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电动机械钟或表 / 调整时间指示装置的电动操作装置 / 具备有指针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及针位置检测控制方法

具备有指针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及针位置检测控制方法

申请号 CN200810184451.X 申请日 2008-12-24 公开(公告)号 CN101470407B 公开(公告)日 2010-12-15
申请人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岛直;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在无法光检测秒针、分针、 时针 等的 指针 的 位置 的场合,停止指针的位置检测从而能够防止 电池 的消耗的针位置检测装置。若判断为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所未能检测时的针位置检测错误的次数连续了预定的次数,则在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例如至11点位置的5分钟前即10点55分为止停止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由此,无须多次重复进行秒针(2)、分针(3)、时针(4)的针位置检测,从而能够防止电池的消耗。
权利要求

1.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检测单元(31、32),其检测光对于分别安装有指针(2、3、4)的多个指针轮(20、25、27)的对应透光孔部(21、28、29)的透过、不透过;
位置检测单元(13),其基于利用该光检测单元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以及
光检测停止控制单元(35),其对于利用该针位置检测单元对上述指针轮的位置所未能光检测的次数进行计数,并判断该所计数的次数是否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该判断结果,以判断为上述所计数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为条件,在从判断为上述所计数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的时刻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上述位置检测单元的光检测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选择上述指针所进行通常指针运转的通常指针运转模式及用于显示上述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的错误显示模式的任一个时操作的操作单元(S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指针轮具备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20、25、27),上述秒针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孔部(21),上述分针轮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光孔部(28),上述时针轮具有在从时刻的1点到12点的各整点中除了特定的整点的累计11个的第三透光孔部(29),
上述预定的时刻是每整点的几分钟前的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时刻是下一次的特定的整点的几分钟前的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时刻是上述期间终了而成为时刻的计时再开始状态的时刻。
6.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检测单元(31、32),其检测光对于分别安装有指针(2、3、4)的多个指针轮(20、25、27)的对应透光孔部(21、28、29)的透过、不透过;
位置检测单元(13),其基于利用该光检测单元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
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单元(45、46),其在利用该位置检测单元未能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时,将表示该未能光检测的情况的针位置检测错误向用户报知;以及
光检测停止控制单元(35),其判断利用该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单元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次数是否连续了预定的报知次数,以判断为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报知次数为条件,在从判断为上述所计数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的时刻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上述位置检测单元的光检测动作。
7.一种针位置检测控制方法,用于具备了分别安装有指针(2、3、4)并具有对应的透光孔部(21、28、29)的多个指针轮(20、25、27)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光对于多个指针轮(20、25、27)的透光孔部(21、28、29)的透过、不透过的光检测步骤(S31~S86);
基于在该光检测步骤所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步骤(S31~S86);以及
对于通过该位置检测步骤对上述指针轮的位置所未能光检测的次数进行计数,并判断该所计数的次数是否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该判断结果,以判断为上述所计数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为条件,在从判断为上述所计数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的时刻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通过上述位置检测步骤的光检测动作的位置检测停止控制步骤(S110~S117)。
8.一种针位置检测控制方法,用于具备了分别安装有指针(2、3、4)并具有透光孔部(21、28、29)的指针轮(20、25、27)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光对于上述指针轮的透光孔部的透过、不透过的光检测步骤(S31~S86);
基于通过该光检测步骤所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步骤(S31~S86);
在通过该位置检测步骤未能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时,将表示该未能光检测的情况的针位置检测错误向用户报知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步骤(S66、S77、S87、S96);以及
判断通过该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步骤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次数是否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判断为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报知次数为条件,在从判断为上述所计数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的时刻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通过上述位置检测步骤的光检测动作的位置检测停止控制步骤(S110~S117)。
9.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光对于安装有指针的指针轮的透光孔部的透过、不透过的光检测单元(31、32);
基于利用该光检测单元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13);
判断利用该位置检测单元对上述指针的位置所未能光检测时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次数是否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判断为上述针位置检测错误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为条件,在从判断为上述所计数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的时刻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上述位置检测单元的上述指针轮的光检测动作的光检测停止控制单元(35);以及
在选择上述指针所进行通常指针运转的通常指针运转模式及用于显示上述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的错误显示模式的任一个时操作的操作单元(SW)。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秒针、分针、时针等的指针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日本特开2000-162336号公报所记载的指针钟表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该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利用第一驱动达的旋转所传递而旋转的秒针轮来对秒针进行指针运转的第一驱动系统;利用第二驱动马达的旋转所传递而分别旋转的分针轮及时针轮来对分针及时针分别进行指针运转的第二驱动系统;以及在第一、第二各驱动系统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以在同一轴上重合的状态旋转时,将分别设置在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上的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利用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光学地检测的检测部,并构成为基于通过该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判断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各旋转位置,从而判断秒针、分针、时针的指针运转位置。
然而在这种现有的针位置检测装置中,由于只是判断秒针、分针、时针的指针运转位置,因此,在判断为秒针、分针、时针在准确地进行指针运转的场合,依旧进行通常的指针运转即可,但在不能检测秒针、分针、时针的位置的场合,多次重复进行秒针、分针、时针的位置检测,因此,存在电池的消耗严重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无法检测秒针、分针、时针等的指针的位置时,停止指针的位置检测从而能够防止电池的消耗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按照该发明的一个概念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光对于安装有指针的指针轮的透光孔部的透过、不透过的光检测单元;基于利用该光检测单元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检测上述指针的位置的针位置检测单元;以及利用该针位置检测单元在未能检测上述指针的位置时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时,在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上述针位置检测单元的上述指针的位置检测的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
按照该发明的一个概念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光对于安装有指针的指针轮的透光孔部的透过、不透过的光检测单元;基于利用该光检测单元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对于利用该针位置检测单元对上述指针轮的位置所未能光检测的次数进行计数,并判断该所计数的次数是否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该判断结果,以判断为上述所计数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以上为条件,在从该判断的时刻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上述位置检测单元的光检测动作的光检测停止控制单元。
该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光对于安装有指针的指针轮的透光孔部的透过、不透过的光检测单元;基于利用该光检测单元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在利用该位置检测单元未能光检测上述指针轮的位置时,将表示该未能光检测的情况的针位置检测错误向用户报知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单元;以及以判断为利用该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单元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报知次数为条件,在从该判断的时刻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上述位置检测单元的光检测动作的光检测停止控制单元。
该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光对于安装有指针的指针轮的透光孔部的透过、不透过的光检测单元;基于利用该光检测单元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的位置的针位置检测单元;在利用该针位置检测单元未能检测上述指针的位置时,报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单元;以及在利用该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单元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报知次数时,在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上述位置检测单元的上述指针的位置检测的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
按照该发明的一个概念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光对于安装有指针的指针轮的透光孔部的透过、不透过的光检测单元;基于利用该光检测单元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来光检测上述指针的位置的针位置检测单元;利用该针位置检测单元在未能检测上述指针的位置时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时,在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上述针位置检测单元的上述指针的位置检测的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以及在选择上述指针所进行通常指针运转的通常指针运转模式及用于显示上述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的错误显示模式的任一个时操作的操作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针位置检测单元连续预定次数未能检测指针的位置时,在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能够使利用针位置检测单元的指针的位置检测。因此,无须多次重复进行针位置检测,从而能够防止因针位置检测而引起的电池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该发明的指针式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钟表模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钟表模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钟表运转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分解了图3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机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了图2的第一驱动系统和第二驱动系统中的要素的详细内容及其动作条件的图。
图7是表示了图5的秒针轮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通过检测部的对于图7秒针轮的检测图案的图。
图9是表示了图5的时针轮的放大俯视图。
图10表示图7的秒针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0A~图10M是表示使秒针轮从基准位置(00秒位置)每次旋转了2步(12°)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1表示图5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1A~图11M是表示使分针轮每次旋转了1步(12°)时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N是使分针轮从图11M的状态旋转了360步(相当于一个小时)时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O是表示使分针轮从图11N的状态旋转了相当于九个小时时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P是表示使分针轮从图11O的状态旋转了相当于一个小时的“11点00分位置”上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
