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电动机械钟或表 / 机芯和电子钟表

机芯电子钟表

申请号 CN201610664179.X 申请日 2016-08-12 公开(公告)号 CN106468873B 公开(公告)日 2020-03-20
申请人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酒井聪; 麦岛胜也; 井桥朋宽; 小笠原健治;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 机芯 和 电子 钟表,能够降低针 位置 检测时的功耗。机芯具有:第2发光元件(62);第2受光元件(65);四号轮(43),其驱动秒针,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控制部(16),其通过第2受光元件接收从第2发光元件发出且通过了第1四号轮透过部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的透过光而检测四号轮的位置;以及秒检测轮(44),其具有能够使所述透过光透过的秒检测轮透过部。控制部检测所述透过光同时透过第1四号轮透过部和秒检测轮透过部、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和秒检测轮透过部的透过时刻,在所述透过时刻之后,在秒检测轮透过部位于所述透过时刻所处的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使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
权利要求

1.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该机芯具有:
第1齿轮,其借助第1驱动源的动旋转而驱动第1指针
第2齿轮,其配置在与所述第1齿轮的中心轴线相同的轴线上,借助第2驱动源的动力旋转而驱动第2指针;
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其配置为从所述中心轴线的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齿轮的一部分重叠,每规定时间的转数被设定为比所述第2齿轮大,且借助所述第2驱动源的动力而旋转;
第1发光元件和第2发光元件,它们相对于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配置在所述轴向的一侧;
第1受光元件,其隔着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在所述轴向的另一侧配置于接收从所述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位置,检测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的光;
第2受光元件,其隔着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在所述轴向的另一侧配置于接收从所述第2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位置,检测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驱动源和所述第2驱动源的驱动,并且通过检测所述第1受光元件和所述第2受光元件的受光而检测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的位置,而且控制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
所述第1齿轮具有:
第1透过部,其能够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以及第2透过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透过部的旋转轨迹上,能够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
所述第2齿轮具有作为所述透过部的第3透过部和第4透过部,所述第3透过部和所述第
4透过部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设置在所述第1透过部的旋转轨迹上,能够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并且形成为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彼此不对称,所述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具有能够使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的第5透过部,并形成为通过使所述第2驱动源进行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而旋转1圈,
所述第2受光元件被设置为:在第1规定状态下能够检测透过了所述第2透过部的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其中,所述第1规定状态是所述第1齿轮能够在所述第1透过部处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的光向所述第1受光元件透过的状态,
所述第5透过部被设置为: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第4透过部位于与处于所述第1规定状态的所述第1齿轮的所述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时,位于与所述第4透过部对应的位置,所述控制部执行这样的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在所述第1规定状态下使所述第2发光元件发光,并驱动所述第2驱动源,以检测所述第2受光元件接收到同时透过所述第2透过部、所述第4透过部以及所述第5透过部的光的透过时刻,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中,在判定为所述第2受光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的情况下,在驱动所述第2驱动源时,每次使所述第2驱动源进行所述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并且,在所述第2驱动源的驱动中,在所述第5透过部位于在所述透过时刻所处的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时,使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芯还具有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该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配置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1发光元件与所述第1受光元件之间,借助所述第1驱动源的动力而旋转,所述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具有能够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的光透过的第6透过部,所述第6透过部被设置为,在所述第1规定状态下,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位于与所述第1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并且在第2规定状态下,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位于与所述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第2规定状态是所述第1齿轮能够在所述第2透过部处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的光向所述第1受光元件透过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
以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彼此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所述第3透过部,
所述控制部执行以下步骤:
第1判定步骤,在所述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中判定为所述第2受光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第1受光元件和所述第2受光元件中的任意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了第1模式,其中,所述第1模式表示所述第3透过部通过了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
第2判定步骤,在所述第1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所述第1受光元件和所述第2受光元件中的任意受光元件检测到了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第2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了所述第
1模式;
第3判定步骤,在所述第2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所述第2受光元件检测到了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驱动源至少进行所述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判定所述第2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了第2模式,其中,所述第2模式表示所述第4透过部通过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以及
第4判定步骤,在所述第2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所述第2受光元件没有检测到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驱动源进行至少所述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判定所述第1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了所述第2模式。
4.一种电子时钟,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时钟具有: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芯;以及
太阳能板,其发出提供给所述驱动源的电力。

说明书全文

机芯电子钟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芯和电子钟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搭载了针位置检测装置的电波钟表等电子钟表。
[0003]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如下部件的针位置检测装置:光透过孔部检测单元,其判别秒针轮、分针轮、时针轮各自的旋转位置;以及光停止控制单元,其在检测到针对秒针轮基准孔的光检测状态后,在基于遮光部的光未检测状态连续而达到了预定的次数的情况下,在从变成针对长孔的光检测状态的时刻起至检测到针对秒针轮的基准孔的光检测状态的时刻为止的期间、或者到下一个整点的时刻为止的期间,使光照射单元的光照射停止。
[0004] 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针位置检测装置,能够以较少的检测次数并且在短时间内确认在通常走针时秒针是否走得准。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98179号公报
[0006] 然而,在具有例如太阳能板的电子钟表中,存储在二次电池中的电量是有限度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增长电子钟表的使用时间,进一步降低耗电量是有效的。因此,在上述现有的电子钟表中具有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本发明提供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的机芯和电子钟。
[0008] 本发明的机芯的特征在于,该机芯具有: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其配置在接收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位置;齿轮,其借助驱动源的动旋转而驱动指针,具有能够使光透过的透过部;控制部,其通过所述受光元件接收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且透过了所述透过部的透过光而检测所述齿轮的位置;以及检测用齿轮,其具有能够使所述透过光透过的检测用透过部,每规定时间的转数被设定为比所述齿轮大,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透过光同时透过所述透过部和所述检测用透过部的透过时刻,在所述透过时刻之后,在所述检测用透过部位于所述透过时刻所处的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时,使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
