设有平面的凸出部1243b,在另一端部形成止动部1243c。这种开关 杆A1243,作为起动/停止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传 动机构侧的销子124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大致中央部;将开关部 1243a配置在靠近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的位置;将突起部1243b 配置成与沿工作凸轮1240的轴向设置的柱部分1240b接触;并将止 动部1243c卡在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43e上。即,通过使开关 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形成开 关输入。另外,通过底板1701等与二次电源1500电气连接着的开关 杆A1243,与二次电源1500的正极具有相同的电位。
参照图7~图9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当起 动精密记时部1200时的动作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7所示,操作杆1242, 被定位于如下状态:按压部1242a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分开;销 子1242c借助传动杆弹簧1244的弹力被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 贯通孔1242b的一端被销子1242e沿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这时, 操作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与齿 1240a之间。
开关杆A1243,被定位于如下状态:凸出部1243b由操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向上推,使其对抗设在开关杆A1243另一端的弹簧部1243c 的弹力;止动部1243c被销子1243e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压。这时, 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分离,因 而起动电路处在电气切断状态。
为了从这种状态转移到使精密记时部1200起动的状态,如图8 所示,当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按压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使操作 杆1242的按压部1242a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接触并向图示箭头b 的方向推压,因而使销子1242c推压传动杆弹簧1244并使其在图示 箭头c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操作杆1242,由贯通孔1242b 和销子1242e作为导向,整体向图示箭头d的方向移动。这时,操作 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与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的侧面接触并 推压齿1240a,从而使操作凸轮1240沿图示箭头e的方向转动。
与此同时,随着操作凸轮1240的转动,在柱1240b的侧面与开 关杆A1243的凸出部1243b之间产生相位差,当转到柱1240b与柱 1240b的间隙时,凸出部1243b,在弹簧部1243c的恢复力的作用下 进入上述间隙。因此,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沿图示箭头f 的方向转动并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因而起动电路变为 电气导通状态。
另外,这时,操作凸轮跳杆1241的前端部1241a,由操作凸轮 1240的齿1240a推向上方。
然后,上述动作,继续进行到将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移动 一个齿距为止。
在这之后,当手离开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如图9所示,起 动/停止按钮1201,借助于内装的弹簧自动恢复原来的状态。然后, 操作杆1242的销子1242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a 的方向推压。因此,操作杆1242,由贯通孔1242b和销子1242e作为 导向,整体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移动,直到贯通孔1242b的一端与销子 1242e接触,并恢复到与图7位置相同的状态。
这时,由于开关杆A1243的凸出部1243b仍保持进入操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内的状态,所以,开关部1243a 仍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从而使起动电路保持电气导通 状态。因此,精密记时部1200保持起动状态。
另外,这时,操作凸轮跳杆1241的前端部1241a,进入到操作 凸轮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之间,从而能调整操作凸轮1240在 静止状态下的转动方向的相位。
另一方面,当使精密记时部1200停止时,进行与上述起动动作 相同的动作,最后回到图7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按压起动/停止按钮1201,使操作杆1242摆动 而使操作凸轮1240转动,并使开关杆A1243摆动,从而可以控制精 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
复位操作机构(第2起动部),如图5所示,由操作凸轮1240、 传动杆1251、回拨传动杆1252、回拨中间杆1253、回拨起动杆1254、 传动杆弹簧1244、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回拨跳杆1256及开关杆 B1257构成。另外,复位操作机构,还包括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 A1262、回零杆A弹簧1263、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 杆B弹簧1266、心形凸轮C1267、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 心形凸轮D1270、回零杆D1271及回零杆D弹簧1272。
这里,精密记时部1200的复位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是,在精 密记时部1200为起动状态下不操作,当精密记时部1200变为停止状 态时操作。这种机构,被称作安全机构,首先,参照图10说明构成 该安全机构的传动杆1251、回拨传动杆1252、回拨中间杆1253、传 动杆弹簧1244、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回拨跳杆1256。
传动杆1251,按大致为Y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置按压 部1251a,在两个分叉的一个端部设置椭圆形贯通孔1251b,在按压 部1251a与贯通孔1251b的中间部设置着销子1251c。这种传动杆 1251,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使按压部1251a与复 位按钮1202位置相对;使回拨传动杆1252的销子1252c插入到贯通 孔1251b内;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1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 承两个分叉的另一端部;并将传动杆弹簧1244的另一端卡在销子 1251c上。
回拨传动杆1252,由大致为矩形平板状的第1回拨传动杆1252a 和第2回拨传动杆1252b构成,使二者重叠并在大致中央部由轴1252g 以可相互间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第1回拨传动杆1252a的一个端部 设置上述销子1252c,在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两端,分别形成推 压部1252d、1252e。这种回拨传动杆1252,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 其构成方式为:使销子1252c插入到传动杆1251的贯通孔1251b内; 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2f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第1回拨传动 杆1252a的另一端部;进一步使推压部1252d与回拨中间杆1253的 推压部1253c位置相对;并将推压部1252e配置在靠近操作凸轮1240 的位置。
回拨中间杆1253,按大致为矩形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及中 间部分别设置销子1253a、1253b,将另一端的一个角部形成为推压部 1253c。这种回拨中间杆1253,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 将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的一端卡在销子1253a上;将回拨跳杆1256 卡在销子1253b上;使推压部1253c与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 部1252d位置相对;并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 方式轴支承另一端的另一个角部。
参照图10~图13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起动状态时,在图10等中,与二次电源 1500电气连接着的开关杆A1243,具有与二次电源1500的正极相同 的电位。
参照图7~图9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当起 动精密记时部1200时的动作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7所示,操作杆1242, 被定位于如下状态:按压部1242a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分开;销 子1242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弹力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贯通 孔1242b的一端被销子1242e沿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这时,操作 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a 之间。
开关杆A1243,被定位于如下状态:凸出部1243b由操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向上推,使其对抗设在开关杆A1243另一端的弹簧部1243c 的弹力;止动部1243c被销子1243e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压。虽然 推压部1252d与回拨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但其行程因 第2回拨传动杆1252b以轴1252g为中心转动而被吸收,所以,推压 部1252d并不能对推压部1253c进行推压。因此,复位按钮1202的 操作力,被回拨传动杆1252隔断,因而不能传递到后文所述的回拨 中间杆1253后面的复位操作机构,所以,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起 动状态时,即使误按压复位按钮1202,也能防止将精密记时部1200 复位。
另一方面,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12所示, 传动杆1251,被定位于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分开、且销子 1251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弹力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的状态。这 时,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柱 1240b的外侧。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3所示,当用手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按压 复位按钮1202时,使传动杆1251的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 接触并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因而使销子1251c推压传动杆弹簧 1244并使其在图示箭头c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因此,传动杆 1251,整体以销子1251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d的方向转动。随着该转 动,使第1回拨传动杆1252a的销子1252c沿着贯通孔1251b移动, 所以,第1回拨传动杆1252a,以销子1252f为中心沿图示箭头e的 方向转动。
这时,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被操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的侧面挡住,所以,第2回拨传动杆1252b,以轴1252g 为转动中心沿图示箭头f的方向转动。随着该转动,使第2回拨传动 杆1252b的推压部1252d与回拨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并 进行推压,所以,回拨中间杆1253,以销子1251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 g的方向转动。因此,复位按钮1202的操作力,被传递到后文所述的 回拨中间杆1253后面的复位操作机构,所以,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 于停止状态时,可以通过按压复位按钮1202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 位。另外,当进行该复位时,使开关杆B1257的接点与电路基板1704 的复位电路接触,从而可以在电气上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位。
以下,参照图14说明构成图5所示精密记时部1200的复位操作 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回拨起动杆1254、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A1262、 回零杆A弹簧1263、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杆B弹簧 1266、心形凸轮C1267、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心形凸 轮D1270、回零杆D1271及回零杆D弹簧1272。
回拨起动杆1254,按大致为I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有 椭圆形贯通孔1254a,在另一端部形成杆D限制部1254b,在中央部 形成杆B限制部1254c及杆C限制部1254d。这种回拨起动杆1254, 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中央部; 并使回拨中间杆1253的销子1253b插入到贯通孔1254a内。
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D1270,分别固定于1/10秒 CG轮1232、1秒CG轮1223、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的各转动 轴。
回零杆A1262,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A1261的锤击部1262a, 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2b,在中央部设置销子1262c。这种回 零杆A1262,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传动机 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并使回零杆A弹 簧1263的一端卡在销子1262c上。
回零杆B1265,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B1264的锤击部1265a, 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5b及推压部1265c,在中央部设置销子 1265d。这种回零杆B1265,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由 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并 使回零杆B弹簧1266的一端卡在销子1265d上。
回零杆C1268,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C1267的锤击部1268a, 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8b及推压部1268c,在中央部设置销子 1268d。这种回零杆C1268,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由 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68e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并 使回零杆C弹簧1269的一端卡在销子1268d上。
回零杆D1271,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D1270的锤击部1271a, 另一端部设置销子1271b。这种回零杆D1271,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 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71c以可转动的方式轴 支承另一端部;并使回零杆D弹簧1272的一端卡在销子1271b上。
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复位操作机构的动作 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14所示,回零杆 A1262,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2b被回零杆B1265的转 动动调整部1265b卡住;销子1262c由回零杆A弹簧1263的弹力向 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B1265,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5b被回拨起 动杆1254的杆B限制部1254c卡住,同时推压部1265c由操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的侧面推压;销子1265d由回零杆B弹簧1266的弹 力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C1268,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8b被回拨起 动杆1254的杆C限制部1254d卡住,同时推压部1268c由操作凸 轮1240的柱1240b的侧面推压;销子1268d由回零杆C弹簧1269的 弹力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D1271,被定位于如下状态:销子1271b被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D限制部1254b卡住,同时由回零杆D弹簧1272的弹力向图示 箭头d的方向推压。
因此,各回零杆A1262、B1265、C1268、D1271的各锤击部1262a、 1265a、1268a、1271a,被定位于与各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 D1270相距规定的距离。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3所示,当回拨中间杆1253以销子1253d 为中心沿图示箭头g的方向转动时,如图15所示,回拨中间杆1253 的销子1253b,在回拨中间杆1254的贯通孔1254a内一边推压贯通孔 1254a一边移动,所以使回拨中间杆1254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转动。