图12表示图5的仅秒针轮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2A~图12F是表示使偏离了基准位置的秒针轮向基准位置移动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3表示图5的分针轮和时针轮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3A~图13F是表示使偏离了基准位置的分针轮和时针轮向基准位置移动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4表示图5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偏离了基准位置的场合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图14A~图14F是表示使偏离了基准位置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向基准位置移动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5表示确认秒针、分针、时针的各针位置在通常指针运转时的每个整点是否准确的针位置确认动作,图A~图15F是表示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每两秒钟的各动作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图5的分针轮每次旋转了1步(1°)时分针轮的第二透光孔部对检测部的检测位置的移动量的放大俯视图。
图1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手表的电路构成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使秒针向基准位置移动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19是表示使分针向基准位置移动的基本的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0是表示使时针向基准位置移动的基本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1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向基准位置移动的基本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2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向基准位置移动的基本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3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向基准位置移动的基本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4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向基准位置移动的基本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5是表示每在通常指针运转时的每时55分确认秒针、分针、时针的位置的针位置确认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6是表示用于在连续发生针位置检测错误时停止针位置检测处理的错误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7是用表格表示了针位置检测错误的显示状态的图。
图28是表示根据该实施方式分针轮的分针位置检测单元的变形例进行的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秒针轮的第一变形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3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秒针轮的第二变形例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7说明将该发明应用到指针式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
该指针式手表具备图1及图2所示钟表模块1。该钟表模块1,用来使秒针2、分针3、时针4在表盘5的上方运转而指示时刻,配置在手表壳TK内。在该场合,在手表壳TK上部安装有表玻璃,在该手表壳TK的下部安装有背盖。
如图2所示,钟表模块1构成为具备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并在这些之间设有钟表运转器8。在该场合,在位于上侧的上部壳体6的上面使太阳能电池板9介于其间而设有表盘5。另外,在位于下侧的下部壳体7的内面(在图2中为上面)设有电路板10。
如图2~图4所示,钟表运转器8具备:使秒针2运转的第一驱动系统11;使分针3及时针4运转的第二驱动系统12;以及用于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指针运转位置的检测部13,第一、第二驱动系统11、12在安装在底板14、齿轮列承板15、中间承板16上的状态下,配置在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之间。
如图2~图4所示,第一驱动系统11具备第一步进马达17;由该第一步进马达17旋转的五号轮18;以及由该五号轮18旋转的四号轮即秒针轮20,并构成为秒针2安装在该秒针轮20的秒针轴20a上(参照图4)。如图2所示,在该场合,第一步进马达17具备:线圈组件17a;定子17b;以及转子17c,并构成为使线圈组件17a产生磁场而使转子17c每次以180度步进旋转。
如图2及图3所示,五号轮18与第一步进马达17的转子17c的转子小齿轮17d啮合而旋转。秒针轮20与五号轮18的小齿轮18a啮合而旋转。在该秒针轮20的中心部设有秒针轴20a。如图2所示,该秒针轴20a穿过上部壳体6、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贯通孔5a向上方突出,如图4所示,构成为秒针2安装在该所突出的前端部。另外,如图5及图7所示,在该秒针轮20上设有后述的第一透光孔部21(由第一圆形孔21a、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构成)。
另一方面,如图2~图5所示,第二驱动系统12具备第二步进马达22;由该第二步进马达22旋转的中间轮23;由该中间轮23旋转的三号轮24;由该三号轮24旋转的二号轮即分针轮25;由该分针轮25旋转的跨轮26;以及由该跨轮26旋转的套轮即时针轮27,分针3安装在分针轮25的分针轴25a上,并且时针4安装在时针轮27的时针轴27a上。
在该场合,如图2所示,第二步进马达22具备线圈组件22a、定子22b、转子22c,并构成为使线圈组件22a产生磁场而使转子22c每次以180度步进旋转。如图2及图3所示,中间轮23与第二步进马达22的转子22的c转子小齿轮22d啮合而旋转。如图5所示,在该中间轮23上设有后述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三号轮24与中间轮23的小齿轮23a啮合而旋转,分针轮25与三号轮24的小齿轮24a啮合而旋转。
如图2及图4所示,在该分针轮25的中心部设有秒针轮20的秒针轴20a所旋转自如地插入并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分针轴25a。如图2所示,该分针轴25a穿过上部壳体6、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贯通孔5a向上方突出,如图4所示,分针3安装在该所突出的前端部。由此,分针轮25以重叠在秒针轮20的上侧的状态与秒针轮20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另外,如图5所示,在该分针轮25上设有后述的第二透光孔部28。
如图2所示,跨轮26与分针轮25的小齿轮25b啮合而旋转。时针轮27与跨轮26的小齿轮26a啮合而旋转。在该时针轮27的中心部设有分针轮25的分针轴25a所旋转自如地插入并向上方突出的筒状的时针轴27a。如图2所示,该时针轴27a穿过上部壳体6、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贯通孔5a向上方突出,并构成为时针4如图4所示那样安装在该所突出的前端部。由此,时针轮27以重叠在分针轮25的上侧的状态与秒针轮20及分针轮25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另外,如图5所示,在该时针轮27上设有后述的第三透光孔部29。
在该场合,如图6的表所示那样设定第一、第二驱动系统11、12中的各齿轮的齿数、一个脉冲的各齿轮的旋转、各齿轮的一个旋转所需的脉冲数、以及第一~第四透光孔部21、28~30的有无。
即、第一驱动系统11的转子17c的转子小齿轮17d以一个脉冲旋转(1步)180度(以下称角度的单元为“°”),五号轮18以一个脉冲(转子17c的1步)旋转36°。四号车即秒针轮20由于一个脉冲(转子17c的1步)旋转6°,因而以60个脉冲(转子17c的60步)旋转一圈。
第二驱动系统12的转子22c的转子小齿轮22d以一个脉冲旋转(1步)180°,中间轮23由于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30°,因而以十二个脉冲(转子22c的12步)旋转一圈。三号轮24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4°,二号轮即分针轮25由于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1°,因而以360个脉冲(转子22c的360步)旋转一圈。跨轮26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1/3°,套轮即时针轮27由于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1/12°,因而以4320个脉冲(转子22c的4320步)旋转一圈。
如图2所示,检测部13具有分别设置在上部壳体6和电路板10上的由LED(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发光元件31和由光电晶体管构成的受光元件32。
构成为通过在秒针轮20的透光孔部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的一个、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一个、以及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之间的光通道即检测位置P(在该实施方式的场合,作为检测位置P设置在正午位置(0点00分00秒位置))一致或一部分重叠时,受光元件32接受来自发光元件31的通过这些透光部的光,而检测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各旋转位置。作为检测位置P,也可设置在11点55分等其它位置。
如图7所示,在秒针轮20中,第一圆形孔21a设置在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隔着不同间隔的第一、第二遮光部21d、21e设置在该第一圆形孔21a的两侧,第三遮光部21f是秒针轮20的直径上的与一圆形孔21a相对的点,设置在第二、第三长孔21b、21c之间。
如图7及图27所示,由于秒针轮20的直径为3~4mm左右,因而第一圆形孔21a其直径形成为0.4~0.5mm左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为12°左右的宽度)的大小。另外,如图7所示,第二、第三长孔21b、21c中的第二长孔21b在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中心为基准(0°),从大致48°位置(8秒位置)左旋至大至168°位置(28秒位置)的范围设置成与第一圆形孔21a的旋转移动轨迹对应的圆弧状。如图7所示,第三长孔21c在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中心为基准(0°),从大致192°位置(32秒位置)左旋至大至300°位置(50秒位置)的范围设置成与第一圆形孔21a的旋转移动轨迹对应的圆弧状。
在该场合,第一、第二各遮光部21d、21e中的位于秒针2的指针运转方向侧(图7中为左旋侧)的第一遮光部21d,如图7所示,以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相对于第一圆形孔21a的直径(12°宽度)为三倍左右的间隔、即以实质上36°左右的宽度的间隔设置在从作为第一圆形孔21a的中心的基准位置(0°位置)左旋至大至48°位置(8秒位置)的范围。
另外,位于与秒针2的指针运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图7中为右旋侧)的第二遮光部21e以比第一遮光部21d的间隔还长相当于一个第一圆形孔21a左右的间隔设置,即以相对于第一圆形孔21a的直径为四倍左右的间隔,以实质上48°左右的宽度的间隔设置在从作为第一圆形孔21a的中心的基准位置(0°位置)右旋至大至60°位置(50秒位置)的范围。另外,如图7所示,第三遮光部21f以与第一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设置在位于第一圆形孔21a的对角线上的第二、第三长孔21b、21c之间。
而且,第一遮光部21d与位于该对角线上的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对应。第二遮光部21e与位于该对角线上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对应。第三遮光部21f与位于该对角线上的第一圆形孔21a的一部分对应。由此,秒针轮20构成为,在第一~第三遮光部21d~21f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相对的位置)对应的状态下,若旋转180°(旋转一半),则第一圆形孔21a、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的某一个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
该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旋转角为12°,旋转时间为2秒),在旋转60步(旋转角为360°,旋转时间为60秒)期间,在检测部13以每2秒进行检测时,成为如图8所示的通过检测部13的检测图案。即、在秒针轮20处于0秒位置(0°位置)时,检测部13检测第一圆形孔21a,在处于2秒位置(12°位置)到6秒位置(36°位置)时,检测部13由第一遮光部21d所阻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
在处于从秒针轮20的8秒位置(48°位置)到28秒位置(168°位置)时,检测部13连续检测第二长孔21b,在处于30秒位置(180°位置)时,检测部13由第三遮光部21f所阻挡,成为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在处于从32秒位置(192°位置)到50秒位置(300°位置)时,检测部13连续检测第三长孔21c,在处于从52秒位置(312°位置)到58秒位置(348°位置)时,检测部13由第二遮光部21e所阻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
另一方面,如图5中实线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是设置在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0°位置)的一个圆形孔。该第二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也是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且设置在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对应的位置上。如图5及图9所示,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是从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0°位置)沿圆周以30°间隔设置的11个圆形孔。在位于该基准位置的圆形孔和第11个圆形孔之间的11点位置(在图9中为1点位置)设有第四遮光部29a。
即、如图9所示,就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而言,在将0点位置设为基准位置(0°位置)时,在左旋0°、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的各位置、即沿时针4的指针运转方向(在图9中为逆旋)为0点、1点、2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的各位置分别设有圆形孔,在330°的11点位置(在图9中为1点位置)设有第四遮光部29a。作为该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也以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
另外,如图5所示,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是与作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一个圆形孔对应的圆形孔,以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以及作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该第四透光孔部30设置在中间轮23的规定位置、即在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时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对应的位置。
由此,第二驱动系统12的中间轮23、分针轮25、时针轮27由于其各旋转角以1步(转子22c的一半旋转)为30°、1°、1/12°,因而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为,在时针4的每个整点(0点、1点、2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11点),除了11点位置以外,第二~第四透光孔部28~30的全部在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重合。
另外,第一驱动系统11的秒针轮20的旋转角以1步(转子17c的一半旋转)为6°。该秒针轮20由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每60步(60秒)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为,在时针4的每个整点(除了11点以外),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第二~第四透光孔部28~30重合。
这里,对于通过检测部13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指针运转位置时的前提条件进行说明。首先,在秒针2、分针3、时针4在12点侧的位置(在图5中为上部侧的位置)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21、28、29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彼此重叠而一致,并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在6点侧的位置(在图5中为下部侧的位置)与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21、28、29的全部彼此重叠而一致的部位,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透过第一~第四各透光孔部21、28~30,检测部13能够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接受了该所透过的光。
