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手表保护壳和手表

手表保护壳和手表

申请号 CN202410164713.5 申请日 2024-02-03 公开(公告)号 CN118011768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深圳市贝烊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力;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手表 保护壳和手表,手表包括手表保护壳、手表主体和 表带 ,手表主体设置于手表保护壳内,手表保护壳保护壳体和透光面板,壳体设置相对的 正面 和背面,壳体在正面至背面上依次设置有透光视窗和透光口,透光口的内壁内凹形成卡接槽,透光面板的边缘能够安装于卡接槽内,使透光面板快速安装至壳体上,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粘胶会使透光面板出现黑边的问题,而且还降低了透光面板在安装时的工艺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正面和背面,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壳体在所述正面依次设有透光视窗和透光口,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形成卡接槽;
透光面板,其边缘安装于所述卡接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视窗为封闭式结构,所述透光视窗设置于所述正面且封闭所述透光口,所述透光视窗为透光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视窗为开口状结构,所述透光视窗贯穿所述正面并与所述透光口连通,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口的内壁依次设置有凸边和卡扣边,所述凸边和所述卡扣边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卡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边沿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周向首尾相连,所述凸边围合形成所述透光视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边设置有引导面,在沿所述背面至所述正面的方向上,所述引导面由所述卡扣边背向所述凸边的一侧向面向所述凸边的一侧斜向延伸,在所述引导面延伸过程中,所述引导面至所述透光口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透光面板能够沿所述引导面滑入所述卡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边面向所述凸边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垂直于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当所述透光面板沿所述引导面滑入所述卡接槽后,所述卡接面与所述凸边夹持固定所述透光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边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扣边沿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边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边的宽度,所述卡扣边的宽度与所述凸边的宽度皆为由所述透光口的侧壁向所述透光口的中心方向延伸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正面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背面位于所述第二壳,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可拆卸连接,以使手表能够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所述第一壳设置有所述透光视窗,所述第二壳在所述背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避让手表背部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的其中一者设置有卡钩,另一者设置有卡边,所述卡钩能够滑过所述卡边并与所述卡边卡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相互扣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手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保护壳还包括防圈,所述防水圈粘接于所述透光面板背向所述透光视窗的一侧表面,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卡接槽之外;
所述防水圈包括轴线相同的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圈体与所述透光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圈体能够抵接外部手表,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之间的夹小于90度,当透光面板和外部手表挤压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时,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发生形变并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减小,以使所述第二圈体对外部手表的抵接增大,且所述第二圈体与所述手表的接触面积增大。
12.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表主体、与手表主体连接的表带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
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表保护壳。

说明书全文

手表保护壳和手表

[0001] 本申请要求于2023年8月18日提交申请号为2023110517954、发明名称为“智能手表保护壳及智能手表”以及于2023年12月26日提交申请号为2023235649089、发明名称为“一种玻璃防圈结构”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手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表保护壳和手表。