然后,回零杆B1265的转动调整部1265b,与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B限制部1254c脱离,并使回零杆B1265的推压部1265c进入 操作凸轮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由此,使回零杆B1265 的销子1265d被回零杆B弹簧1266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 压。同时,将转动调整部1262b的调整解除,并使回零杆A1262的销 子1262c由回零杆A弹簧1263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 因此,回零杆A1262及回零杆B1265以销子1253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 d的方向及e的方向转动,并由各锤击部1262a及1265a锤击各心形 凸轮A1261及B1264以分别使其转动,从而分别使1/10秒记时针 1231及1秒记时针1221回零。
与此同时,回零杆C1268的转动调整部1268b,与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C限制部1254d脱离,使回零杆C1268的推压部1268c进入操 作凸轮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并使回零杆C1268的销 子1268d被回零杆C弹簧1269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f的方向推压。 进一步,使回零杆D1271的销子1271b与回拨起动杆1254的杆D限 制部1254b脱离。由此,使回零杆D1271的销子1271b被回零杆D弹 簧1272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h的方向推压。因此,回零杆C1268及 回零杆D1271,以销子1268e及销子1271c为中心沿图示箭头i的 方向及j的方向转动,并由各锤击部1268a及1271a锤击各心形凸轮 C1267及D1270以使其转动,从而分别使时分记时针1211、1212回 零。
按照以上的一系列动作,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 即可通过按压复位按钮1202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位。
图16是表示在图1的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发电装置一例的简略 斜视图。
该发电装置1600,包括缠绕在高导磁率材料上的发电线圈1602、 由高导磁率材料构成的发电定子1603、由永久磁铁和小齿轮部构成的 发电转子1604、半重锤式自动锤1605等。
自动锤1605及配置在自动锤1605下方的自动锤轮1606,由固 定于自动锤支承件的可沿轴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并以自动锤螺钉1607 防止轴向脱落。自动锤轮1606,与发电转子传动轮1608的小齿轮部 1608a啮合,发电转子传动轮1608的齿轮部1608b,与发电转子1604 的小齿轮部1604a啮合。该轮系,按大约30倍到200倍进行增速。 其增速比,可以根据发电装置的性能及计时器的规格自由设定。
在上述结构中,当由使用者的手臂的动作等使自动锤1605转动 时,将使发电转子1604以高速旋转。由于在发电转子1604上装有永 久磁铁,所以,每当发电转子1604旋转时,通过发电定子1603与发 电线圈1602交链的磁通的方向发生变化,并通过电磁感应而在发电 线圈1602内产生交流电流。该交流电流,由整流电路1609整流后, 对二次电源1500进行充电。
图17是表示将图1的电子计时器的机构部分除去后的系统总体构 成例的结构框图。
从包含音叉型晶体振子1703的晶体振荡电路1801输出的例如振 荡频率为32kHz的信号SQB,输入到高频分频电路1802,并被分频为 16kHz~128Hz的频率。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 输入到低频分频电路1803,并被分频64Hz~1/80Hz的频率。此外, 该低频分频电路1803的生成频率,可以由与低频分频电路1803连接 着的基本计时器复位电路1804进行复位。
由低频分频电路1803分频后的信号SLD,作为定时信号输入到电 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当该分频信号SLD例如每隔1秒或1/10秒变 为激活状态时,产生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和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 SPW。由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生成的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SPW,供 给到常规时刻部1100的电机1300,用于驱动常规时刻部1100的电机 1300,另外,在与此不同的定时,将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W供 给到电机检测电路1806,用于检测电机1300的外部磁场及电机1300 的转子的转动。接着,将由电机检测电路1806检测出的外部磁场信 号及转动检测信号SDW反馈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
由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交流电压SAC,通过充电控制电路1811 输入到整流电路1609,进行例如全波整流并变为直流电压SDC后,对 二次电源1500进行充电。二次电源1500的两端间的电压SVB,由电 压检测电路1812经常或随时进行检测,并根据二次电源1500的充电 量的过量或不足状态,将相应的充电控制指令SFC输入到充电控制电 路1811。根据该充电控制指令SFC,对由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交流 电压SAC供给整流电路1609的开始和停止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二次电源1500所充入的直流电压SDC,输入到包含着 升压用电容器1813a的升压电路1813,并以规定的倍数进行升压。升 压后的直流电压SDU,蓄存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内。
这里,进行升压的目的是,即使当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降低到 电机或电路的动作电压以下时,也仍能可靠地动作。即,电机或电路, 都以蓄存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内的电能驱动。但当二次电源1500的 电压增大到接近1.3V时,将大容量电容器1814与二次电源1500并 联连接使用。
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两端间的电压SVC,由电压检测电路1812 经常或随时进行检测,并根据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量剩余状态, 将相应的升压指令SUC输入到升压控制电路1815。根据该升压指令 SUC,控制升压控制电路1815的升压倍率SWC。所谓升压倍率,是对 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进行升压并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上生成时的倍 率。当以(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压)/(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 表示时,以3倍、2倍、1.5倍、1倍等倍率进行控制。
来自起动/停止按钮1201附有的开关A1821及复位按钮1202附 有的开关B1822的起动信号SST、或停止信号SSP、或复位信号SRT, 通过用于判断是否按压了起动/停止按钮1201的开关A输入电路 1823或用于判断是否按压了复位按钮1202的开关B输入电路1828, 输入到控制精密记时部1200的各模式的模式控制电路1824。此外, 在开关A1821内,备有用作开关保持机构的开关杆A1243,在开关 B1822内,备有开关杆B1257。
另外,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也输入到模式控 制电路1824。根据起动信号SST,从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出起动/ 停止控制信号SMC,并根据该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将由精密记 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输入到电机 脉冲发生电路1826。
另一方面,由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 基准信号SCB,还输入到精密记时用低频分频电路1827,并以与该精 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同步的方式将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 号SHD分频为64Hz~16Hz的频率。接着,将由精密记时用低频分 频电路1827分频后的信号SCD输入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及分频信号SCD,作为定时信号输入到电 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分频信号SCD根据例如每隔1秒或1/10秒的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输出定时变为激活状态,并根据分频信号SCD 等产生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和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C。由电机 脉冲发生电路1826生成的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SPC,供给到精密记时 部1200的电机1400,用于驱动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400,另外, 在与此不同的定时,将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C供给到电机检测 电路1828,用于检测电机1400的外部磁场及电机1400的转子的转 动。接着,将由电机检测电路1828检测出的外部磁场检测信号及转 动检测信号SDG反馈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
进一步,由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SCB,还输入到例如16位的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并进行计数。 当该计数达到规定值、即测定极限时间时,将自动停止信号SAS输入 到模式控制电路1824。这时,将停止信号SSP输入到精密记时基准信 号发生电路1825,使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停止并复位。
另外,当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停止信号SSP时,将起动/ 停止控制信号SMC的输出停止,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生成也停 止,从而使对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400的驱动停止。接着,在精 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生成停止后,就是说,在后文所述的起动/停 止控制信号SMC的生成停止后,将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的复位 信号SRT,作为复位控制信号SRC输入到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将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及 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复位,同时使精密记时部1200的各记时针复位 (回零)。
这里,图1所示控制电路1800内的控制部1900,由开关A1821 和开关B1822、开关A输入电路1823、开关B输入电路1828、模式控 制电路1824、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 1829构成,参照图18~图21说明作为本发明主要部分的开关A输入 电路1823的详细结构例及动作例。
开关A输入电路1823,包括采样脉冲发生电路(第1电路)1901、 开关状态保持电路(第2电路)1902、NAND电路(第3电路)1903。
采样脉冲发生电路1901,通过输入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 的频率不同的信号(第1和第2脉冲信号)SHD、例如如图19所示的 分频后的φ×2kM及φ128的脉冲信号,输出在φ128脉冲信号的下降时 刻变为L电平(第1电平)、在φ×2kM脉冲信号的下降时刻变为H电 平(第2电平)的用作采样脉冲的信号A(第3脉冲信号)。此外, 这里,φ表示Hz、×表示反相,M表示半波长相移
开关状态保持电路1902,输入来自采样脉冲发生电路1901的信 号A,同时输入来自开关A(第1起动部)1821的开关信号(起动信 号)SS。该开关信号SS,在信号A为L时被下拉,而当开关A1821 接通时变为H电平,当开关A1821断开时变为L电平。因此,开关状 态保持电路1902,如图20所示,根据信号A对开关信号SS进行采样, 并输出当开关信号SS为H电平时在信号A的上升时刻变为H电平、 当开关信号SS为L电平时在信号A的上升时刻变为L电平的保持开 关状态的信号B(第4脉冲信号)。
NAND电路1903,如图20所示,通过输入来自开关状态保持电路 1902的信号B并输入来自高频分频电路1802的φ128脉冲信号,输出 当信号B为L电平时变为H电平、当信号B为H电平时在φ128脉冲信 号的上升时刻变为L电平而在φ128脉冲信号的下降时刻变为H电平的 作为起动信号SST/停止信号SSP的信号C(第5脉冲信号),并输 入到模式控制电路1824。
在这种结构中,例如,如图21所示,当在时刻T1通过按压起动 /停止按钮1201使开关A1821接通时,从开关A1821向开关状态保 持电路1902输入变为H电平的开关信号SS。然后,从开关状态保持 电路1902向NAND电路1903输出在来自采样脉冲发生电路1901的信 号A的上升时刻变为H电平的信号B。接着,从NAND电路1903向模 式控制电路1824输出在φ128脉冲信号的上升时刻变为L电平、在φ128 脉冲信号的下降时刻变为H电平的信号C。因此,模式控制电路1824 的测量识别(电机脉冲输出)变为接通状态,从而使安全机构变为不 可回零的状态。
在这之后,例如当在时刻T2由于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随发电装 置1600的发电状态下降因而使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源电压降低到 控制电路1800的动作电压以下、在时刻T3通过发电装置1600的充 电又使二次电源1500的电源电压恢复到上述动作电压以上时,模式 控制电路1824,通过再次对起动/停止按钮1201的开关状态进行采 样判断测量和非测量、即可复位和不可复位的状态。这时,测量识别 (电机脉冲输出)保持接通状态,从而使安全机构仍保持不可回零的 状态。
因此,当在其后的T4时刻通过按压起动/停止按钮1201使开关 A1821断开时,从开关A1821向开关状态保持电路1902输入变为L 电平的开关信号SS。然后,从开关状态保持电路1902向NAND电路 1903输出在来自采样脉冲发生电路1901的信号A的上升时刻变为L 电平的信号B。接着,从NAND电路1903向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出变 为H电平的信号C。
因此,模式控制电路1824的测量识别(电机脉冲输出)变为断 开状态,并使安全机构变为可回零状态。进一步,当在随后的时刻T5 按压复位按钮并输出复位信号时,模式控制电路1824的复位识别变 为接通状态,从而可以进行回零操作。
按照如上方式,即使当精密记时功能被异常停止时,也由于精密 记时部的起动/停止及复位操作能使控制电路的识别与安全机构的 状态始终保持一致,所以能够防止发生在时间测量过程中回零、及尽 管是在正常的时间测量停止状态下却不能进行回零的情况。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 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电子计时器1000的电源,使用 了由发电装置1600进行蓄电的二次电源150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 是现有的扣式电池等电源电池。进一步,也可以代替发电装置1600 或除发电装置1600以外还采用太阳能电池或充电电池。
另外,采用了利用自动锤1605发电的发电装置1600,但例如也 可以采用借助于由柄头等外部操作构件上紧后的发条的释放转矩使 发电机转动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
精密记时部1200只采用了一个电机1400,但对此并没有特别的 限定,在结构上也可以对精密记时部1200的各针分别备有电机。
另外,作为计时装置,说明了具有模拟显示式精密记时功能的电 子计时器,但对此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模拟式的多功能计时 器,例如可以应用于携带式计时器、手表、座钟、挂钟等。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由于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复位状态与与 电气功能的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能防止在经过时间的测 量被异常停止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中发生复位这样的误动作。
按照本发明,即使当测量动作停止后电源电压恢复到测量动作电 压以上时,也能防止在其后的经过时间测量中发生复位这样的误动 作。
按照本发明,可以在通过起动部的使经过时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 从而将经过时间测量的电气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后进行机械结 构的复位。
按照本发明,可以在通过起动部的使经过时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 从而将经过时间测量的电气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后进行机械结 构的复位。
按照本发明,由于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与电气功能的 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能防止在指针的驱动被异常停止后 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回零这样的误动作。
按照本发明,即使当指针的驱动停止后电源电压恢复到指针的驱 动电压以上时,也能防止在其后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回零这样的误动 作。
按照本发明,可以在通过起动部的停止指针的驱动以便使经过时 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从而将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号后进行 指针的回零。
按照本发明,可以在通过起动部的停止指针的驱动以便使经过时 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从而将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号后进行 指针的回零。
按照本发明,由于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控制部的 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能防止在指针的驱动被异常停止后 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因误按第2起动部而回零这样的的误动作。
按照本发明,由于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功能的不 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能防止在指针的驱动被异常停止后的 指针驱动中发生因误按第2起动部而回零这样的的误动作。
按照本发明,由于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控制部的 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能防止在指针的驱动被异常停止后 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因误按第2起动部而回零这样的的误动作。
