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电动机械钟或表 / 调整时间指示装置的电动操作装置 / 针位置检测装置及具备针位置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

位置检测装置及具备针位置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

申请号 CN200810166003.7 申请日 2008-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1398663A 公开(公告)日 2009-04-01
申请人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水津考; 青木信裕;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且可靠地检测秒针轮的旋转 位置 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用于对分别设置在以在同一轴上重合的状态旋转的秒针轮(20)、分针轮(25)、 时针 轮(27)上的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21、28、29)进行检测而判断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旋转位置的检测部。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具备: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以及在该第一圆形孔(21a)的两侧隔着不同间隔的第一、第二各遮光部(21d、21e)设置的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通过对检测部对于第二遮光部(21e)的未检测状态进行计数,而准确地且可靠地检测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
对秒针(2)进行指针运转的秒针轮(20);
对分针(3)进行指针运转的分针轮(25);
时针(4)进行指针运转的时针轮(27);
对分别设置在上述秒针轮、上述分针轮、上述时针轮上的第一~第三各透 光孔部(21、28、29)照射光的发光单元(31);
接收从该发光单元(31)照射并通过了上述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21、 28、29)的光的受光单元(32);以及
用于检测从上述发光单元(31)发出的光是否已透过而判断上述秒针轮、 上述分针轮、上述时针轮的各旋转位置的检测部(13),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透光孔部(21)具备:设置在上述秒针轮的基准位置的第一光检 测孔(21a);以及在该第一圆形孔的上述秒针的指针运转方向侧和与其相反方 向侧的两侧隔着不同间隔的第一、第二各遮光部(21d、21e)而设置的第二、 第三各检测孔(21b、21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透光孔部(28)是设置在上述分针轮的基准位置上的一个光检测 孔,上述时针轮的上述第三透光孔部(29)是从上述时针轮的基准位置沿圆周 以30度的度间隔设置的11个光检测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透光孔部(21)具备:设置在上述秒针轮的基准位置的第一光检 测孔(21a);以及在该第一光检测孔的上述秒针的指针运转方向侧和与其相反 方向侧的两侧隔着不同间隔的第一、第二各遮光部(21d、21e)而设置的第二、 第三各检测孔(21b、21c),
上述第二透光孔部(28)是设置在上述分针轮的基准位置上的一个光检测 孔,上述时针轮的上述第三透光孔部(29)是从上述时针轮的基准位置沿圆周 以3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的11个光检测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第三各检测孔(21b、21c)是在上述秒针轮的上述第一光检测 孔(21a)的旋转移动轨迹上分别对应设置的圆弧状的长孔,在上述第二、第 三各检测孔之间,以与上述第一光检测孔同在上述秒针轮的相同直径上的方 式,设有第三遮光部(21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各遮光部(21d、21e)中的位于上述秒针(2)的指针运 转方向一侧的上述第一遮光部(21d),以上述第一光检测孔(21a)为基准, 并以36度~48度左右的角度间隔,设置在上述秒针的指针运转方向一侧,
位于与上述秒针的指针运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上述第二遮光部(21e),以 上述第一光检测孔为基准,并以48度~60度左右的角度间隔,设置在与上述 秒针的指针运转方向相反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遮光部(21d)与位于上述秒针轮的相同直径上的上述第一透光 孔部(21)的上述第三孔(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对应,上述第二遮光部 (21e)与位于上述秒针轮的相同直径上的上述第一透光孔部的上述第二光检 测孔(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对应,上述第三遮光部(21f)与位于上述 秒针轮的相同直径上的上述第一透光孔部的上述第一光检测孔(21a)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驱动系统(12)具备将上述第二驱动达(第二步进马达(22)) 的旋转向上述分针轮(25)传递的中间轮(23),该中间轮上设有由与上述分 针轮的上述第二透光孔部(28)即上述一个光检测孔对应的一个光检测孔构成 的第四透光孔部(30)。
8.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第一透光孔部(21)的秒针轮(20),该第一透光孔部(21)具有设 置在基准位置的基准孔(21a)、以不同的长度设置在该基准孔的两侧的第一、 第二各遮光部(21d、21e)、由这些第一、第二各遮光部所隔开设置的第二、 第三各长孔(21b、21c);
与该秒针轮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且具有第二透光孔部(28)的分针轮 (25);
与上述秒针轮及上述分针轮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且具有第三透光孔部 (29)的时针轮(27);
作为具有发光单元(31)的检测部(13),并检测从上述发光单元(31) 发出的光是否已透过上述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而判断上述秒针轮、上述分针 轮、上述时针轮的各旋转位置的透光孔部检测单元(13、35);以及
一边以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单位旋转上述秒针轮,一边通过上述透光孔部检 测单元进行光检测的有无,在判别出没有该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所进行的光检测 的光未检测状态的连续次数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次数,且其后,判别出以预先设 定的旋转角单位进一步旋转上述秒针轮时,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检测出从上 述发光单元(31)发出的光的场合,将该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所检测出光的位置 作为上述秒针轮的基准位置即基准孔的位置的秒针基准位置检测单元(35、 S1~S9、S30~S3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与上述秒针轮(20)联动而使秒针(2)进行指针运转的通常 指针运转单元(35、S83、S8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在判别出上述未检测状态的连续次数超过了上述预先设定的 次数的场合,判断上述分针轮(25)的上述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上述时针轮 (27)的上述第三透光孔部(29)偏离了通过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的检测位 置(P)的偏离判断单元(35、S9、S38)。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在上述基准孔(21a)、上述第二长孔(21b)、上述第三长孔(21c) 的任一个皆不与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13、35)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 态下,使上述秒针轮旋转180度,而使上述第一透光孔部的上述基准孔、上述 第二长孔、上述第三长孔的任一个与上述检测位置对应的孔位置对应单元(35、 S45~S47、S52~S54、S59~S61)。
12.一种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第一透光孔部(21)的秒针轮(20);
与该秒针轮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且具有由设置在基准位置的一个光检测 孔构成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分针轮(25);
与上述秒针轮及上述分针轮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且具有从基准位置沿圆 周以3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了11个光检测孔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时针轮 (27);
具有由上述分针轮的上述第二透光孔部的一个光检测孔在上述基准位置 所对应的一个光检测孔构成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中间轮(23);
作为具有发光单元(31)的透光孔部检测单元(13、35),并检测从上述 发光单元(31)发出的光是否已透过上述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而判断上述秒 针轮、上述分针轮、上述时针轮的各旋转位置的透光孔部检测单元(13、35); 以及
将上述分针轮旋转一圈,而上述第二透光孔部的一个光检测孔和上述中间 轮的第四透光孔部的一个光检测孔对应,从而将具有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所 进行的发自上述发光单元(31)的光的光检测的位置作为上述分针轮的基准位 置的分针基准位置检测单元(35、S15~S17、S41~S44、S48~S51、S55~S58、 S62~S6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整点基准位置检测单元(35、S18~S20、S70~S72),其将在每 次上述分针轮(25)旋转一圈而使上述时针轮(27)旋转30度的角度时,上 述分针轮的上述第二透光孔部(28)的光检测孔与上述时针轮的上述第三透光 孔部(29)的上述11个的各光检测孔顺序对应从而具有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 元(检测部13、CPU35)所进行的光检测的位置作为上述时针轮的整点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时针基准位置检测单元(35、S20~S23、S72~S75),其在设置 在上述时针轮(27)的上述第三透光孔部(29)的上述基准位置的光检测孔和 上述第11个光检测孔之间的遮光部(29a)与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13、35) 的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处于没有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所进行的光检测的 未检测状态之后,将通过上述时针轮的上述第三透光孔部的基准位置的光检测 孔的发自上述发光单元(31)的光通过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位置作 为上述时针轮的基准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11点位置判断单元(35、S20、S72),其将上述时针轮(27) 的上述遮光部(29a)与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13、35)的检测位置(P)对 应从而没有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所进行的光检测的位置判断为11点位置。
16.一种针位置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设备主体上具备了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17.一种针位置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设备主体上具备了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18.一种针位置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设备主体上具备了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秒针、分针、时针等的指针的指针运转位置的针位置 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日本特开2000-162336号所示的指针钟表的针位置检测 装置。在该指针钟表的针位置检测装置中,具备:利用第一驱动达的旋转所 传递而旋转的秒针轮来对秒针进行指针运转的第一驱动系统;利用第二驱动马 达的旋转所分别传递而分别旋转的分针轮及时针轮来对分针及时针分别进行 指针运转的第二驱动系统;以及在第一、第二驱动系统的秒针轮、分针轮、时 针轮以在同一轴上重合的状态旋转时,将分别设置在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 上的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利用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光学地检测的检测部,并 构成为基于通过该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判断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各旋转位 置,从而判断秒针、分针、时针的指针运转位置。
在该场合,第一驱动系统具备将第一驱动马达的旋转向秒针轮传递的五号 轮,在该五号轮上以120的间隔设置有三个光检测孔。另外,秒针轮的第一透 光孔部具备沿圆周以30度的度间隔设置的11个光检测孔和设置在该11个 光检测孔所连续的圆周上的一处的遮光孔部。由此,构成为该第一驱动系统在 五号轮旋转从而一个光检测孔与检测部对应时,在秒针轮也旋转从而秒针轮的 遮光部与五号轮的光检测孔对应,之后,最初秒针轮的光检测孔对应而有了通 过检测部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指向整点。
另外,作为第一驱动系统的秒针轮的其它第一透光孔部,有具备:设置在 秒针轮的基准位置的遮光部;在该遮光部的两侧以给定的长度沿圆周设置的一 对切口孔;相对于遮光部设置在秒针轮的同一直线上且一对切口孔之间的一个 光检测孔的透光孔部。这种第一驱动系统购成为,在五号轮旋转从而一个光检 测孔与检测部对应时,秒针轮也旋转并经过一方切口孔从而秒针轮的遮光部与 五号轮的光检测孔对应后,接着秒针轮的另一方的切口孔的一部分对应从而有 了通过检测部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指向整点。
然而,这种现有的针位置检测装置的第一驱动系统,由于再将第一驱动马 达的旋转向秒针轮传递的五号轮上以120的间隔设置有三个光检测孔,因此, 在该五号轮的一个光检测孔与检测部对应时,必须检测秒针轮的旋转位置,因 此,在将五号轮和秒针轮组装时,需要进行该两者的对位,因而存在组装作业 变得繁杂之类的问题。
另外,在该针位置检测装置的前者的第一驱动系统中,秒针轮的第一透光 孔部由于是具备沿秒针轮的圆周以3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的11个光检测孔和设 置在该11个光检测孔所连续的圆周上的一处的遮光孔部的结构,因此,透过 11个各光检测孔的光的透过容许量少。因此,在旋转秒针轮而进行位置检测 时,若高速旋转秒针轮,则存在不能可靠地检测11个光检测孔的危险,存在 高速运转中的位置检测速度受限制之类的问题。
另外,在后者的第一驱动系统中,由于是具备:设置在秒针轮的基准位置 的一个光检测孔;以及在该光检测孔的两侧沿圆周隔着给定间隔的遮光部设置 的一对切口孔的结构,从而透过一对切口孔的光的透过容许量变多,能够以高 速旋转进行秒针轮的位置检测,但构成为,在五号轮的光检测孔与检测部对应 时,经过秒针轮的一方切口孔从而秒针轮的遮光部与五号轮的光检测孔对应 后,接着秒针轮的另一方的切口孔的一部分对应从而有了通过检测部的光检测 的场合,秒针指向整点,因此,无论检测部与另一方的切口孔的哪一部分对应, 均判断为秒针指向整点,因此,存在不能准确地特定秒针轮的旋转位置之类的 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且可靠地检测秒针轮的旋转位置 的针位置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备如下构成要素。
涉及一个发明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利用第一驱动马达的旋转所传递 而旋转的秒针轮来对秒针进行指针运转的第一驱动系统;利用第二驱动马达的 旋转所分别传递而旋转的分针轮及时针轮来对分针及时针分别进行指针运转 的第二驱动系统;以及具有发光单元,用于在上述秒针轮、上述分针轮、上述 时针轮以在同一轴上重合的状态旋转时,检测发自上述发光单元的光是否透过 分别设置在该各轮上的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利用从而判断上述秒针轮、上述 分针轮、上述时针轮的各旋转位置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透光孔部,具备:设置在上述秒针轮的预定的位置的第一光检测 孔;以及在该第一光检测孔的上述秒针的指针运转方向侧和与其相反方向侧的 两侧隔着不同间隔的第一、第二各遮光部设置的第二、第三各光检测孔。