由于在第一~第四各透光孔部21、28~30的某一个与检测位置P不对应时,遮断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因而受光元件32不能受光,从而处于未检测状态。
另外,第一、第二各步进马达17、22通过使各转子17c、22c的转向反转180°而成为一步的指针运转,因此,通过在每1步对第一、第二各步进马达17、22交替施加极性不同的脉冲,而成为使各转子17c、22c旋转的动作。因此,即使在每1步对第一、第二各步进马达17、22持续施加同种极性的脉冲,各转子17c、22c也不会旋转,处于当场停止的状态。
就秒针轮20而言,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的大小和1步的移动量的关系来看,若不旋转2步,则第一圆形孔21a不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因此,进行每次按2步(2秒)的检测。但是,关于第二驱动系统12,每次按1步进行检测。
下面,参照图10说明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
在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中,忽略第二驱动系统12的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另外,图10A~图10M表示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旋转角为12°)时,其旋转位置的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的对应关系。
该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通过检测图10A所示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而得到。即、检测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和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
首先,在图10A的状态,若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12°,则如图10B所示,第一圆形孔21a右旋偏离检测位置P,从而第一遮光部21d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处于图8的2秒位置所示的未检测状态。同样地、如图10C~图10D所示,直到秒针轮20每次按2步旋转从而旋转角成为36°为止,第一遮光部21d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如图8的3秒~6秒位置所示,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
此后,如图10E所示,若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48°,则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8的8秒位置所示,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同样地、如图10F所示,直到秒针轮20每次按2步旋转从而旋转角成为168°为止,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8的10秒~28秒位置所示,能够连续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在该状态下,如图10G所示,若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180°,则第二长孔21b右旋偏离检测位置P,从而第三遮光部21f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如图8的30秒位置所示,处于未检测状态。此后,如图10H所示,若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192°,则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8的32秒位置所示,处于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此后,如图10I所示,直到秒针轮20每次按2步旋转从而旋转角成为300°为止,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8的34秒~50秒位置所示,能够连续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如图10J所示,若第三长孔21c右旋偏离检测位置P,而第二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则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如图8的52秒位置所示,处于未检测状态。
同样地、如图10K~图10M所示,直到秒针轮20每次按2步旋转从而旋转角成为348°为止,第二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如图8的54秒~58秒位置所示,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在该状态下,如图10A所示,若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360°,则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如图8的0秒位置所示,处于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这样,图10A的状态为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B~图10D的状态为接连三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E~图10F的状态为能够连续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G的状态为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H~图10I的状态为能够连续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J~图10M的状态为接连四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这里,不能连续进行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为图10B~图10D的状态和图10J~图10M的状态,若着眼于该两个状态,可知在各自每次按2步进行了检测的场合,前者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后者的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所连续的未检测次数在前者和后者不同。通过对该连续不能进行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进行计数,可特定基准位置。
即、秒针轮20每次按2步(2秒)进行检测,在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后下一次能够进行光检测的场合,其位置成为基准位置(00秒位置)。假如,从图10B的状态开始对未检测状态进行计数的场合,由于直到处于图10D的状态,未检测状态连续三次,此后,处于图10E的状态,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不能满足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的条件,可知不是基准位置。这就是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
下面,参照图11说明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时分位置检测动作。
在该基本的时分位置检测动作中,忽略第一驱动系统11的秒针轮20。另外,图11A~图11M表示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1°)而使中间轮23旋转一圈的状态,图11M~图11N表示分针轮25旋转360步(360°)而使时针轮27旋转了30°的状态,图11N~图11O表示时针轮27旋转了相当于9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0个小时)的状态,图11O~图11P表示时针轮27进一步旋转了相当于1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1个小时)的状态。
该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00秒位置)通过检测图11A所示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而完成。即、在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位于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检测出。
首先,在图11A的状态下,若使分针轮25旋转1步(1°),则如图11B所示,中间轮23旋转30°,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离开检测位置P,中间轮23阻挡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此时,分针轮25右旋旋转1°而使第二透光孔部28仅仅稍许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而位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若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累计旋转6步(6°),则如图11G所示,中间轮23旋转180°,第四透光孔部30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180°,从而继续阻挡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此时,分针轮25右旋旋转6°而使第二透光孔部28从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大致偏离一半,而尚位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参照图16)。
此后,若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旋转12步(12°),则如图11M所示,中间轮23旋转360°,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此时,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大致完全离开检测位置P,第二透光孔部28处于与检测位置P几乎不重合的状态,分针轮25阻挡检测位置P,从而处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另外,此时,时针轮27仅仅旋转1°,因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即基准位置的圆形孔仅仅稍许偏离检测位置P,而处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而且,若分针轮25旋转360步(旋转一圈),则如图11N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处于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此时,时针轮27旋转30°,第三透光孔部29即基准位置的圆形孔离开检测位置P,第三透光孔部29即位于基准位置的左侧的第二个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处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分针轮25旋转相当于9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0个小时),则如图11O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针轮27旋转300°,第三透光孔部29即从基准位置为第十一个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处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此后,若分针轮25进一步旋转相当于1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1个小时),则如图11P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针轮27旋转330°,第三透光孔部29即从基准位置为第十一个的圆形孔离开检测位置P,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处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该状态可特定为“11点00分位置”。
而且,若分针轮25进一步旋转相当于1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2个小时),则如图11A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且时针轮27旋转360°,时针轮27的第四透光孔部29a离开检测位置P,第三透光孔部29即基准位置(0点位置)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时针轮27返回图11A的状态。
这样,由于分针轮25的1步的旋转量为1°之非常小,因此,第二透光孔部28以分针轮25的1步的旋转量就不能完全离开检测位置P,从而不能准确地检测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但由于中间轮23以1步旋转30°,因此,即使分针轮25的1步的旋转量较小,也由于中间轮23的旋转量较大,因此,可利用该中间轮23来阻挡检测位置P。
另外,如图11M所示,若中间轮23以12步旋转一圈,则分针轮25旋转12°,从而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完全离开检测位置P,因此,分针轮25阻挡检测位置P。此时,即使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一致,也处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另外,分针轮25在每次旋转360步而旋转一圈时,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以及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但11点位置的第四遮光部29a除外)均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处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即、在分针轮25每次旋转一圈(360步)时,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位置)、即(00分位置)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与检测位置P一致。
再有,在检测了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位置)之后,若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360步(旋转一圈),则由于时针轮27每次旋转30°,因此,即使不在分针轮25的每1步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而只要仅在使分针轮25旋转了一圈时执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就能检测时针轮27的旋转位置。此时,在从图11N所示状态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360步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是如图11P所示那样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和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该位置可特定为“11点00分位置”。
若使分针轮25从不能进行通过该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11点00分位置”进一步旋转360°,则由于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即基准位置(0点位置)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成为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基准位置即(0点00分位置)。由此,通过分针轮25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每次旋转360°(旋转一圈)时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将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图11P的状态)进一步使分针轮25旋转360°而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图11A的状态)可特定为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即“0点00分位置”。
下面,参照图12A~图12F说明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的位置的基本的三针位置检测动作。
该三针位置检测动作包括:在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a、b、c偏离检测位置P的场合所进行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在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及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方偏离检测位置P的场合所进行的时分针位置检测动作;以及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b、c、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全部偏离检测位置P的场合所进行的组合了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和时分针位置检测动作的动作的三种动作。
