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装置

申请号 CN00800282.7 申请日 2000-03-08 公开(公告)号 CN1208699C 公开(公告)日 2005-06-29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永坂荣一; 高桥理;
摘要 一种带有将机械回转 力 加在发 电机 等电磁转换机的 转子 上使之起动的起动装置的计时装置。设有起动 弹簧 (60),具有可与连接发电机的轮系中六号小 齿轮 (11a)卡合的卡合部(63)。与表把的拉出操作相连动使复位杆(70)动作以对起动弹簧施力并与六号 小齿轮 卡合后,与表把的推入操作相连动地解除起动弹簧的施力。起动弹簧在其弹力作用下返回到原来 位置 ,此时给予小齿轮机械回转力。该回转力因能只由起动弹簧的弹力设定,能给予转子(12)稳定的回转力。
权利要求

1.一种计时装置,包括:机械能源,传递来自所述机械能源的机 械能的传动轮系,通过所述传动轮系驱动的指针,具有所述由传动轮 系回转的转子以输出电能的发电机,对所述发电机的电动势蓄电的蓄 电装置,以及由所述蓄电装置驱动的回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控制装置具有输出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输出回路,和检 测出所述转子的周期并与基准信号比较以输出比较控制信号的比较控 制信号输出回路;
起动部件,其具有可与设置在所述传动轮系上的回转对象齿轮的 被卡合部机械卡合的卡合部,并且在该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 状态下,根据外部操作部件的操作使卡合部移动、给予所述回转对象 齿轮回转以使所述转子回转;
所述起动部件具有可与设在所述回转对象齿轮上的被卡合部卡合 的卡合部的起动弹簧;和根据外部操作部件的第1操作对所述起动弹簧 施力以将所述卡合部与回转对象齿轮的被卡合部卡合,同时根据外部 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对起动弹簧解除施力以将起动弹簧返回到原来位 置并给予回转对象齿轮回转力的起动弹簧动作部件;
所述起动弹簧动作部件具有可与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卡合以停止其 回转的卡止部,和在该卡止部与回转对象齿轮卡合时对所述起动弹簧 施加规定量的力并使其卡合部与回转对象齿轮的被卡合部卡合的起动 弹簧施力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部件 的卡合部在外部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下,朝所述回转对象齿轮或小齿轮 的大致切线方向移动;
所述起动部件具有可与设在所述回转对象齿轮上的被卡合部卡合 的卡合部的起动弹簧;和根据外部操作部件的第1操作对所述起动弹簧 施力以将所述卡合部与回转对象齿轮的被卡合部卡合,同时根据外部 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对起动弹簧解除施力以将起动弹簧返回到原来位 置并给予回转对象齿轮回转力的起动弹簧动作部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弹簧 是板簧,与起动弹簧的回转对象齿轮或小齿轮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 部通过所述起动弹簧动作部件在齿轮或小齿轮的大致切线方向移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弹簧 的另一端固定到销上,该销可回转地安装在发电机的基盘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操作 部件是表把,所述起动弹簧动作部件由杆件构成,在拉出表把之际, 对起动弹簧施力以与所述回转对象齿轮或小齿轮的被卡合部卡合,而 在推入表把之际,解除起动弹簧的弹力,将起动弹簧返回到原来位置 以给予所述回转对象齿轮或小齿轮机械回转力。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具 有扼架和线圈。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机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发电机为具有卷绕所述线圈的芯部的发电机。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所述转子 的起动部件的构成为,可将所述转子向其回转方向一侧回转。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将所述 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蓄积并通过机械开关与所述回转控制装置连接的蓄 电装置,同时,
所述机械开关根据所述外部操作部件的第1操作断开以将所述蓄 电装置断离回转控制装置的同时,根据所述外部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连 接并可从所述蓄电装置将电能供给回转控制装置。
10.按照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起动部件给予所述回转对象齿轮或小齿轮的回转力的大小设定 成能以基准速度起动所述发电机转子。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发电机或电机等中电磁转换机的起动装置的 手表类计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8-5758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公知的电控式机械 表,通过发电机将发条释放时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该电能使回转控 制装置动作,以控制流入发电机线圈中的电流值,能够准确地驱动固 定在轮系上的指针,以准确地表示时刻。
此时,发电机的电能一旦供给滤波用电容器,则由来自该电容器 的电驱动回转控制装置,但因通常对电容器输入与发电机的回转周 期同步的交流电动势,可使有IC或晶体振子的回转控制装置动作的电 力没有必要长时间保持着。为此,以往使用可在数秒内使IC或晶体振 子动作的静电容量较小的电容器。
该电控式机械表不需要将发条作为动力源驱动指针的电机,具有 部件数目少、价格低廉的特点。而且,只需发出使电子回路动作所必 要的少许电能即可,用不多的能量就可使时钟动作。
可是,这样的电控式机械表有以下的问题。即,通常拉出表把进 行对针(对时)时,为了准确地对时,时、分、秒各指针要停止。因 停止指针时要使轮系停止,发电机也会停止。
为此,由于发电机朝向滤波用电容器的电动势的输入停止,而IC 继续驱动,所以蓄积在电容器中的电荷在IC一侧放电,端子电压下降, 结果,回转控制装置也停止。
因而,即使结束对针推入表把、驱动发电机,电容器端子电压充 电至IC驱动开始电压(可驱动IC的电压)的时间增加。即,在发电机 驱动开始时,如发电机转速慢则发电机的电动势小,如快则电动势大, 必须使发电机开始的回转速度提早上升。此时,发电机或其驱动机构 中,由于原来多多少少具有的惯性,从发电机停止状态转换至通常的 驱动(回转)状态,因其惯性而需要时间。特别是在发电机转子上设 有惯性板的情况下,发电机开始工作时,转子慢慢提升速度回转。为 此,转子开始回转时,必须要有更大的扭矩,转速提高的时间加长, 结果,发电机开始工作初期由发电机输出的电量较小,电容器的端子 电压充电至IC驱动开始电压的时间增加。因此,从发电机的驱动开始 到IC动作为止的时间增加,具有其间不能进行准确的时间控制的问 题。
为此,本申请人发明了一种正如特开平11-14768号公报所记载的 方法,通过将驱动杆与前述轮系的齿轮接触,与对针结束时的表把推 入动作相对应,前述驱动杆脱离齿轮,在此时的摩擦力作用下,对齿 轮施加机械回转力,以回转转子,从开始时即增大转子的回转速度, 发电量迅速增大,缩短了充电所需的时间。
但是,在前述发明中,前述驱动杆因由摩擦力对齿轮施加机械回 转力,具有难以高效、稳定地施加回转力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限 于发电机,由驱动杆在摩擦力作用下对电机的齿轮施加机械回转力时 也是同样的,在包含发电机或电机的电磁转换机中,设有对转子或驱 动转子的轮系等机械能传递机构的齿轮给予回转力的驱动杆之际,具 有同样的问题。
在前述的特开平11-14768号公报的发明中,前述驱动杆要根据直 接接触齿轮的相接杆部的弹性力与将该相接杆部返回到原来位置部分 的弹性力的平衡而设定前述机械回转力,具有难以设定回转力、难以 给予稳定地回转力的问题。具体说,如返回弹簧强时,则起动前弹簧 离开,不能施加足够的回转扭矩,反之,如返回弹簧弱时,则因冲击 等会与齿轮接触。
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有效、稳定地给予转子或机 械能传递机构机械回转力的电磁转换机的起动装置的计时装置。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更稳定地给予转子或机械 能传递机构机械回转力的电磁转换机的起动装置的计时装置。
作为稳定地给予齿轮机械回转力之际的问题是效率。
即,作为转子的回转速度,为了能够稳定回转,空气阻力或粘性 阻力不增大,5-10Hz左右方可。而且为了回转的稳定性而需前述的 惯性圆板。作为该惯性圆板,用等制时,如考虑落下冲击下的转 子柄的强度和时钟的机构大小(例如直径约30mm)时,为外径为6mm、 厚度为0.2mm的适当尺寸。此外,为加大惯性力矩、降低重量,惯性 圆板上通常设有放射状孔,该孔直径为5mm左右。
具有如此惯性圆板的转子的惯性力矩I1例如下面(1)式所示。
I1=1.1×10-10kgm2                                  (1)
于是,运动能量E1如(2)式所示。
E 1 = 1 2 × 1.1 × 10 - 10 × ( 2 π ) 2 × ( 5 2 - 10 2 ) - - - ( 2 )