背景技术

[0003] 为了提高智能手表的外形美观性和安全保护性,通常会使用保护壳对智能手表包裹装配。传统的保护壳在外侧开设有安装槽,用于在显示屏一侧安装玻璃面板,玻璃面板通常是采用粘胶按压的方式安装在该安装槽上,如此一来,玻璃面板四周必须丝印黑边盖胶,就会导致手表屏幕的视窗减小,此外,在沾胶按压方式下,胶的厚度和压的大小都可能影响玻璃面板与屏幕的贴合度,贴合度不精确容易导致智能手表触摸不灵敏,而要达到精确的贴合度所需的设备工艺成本比较高。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通过沾胶按压方式安装玻璃面板的智能手表保护壳及智能手表,以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表保护壳和手表,以解决传统粘胶会使玻璃面板出现黑边,并且粘胶影响贴合精度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 一种手表保护壳,包括:
[0006] 壳体,具有正面和背面,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壳体在所述正面依次设有透光视窗和透光口,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形成卡接槽;
[0007] 透光面板,其边缘安装于所述卡接槽内。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视窗为封闭式结构,所述透光视窗设置于所述正面且封闭所述透光口,所述透光视窗为透光材质制成。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视窗为开口状结构,所述透光视窗贯穿所述正面并与所述透光口连通,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口的内壁依次设置有凸边和卡扣边,所述凸边和所述卡扣边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卡接槽。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边沿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周向首尾相连,所述凸边围合形成所述透光视窗。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边设置有引导面,在沿所述背面至所述正面的方向上,所述引导面由所述卡扣边背向所述凸边的一侧向面向所述凸边的一侧斜向延伸,在所述引导面延伸过程中,所述引导面至所述透光口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透光面板能够沿所述引导面滑入所述卡接槽。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边面向所述凸边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垂直于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当所述透光面板沿所述引导面滑入所述卡接槽后,所述卡接面与所述凸边夹持固定所述透光面板。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边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扣边沿所述透光口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边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边的宽度,所述卡扣边的宽度与所述凸边的宽度皆为由所述透光口的侧壁向所述透光口的中心方向延伸的距离。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正面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背面位于所述第二壳,在沿所述正面至所述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可拆卸连接,以使手表能够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所述第一壳设置有所述透光视窗,所述第二壳在所述背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避让手表背部的凸起。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的其中一者设置有卡钩,另一者设置有卡边,所述卡钩能够滑过所述卡边并与所述卡边卡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相互扣合。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表保护壳还包括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粘接于所述透光面板背向所述透光视窗的一侧表面,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卡接槽之外;
[0018] 所述防水圈包括轴线相同的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圈体与所述透光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圈体能够抵接外部手表,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之间的夹小于90度,当透光面板和外部手表挤压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时,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发生形变并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减小,以使所述第二圈体对外部手表的抵接力增大,且所述第二圈体与所述手表的接触面积增大。
[0019] 一种手表,包括:
[0020] 手表主体、与手表主体连接的表带以及上述的手表保护壳。
[0021]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2] 本发明实施例的手表保护壳和手表,手表包括手表保护壳、手表主体以及表带,手表主体设置于手表保护壳内,手表保护壳包括壳体和透光面板,壳体具有相对正面和背面,在沿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壳体在正面依次设有透光视窗和透光口,透光口的内壁内凹形成卡接槽,透光面板的边缘能够安装于卡接槽内,使透光面板能够快速安装在壳体上,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粘胶会使透光面板出现黑边的问题,还降低了透光面板安装时的工艺成本。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手表保护壳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所示手表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1所示手表保护壳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图2所示手表保护壳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图1所示手表保护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图5所示手表保护壳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手表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图7所示手表保护壳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3] 1、手表;40、手表主体;10、手表保护壳;100、壳体;200、透光面板;300、防水圈;