首先,参照图12说明只有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偏离了检测位置P的场合的三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假定完全不清楚秒针轮20的状态,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在检测位置(0点00分位置)。于是,首先测试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即、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如前所述那样,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对于每次2步旋转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此时,在使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测试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若为图12A的状态,则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这里,将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以“未检测次数”来进行计数。在该未检测状态连续的场合,顺序加上未检测次数,而在能够进行光检测的场合,将未检测次数清零。
而且,使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2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2B所示,若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未检测状态连续,因而加上未检测次数。在该状态下,使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2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如图12C所示,若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未检测状态不连续,因而将未检测次数清零。
接着,对秒针轮20的每次2步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2D所示,若从至前一次为止能够连续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转为不能进行光检测的状态,则这里再次对未检测次数进行计数。而且,测试对秒针轮20的每次2步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2E所示,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
而且,若在下一个2步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因而可知该位置就是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至此,检测出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即“00秒位置”。
下面,参照图13说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偏离检测位置P的场合的三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尽管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但由于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透光孔部偏离检测位置P,因此,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首先测试用于移动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对每次2步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从图13A的状态变为图13B的状态,虽然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一致,但由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偏离检测位置P,因此,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秒针轮20从图13A的状态变为图13B的状态时,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
这里,所谓秒针轮20的基本的位置检测方法是指“在进行秒针轮20的每次2步的光检测,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后,下一次未能进行光检测的场合,其位置为基准位置”。若在图13B的状态下,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且在下一个2步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而即便使秒针轮20旋转2步,也由于如图13C所示那样,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偏离检测位置P,因此,也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因此,就秒针轮20而言,对于每次2步连续五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可知此刻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偏离检测位置P。另外,在该状态下,关于秒针轮20也不清楚是否为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一致的状态。
然而,此刻,由于清楚了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偏离了检测位置P,因此,测试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时分针位置检测动作。此时,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若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从图13C的状态转为图13D的状态,则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且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也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由此可知,分针轮25在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此时,秒针轮20和时针轮27在哪个位置尚不清楚。于是,由于是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因此,首先进行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并使秒针轮20向图13E所示位置移动。由此可知,秒针轮20和分针轮25各自的基准位置在“00分00秒位置”。
此后,若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360°(旋转一圈),则对每次360°,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与检测位置P对应,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在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11点位置)进一步使分针轮25旋转了360°时,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此,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全部的基准位置在(0点00分00秒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
下面,参照图14说明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全部偏离检测位置P的场合的三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无论是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哪一个其旋转位置均不清楚。因此,首先测试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即、在图14A的状态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4B所示,尽管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对应,但若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则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因此,进一步执行秒针轮20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由于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的条件为,进行秒针轮20的每次2步的光检测,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后,在下一次能够进行光检测。因此,若如图14B所示那样满足这些条件,则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而被检测,但在即便使秒针轮20旋转2步,也如图14C所示那样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判断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偏离检测位置P。另外,此时,关于秒针轮20也不清楚第一透光孔部21是否与检测位置P对应。
在该状态下,判断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偏离检测位置P,接着测试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即、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如图14C所示,在即便使分针轮25旋转360°也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4D所示,怀疑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
即、在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若使秒针轮20旋转180°(旋转半圈),则第一透光孔部21必定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如图14E所示,假想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对应。在该状态下,再次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在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与检测位置P对应,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分针轮25就在图14F所示基准位置(00分位置)。该图14F中的分针轮25的状态在其基准位置与图13D中的分针轮25的状态一致这一点上相同。在图14F的状态下,若对分针轮25进行带来图13E、F的状态的操作,则能够使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全部与基准位置一致。
下面参照图15说明确认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在通常指针运转时的每个整点是否准确的基本的针位置确认动作。
该基本的针位置确认动作,在除了11点、23点以外的每个整点判断秒针2是否准确,有必要在10秒以内确认秒针2的偏离。即、若经过10秒,则分针轮25通过第二驱动系统12的第二步进马达22旋转1步(1°),随之中间轮23旋转30°而阻挡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
图15A的状态是通常指针运转时的整点(例如2点)的状态,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例如第三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在该状态下,秒针轮20进行每次旋转1步(6°)的通常指针运转。此时,由于秒针轮20只是每1秒旋转6°,因此,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不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处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此后,若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1步而位于旋转了2步(12°)的2秒位置,则如图15B所示,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由第一遮光部21d所阻挡。此时,若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处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对该未检测状态以“未检测次数”来进行计数。
而且,秒针轮20每次旋转1步,每2步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5C所示4秒位置、以及图15D所示6秒位置,检测部13由秒针轮20的第一遮光部21d所连续阻挡。由此,如图15B~图15D所示,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
在该状态下,接着秒针轮20旋转2步,如图15E的8秒位置所示,秒针轮20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对应,在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即第一圆形孔21a位于8秒位置,因此,秒针轮20准确地旋转,秒针2在准确的指针运转位置。即、秒针2在秒针轮20从整点位置每次旋转2步时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在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后,下一次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位于8秒位置,从而准确地运转指针。
此后,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2步而成为10秒,则如图15F所示,秒针轮20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对应,从而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但由于分针轮25旋转1步(1°)且中间轮23旋转1步(30°),因而即便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不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也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从而中间轮23阻挡检测部13。因此,通常指针运转时的指针对照有必要在10秒以内进行。
下面,参照图17的方框图说明该指针式手表的电路构成。
该电路构成具备:控制电路整体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5;存储有预定的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36;存储有处理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7;生成用于使CPU35动作的脉冲的发信电路38;将从该发信电路38生成的脉冲转换为适当的频率(用于使CPU35动作的适当的频率)的分频电路39;使指针(秒针2、分针3、时针4)运转的钟表运转器8;以及具有发出光的发光元件31和接受来自该发光元件31的光的受光元件32的检测部13。
再有,该电路构成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具备:供给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板9或电池等的电源部40;接收标准时刻电波的天线41;对所接收的标准时刻电波进行检波处理的检波电路42;照亮时刻显示的照明部43、用于驱动该照明部43的照明驱动电路44;进行报音的扬声器45;用于驱动该扬声器45的蜂鸣电路46;以及选择并切换各种模式的多个按钮开关SW。
下面,参照图18说明用于检测该指针式手表中的秒针2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是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的,如图10A所示,检测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的位置。在该场合,假定第二驱动系统12的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二~第三各透光孔部28~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停止。
若启动该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则通过对前一次通过检测部13既已检测出的未检测次数进行清零,并将未检测标志设为“0”(步骤S1),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12°)(步骤S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4)。
此时,在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第三长孔21b、21c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场合,通过受光元件32接受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判断为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并返回步骤S1,直到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而阻挡检测位置P为止,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而且,若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且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的各个均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则受光元件32不接受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处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对该未检测状态以未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并对未检测标志加上“1”(步骤S5),并判断该未检测状态是否接连四次(步骤S6)。