= 5.4 × 10 - 8 - 2.2 × 10 - 7 [ J ]
此外,驱动杆是弹簧用的青铜制成,如厚度h=0.2mm,宽度b= 0.2mm,长度l=0.5mm时,其断面2次力矩I2由(3)式求得。
I 2 = b h 3 12 = 0.2 × 0.2 3 12 = 1.3 × 1 0 - 4 [ m m 4 ] - - - ( 3 )
另外,单臂支承状态的弹簧中挠量y由(4)式表示。
y = w l 3 3 E l 2 - - - ( 4 )
在此,w为弹力,E为弹性模量。如由(4)式求得弹力w,则如(5) 式。
w = y × 3 E I 2 l 3 - - - ( 5 )
= 0.2 × 3 × 10000 × 1.3 × 1 0 - 4 5 3
= 6.2 × 10 - 3 [ kg ]
于是,弹簧能量E2由(6)式求得。
E 2 = 1 2 wy - - - ( 6 )
= 1 2 × 6.2 × 1 0 - 3 × 9.8 × 0.2 × 1 0 - 3
= 6.1 × 1 0 - 6 [ J ]
计算用弹簧回转转子的能量效率η时,如(7)式,η=1-4%。
η = E 1 E 2 = ( 0.54 - 2.2 ) × 10 - 7 6.1 × 10 - 6 - - - ( 7 )
= 0.01 - 0.036
= 1 - 4 [ % ]
计算用弹簧回转转子的能量效率η时,如(7)式,η=1-4%。
η = E 1 E 2 = ( 0.54 - 2.2 ) × 10 - 7 6.1 × 10 - 6 - - - ( 7 )
= 0.01 - 0.036
= 1 - 4 [ % ]
稳定地输出这种5%以下的低效率是非常难的,稍许的效率偏差 即使得对齿轮的机械回转力引起的初速变动加大,具有难以稳定回转 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对在转子或机械能传递机 构上施加机械回转力的起动弹簧的效率加以提高的电磁转换机的起动 装置的计时装置。
另外,在前述发明中,如不能高精度地控制由前述驱动杆给予轮 系齿轮的回转力,则具有增速的转子的回转速度不稳定,难以进行高 精度对时的问题。
即,由于直到IC驱动为止,也不能检测出转子开始回转的时间 等,所以必须通过添加预先设定的补正值,以消除时刻对准时的误 差。
但是,当转子回转不稳定时,因直到IC驱动的时间也有偏差,即 使补正预先设定的数值也不能准确地对准时刻,具有难以进行高精度 对时的问题。
此外,即使驱动杆引起的回转力一定,并且必须高精度地管理驱 动杆的挠性等,这种管理可达到在一般用途中可充分利用的精度,但 也具有难以获得更高精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4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易于稳定转子的回转速度 的电磁转换机的起动装置的计时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计时装置,包括:机械能源,传递来自所 述机械能源的机械能的传动轮系,通过所述传动轮系驱动的指针,具 有所述由传动轮系回转的转子以输出电能的发电机,对所述发电机的 电动势蓄电的蓄电装置,以及由所述蓄电装置驱动的回转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控制装置具有输出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输出回路,和检 测出所述转子的周期并与基准信号比较以输出比较控制信号的比较控 制信号输出回路;
起动部件,其具有可与设置在所述传动轮系上的回转对象齿轮的 被卡合部机械卡合的卡合部,并且在该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 状态下,根据外部操作部件的操作使卡合部移动、给予所述回转对象 齿轮回转力以使所述转子回转;
所述起动部件具有可与设在所述回转对象齿轮上的被卡合部卡合 的卡合部的起动弹簧;和根据外部操作部件的第1操作对所述起动弹簧 施力以将所述卡合部与回转对象齿轮的被卡合部卡合,同时根据外部 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对起动弹簧解除施力以将起动弹簧返回到原来位 置并给予回转对象齿轮回转力的起动弹簧动作部件;
所述起动弹簧动作部件具有可与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卡合以停止其 回转的卡止部,和在该卡止部与回转对象齿轮卡合时对所述起动弹簧 施加规定量的力并使其卡合部与回转对象齿轮的被卡合部卡合的起动 弹簧施力部。
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了可相对机械能传递机构的回转对象齿轮 机械卡合的起动部件,与以往利用摩擦力的相比,能够有效且稳定地 给予回转对象齿轮机械回转力,能够实现前述第1目的。
若使起动部件的卡合部向回转对象齿轮的大致切线方向移动,则 因对齿轮施加回转力的方向与齿轮的回转方向一致,能够提高效率, 稳定且有效地回转齿轮,实现前述第3目的。
此外,在本发明中,“大致切线方向”包含文字所述的切线部中 的切线的方向,但不仅该方向,至少相对于该切线方向有与接触部 (回转对象齿轮和起动部件的接触部)的摩擦系数对应的度(摩 擦角)的倾斜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切线方向中。这一点对于后述的起 动部件的卡合部向小齿轮或转子的大致切线方向移动时也同样适 用。
此时,最好是,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上设有被卡合 部,所述起动部件具有可与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被卡 合部卡合的卡合部。
采用如此结构,与权利要求1的发明同样,由于使用了可与回转对 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机械卡合的起动部件,通过回转对象齿轮、小 齿轮或转子能够有效且稳定地给予转子机械回转力。
此外,所述起动部件可以具有可与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 转子磁卡合的结构。
如用磁力与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磁性卡合以给予回转 力,则起动部件不必与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直接接触,能够 防止起动部件或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转子发生磨损。
另外,最好,所述起动部件的构成为,在外部操作部件的第1操作 下使所述起动部件的卡合部与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被卡合 部卡合,而在外部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下移动所述卡合部以给予回转对 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回转力。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因与表把等外部操作部件的操作连动进行起 动部件的卡合和移动,没有必要另外进行按钮等的外部操作,能够确 实给予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机械回转力。
再有,所述起动部件的卡合部最好在外部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 下,朝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大致切线方向移动。如 将起动部件的卡合部朝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大致切线方 向移动,则因加在齿轮、小齿轮或转子上的回转力方向与齿轮、小 齿轮或转子的回转方向一致,可提高效率,能够有效且稳定地回转 齿轮。
所述起动部件最好包括带有可与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 子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的起动弹簧,和根据外部操作部件的第1操 作对所述起动弹簧施力以将所述卡合部与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 子的被卡合部卡合,同时根据外部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对起动弹簧解除 施力以将起动弹簧返回到原来位置并给予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 子回转力的起动弹簧动作部件。
采用这样的本发明,由于是用起动弹簧动作部件对起动弹簧施 力,以与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卡合,并且解除起动弹簧动 作部件所施加的弹力,用起动弹簧自身的弹力给予回转对象齿轮、 小齿轮或转子回转力,也就是说,只用起动弹簧,因起动回转对象 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弹簧与将该起动弹簧返回原来位置的弹簧是 同一弹簧,没有必要考虑以往那样的各弹簧的弹力平衡,能够始终 给予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稳定的回转力,实现前述第2目 的。
为此,发电机工作初期,因施加了由发条引起的回转力、起动部 件引起的机械回转力通过轮系稳定地施加到发电机转子上,在转子 上能暂时施加大的回转力,转子的回转速度能够由开始时起变大。
因此,从发电机输出的电力值能在短时间内增大,从发电机驱动 开始时到回转控制装置动作的时间缩短,能减小对针误差。