根据本发明,在旋转秒针轮而进行通过检测部的检测时,可使通过检测部 的未检测数在位于秒针轮的第一光检测孔的两侧的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 不同。因此,利用对通过检测部的不同的未检测数进行计数,能够准确地且可 靠地检测秒针轮的旋转位置。
例如,对从位于与秒针的指针运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三光检测孔到第一 光检测孔的第二遮光部的未检测数进行计数,在该所计数的数为预先设定的给 定数后,在检测部紧接着检测出第一光检测孔时,可判定秒针轮的预先设定的 位置与检测部一致。由此,能够准确地且可靠地检测秒针轮的旋转位置。
涉及另一个发明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具备:
具有由设置在预定的位置上的基准孔、以不同的长度设置在该基准孔的两 侧的第一、第二各遮光部、隔着这些第一、第二各遮光部设置的第二、第三各 长孔构成的的秒针轮;
与该秒针轮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且具有第二透光孔部的分针轮;
与上述秒针轮及上述分针轮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且具有第三透光孔部的 时针轮;
检测从上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是否已透过上述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而判 断上述秒针轮、上述分针轮、上述时针轮的各旋转位置的透光孔部检测单元, 其中,检测部具有发光单元;以及
一边以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单位旋转上述秒针轮,一边通过上述透光孔部检 测单元进行光检测的有无,在判别出没有通过该透光孔部检测单元的光检测的 光未检测状态的连续次数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次数,且其后,判别出以预先设定 的旋转角单位进一步旋转上述秒针轮时,上述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检测出从上述 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场合,将该透光孔部检测单元所检测出光的位置作为上述 秒针轮的基准位置即基准孔的位置的秒针基准位置检测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秒针轮以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单位旋转时,利用秒针规定位 置检测单元,在没有通过透光孔部检测单元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的连续次数 为预先设定的次数后,将透光孔部检测单元紧接着检测出秒针轮的基准孔的位 置,可作为秒针轮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来判断。由此,能够准确地且可靠地检测 秒针轮的旋转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该发明的指针式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钟表模的 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钟表模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A、图3B分别是从背盖侧观察了图2的钟表运转器的主要部分的放 大俯视图、模式图。
图4是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分解了图3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用表表示了图2的第一驱动系统和第二驱动系统中的各齿轮的齿 数、一个脉冲的各旋转角、一个旋转的各脉冲数、光检测孔的有无的图。
图7是表示了图5的秒针轮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通过检测部的对于图7秒针轮的检测图案的图。
图9是表示了图5的时针轮的放大俯视图。
图10A~图10M是表示图7的秒针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表示将秒针 轮从检测位置P每次旋转了2步(12°)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1A~图11P是表示图5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 动作,表示将图11A~图10M的分针轮每次旋转了1步(12°)时的分针轮、 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N是从图11M的状态将分针轮旋转了360 步(相当于一个小时)时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O 是从图11N的状态将分针轮旋转了相当于九个小时时的分针轮、时针轮、中 间轮的各状态的图;图11P是从图11O的状态将分针轮旋转了相当于一个小 时的“11点00分位置”上的分针轮、时针轮、中间轮的各状态的图。
图12A~12F是仅表示图5的秒针轮的位置检测动作,并表示使偏离了检 测位置P的秒针轮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置P移动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3A~13F是表示图5的分针轮和时针轮的位置检测动作,并表示使偏 离了检测位置P的分针轮和时针轮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置P移动时的各状态 的图。
图14A~14F是表示图5的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基准位置偏离了检 测位置P的场合的位置检测动作,并表示使偏离了检测位置P的秒针轮、分 针轮、时针轮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置P移动时的各状态的图。
图15A~15F是表示确认秒针、分针、时针的各针位置在通常指针运转时 的每个整点是否准确的针位置确认动作,并表示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的每 两秒钟的各动作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手表的电路构成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使秒针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置P移动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 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18是表示使分针、时针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置P移动的基本的时分针 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19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置P移动的基本的 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0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置P移动的基本的 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1是表示使秒针、分针、时针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置P移动的基本的 三针位置检测处理中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2是表示按通常指针运转时的每个整点来确认秒针、分针、时针的位 置的针位置确认处理动作流程的图。
图23是表示图5的分针轮每次旋转了1步(1°)时分针轮的第二透光孔 部对检测部的检测位置的移动量的放大俯视图。
图2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秒针轮的第一变型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2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秒针轮的第二变型例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3说明应用了该发明的指针式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
该指针式手表具备图1及图2所示钟表模块1。该钟表模块1,用来使秒 针2、分针3、时针4在表盘5的上方运转而指示时刻,配置在手表壳TK内。 在手表壳TK上部安装有表玻璃G,在该手表壳TK的下部安装有背盖UB。
如图2所示,钟表模块1构成为具备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并在这些 之间设有钟表运转器8。在上部壳体6的上面使太阳能电池板9介于其间而设 有表盘5。另外,在下部壳体7的内面设有电路板10。
如图2~图4所示,钟表运转器8具备:使秒针2运转的第一驱动系统11; 使分针3及时针4运转的第二驱动系统12;以及用于检测秒针2、分针3、时 针4的指针运转位置的检测部13。
第一、第二驱动系统11、12在安装在底板14、齿轮列承板15、中间承板 16上的状态下,配置在上部壳体6和下部壳体7之间。
如图2~图4所示,第一驱动系统11具备第一步进马达17;由该第一步进 马达17旋转的五号轮18;由该五号轮18旋转的四号轮即秒针轮20。秒针2 安装在该秒针轮20的秒针轴20a上(参照图4)。
如图2所示,第一步进马达17具备:线圈组件17a;定子17b;以及转子 17c。构成为若对线圈组件17a通电,则产生磁场,转子17c每次以180度的 角度步进旋转。
如图2及图3所示,五号轮18与第一步进马达17的转子17c的转子小齿 轮17d啮合而旋转。秒针轮20与五号轮18的小齿轮18a啮合而旋转。在该秒 针轮20的中心部设有秒针轴20a。如图2所示,该秒针轴20a穿过上部壳体6、 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贯通孔5a向上方突出。如图4所示,秒针2 安装在该所突出的前端部。如图5及图7所示,在该秒针轮20上设有后述的 第一透光孔部21。
另一方面,如图2~图5所示,第二驱动系统12具备第二步进马达22;由 该第二步进马达22旋转的中间轮23;由该中间轮23旋转的三号轮24;由该 三号轮24旋转的二号轮即分针轮25;由该分针轮25旋转的跨轮 minutewheel26;由该跨轮26旋转的套轮即时针轮27。分针3安装在分针轮 25的分针轴25a上。时针4安装在时针轮27的时针轴27a上。
如图2所示,第二步进马达22具备线圈组件22a、定子22b、转子22c。 构成为若对线圈组件22a通电,则产生磁场,转子22c每次以180度步进旋转。
如图2及图3所示,中间轮23与第二步进马达22的转子22的c转子小 齿轮22d啮合而旋转。如图5所示,该中间轮23上设有后述的第四透光孔部 30。三号轮24与中间轮23的小齿轮23a啮合而旋转,分针轮25与三号轮24 的小齿轮24a啮合而旋转。
如图2及图4所示,在该分针轮25的中心部设有秒针轮20的秒针轴20a 所旋转自如地插入并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分针轴25a。如图2所示,该分针 轴25a穿过上部壳体6、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贯通孔5a向上方突 出。如图4所示,分针3安装在该所突出的前端部。由此,分针轮25以重叠 在秒针轮20的上侧的状态与秒针轮20一起配置在同一轴上。另外,如图5 所示,在该分针轮25上设有后述的第二透光孔部28。
如图2所示,跨轮26与分针轮25的分针轴25a啮合而旋转。时针轮27 与跨轮26的小齿轮26a啮合而旋转。在该时针轮27的中心部设有分针轮25 的分针轴25a所旋转自如地插入并向上方突出的筒状的时针轴27a。如图2所 示,该时针轴27a穿过上部壳体6、太阳能电池板9、以及表盘5的各贯通孔 5a向上方突出。时针4如图4所示那样安装在该所突出的前端部。由此,时 针轮27以重叠在分针轮25的上侧的状态与秒针轮20及分针轮25一起配置在 同一轴上。另外,如图5所示,在该时针轮27上设有后述的第三透光孔部29。
如图6的表所示那样设定第一、第二驱动系统11、12中的各齿轮的齿数、 一个脉冲的各齿轮的旋转角、各齿轮的一个旋转所需的脉冲数、以及第一~第 四透光孔部21、28~30的有无。
即、第一驱动系统11的转子17c的转子小齿轮17d以一个脉冲旋转(1 步)180度(以下称角的旋转为“°”),五号轮18以一个脉冲(转子17c的1步) 旋转36°。四号车即秒针轮20由于一个脉冲旋转6°(转子17c的1步),因而以 60个脉冲(转子17c的60步)旋转一圈。
第二驱动系统12的转子22c的转子小齿轮22d以一个脉冲旋转(1步) 180°,中间轮23由于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30°,因而以十二个脉 冲(转子22c的12步)旋转一圈。三号轮24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 转4°,分针轮25即二号轮由于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转1°,因而以 三百60个脉冲(转子22c的三百60步)旋转一圈。跨轮26以一个脉冲(转子 22c的1步)旋转1/3°,套轮即时针轮27由于以一个脉冲(转子22c的1步)旋 转1/12°,因而以4320个脉冲(转子22c的4320步)旋转一圈。
如图2所示,检测部13具有分别设置在上部壳体6和电路板10上的由 LED(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发光元件31和由光电晶体管构成的受光元件32,并 构成为通过在秒针轮20的透光孔部21a、21b、21c的一个、分针轮25的第二 透光孔部28、以及时针轮27的透光孔部30的一个、中间轮23的透光孔部30 的全部与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之间的光通道即检测位置P(在本实施方 式的场合,作为检测位置P设置在0点00分00秒位置)一致或一部分重叠时, 受光元件32接收来自发光元件31的通过这些透光部的光,而检测秒针轮20、 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各旋转位置。作为检测位置P,可设置在11点55分 等其它位置。
如图7所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具备:设置在秒针轮20的基 准位置(00秒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在该第一圆形孔21a的秒针2的指针运 转方向侧和与其相反方向侧的两侧隔着不同间隔的第一、第二遮光部21d、21e 设置的第二、第三长孔21b、21c;以及设置在相对于第一圆形孔21a位于秒 针轮20的直径上的第二、第三长孔21b、21c间的第三遮光部21f。
如图7及图23所示,由于秒针轮20的直径为3~4mm左右,因而第一圆 形孔21a形成为0.4~0.5mm左右(相对于秒针轮20的圆周的12°左右的宽度) 的大小。另外,如图7所示,在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中的第二长孔21b 在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中心为基准(0°),从大致48°位置(8秒位置)左旋至大至 168°位置(28秒位置)的范围设置成与第一圆形孔21a的旋转移动轨迹对应的 圆弧状。如图7所示,在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中心为基准(0°),从大致192°位 置(32秒位置)左旋至大至300°位置(50秒位置)的范围设置成与第一圆形孔 21a的旋转移动轨迹对应的圆弧状。
第一、第二各遮光部21d、21e中的位于秒针2的逆时针方向侧(图7中为 左旋侧)的第一遮光部21d,如图7所示,以相对于第一圆形孔21a的直径(12° 宽度)为三倍左右的间隔、即在从作为第一圆形孔21a的中心的基准位置(0°位 置)左旋至大至48°位置(8秒位置)的范围,以实质上36°左右的宽度的间隔 设置。
另外,位于与秒针2的指针运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图7中为右旋侧)的第二 遮光部21e以比第一遮光部21d的间隔还长相当于一个第一圆形孔21a左右的 间隔设置。该间隔为相对于第一圆形孔21a的直径为四倍左右的间隔,在从作 为第一圆形孔21a的中心的基准位置(0°位置)右旋至大至60°位置(50秒位置) 的范围,以实质上48°左右的宽度的间隔设置。另外,如图7所示,第三遮光 部21f相对于第一圆形孔21a位于秒针轮20的直径上,且设置于第二、第三 长孔21b、21c之间。该第三遮光部21f的宽度形成为与第一圆形孔21a的直 径方向宽度大致相同。在本说明书的记载中,在未明确表出秒针轮20、分针 轮25、时针轮27的旋转方向的场合,如图5、图10~图15中箭头所示那样, 定为绕各自的轴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此时中间轮23的旋转方向定为 绕轴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一遮光部21d与位于秒针轮20的直径上的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对应。 第二遮光部21e与位于秒针轮20的直径上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对应。第 三遮光部21f与位于秒针轮20的直径上的第一圆形孔21a的一部分对应。由 此,秒针轮20构成为,在第一~第三遮光部21d~21f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 检测位置P(发光元件31受光元件32)对应的状态下,若旋转180°(旋转一半), 则第一圆形孔21a、第二、第三长孔21b、21c的任一个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 测位置P对应。
该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旋转角为12°),在旋转60步(旋转角为360°, 旋转时间为60秒)期间,在检测部13以每两秒进行检测时,成为如图8所示 的通过检测部13的检测图案。