即、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如图10J~图10M所示,在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后,如图10A所示,在下一次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能够特定其位置就是基准位置。因此,例如在图10B的状态到图10D的状态,秒针轮20的第一遮光部21d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接连三次,但若下一次秒针轮20旋转2步,则秒针轮20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返回步骤S2,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同样地、在图10G的状态,由于秒针轮20的第三遮光部21f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而若秒针轮20接着旋转2步,则秒针轮20的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此时也返回步骤S2,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而且,在秒针轮20从图10J的状态旋转到图10M的状态时,秒针轮20的第二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因此,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
此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步骤S7),并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8),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9)。在该步骤S9,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根据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位置P一致来判断为已检测出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并进行针位置矫正而使秒针2、分针3、时针4返回到当前时刻(步骤S10),并转移到通常指针运转而结束该处理。
在该场合,在步骤S9中,已假定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二~第三各透光孔部28~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停止,因此,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而在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二~第三各透光孔部28~30假如不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场合,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转移到后述的分位置检测处理。
下面,参照图19说明用于检测该指针式手表中的分针3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是检测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的。即、如图11A所示,检测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的位置。在该场合,假定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某一个圆形孔和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
若启动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则使分针轮25旋转1步(1°)(步骤S12),并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14),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相当于旋转一圈的1个小时)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12到步骤S14的动作(步骤S15)。
此时,即便使分针轮25旋转360°(相当于旋转一圈的1个小时)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并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使得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步骤S16)。在该状态下,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相当于旋转一圈的1个小时)为止再次重复进行步骤S12到步骤S15的动作。
而且,若在步骤S14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此时,有必要确认该判断是否正确。即、分针轮25和中间轮23旋转,如图11M所示,在中间轮23旋转一圈而其基准位置返回检测位置P,且分针轮25旋转12步而偏离检测位置P12°时,在设置在分针轮25上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和设置在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圆形孔上存在组装精度等制作上的误差的场合,有受光元件32接受来自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并通过了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光的场合。
因此,在步骤S14从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使分针轮25返回20步(也就是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能够从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的旋转角度14°以上)(步骤S17),并使分针轮25快进6步(步骤S18)。由此,消除分针轮25和中间轮23的齿轮的啮合中的齿隙,处于使分针轮25从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返回了14步的状态。
即、在分针轮25从检测位置向相反方向返回了14步的场合,以构成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完全离开为前提。而且从使分针轮25返回的位置再次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步骤S19),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2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21)。
若在该步骤S21无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直到分针轮25旋转14步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19到步骤S21的动作(步骤S22)。此时,按理说在步骤S21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如果假定没有光检测则执行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或蜂音等告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后面叙述)(步骤S23)。另外,若在步骤S21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确定有了该光检测的位置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步骤S24),并结束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下面,参照图20说明用于检测该指针式手表中的时针4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时针位置检测处理是检测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的。即、如图11A所示,检测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基准位置的圆形孔、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的位置。在该场合,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第一驱动系统11的秒针轮20假定第一透光孔部21(21a、21b、21c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
若启动该时针位置检测处理,则使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位于基准位置的分针轮25旋转360°,从而使时针轮27旋转30°(步骤S25),并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26),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27)。
此时,由于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以30°的间隔设置11个,并在“11点位置”设有第四遮光部29a,因而若重复进行时针轮27因分针轮25旋转360°而旋转30°的动作,则如图11N~图11O所示,除了“11点位置”的第四遮光部29a以外,第三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从而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在该步骤S27,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返回步骤S25,并在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后,直到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为止,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如图11P所示,若因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时针轮27在“11点位置”,并使分针轮25进一步旋转360°而使时针轮27旋转30°(步骤S28),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29),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30)。
在该步骤S30中,如图11A所示,时针轮27的“0点位置”的第三透光孔部29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确认时针轮27在“0点位置”的检测位置并结束该处理流程。此外,在步骤S30中,由于假定了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21a、21b、21c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而假如没有光检测,则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而返回上述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
下面,参照图21~图24说明检测该指针式手表中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基准位置的基本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三针位置检测处理是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全部的位置不清楚的场合,进行组合了上述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和时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在该场合,图21表示秒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31~步骤S39,图22表示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41~步骤S66,图23表示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71~步骤S78。
若启动该三针位置检测处理,则由于不清楚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全部的位置,因此,首先执行图21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即、对至前一次为止通过检测部13已经检测出的未检测状态的未检测次数进行清零,并将未检测标志位设为“0”(步骤S31),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步骤S3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34)。
此时,虽然不清楚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全部的旋转位置,但在受光元件32接受了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而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返回步骤S31,直到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而阻挡检测位置P为止,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即、在步骤S34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偶尔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此时,分针轮25的“00分位置”的基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但由于秒针轮20的时针轮27的位置尚不清楚,因此,首先检测秒针轮20的位置。因此,直到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使得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消失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31~步骤S34的动作。
而且,在步骤S34中若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使得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消失,则对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并对未检测标志加上“1”(步骤S35),并判断该未检测次数是否接连四次(步骤S36)。
直到在该步骤S36中秒针轮20的第二遮光部21e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使得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接连四次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32~步骤S36的动作。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接连四次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步骤S37),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8),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39)。
此时,在步骤S39中若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分针轮25的“00分位置”的基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在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由此,判断为秒针轮20和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在“00分00秒位置”,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80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在步骤S39中,在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4B所示,即便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位置P对应,也由于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五次,因此,判断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某一个偏离检测位置P,而进入图22所示步骤S41进行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如图22所示,在步骤S41使分针轮25旋转一步(1°),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42),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43)。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并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44),直到分针轮25旋转一圈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41到步骤S43的动作。