在此,所述起动弹簧最好是板簧,与起动弹簧的回转对象齿轮、 小齿轮或转子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通过所述起动弹簧动作部件向 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大致切线方向上移动。
如使起动部件的卡合部在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大致切线方向上 移动,则因对齿轮、小齿轮或转子施加的回转力方向与齿轮、小齿轮 或转子的回转方向一致,可提高效率,能够有效且稳定地回转齿轮、 小齿轮或转子。
此外,最好所述起动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到销上,该销可回转地安 装在电控式机械表的底板等基盘上。
固定起动弹簧的销通过相对基盘回转,能够易于调整起动弹簧的 初期位置、也就是起动弹簧的弹力,易于将加在齿轮、小齿轮或转子 上的回转力设定成规定量。
此时,最好是,所述起动弹簧动作部件具有可与所述回转对象齿 轮、小齿轮或转子卡合以停止其回转的卡止部,和在该卡止部与回转 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卡合时对所述起动弹簧施加规定量的力并使 其卡合部与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被卡合部卡合的起动弹簧 施力部。
采用这样的起动弹簧动作部件,能够高精度地使起动弹簧的施力 量为一定,能够进一步稳定加在齿轮、小齿轮或转子上的回转力。此 外,因起动弹簧动作部件的卡止部也与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 卡合,能够平稳地停止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
此外,所述外部操作部件最好是表把,所述起动弹簧动作部件由 杆件构成,在拉出表把之际,对起动弹簧施力以与所述回转对象齿轮、 小齿轮或转子的被卡合部卡合,而在推入表把之际,解除起动弹簧的 弹力,将起动弹簧返回到原来位置以给予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 或转子机械回转力。
作为起动弹簧动作部件,如采用与表把操作连动的杆件,则能提 高操作性。
所述电磁转换机最好具有扼架和线圈。此时,所述电磁转换机最 好是具有卷绕所述线圈的芯部的电磁转换机,例如有铁芯的发电机 等。
作为是电磁转换机的发电机,可使用无铁芯部的发电机,如采用 有铁芯部的发电机,即可减小磁铁又可提高耐冲击性。此外,有铁芯 部的发电机因具有齿轮扭矩而起动性能降低,但在本发明中,因能稳 定地施加机械回转力,能够可靠且稳定地回转转子。
此外,作为所述各发明中回转对象齿轮的被卡合部,既可以是齿 轮的齿部,也可以在齿轮上加工被卡合部并设置在齿部以外处。特别 是,将齿轮的齿部作为被卡合部,具有不进行被卡合部的加工作业的 优点。同样,小齿轮的被卡合部也可设置在齿部以外处,但最好能够 利用小齿轮的齿部。
最好,所述转子的被卡合部形成在电磁转换机转子的外周部。此 外,作为转子的外周部,可利用构成惯性板外周或转动小齿轮等转子 的各部件的外周部。
特别好的是,所述电磁转换机的转子具有惯性板,所述转子的被 卡合部形成在该惯性板的外周部。
由于惯性板直径是构成转子的部件中最大的,即使由起动部件施 加的力较小,也可增大回转扭矩。为此,作为起动部件,所需刚性能 够较小,能由较细的部件构成,轻质且易于配置。
所述惯性板最好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在转子的回转轴上。
如具有滑动机构,则即使在惯性板上暂时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 因惯性板相对转子回转轴滑动,也可使转子的回转速度始终保持一 定。
最好,所述起动部件的构成为,在与所述转子的被卡合部卡合之 际,可将转子限制在静止的稳定位置外的位置上。
如将转子限制在静止的稳定位置外的位置上,则起动时的齿轮扭 矩的影响变小,能够进一步减小由起动部件施加的起动扭矩。
最好,回转所述转子的起动部件的构成为,可使所述转子向其回 转方向一侧回转。所述转子由起动部件直接或通过回转对象齿轮、小 齿轮等回转时,停止的转子回转,因加在转子上的摩擦力也从大值的 静止摩擦降低到小的运动摩擦,提高了起动性能。这样的起动部件因 将静止摩擦改变为运动摩擦,可降低摩擦力,不仅可使转子向其回转 方向一侧回转,也可向与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但是,如用起动 部件使转子向原来的回转方向一侧回转,则能更迅速地提升转子的回 转速度。
最好是,具有可将所述电磁转换机输出的电能蓄积并通过机械开 关与所述回转控制装置连接的蓄电装置,同时,所述机械开关根据所 述外部操作部件的第1操作断开,以将所述蓄电装置断离回转控制装 置,同时根据所述外部操作部件的第2操作连接,由所述蓄电装置将电 能供给回转控制装置。
如此,例如,因对针进行拉出表把等的外部操作部件的操作时, 因切断机械开关,电容器等蓄电装置断开回转控制装置(IC),能维 持蓄电装置的电压不降低。
为此,随着对针结束进行推入表把等外部操作部件的其他操作、 连接开关之际,采用来自维持在高电压的蓄电装置的电力能起动回转 控制装置,能缩短回转控制装置的起动时间且使之一定。
最好将由所述起动部件给予所述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 回转力设定成能以基准速度起动所述电磁转换机转子的大小。
在此,作为基准速度是与连接转子的轮系卡合的指针无误差地动 作的速度,例如为8Hz。起动时如能以基准速度回转转子,则电力供给 并起动回转控制装置,使开始控制的时间与其间指针动作显示的时间 一致,因此可消除指示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电控式机械表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为示出第1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第1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控制回路的视图。
图5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起动装置中运针时状态的俯视图。
图6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起动装置中对针时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上条柄轴部分中运针时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上条柄轴部分中对针时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第1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为示出第1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为示出第1实施例的起动装置动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电控式机械表主要部分的俯视 图。
图13为示出第2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4为示出第2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5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控制回路的视图。
图16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起动装置中运针时状态的俯视图。
图17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起动装置中对针时状态的俯视图。
图18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上条柄轴部分中运针时状态的剖视图。
图19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上条柄轴部分中对针时状态的剖视图。
图20为示出第2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1为示出第2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2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起动装置动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23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起动装置中运针时状态的俯视 图。
图24为示出第3实施例的起动装置中对针时状态的俯视图。
图25为示出第3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6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中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7为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例中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8为示出第5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9为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例中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0为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例中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1为示出第7实施例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2为示出本发明变形例中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3为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其他变形例中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电控式机械表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和图3为其剖视图。