即、在秒针轮20处于0秒位置(0°位置)时,检测部13检测第一圆形孔21a, 在处于2秒位置(12°位置)到6秒位置(36°位置)时,检测部13由第一遮光部21d 所阻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
在处于从秒针轮20的8秒位置(48°位置)到28秒位置(168°位置)时,检测 部13连续检测第二长孔21b。在处于30秒位置(180°位置)时,检测部13由第 三遮光部21f所阻挡,成为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
在处于从32秒位置(192°位置)到50秒位置(300°位置)时,检测部13连续 检测第三长孔21c。在处于从52秒位置(312°位置)到58秒位置(348°位置)时, 检测部13由第二遮光部21e所阻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 测状态接连四次。
如图5中实线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是设置在分针轮25的 基准位置(00分位置:0°位置)的一个光检测孔(以下称为圆形孔)。该第二透光 孔部28的圆形孔也是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且设置 在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对应的位置上。
如图5及图9所示,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是从时针轮27的基准 位置(00点位置:0°位置)沿圆周以30°的角度间隔设置的一个光检测孔(以下称 为圆形孔)。在位于该基准位置的圆形孔和第11个圆形孔之间的11点位置(在 图9中为1点位置)设有第四遮光部29a。
如图9所示,就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而言,将0点位置设为基准 位置(0°位置)时,在0°、30°、60°、90°、120°、150°、180°、210°、240°、270°、 300°的各位置、即沿时针4的指针运转方向(在图9中为逆旋)为0点、1点、2 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的各位置分别设有圆形 孔,在330°的11点位置(在图9中为1点位置)设有第四遮光部29a。作为 该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也以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 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
另外,如图5所示,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是与作为分针轮25的 第二透光孔部28的一个圆形孔对应的圆形孔,以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 21a以及作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该 第四透光孔部30设置在中间轮23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即分针轮25的第二透 光孔部28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时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 的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的场合,光检测在时针4的每个整点即0点、1点、2点、3 点、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11点进行,而第二驱动系统 12的中间轮23、分针轮25、时针轮27其旋转角以1步(转子22c的一半旋转) 为30°、1°、1/12°,因而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为,在除了11点的位置的时针4 的整点,第二~第四透光孔部28~30的全部在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重合。
另外,第一驱动系统11的秒针轮20的旋转角以1步(转子17c的一半旋 转)为6°。该秒针轮20由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每60步(60 秒)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为,在时针4 的每个整点(除了11点以外),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第二~第 四透光孔部28~30重合。
这里,通过检测部13的秒针2、分针3、时针4的指针运转的位置的检测 进行如下。即、在秒针2、分针3、时针4在12点侧的位置(在图5中为上部 侧的位置)彼此重叠时,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21、28、29和中间轮23的第 四透光孔部30在检测位置P重合。此时,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透过第一~第 四各透光孔部21、28~30并由受光元件32接收。
对此,由于在第一~第四各透光孔部21、28~30的任一个与检测位置P不 对应时,遮断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因而受光元件32不能受光,从而检测部 13处于未检测状态。
另外,第一、第二各步进马达17、22通过使各转子17c、22c的朝向反转 180°而使秒针2、分针3以及时针4各自运转1步。因此,通过在每1步对第 一、第二各步进马达17、22交替施加极性不同的脉冲,而成为使各转子17c、 22c旋转的动作。因此,即使在每1步对第一、第二各步进马达17、22持续 施加同种脉冲,各转子17c、22c也不会旋转,处于当场停止的状态。
就秒针轮20而言,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的大小和1步的 移动量的关系来看,若不旋转2步,则第一圆形孔21a不完全离开检测部13 的检测位置P,因此,进行每次按2步(2秒)的检测。
对此,第二驱动系统12的中间轮23、分针轮25、时针轮27进行每次按 1步的检测。
下面,参照图10A~图10M说明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 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
在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中,忽略第二驱动系统12的分针轮25、时 针轮27、中间轮23。另外,图10A~图10M表示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旋 转角为12°)时,其旋转位置的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的对应关系。
该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检测通过检测图10A所示秒针轮20的基准位 置(00秒位置)而完成。
即、检测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和检测部13的 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该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状态是图10A的状态,是 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和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 致,且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首先,在图10A的状态,若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12°,则如 图10B所示,第一圆形孔21a右旋偏离检测位置P,从而第一遮光部21d的一 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处于图 8的2秒位置所示的未检测状态。同样地、如图10C~图10D所示,直到秒针 轮20每次按2步旋转从而旋转角成为36°为止,第一遮光部21d的一部分与 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如图8的3秒 ~6秒位置所示,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
此后,如图10E所示,若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48°,则秒针 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 而如图8的8秒位置所示,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同样地、如图 10F所示,直到秒针轮20每次按2步旋转从而旋转角成为168°为止,第二长 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8的10秒~28秒位 置所示,能够连续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在该状态下,如图10G所示,若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 180°,则第二长孔21b右旋偏离检测位置P,从而第三遮光部21f与检测位置 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如图8的30秒位置所示, 处于未检测状态。此后,如图10H所示,若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为 192°,则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 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8的32秒位置所示,处于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 13的光检测的状态。
此后,如图10I所示,直到秒针轮20每次按2步旋转从而旋转角成为300° 为止,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如图8的 34秒~50秒位置所示,能够连续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如图10J所示, 若第三长孔21c右旋偏离检测位置P,而第二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 P对应,则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如图8的52秒位置所示, 处于未检测状态。
同样地、如图10K~图10M所示,直到秒针轮20每次按2步旋转从而旋 转角成为348°为止,第二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 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从而如图8的54秒~58秒位置所示,未检测状 态接连四次。在该状态下,如图10A所示,若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旋转角成 为360°,则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如图8的0秒位 置所示,处于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这样,图10A的状态为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B~ 图10D的状态为接连三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E~ 图10F的状态为能够连续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G的状态 为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H~图10I的状态为能够连续 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图10J~图10M的状态为接连四次不能进 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这里,不能连续进行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为图10B~图10D的状态和图 10J~图10M的状态,若着眼于该两个状态,可知在各自每次按2步进行了检 测的场合,前者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后者的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所连续 的未检测次数在前者和后者不同。通过对该连续不能进行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 进行计数,可特定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
秒针轮20每次按2步(2秒)进行检测。在该秒针轮20的每次按2步(2秒) 的光检测中,在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后下一次能够进行光检测的场合,其位置 成为基准位置(00秒位置)。假如,从图10A的状态开始对未检测状态进行计 数的场合,由于直到处于图10D的状态,未检测状态连续三次,此后,处于 图10E的状态,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不能满足未检测状 态接连四次的条件,因此,不是基准位置。这就是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 位置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
下面,参照图11A~图11P说明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各基准 位置的基本的时分针位置检测动作。
在该基本的时针位置检测动作中,忽略第一驱动系统11的分针秒针轮20。 另外,图11A~图11M表示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1°)而使中间轮23旋转 一圈的状态,图11M~图11N表示分针轮25旋转360步(360°)而使时针轮 27旋转了30°的状态,图11N~图11O表示时针轮27从图11N的状态旋转了 相当于9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0个小时)的状态,图11O~图11P表示时针轮 27进一步旋转了相当于1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1个小时)的状态。
该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双方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在为图11A所示状 态时能够最容易地检测。由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基准位置是(00 秒位置),时针轮27的11个的各第三透光孔部29中的一个第三透光孔部29 的基准位置是(0秒位置),因此,检测这些基准位置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 部30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的位置。
首先,在图11A的状态下,若使分针轮25旋转1步(1°),则如图11B 所示,中间轮23旋转30°,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离开检测位置P,中 间轮23阻挡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此时,分针轮25右旋旋转1°而使第二 透光孔部28仅仅稍许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从而位于可进行通过检测 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若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累计旋转6步(6°),则如图 11G所示,中间轮23旋转180°,第四透光孔部30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 P180°,从而检测部13继续阻挡检测位置P。此时,分针轮25右旋旋转6°而 使第二透光孔部28从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大致偏离一半,而尚位于可 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参照图23)。