此时,在步骤S43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在步骤S41开始进行分针轮25的旋转之前,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是偏离的。由此,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为了确认该判断是否正确,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然而即便在步骤S44分针轮25旋转360°在步骤S43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4D所示,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步骤S45),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46),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47)。
此时,在步骤S47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在步骤S45开始进行秒针轮20的旋转之前秒针轮20,秒针轮20已偏离。此时,也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并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然而即便在步骤S45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也在步骤S47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4E所示,即便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对应,也判断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偏离检测位置P,并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48)。
而且,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49),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50)。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并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51),直到分针轮25旋转一圈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48到步骤S50的动作。
此时,在步骤S50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在步骤S50中开始进行分针轮25的旋转之前分针轮25已偏离。此时,也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并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然而即便在步骤S51将分针轮25旋转360°也在步骤S50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1P所示,即便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也判断为无论是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哪一个圆形孔均偏离检测位置P,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
此时首先,由于不清楚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是否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步骤S5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5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54)。
此时,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另外,在步骤S52中开始进行秒针轮20的旋转之前,秒针轮20已偏离检测位置P。此时,也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在检测位置P,并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然而,在步骤S54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在如图11P所示,判断为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55),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56),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57)。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并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58),直到分针轮25旋转一圈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55到步骤S57的动作。
在步骤S57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未与检测位置P对应,另外,分针轮25已偏离。此时,也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并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另外,即便在步骤S58分针轮25旋转360°也在步骤S57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假想为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针轮27在“11点位置”。为了确认该假想是否正确,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旋转180°)(步骤S59),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6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检测(步骤S61)。
此时,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某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针轮27的“11点位置”不与检测位置P一致,在步骤S59中开始进行秒针轮20的旋转之前秒针轮20已偏离。此时,也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在检测位置P,并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另外,在步骤S61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特定为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62),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6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64)。
此时,若在步骤S64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并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65),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62到步骤S64的动作。而且,在即便重复进行从步骤S62到步骤S64的动作也在步骤S64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执行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或蜂音等告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66)。另外,在步骤S64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判断为时针轮27的“0点位置”的基准位置和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并转移到后述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的步骤S71。
然而,分针位置确认处理如图23所示,从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使分针轮25返回20步(也就是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能够从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的旋转角度14°以上)(步骤S71),并使分针轮25向相反方向即顺时针方向快进6步(步骤S72)。由此,消除分针轮25和中间轮23的齿轮的啮合中的齿隙,处于使分针轮25从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返回了14步的状态。
即、使分针轮25仅返回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所能大致完全离开的旋转角度12°以上即14步。再次从该返回的位置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73),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74),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75)。此时,若在步骤S75无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直到分针轮25旋转14步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73到步骤S75的动作(步骤S76)。而且,按理说在步骤S75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如果假定没有光检测则执行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或蜂音等告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77)。另外,若在步骤S75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确定有了该光检测的位置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步骤S78)。
由于此时也不清楚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是否与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返回秒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31,执行直到步骤S39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使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为(00分00秒位置)即检测位置P一致后,转移到图24所示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80。在该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80中,由于秒针轮20和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使分针轮25旋转360°而使时针轮27旋转30°。而且,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81),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82)。
此时,在时针轮27每次旋转30°时均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从而时针轮27在整点位置。因此,返回步骤S80,直到时针轮27的11点位置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80到步骤S82的动作。而且,若在步骤S82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
为了确认该判断是否正确,再次使分针轮25旋转360°而使时针轮27旋转30°(步骤S83),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84),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85)。
此时,若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特定为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全部的基准位置在“0时00分00秒位置”,并将秒针2、分针3、时针4对照当前时刻(步骤S86)并转移到通常指针运转而结束该动作流程。此外,按理说在步骤S85中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如果假定没有光检测则执行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或蜂音等告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87)。
下面,参照图25说明确认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在通常指针运转时的1点~12点的每个整点的5分钟前是否准确的针位置确认处理。
该针位置确认处理是在除了10点55分、22点55分以外的每时55分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检测。
即、虽然也可以是每个整点之时,但若为每个整点,则与报时或警报等各种动作相重,因而理想的是在整点的几分钟前进行针确认处理。在该场合,时针轮27只是12分钟旋转1°,因而即便偏离整点10分钟左右,第三透光孔部29也不会完全离开检测位置P,因此是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另外,该针位置确认处理是在除了10点55分、22点55分以外的每时55分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检测,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时针4看作准确,而确认秒针2、分针3是否准确的处理,确认仅限于分针3偏离不到负1小时的场合。另外,就该针位置确认处理而言,若经过10秒,则分针轮25旋转1步,随之中间轮23旋转30°,从而阻挡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因此,有必要在该10秒内确认秒针2的偏离。
因此,该针位置确认处理一旦到了除了10点55分、22点55分以外的每时55分就启动,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9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91),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至少秒针2、分针3、时针4的某一个不准确,并转移到上述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
另外,若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对至前一次为止的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进行清零,并将未检测标志位设为“0”(步骤S92),使秒针轮20进行1步(6°)的通常运转而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步骤S93),并判断秒针轮20是否旋转了2步(12°)(步骤S94)。即、秒针轮20仅仅旋转1步(6°),则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就不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因此,对秒针轮20的每2步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在该步骤S94中,若秒针轮20没有旋转2步,则直到秒针轮20旋转2步为止使秒针2进行1步(6°)的通常指针运转;若秒针轮20旋转了2步,则判断秒针2是否为2秒位置、4秒位置、6秒位置、8秒位置的哪一个(步骤S95),在该步骤S95中,有第一步进马达17因磁场等外部要因而不正确地动作的情况,因此,发生2秒位置、4秒位置、6秒位置、8秒位置的哪一个也不是的情况。在该场合,执行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或蜂音等告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96)。
另外,在步骤S95中,若不受磁场等外部要因,且判断秒针2为2秒位置、4秒位置、6秒位置、8秒位置的某一个,则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97),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98)。此时,若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判断为在开始步骤S94的指针运转之前,秒针轮20不准确,并转移到上述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
另外,在步骤S98中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5B所示,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与检测位置P对应,对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并对未检测标志加上“1”(步骤S99),并判断该未检测次数是否接连三次(步骤S100)。此时,若该未检测次数没有接连三次,则返回步骤S93,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重复进行直到步骤S100的动作。
另外,在步骤S100中,如从图15B的状态到图15D的状态,若从每时55分经过了6秒时,未检测次数接连三次,则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遮光部21d和第二遮光部21e的某一个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秒针轮20旋转1步(6°)而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步骤S101)。而且,判断秒针轮20是否接着旋转了2步(步骤S102),直到秒针轮20旋转2步为止,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