电控式机械表具有发条1a,发条盒齿轮1b,和由发条轴和发条盒 盖1d构成的发条盒轮1。发条1a的外端固定在发条盒齿轮1b上,而内端 固定在发条轴上。发条轴插入固定于底板2上的发条盒轴中,为与方孔 轮4成一体回转由方孔螺钉5固定。
方孔轮4与图中未示出的小齿轮啮合,以逆时针方向回转而顺时 针方向不回转。此外,顺时针方向回转方孔轮4以卷取发条1a的方法 与机械表自动卷绕或者手动卷绕机构相同,在此对其说明加以省 略。
发条盒齿轮1b的回转通过由二号轮7、三号轮8、四号轮9、5号第1 中间轮15、5号第2中间轮16、五号轮10和六号轮11构成的轮系增速并 传递给发电机20(转子12)。这些轮系由底板2和轮系轴承3轴支承着。
作为电磁转换机的发电机20由转子12和线圈组件21,22构成。转 子12由转子小齿轮12a、转子磁铁12b、转子惯性圆板12c构成。转子惯 性圆板12c用于相对来自发条盒轮1的驱动扭矩变动减小转子12的转速 变动。
线圈组件21,22分别具有将线圈24卷绕在扼架23上的结构。各扼 架23的构成为将邻接转子12配置的定子部23c、卷绕前述线圈24的铁芯 部23b和相互连接的磁通部23a成一体而成。
前述各扼架23、也就是各线圈24相互平行设置。于是,前述转子 12设置成在定子部23c一侧,其中心轴位于沿着各线圈24之间的分界线 上并且定子部23c左右对称于前述分界线。
此时,各扼架23上配置转子12的定子孔23d中,如图2所示,设有 定位部件25。于是,在各扼架23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即扼架23的 定子部23c和磁通部23a之间设置由偏心销构成的定位夹具26。一旦转 动该定位夹具26,各扼架23的定子部23c就与定位部件25相接触,其位 置对准能够准确而方便地进行,同时磁通部23a的侧面彼此能够可靠地 接触。
各线圈24的圈数是相同的。此时,对于圈数相同而言,不仅包括 圈数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含从线圈整体来看可以忽略不计的误差例 如数程度的差。
此外,各扼架23的磁通部23a,其侧面接触以相互连接。在磁通部 23a的下表面与跨接在各磁通部23a上的、图中未示出的磁通用的辅助 扼架接触。这样,在磁通部23a,形成通过各磁通部23a侧面部分的磁 通路和通过磁通部23a下表面和磁通用辅助扼架的磁通路这两个磁通 路,扼架23形成环状的磁回路。各线圈24从各扼架23的磁通部23a起向 定子部23c方向同向卷绕。
各线圈24的端部与设置在扼架23的磁通部23a上的、图中未示出的 线圈引线基板连接。
下面,参照图4对电控式机械表的控制回路加以说明。
来自发电机20的交流输出通过由升压电容器121、二极管122,123 构成的升压整流回路升压、整流,以对滤波用电容器130充电。电容器 130与带有IC151和晶体振子152的回转控制装置150连接。电容器130 为具有0.5μF的较小容量的积层陶瓷电容器。作为电容器130,尽管可 以采用电解电容器,但采用比电解电容器的寿命长、能获得数10年的 制品寿命的积层陶瓷电容器来说是比较理想的。
于是,在电容器130中,一旦蓄积可驱动IC151和晶体振子152的规 定电压例如IV电压时,该蓄电力就驱动IC151和晶体振子152,流入发 电机20线圈中的电流量可变化,以调整电磁制动量,和对发电机20、 即指针的回转周期进行调速。更具体地讲,在回转控制回路150的IC151 中,设有用来自晶体振子152的振荡信号以输出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输 出回路,和检测出为电磁转换机的发电机20的转子12的周期、并与基 准信号比较输出比较控制信号的比较控制信号输出回路,根据该比较 控制信号,使流入发电机20线圈中的电流量变化以对发电机20的回转 周期调速。此外,作为发电机20的调速控制方法,可以采用将发电机 20的输出端子连接成闭环状态的开关等、根据前述比较控制信号使该 开关连接、断开,以在发电机20上施加短制动以进行调速的调制控制 方式。
此外,电容器130通过开关131连接着作为蓄电装置的电容器132。 该电容器132有约5μF左右的较大容量。
在此,开关131的构成正如后述,为操作图中未示出的表把(外部 操作部件)并在0段(通常运针方式)或1段(日历修正方式)时与上 条柄轴连接,在2段(对针方式)时切断的机械式开关。为此,发电机 20动作之际,来自发电机20的电力不仅蓄积在电容器130中而且也蓄积 在电容器132中。此外,在对针操作中停止发电机20时,因切断了开关 131,能维持电容器132的电压。这样,对针结束后,表把处于0,1段, 连接开关131时,来自电容器132的电力能使电容器130瞬时充电,对 IC151施加规定的电压。这样,IC151在施加电压后约1秒就启动。
作为可改变流入线圈的电流量的手段,如日本特开平8-101284 号公报的第1实施例所公开的、可对与发电机20两端并联连接的负载控 制回路的阻抗加以改变的方法,或者如第2实施例所记载的改变升压级 数的方法是有效的。
这样的电控式机械表的构成如图5-8所示,通过操作与图中未示 出的表把相连接的上条柄轴31,通过立轮32、圆孔轮33等,回转方孔 轮4以卷紧发条1a。
将分针和时针对准的对针操作如下,拉出表把沿轴向移动前述上 条柄轴31并设置在2段,在挡件40、压板41、锁杆42的作用下,离 合轮35移动到拨针轮36一侧并与之啮合,同时,在前述拨针杆43作用 下,拨针轮36移动到分针轮38一侧并与之啮合,如图2所示,使筒状小 齿轮6a和时针轮6b回转。
此外,将上条柄轴31设置在1段时,不移动拨针杆43,只移动锁杆 42,因离合轮35与拨针轮36啮合,通过日历修正传送轮45能够修正日 历。
在电控式机械表中设有由操作表把而动作的起动装置而具体作为 起动部件的回转驱动机构50。起动装置(回转驱动机构)50由转动轮 系中间的六号轮11以驱动发电机20的起动弹簧60、随挡件40的移动而 移动并可对前述起动弹簧60施加弹力的复位杆70、随复位杆70的移动 而移动并与使秒针回转的四号轮9卡合以限制回转的限制杆80构成。
如图5,6所示,挡件40以轴40a为中心可自由回转地轴支着,同时 与上条柄轴31卡合。并且,具有与形成在锁杆压板41上的3个卡合槽 41a,41b,41c卡合的定位销40b,和也如图9所示的、与形成在拨针杆 43和复位杆70上的槽43a,71卡合的销40c。挡件40的角部为与锁杆42 相接以能回转锁杆42。
锁杆压板41通过将前述挡件40的定位销40b与各卡合槽41a-41c 卡合,能将上条柄轴31、即表把的位置设定在0,1,2的3段上。
锁杆42以轴42a为中心可自由回转地轴支着。并且,其一端与前述 离合轮35卡合。为此,拉出上条柄轴31处于1段,2段,并且挡件40沿 图中逆时针方向回转时,推压挡件40,前述端部、即离合轮35移动到 时针的中心一侧,与拨针轮36卡合。
拨针杆43的构成为,通过在前述槽43a内移动销40c,以轴43b为 中心回转。此时,通过设计前述槽43a的形状,将表把在0,1段时和 处于2段时这2阶段移动。该拨针杆43上如前述装有拨针轮36,随拨 针杆43的移动,拨针轮36移动到时针中心侧可与分针轮38卡合。
此外,拨针轮36相对拨针杆43可安装成如图7,8所示,通过在拨 针杆43上的孔中嵌插日历修正传送轮45的轴,拨针轮36嵌入该轴,以 与日历修正传送轮45成一体回转。
复位杆70可以轴72为中心自由回转地轴支着。该复位杆70也通过 设计前述槽71的形状,将表把在处于0,1段和成为2段这2阶段下移动。
并且,在复位杆70上设有与作为回转对象齿轮的六号轮11的小齿 轮11a卡合并将小齿轮11a不可回转地卡止的卡止部73,在该卡止部73 与小齿轮11a卡合之际,对前述起动弹簧60施加规定量弹力并且其前端 的卡合部63与回转对象齿轮11a的被卡合部(齿)卡合的起动弹簧施力 部74,在形成于回路基板上的孔90中配置的2个开关部75a,75b。因而, 由复位杆70构成起动弹簧动作部件。
复位杆70的开关部75a构成如图5,6所示,在上条柄轴31处于0,1 段时与回路基板接触,而在处于2段时,脱开回路基板,由该复位杆70 的机械开关部75a构成前述电容器132用的开关131。
复位杆70的开关部75b的构成为,在上条柄轴31处于0,1段时,与 孔90一侧的回路基板接触,而处于2段时,与另一侧的回路基板接触, 由此,能够检测出上条柄轴31是否处于0,1段或者2段。
起动弹簧60由板簧形成,其基端部与固定销61铆接固定。该固定销 61也如图10所示,通过压入底板(基盘)2并靠一字头改锥等插入其表 面上形成的槽62中能够回转。
另外,起动弹簧60的材质或尺寸在实施时可适当设置,在本实施 例中,是与机械表上所用的游丝相同的由恒定的弹性材料形成,厚度 为0.035mm,高度为0.15mm,从销61突出部分的长度为3.7mm。
限制杆80可以轴81为中心回转,其一端82与复位杆70的卡合孔76 卡合,并随着复位杆70的回转而回转。另外,其另一端83向上弯折, 以可与前述四号轮9卡合。
对本实施例中的这种起动装置50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处于表把推入的通常位置时,如图5所示,挡件40的定位销 40b与锁杆压板41的卡合槽41a卡合,销40c与拨针杆43和复位杆70的槽 43a,71卡合。在该状态下,离合轮35与立轮32卡合,一旦回转表把, 就通过上条柄轴31、离合轮35、立轮32和圆孔轮33而回转方孔轮4,能 够卷紧发条1a。
拨针轮36设置在与分针轮38不卡合处。再有,复位杆70的卡止部 73或起动弹簧施力部74设置在脱离小齿轮11a或起动弹簧60处,限制杆 80也处于脱离四号轮9处。