此后,若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旋转12步(12°),则如图11M所示, 中间轮23旋转360°,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此时,分针轮25 的第二透光孔部28大致完全离开检测位置P,第二透光孔部28处于与检测位 置P不重合的状态,分针轮25阻挡检测位置P,从而处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 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另外,此时,时针轮27仅仅旋转1°,因而时针轮27 的第三透光孔部29即基准位置的圆形孔仅仅稍许偏离检测位置P,从而处于 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若分针轮25从图11的A的状态旋转360步(旋转一圈),则如图11N所示, 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处于与检测位置 P对应的状态。此时,时针轮27从图11的A的状态旋转30°,第三透光孔部 29即基准位置的圆形孔离开检测位置P,第三透光孔部29即位于基准位置的 左侧的第二个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处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 检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分针轮25旋转相当于9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0 个小时),则如图11O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 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针轮27旋转300°,第三透光孔部29即 从基准位置为第十一个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处于可进行通过检测 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此后,若分针轮25进一步旋转相当于1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1个小时), 则如图11P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 30与检测位置P对应,时针轮27旋转330°,第三透光孔部29即从基准位置 为第十一个的圆形孔离开检测位置P,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 置P对应。因此,处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该状态可特 定为“11点00分位置”。
若分针轮25进一步旋转相当于1个小时(累计相当于12个小时),则如 图11A所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 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且时针轮27旋转360°,时针轮27的第四透光孔部29a 离开检测位置P,各第三透光孔部29中的位于基准位置(0点位置)的第三透光 孔部29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时针轮27返回图11A的状态(0点00分位置)。
这样,由于分针轮25的1步的旋转量1°非常小,因此,第二透光孔部28 以分针轮25的1步的旋转量就不能完全离开检测位置P,从而不能准确地检 测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但由于中间轮23以1步旋转30°,因此,即使分针 轮25的1步的旋转量较小,也由于中间轮23的旋转量较大,因此,可利用该 中间轮23来阻挡检测位置P。
另外,如图11M所示,若中间轮23以12步旋转一圈,则分针轮25旋转 12°,从而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的圆形孔完全离开检测位置P,因此, 分针轮25阻挡检测位置P。此时,即使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 位置P一致,也处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另外,分针轮25在每次旋转360步而旋转一圈从而其基准位置返回检测 位置P时,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以 及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但11点位置的第四遮光部29a除外) 均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与时针轮27的旋转位置(11点位置除外)无关地处 于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再有,在检测了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位置)之后,若使分针轮25每次 旋转360步(旋转一圈),则由于时针轮27每次旋转30°,因此,即使不在分针 轮25的每1步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而只要仅在使分针轮25旋转了 一圈时执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就能检测时针轮27的旋转位置。此时, 在从图11O所示状态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360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 检测时,如图11P所示,在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和检测位置P一致时, 虽然不能进行光检测,但可特定此时的时针轮27的位置在“11点00分位置”。
若使分针轮25从不能进行通过该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11点00分位置” 进一步旋转360°,则由于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即基准位置(0点位置) 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可进行通过该检测部13的光检测。即、时 针轮27的基准位置在检测位置P所设置的(0点00分位置)。由此,通过分针 轮25从可进行通过该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每次旋转360°(旋转一圈)时测 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若从不能进行通过该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位置(图 11P的状态)进一步使分针轮25旋转360°而找到能够进行通过该检测部13的 光检测的时针轮27的旋转位置(图11A的状态),则该位置可特定为时针轮27 的基准位置、即“0点00分位置”。
下面,参照图12A~图12F说明检测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的位置 的基本的三针位置检测动作。
该三针位置检测动作包括:在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偏离检测位置 P的场合所进行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在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及时针 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方偏离检测位置P的场合所进行的时分针位置 检测动作;以及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 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全部偏离检测位置P的场合所进行的组合了秒针 位置检测动作和时分针位置检测动作的动作的三种动作。
首先,参照图12A~图12F说明只有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偏离了 检测位置P的场合的三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完全不清楚秒针轮20的状态,假定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基准 位置在检测位置(0点00分位置)。于是,首先测试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 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即、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如前所述那 样,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对于每次2步旋转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 测。
此时,在使秒针轮20旋转2步而测试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若为 图12A的状态,则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这里,将不能进行通过 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以“未检测次数”来进行计数。在该未检测状 态连续的场合,顺序加上未检测次数,仅限于对秒针轮20的每次2步旋转连 续未能进行光检测的场合,加上未检测次数,而在能够进行光检测的场合,将 未检测次数清零。
在未能进行光检测的场合,使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2步而测试通过检测 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2B所示,若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则未检测状态连续,因而加上未检测次数。在该状态下,使秒针轮20进一步 旋转2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如图12C所示,若能够进行通过 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未检测状态不连续,因而将未检测次数清零。
接着,对秒针轮20的每次2步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如图 12D所示,若从前一次为止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转为不能 进行光检测的状态,则这里再次以未检测次数进行计数。测试对秒针轮20的 每次2步的光检测。此时,如图12E所示,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的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
如图12F所示,在下一个2步,若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 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 致,因而可知该位置就是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至此,检测出秒 针轮20的基准位置、即“00秒位置”。
下面,参照图13A~图13F说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 的第三透光孔部29偏离检测位置P的场合的三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尽管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 但由于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透光孔部偏离检测位置P,因此,不能进行通 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首先测试用于将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向检测位 置P移动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对每次2步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 测时,从图13A的状态变为图13B的状态,虽然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 21与检测位置P一致,但由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 三透光孔部29偏离检测位置P,因此,不能进行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此时,秒针轮20从图13A的状态变为图13B的状态时,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
这里,根据秒针轮20的基本的位置检测动作的条件即“进行秒针轮20的 每次2步的光检测,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后,在下一次能够进行光检测的场合, 其位置为基准位置”这种条件,若在图13B的状态下,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 且在下一个2步能够进行光检测,则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在检测位置P,而 即便使秒针轮20旋转2步,由于如图13C所示那样,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 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偏离检测位置P,因此,也不能进行 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因此,在对秒针轮20的每次2步连续五次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 测的场合,可知此刻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 部29的任一个偏离检测位置P。另外,在该状态下,关于秒针轮20不清楚是 否为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一致的状态。
然而,此刻,由于清楚了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 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偏离了检测位置P,因此,测试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 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时分针位置检测动作。此时,使分针轮25每次 旋转1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若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从图13C 的状态变为图13D的状态,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中间轮23的第四 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且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 圆形孔也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由此可知,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在检测位置P。此时,秒针 轮20和时针轮27在哪个位置上不清楚。于是,由于是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 的光检测的状态,因此,首先进行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 针位置检测动作,并使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向图13E所示检测位置P移动。 由此可知,秒针轮20和分针轮25各自的基准位置在“00分00秒位置”。
此后,若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360°(旋转一圈),则对每次360°,时针轮 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与检测位置P对应,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在从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11点位置)进一步旋转了360°时, 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此,秒针轮20、分针 轮25、时针轮27的全部的基准位置在(0点00分00秒位置)。这在正午0点 00分00秒产生。
下面,参照图14A~图14F说明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 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全部偏离检测位置P的 场合的三针位置检测动作。
此时,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任一个的旋转位置均不清楚。 因此,首先测试用于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 即、在图14A的状态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 测。此时,如图14B所示,尽管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位置P 对应,但若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不与 检测位置P对应,则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因此,进一步执行秒针轮20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由于该基本的 秒针位置检测动作的条件为,进行秒针轮20的每次2步的光检测,未检测状 态接连四次后,在下一次能够进行光检测的场合,其位置就是基准位置,因此, 若如图14B所示那样,秒针轮20的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且在下一个2步能 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在检测位置P,而在 即便使秒针轮20旋转2步,也如图14C所示那样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 光检测的场合,判断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 孔部29偏离检测位置P。另外,此时,关于秒针轮20也不清楚第一透光孔部 21是否与检测位置P对应。