而且,若秒针轮20旋转了2步,则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0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在从每时55分经过了8秒的时刻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104)。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秒针轮20的第二遮光部21e与检测位置P对应,判断为秒针轮20的位置准确,并转移到上述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另外,在步骤S104中,如图15E所示,若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与秒针轮20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对应,因而判断为秒针轮20的位置准确,并转移到通常运转后结束该动作流程。
下面,参照图26说明用于在连续发生针位置检测错误时停止针位置检测处理的错误处理。
该错误处理是在上述的每时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中的步骤S91、步骤S98、步骤S104转移到三针位置检测处理,并在该三针针位置检测处理及针位置确认处理发生针位置检测错误时,至下一个10点55分或22点55分为止停止针位置检测的处理。
即、若错误处理启动,则进行步骤S90~步骤S104的针位置确认处理(步骤S110),在步骤S91、步骤S98、步骤S104转移到三针位置检测处理,并判断在该三针针位置检测处理及针位置确认处理是否发生了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111)。在该步骤S111判断为没有发生针位置检测错误时,对错误计数进行清零而将计数值设为“0”(步骤S112),并如常进行每时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步骤S113)。
另外,在该步骤S111判断为发生了针位置检测错误时,对针位置检测错误进行计数而在计数值上“+1”(步骤S114),并判断针位置检测错误是否连续发生了预定的次数(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三次)(步骤S115)。此时,若针位置检测错误没有连续发生三次,则返回步骤S110,直到针位置检测错误接连三次为止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而且,在步骤S115判断为针位置检测错误连续发生了三次时,将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记录在RAM37,并在至预定的时刻(在该实施方式中为10点55分)为止期间,停止图25的步骤S90~步骤S104的针位置确认处理即针位置检测处理(步骤S116),并结束该处理。其后,通过手动操作来矫正位置。
下面,参照图27说明显示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显示。
就该错误显示而言,在通常的指针运转模式状态下,通过同时操作设置在手表壳TK的侧面的多个按钮开关SW(参照图17)中的三个特定按钮开关SW来选择错误显示模式,在为该错误显示模式时显示记录在RAM37中的图27的针位置检测错误的一览表内容。在该一览表中,如图27所示,在各种错误上附有表示其种类的号码(0号~8号、D号、E号)和对应的秒针停止位置。在发生了某个针位置检测错误时,使秒针2基于该一览表停止在对应位置。
错误号码的0号是准确地检测出针位置的场合,在该错误号码为0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55秒的位置。另外,错误号码的1号在图23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中,有在分针3不在正常的位置而在快了12步的部位错误地判断的场合。因此,进行在区间E1使分针3返回并进行确认的步骤S73~步骤S77。使分针3返回14步后每次进1步,是进到14步也没有光检测的场合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77)。在该错误号码为1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3秒的位置。
错误号码的2号是在秒针2在图21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以60步旋转了一圈之时,在区间E2进行确认以每次2步接连四次没有光检测的部位为1处的步骤S31~步骤S36。在秒针2指针运转了60步也接连四次没有光检测的场合,发生该针位置检测错误。在该错误号码为2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6秒的位置。
就错误号码的3号而言,在图24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以30°间隔有11个,是在分针3每次旋转360°时对于该第三透光孔部29确认光检测的步骤S80~步骤S85的区间E3,是接连12次有了光检测的场合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87)。在该错误号码为3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9秒的位置。
就错误号码的4号而言,在为图22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步骤S41~步骤S51的区间E4时在RAM37上设定的标志A和在为图22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步骤S52~步骤S66的区间E5时在RAM37上设定的标志B在各自设定在RAM37上的状态下,在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图21的步骤S39没有光检测,是到达图22的步骤S41的区间E6的针位置检测错误,在该错误号码为4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12秒的位置。
错误号码的5号是确认秒针2在图25的通常指针运转时的每时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中是否指针运转2步的步骤S93~步骤S98的区间E7,是第一步进马达17因磁场等外部要因而不正确地动作的情况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96),虽然向第一驱动系统11的第一步进马达17输出脉冲时的输出端子已确定。在该错误号码为5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15秒的位置。
错误号码的6号是在为图22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步骤S52~步骤S66的区间E5,是接连11次有了光检测之后下一次没有光检测的场合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步骤S66)。在该错误号码为6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18秒的位置。错误号码的7号是在图21~图24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及图25的每时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中一次也没有光检测的场合,是因秒针2、分针3、时针4的某一个被卡住而不能进行指针运转的状态,或者是为装置已坏的状态时的针位置检测错误。在该错误号码为7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21秒的位置。
错误号码的8号表示在为图21~图24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及图25的每时55分的针位置确认处理中至少有了一次光检测之后发生了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场合的针位置检测错误,在该错误号码为8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24秒的位置。除此之外的错误号码即1号~8号表示因齿轮系而引起的针位置检测错误。
错误号码的D号是检测部13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是因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的某一个已坏而不能进行光检测的场合,在该错误号码为D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39秒的位置。错误号码的E号是电路板上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是CPU35的破损或电子零部件的软钎焊不良而不能检测针位置的场合,在该错误号码为E号时,使秒针2停止在42秒的位置。该错误号码的D号、E号是电路系统所引起的针位置检测错误。
这样,采用该指针式手表的针位置检测装置,由于具备:检测光对于分别安装有秒针2、分针3、时针4的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及中间轮23的第一~第四各透光孔部21、28~30的透过、不透过的检测部13;构成基于利用该检测部13检测的光的透过、不透过状态,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位置的针位置检测单元的CPU35(步骤S31~步骤S86);以及构成利用该针位置检测单元在未能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时的次数已连续了预定的次数时,在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停止利用针位置检测单元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的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的CPU35(步骤S110~步骤S117),因此,在不能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时,能够防止因针位置检测而引起的电池消耗。
即、因构成针位置检测单元的CPU35(步骤S31~步骤S86)而发生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所不能检测的针位置检测错误,在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次数接连预定的次数即三次时,构成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的CPU35(步骤S110~步骤S117)在至预定的时刻为止期间无须多次重复进行利用针位置检测单元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即秒针2、分针3、时针4位置的检测,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针位置检测而引起的电池消耗。
在该场合,由于进一步具备构成在利用构成针位置检测单元的CPU35(步骤S31~步骤S86)而不能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针位置时,将针位置检测错误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或蜂音等告知的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单元的CPU35(步骤S66、步骤S77、步骤S87、步骤S96),因此,在发生了针位置检测错误时,能够通过针位置检测错误报知单元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或蜂音等迅速地告知针位置检测错误。
另外,在该针位置检测装置中,由于具备在选择秒针2、分针3、时针4所进行通常指针运转的通常指针运转模式及用于显示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的错误显示模式的任一时操作的操作单元即多个按钮开关SW,因此,在例如通常的指针运转模式状态下,若同时操作多个按钮开关SW中的例如三个规定的按钮开关SW,则能够选择错误显示模式,并以该所选择的错误显示模式能够显示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即、在该错误显示模式中,由于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来表示针位置检测错误的内容,因而能够容易得知错误内容,由此,能够简单且迅速地进行针矫正和修理。
再有,在该针位置检测装置中,由于指针轮具备具有第一透光孔部21的秒针轮20、具有第二透光孔部28的分针轮25、具有设置有1点到12点各整点中除了特定整点的11个第三透光孔部29的时针轮27,且利用构成针位置检测单元的CPU35(步骤S31~步骤S86)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的检测时刻为每个整点的数分钟前即每时55分,因此,可良好地进行针位置的检测处理而不受电压降低的影响。即、若在每个整点进行利用位置检测单元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则与报时或警报等动作相重,从而电压降低,但若在整点的几分钟前检测针位置,则可良好且正确地进行针位置的检测处理而不受电压降低的影响。
另外,在该针位置检测装置中,由于停止利用构成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的CPU35(步骤S110~步骤S117)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的时间为从得知错误次数连续了预定的次数(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三次)的时刻起至下一个特定的整点即11点的几分钟前(若特定则为10点55分)为止期间,因此,在未能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时,不必在每个55分检测针位置。由于利用针位置检测单元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的检测时刻通常为每个整点的几分钟前即每时55分,因此,最多用12个小时左右就能使针位置的检测停止,从而能够极有效地防止电池的消耗。
(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具备了从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使得第二透光孔部28的一个圆形孔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一个圆形孔对应从而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使分针轮25返回20步,并使分针轮25从其所返回的位置快进6步,最终从返回了14步的位置再次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以使检测部13检测出光,而且若在第一个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位置再次有光检测,则将该位置确定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的分针位置检测单元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作为进行例如图28所示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变形例来构成分针轮25。
即、根据该变形例的分针位置检测单元,如图28所示,若该处理动作,则对既已计数的分针轮25的步数进行清零而将计数值设为“0”(S=0)(步骤S120),并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1°)(步骤S121),用计数值对该分针轮25的步数进行计数(S=S+1)(步骤S122),并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2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124),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相当于旋转一圈的1个小时)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121到步骤S124的动作(步骤S125)。
此时,即便使分针轮25旋转360°(相当于旋转一圈的1个小时)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a、b、c均不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并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使得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步骤S126),返回步骤S120,对既已计数的分针轮25的步数进行清零而将计数值设为“0”(S=0),再次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直到旋转360°(相当于旋转一圈的1个小时)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121到步骤S125的动作(步骤S126)。
而且,若在步骤S124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将至此所计数的分针轮25的步数记录在在RAM37,并判断该所记录的步数是否在预定的步数即12步以内(S≤12)(步骤S127)。即分针轮25在进了12步时,第二透光孔部28从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而由于组装精度等制作上的误差,有可能出现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若在步骤S127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的分针轮25步数在12步以内,则有必要确认判断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是否正确,使分针轮25从在步骤S127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返回12步以上(12°以上)(步骤S128),使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大致完全离开。再次使分针轮25从该返回的位置每次旋转1步(步骤S129),并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3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受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131)。