[0009]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通过受光元件接收从发光元件发出且透过了齿轮所具有的透过部的透过光来检测齿轮的位置的控制部,因此,能够检测被齿轮驱动的指针的位置。这里,检测用齿轮具有能够使透过了齿轮的透过部的透过光透过的检测用透过部。并且,在透过光同时透过透过部和检测用透过部的时刻之后,在检测用透过部位于透过时刻所处的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控制部使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由于在检测用透过部位于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检测用透过部无法使透过光透过,因此,能够不影响齿轮的位置的检测地使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因此,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010] 优选为,在上述的机芯中,该机芯还具有:第1齿轮,其借助第1驱动源的动力旋转而驱动第1指针;作为所述齿轮的第2齿轮,其配置在与所述第1齿轮的中心轴线相同的轴线上,借助作为所述驱动源的第2驱动源的动力旋转而驱动作为所述指针的第2指针;作为所述检测用齿轮的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其配置为从所述中心轴线的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齿轮的一部分重叠,借助所述第2驱动源的动力而旋转;第1发光元件和作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第2发光元件,它们相对于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配置在所述轴向的一侧;第1受光元件,其隔着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设置在所述轴向的另一侧,检测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的光;作为所述受光元件的第2受光元件,其隔着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设置在所述轴向的另一侧,检测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以及所述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驱动源和所述第2驱动源的驱动,并且检测所述第1受光元件和所述第2受光元件的受光,而且控制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所述第1齿轮具有:第1透过部,其能够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以及第2透过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透过部的旋转轨迹上,能够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所述第2齿轮具有作为所述透过部的第3透过部和第4透过部,所述第3透过部和所述第4透过部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设置在所述第1透过部的旋转轨迹上,能够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并且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彼此不对称,所述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具有能够使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的作为所述检测用透过部的第5透过部,并形成为通过对所述第2驱动源进行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而旋转1圈,所述第2受光元件被设置为:在第1规定状态下能够检测透过了所述第2透过部的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其中,所述第1规定状态是所述第1齿轮能够在所述第1透过部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的光向所述第1受光元件透过的状态,所述第5透过部被设置为: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第4透过部位于与处于所述第1规定状态的所述第1齿轮的所述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时,位于与所述第4透过部对应的位置,所述控制部执行在所述第1规定状态下使所述第2发光元件发光并驱动所述第2驱动源直至所述第2受光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的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中,在判定为所述第2受光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的情况下,在驱动所述第2驱动源时,每次使所述第2驱动源进行所述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并且,在所述第2驱动源的驱动中,使所述第1发光元件和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
[0011] 在本发明中,在第1齿轮上设置有第1透过部和第2透过部,在第2齿轮上设置有第3透过部和第4透过部,其中,第2齿轮与第1齿轮的中心轴线相同的轴线上。在为了检测第2指针的位置而检测第2齿轮的旋转位置时,进行设置于第2齿轮的第4透过部的位置的检测。在该情况下,一边使第2齿轮旋转一边使第1受光元件或第2受光元件检测透过了第1齿轮的第1透过部或第2透过部、第2齿轮的第3透过部或第4透过部的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第2发光元件的光。
[0012] 根据本发明,第3透过部和第4透过部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彼此不对称,因此,通过使第1受光元件或第2受光元件检测与第3透过部和第4透过部的形状或位置、个数等对应的光的透过模式,能够在与第3透过部区别开的状态下识别第4透过部。由此,能够检测第2齿轮的旋转位置。
[0013]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第1规定状态下,来自第2发光元件的光透过第1齿轮的第2透过部,能够利用第2受光元件检测到,其中,第1规定状态是第1齿轮能够在第1透过部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透过的状态。由此,在进行设置于第2齿轮的第4透过部的位置的检测时,通过使第1齿轮为第1规定状态,能够将第1发光元件和第1受光元件、第2发光元件和第2受光元件双方用于第4透过部的位置的检测。由此,通过在第1受光元件和第2受光元件中的任意一方检测到第4透过部的位置,就能检测到第2齿轮的旋转位置。因此,与通过一个受光元件检测第4透过部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4透过部的位置的检测所需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使用第1发光元件和第2发光元件的时间,从而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014] 并且,在本发明中具有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该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形成为通过对第2驱动源进行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而旋转1圈。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具有第5透过部,在从轴向观察时第4透过部位于与处于第1规定状态的第1齿轮的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时,该第5透过部位于与第4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因此,在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旋转而第5透过部位于与第1齿轮的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对来自第2发光元件的光进行遮挡。
[0015] 根据本发明,由于控制部执行在第1规定状态下使第2发光元件发光并驱动第2驱动源直到第2受光元件接收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的光的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因此,能够检测第5透过部位于与第1齿轮的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的状态。而且,在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中,在判定为第2受光元件接收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的光的情况下,控制部在驱动第2驱动源时,每规定次数步地对第2驱动源进行旋转驱动,并且,在第2驱动源的驱动中,使第1发光元件和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因此,在第5透过部位于与第1齿轮的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而对来自第2发光元件的光进行遮挡,从而第2受光元件无法检测到光的状态下,控制部使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因此,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016] 优选为,在上述的机芯中,所述机芯还具有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该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配置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1发光元件与所述第1受光元件之间,借助所述第1驱动源的动力而旋转,所述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具有能够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的光透过的第6透过部,所述第6透过部被设置为,在所述第1规定状态下,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位于与所述第1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并且在第2规定状态下,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位于与所述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其中,所述第2规定状态是所述第1齿轮能够在所述第2透过部使来自所述第1发光元件的光向所述第1受光元件透过的状态。
[0017] 在为了检测第1指针的位置而检测第1齿轮的旋转位置时,例如,一边旋转第1齿轮一边使第1受光元件检测透过了第1透过部或第2透过部、第3透过部或第4透过部的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根据第1齿轮相对于第1驱动源的1步的旋转度,为了使位于与第1发光元件和第1受光元件之间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作“第1检测位置”。)的第1透过部或第2透过部从第1检测位置完全退避开,有时需要对第1驱动源进行多步的旋转。
[0018] 在本发明中,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所具有的第6透过部在第1规定状态下,从轴向观察时设置在与第1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其中,第1规定状态是第1齿轮能够在第1透过部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透过的状态。并且,第6透过部在第2规定状态下,从轴向观察时设置在与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其中,第2规定状态是第1齿轮能够在第2透过部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透过的状态。通过将第1齿轮相对于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的齿数比设定为不到1,能够使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相对于第1驱动源的1步的旋转角度大于第1齿轮相对于第1驱动源的1步的旋转角度。由此,能够利用第1驱动源的1步的旋转使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第6透过部从第1检测位置完全退避开。因此,即使在为了使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第1透过部或第2透过部从第1检测位置完全避退开而需要对第1驱动源进行多步的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的第6透过部以外的区域对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进行遮挡。由此,能够利用第1驱动源的1步而使第1受光元件在能够检测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的状态和无法检测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的状态之间转移。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伴随着第1指针的位置检测的第1齿轮的旋转位置的检测。
[0019] 优选为,在上述的机芯中,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彼此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所述第3透过部,所述控制部执行以下步骤:第1判定步骤,在所述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中判定为所述第2受光元件接收到来自所述第2发光元件的光的情况下,对所述第1受光元件和所述第2受光元件中的任意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第1模式进行判定,其中,所述第1模式表示所述第3透过部通过了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第2判定步骤,在所述第1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所述第1受光元件和所述第2受光元件中的任意受光元件检测到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2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所述第1模式进行判定;第3判定步骤,在所述第2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所述第2受光元件检测到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2驱动源至少进行所述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对所述第2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第2模式进行判定,其中,所述第2模式表示所述第4透过部通过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第2透过部对应的位置;以及第4判定步骤,在所述第2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所述第2受光元件没有检测到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2驱动源进行至少所述规定次数的步进旋转驱动,对所述第1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所述第2模式进行判定。