按照本发明,由于能使机械机构的不可回零状态与电气控制部的 不可复位状态始终保持一致,因而在指针的驱动停止后即使电源电压 恢复到能驱动指针的电压以上,也能防止在其后的指针驱动中发生回 零这样的误动作。
按照本发明,可以在通过第1起动部的停止指针的驱动以便使经 过时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从而将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号 后,进行指针的回零。
按照本发明,可以在通过第1起动部的停止指针的驱动以便使经 过时间的测量停止的操作从而将指针的驱动信号切换为停止信号 后,进行指针的回零。
按照本发明,由于可以应用于例如精密记时电子计时器并能防止 在指针的驱动中发生回零这样的误动作,所以能可靠地防止测量数据 的采集差错等。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图2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计时装置的电子计时器的实施形态的简 略结构框图。
该电子计时器1000,备有2个用于分别驱动常规时刻部1100及 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300和1400、供给用于驱动各电机1300和 1400的电力的大容量电容器1814及二次电源1500、使向二次电源 1500蓄电的发电装置1600、及控制总体的控制电路1800。进一步, 在控制电路1800内,备有一个按后文所述的方法控制精密记时部 1200的具有开关1821、1822的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
该电子计时器1000,是具有精密记时功能的模拟式电子计时器, 利用由一个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电力分别驱动2个电机1300、1400, 并使常规时刻部1100及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运行。此外,精密记 时部1200的复位(回零),如后文所述,不用电机驱动,而是以机 械方式进行。
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电子计时器的制成品的外观例的平面图。
该电子计时器1000,在外壳1001的内侧嵌入表盘1002及透明 玻璃1003。在外壳1001的4点位置,配置作为外部操作构件的柄头 1101,在2点位置和10点位置,配置着用于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 止按钮(第1起动部)1201及复位按钮1202(第2起动部)。
另外,在表盘1002的6点位置,配置备有用于常规时刻的指针 即时针1111、分针1112及秒针1113的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在3 点位置、12点位置及9点位置,配置着备有用于精密记时的副指针的 显示部1210、1220、1230。即,在3点位置,配置备有时分记时针 1211、1212的12小时显示部1210,在12点位置,配置备有1秒记 时针1221的60秒钟显示部1220,在9点位置,配置备有1/10秒记 时针1231的1秒钟显示部1230。
图25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24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时的 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该传动机构1700,将常规时刻部1100、电机1300、IC1702及音 叉型晶体振子1703等配置在底板1701的6点方向一侧,而在12点 方向一侧,配置着精密记时部1200、电机1400及锂离子电源等二次 电源1500。
电机1300、1400,是步进电机,在结构上包括:将由高导磁率材 料构成的磁心用作磁心的线圈部件1302、1402;由高导磁率材料构成 的定子1303、1403;由转子磁铁和转子小齿轮构成的转子1304、 1404。
常规时刻部1100,备有五轮1121、四轮1122、三轮1123、二轮 1124、中心内轮1125、圆柱形轮1126的轮系,借助于上述轮系结构, 进行常规时刻的秒显示、分显示及时显示。
图26是表示该常规时刻部1100的轮系啮合状态的简略斜视图。
转子小齿轮1304a与五轮齿轮1121a啮合,五轮小齿轮1121b与 四轮齿轮1122a啮合。从转子小齿轮1304a到四轮齿轮1122a的减速 比为1/30,通过从IC1702输出电信号,以使转子1304在1秒钟内 转半圈,可以使四轮1122在60秒内转1圈,并由嵌装在四轮1122 前端的秒针1113进行常规时刻的秒显示。
四轮小齿轮1122b与三轮齿轮1123a啮合,三轮小齿轮1123b与 二轮齿轮1124a啮合。从四轮小齿轮1122b到二轮齿轮1124a的减速 比为1/60,因此,可以使二轮1124在60分内转1圈,并由嵌装在 二轮1124前端的分针1112进行常规时刻的分显示。
二轮小齿轮1124b与中心内轮齿轮1125a啮合,中心内轮小齿轮 1125b与圆柱形轮1126啮合。从二轮小齿轮1124b到圆柱形轮1126 的减速比为1/12,因此,可以使圆柱形轮1126在12小时内转1圈, 并由嵌装在圆柱形轮1126前端的时针1111进行常规时刻的时显示。
另外,在图24、图25中,常规时刻部1100,还备有一端固定着 柄头1101而另一端与离合轮1127嵌合的柄轴1128、小钢轮1129、 柄轴定位部、调整杆1130。柄轴1128,采用由柄头1101分档拉出的 结构。柄轴1128不拉出的状态(第0档)为常规状态,将柄轴1128 拉出到第1档时,为进行日历校正的状态,但时针1111等并不停止, 将柄轴1128拉出到第2档时,停止指针的运行从而进行时刻校正的 状态。
当用柄头1101将柄轴1128拉出到第2档时,设在与柄轴定位部 啮合的调整杆1130上的复位信号输入部1130b,与装有IC1702的电 路基板的图案接触,并使电机脉冲的输出停止,从而使指针的运行停 止。这时,可由设在调整杆1130上的四轮调整部1130a调整四轮齿 轮1122a的转动。当在这种状态下将柄轴1128与柄头1101一起转动 时,转动力从离合轮1127通过小钢轮1129、中心内轮中间轮1131 传递到中心内轮1125。这里,由于二轮齿轮1124a以具有一定的滑动 转矩的方式与二轮小齿轮1124b联接,所以,当调整四轮1122时, 小钢轮1129、中心内轮1125、二轮小齿轮1124b、圆柱形轮1126也 转动。因此,可以使分针1112和时针1111转动,所以能设定任意时 刻。
在图24、图25中,精密记时部1200,备有1/10秒CG(精密 记时)中间轮1231、1/10秒CG轮1232的轮系,并将1/10秒CG 轮1232配置在1秒钟显示部123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述的轮系结 构,在计时器本体的9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1/10秒显示。
另外,在图24、图25中,精密记时部1200,还备有1秒CG第1 中间轮1221、1秒CG第2中间轮1222、1秒CG轮1223的轮系,并 将1秒CG轮1223配置在60秒钟显示部122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 述的轮系结构,在计时器本体的12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1秒显 示。
进一步,在图24、图25中,精密记时部1200,还备有分CG第1 中间轮1211、分CG第2中间轮1212、分CG第3中间轮1213、分CG 第4中间轮1214、时CG中间轮1215、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 的轮系,并将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同心地配置在12小时显 示部121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述的轮系结构,在计时器本体的3 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时分显示。
图27是表示精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及复位(回零)的操 作机构的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是从计时器后盖侧观察的图,图28 是表示其主要部分的简略结构例的断面侧视图。这两个图示出复位状 态。
该精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及复位的操作机构,配置在图 25所示的传动机构之上,通过配置在大致中央部的操作凸轮1240的 的转动,以机械方式进行起动/停止及复位。操作凸轮1240,按圆柱 状形成,在其侧面沿着圆周设有一定齿距的齿1240a,在一个端面上 沿着圆周设置着具有一定间距的柱1240b,操作凸轮1240,由卡在 齿1240a与齿1240a之间的操作凸轮跳杆1241调整静止时的相位, 并由设在操作杆1242前端部的操作凸轮转动部1242d按反时针方向 转动。
起动/停止的操作机构(第1起动部),如图29所示,由操作 杆1242、开关杆A1243及传动杆弹簧1244构成。
操作杆1242,按大致为L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有以弯 曲状态构成的按压部1242a、椭圆形贯通孔1242b及销子1242c,在 另一端的前端部,设置着一个成锐角的推压部1242d。这种操作杆 1242,作为起动/停止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使按压部1242a 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位置相对;使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42e 插入到贯通孔1242b内;将传动杆弹簧1244的一端卡在销子1242c 上;并将推压部1242d配置在靠近操作凸轮1240的位置。
开关杆A1243,在一个端部形成为开关部1243a,在大致中央部 设有平面的凸出部1243b,在另一端部形成止动部1243c。这种开关 杆A1243,作为起动/停止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传 动机构侧的销子124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大致中央部;将开关部 1243a配置在靠近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的位置;将突起部1243b 配置成与沿工作凸轮1240的轴向设置柱部1240b接触;并将止动部 1243c卡在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43e上。即,通过使开关杆 A1243的开关部1243a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形成开关输 入。另外,通过底板1701等与二次电源1500电气连接着的开关杆 A1243,具有与二次电源1500的正极相同的电位。
参照图29~图31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当 起动精密记时部1200时的动作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29所示,操作杆1242, 被定位于如下状态:按压部1242a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分开;销 子1242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弹力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贯通 孔1242b的一端被销子1242e沿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这时,操作 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a 之间。
开关杆A1243,被定位于如下状态:凸出部1243b由操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向上推,使其对抗设在开关杆A1243另一端的弹簧部1243c 的弹力;止动部1243c被销子1243e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压。这时, 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分离,因 而起动电路处在电气切断状态。
为了从这种状态转移到使精密记时部1200起动的状态,如图30 所示,当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按压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使操作 杆1242的按压部1242a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接触并向图示箭头b 的方向推压,因而使销子1242c推压传动杆弹簧1244并使其在图示 箭头c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操作杆1242,将贯通孔1242b 和销子1242e作为导向,整体向图示箭头d的方向移动。这时,操作 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与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的侧面接触并 推压齿1240a,从而使操作凸轮1240沿图示箭头e的方向转动。
与此同时,随着操作凸轮1240的转动,在柱1240b的侧面与开 关杆A1243的凸出部1243b之间产生相位差,当转到柱1240b与柱 1240b的间隙时,凸出部1243b,在弹簧部1243c的恢复力的作用下 进入上述间隙。因此,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沿图示箭头f 的方向转动并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因而起动电路变为 电气导通状态。
另外,这时,操作凸轮跳杆1241的前端部1241a,由操作凸轮 1240的齿1240a推向上方。
然后,上述动作,继续进行到将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移动 一个齿距为止。
在这之后,当手离开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如图31所示,起 动/停止按钮1201,借助于内装的弹簧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然 后,操作杆1242的销子1242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恢复力向图示箭 头a的方向推压。因此,操作杆1242,由贯通孔1242b和销子1242e 作为导向,整体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移动,直到贯通孔1242b的一端 与销子1242e接触,并恢复到与图29位置相同的状态。
这时,由于开关杆A1243的凸出部1243b仍保持进入操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内的状态,所以,开关部1243a 仍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从而使起动电路保持电气导通 状态。因此,精密记时部1200保持起动状态。
另外,这时,操作凸轮跳杆1241的前端部1241a,进入到操作 凸轮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之间,从而能调整操作杆1242在静 止状态下的转动方向的相位。
另一方面,当使精密记时部1200停止时,进行与上述起动动作 相同的动作,最后回到图29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按压起动/停止按钮1201,使操作杆1242摆动 而使操作凸轮1240转动,并使开关杆A1243摆动,从而可以控制精 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
复位操作机构(第2起动部),如图27所示,由操作凸轮1240、 传动杆1251、回拨传动杆1252、回拨中间杆1253、回拨起动杆1254、 传动杆弹簧1244、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回拨跳杆1256及开关杆 B1257构成。另外,复位操作机构,还包括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 A1262、回零杆A弹簧1263、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 杆B弹簧1266、心形凸轮C1267、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 心形凸轮D1270、回零杆D1271及回零杆D弹簧1272。
这里,精密记时部1200的复位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是,在精 密记时部1200为起动状态下不操作,当精密记时部1200变为停止状 态时操作。这种机构,被称作安全机构,首先,参照图32说明构成 该安全机构的传动杆1251、回拨传动杆1252、回拨中间杆1253、传 动杆弹簧1244、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回拨跳杆1256。
传动杆1251,按大致为Y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置按压 部1251a,在两个分叉的一个端部设置椭圆形贯通孔1251b,在按压 部1251a与贯通孔1251b的中间部设置着销子1251c。这种传动杆 1251,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使按压部1251a与复 位按钮1202位置相对;使回拨传动杆1252的销子1252c插入到贯通 孔1251b内;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1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 承两个分叉的另一端部;并将传动杆弹簧1244的另一端卡在销子 1251c上。
回拨传动杆1252,由大致为矩形平板状的第1回拨传动杆1252a 和第2回拨传动杆1252b构成,使二者重叠并在大致中央部由轴1252g 以相互间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第1回拨传动杆1252a的一个端部 设置上述销子1252c,在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两端,分别形成推 压部1252d、1252e。这种回拨传动杆1252,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 其构成方式为:使销子1252c插入到传动杆1251的贯通孔1251b内; 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2f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第1回拨传 动杆1252a的另一端部;进一步使推压部1252d与回拨中间杆1253 的推压部1253c位置相对;并将推压部1252e配置在靠近操作凸轮 1240的位置。
回拨中间杆1253,按大致为矩形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及中 间部分别设置销子1253a、1253b,将另一端的一个角部形成为推压部 1253c。这种回拨中间杆1253,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 将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的一端卡在销子1253a上;将回拨跳杆1256 卡在销子1253b上;使推压部1253c与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 部1252d位置相对;并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 方式轴支承另一端的另一个角部。
参照图32~图35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起动状态时,如图32所示,传动杆1251, 被定位于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分开、且销子1251c由传动 杆弹簧1244的弹力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的状态。这时,第2回 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柱1240b与 柱1240b的间隙的外侧。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3所示,当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按压复位 按钮1202时,使传动杆1251的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接触 并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因而使销子1251c推压传动杆弹簧1244 并使其在图示箭头c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因此,传动杆1251,整 体以销子1251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d的方向转动。随着该转动,使第 1回拨传动杆1252a的销子1252c沿着传动杆1251的贯通孔1251b 移动,所以,第1回拨传动杆1252a,以销子1252f为中心沿图示箭 头e的方向转动。