而且,若在步骤S131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直到分针轮25旋转12步以上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128到步骤S131的动作(步骤S132)。此时,若分针轮25在步骤S132旋转12步,则按理说在步骤S131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如果假定没有光检测则执行以秒针2的停止位置的显示或蜂音等告知针位置检测错误的错误报知(步骤S133)。另外,若在步骤S131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确定有了该光检测的位置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步骤S134),并结束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在判断为在步骤S127分针轮25的步数为规定步以上即12步以上时,中间轮23旋转一圈以上,且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旋转移动了12°以上后,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和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在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相当于经过了图11A的状态到图11M的状态,因而即便有组装精度等制作上的误差也不会受其影响,因而省略从上述步骤S128到步骤S133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将步骤S124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在步骤S134确认为基准位置(00分位置),并结束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这样,采用该变形例的针位置检测装置,由于具备:构成对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时的步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单元的CPU35(步骤S122);构成存储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有通过作为透光孔部检测单元的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的分针轮25步数的存储的RAM37;以及构成在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重置计数单元的重置单元的CPU35(步骤S120),因此,能够使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在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且秒针轮20阻挡了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的场合,利用重置单元对计数单元的计数值进行清零并重置,从而利用计数单元对分针轮25的步数能够准确地计数,且通过用存储单元来存储该计数值,能够判断存储在该存储单元的计数值是否为规定步数。
在该场合,在存储在构成存储的RAM37中的分针轮25的步数为规定步数(12步)以上的场合,由于省略利用分针返回单元以及分针位置确定单元的各种处理,且进一步具备构成对于既已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位置,判断分针轮25为基准位置的分针位置判断单元的CPU35(步骤S127),在判断为存储在RAM37中的分针轮25的步数为规定步以上即12步以上时,中间轮23旋转一圈以上,且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旋转移动了12°以上后,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和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在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即便省略不必要的分针轮25的确认作业即利用分针返回单元以及分针位置确定单元的各种处理(步骤S128~步骤S133),也能够准确地特定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
(秒针轮的第一变形例)
然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秒针轮20上将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第三长孔21b、21c分别形成为圆弧状地连续的长孔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秒针轮20例如也可以如图29所示第一变形例那样构成。
即、该第一变形例的秒针轮20,如图29所示,构成为将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分割为两个长孔40a、40b,并且将第三长孔21c也分割为两个长孔41a、长孔41b。
在该场合,第二长孔21b的与第一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40a,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96°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五倍左右(对圆周为60°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设置,第二长孔21b中的位于与第一圆形孔21a相反的一侧的长孔40b,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120°~168°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五倍左右(对圆周为60°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设置。在该第二长孔21b的两个长孔40a、40b之间设有第五遮光部42,该第五遮光部42设置成与位于其直径上的相对位置的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a的一部分对应。
另外,第三长孔21c的与第一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41a,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60°~96°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四倍左右(对圆周为48°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设置,第三长孔21c中的位于与第一圆形孔21a相反的一侧的长孔41b,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120°~168°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五倍左右(对圆周为60°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设置。在该第三长孔21c的两个长孔41a、长孔41b之间设有第六遮光部43,该第六遮光部43设置成与位于其直径上的相对位置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一部分对应。
再有,在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之间,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设有第一遮光部21d,在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和与其相邻的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a之间,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设有第二遮光部21e,再有,在位于第一圆形孔21a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b和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b之间,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设有第三遮光部21f。
在该场合,第一遮光部21d也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三倍左右(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度)的间隔设置,并构成为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b对应。另外,第二遮光部21e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60°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四倍左右(对圆周为48°左右的宽度)的间隔设置,并构成为与位于其直径上的相对位置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b对应。第三、第五、第六各遮光部21f、42、43以与第一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设置,并构成为与位于其直径上的相对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a、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分别对应。
在这种秒针轮20中,也构成为在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各遮光部21d~21f、42、43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若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则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长孔21b的两个长孔40a、40b、第三长孔21c的两个长孔41a、长孔41b的某一个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特别是将第二长孔21b分割为两个长孔40a、40b,并且将第三长孔21c也分割为两个长孔41a、长孔41b,并在该所分割的两个长孔40a、40b间及长孔41a、长孔41b间分别设置了第五、第六遮光部42、43,因此,比上述实施方式更能够提高秒针轮20的强度。
(秒针轮的第二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第一变形例中,叙述了如下场合:以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三倍左右(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度)设定第一遮光部21d;以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21c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60°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四倍左右(对圆周为48°左右的宽度)设定了第二遮光部21e,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30所示第二变形例那样构成。
即、该第二变形例,如图30所示,构成为以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36°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二倍左右(对圆周为24°左右的宽度)设定第一遮光部21d;以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21c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三倍左右(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度)设定第二遮光部21e。
在该场合,第二长孔21b与第一变形例相同地、分割为两个长孔40a、40b,其间设有第五遮光部42。该第二长孔21b的与第一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40a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36°~96°左右的间隔,即以比第一变形例还长相当于一个第一圆形孔21a的长度形成在第一圆形孔21a一侧。
另外,第三长孔21c与第一变形例相同地、分割为两个长孔41a、41b,其间设有第六遮光部43。该第三长孔21c的与第一圆形孔21a相邻的41a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264°~312°左右的间隔,即以比第一变形例还长相当于一个第一圆形孔21a的长度形成在第一圆形孔21a一侧。
在该场合,位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之间的第一遮光部21d也构成为与位于其直径上的相对位置的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b对应。另外,位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21c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之间的第二遮光部21e构成为与位于其直径上的相对位置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b对应。再有,第三、第五、第六各遮光部21f、42、43也构成为与位于其直径上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a、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分别对应。
在这种秒针轮20中,也构成为在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各遮光部21d~21f、42、43的某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若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则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长孔21b的两个长孔40a、40b、第三长孔21c的两个长孔41a、长孔41b的某一个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变形例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作用效果。
即、由于位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之间的第一遮光部21d,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36°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二倍左右(对圆周为24°左右的宽度)形成,因此,在秒针轮20每次以1步(6°)旋转而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时,若秒针轮20旋转4步(24°),则第一遮光部21d通过检测位置P,在下一个2步旋转(第6秒),能够使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能够用6秒确认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因此,只要是未满60分钟的指针对照,就能比上述实施方式更快地确认通常指针运转时秒针2的针位置是否正确。
另外,由于位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21c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之间的第二遮光部21e,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左右的间隔,即从秒针轮20的中心观察时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三倍左右(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度)形成,因此,在对通过检测部13的对于第二遮光部21e的未检测状态进行计数时,通过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12°),从而在未检测次数接连三次后,接着检测部13检测第一圆形孔21a。可判断该孔就是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由此,能够比上述实施方式更快地检测秒针2的基准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速度。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其变形例及秒针轮20的第一、第二变形例中,对于构成为仅在从针位置检测错误次数连续了三次的时刻起至下一个特定的整点即11点的几分钟前即10点55分为止期间使利用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停止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从针位置检测错误次数连续了预定的次数即三次的时刻起至表示不使用手表的状态的睡觉状态,例如从下午10:00点到第二天上午6:00点的一般人睡觉的时间段,或者即便是白天也决定不使用该手表的时间段结束为止期间,使利用针位置检测停止控制单元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各位置检测停止。若这样构成,与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极有效地防止电池的消耗。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中,关于在通常指针运转中检测针位置的时刻为每时55分的场合进行了叙述,但未必一定是每时55分,只要是每个整点的几分钟前即可,可以为例如每时50分~59分之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中,关于将分别设置在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上的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21、28、29的形状做成了圆形形状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方形、梯形、多边形等其它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形例中,虽然关于应用到指针式的手表上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未必一定是手表,还可以应用到例如旅行钟表、闹钟、座钟、挂钟等各种指针式的钟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