[0020]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3透过部以相对于中心轴线彼此对称的方式设置一对,因此,第4透过部在第2齿轮的周向上设置在一对第3透过部彼此之间的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因此,通过控制部在第1判定步骤和第2判定步骤中判定为第1受光元件和第2受光元件中的任意受光元件检测到表示第3透过部通过的第1模式之后,在第3判定步骤或第4判定步骤中,对检测到第1模式的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表示第4透过部通过的第2模式进行判定,由此,即使第1受光元件或第2受光元件不直接检测透过了第4透过部的光,也能够检测第4透过部的位置。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第4透过部的位置的检测,因此,能够缩短使用第1发光元件和第2发光元件的时间,从而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021] 本发明的电子钟表的特征在于,该电子钟表具有上述的机芯和太阳能板,该太阳能板发出提供给所述驱动源的电力。
[0022]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上述的机芯,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因此,适合具有太阳能板的电子钟表。
[0023] 发明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外观图。
[0026] 图2是是从正面侧对机芯观察时的平面图。
[0027]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0028]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0029] 图5是二号轮的平面图。
[0030] 图6是分检测轮的平面图。
[0031] 图7是四号轮的平面图。
[0032] 图8是秒检测轮的平面图。
[0033] 图9是跨轮中间轮的平面图。
[0034] 图10是跨轮的平面图。
[0035] 图11是时轮的平面图。
[0036] 图12是时检测轮的平面图。
[0037] 图13是针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
[0038] 图14是针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
[0039] 图15是机芯的框图
[0040] 图16是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的时序图。
[0041] 图17是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的时序图。
[0042] 图18是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的时序图。
[0043] 标号说明
[0044] 1:电子钟表;10:机芯;13:分针(第1指针);14:秒针(指针、第2指针);15:太阳能板;16:控制部;21:第1步进达(第1驱动源);22:第2步进马达(驱动源、第2驱动源);33:二号轮(第1齿轮);34:分检测轮(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35:第1二号轮透过部(第1透过部);36:第2二号轮透过部(第2透过部);37:分检测轮透过部(第6透过部);43:四号轮(齿轮、第2齿轮);44:秒检测轮(检测用齿轮、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45:第1四号轮透过部(透过部、第3透过部);46:第2四号轮透过部(透过部、第4透过部);47:秒检测轮透过部(检测用透过部、第5透过部);61:第1发光元件;62:第2发光元件(发光元件);64:第1受光元件 65:第2受光元件(受光元件);O:中心轴线;S310: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
S323:期望模式判定步骤(第1判定步骤);S331:受光元件判定步骤(第2判定步骤);S340:第
1基准模式判定步骤(第3判定步骤);S350:第2基准模式判定步骤(第4判定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 一般情况下,将包含钟表的驱动部分在内的机械体称作“机芯”。将在该机芯上安装表盘、指针并放入表壳中制成成品的状态称作钟表的“整机”。
[0047] 将构成钟表的基板底板的两侧中表壳的玻璃所在一侧、即表盘所在一侧称作机芯的“背面侧”。并且,将底板的两侧中表壳的壳后盖所在一侧、即与表盘相反一侧称作机芯的“正面侧”。
[0048] (电子钟表)
[0049]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外观图。
[0050]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是秒针14在1秒内被多次驱动的多Hz驱动(本实施方式中为4Hz驱动)的模拟式钟表。换言之,涉及采用如下驱动方式的模拟钟表:来自步进马达的驱动脉冲被以多步输出,而秒针以1秒走针。电子钟表1的整机在表壳3的内侧具有机芯10、表盘11以及指针12、13、14,其中,表壳3由壳后盖(未图示)和玻璃2构成。
[0051] 表盘11与太阳能板15形成为一体,至少具有表示与小时相关的信息的刻度等。太阳能板15发出电力,该电力经由后述的控制部16(参照图3)提供给各步进马达21、22、23等(参照图2)。指针12、13、14包含表示小时的时针12、表示分的分针13(第1指针)以及表示秒的秒针14(指针、第2指针)。表盘11、时针12、分针13以及秒针14被配置为能够通过玻璃2目视确认。
[0052] (机芯)
[0053] 图2是从正面侧对机芯观察时的平面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0054] 如图2至图4所示,机芯10主要具有未图示的二次电池、控制部16、底板20、轮系夹板29、第1步进马达21(第1驱动源)、第2步进马达22(驱动源、第2驱动源)、第3步进马达23、第1轮系30、第2轮系40、第3轮系50、第1发光元件61、第2发光元件62(发光元件)、第3发光元件63、第1受光元件64、第2受光元件65以及第3受光元件66。
[0055] 二次电池(未图示)通过来自太阳能板15的电力进行充电,向控制部16提供电力。
[0056] 控制部16是电路基板,安装有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由例如C-MOS或PLA等构成。控制部16具有:旋转控制部17,其控制各步进马达21、22、23的驱动;发光控制部18,其控制各发光元件61、62、63的发光;以及检测控制部19,其检测各受光元件64、65、66的受光。
[0057] 底板20构成机芯10的底座。在底板20的背面侧配置有表盘11。
[0058] 轮系夹板29配置在底板20的正面侧。
[0059] 如图2所示,各步进马达21、22、23具有:线圈21a、22a、23a,它们包含卷绕在磁芯上的线圈线;定子21b、22b、23b,它们被配置为与线圈块21a、22a、23a的磁芯的两端部分接触;以及转子21d、22d、23d,它们配置于定子21b、22b、23b的转子孔21c、22c、23c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各转子21d、22d、23d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各步进马达21、22、23与旋转控制部17连接。
[0060] 如图2所示,第1轮系30具有:二号轮33(第1齿轮),其借助第1步进马达21的动力旋转而驱动分针13;第1二号中间轮31和第2二号中间轮32,它们将第1步进马达21的动力传递给二号轮33;以及分检测轮34(第2位置检测用齿轮),其借助第1步进马达21的动力而旋转。
[0061] 第1二号中间轮31具有第1二号中间齿轮31a和第1二号中间小齿轮31b,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参照图3)。第1二号中间齿轮31a与第1步进马达21的转子21d的小齿轮啮合
[0062] 第2二号中间轮32具有第2二号中间齿轮32a和第2二号中间小齿轮32b,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第2二号中间齿轮32a与第1二号中间轮31的第1二号中间小齿轮31b啮合。
[0063] 如图3所示,二号轮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外套于中心管39。中心管39被固定于底板20的二号夹板25保持着。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二号轮33的中心轴线O的延伸方向为轴向,将沿着轴向的轮系夹板29侧(正面侧)称作上侧,将底板20侧(背面侧)称作下侧。并且,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CW表示从下侧观察机芯10时的绕中心轴线O顺时针环绕的方向,箭头CCW表示从下侧观察机芯10时的绕中心轴线O逆时针环绕的方向。
[0064] 如图2所示,二号轮33具有与第2二号中间轮32的第2二号中间小齿轮32b啮合的二号齿轮33a。二号轮33例如构成为:当第1步进马达2旋转360步时,旋转1圈。与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对应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被设定为1°。在二号轮33的下端部安装有分针13。
[0065] 图5是二号轮的平面图。
[0066] 如图5所示,二号轮33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第1透过部)和能够供光透过的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第2透过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是例如形成为相同的形状的圆形的贯穿孔。第2二号轮透过部36设置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的旋转轨迹上。另外,这里所说的“旋转轨迹”是指在使二号轮33旋转时第1二号轮透过部35所通过的区域R(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是同样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之间的中心角θ为例如120°。另外,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之间是指二号轮33的周向上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之间的与离开距离较短的一侧对应的部分。并且,由此,中心角θ不到180°。第2二号轮透过部36设置在相对于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在CCW方向上旋转了角度θ后的位置。
[0067] 如图3所示,分检测轮34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如图2所示,分检测轮34配置为从轴向观察时与二号轮33一部分重叠。分检测轮34具有分检测齿轮34a。分检测齿轮34a与第1二号中间轮31的第1二号中间齿轮31a啮合。分检测轮34例如构成为:当第1步进马达21旋转12步时,旋转1圈。与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对应的分检测轮34的旋转角度被设定为30°。当分检测轮34旋转30圈时,二号轮33旋转1圈。
[0068] 图6是分检测轮的平面图。
[0069] 如图6所示,分检测轮34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第6透过部)。分检测轮透过部37是例如圆形的贯穿孔。平面观察时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的切线中通过分检测轮34的旋转中心的一对切线之间所对应的中心角α1例如小于与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对应的分检测轮34的旋转角度。
[0070] 如图2所示,第2轮系40具有:四号轮43(齿轮、第2齿轮),其借助第2步进马达22的动力旋转而驱动秒针14;六号轮41和五号轮42,它们将第2步进马达22的动力传递给四号轮43;以及秒检测轮44(检测用齿轮、第1位置检测用齿轮),其借助第1步进马达21的动力而旋转。
[0071] 六号轮41具有六号齿轮41a和六号小齿轮41b,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参照图3)。六号齿轮41a与第2步进马达22的转子22d的小齿轮啮合。
[0072] 五号轮42具有五号齿轮42a和五号小齿轮42b,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五号齿轮42a与六号轮41的六号小齿轮41b啮合。
[0073] 四号轮43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相同的轴线上。如图3所示,四号轮43具有轮轴43a和四号齿轮43b,该四号齿轮43b固定于轮轴43a。轮轴43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插入于中心管39内。在轮轴43a的下端部安装有秒针14。如图2所示,四号齿轮43b与五号轮42的五号小齿轮42b啮合。四号轮43例如构成为:当第2步进马达22旋转240步时,旋转1圈。与第2步进马达22的1步对应的四号轮43的旋转角度被设定为1.5°。
[0074] 图7是四号轮的平面图。
[0075] 如图7所示,四号轮43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透过部、第3透过部)和能够供光透过的第2四号轮透过部46(透过部、第4透过部)。