这时,由于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进入操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所以,虽然推压部1252d与回 拨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但其行程因第2回拨传动杆 1252b以轴1252g为中心转动而被吸收,所以,推压部1252d并不能 对推压部1253c进行推压。因此,复位按钮1202的操作力,被回拨 传动杆1252隔断,因而不能传递到后文所述的回拨中间杆1253后面 的复位操作机构,所以,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起动状态时,即使 误按压复位按钮1202,也能防止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位。
另一方面,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34所示, 传动杆1251,被定位于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分开、且销子 1251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弹力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的状态。这 时,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柱 1240b的外侧。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5所示,当用手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按压 复位按钮1202时,使传动杆1251的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 接触并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因而使销子1251c推压传动杆弹簧 1244并使其在图示箭头c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因此,传动杆 1251,整体以销子1251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d的方向转动。随着该转 动,使第1回拨传动杆1252a的销子1252c沿着贯通孔1251b移动, 所以,第1回拨传动杆1252a,以销子1252f为中心沿图示箭头e的 方向转动。
这时,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被操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的侧面挡住,所以,第2回拨传动杆1252b,以轴1252g 为转动中心沿图示箭头f的方向转动。随着该转动,使第2回拨传动 杆1252b的推压部1252d与回拨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并 进行推压,所以,回拨中间杆1253,以销子1251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 g的方向转动。因此,复位按钮1202的操作力,被传递到后文所述的 回拨中间杆1253后面的复位操作机构,所以,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 于停止状态时,可以通过按压复位按钮1202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 位。另外,当进行该复位时,使开关杆B1257的接点与电路基板1704 的复位电路接触,从而可以在电气上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位。
以下,参照图36说明构成图27所示精密记时部1200的复位操 作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回拨起动杆1254、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 A1262、回零杆A弹簧1263、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 杆B弹簧1266、心形凸轮C1267、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 心形凸轮D1270、回零杆D1271及回零杆D弹簧1272。
回拨起动杆1254,按大致为I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有 椭圆形贯通孔1254a,在另一端部形成杆D限制部1254b,在中央部 形成杆B限制部1254c及杆C限制部1254d。这种回拨起动杆1254, 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以可转动的方式将中央部固 定;并使回拨中间杆1253的销子1253b插入到贯通孔1254a内。
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D1270,分别固定于1/10秒 CG轮1232、1秒CG轮1223、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的各转动 轴。
回零杆A1262,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A1261的锤击部1262a, 在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2b,在中央部设置着销子1262c。这 种回零杆A1262,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传 动机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并使回零杆 A弹簧1263的一端卡在销子1262c上。
回零杆B1265,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B1264的锤击部1265a, 在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5b及推压部1265c,在中央部设置销 子1265d。这种回零杆B1265,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 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 并使回零杆B弹簧1266的一端卡在销子1265d上。
回零杆C1268,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C1267的锤击部1268a, 在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8b及推压部1268c,在中央部设置销 子1268d。这种回零杆C1268,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 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68e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 并使回零杆C弹簧1269的一端卡在销子1268d上。
回零杆D1271,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D1270的锤击部1271a, 在另一端部设置销子1271b。这种回零杆D1271,作为复位的操作机 构,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71c以可转动的方 式轴支承另一端部;并使回零杆D弹簧1272的一端卡在销子1271b 上。
参照图36和图37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复位操作机构的动作 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36所示,回零杆 A1262,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2b被回零杆B1265的转 动调整部1265b卡住;销子1262c由回零杆A弹簧1263的弹力向图 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B1265,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5b被回拨起 动杆1254的杆B限制部1254c卡住;同时推压部1265c由操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的侧面推压;销子1265d由回零杆B弹簧1266的弹 力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C1268,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8b被回拨起 动杆1254的杆C限制部1254d卡住;同时推压部1268c由操作凸 轮1240的柱1240b的侧面推压;销子1268d由回零杆C弹簧1269的 弹力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D1271,被定位于如下状态:销子1271b被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D限制部1254b卡住,同时由回零杆D弹簧1272的弹力向图示 箭头d的方向推压。
因此,各回零杆A1262、B1265、C1268、D1271的各锤击部1262a、 1265a、1268a、1271a,被定位于与各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 D1270相距规定的距离。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5所示,当回拨中间杆1253以销子1251d 为中心沿图示箭头g的方向转动时,如图37所示,回拨中间杆1253 的销子1253b,在回拨中间杆1254的贯通孔1254a内一边推压贯通孔 1254a一边移动,所以使回拨中间杆1254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转动。
然后,回零杆B1265的转动调整部1265b,与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B限制部1254c脱离,并使回零杆B1265的推压部1265c进入 操作凸轮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由此,使回零杆B1265 的销子1265d被回零杆B弹簧1266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 压。同时,将转动调整部1262b的调整解除,并使回零杆A1262的销 子1262c由回零杆A弹簧1263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 因此,回零杆A1262及回零杆B1265以销子1253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 d的方向及e的方向转动,并由各锤击部1262a及1265a锤击各心形 凸轮A1261及B1264以使其转动,从而分别使1/10秒记时针1231 及1秒记时针1221回零。
与此同时,回零杆C1268的转动调整部1268b,与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C限制部1254d脱离,使回零杆C1268的推压部1268c进入 操作凸轮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并使回零杆C1268的 销子1268d被回零杆C弹簧1269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f的方向推压。 进一步,使回零杆D1271的销子1271b与回拨起动杆1254的杆D限 制部1254b脱离。由此,使回零杆D1271的销子1271b被回零杆D 弹簧1272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h的方向推压。因此,回零杆C1268 及回零杆D1271以销子1268e及销子1271c为中心沿图示箭头i的 方向及j的方向转动,并由各锤击部1268a及1271a锤击各心形凸轮 C1267及D1270以使其转动,从而分别使时分记时针1211、1212回 零。
按照以上的一系列动作,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 即可通过按压复位按钮1202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位。
图38是表示在图23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发电装置一例的简略斜 视图。
该发电装置1600,包括缠绕在高导磁率材料上的发电线圈1602、 由高导磁率材料构成的发电定子1603、由永久磁铁和小齿轮部构成的 发电转子1604、半重锤式自动锤1605等。
自动锤1605及配置在自动锤1605下方的自动锤轮1606,由固 定于自动锤支承件的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并以自动锤螺钉1607 防止轴向脱落。自动锤轮1606,与发电转子传动轮1608的小齿轮部 1608a啮合,发电转子传动轮1608的齿轮部1608b,与发电转子1604 的小齿轮部1604a啮合。该轮系,按大约30倍到200倍进行增速。 其增速比,可以根据发电装置的性能及计时器的规格自由设定。
在这种结构中,当由使用者的手臂的动作等使自动锤1605转动 时,将使发电转子1604以高速旋转。由于在发电转子1604上装有永 久磁铁,所以,每当发电转子1604旋转时,通过发电定子1603与发 电线圈1602交链的磁通的方向发生变化,并通过电磁感应而在发电 线圈1602内产生交流电流。该交流电流,由整流电路1609整流后, 对二次电源1500进行充电。
图39是表示将图23的电子计时器的机构部分除去后的系统总体 构成例的结构框图。
从包含音叉型晶体振子1703的晶体振荡电路1801输出的例如振 荡频率为32kHz的信号SQB,输入到高频分频电路1802,并被分频为 64kHz~128Hz的频率。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 输入到低频分频电路1803,并被分频64Hz~1/80Hz的频率。此外, 该低频分频电路1803的生成频率,可以由与低频分频电路1803连接 着的基本计时器复位电路1804进行复位。
由低频分频电路1803分频后的信号SLD,作为定时信号输入到电 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当该分频信号SLD例如每隔1秒或1/10秒变 为激活状态时,产生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和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 SPW。由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生成的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SPW,供 给到常规时刻部1100的电机1300,用于驱动常规时刻部1100的电机 1300,另外,在与此不同的定时,将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W供 给到电机检测电路1806,用于检测电机1300的外部磁场及电机1300 的转子的转动。接着,将由电机检测电路1806检测出的外部磁场信 号及转动检测信号SDW反馈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
由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交流电压SAC,通过充电控制电路1811 输入到整流电路1609,进行例如全波整流并变为直流电压SDC后,对 二次电源1500进行充电。二次电源1500的两端间的电压SVB,由电 压检测电路1812经常或随时进行检测,并根据二次电源1500的充电 量的过量或不足状态,将相应的充电控制指令SFC输入到充电控制电 路1811。根据该充电控制指令SFC,控制对由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 交流电压SAC的整流电路1609的供给的开始和停止。
另一方面,二次电源1500所充入的直流电压SDC,输入到包含着 升压用电容器1813a的升压电路1813,并以规定的倍数进行升压。升 压后的直流电压SDU,蓄存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内。
这里,进行升压的目的是,即使当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降低到 电机或电路的动作电压以下时,也仍能可靠地动作。即,电机或电路, 都以蓄存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内的电能驱动。但当二次电源1500的 电压增大到接近1.3V时,将大容量电容器1814与二次电源1500并 联连接使用。
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两端间的电压SVC,由电压检测电路1812 经常或随时进行检测,并根据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量剩余状态, 将相应的升压指令SUC输入到升压控制电路1815。根据该升压指令 SUC,控制升压控制电路1813的升压倍率SWC。所谓升压倍率,是对 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进行升压并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上生成时的倍 率。当以(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压)/(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 表示时,以3倍、2倍、1.5倍、1倍等倍率进行控制。
来自起动/停止按钮1201附有的开关A1821及复位按钮1202附 有的开关B1822的起动信号SST、或停止信号SSP、或复位信号SRT, 输入到控制精密记时部1200的各模式的模式控制电路1824。此外, 在开关A1821内,备有用作开关保持机构的开关杆A1243,在开关 B1822内,备有开关杆B1257。
另外,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也输入到模式控 制电路1824。根据起动信号SST,从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出起动/ 停止控制信号SMC,并根据该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将由精密记 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输入到电机 脉冲发生电路1826。
另一方面,由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 基准信号SCB,还输入到精密记时用低频分频电路1827,并以与该精 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同步的方式将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 号SHD分频为64Hz~16Hz的频率。接着,将由精密记时用低频分 频电路1827分频后的信号SCD输入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及分频信号SCD,作为定时信号输入到电 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分频信号SCD根据例如每隔1秒或1/10秒的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输出定时变为激活状态,并根据分频信号SCD 等产生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和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C。由电机 脉冲发生电路1826生成的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SPC,供给到精密记时 部1200的电机1400,用于驱动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400,另外, 在与此不同的定时,将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C供给到电机检测 电路1828,用于检测电机1400的外部磁场及电机1400的转子的转 动。接着,将由电机检测电路1828检测出的外部磁场信号及转动检 测信号SDG反馈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
进一步,由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SCB,还输入到例如16位的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并进行计数。 当该计数达到规定值、即达到测定极限时间时,将自动停止信号SAS 输入到模式控制电路1824。这时,将停止信号SSP输入到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使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停止并复 位。