在该状态下,判断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偏离检测位置P,接着 测试用于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动作, 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如图14C所示, 在即便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360°也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 如图14D所示,怀疑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 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
即、在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若使 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则第一透光孔部21必定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 此,如图14E所示,假想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 在该状态下,再次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而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此时,在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与检测位置P对应,能够进行通过检测 部13的光检测时,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如图14F所示。若进行从 该图14D的状态以后至图14F、图14E的动作,则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 针轮27全部的基准位置一致。
参照图15A~图15F说明确认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在通常指针运 转时的每个整点是否准确的基本的针位置确认动作。
就该基本的针位置确认动作而言,在CPU35中判断秒针2、分针3、时针 4的三针在每个整点是否准确,而在秒针2场合,在除了11点、23点以外的 整点判断秒针2是否准确来进行确认。在这种场合,从整点开始10秒以内确 认秒针2的偏离。这是,若从整点开始经过10秒,则分针轮25通过第二驱动 系统12的第二步进马达22旋转1步(1°),随之中间轮23旋转30°,设置于该 中间轮23上的一个孔部30被分针轮25的遮光部遮挡,而阻挡检测部13的检 测位置P,从而不能进行光检测之故。
图15A的状态是通常指针运转时的整点(例如2点)的状态,秒针轮20的 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 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例如第三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 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在该状态下,进行秒针轮20每1秒旋转 6°的通常指针运转。此时,由于秒针轮20只是每1秒旋转6°,因此,秒针轮 20的第一圆形孔21a不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处于可进行通过检 测部13的光检测的状态。
此后,若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1步而位于旋转了2步(12°)的2秒位置, 则如图15B所示,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 置P,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由第一遮光部21d所阻挡。此时,若测试通过 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处于不能若从前一次为止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 检测的状态,对该未检测状态以“未检测次数”来进行计数。
而且,秒针轮20每次旋转1步,每2步测试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 时,如图、15C所示4秒位置、以及图15D所示6秒位置,检测部13由秒针 轮20的第一遮光部21d所连续阻挡。由此,如图15B~图15D所示,不能进 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
在该状态下,接着秒针轮20旋转2步,如图15E的8秒位置所示,秒针 轮20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对应,在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 的光检测时,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即第一圆形孔21a位于8秒位置,因此, 秒针轮20准确地旋转,秒针2在准确的指针运转位置。即、秒针2在秒针轮 20从整点位置每次旋转2步时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通过检测部13 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三次后,下一次能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位于 8秒位置,准确地运转指针。
此后,秒针轮20进一步旋转2步而成为10秒,则如图15F所示,秒针轮 20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部13对应,从而可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 光检测,但由于分针轮25旋转1步(1°)且中间轮23旋转1步(30°),因而 即便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不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中间 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也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从而中间轮23 阻挡检测部13。因此,通常指针运转中的指针对照从每整点开始10秒以内进 行。
下面,参照图16的方框图说明该指针式手表的电路构成。
该电路构成具备:控制电路整体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5;存储 有预定的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36;存储有处理数据的RAM37(随机存 取存储器);生成用于使CPU35动作的脉冲的起振电路38;将从该起振电路 38生成的脉冲转换为适当的频率(用于使CPU35动作的适当的频率)的分频电 路39;时指针(秒针2、分针3、时针4)运转的钟表运转器8;以及具有发出光 的发光元件31和接收来自该发光元件31的光的受光元件32的检测部13。
再有,该电路构成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具备:供给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板9 和电池等的电源部40;接收标准时刻电波的天线41;对所接收的标准时刻电 波进行检波处理的检波电路42;照亮时刻显示的照明部43、用于驱动该照明 部43的照明驱动电路44;进行报音的扬声器45;以及用于驱动该扬声器45 的蜂鸣电路46。
参照图17说明用于检测该指针式手表中的秒针2的基准位置的基本的秒 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基本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是检测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的, 如图10A所示,检测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 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的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在该场合,假定第二驱动 系统12的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二~第三各透光孔部28~30 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停止。
若启动该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则CPU35对前一次通过检测部13已经检测 出的未检测次数进行清零,并将未检测标志设为“0”(步骤S1)。CPU35通过使 马达11、12驱动,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12°)(步骤S2),进而使检测部13 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之后,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 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4)。
在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第三长孔21b、 21c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场合,CPU35通过受光元件32 接收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判断为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并返回步骤 S1,直到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 测位置P对应而阻挡检测位置P为止,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若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且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 孔21a、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的各个均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 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 对应,则就CPU35而言,受光元件32不能接收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处于 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未检测状态,对该未检测状态以未检测次 数进行计数,并对未检测标志加上“1”(步骤S5),并判断该未检测状态是否接 连四次(步骤S6)。
即、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如图10J~图10M所示,在未检测状态接连四次 后,如图10A所示,在下一次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能够特定其位 置就是基准位置。因此,例如在图10B的状态到图10D的状态,秒针轮20的 第一遮光部21d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 次数接连三次,但若下一次秒针轮20旋转2步,则秒针轮20的第二长孔21b 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此时返回步骤 S2,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同样地、在图10G的状态,由于秒针轮20的第三遮光部21f与检测部13 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而若秒针轮20 接着旋转2步,则秒针轮20的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能 够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此时也返回步骤S2,重复进行上述动 作。
在秒针轮20从图10J的状态旋转到图10M的状态时,秒针轮20的第二 遮光部21e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因此,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 次数接连四次。
CPU35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步骤S7),并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 光(步骤S8),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 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9)。在该步骤S9,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 的光检测时,CPU35根据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 检测位置P一致来判断为已检测出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并进行 针位置矫正而将秒针2、分针3、时针4返回到当前时刻(步骤S10),并转移到 通常指针运转而结束该处理。
在该场合,在步骤S9中,假定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二 ~第三各透光孔部28~30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停止,因此,必定 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而在分针轮25、时针轮27、中间轮23的第二~ 第三各透光孔部28~30假如不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场合,没有通 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转移到后述的分位置检测处理。
下面,参照图18说明用于检测该指针式手表中的分针3、时针4的基准 位置的基本的时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如图11A所示,检测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 和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即基准位置(0点位置)的圆形孔和中间轮23的 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时的分针轮25和时针 轮27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在该场合,假定第一驱动系统11的秒针轮20 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而停止。
若启动该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则使分针轮25旋转1步(1°)(步骤S15),并 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6),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 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17)。 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相当于旋转一 圈的1个小时)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15到步骤S17的动作。在该场合,由于 假定了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 若分针轮25旋转360度则如图11N所示,除了时针轮27的“11点位置”以外, 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由此特定为,步骤S17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之时分针轮25的基 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而且,进一步使分针轮25旋转360°, 而使时针轮27旋转30°(步骤S18),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19), 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时针轮 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从而有了通过检测部13 的光检测(步骤S20)。