[0076] 从轴向观察时,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设置在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的旋转轨迹上。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分别为沿着四号轮43的周向延伸的长孔。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相对于中心轴线O彼此对称。沿着四号轮43的周向上的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的尺寸为沿着四号轮43的周向上的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的端部之间的离开距离以上的尺寸。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的两端部所成中心角α2为四号轮43的周向上的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之间的中心角α3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角α2为100°。并且,中心角α3为80°。
[0077] 第2四号轮透过部46设置在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的旋转轨迹上。第2四号轮透过部46是例如具有与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内径的圆形的贯穿孔。第2四号轮透过部46设置在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的旋转轨迹上的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之间的中间位置。
[0078] 如图3所示,秒检测轮44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如图2所示,秒检测轮44配置为从轴向观察时与四号轮43一部分重叠。秒检测轮44具有秒检测齿轮44a。秒检测齿轮44a与六号轮41的六号齿轮41a啮合。秒检测轮44构成为:当对第2步进马达22进行规定次数N(本实施方式中为10步)的旋转驱动时,旋转1圈。秒检测轮44设定为每规定时间的转数大于四号轮43。具体而言,与第2步进马达22的1步对应的秒检测轮44的旋转角度被设定为36°。当秒检测轮44旋转24圈时,四号轮43旋转1圈。
[0079] 图8是秒检测轮的平面图。
[0080] 如图8所示,秒检测轮44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检测用透过部、第5透过部)。秒检测轮透过部47是例如圆形的贯穿孔。平面观察时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的切线中通过秒检测轮44的旋转中心的一对切线之间所对应的中心角α4例如小于与第2步进马达22的1步对应的秒检测轮44的旋转角度。
[0081] 如图2所示,第3轮系50具有跨轮中间轮51、跨轮52、时轮53以及时检测轮54。
[0082] 跨轮中间轮51具有跨轮中间齿轮51a和跨轮中间小齿轮51b,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参照图4)。跨轮中间齿轮51a与第3步进马达23的转子23d的小齿轮啮合。
[0083] 图9是跨轮中间轮的平面图。
[0084] 如图9所示,跨轮中间轮51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跨轮中间轮透过部55。跨轮中间轮透过部55是圆形的贯穿孔。
[0085] 如图4所示,跨轮52被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支承成能够旋转。如图2所示,跨轮52具有跨轮齿轮52a和跨轮小齿轮52b。跨轮齿轮52a与跨轮中间小齿轮51b啮合。跨轮齿轮52a配置为从轴向观察时与跨轮中间轮51的跨轮中间齿轮51a的一部分重叠。
[0086] 图10是跨轮的平面图。
[0087] 如图10所示,跨轮52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跨轮透过部56。跨轮透过部56形成为例如与跨轮中间轮51的跨轮中间轮透过部55相同的形状(参照图9)。
[0088] 如图3所示,时轮53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相同的轴线上,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外套于二号轮33。如图2所示,时轮53具有与跨轮52的跨轮小齿轮52b啮合的时齿轮53a。在时轮53的下端部安装有时针12。
[0089] 图11是时轮的平面图。
[0090] 如图11所示,时轮53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12个时轮透过部57。12个时轮透过部57是圆形的贯穿孔,沿着时轮53的周向以等间隔(本实施方式中为30°间隔)排列。从轴向观察时,各时轮透过部57设置在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的旋转轨迹上。
[0091] 如图4所示,时检测轮54被底板20支承成能够旋转。如图2所示,时检测轮54配置为从轴向观察时与跨轮中间轮51的跨轮中间齿轮51a和跨轮52的跨轮齿轮52a相重叠的部分的一部分重叠。时检测轮54具有时检测齿轮54a。时检测齿轮54a与跨轮52的跨轮小齿轮52b啮合。
[0092] 图12是时检测轮的平面图。
[0093] 如图12所示,时检测轮54具有能够供光透过的时检测轮透过部58。时检测轮透过部58形成为例如与跨轮中间轮51的跨轮中间轮透过部55相同的形状(参照图9)。
[0094] 如图2和图3所示,第1发光元件61相对于二号轮33和四号轮43配置在轴向的下侧,例如固定于底板20。第1发光元件61是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等,能够朝向上侧照射光。第1发光元件61与发光控制部18连接。
[0095] 第1受光元件64配置在接收第1发光元件61所发出的光的位置。第1受光元件64隔着二号轮33和四号轮43设置在轴向的上侧,例如固定于轮系夹板29。第1受光元件64是例如光电二极管等,检测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第1受光元件64与检测控制部19连接。
[0096] 在与第1发光元件61和第1受光元件64之间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作“第1检测位置”。)形成有分别在轴向上贯穿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的贯穿孔20a、29a。第1发光元件61所照射的光通过贯穿孔29a、20a入射到第1受光元件64。
[0097] 在第1检测位置配置有二号轮33、分检测轮34、四号轮43以及时轮53。从轴向观察时,第1检测位置与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的旋转轨迹重叠。由此,从轴向观察时,第1检测位置与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旋转轨迹、以及时轮53的时轮透过部57的旋转轨迹重叠。并且,从轴向观察时,第1检测位置与分检测轮34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的旋转轨迹重叠。
[0098] 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中任意一方在位于第1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透过。并且,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双方位于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二号轮33对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进行遮挡。
[0099] 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中的任意一方在位于第1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透过。并且,在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双方位于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四号轮43能够对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进行遮挡。
[0100] 时轮53的时轮透过部57在位于第1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透过。并且,在时轮透过部57位于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时轮53对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进行遮挡。
[0101] 分检测轮34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在位于第1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透过。并且,在分检测轮透过部37位于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分检测轮34对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进行遮挡。
[0102] 分检测轮34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被设置为:在第1规定状态下,从轴向观察时,位于与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对应的位置,其中,第1规定状态是二号轮33能够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64透过的状态。并且,分检测轮34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被设置为:在第2规定状态下,从轴向观察时,位于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对应的位置,其中,第2规定状态是二号轮33在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64透过的状态。即,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状态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状态下,分检测轮透过部37位于第1检测位置。
[0103] 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之间的中心角θ(120°)为分检测轮34每旋转1圈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12°)的整数倍。并且,二号轮33每旋转1圈的分检测轮34的转数(旋转数)为30圈(即二号轮33相对于分检测轮34的齿数比为整数分之1)。因此,在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位于第1检测位置时,分检测轮34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也位于第1检测位置。
[0104] 第2发光元件62相对于二号轮33和四号轮43配置在轴向的下侧,例如固定于底板20。与第1发光元件61同样地,第2发光元件62是例如LED或LD等,能够朝向上侧照射光。第2发光元件62与发光控制部18连接。
[0105] 第2受光元件65配置在接收第2发光元件62所发出的光的位置。第2受光元件65隔着二号轮33和四号轮43设置在轴向的上侧,例如固定于轮系夹板29。与第1受光元件64同样地,第2受光元件65是例如光电二极管等,检测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第2受光元件65与检测控制部19连接。
[0106] 在与第2发光元件62和第2受光元件65之间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作“第2检测位置”。)形成有分别在轴向上贯穿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的贯穿孔20b、29b。第2发光元件62所照射的光通过贯穿孔29b、20b入射到第2受光元件65。
[0107] 在第2检测位置配置有二号轮33、四号轮43、秒检测轮44以及时轮53。从轴向观察时,第2检测位置与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的旋转轨迹重叠。由此,从轴向观察时,第2检测位置与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旋转轨迹、以及时轮53的时轮透过部57的旋转轨迹重叠。并且,从轴向观察时,第2检测位置与秒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的旋转轨迹重叠。而且,第2受光元件65被设置为:能够在第1规定状态下检测透过了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的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其中,第1规定状态是二号轮33能够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
64透过的状态。即,第2检测位置与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状态下的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第2检测位置设置在相对于第1检测位置沿着绕中心轴线O的周向在CCW方向上移动了θ后的位置。
[0108] 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中的任意一方在位于第2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透过。并且,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双方位于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二号轮33对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进行遮挡。
[0109] 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中的任意一方在位于第2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透过。并且,在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双方位于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四号轮43对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进行遮挡。