另外,当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停止信号SSP时,将起动/ 停止控制信号SMC的输出停止,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生成也停 止,从而使对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400的驱动停止。接着,在精 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生成停止后,就是说,在后文所述的起动/停 止控制信号SMC的生成停止后,将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的复位 信号SRT,作为复位控制信号SRC输入到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将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及 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复位,同时使精密记时部1200的各记时针复位 (回零)。
图40是表示图23所示的具有精密记时部的电子计时器1000的 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的结构的框图。
「测量模式」,表示精密记时部的时间测量中的状态,「停止模 式」,表示使时间测量停止后的状态。
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如图40所示,具有开关1700、模式控制 电路1824、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 等。
开关1710,是分别由起动/停止按钮1201及复位按钮1202操 作的起动/停止开关1821及复位开关1822的总称。起动/停止开关 1821,当操作起动/停止开关按钮1201时接通或断开,复位开关 1822,当操作复位按钮1202时接通或断开。
起动/停止开关1821,由开关杆A1243以机械方式保持接通状 态。因此,起动/停止开关1821,在结构上,例如由第1次操作使其 接通,由第2次操作使其断开。随后,每当按压起动/停止开关1821 时重复上述动作。复位开关1822,除了不是由开关杆A1243保持这一 点外,进行大致相同的动作。
模式控制电路1824,根据来自开关1710的起动信号SST、停止 信号SSP、或复位信号SRT,向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分别 输出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或复位控制信号SRC。模式控制电路 1824,通过向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及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等输出复位控制信号SRC,控制精密记时部1200的的动作模式。 模式控制电路1824,具有防止复位开关1822振荡的电路。关于模式 控制电路1824,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根据来自模式控制电路1824 的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等,对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输出精密 记时基准信号SCB,从而控制电机1400。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当输入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时,驱动电机1400,当该信号 的输入停止时,使电机1400停止。
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通过从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 输入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开始精密记时部的测量,同时对精密记 时基准信号SCB进行计数。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是用于设定电机 脉冲SPC的产生定时的同步信号,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对精密记时 基准信号SCB进行计数。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在测量时间经过了最 大测量时间例如12小时后的规定时间,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出自 动停止信号SAS。
图41是表示图40的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及其周围电路的结构 的框图。
作为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的一部分的模式控制电路1824,如图 41所示,具有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5、复位控制电路1736、自动 停止状态存电路1731、OR电路1732及2个AND电路1733、1734 等。
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5,是用于检测起动/停止开关1821的 接通/断开状态的电路。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5,对AND电路1733 等输出操作了起动/停止开关1821后的测量或非测量状态信号。
复位控制电路1736,是用于检测复位开关1822的接通/断开状 态的电路。复位控制电路1736,通过操作复位开关1822等对OR电路 1732输出使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等复位的信号。
自动状态锁存电路1731,响应来自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的自动 停止信号SAS,对AND电路1733及OR电路1732输出当不是自动停 止状态时为L电平的信号,同时在自动停止状态下为H电平的信号。
OR电路1732,输入来自自动停止状态锁存电路1731的信号及来 自复位控制电路1735的信号,并对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等进行输出。 第1AND电路1733,输入将来自自动停止状态锁存电路1731的信号反 相后输入的信号、及从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5输出的信号。第1AND 电路1733对第2AND电路1734进行输出。第2AND电路1734,输入 第1AND电路1733的输出信号、及由图39的高频分频电路1802生成 的信号SHD(例如128Hz的脉冲信号)。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说明图41的电路的动作。
在复位状态下,当操作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起动/停止开 关1821接通。于是,将起动/停止信号SST输入到模式控制电路 1824。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5,对起动/停止开关1821的接通状 态进行采样。因此,模式控制电路1824,使AND电路1733的输出变 为H电平,并从AND电路1734向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输 出例如为128Hz脉冲信号的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精密记时基准 信号发生电路1825,输出例如为10Hz脉冲信号的精密记时基准信号 SCB。由此,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根据该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 输出用于对电机1400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机脉冲SPC,并使精密记时部 1200(时间测量部)的指针开始运行。
这时,不仅精密记时部1200的时记时针1211、分记时针1212、 1秒记时针1221,而且1/10秒记时针1231也总是在转动。因此, 使用者,可以在时间测量过程中随时以最小测量单位读取经过时间。 这样,由于电子计时器1000不会在中途停止指针的运行,因此,不 会发生使用者误认为故障的情况。此外,电子计时器1000在时间测 量中能始终进行清晰的最小时间单位显示,所以,可以使使用者在看 时间时感到悦目。另外,电子计时器1000,具有发电部,因而无须担 心时间测量因电池容量用尽而在中途停止,所以,可以正常显示需要 大的电力的最小测量单位(例如1/10秒记时针1231的显示)。
接着,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对来自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的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进行计数,并当达到与自动停止位置对 应的计数值时,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的自动停止锁存电路1731输出 自动停止信号SAS。
自动停止锁存电路1731,对OR电路1732及AND电路1733输出 例如H电平的信号,所以OR电路1732输出H电平的信号,并使精密 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及自动停止计 数器1829复位,从而将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运行停止。此外,由 于AND电路1733的输出信号变为L电平,所以AND电路1734的输出 也变为L电平,从而停止从模式控制电路1824对精密记时基准信号 发生电路1825输出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
图42是表示电子计时器1000的精密记时部的自动停止处理的流 程图。以下,参照图40和图41说明自动停止处理。
指针位置到达自动停止位置前的处理
当操作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将起动/停止信号SST输入到 模式控制电路1824。由此,模式控制电路1824,向精密记时基准信 号发生电路1825输出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将例如为128Hz的起动/停 止控制信号SMC进行12或13分频,并生成例如10Hz的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SCB。由于根据该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上升边或下降边进 行电机脉冲SPC的输出或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的计数处理,所以, 当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不变时,保持等待状态(步骤ST1)。当输 出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时,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以与其下降边 同步的方式产生电机脉冲SPC并开始输出。通过输出电机脉冲SPC, 驱动电机1400。按照如上方式,即可进行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运 行(步骤ST2)。
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根据从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下降边起 例如1/128秒后的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上升边,对自动停止计 数值进行+1的递增计数(步骤ST3)。当递增计数后的自动停止计 数值不是与精密记时部1200各指针的自动停止位置对应的计数值+1 时,再次返回步骤ST1,并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步骤ST4)。由此, 进行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运行,并继续进行时间的测量。
指针到达自动停止位置时的处理
当自动停止计数值等于与自动停止位置对应的计数值+1时(步 骤ST4),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出自动停 止信号SAS。因此,模式控制电路1824,当其自动停止状态锁存电路 1731的输出信号为H电平时,将H电平的复位控制信号SRC从OR电 路1732输出到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电机脉冲发生电路 1826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步骤ST5)。因此,分别将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及自动停止计数器 1829复位,并如图43所示,将从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到电机1400 的电机脉冲SPC的输出中止,并使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的计数值变 为0(步骤ST6)。
另外,参照图43可以看出,由于自动停止处理在电机脉冲SPC 的输出开始后进行,所以使电机脉冲SPC只输出到一部分。但是,作 为电机脉冲SPC的一部分的脉冲SP1是用于检测外部磁场的脉冲,而 不是用以驱动电机1400的脉冲。因此,指针不运行,各指针自动停 止在分别预先设定的自动停止位置上。
按照如上方式,使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停止运行。这时,精 密记时部1200的各指针,如图44所示,停止在经过了最大测量时间 例如12小时后的规定时间的指针位置。这里,作为指针位置的一例, 假定最大测量时间例如为12小时,则时记时针1212、分记时针1212、 1秒记时针1221及1/10秒记时针1231的停止位置,例如,可以采 用使所有指针基本为同一角度(例如13点6分6.1秒)、或使时记 时针1212以外的针基本为同一角度(例如,如图44所示的12点6 分6.1秒、12点30分30.5秒或12点6分12.2秒)、或仅使秒 记时针与开始位置不同的位置(例如12点0分20.0秒)等。
在这种状态下,使分记时针1212、1秒记时针1221及1/10秒 记时针1231的停止位置(方向),如图44所示,基本位于同一方向。 因此,使用者很容易识别时间测量已自动停止。所以,电子计时器 1000,能可靠地促使使用者在下次使用时进行必要的停止动作和复位 动作。
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图42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自动停止处理, 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方法进行。
图45是表示电子计时器1000的精密记时部的另一种自动停止处 理的流程图。
当从停止模式起操作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将起动信号SST 输入到模式控制电路1824,模式控制电路1824,向精密记时基准信 号发生电路1825输出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从而开始如下的测 量。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将例如为128Hz的起动/停 止控制信号SMC进行12或13分频,并生成例如10Hz的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SCB,在不生成的期间,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及自动停止计 数器1829的动作,为等待状态(步骤ST11)。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 在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下降边,对自动停止计数值进行+1的递 增计数(步骤ST12)。
在步骤ST13中,当递增计数后的自动停止计数值不是与精密记 时部1200各指针的自动停止位置对应的计数值+1时,在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SCB的下降边生成电机脉冲SPC并输出到电机1400,从而驱动 电机1400。由此,进行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运行。在这之后,再 次返回步骤ST11,并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步骤ST14)。
另一方面,当自动停止计数值等于与自动停止位置对应的计数值 +1时,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出自动停止 信号SAS(步骤ST13)。由此,模式控制电路1824,使其自动停止状 态锁存电路1731的输出信号变为H电平并将H电平的复位控制信号 SRC从OR电路1732输出到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电机脉 冲发生电路1826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步骤ST15)。
因此,分别将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电机脉冲发生电 路1826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复位,使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的计 数值变为0(步骤ST16)。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T16中可以无需 将电机脉冲SPC的输出中止,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在具有像精密记时器这样的模拟显示式 时间测量功能的电子计时器中,当在时间测量过程中超过了最大测量 时间时,可以使指针停止在与测量开始位置不同的位置。
作为与测量开始位置不同的位置的一例,如最大测量时间为本实 施形态的12小时,指针位置可以采用使所有指针(时记时针1212、 分记时针1212、1秒记时针1221及1/10秒记时针1221)基本位于 同一方向的时间显示、例如显示13点6分6.1秒的指针位置。此外, 也可以采用使时记时针1212以外的指针为基本一致的时间显示、例 如显示如图44所示的12点6分6.1秒、12点30分30.5秒、12 点6分12.2秒的指针位置。也可以采用使秒记时针1221以外的各 指针一致的时间显示、例如显示12点0分20.0秒的指针位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专利权利要求的范 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当在测量中到达最大测量时间时使测量自动停止时,精密 记时部的各指针,停止在彼此基本位于同一方向,但不限于此,也可 以使各指针停止在使用者一看就能识别的位置。作为该使用者一看就 能识别的位置的一例,例如,如图44所示,可以对1/10秒记时针 1221的自动停止位置1230a、1秒记时针1221的自动停止位置 1220a、分记时针1212的自动停止位置1210a配置如图44所示的预 先决定的标记,从而一看就能识别。此外,在表盘1002上,如果在 与自动停止位置1230a、1220a、1210a相对应的位置上有「AUTO STOP」(「自动停止」)等的显示,则将更容易识别。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计时装置,以电子计时器为例进 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携带式计时器、座钟、手表或 挂钟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电子计时器的电源电池,以由发 电装置充电的二次电池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以取 代、兼用的方式采用现有的扣式电池等电源电池、或太阳能电池等。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即使当从时间测量开始起经过最大测量 时间后使时间测量自动停止时,也能使使用者知道已发生过该自动停 止,因而在下次使用时能促使其进行停止动作和复位动作,从而可以 防止错过测量的时刻。
按照本发明,利用安全机构防止在时间测量中将测量时间初始 化,因此,不会因使用者在使用时间测量功能时在时间测量中进行了 误操作而使时间测量不正确。
按照本发明,使用者能很容易识别从时间测量开始起经过最大测 量时间后将时间测量自动停止。
按照本发明,使用者,能很容易识别从时间测量开始起经过最大 测量时间后时间测量已自动停止。