[0034] 110、正面;120、背面;130、透光视窗;140、透光口;141、卡接槽;142、凸边;143、卡扣边;1431、引导面;1432、卡接面;150、第一壳;151、卡钩;160、第二壳;161、卡边;162、开口;170、安装空间;310、第一圈体;320、第二圈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3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8] 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表保护壳10,该手表保护壳10能够套设在手表主体40上,以防止手表主体40损坏,可以理解,该手表保护壳10还可以套设在于手表相似的其它显示设备上。具体的该手表保护壳10包括壳体100和透光面板200,壳体100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110和背面120,在沿正面110至背面120的方向上,壳体100由正面110依次设置有透光视窗130和透光口140,透光视窗130可供手表主体40的屏幕显示,透光口140的内壁形成卡接槽141,透光面板200的边缘能够嵌入卡接槽141,以使透光面板200相对壳体100固定,透光面板200快速安装于壳体100上,相对于传统的粘胶,本申请中透光面板200不会产生胶渍,使透光面板200在安装后外表美观,同时透光面板200在安装时也避免了出现黑边的情况,并且透光面板200安装快捷还降低了工艺成本。
[0039] 参考图2和图3,透光视窗130设置在正面110,正面110为靠近手表主体40的显示屏幕的一面,用户能够经透光视窗130观察手表主体40的显示屏幕,在本实施例中,透光视窗130为开口状结构,透光视窗130贯穿正面110并与透光口140连通,透光口140的内壁在沿正面110至背面120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凸边142和卡扣边143,凸边142背向卡扣边143的一侧位于正面110上,透光口140的内壁与正面110之间形成台阶面结构,该台阶面结构即为凸边
142,凸边142和卡扣边143之间的间隔形成卡接槽141,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槽141是由透光口140的内壁向靠近其中心的方向延伸出来的凸边142和卡扣边143所间隔形成,可以理解,卡接槽141也可以是由透光口140的内壁向远离其中心的方向内凹所形成的,只要能够在透光口140的内壁形成供透光面板200卡接固定的卡接槽141皆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40]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透光视窗130也可以为封闭式结构,例如,透光视窗130设置于正面110且封闭透光口140,透光视窗130为透光材质制成,如透光塑胶等,透光视窗130与壳体100一体式浇筑制成,并且透光口140的内壁可以仅设置有卡扣边143,卡扣边143与透光视窗130在沿正面110到背面120的方向相对设置,卡扣边143与透光视窗130之间的间隔形成卡接槽141,透光面板200能够沿背面120至正面110的方向滑入卡接槽141,卡扣边143和透光视窗130将透光面板200固定在卡接槽141内。
[0041]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口140与透光视窗130连通并由正面110贯穿至背面120,当透光面板200安装时,透光面板200能够经透光口140背向透光视窗130一侧的开口进入透光口140,并沿背面120至正面110的方向滑过卡扣边143以卡入卡接槽141,使透光面板200的边缘固定于卡接槽141内,此时手表主体40也能够经透光口140背向透光视窗130一侧的开口进入透光口140,并被透光口140的侧壁夹持以实现手表主体40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透光视窗130为开口状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将凸边142的内侧面设置为倾斜的斜面或者曲面,透光面板200也可以沿正面110至背面120的方向经透光视窗130越过凸边142进入透光口140,透光面板200滑过凸边142以嵌入卡接槽141内,从而实现透光面板200快速固定于壳体100。
[0042] 凸边142沿透光口140的内壁周向首尾相连,且凸边142背向卡扣边143的一侧位于正面110上,凸边142周向围合形成的中空结构即为透光视窗130,当透光面板200嵌入卡接槽141内时,环形结构的凸边142能够沿周向抵接透光面板200,使透光面板200在卡接槽141内受力均匀且更加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凸边142也可以是非周向闭合的环形结构,例如凸边142设置有多个,多个凸边142沿透光口140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当透光面板200滑入卡接槽141内时,多个凸边142分别抵接于透光面板200,以使透光面板200被限位于卡接槽141内。
[0043] 参考图4和图5,卡扣边143设置有引导面1431,引导面1431能够引导透光面板200滑入卡接槽141,具体地,引导面1431面向透光口140的中心方向,在沿背面120至正面110的方向上,引导面1431由卡扣边143背向凸边142的一侧向面向凸边142的一侧斜向延伸,在引导面1431斜向延伸的过程中,引导面1431至透光口140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引导面1431为弧形曲面,当透光面板200由透光口140背向透光视窗130一侧的开口进入透光口140后,沿背面120至正面110的方向继续推动透光面板200,透光面板200的边缘与引导面1431抵接并挤压引导面1431,使透光面板200和引导面1431的至少一者发生形变,透光面板200能够沿引导面1431由卡扣边143背向凸边142的一侧滑至卡扣边143面向凸边142的一侧,即滑入卡接槽141内,并限位于卡接槽141内,从而实现透光面板200简单便捷的安装于壳体100上,需要说明的是,卡扣边143可以是橡胶或者塑胶等可发生形变的材质,使透光面板200的边缘在嵌入卡接槽141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崩坏。
[0044] 卡扣边143面向凸边142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面1432,卡接面1432能够抵接透光面板200,卡接面1432垂直于正面110至背面120的方向,当透光面板200沿引导面1431滑入卡接槽141内后,卡接面1432与凸边142同时夹持固定透光面板200,此时透光面板200与卡接面
1432抵接,卡接面1432平行于透光面板200,以使卡接面1432与透光面板200之间的抵接面积增大,并且卡接面1432与透光面板200平行,使透光面板200不会沿反方向脱离卡接槽
141,透光面板200更加稳定。