于是,如图6所示,一旦将表把拉出到2段,挡件40就以轴40a为中 心逆时针方向回转,其定位销40b与锁杆压板41的卡合槽41b卡合。同 时,在挡件40的角部,锁杆42的端部被推向时针中心方向,离合轮35 移动到拨针轮36一侧。此外,由挡件40的销40c,拨针杆43以轴43b为 中心顺时针方向回转,并将拨针轮36移动到分针轮38一侧。由此,离 合轮35与拨针轮36卡合,拨针轮36与分针轮38卡合,通过回转表把, 能够使时刻对准。
同时,复位杆70以轴72为中心逆时针方向回转。随着其回转,限 制杆80顺时针方向回转,以与四号轮9卡合。由此,四号轮9、即秒针 在对针时由其回转方向引起的轮齿侧向间隙限制为不能晃动。
此外,由复位杆70的起动弹簧施力部74对起动弹簧60施力,起动 弹簧60挠曲,其前端卡合部63与作为六号小齿轮11a的被卡合部的齿卡 合。此时,复位杆70的卡止部73因与六号小齿轮11a的齿卡合,起动弹 簧60的施力量(挠曲量)始终能够维持一定。
回转表把进行对针操作后,一旦推入表把进行对针结束操作,则 与该操作相连动地,如图11所示,通过挡件40顺时针方向回转,销40c 在槽71内移动,复位杆70顺时针方向回转,回到原来的位置。
限制杆80也随着复位杆70的移动逆时针方向回转,因其前端83离 开四号轮9,秒针也可回转。
随着复位杆70的移动,卡止部73和起动弹簧施力部74也迅速离开 六号小齿轮11a和起动弹簧60。
为此,起动弹簧60也在其自身弹力下返回到原来位置。此时,起 动弹簧60前端的卡合部63向六号小齿轮11a的切线方向移动,随着其移 动,沿箭头方向对六号轮11a施加机械的回转力。随着该六号轮11a的 回转、转子12回转的同时,通过五号轮10、5号第2中间轮16、5号第1 中间轮15、四号轮9等轮系,各指针动作。
此时的回转力根据实际适当设置,但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成能用 基准速度(能准确动作指针的速度、即若是秒针,为在1秒间动作1秒 的秒针的速度例如8Hz)回转转子12的力。
一旦推入表把由对针作业复原,发电机20开始动作,但在其开始 时,因施加发条11a引起的回转力并由前述起动弹簧60将施加到六号小 齿轮11a上的回转力传递到转子12上,转子12上被暂时加上大的回转 力,转子12的回转速度从开始时变大,从发电机20输出的电力在短时 间内成为较大值。
采用如此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
(1)由于设有起动装置50,该起动装置至少具有与来自推入表把 的对针作业的复原操作连动而动作的复位杆70和起动弹簧60,并在六 号轮11上施加机械的回转力,在发电机20开始工作时,施加发条1a引 起的回转力,并能通过轮系将起动装置50引起的机械回转力施加到发 电机20的转子12上。为此,在转子12上暂时施加较大的回转力,转子 12的回转速度从开始时能变大,由发电机20输出的电力在短时间内能 成为较大值。从而,能够缩短从发电机20的驱动开始时到回转控制装 置150动作的时间,能够减少对针误差。
(2)前述回转力能够只由起动弹簧60的弹簧力、即只由单独弹簧 的弹性力设定,不必考虑以往那样的多个弹簧的弹性力的平衡,所以 能够简单和高精度地设定回转力。为此,例如,不会发生加在六号小 齿轮11a上的回转力过小转子12不回转(起动),或回转力过大即使施 加制动也冒进的现象,能够始终给予适当的回转力。
(3)因在固定起动弹簧60的销61上形成槽62,操作者等易回转销 61,能够容易地调整起动弹簧60的初期位置即起动弹簧施力部74引起 的挠量。这样,能够更容易和高精度地设定前述回转力。
(4)由于起动弹簧60引起的回转力加在直径较小的六号小齿轮 11a上,能够增多起动弹簧60长度方向的卡合量,能够将起动弹簧60 的卡合部63与小齿轮11a的被卡合部可靠卡合。此外,由于回转力加在 转子12的1个面前的六号轮11的小齿轮11a上,能够可靠地起动转子 12。即,在前述实施例中,起动弹簧60的弹簧力约为0.4g。此外,由 于小齿轮11a的节距圆半径为0.5mm,起动弹簧60的扭矩为0.4g× 0.5mm=0.2gmm=200mgmm(换算成国际单位为1.96×10-6N.m,以下同 样,括号内的数值为换算值)。并且,如扭矩传递效率为0.8×0.8= 0.64,增速比为8时,加在转子12上的扭矩为200×0.64/8=16mgmm (1.57×10-7N.m)。另外,由于转子12的齿轮扭矩在1mgmm(9.8× 10-9N.m)以下,前述扭矩(16mgmm)与齿轮扭矩相比非常大,通过加 上前述扭矩能够可靠地起动(转动)转子12。
对此,例如,在五号小齿轮上卡合起动弹簧60以起动时,如由五 号轮10向六号轮11的增速比为5,扭矩传递效率为0.8时,成为16/5× 0.8=2.6mgmm(2.55×10-8N.m),与齿轮扭矩的差变小。为此,如考 虑偏差,会不能可靠地起动转子12。因此,通过在前述实施例的如六 号小齿轮11a上施加回转力,就能够可靠地起动转子12。
(5)由于与起动弹簧60的六号小齿轮11a卡合的卡合部63在六号 小齿轮11a的切线方向、即回转方向移动,由起动弹簧60回转六号小齿 轮11a之际的效率能得以提高,由此通常能够稳定地起动。
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包含惯性圆板12c的转子12的惯性力矩为 1.4×10-10kgm2,用8Hz回转该转子12时的运动能量为1.4×10-10×(2 π×8)2/2=1.8×10-7[J]。此外,前述起动弹簧60的能量由于为1 ×10-6[J],效率η成为1.8×10-7/1×10-6=18%,与为5%以下的以 往相比,能提高效率,能够稳定地起动转子12。
(6)因前述起动弹簧60由复位杆70的起动弹簧施力部74施力,并 且该复位杆70的卡止部73与六号小齿轮11a卡合,能够始终使起动弹簧 60的所施加弹性力(移动量)为一定,由此,起动弹簧60的弹性力、 即加在六号小齿轮11a上的力始终为一定,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起动转子 12。
(7)由于设有根据表把操作而断开连接的开关131(开关部75a) 和通过开关131与IC151一侧连接的电容器132,在发电机20停止对针 时,能够维持电容器132的电压,从对针复原时,在电容器132的电力 作用下,能够对电容器130瞬时充电并对IC151加上电压。为此,能够 迅速地、例如在1秒内起动IC151。
(8)由于由起动弹簧60加到六号小齿轮11a上的力始终为一定, 也能够通常在基准速度下起动并回转转子12。由此,对回转控制装置 150供电、起动并开始控制的时间、例如在1秒内能够准确地移动指针, 因此可消除指示误差。
(9)由于在转子12上能加上机械回转力起动,能够使用有齿轮扭 矩难以起动的有铁芯的发电机20。因能使用有铁芯的发电机20,能使 转子12的转子磁铁12b较小,并且耐冲击性也能很强,能使电控式机械 表小型化并且耐强冲击。
(10)复位杆70与表把的推入速度无关,能够在一定速度下移动。 为此,即使是离开起动弹簧60的场合也能迅速移动,起动弹簧60引起 的加在六号小齿轮11a上的回转力通常也能一定,稳定且一定的回转力 给予转子12的同时,因不必考虑表把的推入速度等,能够提高操作性。
(11)起动装置50、即复位杆70、起动弹簧60、限制杆80因与作 为来自对针的复原操作的推入表把(外部操作部件)的操作连动而动 作,操作者能够无意识地动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12)由于设有可与四号轮9卡合的限制杆80,在对针操作时,能 够防止秒针因轮齿侧向间隙产生晃动,能够方便且准确地进行对针操 作。
(第2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加以说明。在下面的各实施例中,与 前述各实施例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其说明加以 省略。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作为计时装置的电控式机械表主 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3和图14为其剖视图。
电控式机械表具有成为机械能源的发条1a,发条盒齿轮1b,和由 发条轴和发条盒盖1d构成的发条盒轮1。发条1a的外端固定在发条盒齿 轮1b上,而内端固定在发条轴。发条轴插入固定于底板2上的发条盒轴 上,与方孔轮4成一体回转地由方孔螺钉5固定。
方孔轮4与图中未示出的小齿轮啮合,以逆时针方向回转而顺时针 方向不回转。此外,顺时针方向回转方孔轮4以卷取发条1a的方法与机 械表自动卷绕或者手动卷绕机构相同,在此对其说明加以省略。
发条盒齿轮1b的回转通过由二号轮7、三号轮8、四号轮9、5号第1 中间轮15、5号第2中间轮16、五号轮10和六号轮11构成的轮系增速并 传递给发电机20(转子12)。这些轮系由底板2和轮系轴承3轴支承着。
发电机20由转子12和线圈组件21,22构成。转子12由转子小齿轮 12a、转子磁铁12b、转子惯性圆板12c构成。转子惯性圆板12c用于相 对来自发条盒轮1的驱动扭矩变动减小转子12的转速变动。成为转子惯 性圆板12c外周部的外周端面上形成遍布全周的波纹状齿形12d。
此外,转子惯性圆板12c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到转子回转轴上。该滑 动机构形成为一边对相对转子回转轴的转子惯性圆板12c的嵌合力加 以控制一边在该嵌合部分设置图中未示出的橡胶件等,在转子惯性圆 板12c上加上比规定力要大的力时,在转子回转轴与转子惯性圆板12c 之间会滑动,抑制了转子回转轴、即转子磁铁12b在规定速度以上回 转,转子磁铁12b能大致在一定速度下回转。
线圈组件21,22分别为将线圈24卷绕在扼架23上的结构。各扼架 23的构成为将邻接转子12配置的定子部23c、卷绕前述线圈24的铁芯部 23b和相互连接的磁通部23a成一体而成。
前述各扼架23、即各线圈24相互平行设置。于是,前述转子12设 置成在定子部23c侧,其中心轴位于沿着各线圈24之间的分界线上并且 定子部23c左右对称于前述分界线。
此时,配置各扼架23的转子12的定子孔23d中,如图13所示,设有 定位部件25。于是,在各扼架23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即扼架23的 定子部23c和磁通部23a之间设置由偏心销构成的定位夹具26。一旦转 动该定位夹具26,各扼架23的定子部23c就与定位部件25相接触,其位 置对准能够准确而方便地进行,同时磁通部23a的侧面彼此能够可靠地 接触。