按照本发明,当由精密记时部开始时间测量后经过预先决定的最 大测量时间时,使指针自动停止在预先设定的指针位置。因此,使用 者能够很容易地识别时间测量已自动停止。
按照本发明,由于具有发电装置,因而无须担心时间测量因电池 容量用尽而在中途停止,所以,可以正常显示需要大的电力的最小测 量单位。
按照本发明,由于用于测量最小单位时间的指针在时间测量中总 是在转动,所以,即使是在时间测量过程中也能以最小测量单位读取 经过时间。按照这种方式,由于计时装置的指针不会在中途停止运 行,所以,不会有使用者误认为发生故障的情况。另外,在计时装置 中,由于在时间测量过程中可以持续地进行清晰的最小单位时间显 示,所以,可以使使用者在看时间时感到悦目。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图4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计时装置的电子计时器的实施形态的简 略结构框图。
该电子计时器1000,备有2个用于分别驱动常规时刻部1100及 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300和1400、供给用于驱动各电机1300和 1400的电力的大容量电容器1814及二次电源1500、使二次电源1500 蓄电的发电装置1600、及控制总体的控制电路1800。进一步,在控 制电路1800内,备有一个按后文所述的方法控制精密记时部1200的 具有开关1821、1822的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
该电子计时器1000,是具有精密记时功能的模拟式电子计时器, 利用由一个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电力分别驱动2个电机1300、1400, 并使常规时刻部1100及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运行。此外,精密记 时部1200的复位(回零),如后文所述,不用电机驱动,而是以机 械方式进行。
图47是表示图46所示电子计时器的制成品的外观例的平面图。
该电子计时器1000,在外壳1001的内侧嵌入表盘1002及透明 玻璃1003。在外壳1001的4点位置,配置作为外部操作构件的柄头 1101,在2点位置和10点位置,配置着用于精密记时部的起动/停 止按钮(第1起动部)1201及复位按钮1202(第2起动部)。
另外,在表盘1002的6点位置,配置备有用于常规时刻的指针 即时针1111、分针1112及秒针1113的常规时刻显示部1110,在3 点位置、12点位置及9点位置,配置着备有用于精密记时的副指针的 显示部1210、1220、1230。即,在3点位置,配置备有时分记时针 1211、1212的12小时显示部1210,在12点位置,配置备有1秒记 时针1221的60秒钟显示部1220,在9点位置,配置备有1/10秒记 时针1231的1秒钟显示部1230。
图48是表示从背面观察图47所示电子计时器的传动机构时的简 略结构例的平面图。
该传动机构1700,将常规时刻部1100、电机1300、IC1702及音 叉型晶体振子1703等配置在底板1701的6点方向一侧,而在12点 方向一侧,配置着精密记时部1200、电机1400及锂离子电源等二次 电源1500。
电机1300、1400,是步进电机,在结构上包括:将由高导磁率材 料构成的磁心用作磁心的线圈部件1302、1402;由高导磁率材料构成 的定子1303、1403;由转子磁铁和转子小齿轮构成的转子1304、 1404。
常规时刻部1100,备有五轮1121、四轮1122、三轮1123、二轮 1124、中心内轮1125、圆柱形轮1126的轮系,借助于上述轮系结构, 进行常规时刻的秒显示、分显示及时显示。
图49是表示该常规时刻部1100的轮系啮合状态的简略斜视图。
转子小齿轮1304a与五轮齿轮1121a啮合,五轮小齿轮1121b与 四轮齿轮1122a啮合。从转子小齿轮1304a到四轮齿轮1122a的减速 比为1/30,通过从IC1702输出电信号,以使转子1304在1秒钟内 转半圈,可以使四轮1122在60秒内转1圈,并由嵌装在四轮1122 前端的秒针1113进行常规时刻的秒显示。
四轮小齿轮1122b与三轮齿轮1123a啮合,三轮小齿轮1123b与 二轮齿轮1124a啮合。从四轮小齿轮1122b到二轮齿轮1124a的减速 比为1/60,因此,可以使二轮1124在60分内转1圈,并由嵌装在 二轮1124前端的分针1112进行常规时刻的分显示。
二轮小齿轮1124b与中心内轮齿轮1125a啮合,中心内轮小齿轮 1125b与圆柱形轮1126啮合。从二轮小齿轮1124b到圆柱形轮1126 的减速比为1/12,因此,可以使圆柱形轮1126在12小时内转1圈, 并由嵌装在圆柱形轮1126前端的时针1111进行常规时刻的时显示。
另外,在图47、图48中,常规时刻部1100,还备有一端固定着 柄头1101而另一端与离合轮1127嵌合的柄轴1128、小钢轮1129、 柄轴定位部、调整杆1130。柄轴1128,采用由柄头1101分档拉出的 结构。柄轴1128不拉出的状态(第0档)为常规状态,将柄轴1128 拉出到第1档时,为进行日历校正的状态,但时针1111等并不停止, 将柄轴1128拉出到第2档时,停止指针的运行从而进行时刻校正的 状态。
当用柄头1101将柄轴1128拉出到第2档时,设在与柄轴定位部 啮合的调整杆1130上的复位信号输入部1130b,与装有IC1702的电 路基板的图案接触,并使电机脉冲的输出停止,从而使指针的运行停 止。这时,可由设在调整杆1130上的四轮调整部1130a调整四轮齿 轮1122a的转动。当在这种状态下将柄轴1128与柄头1101一起转动 时,转动力从离合轮1127通过小钢轮1129、中心内轮中间轮1131 传递到中心内轮1125。这里,由于二轮齿轮1124a以具有一定的滑动 转矩的方式与二轮小齿轮1124b联接,所以,当调整四轮1122时, 小钢轮1129、中心内轮1125、二轮小齿轮1124b、圆柱形轮1126也 转动。因此,可以使分针1112和时针1111转动,所以能设定任意时 刻。
在图47、图48中,精密记时部1200,备有1/10秒CG(精密 记时)中间轮1231、1/10秒CG轮1232的轮系,并将1/10秒CG 轮1232配置在1秒钟显示部123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述的轮系结 构,在计时器本体的9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1/10秒显示。
另外,在图47、图48中,精密记时部1200,还备有1秒CG第1 中间轮1221、1秒CG第2中间轮1222、1秒CG轮1223的轮系,并 将1秒CG轮1223配置在60秒钟显示部122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 述的轮系结构,在计时器本体的12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1秒显 示。
进一步,在图47、图48中,精密记时部1200,还备有分CG第1 中间轮1211、分CG第2中间轮1212、分CG第3中间轮1213、分CG 第4中间轮1214、时CG中间轮1215、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 的轮系,并将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同心地配置在12小时显 示部1210的中心位置。借助于上述的轮系结构,在计时器本体的3 点位置进行精密记时部的时分显示。
图50是表示精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及复位(回零)的操 作机构的简略结构例的平面图,是从计时器的后盖侧观察的图。
图51是表示其主要部分的简略结构例的断面侧视图。此外,以 上两个图示出复位状态。
该精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及复位的操作机构,配置在图 48所示的传动机构之上,通过配置在大致中央部的操作凸轮1240的 的转动,以机械方式进行起动/停止及复位。操作凸轮1240,按圆柱 状形成,在其侧面沿着圆周设有一定齿距的齿1240a,在一个端面上 沿着圆周设置着具有一定间距的柱1240b。操作凸轮1240,由卡在 齿1240a与齿1240a之间的操作凸轮跳杆1241调整静止时的相位, 并由设在操作杆1242前端部的操作凸轮转动部1242d按反时针方向 转动。
起动/停止操作机构(第1起动部),如图52所示,由操作杆 1242、开关杆A1243及传动杆弹簧1244构成。
操作杆1242,按大致为L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有以弯 曲状态构成的按压部1242a、椭圆形贯通孔1242b及销子1242c,在 另一端的前端部,设置着一个成锐角的推压部1242d。这种操作杆 1242,作为起动/停止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使按压部1242a 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位置相对;使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42e 插入到贯通孔1242b内;将传动杆弹簧1244的一端卡在销子1242c 上;并将推压部1242d配置在靠近操作凸轮1240的位置。
开关杆A1243,在一个端部形成为开关部1243a,在大致中央部 设有平面的凸出部1243b,在另一端部形成为止动部1243c。这种开 关杆A1243,作为起动/停止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 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4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大致中央部;将开关 部1243a配置在靠近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的位置;将凸出部 1243b配置成与沿操作凸轮1240的轴向设置的柱部1240b接触;并将 止动部1243c卡在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43e上。即,通过使开 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形成 开关输入。另外,通过底板1701等与二次电源1500电气连接着的开 关杆A1243,具有与二次电源1500的正极相同的电位。
参照图52~图54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起动/停止操作机构当 起动精密记时部1200时的动作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52所示,操作杆1242, 被定位于如下状态:按压部1242a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分开;销 子1242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弹力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贯通 孔1242b的一端被销子1242e沿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这时,操作 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a 之间。
开关杆A1243,被定位于如下状态:凸出部1243b由操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向上推,使其对抗设在开关杆A1243另一端的弹簧部1243c 的弹力;止动部1243c被销子1243e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压。这时, 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分离,因 而起动电路处在电气切断状态。
为了从这种状态转移到使精密记时部1200起动的状态,如图53 所示,当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按压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使操作 杆1242的按压部1242a与起动/停止按钮1201接触并向图示箭头b 的方向推压,因而使销子1242c推压传动杆弹簧1244并使其在图示 箭头c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操作杆1242,由贯通孔1242b 和销子1242e作为导向,整体向图示箭头d的方向移动。这时,操作 杆1242的前端部1242d,与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的侧面接触并 推压齿1240a,从而使操作凸轮1240沿图示箭头e的方向转动。
与此同时,随着操作凸轮1240的转动,在柱1240b的侧面与开 关杆A1243的凸出部1243b之间产生相位差,当转到柱1240b与柱 1240b的间隙时,凸出部1243b,在弹簧部1243c的恢复力的作用下 进入上述间隙。因此,开关杆A1243的开关部1243a,沿图示箭头f 的方向转动并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因而起动电路变为 电气导通状态。
另外,这时,操作凸轮跳杆1241的前端部1241a,由操作凸轮 1240的齿1240a推向上方。
然后,上述动作,继续进行到将操作凸轮1240的齿1240a移动 一个齿距为止。
在这之后,当手离开起动/停止按钮1201时,如图54所示,起 动/停止按钮1201,借助于内装的弹簧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然 后,操作杆1242的销子1242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恢复力向图示箭 头a的方向推压。因此,操作杆1242,由贯通孔1242b和销子1242e 作为导向,整体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移动,直到贯通孔1242b的一端 与销子1242e接触,并恢复到与图52位置相同的状态。
这时,由于开关杆A1243的凸出部1243b仍保持进入操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内的状态,所以,开关部1243a 仍与电路基板1704的起动电路接触,从而使起动电路保持电气导通 状态。因此,精密记时部1200保持起动状态。
另外,这时,操作凸轮跳杆1241的前端部1241a,进入到操作凸 轮1240的齿1240a与齿1240a之间,从而能调整操作杆1242在静止 状态下的转动方向的相位。
另一方面,当使精密记时部1200停止时,进行与上述起动动作 相同的动作,最后回到图52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按压起动/停止按钮1201,使操作杆1242摆动 而使操作凸轮1240转动,并使开关杆A1243摆动,从而可以控制精 密记时部1200的起动/停止。
复位操作机构(第2起动部),如图50所示,由操作凸轮1240、 传动杆1251、回拨传动杆1252、回拨中间杆1253、回拨起动杆1254、 传动杆弹簧1244、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回拨跳杆1256及开关杆 B1257构成。另外,复位操作机构,还包括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 A1262、回零杆A弹簧1263、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 杆B弹簧1266、心形凸轮C1267、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 心形凸轮D1270、回零杆D1271及回零杆D弹簧1272。
这里,精密记时部1200的复位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是,在精 密记时部1200为起动状态下不操作,当精密记时部1200变为停止状 态时操作。这种机构,被称作安全机构,首先,参照图55说明构成 该安全机构的传动杆1251、回拨传动杆1252、回拨中间杆1253、传 动杆弹簧1244、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回拨跳杆1256。
传动杆1251,按大致为Y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置按压 部1251a,在两个分叉的一个端部设置椭圆形贯通孔1251b,在按压 部1251a与贯通孔1251b的中间部设置着销子1251c。这种传动杆 1251,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使按压部1251a与复 位按钮1202位置相对;使回拨传动杆1252的销子1252c插入到贯通 孔1251b内;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1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 承两个分叉的另一端部;并将传动杆弹簧1244的另一端卡在销子 1251c上。
回拨传动杆1252,由大致为矩形平板状的第1回拨传动杆1252a 和第2回拨传动杆1252b构成,使二者重叠并在大致中央部由轴1252g 以相互间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第1回拨传动杆1252a的一个端部 设置上述销子1252c,在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两端,分别形成推 压部1252d、1252e。这种回拨传动杆1252,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 其构成方式为:使销子1252c插入到传动杆1251的贯通孔1251b内; 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2f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第1回拨传 动杆1252a的另一端部;进一步使推压部1252d与回拨中间杆1253 的推压部1253c位置相对;并将推压部1252e配置在靠近操作凸轮 1240的位置。
回拨中间杆1253,按大致为矩形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及中 间部分别设置销子1253a、1253b,将另一端的一个角部形成为推压部 1253c。这种回拨中间杆1253,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 将回拨中间杆弹簧1255的一端卡在销子1253a上;将回拨跳杆1256 卡在销子1253b上;使推压部1253c与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 部1252d位置相对;并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 方式轴支承另一端的另一个角部。
参照图55~图58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安全机构的动作例。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起动状态时,如图55所示,传动杆1251, 被定位于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分开、且销子1251c由传动 杆弹簧1244的弹力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的状态。这时,第2回 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柱1240b与 柱1240b的间隙的外侧。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6所示,当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按压复位 按钮1202时,使传动杆1251的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接触 并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因而使销子1251c推压传动杆弹簧1244 并使其在图示箭头c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因此,传动杆1251,整 体以销子1251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d的方向转动。随着该转动,使第 1回拨传动杆1252a的销子1252c沿着传动杆1251的贯通孔1251b 移动,所以,第1回拨传动杆1252a,以销子1252f为中心沿图示箭 头e的方向转动。
这时,由于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进入操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所以,虽然推压部1252d与回 拨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但其行程因第2回拨传动杆 1252b以轴1252g为中心转动而被吸收,所以,推压部1252d并不能 对推压部1253c进行推压。因此,复位按钮1202的操作力,被回拨 传动杆1252隔断,因而不能传递到后文所述的回拨中间杆1253后面 的复位操作机构,所以,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起动状态时,即使 误按压复位按钮1202,也能防止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位。