此时,由于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个圆形孔以30°的间隔设置11 个,在“11点位置”设有第四遮光部29a,因而若分针轮25旋转360°而使时针 轮27旋转30°,则如图11N~图11O所示,除了“11点位置”的第四遮光部29a 以外,第三透光孔部29的个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从而有通过检测 部13的光检测。在该步骤S20,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返回步骤 S18,并在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后, 直到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而不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 的光检测为止,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如图11P所示,若因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而不 能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时针轮27在“11点位置”,并使分针 轮25进一步旋转360°而使时针轮27旋转30°(步骤S21),使检测部13的发光 元件31发光(步骤S22),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 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23)。
在该步骤S23中,如图11A所示,时针轮27的“0点位置”的第三透光孔 部29必定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 确认时针轮27的“0点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后结束该处理流程。此外,在 步骤S23中,由于假定了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 置P对应,因此,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而假如没有广检测,则判 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而返回上述的秒针位 置检测处理。
下面,参照图19~图21说明检测该指针式手表中的秒针2、分针3、时针 4的三针基准位置的基本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三针位置检测处理是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全部的位置不清楚 的场合,进行组合了上述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和时分针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在 该场合,图19表示秒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30~步骤S38,图20表示分针 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41~步骤S66,图21表示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70~ 步骤S77。
若启动该三针位置检测处理,则CPU35由于不清楚秒针2、分针3、时针 4的三针全部的位置,因此,首先执行图19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即、对前 一次为止通过检测部13已经检测出的未检测状态的未检测次数进行清零,并 将未检测标志位设为“0”(步骤S30),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步骤S31),使检 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2),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 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33)。
此时,虽然不清楚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全部的旋转位置, 但在受光元件32接收了来自发光元件31的光,而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 测时,返回步骤S30,直到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的任一个 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而阻挡检测位置P为止,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即、在步骤S33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 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中间 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偶尔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此时, 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但由于秒针轮20的时针 轮27的位置上不清楚,因此,首先检测秒针轮20的位置。因此,重复进行步 骤S30~步骤S33的动作,以使秒针轮20的第二遮光部21e与检测部13的检 测位置P对应。
而且,而且,对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并对未检测标志 加上“1”(步骤S34),并判断该未检测次数是否接连四次(步骤S35)。在该步骤 S35直到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接连四次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31~步骤 S35的动作。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接连四次时,使秒针轮20旋转2步 (步骤S36),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7),通过检测受光元件 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 测(步骤S38)。
此时,在步骤S38中若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分针轮25的基准 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在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和时针轮 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一致的状态下,判断为秒 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 由此,判断为秒针轮20和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在(00分00秒位置),并转移 到后述的步骤S70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在步骤S33中,在判断为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时,虽然不清 楚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全部的旋转位置,但对通过检测部13 的未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并对未检测标志加上“1”(步骤S34),并判断该未检测 次数是否接连四次(步骤S35)。在该步骤S35直到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 接连四次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31~步骤S35的动作。
而且,在步骤S35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接连四次时,使秒针轮20 旋转2步(步骤S36),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37),通过检测受 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了通过检测部13 的光检测(步骤S38)。
此时,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 21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且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 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 光孔部30也与检测位置P一致,因而与上述场合相同地、特定为秒针轮20 和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在(00分00秒位置),并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的分针 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在步骤S38中,在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4B所 示,即便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与检测位置P对应, 也由于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状态接连五次,因此,判断为分针轮25的第二 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 的任一个偏离检测位置P,而进入图20所示步骤S41进行分针位置检测处理。
该分针位置检测处理,如图20所示,在步骤S41使分针轮25旋转一步 (1°),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42),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 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 S43)。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步, 并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44),直到分针轮25旋转一圈为止, 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此时,在步骤S43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 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 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 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在开始步骤S41之前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偏 离。由于当前假定在步骤S43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特定为分 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于此时也不清楚秒针轮 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是否与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如上所述那样,返 回步骤S30,执行直到步骤S38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使秒针轮20的基准位 置(00秒位置)为检测位置P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即便在步骤S44将分针轮25旋转360°也在步骤S43没有通过检测部 13的光检测的场合,在如图14D所示,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 不与检测位置P对应,并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步骤S45),使检测 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46),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 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47)。
此时,在步骤S47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 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 的任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 置P一致,在步骤S45开始旋转之前秒针轮20,秒针轮20偏离。由于当前假 定在步骤S47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特定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 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于此时也不清楚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 秒位置)是否在检测位置P,因此,如上所述那样,返回步骤S30,执行直到步 骤S38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使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为检测位置 P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即便在步骤S45将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也在步骤S47没有通 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4E所示,即便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 部21与检测位置P对应,也判断为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偏离检测位 置P,并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48)。
而且,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49),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 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 骤S49)。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使分针轮25每次旋转1 步,并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51),直到分针轮25旋转一圈为 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48到步骤S50的动作。
此时,在步骤S50中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 一透光孔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 的任一个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 置P一致。另一方面,在步骤S50中进行光检测之前的阶段,分针轮25偏离。 由于当前假定在步骤S50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特定为分针轮 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于此时也不清楚秒针轮20的 基准位置(00秒位置)是否在检测位置P,因此,如上所述那样,返回步骤S30, 执行直到步骤S38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使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 为检测位置P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即便在步骤S51将分针轮25旋转360°也在步骤S50没有通过检测部 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1P所示,即便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分针 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与检测位置P对应, 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圆形孔均偏离检测位置P,从而判断为 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
此时首先,由于不清楚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是否与检测位置P 对应,因此,使秒针轮20旋转30步(180°)(步骤S52),使检测部13的发光 元件31发光(步骤S5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 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54)。