[0110] 时轮53的时轮透过部57在位于第2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透过。并且,在时轮透过部57位于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时轮53对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进行遮挡。
[0111] 秒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在位于第2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透过。并且,在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秒检测轮44对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进行遮挡。
[0112] 秒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被设置为:在四号轮43能够在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使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向第2受光元件65透过的状态下,从轴向观察时,位于与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对应的位置。即,在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状态下,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第2检测位置。
[0113] 四号轮43每旋转1圈的秒检测轮44的转数(旋转数)为24圈(即四号轮43相对于秒检测轮44的齿数比为整数分之1)。因此,在四号轮43的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位于第2检测位置时,秒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也位于第2检测位置。
[0114] 如图2和图4所示,第3发光元件63相对于跨轮中间轮51、跨轮52以及时检测轮54配置在轴向的下侧,例如固定于底板20。与第1发光元件61同样地,第3发光元件63是例如LED或LD等,能够朝向上侧照射光。第3发光元件63与发光控制部18连接。
[0115] 第3受光元件66配置在接收第3发光元件63所发出的光的位置。第3受光元件66隔着跨轮中间轮51、跨轮52以及时检测轮54设置在轴向的上侧,例如固定于轮系夹板29。与第1受光元件64同样地,第3受光元件66是例如光电二极管等,检测来自第3发光元件63的光。
第3受光元件66与检测控制部19连接。
[0116] 在与第3发光元件63和第3受光元件66之间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作“第3检测位置”。)形成有分别在轴向上贯穿底板20和轮系夹板29的贯穿孔20c、29c。第3发光元件63所照射的光通过贯穿孔29c、20c入射到第3受光元件66。
[0117] 从轴向观察时,第3检测位置与跨轮中间轮51的跨轮中间轮透过部55的旋转轨迹重叠。并且,从轴向观察时,第3检测位置与跨轮52的跨轮透过部56的旋转轨迹重叠。而且,从轴向观察时,第3检测位置与时检测轮54的时检测轮透过部58的旋转轨迹重叠。
[0118] 跨轮中间轮51的跨轮中间轮透过部55在位于第3检测位置时,能够使来自第3发光元件63的光透过。并且,在跨轮中间轮透过部55位于第3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跨轮中间轮51对来自第3发光元件63的光进行遮挡。
[0119] 跨轮52的跨轮透过部56在位于第3检测位置,能够使来自第3发光元件63的光透过。并且,在跨轮透过部56位于第3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跨轮52对来自第3发光元件63的光进行遮挡。
[0120] 在时检测轮54的时检测轮透过部58位于第3检测位置时,时检测轮透过部58能够使来自第3发光元件63的光透过。并且,在时检测轮透过部58位于第3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时检测轮54对来自第3发光元件63的光进行遮挡。
[0121] 在时检测轮54的时检测轮透过部58位于第3检测位置的状态下,跨轮中间轮51的跨轮中间轮透过部55和跨轮52的跨轮透过部56位于第3检测位置。
[0122] (针位置检测动作)
[0123]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针位置检测动作进行说明。
[0124] 在针位置检测动作中,为了检测时针12、分针13以及秒针14的位置而检测二号轮33、四号轮43以及时轮53的旋转位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对时针12的位置检测动作的说明。并且,关于以下说明中的各结构部件的标号,参照图2至图12。
[0125] 图13和图14是针位置检测动作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机芯的概略的框图。另外,图15示意性地示出针位置检测动作完成的状态。
[0126]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针位置检测动作具有以下步骤: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在该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中,搜索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或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在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完成时,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中的哪一个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情况不明确的情况下执行该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以及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在该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中,搜索四号轮43的第2四号轮透过部46。
[0127] 首先,在执行上述的各步骤之前,通过第3步进马达23使时轮53旋转以使得多个时轮透过部57中的某一个位于第1检测位置。此时,由于多个时轮透过部57以30°间隔排列,因此,成为多个时轮透过部57中的某一个也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状态。
[0128] (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
[0129] 接下来,对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进行说明。
[0130] 如图13所示,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包含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第1驱动步骤S130、第2驱动步骤S140以及步骤S150。
[0131] 在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中,首先,控制部16的发光控制部18向第1发光元件61提供电力,使光从第1发光元件61照射,并且控制部16的检测控制部19使第1受光元件64工作。另外,在以下的各流程中,使第1受光元件64的工作与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联动。
[0132] 接着,通过控制部16对第1受光元件64是否接收到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进行判定(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在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中,在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中的任意一方、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中的任意一方以及分检测轮34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位于第1检测位置时,第1受光元件
64检测到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参照图15)。
[0133] 在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中判定为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没有透过二号轮33而第1受光元件64没有接收到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的情况(S110:否)下,通过控制部16对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是否在360°-θ(本实施方式中为240°)以上进行判定(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在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中,控制部16对存储于控制部16中的针位置检测动作开始以后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是否在360°-θ以上进行判定。另外,在初次执行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时,存储于控制部16中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是0°。
[0134] 在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中判定为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没有达到360°-θ的情况下(S120:否),通过旋转控制部17对第1步进马达21进行1步的旋转驱动,使二号轮33在CW方向上旋转与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对应的旋转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1°)(第1驱动步骤S130)。在第1驱动步骤S130中,伴随着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的旋转驱动,分检测轮34也旋转与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对应的旋转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30°)。接着,再次进行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
[0135] 这里,对在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中判定为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在360°-θ以上的情况(S120:是)进行说明。
[0136] 图16是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的时序图。另外,图16的分检测轮、二号轮以及四号轮的透过状态是指分检测轮、二号轮以及四号轮各自所具有的透过部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状态。并且,未透过状态是指分检测轮、二号轮以及四号轮各自所具有的透过部位于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
[0137] 当重复执行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以及第1驱动步骤S130时,二号轮33和分检测轮34旋转。分检测轮34每旋转1圈,分检测轮34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通过第1检测位置1次。由此,分检测轮34每旋转1圈,就重复透过状态和未透过状态1次(参照图16)。二号轮33每旋转1圈,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分别通过第1检测位置1次。由此,二号轮33每旋转1圈,就重复透过状态和未透过状态2次(参照图16)。另外,在二号轮33是透过状态时,分检测轮34也是透过状态。
[0138] 通过使二号轮33至多旋转360°-θ,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中的至少一方通过第1检测位置(参照图15)。因此,在使二号轮33旋转360°-θ而第1受光元件64也没有检测到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的情况下,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位于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图16中的时间T0至T2的期间)。
[0139] 在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中判定为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在360°-θ以上的情况(S120:是)下,通过旋转控制部17驱动第2步进马达22,使四号轮43旋转规定角度β(本实施方式中为90°)(第2驱动步骤S14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的两端部所成是中心角α2是100°,并且四号轮43的周向上的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之间的中心角α3是80°。因此,通过使四号轮43旋转α3以上α2以下的规定角度β(本实施方式中为90°),能够移动位于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以使其位于第1检测位置(图16中的时间T2)。接着,使存储于控制部16中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为0°,并且再次进行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然后,通过再次重复执行旋转角度判定步骤S120、第1驱动步骤S130以及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能够在第1受光元件64检测到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中的某一方(图16中的时间T3)。