各线圈24的圈数是相同的。此时,对于圈数相同而言,不仅包含 圈数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含从线圈整体来看可以忽略不计的误差例 如数匝程度的差。
此外,各扼架23的磁通部23a,其侧面接触而相互连接。在磁通部 23a的下表面与跨接在各磁通部23a上的、图中未示出的磁通用的辅助 扼架接触。这样,在磁通部23a,形成通过各磁通部23a侧面部分的磁 通路和通过磁通部23a下表面和磁通用辅助扼架的磁通路这两个磁通 路,扼架23形成环状的磁回路。各线圈24从各扼架23的磁通部23a起向 定子部23c方向同向卷绕。
各线圈24的端部与设置在扼架23的磁通部23a上的、图中未示出的 线圈引线基板连接。
下面,参照图15对电控式机械表的控制回路加以说明。
来自发电机20的交流输出通过由升压电容器121、二极管122,123 构成的升压整流回路升压、整流,以对滤波用电容器130充电。电容器 130与带有IC151和晶体振子152的回转控制装置150连接。电容器130 为具有0.5μF较小容量的积层陶瓷电容器。作为电容器130,尽管可以 采用电解电容器,但采用比电解电容器的寿命长、能获得数10年的制 品寿命的积层陶瓷电容器来说是比较理想的。
于是,在电容器130中,一旦蓄积可驱动IC151和晶体振子152的规 定电压例如1V电压,该蓄电力就驱动IC151和晶体振子152,流入发电 机20线圈中的电流量可变化以调整电磁制动量,对发电机20、即指针 的回转周期进行调速。此外,即使在本实施例中,在回转控制回路150 的IC151中,设有用来自晶体振子152的振荡信号以输出基准信号的基 准信号输出回路,和检测出为电磁转换机的发电机20的转子12的周 期、并与基准信号比较输出比较控制信号的比较控制信号输出回路, 根据该比较控制信号,可使流入发电机20线圈中的电流量变化以对发 电机20的回转周期调速。此外,作为发电机20的调速控制方法,可以 采用将发电机20的输出端子连接成闭环状态的开关等、根据前述比较 控制信号使该开关连接、断开,以在发电机20上施加短制动以进行调 速的调制控制方式。
此外,电容器130通过开关131连接着作为蓄电装置的电容器132。 该电容器132有约5μF的较大容量。
在此,开关131的构成正如后述,为操作图中未示出的表把(外部 操作部件)并在0段(通常运针方式)或1段(日历修正方式)时与上 条柄轴连接,在2段(对针方式)时切断的机械式开关。为此,发电机 20动作之际,来自发电机20的电力不仅蓄积在电容器130中而且也蓄积 在电容器132中。此外,在对针操作中,停止发电机20时,因切断了开 关131,能维持电容器132的电压。这样,对针结束后,表把处于0,1 段,连接开关131时,来自电容器132的电力能使电容器130瞬时充电, 以对IC151施加规定的电压。这样,IC151在施加电压后约1秒就启动。
作为可改变流入线圈的电流量的手段,正如日本特开平8-101284 号公报的第1实施例所公开的、可改变与发电机20两端并联连接的负载 控制回路的阻抗的方法,或者正如第2实施例所记载的改变升压级数的 方法均是有效的。
这样的电控式机械表的构成如图16-19所示,通过操作与图中未 示出的表把相连接的上条柄轴31,通过立轮32、圆孔轮33等,回转方 孔轮4以卷紧发条1a。
将分针和时针对准的对针操作如下,拉出表把沿轴向移动前述上 条柄轴31并设置在2段,在挡件40、锁杆压板41、锁杆42的作用下,离 合轮35移动到拨针轮36一侧并与之啮合,同时,在前述拨针杆43作用 下,拨针轮36移动到分针轮38一侧并与之啮合,如图13所示,使筒状 小齿轮6a和时针轮6b回转。
此外,将上条柄轴31设置在1段时,不移动拨针杆43,只移动锁杆 42,因离合轮35与拨针轮36啮合,通过日历修正传送轮45能够修正日 历。
在电控式机械表中设有由操作表把而动作的起动装置50。该起动 装置50具有随挡件40的移动而移动并作为对前述转子12直接给予回转 力使其回转的起动部件的复位杆70。
如图16,17所示,挡件40以轴40a为中心可自由回转地轴支着,同 时与上条柄轴31卡合。并且,具有与形成在锁杆压板41上的3个卡合槽 41a,41b,41c卡合的定位销40b,和也如图20所示的、与形成在拨针 杆43和复位杆70上的槽43a,71卡合的销40c。挡件40的角部为与锁杆 42相接以能回转锁杆42。
锁杆压板41通过将前述挡件40的定位销40b与各卡合槽41a-41c 卡合,能将上条柄轴31、即表把的位置设定在0,1,2的3阶段上。
锁杆42以轴42a为中心可自由回转地轴支着。并且,其一端与前述 离合轮35卡合。为此,拉出上条柄轴31处于1段,2段,并且挡件40沿 图中逆时针方向回转时,推压挡件40,前述端部、即离合轮35向时针 的中心一侧移动,与拨针轮36卡合。
拨针杆43的构成为,通过在前述槽43a内移动销40c,以轴43b为中 心回转。此时,通过设计前述槽43a的形状,将表把在0,1段时和处于 2段时这2阶段下移动。该拨针杆43上如前述装有拨针轮36,随拨针杆 43的移动,拨针轮36移动到时针中心一侧可与时针轮38卡合。
此外,拨针轮36相对拨针杆43可安装成如图18,19所示,通过在 拨针杆43上的孔中嵌插日历修正传送轮45的轴,拨针轮36嵌入该轴, 以与日历修正传送轮45成一体回转。
复位杆70也如图21所示,可以轴72为中心自由回转地轴支着。该 复位杆70也通过设计前述槽71的形状,将表把在处于0,1段和成为2 段这2阶段下移动。
并且,在复位杆70上设有可与成为转子12外周部的为转子惯性圆 板12c的被卡合部的齿形12d卡合的卡合部77,和位于回路组件180上形 成的孔90中的2个开关部75a,75b。
复位杆70在将表把拉出到2段之际,将卡合部77与转子惯性圆板 12c的齿形12d卡合,而在推入表把之际,移动卡合部77,对转子惯性 圆板12c给予回转力。
复位杆70的开关部75a构成如图16,17所示,在上条柄轴31处于0, 1段时与位于孔90一侧的回路组件180接触,而在处于2段时,与处于另 一侧的回路组件180接触,由此,能够检测出上条柄轴31是否处于0,1 段或者2段。
复位杆70的开关部75b的构成为,在上条柄轴31处于0,1段时,与 回路组件180接触,而处于2段时,脱离回路组件180,由该复位杆70 的机械开关部75a构成前述电容器132用的开关131。
此外,回路组件180的构成为,在挠性基板上装有IC等,如图18, 20,21所示,由用螺钉紧固到底板2上的回路基座181和同样用螺钉紧 固到底板2上的回路压板182夹持固定。
对本实施例中的这种起动装置50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处于表把推入的通常位置时,如图16所示,挡件40的定位 销40b与锁杆压板41的卡合槽41a卡合,销40c与拨针杆43和复位杆70 的槽43a,71卡合。在该状态下,离合轮35与立轮32卡合,一旦回转表 把,就能通过上条柄轴31、离合轮35、立轮32和圆孔轮33,回转方孔 轮4,卷紧发条1a。
拨针轮36设置在不与时针轮38卡合处。再有,复位杆70的卡合部 77处于离开转子惯性圆板12c处。
于是,如图17所示,一旦将表把拉出到2段,挡件40就以轴40a为 中心逆时针方向回转,其定位销40b与锁杆压板41的卡合槽41b卡合。 同时,在挡件40的角部,锁杆42的端部被推向时钟中心方向,离合轮 35移动到拨针轮36一侧。此外,由挡件40的销40c,拨针杆43以轴43b 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回转,并将拨针轮36移动到时针轮38一侧。由此, 离合轮35与拨针轮36卡合,拨针轮36与时针轮38卡合,通过回转表把, 能够使时刻对准。
同时,复位杆70以轴72为中心逆时针方向回转。随着其回转,复 位杆70的卡合部77与转子惯性圆板12c卡合。
回转表把进行对针操作后,一旦推入表把进行对针结束操作,与 该操作相连动,如图22所示,通过挡件40顺时针方向回转,销40c在槽 71内移动,复位杆70顺时针方向回转,回到原来的位置。
随着复位杆70的移动,其卡合部77也迅速脱离转子惯性圆板12c, 回到原来位置。此时,卡合部77的前端向转子惯性圆板12c的切线方向 移动,随着其移动,在转子惯性圆板12c上加上沿箭头方向(顺时针方 向)的机械回转力。随着该转子惯性圆板12c的回转,六号轮11回转的 同时,通过五号轮10、5号第2中间轮16、5号第1中间轮15、四号轮9 等轮系,使各指针动作。
此时的回转力根据实际适当设置,但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成能在 接近用基准速度(能准确动作指针的速度、即若是秒针,为在1秒间动 作1秒的秒针的速度,例如8Hz)的速度下回转转子12的力。
一旦推入表把由对针作业复原,发电机20就开始动作,但在其开 始时,施加发条11a引起的回转力并由前述复位杆70对转子惯性圆板 12c加上回转力,转子12的回转速度从开始时变大,从发电机20输出的 电力在短时间内成为较大值。
采用如此的第2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
(21)由于设有起动装置50,该起动装置具有与来自推入表把的 对针作业的复原操作连动而动作的复位杆70,并用该复位杆70对转子 惯性圆板12c直接给予回转力,正如以往的轮系上施加回转力的场合, 可消除轮系增速引起的速度误差扩大。能够以规定的速度回转转子 12。为此,能够稳定转子12的回转,因直到IC151驱动的时间也一定, 通过施加预先设定的补正值,消除对时的误差,能够实现高精度管理。
例如,用复位杆直接驱动六号轮11的小齿轮时,7号轮(转子12) 加上以240Hz回转的回转力。在此,复位杆的动作速度在自六号轮11 转子12的增速比假定为10时,六号轮11能以240÷10=24Hz回转。由此 时的六号轮小齿轮的外周速度求得复位杆的速度时,成为2×π× 0.5mm(六号小齿轮半径)×24(Hz)=75.4mm/s。用该速度下移动 的复位杆70直接驱动转子惯性圆板12c时,其回转速度为f=惯性圆板 外周速度/(2×π×惯性圆板半径)=75.4/(2×π×3)=4.0(Hz)。
由同样的计算方法,用200Hz回转7号轮的回转力的复位杆70直 接驱动转子惯性圆板12c时,其回转速度f为3.33Hz。此外,由以280Hz 回转7号轮的回转力的复位杆70直接驱动转子惯性圆板12c时,其回 转速度f为4.66Hz。即,同样使用复位杆70之际,驱动六号轮11的小 齿轮时,即使在转子12上产生200-280Hz的80Hz偏差,如直接驱动 转子惯性圆板12c,则不会生成3.33-4.66Hz的1.33Hz的偏差。也就 是说,复位杆70的驱动力偏差引起的转子12回转速度的误差能够削 减到以往的约1/60,能够大致以规定的速度回转转子12。