此时,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 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的 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 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另外,在步骤S52中开始秒 针轮20的旋转之前的阶段,秒针轮20偏离。由于当前假定有了通过检测部 13的光检测,因此,特定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 致。由于此时也不清楚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是否在检测位置P, 因此,如上所述那样,返回步骤S30,执行直到步骤S38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 使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为检测位置P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 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
然而,在步骤S54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在如图11P所示, CPU35判断为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分针轮25 旋转1步(步骤S55),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56),通过检测受 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 光检测(步骤S57)。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使分针轮25每 次旋转1步,并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58),直到分针轮25旋 转一圈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55到步骤S57的动作。
在步骤S57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 部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 的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 致,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另外,在步骤S55中开 始分针轮25的旋转之前的阶段,分针轮25偏离。由于此时也假定在步骤S57 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特定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 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于此时也不清楚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是否 与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如上所述那样,返回步骤S30,执行直到步骤S38 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使秒针轮20为检测位置P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 的分针位置确认处理。
另外,即便在步骤S58分针轮25在步骤S58旋转360°也在步骤S57没有 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假想为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 置P对应,时针轮27在“11点位置”。为了确认该假想是否正确,使秒针轮20 旋转30步(旋转180°)(步骤S59),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60), 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 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61)。
此时,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 21、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任一个的 圆形孔、中间轮23的第四透光孔部30的全部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一致, 时针轮27不在“11点位置”,另外,在步骤S59中开始秒针轮20的旋转之前 的阶段,秒针轮20偏离。由于当前假定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因此, 特定为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由于此时也不清 楚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是否与检测位置P一致,因此,如上所述 那样,返回步骤S30,执行直到步骤S38的秒针位置检测处理,使秒针轮20 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为检测位置P后,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70的分针位置确 认处理。
另外,在步骤S61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假想时针轮27 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分针轮25旋转1步(步骤S62),使检 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63),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 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64)。
此时,若在步骤S64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使分针轮25每次旋 转1步,并判断分针轮25是否旋转了360°(步骤S65),直到分针轮25旋转360° 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62到步骤S64的动作。在即便重复进行从步骤S62 到步骤S64的动作也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显示错误(步骤S66), 另外,在步骤S64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特定为时针轮27的基 准位置“0点位置”、分针轮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
由于此时也不清楚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是否在检测位置P, 因此,返回秒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30,执行直到步骤S38的秒针位置检测 处理,使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与检测位置P一致后,转移到图21所示的步骤 S70的时针位置检测处理。在该时针位置检测处理的步骤S70中,由于秒针轮 20和分针轮25各自的基准位置在检测位置P,因此,使分针轮25旋转360° 而使时针轮27旋转30°。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71),通过检 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 13的光检测(步骤S72)。
此时,在时针轮27每次旋转30°时均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 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各圆形孔与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从而时针轮 27在整点位置。因此,返回步骤S70,直到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 测位置P对应为止,重复进行从步骤S70到步骤S72的动作。若没有通过检 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与检测位置P对应, 时针轮27在“11点位置”。
为了确认该判断是否正确,再次,使分针轮25旋转360°而使时针轮27 旋转30°(步骤S73),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74),通过检测受 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 光检测(步骤S75)。此时,若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特定为秒针轮20、 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全部的基准位置在(0时00分00秒位置),并将秒针2、 分针3、时针4对照当前时刻(步骤S76)后转移到通常指针运转而结束该动作 流程。此外,按理说在步骤S75中必定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如果假定 没有光检测则显示错误(步骤S77)。
下面,参照图22说明确认秒针2、分针3、时针4的三针在通常指针运转 时的每个整点是否准确的针位置确认处理。
该针位置确认处理是在除了11点、23点以外的各个整点进行通过检测部 13的检测,在有了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时针4看作准确,而确认 秒针2是否准确的处理,确认仅限于分针3偏离不到负1小时的场合。另外, 就该针位置确认处理而言,若从相关确认的整点经过10秒,则分针轮25旋转 1步,随之中间轮23旋转30°,从而阻挡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因此,有 必要在该10秒内确认秒针2的偏离。
因此,该针位置确认处理一旦到了整点就启动,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 31发光(步骤S80),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 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81),若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 检测,则判断为至少秒针2、分针3、时针4的若一个不准确,并转移到上述 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
另外,若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 21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对前一次为止的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 次数进行清零,并将未检测标志位设为“0”(步骤S82),使秒针轮20进行1步 (6°)的通常运转而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步骤S83),并判断秒针轮20 是否旋转了2步(12°)(步骤S84)。即、秒针轮20仅仅旋转1步(6°),则秒 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就不完全离开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因此,对秒 针轮20的每2步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
在该步骤S84中,若秒针轮20没有旋转2步,则直到秒针轮20旋转2 步为止使使秒针2进行1步(6°)的通常指针运转;若秒针轮20旋转了2步, 则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85),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 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从而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86)。 此时,若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 圆形孔21a、第二、第三各长孔21b、21c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 一致,判断为在开始步骤S84之前,秒针轮20不准确,并转移到上述的三针 位置检测处理。
另外,在步骤S86中没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的场合,如图15B所示, 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第三各遮光部21d~21f与检测位置P对应,对通过检 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并对未检测标志加上“1”(步骤S87),并判断 该未检测次数是否接连三次(步骤S88)。此时,若该未检测次数没有接连三次, 则返回步骤S83,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重复进行直到步骤S87的动作。
另外,在步骤S88中,如从图18D的状态到图18B的状态,若从整点经 过了6秒时,未检测次数接连三次,则判断为秒针轮20的第一遮光部21d和 第二遮光部21e的任一个与检测位置P对应,使秒针轮20旋转1步(6°)而 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步骤S89)。判断秒针轮20是否接着旋转了2步(步 骤S90),直到秒针轮20旋转2步为止,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
若秒针轮20旋转了2步,则使检测部13的发光元件31发光(步骤S91), 通过检测受光元件32是否接收了该发光元件31的光,在从整点经过了8秒的 时刻判断是否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步骤S92)。此时,若没有通过检测部 13的光检测,秒针轮20的第二遮光部21e与检测位置P对应,判断为秒针轮 20的位置准确,并转移到上述的三针位置检测处理。另外,在步骤S92中, 如图15E所示,若有通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则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与 秒针轮20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对应,判断为秒针轮20的位置准确,并转 移到通常运转后结束该动作流程。
这样,采用该指针式手表,由于具备:利用秒针轮20的旋转使秒针2指 针运转的第一驱动系统11;利用分针轮25、时针轮27的各自运转使分针3、 时针4分别指针运转的第二驱动系统12;以及用于对在以重合在同一轴上的 状态旋转的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针轮27各自上分别设置的第一~第三各 透光孔部21、28、29进行光是否透过的检测而判断秒针轮20、分针轮25、时 针轮27的各旋转位置的检测部13,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具有:设置 在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以及在该第一圆形孔21a的秒针2 的指针运转方向侧和与其相反方向侧的两侧隔着不同间隔的第一、第二遮光部 21d、21e设置的第二、第三长孔21b、21c,因此,能够准确地且可靠地检测 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
即、在该手表中,当秒针轮20旋转时,利用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状态 在位于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的两侧的第一遮光部21d和第二遮光部21e 不同,而对位于与秒针2的指针运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从第三长孔21c到第一 圆形孔21a的第二遮光部21e进行通过检测部13的未检测次数的计数,在该 计数数为预先设定的给定数之后,接着检测部13检测出第一圆形孔21a时, 能够判断为秒针2指向整点(00秒位置)。由此,在将第一步进马达17的旋转 向秒针轮20传递的五号轮18上不必设置如现有例那样的透光孔部,能够准确 地且可靠地检测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
在该场合,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第三长孔21b、21c是 在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的旋转移动轨迹上分别对应设置的圆弧状的长 孔,通过在位于第一圆形孔21a的对角线上的第二、第三长孔21b、21c之间 设置第三遮光部21f,即便在秒针轮20上设置第二、第三长孔21b、21c,也 由第三遮光部21f能够确保秒针轮20的强度,并且能够足够长地形成第二、 第三长孔21b、21c。由此,在用由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构成的检测部 13光学地检测秒针轮20的第一透光孔部21时,能够使透过第二、第三长孔 21b、21c的光的透过容许量较多,因此,即便高速旋转秒针轮20,也能准确 地检测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
另外,在该手表中,由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是设置在分针轮 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的一个圆形孔,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从时 针轮27的基准位置沿圆周以30°的间隔设置的圆形孔,在基准位置的圆形孔 和第11个圆形孔之间设有第四遮光部29a,因此,在使分针轮25旋转一圈时, 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与除了时针轮27的第四遮光部29a之外的时针 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即11个孔顺序对应,从而能够容易地判断使分针轮 25每次旋转一圈时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00分位置)是否与检测位置P一致。