[0140] 在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中判定为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透过了二号轮33且第1受光元件64接收到了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的情况(S110:是)下,通过控制部16对存储于控制部16中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是否在θ(本实施方式中为120°)以上进行判定(步骤S150)。
[0141] 这里,对存储于控制部16中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在θ以上的情况(S150:是)进行说明。
[0142] 在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的判定为“是”时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50中存储于控制部16中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为0°以上且不到360°-θ。并且,在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的判定为“是”时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50中存储于控制部16中的二号轮33的旋转角度为0°以上且不到θ。因此,在步骤S150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位于第1检测位置。并且,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位于第2检测位置。
[0143] 如上述那样,在步骤S150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无法检测到二号轮33的旋转位置,因此,使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停止,结束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前进到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参照图14)。
[0144] 在步骤S150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无法判定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中的哪一个位于第1检测位置。因此,使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停止,结束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前进到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
[01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中,一直使第1发光元件61发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分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100中,在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之前使第1发光元件61发光,在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完成后使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停止。
[0146] (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
[0147] 接下来,对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进行说明。
[0148] 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包含步骤S210、步骤S211、步骤S220、步骤S221、步骤S222、步骤S230以及步骤S240。
[0149] 在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中,通过旋转控制部17驱动第1步进马达21,在CW方向上对二号轮33进行角度θ的旋转驱动(步骤S210)。在执行步骤S210的时刻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执行步骤S210,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移动到第1检测位置。在执行步骤S210的时刻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执行步骤S210,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移动到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
[0150] 接着,使第1发光元件61发光(步骤S211),与透过状态判定步骤S110同样地,通过控制部16对第1受光元件64是否接收到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进行判定(步骤S220)。
[0151] 在步骤S220中判定为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透过了二号轮33而第1受光元件64接收到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的情况(S220:是)下,在该时刻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位于第1检测位置,因此,使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停止(步骤S221),在CW方向上对二号轮33进行360°-θ的旋转驱动(步骤S230)。由此,能够使第1二号轮透过部35移动到第1检测位置。并且,能够使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移动到第2检测位置。通过以上步骤,二号轮33的旋转位置的检测完成。在执行步骤S230后,结束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前进到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
[0152] 在步骤S220中判定为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没有透过二号轮33而第1受光元件64没有接收到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的情况(S220:否)下,在执行步骤S210的时刻,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位于第1检测位置,因此,使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停止(步骤S222),在CW方向上对二号轮33进行角度θ的旋转驱动(步骤S240)。由此,能够使第1二号轮透过部35移动到第1检测位置。并且,能够使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移动到第2检测位置。通过以上步骤,二号轮
33的旋转位置的检测完成。在执行步骤S240后,结束秒透过状态搜索转移步骤S200,前进到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参照图14)。
[0153] (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
[0154] 接下来,对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进行说明。
[0155] 如图14所示,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包含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S310(第5透过部搜索步骤)、期望模式搜索步骤S320以及基准模式搜索步骤S330。
[0156] 图17和图18是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的时序图。另外,图17的二号轮的透过状态是指二号轮所具有的透过部位于第1检测位置和第2检测位置的状态。并且,未透过状态是指二号轮所具有的透过部位于第1检测位置和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另外,在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中,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位于第1检测位置,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位于第2检测位置。因此,在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中,二号轮33一直是透过状态。
[0157] 并且,图17的秒检测轮和四号轮(第2检测位置)的透过状态是指秒检测轮和四号轮各自具有的透过部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状态。并且,未透过状态是指秒检测轮和四号轮各自具有的透过部位于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
[0158] 并且,图18的四号轮(第1检测位置)的透过状态是指四号轮所具有的透过部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状态。并且,未透过状态是指四号轮所具有的透过部位于第1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
[0159] 在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中,通过控制部16使第2受光元件65接收从第2发光元件62发出且透过了第1四号轮透过部45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透过光,由此,检测四号轮43的旋转位置。在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中,首先执行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S310。
[0160] 在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S310中,通过控制部16检测从第2发光元件62发出且透过了第1四号轮透过部45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透过光同时透过秒检测轮透过部47的透过时刻。换言之,在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S310中,搜索秒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第2检测位置(规定位置)的状态。在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S310中,首先控制部16的发光控制部18向第2发光元件62提供电力,使光从第2发光元件62照射,并且控制部16的检测控制部19使第2受光元件65工作。另外,在以下的各流程中,与第1发光元件61和第1受光元件64同样地,使第2受光元件65的工作与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联动。
[0161] 接着,执行步骤S312。在步骤S312中,通过控制部16对第2受光元件65是否接收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进行判定。在步骤S312中,在二号轮33的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以及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中的任意一方以及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第2检测位置时,第2受光元件65检测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参照图15)。
[0162] 在步骤S312中判定为第2受光元件65接收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的情况(S312:是)下,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第2检测位置,因此,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结束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S310,前进到期望模式搜索步骤S320。此时,控制部16的透过时刻的检测完成。
[0163] 与此相对地,在步骤S312中判定为第2受光元件65没有接收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的情况(S312:否)下,前进到步骤S315。在步骤S315中,通过旋转控制部17对第2步进马达22进行1步的旋转驱动,使四号轮43在CW方向上旋转与第2步进马达22的1步对应的旋转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1.5°)。在步骤S315中,伴随着第2步进马达22的1步的旋转驱动,秒检测轮44也旋转与第2步进马达22的1步对应的旋转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36°)。接着,再次进行步骤S312。