另一方面,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57所示, 传动杆1251,被定位于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分开、且销子 1251c由传动杆弹簧1244的弹力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的状态。这 时,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位于操作凸轮1240的柱 1240b的外侧。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8所示,当用手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按压 复位按钮1202时,使传动杆1251的按压部1251a与复位按钮1202 接触并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因而使销子1251c推压传动杆弹簧 1244并使其在图示箭头c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因此,传动杆 1251,整体以销子1251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d的方向转动。随着该转 动,使第1回拨传动杆1252a的销子1252c沿着贯通孔1251b移动, 所以,第1回拨传动杆1252a,以销子1252f为中心沿图示箭头e的 方向转动。
这时,第2回拨传动杆1252b的推压部1252e,被操作凸轮1240 的柱1240b的侧面挡住,所以,第2回拨传动杆1252b,以轴1252g 为中心沿图示箭头f的方向转动。随着该转动,使第2回拨传动杆 1252b的推压部1252d与回拨中间杆1253的推压部1253c接触并进 行推压,所以,回拨中间杆1253,以销子1251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g 的方向转动。因此,复位按钮1202的操作力,被传递到后文所述的 回拨中间杆1253后面的复位操作机构,所以,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 于停止状态时,可以通过按压复位按钮1202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 位。另外,当进行该复位时,使开关杆B1257的接点与电路基板1704 的复位电路接触,从而可以在电气上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位。
以下,参照图59说明构成图50所示精密记时部1200的复位操 作机构的主要机构的回拨起动杆1254、心形凸轮A1261、回零杆 A1262、回零杆A弹簧1263、心形凸轮B1264、回零杆B1265、回零 杆B弹簧1266、心形凸轮C1267、回零杆C1268、回零杆C弹簧1269、 心形凸轮D1270、回零杆D1271及回零杆D弹簧1272。
回拨起动杆1254,按大致为I字的平板状形成,在一个端部设有 椭圆形贯通孔1254a,在另一端部形成杆D限制部1254b,在中央部 形成杆B限制部1254c及杆C限制部1254d。这种回拨起动杆1254, 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以可转动的方式将中央部固 定;并使回拨中间杆1253的销子1253b插入到贯通孔1254a内。
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D1270,分别固定于1/10秒 CG轮1232、1秒CG轮1223、分CG轮1216及时CG轮1217的各转动 轴。
回零杆A1262,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A1261的锤击部1262a, 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2b,在中央部设置着销子1262c。这种 回零杆A1262,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传动 机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并使回零杆A 弹簧1263的一端卡在销子1262c上。
回零杆B1265,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B1264的锤击部1265a, 在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5b及推压部1265c,在中央部设置销 子1265d。这种回零杆B1265,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 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53d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 并使回零杆B弹簧1266的一端卡在销子1265d上。
回零杆C1268,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C1267的锤击部1268a, 在另一端部形成转动调整部1268b及推压部1268c,在中央部设置销 子1268d。这种回零杆C1268,作为复位的操作机构,其构成方式为: 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68e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另一端部; 并使回零杆C弹簧1269的一端卡在销子1268d上。
回零杆D1271,一端形成为锤击心形凸轮D1270的锤击部1271a, 在另一端部设置销子1271b。这种回零杆D1271,作为复位的操作机 构,其构成方式为:由固定于传动机构侧的销子1271c以可转动的方 式轴支承另一端部;并使回零杆D弹簧1272的一端卡在销子1271b 上。
参照图59和图60说明按如上方式构成的复位操作机构。
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图59所示,回零杆 A1262,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2b被回零杆B1265的转 动动调整部1265b卡住;销子1262c由回零杆A弹簧1263的弹力向 图示箭头a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B1265,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5b被回拨起 动杆1254的杆B限制部1254c卡住;同时推压部1265c由操作凸轮 1240的柱1240b的侧面推压;销子1265d由回零杆B弹簧1266的弹 力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C1268,被定位于如下状态:转动调整部1268b被回拨起 动杆1254的杆C限制部1254d卡住;同时推压部1268c由操作凸 轮1240的柱1240b的侧面推压;销子1268d由回零杆C弹簧1269的 弹力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压。
回零杆D1271,被定位于如下状态:销子1271b被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D限制部1254b卡住,同时由回零杆D弹簧1272的弹力向图示 箭头d的方向推压。
因此,各回零杆A1262、B1265、C1268、D1271的各锤击部1262a、 1265a、1268a、1271a,被定位于与各心形凸轮A1261、B1264、C1267、 D1270相距规定的距离。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8所示,当回拨中间杆1253以销子1251d 为中心沿图示箭头g的方向转动时,如图60所示,回拨中间杆1253 的销子1253b,在回拨起动杆1254的贯通孔1254a内一边推压贯通孔 1254a一边移动,所以使回拨起动杆1254沿图示箭头a的方向转动。
然后,回零杆B1265的转动调整部1265b,与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B限制部1254c脱离,并使回零杆B1265的推压部1265c进入 操作凸轮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由此,使回零杆B1265 的销子1265d被回零杆B弹簧1266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c的方向推 压。同时,将转动调整部1262b的调整解除,并使回零杆A1262的销 子1262c由回零杆A弹簧1263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b的方向推压。 因此,回零杆A1262及回零杆B1265以销子1253d为中心沿图示箭头 d的方向及e的方向转动,并由各锤击部1262a及1265a锤击各心形 凸轮A1261及B1264以使其转动,从而分别使1/10秒记时针1231 及1秒记时针1221回零。
与此同时,回零杆C1268的转动调整部1268b,与回拨起动杆1254 的杆C限制部1254d脱离,使回零杆C1268的推压部1268c进入 操作凸轮1240的柱1240b与柱1240b的间隙,并使回零杆C1268的 销子1268d被回零杆C弹簧1269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f的方向推压。 进一步,使回零杆D1271的销子1271b与回拨起动杆1254的杆D限 制部1254b脱离。由此,使回零杆D1271的销子1271b被回零杆D 弹簧1272的恢复力向图示箭头h的方向推压。因此,回零杆C1268 及回零杆D1271以销子1268e及销子1271c为中心沿图示箭头i的 方向及j的方向转动,并由各锤击部1268a及1271a锤击各心形凸轮 C1267及D1270以使其转动,从而分别使时分记时针1211、1212回 零。
按照以上的一系列动作,当精密记时部1200处于停止状态时, 即可通过按压复位按钮1202将精密记时部1200复位。
图61是表示在图46电子计时器中使用的发电装置一例的简略斜 视图。
该发电装置1600,包括缠绕在高导磁率材料上的发电线圈1602、 由高导磁率材料构成的发电定子1603、由永久磁铁和小齿轮部构成的 发电转子1604、半重锤式自动锤1605等。
自动锤1605及配置在自动锤1605下方的自动锤轮1606,由安 装于自动锤支承件的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并以自动锤螺钉1607 防止轴向脱落。自动锤轮1606,与发电转子传动轮1608的小齿轮部 1608a啮合,发电转子传动轮1608的齿轮部1608b,与发电转子1604 的小齿轮部1604a啮合。该轮系,按大约30倍到200倍进行增速。 其增速比,可以根据发电装置的性能及计时器的规格自由设定。
在这种结构中,当由使用者的手臂的动作等使自动锤1605转动 时,将使发电转子1604以高速旋转。由于在发电转子1604上装有永 久磁铁,所以,每当发电转子1604旋转时,通过发电定子1603与发 电线圈1602交链的磁通的方向发生变化,并通过电磁感应而在发电 线圈1602内产生交流电流。该交流电流,由整流电路1609整流后, 对二次电源1500进行充电。
图62是表示将图46的电子计时器的机构部分除去后的系统总体构 成例的结构框图。
从包含音叉型晶体振子1703的晶体振荡电路1801输出的例如振荡 频率为32kHz的信号SQB,输入到高频分频电路1802,并被分频为16 kHz~128Hz的频率。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输入 到低频分频电路1803,并被分频64Hz~1/80Hz的频率。此外,该 低频分频电路1803的生成频率,可以由与低频分频电路1803连接着 的基本计时器复位电路1804进行复位。
由低频分频电路1803分频后的信号SLD,作为定时信号输入到电 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当该分频信号SLD例如每隔1秒或1/10秒变 为激活状态时,产生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和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 SPW。由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生成的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SPW,供 给到常规时刻部1100的电机1300,用于驱动常规时刻部1100的电机 1300,另外,在与此不同的定时,将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W供 给到电机检测电路1806,用于检测电机1300的外部磁场及电机1300 的转子的转动。接着,将由电机检测电路1806检测出的外部磁场信 号及转动检测信号SDW反馈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05。
由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交流电压SAC,通过充电控制电路1811 输入到整流电路1609,进行例如全波整流并变为直流电压SDC后,对 二次电源1500进行充电。二次电源1500的两端间的电压SVB,由电 压检测电路1812经常或随时进行检测,并根据二次电源1500的充电 量的过量或不足状态,将相应的充电控制指令SFC输入到充电控制电 路1811。根据该充电控制指令SFC,对由发电装置1600发出的交流 电压SAC供给整流电路1609的开始和停止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二次电源1500所充入的直流电压SDC,输入到包含着 升压用电容器1813a的升压电路1813,并以规定的倍数进行升压。升 压后的直流电压SDU,蓄存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内。
这里,进行升压的目的是,即使当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降低到 电机或电路的动作电压以下时,也仍能可靠地动作。即,电机或电路, 都以蓄存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内的电能驱动。但当二次电源1500的 电压增大到接近1.3V时,将大容量电容器1814与二次电源1500并 联连接使用。
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两端间的电压SVC,由电压检测电路1812 经常或随时进行检测,并根据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量剩余状态, 将相应的升压指令SUC输入到升压控制电路1815。根据该升压指令 SUC,控制升压控制电路1815的升压倍率SWC。所谓升压倍率,是对 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进行升压并在大容量电容器1814上生成时的倍 率。当以(大容量电容器1814的电压)/(二次电源1500的电压) 表示时,以3倍、2倍、1.5倍、1倍等倍率进行控制。
来自起动/停止按钮1201附有的开关A1821及复位按钮1202附 有的开关B1822的起动信号SST、或停止信号SSP、或复位信号SRT, 输入到控制精密记时部1200的各模式的模式控制电路1824。此外, 在开关A1821内,备有用作开关保持机构的开关杆A1243,在开关 B1822内,备有开关杆B1257。
另外,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号SHD,也输入到模式控 制电路1824。根据起动信号SST,从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出起动/ 停止控制信号SMC,并根据该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将由精密记 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输入到电机 脉冲发生电路1826。
另一方面,由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 基准信号SCB,还输入到精密记时用低频分频电路1827,并以与该精 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同步的方式将由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的信 号SHD分频为64Hz~16Hz的频率。接着,将由精密记时用低频分 频电路1827分频后的信号SCD输入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及分频信号SCD,作为定时信号输入到电 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分频信号SCD根据例如每隔1秒或1/10秒的 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输出定时变为激活状态,并根据分频信号SCD 等产生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和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C。由电机 脉冲发生电路1826生成的用于驱动电机的脉冲SPC,供给到精密记时 部1200的电机1400,用于驱动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400,另外, 在与此不同的定时,将用于检测电机转动的脉冲SPC供给到电机检测 电路1828,用于检测电机1400的外部磁场及电机1400的转子的转 动。接着,将由电机检测电路1828检测出的外部磁场信号及转动检 测信号SDG反馈到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
进一步,由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生成的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SCB,还输入到例如16位的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并进行计数。 当该计数达到规定值、即测定极限时间时,将自动停止信号SAS输入 到模式控制电路1824。这时,将停止信号SSP输入到精密记时基准信 号发生电路1825,使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停止并复位。
另外,当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停止信号SSP时,将起动/ 停止控制信号SMC的输出停止,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生成也停 止,从而使对精密记时部1200的电机1400的驱动停止。接着,在精 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生成停止后,就是说,在后文所述的起动/停 止控制信号SMC的生成停止后,将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入的复位 信号SRT,作为复位控制信号SRC输入到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将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及 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复位,同时使精密记时部1200的各记时针复位 (回零)。
图63是表示图46的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及周围部分的结构例 的框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计时模式」,表示例如精密记时部的时间测 量状态,「停止模式」,表示使时间测量停止着的状态。
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如图63所示,具有开关1700、模式控制 电路1824、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 等。
开关1710,是分别由起动/停止按钮1201(外部输入部)及复 位按钮1202操作的起动/停止开关1821(开关A)及复位开关1822 (开关B)等的总称。当操作起动/停止开关按钮1201时起动/停止 开关1821接通或断开,当操作复位按钮1202时复位开关1822接通 或断开。
起动/停止开关1821,由开关杆A1243(保持部)以机械方式保 持接通/断开状态。因此,起动/停止开关1821,在结构上,例如由 第1次操作使其接通,由第2次操作使其断开。随后,每当按压起动 /停止开关1201时重复上述动作。复位开关1822,除了不是由开关 杆A1243保持这一点外,进行大致相同的动作。
模式控制电路1824,根据来自开关1710的起动信号SST、停止 信号SSP、或复位信号SRT,向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输出 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或复位控制信号SRC。模式控制电路1824, 如图63所示,通过向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输出复位控制信号SRC, 使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的值复位。模式控制电路1824,具有防止复 位开关1822振荡的电路。关于模式控制电路1824,将在后文中详细 说明。
当起动/停止开关1821接通时,从模式控制电路1824向精密记 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输入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精密记时基 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是对起动/停止控制信号SMC进行分频、生成 例如近似10Hz的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并将其输入到图62的电机 脉冲发生电路1826的电路。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是用于设定为驱 动电机1400产生由电机脉冲发生电路1826输出的电机脉冲SPC的定 时的基准时钟。