[0045]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边143设置有多个,多个卡扣边143周向间隔设置于透光口140的内壁,并且多个卡扣边143在沿透光口140的内壁两两相对设置,使两两相对的卡扣边143上的引导面1431也对应设置,从而使透光面板200在嵌入卡接槽141的过程中,透光面板200与引导面1431之间产生均匀的挤压应力,透光面板200受力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扣边143也可以是周向闭合的结构,例如卡扣边143沿透光口140的内壁周向首尾相接,以形成周向闭合环形结构,卡扣边143的中心轴线即为透光口140的轴线,此时引导面1431也沿卡扣边143周向闭合,透光面板200在滑入卡接槽141时,透光面板200边缘的每处皆与引导面1431抵接。
[0046] 卡扣边143的宽度小于凸边142的宽度,卡扣边143的宽度与凸边142的宽度皆为由透光口140的侧壁向所述透光口140的中心方向延伸的距离,当透光面板200沿背面120至正面110的方向滑过卡扣边143进入卡接槽141内时,由于凸边142的宽度大于卡扣边143的宽度,从而使透光面板200不会继续沿背面120至正面110的方向滑动,避免了用力过大使透光面板200过度滑出卡接槽141导致透光面板200脱落。
[0047] 参考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手表保护壳10还包括防水圈300,防水圈300能够将水与手表主体40的屏幕隔开,防水圈300为周向闭合的结构,当手表安装于手表保护壳10时,防水圈300能够抵接于手表主体40,防水圈300设置于手表主体40和透光面板200之间,防水圈300粘接于透光面板200背向透光视窗130的一侧表面,且防水圈300与透光面板200的边缘存在一定间隔,使防水圈300位于卡接槽141之外,以防止防水圈300对透光面板200卡入卡接槽141时产生阻挡。
[0048] 防水圈300包括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轴线相同,并且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沿防水圈300的轴线固定连接,第一圈体310与第二圈体320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其中第一圈体310背向第二圈体320的一侧与透光面板200背向透光视窗130的一侧粘接,第二圈体320能够抵接于手表主体40的屏幕,第二圈体320与手表主体40的抵接位置周向闭合,从而使透光面板200与手表主体40的屏幕之间形成阻隔水分的空间。
[0049] 第一圈体310与第二圈体320之间的夹角呈锐角,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皆为能够发生形变的弹性材质制成,当手表主体40安装于手表保护壳10时,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被透光面板200和手表主体40挤压,从而使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发生形变,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之间的夹角减小,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之间产生弹性应力,以使第二圈体320对手表主体40产生抵接力,并且第二圈体320与手表主体4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当外部压力逐渐变大时,第一圈体310和第二圈体320之间的夹角越小,两者所产生的弹性应力逐渐增大,第二圈体320与手表主体40之间的抵接力和接触面积也逐渐增大,从而使水分不容易进入到手表主体40屏幕和透光面板之间的间隔中,使防水圈300的防水效果变好,可以理解,第一圈体310与第二圈体320之间的夹角也可以大于或者等于90度,例如第二圈体320由第一圈体310的内侧朝向第一圈体310的外侧倾斜延伸,第一圈体310靠近第二圈体320一侧的表面倾斜于防水圈300的轴向方向,第二圈体320的外表面与第一圈体310靠近第二圈体320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90度。
[0050] 需要说明的是,防水圈300也可以不设置,透光面板200的边缘卡接于卡接槽141内,手表主体40安装于壳体100时,透光面板200背向透光视窗130的一侧直接与手表主体40的屏幕靠近贴合,以使用户在间隔透光面板200去触摸手表主体40的屏幕时更加灵敏,透光面板200透光面板200能够透光以供手表主体40的屏幕显示,并且透光面板200还能够保护手表主体40的屏幕防止刮花。
[0051] 参考图7和图8,在第二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沿正面110至背面120的方向上相对设置,正面110位于第一壳150背向第二壳160的一侧,背面120位于第二壳160背向第一壳150的一侧,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可拆卸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供手表主体40安装的安装空间170,当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在沿正面110至背面120的方向上拆卸时,手表主体40能够安装于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之间,当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相互扣合时,手表主体40被夹持固定在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之间的安装空间170内。
[0052] 第一壳150在正面110设置有透光视窗130,第二壳160在背面120设置有开口162,透光视窗130以及开口162皆与安装空间170连通,且透光视窗130和开口162分别位于安装空间170相对的两侧,开口162能够避让手表主体40背部的凸起,以使手表主体40在安装于安装空间170后,背面120与手表主体40的背部平齐,使佩戴更加舒适,可以理解,为了更好的贴合手表主体40,开口162的形状设置为与手表主体40背部凸起的形状相同,当手表主体40的背部没有凸起时,开口162也可以不设置。
[0053] 参考图1,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能够沿正面110至背面120的方向拆卸和扣合,第一壳150的侧壁在靠近第二壳160的一端设置有卡钩151,第二壳160的侧壁在靠近第一壳150的一端设置有卡边161,卡钩151在靠近第二壳160的一侧设置为斜面结构,卡边161在靠近第一壳150的一侧也设置为斜面结构,当第一壳150沿正面110至背面120的方向向第二壳
160靠近时,卡钩151与卡边161抵接并沿斜面结构越过卡边161,使卡钩151与卡边161卡接,从而实现第一壳150和第二壳160快速稳定的连接,可以理解,卡钩15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
160的侧壁,卡边16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150的侧壁。
[0054]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表1,手表1包括手表主体40、与与手表主体40连接的表带以及上述的手表保护壳10,手表保护壳10能够套设于手表主体40的外表面,从而保护手表主体40不会发生磕碰损坏。
[0055]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