[016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S310中使第2发光元件62一直发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S310中,在步骤S312之前使第2发光元件62发光,在步骤S312完成后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
[0165] 在期望模式搜索步骤S320以后,控制部16在驱动第2步进马达22时,对第2步进马达22进行与秒检测轮44旋转1圈对应的规定次数N(本实施方式中为10步)的步进旋转驱动。并且,在期望模式搜索步骤S320以后,控制部16在第2步进马达22的驱动中使第1发光元件
61和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图17中的时间t1以后)。换言之,在透过时刻之后,在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透过时刻所处的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优选第1发光元件61和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的占空比在50%以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对第2步进马达22进行规定次数N的步进旋转驱动并使第1发光元件61和第2发光元件62中的至少一方发光的动作称作“间歇检测动作”。
[0166] 在期望模式搜索步骤S320中,在第1检测位置和第2检测位置进行间歇检测动作。具体而言,在期望模式搜索步骤S320中,执行步骤S321。在步骤S321中,通过旋转控制部17对第2步进马达22进行规定次数N的步进旋转驱动,使四号轮43在CW方向上旋转与第2步进马达22的N步对应的旋转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15°)。在步骤S321中,伴随着第2步进马达22的N步的旋转驱动,秒检测轮44也旋转1圈。在执行步骤S321后,成为秒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状态。接着,通过控制部16使第1发光元件61和第2发光元件62发光(步骤S322),进行期望模式判定步骤S323(第1判定步骤)。
[0167] 在期望模式判定步骤S323中,通过控制部16对第1受光元件64和第2受光元件65中的任意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期望模式(第1模式)进行判定,其中,这里的期望模式(第1模式)表示从轴向观察时第1四号轮透过部45通过了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对应的位置(第2检测位置)。在期望模式判定步骤S323中判定为第1受光元件64和第2受光元件65中的任意受光元件检测到了期望模式的情况(S323:是)下,结束期望模式搜索步骤S320,前进到基准模式搜索步骤S330。与此相对地,在期望模式判定步骤S323中判定为第1受光元件64和第2受光元件65中的任意受光元件都没有检测到期望模式的情况(S323:否)下,通过控制部16使第1发光元件6和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步骤S324),再次执行步骤S321。
[0168] 这里,对期望模式进行说明。如图14和图17所示,当重复执行步骤S321、步骤S322、期望模式判定步骤S323以及步骤S324时,四号轮43和秒检测轮44旋转。秒检测轮44每旋转1圈,秒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通过第2检测位置1次。由此,秒检测轮44每旋转1圈,重复透过状态和未透过状态1次。四号轮43每旋转1圈,四号轮43的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分别通过第2检测位置1次。由于四号轮43具有长孔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因此,在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期间,连续地成为透过状态(例如图17中的时间t1至t6的期间)。
[0169] 在秒检测轮44的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第2检测位置时,第2发光元件62发光。在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通过第2检测位置时,第2受光元件65断续地以等间隔多次(本实施方式中为7次)检测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并且,在四号轮43的第2四号轮透过部46通过第2检测位置时,第2受光元件65检测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1次。因此,在第2受光元件65间歇地多次检测到光后而下一个的间歇检测动作时第2受光元件65变得检测不到光的时刻,能够判定为第1四号轮透过部45通过了第2检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2受光元件65所检测到的光的透过模式(期望模式)设定为如下模式(例如参照图17中的时间t5至t7的期间):第2步进马达22每旋转规定次数N,成为“检测到/检测到/未检测到/未检测到”。由此,控制部16能够判定第1四号轮透过部45通过了第2检测位置。
[017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检测位置设置在相对于第2检测位置沿着绕中心轴线O的周向在CW方向上移动了120°后的位置(参照图15)。因此,四号轮43中的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部位通过执行120°/(1.5°×N)次步骤S321而移动到第1检测位置。
[0171] 第1发光元件61与第2发光元件62同时发光。因此,第1受光元件64能够以与第2受光元件65所检测的光的模式同样的间歇的模式检测到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由此,如图18所示,通过判定第1受光元件64是否检测到期望模式,控制部16能够判定第1四号轮透过部45是否通过了第1检测位置。
[0172] 如图14所示,在基准模式搜索步骤S330中,执行受光元件判定步骤S331(第2判定步骤)。在受光元件判定步骤S331中,通过控制部16对第2受光元件65是否检测到期望模式进行判定。
[0173] 在受光元件判定步骤S331中判定为第2受光元件65检测到了期望模式的情况(S331:是)下,前进到第1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40(第3判定步骤)。与此相对地,在受光元件判定步骤S331中判定为第2受光元件65没有检测到期望模式的情况(S331:否)下,即第1受光元件64检测到了期望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第2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50(第4判定步骤)。
[0174] 在第1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40中,通过控制部16使第1发光元件6和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步骤S341)。接着,与步骤S321同样地,通过旋转控制部17使第2步进马达22进行规定次数N的步进旋转驱动,使四号轮43和秒检测轮44旋转(步骤S342)。接着,通过控制部16使第2发光元件62发光(步骤S343),对第2受光元件65是否检测到基准模式(第2模式)进行判定(步骤S344),其中,这里的基准模式(第2模式)表示第2四号轮透过部46通过第2检测位置。
[0175] 这里,对基准模式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四号轮43上设置有一对在四号轮43的周向上被夹在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的端部彼此之间的对光进行遮挡的遮光区域。在其中一方的遮光区域内设置有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重复进行间歇检测动作时,在四号轮43的遮光区域通过第2检测位置的期间,第2受光元件65连续5次为未检测到(例如图17中的时间t6至t9的期间)。第2四号轮透过部46设置在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之间(即遮光区域)的中间位置。因此,在第1四号轮透过部45通过第2检测位置后,通过在第3次的间歇检测动作时对第2受光元件65是否检测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进行判定,能够对第2四号轮透过部46是否位于第2检测位置进行判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期望模式被设定为“检测到/检测到/未检测到/未检测到”。因此,通过将第2受光元件65所检测的光的透过模式(基准模式)设定为“检测到”的模式,控制部16能够判定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位于第2检测位置(例如图18中的时间t5)。
[0176] 在步骤S344中判定为第2受光元件65检测到基准模式的情况(S344:是,图17中的时间t16)下,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位于第2检测位置。由此,能够判定四号轮43的旋转位置,因此,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步骤S345),结束基准模式搜索步骤S330和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通过以上步骤,针位置检测动作完成。
[0177] 在步骤S344中判定为第2受光元件65没有检测到基准模式的情况(S344:否,图17中的时间t8)下,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不位于第2检测位置而是位于相对于第2检测位置绕中心轴线O旋转了180°后的位置。由此,能够判定四号轮43的旋转位置,因此,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步骤S346),使四号轮43旋转180°(步骤S347),从而使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移动到第2检测位置。接着,结束基准模式搜索步骤S330和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通过以上步骤,针位置检测动作完成。
[0178] 在第2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50中,通过控制部16使第1发光元件61和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步骤S351)。接着,与步骤S342同样地,通过旋转控制部17对第2步进马达22进行规定次数N的步进旋转驱动,使四号轮43和秒检测轮44旋转(步骤S352)。接着,通过控制部16使第1发光元件61发光(步骤S353),对第1受光元件64是否检测到表示第2四号轮透过部46通过第1检测位置的基准模式进行判定(步骤S354)。另外,通过将步骤S354中的基准模式设定为与步骤S344中的基准模式相同,根据与步骤S344同样的理由,控制部16能够判定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位于第1检测位置。
[0179] 在步骤S354中判定为第1受光元件64检测到基准模式的情况(S354:是,图18中的时间t5)下,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位于第1检测位置。由此,能够判定四号轮43的旋转位置,因此,使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停止(步骤S355),使四号轮43在CW方向上旋转360°-θ(本实施方式中为240°)(步骤S356),将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移动到第2检测位置。接着,结束基准模式搜索步骤S330和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通过以上步骤,针位置检测动作完成。
[0180] 在步骤S354中判定为第1受光元件64没有检测到基准模式的情况(S354:否,图18中的时间t13),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不位于第1检测位置而是位于相对于第1检测位置绕中心轴线O旋转了180°后的位置。由此,能够判定四号轮43的旋转位置,因此,使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停止(步骤S357),使四号轮43旋转180°-θ(本实施方式中为60°)(步骤S358),将第
2四号轮透过部46移动到第2检测位置。接着,结束基准模式搜索步骤S330和秒透过状态搜索步骤S300。通过以上步骤,针位置检测动作完成。
[0181]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控制部16,该控制部16通过第2受光元件65接收从第2发光元件62发出且透过了四号轮43所具有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透过光来检测四号轮43的位置,因此,能够检测被四号轮43驱动的秒针14的位置。这里,秒检测轮44具有秒检测轮透过部47,该秒检测轮透过部47能够使透过了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透过光透过。并且,在所述透过光同时透过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秒检测轮透过部47、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和秒检测轮透过部47的透过时刻之后,在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所述透过时刻所处的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控制部