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通过从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 输入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开始精密计时的时间的测量,同时对精密 记时基准信号SCB进行计数。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在测量时间经过 了最大测量时间例如12小时后的规定时间,对模式控制电路1824输 出自动停止信号SAS。
图64是表示作为图46的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的一部分的模式 控制电路1824及其周围电路的框图。
模式控制电路1824,具有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1、复位控制 电路1732、自动停止状态锁存电路1733、第一精密计时禁止锁存电 路1734、第二精密计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OR电路1736及2个AND 电路1737、1738等。
模式控制电路1824,与振荡停止检测电路1760、检测二次电源 1500等(电源)的电源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1812以及定时电路1780 (第2时间测量部)等连接。
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1,如图65所示,具有采样脉冲发生电 路1731a及开关状态保持电路1732b等。
采样脉冲发生电路1731a,输入通过对来自图64的振荡电路1760 a的时钟信号进行分频而生成的例如φ×2kM及128Hz的信号,从而输 出在例如128Hz脉冲信号的下降时刻时变为H电平而在例如φ×2kM 脉冲信号的下降时刻变为H电平的用作采样脉冲的信号A。此外,φ 表示Hz、×表示反相,M表示半波长的相移。
开关状态保持电路1731b,如图65所示,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 来自采样脉冲发生电路1731a的信号A,在另一个输入端子,输入起 动/停止开关1821的开关输入信号SST、SSP。
电阻1731c,是仅在输入为H电平的期间进行下拉的电阻。电阻 1731c,由于其输入在信号A为L电平期间通过反相器1731d变为H 电平,所以进行下拉。因此,开关输入信号SST等,当起动/停止开 关1821接通时为H电平,当起动/停止开关1821断开时仅在信号A 为L电平的期间为L电平。
开关状态保持电路1731b,根据信号A对开关输入信号SST等进 行采样,当起动/停止开关1821接通时例如在信号A的上升边取入H 电平、当起动/停止开关1821断开时在信号A的上升边取入L电平 并将其反相的信号作为信号B输出,并将信号B的状态保持到信号A 的下一个上升边。
复位控制电路1732,通过输入当复位开关1822接通时输出的脉 冲信号即复位信号SRT,对OR电路1736输出复位控制信号SRC。自 动停止状态锁存电路1733,输出例如当不是自动停止状态时为L电平 的信号,并输出在自动停止状态下为H电平的信号。
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4,当从振荡电路1760a向振荡 停止检测电路1760输入了停止信号SHT等时,对起动/停止控制电 路1731及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输出锁存信号S1。
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根据来自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 存电路1735的锁存信号S1,对OR电路1736及AND电路1737输出 锁存信号S2。
OR电路1736,根据来自复位控制电路1732、自动停止状态锁存 电路1733及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3等的信号,对精密记时 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输出复位控制信号SRC。
AND电路1737,输入来自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1的信号B, 并反相输入来自自动停止状态锁存电路1733及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 存电路1735的信号的反相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对第2AND电路1738 及复位控制电路1732进行输出。
第2AND电路1738,输入第1AND电路1737的输出信号及由图62 的高频分频电路1802分频后生成的例如128Hz的脉冲信号,并将其 输出到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1825等。
电子计时器1000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参照图64和图65 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图66是表示电子计时器1000中的精密记时动作禁止处理的流程 图。
电子计时器1000,在二次电源1500的电源电压降低到规定动作 电压(例如0.4V)以下因而使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不能动作后,当 二次电源1500的电源电压恢复并使精密记时控制部1900重新起动 时,进行如下的精密记时动作禁止处理。
在电子计时器1000重新起动后,图64的振荡电路1760a并不开 始振荡。因此,振荡停止检测电路1760,检测该振荡的停止,并对第 1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4输出停止信号SHT(步骤ST1)。
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4,对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1 及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输出H电平的锁存信号S1(步骤 ST2)。
在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4的输出信号S1为H电平的期 期间,如图65所示,采样脉冲发生电路1731a及开关状态保持电路 1731b,利用该输出信号S1保持如下的状态。采样脉冲发生电路 1731a,不输出采样脉冲而将信号A固定为H电平。开关状态保持电 路1731b,将信号B固定为L电平(起动状态),而与起动/停止开 关1821的接通/断开的状态无关(步骤ST3)。
之所以固定在如上所述的状态,其原因如下。采样脉冲发生电路 1731a,通过将信号A固定为H电平,使电阻1731c不进行采样的下 拉。因此,即使万一起动/停止开关1821接通时,在电阻1731c上 也不会有电流流过,因而能抑制电流的消耗。这时,信号B规定为H 电平或L电平中的哪一个都可以,但当解除禁止时在本实施例中最好 是L电平。
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接受来自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 存电路1734的H电平的锁存信号S1,输出锁存信号S2(步骤ST4)。
锁存信号S2,输出到图64的AND电路1737,精密记时基准信号 发生电路1825,将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的输出中止。就是说,使电 机1400停止(步骤ST5)。同时,锁存信号S2,通过OR电路1736 作为复位控制信号SRC输出(步骤ST6),从而将精密记时基准信号 发生电路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的计数值复位(步骤ST7)。
图67是表示电子计时器1000中的精密记时动作禁止解除处理的 流程图。在图67的说明中,说明了作为电源的二次电池1500,假定 采用的是在充电量对电压的特性上具有充电开始后电压不是急剧上 升的特性的二次电池1500的情况。
由电压检测电路1812检测二次电池1500的电源电压,并判断所 检出的该电源电压是否在规定电压(例如1.2V)以上(步骤ST11)。
然后,当二次电池1500的电源电压是在规定电压以上时,从电 压检测电路1770向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4输出电压检测信 号SDK。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4,在步骤ST12中,对起动 /停止控制电路1731及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输出L电平 的锁存信号S1。(步骤ST12)。
在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的输出变为L电平(禁止解 除)的情况下,在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1中,进行如下处理。作 为第1处理,将采样脉冲发生电路1731a从复位状态解除,并根据信 号A开始用于检测开关1821的状态的采样脉冲输出。作为第2处理, 将开关状态保持电路1731b从将信号B设定为L电平(起动状态)的 状态解除。由此,开始起动/停止开关1821的状态的下拉采样(步 骤ST13)。
这里,在步骤ST14中,信号B,根据起动/停止开关1821的的 状态在信号A的采样时刻(上升边)变为H电平(步骤ST15),或保 持L电平。
在步骤ST16中,锁存信号S1(在步骤ST12的时刻)变为L电平, 从而将锁存的复位解除,且(作为步骤ST14的结果)使信号B变为H 电平,锁存信号S2变为L电平。
将来自模式控制电路1824的禁止精密记时动作的复位控制信号 SRC的输出停止,并将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的动作禁止解 除(步骤ST17)。因此,当从该状态起通过操作起动/停止按钮1201 而使起动/停止开关1821接通时,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路 1825,输出精密记时基准信号SCB,并开始精密记时部1200的指针运 行。
另外,在该电子计时器1000内,设置着用于测量一定时间的定 时电路1780,当该电子计时器1000的动作被禁止时,进行如下的处 理,以代替上述的处理。
在该状态下,使图64的定时电路1780动作,并进行例如如下的 处理。
作为第1处理,决定从振荡停止检测解除(开始振荡)到第1次 检测二次电池1500的电源电压的定时(例如10秒)。接着,在定时 电路1780通过用手摇动电子计时器1000(以下,称摇手)确保充电 时间后,由电压检测电路1812进行二次电池1500的电压检测,并将 禁止解除。作为第2处理,定时电路1780检测二次电池1500的电源 电压时,如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检测结果都是在规定电压以上(例如 1.3V),则将动作的禁止解除。
以下,说明这种定时电路1780的使用方法有效的原因。当通过 摇手充电等对二次电池1500进行急速的充电时,二次电池1500的电 压将急剧上升。这时,电压检测电路1812,不能根据如图68的1500c、 1500d所示的急剧上升的二次电池1500的电压检测结果推算出充电 容量。因此,在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充电后使二次电池1500蓄存了足 够电能的状态下将禁止解除从而保证精密记时动作的方法是有效 的。在图67的流程图中,是不采用具有上述功能的定时电路1780的 处理(该流程图说明的是虽然不采用该电路但使用了具有良好的充电 量-电压特性的二次电源1500的处理)。
图69是表示电子计时器的图66的动作禁止处理及图67的动作 解除处理的时间图。
动作禁止处理
在时刻T1,起动/停止开关1821变为接通状态,并进入计时模 式。二次电池1500的电压,在时刻T2降低到电路及电机1400的动 作电压以下。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期间,因降低到电路动作所需要 的电压以下,各信号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且,也不输出电机脉冲 SPC。当在时刻T3后变为可动作的电压时,第1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 路1734的输出变为H电平,所以由该信号将起动/停止开关1821的 采样中止,并将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1的输出即起动/停止信号B 固定为L电平,并将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的输出复位为H 电平。进一步,由于锁存信号S2为H电平,所以,OR电路1736的输 出即复位控制信号SRC变为H电平,从而将精密记时基准信号发生电 路1825及自动停止计数器1829复位(初始化)。
动作禁止解除处理
在时刻T4,当二次电池1500的电压达到规定电压以上时,第1 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4的输出变为L电平,将起动/停止控制 电路1731及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的复位解除。起动/停 止控制电路1731,响应该复位的解除而开始对开关1821的状态进行 采样。如图69所示,当来自起动/停止开关1821的输入为H电平时, 从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1输出的起动/停止信号B仍保持L电平, 所以,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的的输出即锁存信号S2保持 H电平。
在时刻T5,假如起动/停止开关1821为L电平,则起动/停止 信号B在起动/停止开关1821的采样时刻变为H电平,该信号输入 到第2精密记时禁止锁存电路1735,从而使锁存信号S2变为L电平。 从该时刻起,AND电路1737的输出仅由起动/停止控制电路1731的 起动/停止信号B控制。就是说,通过操作起动/停止开关1821(及 复位开关1822),可以控制精密记时测量的开始、停止(及复位)。
按照如上方式,在二次电池1500的电压降低到动作电压以下因 而将动作禁止后,即使电源电压恢复到动作电压以上,但当该电源电 压尚未达到足以使精密记时部1200等动作的动作电压时,仍将精密 记时功能的动作禁止,并当二次电池1500达到可使用的充电量(二 次电源电压)时,仍能防止精密记时功能进行动作而与使用者的意愿 无关。而当通过发电装置1600的发电而使二次电池1500充分地蓄电 并达到上述规定电压以上时,可将精密记时功能动作的禁止解除。因 此,即使在其后再次进行精密记时部1200的驱动,也能避免二次电 池1500的电源电压降低到动作电压以下而使动作再次被禁止。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在电子记时器中,当在精密记时的计时 模式下电源电压降低到动作电压以下时,将精密记时部等的动作禁 止。接着,由电压检测电路定时地检测电源电池的电压,并当达到规 定电压以上时,将精密记时功能等动作的禁止解除。因此,由于精密 记时部在电源电池的电压充分恢复后可以起动,所以,在时间测量开 始后即使在测量过程中电源电压降低到动作电压以下,由精密记时部 进行的时间测量也不会再次停止。
这样,按照本发明,当电源电压降低到动作电压以下因而使精密 记使部停止后又恢复到动作电压以上时,精密记时部能可靠地进行动 作而不会再次再次停止。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专利权利要求的范 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携带式计时器、座钟、手表或挂钟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电子计时器的电源电池,以由发 电装置充电的二次电池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现有 的扣式电池等电源电池、或以取代、兼用的方式采用太阳能电池等。
另外,作为计时装置具有的时间测量功能,以精密记时为例进行 了说明,但作为代替也可以是具有同样的测量时间功能的定时器等的 功能。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当使用者以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 置测量时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时装置 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如果将电源电池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 动计时装置。
按照本发明,当计时装置中的动作变为被禁止的状态时,使检测 部停止,所以能减低动作禁止中的计时装置的耗电量。
按照本发明,当使用者以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间 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时装置的动作停止 的情况下,如果对电源电池充电一定的时间,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 时装置。
按照本发明,当使用者以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间 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时装置的动作停止 的情况下,如果充电到使电源电池的充电电压超过一定的电压,则能 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按照本发明,当使用者以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间 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时装置的动作停止 的情况下,如果在电源电池的充电电压已超过一定的电压的状态下充 电直到经过一定的时间,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因此,计时 装置,不受电源电池特性的充电量不足等的影响。
按照本发明,能防止与使用者的意愿无关的动作。
按照本发明,当利用具有测量任意时间的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 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时装置的动作停 止的情况下,如果将电源电池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 置。
按照本发明,在使用者利用时间测量功能进行时间测量的过程 中,能防止错误地将时间测量初始化。
按照本发明,当使用者以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间 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时装置的动作停止 的情况下,如果由发电装置对电源电池进行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 新驱动计时装置。
按照本发明,当使用者利用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 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时装置的动作停 止的情况下,如通过由使用者对计时装置施加振动而使发电装置对电 源电池进行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按照本发明,当使用者利用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 间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计时装置的动作停 止的情况下,如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柄头而由发电装置发电,对电源电 池进行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按照本发明,在使用者日常配戴的手表中,当因电源电池容量不 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手表的动作停止时,如由发电装置对电源电池 进行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按照本发明,当使用者以具有时间测量功能的计时装置测量时间 时,在因电源电池容量不足等导致电压下降而使动作停止的情况下, 如果将电源电池再次充电,则能可靠地重新驱动计时装置。
产业上的可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适于用作备有指针的多功能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申请是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发明名称为“计时装置及计时方 法”,申请日为1999年4月21日,申请号为99800981.4。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