在该场合,时针轮27在分针轮25每次旋转一圈时旋转30°,因此,能够 使时针轮27的第三透光孔部29的11个圆形孔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 28一起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顺序对应,而且能够特定为时针轮27的第 四遮光部29a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位置就是时针轮27的30°跟前 的位置(11点位置),能够特定为在该状态下,分针轮25进一步旋转一圈而使 时针轮27旋转了30°的位置就是基准位置(0点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判断 时针轮27的基准位置(0点位置)。
另外,第二驱动系统12具备用于将第二步进马达22的旋转向分针轮25 传递的中间轮23,由于在该中间轮23上设有由与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 28即一个圆形孔对应的一个圆形孔构成的第四透光孔部30,因此,在使分针 轮25每次旋转1步(1°)而检测分针轮25的基准位置时,分针轮25以1步旋转 仅旋转1°,如图23所示,即便分针轮25的第二透光孔部28即圆形孔不完全 偏离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也利用中间轮23以1步旋转30°,能够用该中 间轮23可靠地阻挡检测位置P,因此,即便对分针轮25的每一步旋转进行通 过检测部13的光检测,也能可靠地防止检测部13的对分针轮25的错误检测。
然而,就第一驱动系统11秒针轮20而言,由于其第一、第二各遮光部 21d、21e中的位于秒针2的指针运转方向的第一遮光部21d,由于以秒针轮 20的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左右的间隔,也就是说,以第一圆形孔 21a的三倍左右(实际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度)的间隔设置在秒针2的指针 运转方向一侧,从而在秒针轮20每次旋转1步(6°)而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 转时,若使秒针轮20旋转6步(36°),则第一遮光部21d通过检测位置P,从 而在下一个2步旋转中能够使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 用8秒就能确认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
即、在确认通常指针运转时秒针2的针位置是否正确时,若从整点开始经 过10秒,则分针轮25旋转1°,随之中间轮23旋转30°,使得第四透光孔部 30偏离检测位置P,从而中间轮23阻挡检测位置P,因此,有必要在该10秒 以内确认秒针2的针位置。因此,只要是未满1小时的指针对照,则从整点开 始以8秒就能确认通常指针运转时秒针2的针位置是否正确,因此,能够有效 且迅速地确认秒针2的针位置。
另外,秒针轮20的第一、第二各遮光部21d、21e中的位于与秒针2的指 针运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遮光部21e,由于以秒针轮20的第一圆形孔21a 为基准,并以大致60°的间隔,也就是说,以第一圆形孔21a的四倍左右(实 际对圆周为48°左右的宽度)的间隔、以比第一遮光部21d的间隔还长相当于 一个第一圆形孔21a左右的间隔设置在与秒针2的指针运转方向相反的一侧, 从而在对通过检测部13的对于第二遮光部21e的未检测状态进行计数时,通 过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12°),可特定为在未检测次数接连四次后,接着 检测部13检测了第一圆形孔21a的位置就是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位置)。 由此,能够准确地且可靠地检测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
再有,由于秒针轮20的第一遮光部21d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一透光孔 部21的第三长孔21c的一部分对应,第二遮光部21e与位于其对角线上的第 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的一部分对应,第三遮光部21f与位于其对角 线上的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的一部分对应,从而在第一~第三遮 光部21d~21f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若使秒针轮 20旋转30步(180°),则能够使第一透光孔部21必定与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 在检测分针轮25和时针轮27的各旋转位置时,通过秒针轮20的旋转半圈动 作就能迅速判断是否秒针轮20相对于检测位置P偏离、或者是否分针轮25 和时针轮27偏离,由此,可大幅度缩短位置检测所需时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秒针轮20上将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 第三长孔21b、21c分别形成为圆弧状地连续的长孔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秒 针轮20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像例如图24所示第一变型例那样构成。
即、该第一变型例的秒针轮20,如图24所示,构成为将第一透光孔部21 的第二长孔21b分割为两个长孔40a、40b,并且将第三长孔21c也分割为两 个长孔41a、长孔41b。
在该场合,第二长孔21b的与第一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40a,以第一圆 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96°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五倍左右 (实际对圆周为60°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设置,第二长孔21b中的位于与第一 圆形孔21a相反的一侧的长孔40b,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120°~168° 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五倍左右(对圆周为60°左右的宽度)的 净长设置。在该第二长孔21b的两个长孔40a、40b之间设有第五遮光部42, 该第五遮光部42设置成与位于秒针轮20直径上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的 一部分对应。
另外,第三长孔21c的与第一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41a,以第一圆形孔 21a为基准,并以60°~96°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四倍左右(实 际对圆周为48°左右的宽度)的长度设置,第三长孔21c中的位于与第一圆形 孔21a相反的一侧的长孔41b,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120°~168°左 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五倍左右(对圆周为60°左右的宽度)的净 长设置。在该第三长孔21c的两个长孔41a、长孔41b之间设有第六遮光部43, 该第六遮光部43设置成与位于秒针轮20直径上的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a的 一部分对应。
再有,在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 40a之间,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设有第一遮光部21d,在基准位置的第 一圆形孔21a和与其相邻的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a之间,也与上述的实施方 式相同地、设有第二遮光部21e。再有,在相对于第一圆形孔21a而位于秒针 轮20直径上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b和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b之间,也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设有第三遮光部21f。
在该场合,第一遮光部21d也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左右的 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三倍左右(实际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度)的间 隔设置,并构成为与位于秒针轮20直径上的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b对应。 另外,第二遮光部21e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60°左右的间隔,即以 第一圆形孔21a的四倍左右(实际对圆周为48°左右的宽度)的净间距设置, 并构成为与位于秒针轮20直径上的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b对应。第三、第 五、第六各遮光部21f、42、43以与第一圆形孔21a大致相同的大小设置,并 构成为与位于秒针轮20直径上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a、 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分别对应。
在这种秒针轮20中,也构成为在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各遮光部21d~21f、 42、43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若使秒针轮20旋 转30步(180°),则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长孔21b的两个 长孔40a、40b、第三长孔21c的两个长孔41a、长孔41b的任一个必定与检测 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 特别是将第二长孔21b分割为两个长孔40a、40b,并且将第三长孔21c也分 割为两个长孔41a、长孔41b,并在该所分割的两个长孔40a、40b间及长孔 41a、长孔41b间分别设置了第五、第六遮光部42、43,因此,比上述实施方 式更能够提高秒针轮20的强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秒针轮20的第一变型例中,第一遮光部21d以 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的间隔、即以 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三倍左 右(实际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度)设定;第二遮光部21e以第一透光孔部21 的第三长孔21c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为 基准,并以60°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四倍左右(实际对圆周为 48°左右的宽度)设定的场合进行了叙述,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25所示 第二变型例那样构成。
即、该第二变型例,如图25所示,构成为第一遮光部21d以第一透光孔 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 21a为基准,并以36°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二倍左右(实际对 圆周为24°左右的宽度)设定;第二遮光部21e以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 21c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21a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 48°左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三倍左右(实际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 度)设定。
在该场合,第二长孔21b与第一变型例相同地、分割为两个长孔40a、40b, 其间设有第五遮光部42。该第二长孔21b的与第一圆形孔21a相邻的长孔40a 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36°~96°左右的间隔,即以实际上比第一变型 例还长相当于一个第一圆形孔21a的长度形成在第一圆形孔21a一侧。
另外,第三长孔21c与第一变型例相同地、分割为两个长孔41a、41b, 其间设有第六遮光部43。该第三长孔21c的与相邻的41a以第一圆形孔21a 为基准,并以264°~312°左右的间隔,即以实际上比第一变型例还长相当于一 个第一圆形孔21a的长度形成在第一圆形孔21a一侧。
在该场合,位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 孔21a之间的第一遮光部21d也构成为与位于秒针轮20直径上的第三长孔21c 的长孔41b对应。另外,位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21c与基准位置的 第一圆形孔21a之间的第二遮光部21e构成为与位于秒针轮20直径上的第二 长孔21b的长孔40b对应。再有,第三、第五、第六各遮光部21f、42、43也 构成为与位于秒针轮20直径上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三长孔21c的长孔41a、 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分别对应。
在这种秒针轮20中,也构成为在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各遮光部21d~21f、 42、43的任一个与检测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的状态下,若使秒针轮20旋 转30步(180°),则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一圆形孔21a、第二长孔21b的两个 长孔40a、40b、第三长孔21c的两个长孔41a、长孔41b的任一个必定与检测 部13的检测位置P对应,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变型例相同的 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作用效果。
即、由于位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二长孔21b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孔 21a之间的第一遮光部21d,形成为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36°左右的 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二倍左右(实际对圆周为24°左右的宽度),因此, 在秒针轮20每次以1步(6°)旋转而使秒针2进行通常指针运转时,若秒针轮 20旋转4步(24°),则第一遮光部21d通过检测位置P,在下一个2步旋转(第 6秒),能够使第二长孔21b的长孔40a的一部分与检测位置P对应,由此, 能够用6秒在通过了检测位置P之后确认秒针轮20的旋转位置。因此,只要 是未满60分钟的指针对照,就能比上述实施方式更快地确认通常指针运转时 秒针2的针位置是否正确。
另外,由于位于第一透光孔部21的第三长孔21c与基准位置的第一圆形 孔21a之间的第二遮光部21e,形成为以第一圆形孔21a为基准,并以48°左 右的间隔,即以第一圆形孔21a的三倍左右(实际对圆周为36°左右的宽度), 因此,在对通过检测部13的对于第二遮光部21e的未检测状态进行计数时, 通过使秒针轮20每次旋转2步(12°),从而可判断为在未检测次数接连三次后, 接着检测部13检测了第一圆形孔21a的位置就是秒针轮20的基准位置(00秒 位置),由此,能够比上述实施方式更快地检测秒针2的基准位置,能够进一 步提高检测速度。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型例中,关于将分别设置在秒针轮20、 分针轮25、时针轮27上的第一~第三各透光孔部21、28、29的形状做成了圆 形形状的场合进行了说明,而也可以是方形、梯形、多边形等其它形状。
再有,在实施方式的场合,针位置的检测所进行的位置如下:设置于秒针 轮20上的第一圆形孔21a位于00秒位置;设置于分针轮25上的第二透光孔 部28位于00分位置;设置于时针轮27上的11个各第三透光孔部29中的一 个第三透光孔部29位于0点位置,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所进行检测的位置 也可以是如下:设置于秒针轮20上的第一圆形孔21a位于55秒位置;设置于 分针轮25上的第二透光孔部28位于55分位置;设置于时针轮27上的11个 各第三透光孔部29中的一个第三透光孔部29位于11点55分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变型例中,虽然关于应用到指针式的手表上 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未必一定是手表,还可以应用到例如旅行钟表、闹钟、 座钟、挂钟等各种指针式的钟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