(22)由于形成的复位杆70具有与转子12的外周部直接卡合的卡 合部77,在对针时进行拉出表把等的第1操作中,能够可靠地限制转子 12,也能够准确地进行对针操作。此外,对针结束时,通过推入表把 等的第2操作移动复位杆70,能够立即起动转子12。
(23)由于将复位杆70的卡合部77构成可与构成转子12的部件中 直径最大的转子惯性圆板12c的齿形12d卡合,由复位杆70施加的力即 使较小,回转扭矩也会很大。为此,作为复位杆70能够由所需刚性较 小、比较细的部件构成,能够轻量化并且配置也容易。
(24)由于在转子回转轴与转子惯性圆板12c之间设有滑动机构, 即使暂时在转子惯性圆板12c上施加比规定大的力时,因转子惯性圆板 12c相对转子回转轴的滑动,抑制了回转,能将转子12的回转速度始终 保持在一定速度下。
(25)卡合部77由于在转子惯性圆板12c的切线方向即回转方向移 动,由复位杆70回转转子惯性圆板12c之际的效率能够得以提高,由 此,能够始终稳定地起动。
(26)由于设有根据表把操作而断开、连接的开关131(开关部 75b)和通过开关131与IC151一侧连接的电容器132,在发电机20停止 对针时,能够维持电容器132的电压,由对针复原时,电容器132的电 力能够对电容器130瞬时充电并能对IC151施加电压。为此,能够迅速 地、例如在1秒内起动IC151。
(27)由于用复位杆70将回转力直接加到转子惯性圆板12c上能够 高精度地控制转子12的回转速度,例如,也能够始终以基准速度(8Hz 等)起动并回转转子12。由此,电力供给并起动回转控制装置150,至 开始控制的时间,例如在1秒时间内能够准确地移动指针,可消除指示 误差。
(28)由于在转子12上能加上机械回转力起动,所以能够使用有 齿轮扭矩难以起动的有铁芯的发电机20。因能使用有铁芯的发电机 20,能使转子12的转子磁铁12b较小,并且耐冲击性也能很强,能使电 控式机械表小型化并且耐强冲击。
(29)复位杆70与表把的推入速度无关,能够在一定速度下移动。 因此,可使由复位杆70加在转子惯性圆板12c上的回转力始终为一定, 能够给予转子12稳定且一定的回转力的同时,因不必考虑表把的推入 速度等,能够提高操作性。
(30)起动装置50、即复位杆70因与推入作为来自对针的复原操 作的表把(外部操作部件)的操作连动而动作,操作者能够无意识地 动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31)由复位杆70施加的回转力的精度即使不是那么高,因转子 12的回转速度能维持一定,所以复位杆70的构造简单,部件数目少, 并能降低成本。
(第3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加以说明。在下面的各实施例中,与 前述的第1实施例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其说明加 以省略。
在前述的第1实施例中,复位杆70的卡止部73与起动弹簧施力部74 成为一体,其相对位置也不变化,但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图23,24 所示的构成,在复位杆70中,在与六号小齿轮11a卡合的卡合部73和对 起动弹簧60施力的起动弹簧施力部74之间通过形成开槽的分隔体,以 使卡止部73和起动弹簧施力部74的相对位置变化。
此外,在第1实施例中,通过将起动弹簧60用固定销61固定到底板 2上,回转销61,以可调整起动弹簧60的初期位置,但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25所示,采用将起动弹簧60的基端侧压入并固定在位于底板2上的 2个突起2a上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拉出表把使复位杆70以轴72为中心沿图中逆时针 方向回转时,如图24所示,首先,卡止部73与小齿轮11a卡合。此外, 由起动弹簧施力部74推压起动弹簧60,起动弹簧60挠曲,其前端的卡 合部63与小齿轮11a的齿(被卡合部)卡合。
在推入表把进行对针结束操作时,与该操作连动,如图23所示, 复位杆70沿图中顺时针方向回转返回到原来位置。此时,首先,起动 弹簧施力部74移动,接着,卡止部73移动,各自迅速脱离起动弹簧60 和小齿轮11a。为此,起动弹簧60在其自身弹力下返回到原来位置,此 时在六号小齿轮11a上施加机械回转力,并与前述第1实施例同样,转 子12回转。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能获得与前述第1实施例的(1)、(2)、(4) -(12)同样的效果外,还具有(13)即使复位杆70的卡止部73等各 部件的尺寸精度多少有些误差,也能抑制小齿轮11a上施加的机械回转 力的变动,能够稳定地回转。
此外,(14)卡止部73能够设定成必须首先与小齿轮11a卡合,因 卡止部73与小齿轮11a卡合的时间和将起动弹簧60的卡合部63与小齿 轮11a的被卡合部卡合的时间的顺序始终是一定的,能够将起动弹簧60 可靠且方便地与小齿轮11a卡合。
再有,(15)由于不必用固定销61固定起动弹簧60可调整其初期 位置,所以能够通过压入底板2的突起2a中固定起动弹簧60,能够简化 制造工序,易提高制造能力。
即,第1实施例时,因复位杆70的卡止部73和起动弹簧施力部74 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当例如因制造上的误差,在起动弹簧施力 部74的突出尺寸上产生误差时,加在小齿轮11a上的机械回转力也会产 生误差。即,在使用起动弹簧施力部74的突出尺寸小的复位杆70时, 卡止部73与小齿轮11a卡合之际,不能由起动弹簧施力部74对起动弹簧 60充分施力,为此,加在小齿轮11a上的机械回转力也变小。此外,在 使用起动弹簧施力部74的突出尺寸大的复位杆70时,卡止部73与小齿 轮11a卡合之际,起动弹簧施力部74对起动弹簧60施力过分,加在小齿 轮11a上的机械回转力也会变大。为此,必须由前述固定销61调整起动 弹簧60的初期位置,会降低制造效率。对此,采用本实施例,因卡止 部73与起动弹簧施力部74是分隔体,即使稍微产生误差,也能由卡止 部73等的挠性吸收,因此不需起动弹簧60的初期位置的调整。
(第4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第2实施 例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分标以相同的序号,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图26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放大的转子12部分。本第4实施例 为,将前述第2实施例的转子惯性圆板12c上遍布全周形成的、作为被 卡合部的齿形12d只形成一部分。
详细地讲,转子惯性圆板12c的齿形12d在转子惯性圆板12c外周的 一部分且在对置的2处形成。于是,在复位杆70与该齿形12d卡合之际, 转子磁铁12b设定成其磁极方向与齿形12d的位置方向错开。由此,复 位杆70在卡合部77与齿形12d卡合之际,可将转子12限制在静止的稳定 位置外的位置上。
采用这样的第4实施例,除了获得与前述第2实施例的(21)-(31) 同样的效果外,还具有(32)由于将转子12限制在静止的稳定位置外 的位置上,起动时的齿轮扭矩影响小,由复位杆70施加的起动扭矩能 够更小。
(第5实施例)
图27,图28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转子12部分。在本第5实施例 中,前述第2实施例的转子12为与无刷电机同样结构的转子12。
即,转子12具有沿其轴向隔开间隔设置的一对圆板状的转子磁铁 12b,各转子磁铁12b由板状的支承扼架12e支承着。并且,作为对置部 件的基板223配置在各转子磁铁12b间,在对应于各转子磁铁12b的位置 上设有线圈124。在这种转子12中,因包含圆板状转子磁铁12b的转子 12自身也起到惯性圆板作用,不用设置前述第2实施例那样的转子惯性 圆板12c。
于是,在2片支承扼架12e一方形成与前述第2实施例同样的齿形 12d,通过将复位杆70的卡合部77与该齿形12d卡合,支承扼架12e、即 转子12上直接加上回转力。
采用这样的第5实施例,获得与前述第2实施例的(21)-(31) 同样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构造的发电机具有不易发生漏磁、铁损 小的优点,但重量、即惯性大,起动性差,但由于用复位杆70能够直 接回转支承扼架12e,所以能够提高起动性。
(第6实施例)
图29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转子12的示意图。本第6实施例为, 前述第2实施例中使复位杆70和转子惯性圆板12c直接接触以给予转子 12回转力的结构为由磁力给予转子12回转力的结构。
详细地讲,在复位杆70的前端设有根据表把的操作而移动的磁 铁,其前端延伸到转子磁铁12b的附近,在与转子磁铁12b之间起作用 的磁力、即磁卡合给予转子12回转力。
也就是说,复位杆70的前端接近转子磁铁12b附近时,在转子磁铁 12b中,与复位杆70前端的磁极(例如S极)互吸的磁极(例如N极)回 转以位于复位杆70一侧,此外,逆时针方向移动复位杆70时,在互吸 状态下转子磁铁12b也顺时针方向回转。由此,能够直接给予转子12回 转力。
采用这样的第6实施例,除了获得前述第2实施例的(21)、(24)、 (26)-(31)同样的效果外,还具有(33)由于用磁力直接给予转 子12回转力,复位杆70与转子12可以不直接接触,能够防止复位杆70 或转子12的磨损发生。
此外,(34)由于设置在转子12一侧的磁铁兼作转子磁铁12b使用, 没有必要在转子12一侧设置新的磁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够抑制 重量的增加。
(第7实施例)
图30,图31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转子12部分。在本第7实施例 中,与前述第6实施例同样,前述第2实施例中使复位杆70与转子惯性 圆板12c直接接触以给予转子12回转力的结构为由磁力、即磁卡合给予 转子12回转力的结构。