16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由于在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秒检测轮透过部47无法使所述透过光透过,因此,能够不影响四号轮43的位置的检测地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因此,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18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二号轮33上设置有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和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在四号轮43上设置有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其中,四号轮43配置在与二号轮33的中心轴线O相同的轴线上。在为了检测秒针14的位置而检测四号轮43的旋转位置时,进行设置于四号轮43的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的检测。在该情况下,一边旋转四号轮43一边使第1受光元件64或第2受光元件65检测透过了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或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四号轮43的第1四号轮透过部45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来自第1发光元件61或第2发光元件62的光。
[0183]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O彼此不对称,因此,通过使第1受光元件64或第2受光元件65检测与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形状和位置、个数等对应的光的透过模式(期望模式和基准模式),能够在与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区别开的状态下识别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由此,能够检测四号轮43的旋转位置。
[018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规定状态下,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透过二号轮33的第2二号轮透过部36而能够利用第2受光元件65检测到,其中,第1规定状态是二号轮33能够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64透过的状态。由此,在进行设置于四号轮43的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的检测时,通过使二号轮33为第1规定状态,能够将第1发光元件61和第1受光元件64、第2发光元件62和第2受光元件65双方用于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的检测。由此,通过在第1受光元件64和第2受光元件65中的任意一方检测到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就能够检测到四号轮43的旋转位置。因此,与利用一个受光元件检测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的检测所需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使用第1发光元件61和第2发光元件62的时间,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18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秒检测轮44,该秒检测轮44形成为:通过对第2步进马达22进行规定次数N的步进旋转驱动而旋转1圈。秒检测轮44具有秒检测轮透过部47,在从轴向观察时第2四号轮透过部46位于与处于第1规定状态的二号轮33的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对应的位置,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与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对应的位置。因此,在秒检测轮44旋转而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与二号轮33的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对应的位置(第2检测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秒检测轮44对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进行遮挡。
[0186]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控制部16执行在第1规定状态下使第2发光元件62发光,并驱动第2步进马达22直至第2受光元件65接收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的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因此,能够检测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与二号轮33的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对应的位置的状态。而且,在秒检测轮透过部搜索步骤中判定为第2受光元件65接收到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的情况下,控制部16在驱动第2步进马达22时,每次使第2步进马达22进行规定次数N的旋转驱动,并且在第2步进马达22的驱动中使第1发光元件6和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因此,在秒检测轮透过部47位于与二号轮33的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对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而对来自第2发光元件62的光进行遮挡,从而使第2受光元件65无法检测到光的状态下,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因此,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187] 并且,在为了检测分针13的位置而检测二号轮33的旋转位置时,例如,一边旋转二号轮33一边使第1受光元件64检测透过了第1二号轮透过部35或第2二号轮透过部36、第1四号轮透过部45或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根据二号轮33相对于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的旋转角度,为了使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或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从第1检测位置完全退避开,有时需要对第1步进马达21进行多步的旋转。
[0188]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检测轮34所具有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在第1规定状态下,从轴向观察时,设置在与第1二号轮透过部35对应的位置,其中,第1规定状态是二号轮33能够在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64透过的状态。并且,分检测轮透过部37在第2规定状态下,从轴向观察时,设置在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对应的位置,其中,第2规定状态是二号轮33能够在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使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向第1受光元件64透过的状态。通过将二号轮33相对于分检测轮34的齿数比设定为不到1,能够使分检测轮34相对于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的旋转角度大于二号轮33相对于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的旋转角度。由此,能够利用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的旋转使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从第1检测位置完全退避开。因此,即使在为了使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或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从第1检测位置完全退避而需要对第1步进马达21进行多步的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分检测轮34的分检测轮透过部37以外的区域对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进行遮挡。由此,能够利用第1步进马达21的1步而使第1受光元件64在能够检测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的状态和无法检测来自第1发光元件61的光的状态之间转移。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伴随着分针13的位置检测的二号轮33的旋转位置的检测。
[0189] 并且,由于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以相对于中心轴线O彼此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因此,第2四号轮透过部46在四号轮43的周向上设置在一对第1四号轮透过部45彼此之间的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因此,通过控制部16在期望模式判定步骤S323和受光元件判定步骤S331中判定为第1受光元件64和第2受光元件65中的任意受光元件检测到表示第1四号轮透过部45通过的期望模式之后,在第1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40或第2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50中对检测到期望模式的受光元件是否检测到表示第2四号轮透过部46通过的基准模式进行判定,由此,即使第1受光元件64或第2受光元件65不直接检测透过了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光,也能够检测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的检测,因此,能够缩短使用第1发光元件6和第2发光元件62的时间,从而能够降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19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6在第1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40完成后,使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在第2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50完成后,使第1发光元件61的发光停止。在第1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40和第2基准模式判定步骤S350完成后,第2四号轮透过部46的位置的检测完成,因此,通过使第1发光元件61或第2发光元件62的发光停止,能够降低功耗。
[0191]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具有上述的机芯10,由此,能够减低针位置检测时的功耗。
[0192]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在该技术范围内考虑有各种变形例。
[0193]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各齿轮体的各透过部以在齿轮体上形成贯穿孔的方式进行设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设置各透过部:利用具有光透过性的部件形成各齿轮体,并且使用具有遮光性的涂料等来涂装各透过部以外的区域。
[0194]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二号轮33的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之间的中心角θ为120°,但不限于此。第1二号轮透过部35与第2二号轮透过部36之间的中心角θ只要适当地设定在大于0°而小于180°的范围内即可。
[0195]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除去第1四号轮透过部45之外的各透过部是圆形的贯穿孔,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方孔等。
[0196]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四号轮透过部45是长孔,但不限于此,只要第1四号轮透过部和第2四号轮透过部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O彼此不对称即可。并且,第1四号轮透过部的端部可以不是矩形形状而是圆弧状。在该种情况下,成为与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照射形状对应的形状,因此,即使在长孔的端部也能够可靠地检测受光的有无。
[0197]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二号轮33相对于分检测轮34的齿数比被设定为30分之1,但不限于此,只要将二号轮相对于分检测轮的齿数比设定为整数分之1即可。
[0198]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四号轮43相对于秒检测轮44的齿数比被设定为24分之1,但不限于此,只要将四号轮相对于秒检测轮的齿数比设定为整数分之1即可。
[0199]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期望模式被设定为“检测到/检测到/未检测到/未检测到”,并且基准模式被设定为“检测到”,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期望模式设定为“检测到/检测到/未检测到”,并且将基准模式设定为“未检测到/检测到”。
[0200]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置换为公知的结构要素。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