详细地讲,在转子惯性圆板12c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沿其周缘 设置多个磁铁161,利用该磁铁161和位于复位杆70前端下表面上的磁 铁162使转子12回转。此时,磁铁161中复位杆70一侧的磁极与磁铁162 的转子惯性圆板12c一侧的磁极设置成互吸的磁极(S极和N极)。也就 是说,复位杆70的前端接近转子惯性圆板12c时,磁铁161,162相互吸 引,在该吸力下,给予转子12回转力。
采用这样的第7实施例,除了获得前述实施例的(21)、(24)、 (26)-(31)、(33)同样的效果外,还具有(35)象兼作转子磁 铁12b时那样,有磁铁的复位杆70没有必要伸至转子12的回转中心位 置,复位杆70的配置自由度得以提高,能够提高空间效率。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各实施例,包含能实现本发明目的的 其他构成等,以下所示的变形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可以将如前述第1,3实施例那样的、具有起动弹簧60和起 动弹簧动作部件(复位杆70)的起动部件(起动装置50)用于在与第2 实施例那样的转子12外周部卡合的起动装置中。
反之,采用如第2实施例那样的复位杆70上设置卡合部77的起动装 置50,可以回转作为机械能传递机构的轮系上设置的回转对象齿轮, 例如六号小齿轮11a。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起动装置只要是与机械能传递机构的回转对 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12卡合并能对它们施加回转力即可。
此外,回转本发明的电磁转换机的起动装置中转子12的起动部件 是以将前述转子12向其回转方向一侧回转的构成进行说明的,但也可 以是向与前述转子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的构成。此时尽管通过起 动部件转子反向回转,但由发条等机械能,转子12能立刻向原来的回 转方向回转。也就是说,由于通过起动部件,转子也例如反向移动, 加在转子12上的摩擦力从数值较大的静止摩擦降低到较小的运动摩 擦,停止的转子12易于起动。因而,正如前述,转子12的回转方向转 换成原来的回转方向一侧后,回转速度急剧上升,即使包含当初回转 至反向的因素,也由于使用起动部件,能够提高转子的起动性。
另外,在前述实施例中,与作为回转对象齿轮的六号小齿轮11a或 转子12(转子惯性圆板12c)卡合的卡合部63,77向六号小齿轮11a或 转子惯性圆板12c的切线方向移动,但其移动方向也可以是大致的切线 方向、即相对切线方向,向卡合部63,77与六号小齿轮11a和转子惯性 圆板12c的接触部的摩擦系数相对应的角度值(摩擦角)倾斜的范围内 的方向移动。若卡合部63,77的移动方向在大致切线方向的范围内, 则能够获得与向切线方向移动时同样的作用效果。但是,正如前述实 施例,最好朝切线方向移动。
在第2实施例中,作为转子惯性圆板12c与复位杆70接触的构造, 并不限于齿形12d与卡合部77接触。例如,可以如图32所示,转子惯性 圆板12c上接触复位杆70的前端,在该接触部分分别设置橡胶件等止滑 件163,通过摩擦力施加回转力。此外,也可不设置止滑件163,而是 通过蚀刻或放电加工、切削等对复位杆70和转子惯性圆板12c相互接触 的部分进行凹凸加工,并由它们的摩擦力等传送回转力。
同样,在小齿轮11a与复位杆70卡合时,也可以利用摩擦力卡合。 虽然在利用这种摩擦力时也希望在转子12或小齿轮11a的切线方向上 加力,但并不是必须在切线方向上。
此外,如第6,7实施例所述,虽然在由磁卡合对回转对象齿轮、 小齿轮、转子施加回转力时也希望在齿轮或转子的切线方向上加力, 但并不必是切线方向上。
作为复位杆70的卡合构造,可以是如图33所示,预先在转子惯性 圆板12c的周缘设有前端侧离开转子惯性圆板12c的下表面(或者上表 面)规定间隔而形成的弹性部件164(该图(A)),卡合时,复位杆 70的前端越过弹性部件164地回转,也可以如该图(B)所示,弹性部 件164的内侧与复位杆70的前端相接卡合。在返回原来的场合,向与卡 合复位杆7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通过弹性部件164和转子惯性圆板 12c之间返回。
作为第1,3实施例中的回转对象齿轮,并不限于六号小齿轮11a, 可以是六号轮11或五号轮10等其他齿轮。但是,从转子12的回转量或 施加到回转对象齿轮上的力来说,最好是如前述实施例那样的转子12 的1段前的六号轮11,此外,为了确实与起动弹簧60卡合,最好对六号 小齿轮11a施加回转力。
作为起动弹簧60,并不限于前述那样的板簧,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的弹簧。此外,在前述第1实施例中,起动弹簧60固定到可回转的销61 上,但可以如第3实施例那样直接固定到底板2等上。但是,使用销61 具有能够在之后调整起动弹簧60的初期位置,改变设定回转力的优 点。
此外,作为在前述第1,3实施例中的复位杆70,可以不具有卡止 部73,只具有起动弹簧施力部74。
作为外部操作部件并不限于表把,在例如另外设置对针用的按钮 时,可以将该按钮作为外部操作部件。此时只要是与推压前述按钮的 操作连动,使起动装置(回转驱动机构)50动作的构成即可。但是, 将表把作为外部操作部件时,具有能与对针后的复原操作连动使起动 装置动作,操作性能好的优点。
在前述实施例中,设置了开关131和电容器132,但可以不设置它 们,只设置电容器130。此时,由于电容器130为与前述实施例同样的 小容量结构,对针后,可以只由来自发电机20的电力对电容器130充 电,之后起动IC151。此外,也可增大电容器130的容量,即使在对针 中也由电容器130持续驱动IC151。
在前述实施例中,用起动弹簧60的卡合部63或复位杆70的卡合部 77给予转子12以基准速度回转的回转力,但也可以不必给予以基准速 度回转的回转力。只要是起动弹簧60或复位杆70不发生回转力过大制 动失效或回转力过小转子12不能回转的问题,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给 予回转力。
作为直接给予转子回转力的构成,并不限于前述各实施例,可以 采用由起动部件直接给予转子回转力使其回转的构成。
在前述第4实施例中,齿形与转子磁铁的相位错开,但并不限于 此,例如,可以配置成同相位。但是,齿形与转子磁铁的相位错开, 将转子12限制在静止的稳定位置外的位置上则起动时的齿轮扭矩的影 响小,由复位杆70施加的起动扭矩能够更小。此外,即使在使用第6, 7实施例的磁铁时,为了使转子磁铁12b脱离静止的稳定位置,可以调 整磁铁的配置位置或复位杆70的位置。
另外,由于由复位杆70施加到转子12上的力没有大的变动,在转 子回转轴与转子惯性圆板12c之间也可不设置滑动机构。
在前述第2实施例中,是将复位杆70与转子惯性圆板12c的外周 部卡合,但也可以例如与转子小齿轮12a卡合。此时,转子小齿轮12a 上因预先形成可作为被卡合部利用的齿轮,具有不必形成转子惯性 圆板12c的齿形12d那样的新齿形的优点。但是,因转子小齿轮12a的 半径小,必须由复位杆70施加较大的力,复位杆70的刚性也必须提 高,但如采用前述第2实施例的复位杆70,则具有作为复位杆70所需 刚性也能够较小、能够由较细的部件构成、轻量化且易配置的优点。
作为电磁转换机,并不限于前述各实施例那样的发电机20,可适 用于电机。作为该电机,也可以是前述第1-4实施例那种类型的电机, 也可以是第5实施例那种类型的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计时装置,并不限于电控式机械表,可以是例如具 有使回转锤动作以发电的自动卷绕发电式表等各种发电装置的手表、 座钟、时钟等各种表。此外,本发明的电磁转换机的起动装置因也能 作为电机的起动装置利用,即使作为计时装置,可以适用于采用由钮 扣电池或太阳电池等电能源驱动的步进电机等驱动指针的计时装置。
本发明的电磁转换机的起动装置并不限于用于计时装置上,能够 适用于携带式血压计、携带电话机、寻呼机、计步器、计算器、携带 式个人计算机、电子笔记本、携带式收音机、八音盒、节拍器、电动 剃须刀等各种内藏发电机或电机的机器或发电装置。也就是说,本发 明能够适用于有发电机或电机等电磁转换机的各种机器。
此外,机械能源也并不仅限于发条,可以是橡胶、弹簧、重锤等, 可以根据适用本发明的对象适当设定。
作为将来自发条等机械能源的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的转子的机械 能传递装置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那样的轮系(齿轮),可以利用摩擦 轮、皮带与滑轮、链条与链轮齿条与小齿轮、凸轮等,可以根据适 用本发明的机器的种类等适当设定。
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正如上述,采用本发明,由于使用的起动部件具有与机械能传递 机构的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被卡合部机械卡合的卡合部, 与以往那样的利用摩擦力的相比,给予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转子 的机械回转力能够有效、稳定。
此外,如仅用起动弹簧的弹性力对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 施加回转力,能够将机械回转力更稳定地给予齿轮、小齿轮或转子。
再有,如在齿轮或转子的大致切线方向上移动回转对象齿轮、小 齿轮或与转子的卡合部以将机械回转力施加给齿轮、小齿轮或转子, 能够提高起动弹簧引起的齿轮、小齿轮或转子的回转效率,能够更进 一步稳定地回转回转对象齿轮、小齿轮或转子。
另外,将回转力直接给予转子时,与将回转力加在轮系时相比,能够 消除增速引起的速度误差扩大,能够以规定的速度回转转子。因此, 因能够易于稳定转子的回转速度,到IC驱动的时间也一定,通过施加 预先设定的补正值,可消除对时的误差,能够实现高精度地管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