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

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

申请号 CN202311263901.5 申请日 2023-09-27 公开(公告)号 CN117148700A 公开(公告)日 2023-12-01
申请人 深圳思奇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晶晶; 陈健;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智能 手表 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包括佩戴组件及转动连接于所述佩戴组件上的表体,所述佩戴组件包括:底框,其上表面具有一个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表体通过轴件相连接,在所述底框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腕带;储能组件,安装于所述铰接座上,用于在所述表体转动时,将表体转动打开时的 动能 进行储存;本发明中当表体翻转打开时,表体带动上述轴件转动,同时轴件储能能 力 实现对轴件转动的机械 能量 进行储存,当表体收到撞击或压迫时,储能组件将能量释放,保证表体能够顺利复位,有效减小了手表后续收到二次撞击损坏的可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组件及转动连接于所述佩戴组件上的表体,所述佩戴组件包括:
底框,其上表面具有一个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表体通过轴件相连接,在所述底框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腕带;
储能组件,安装于所述铰接座上,用于在所述表体转动时,将表体转动打开时的动能进行储存;
还包括脱扣组件,其安装于所述铰接座上,当所述表体于所述铰接座上非转动式位移时,所述脱扣组件控制所述储能组件释放动能,并控制所述表体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的前视投影面呈U型结构,在所述铰接座两个弯折部中均内嵌有形变件,所述轴件的两端穿设在两个所述形变件中,所述轴件与所述表体通过固件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件为一嵌装环,所述嵌装环沿轴向开设有贯穿其两个端面的形变槽,所述形变槽呈不连续的圆形结构,通过所述形变槽在所述嵌装环中形成一内圈,所述轴件插接在所述内圈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件位于所述铰接座的内侧还安装有两个止位片,所述止位片与所述铰接座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轴件上的第一摩擦片,其中,在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同轴固定的第二摩擦片与第一摩擦片摩擦传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设置通过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弹簧;
在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还通过发条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的棘轮,在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通过扭簧销接有棘爪;
其中,在所述轴件上设置有触发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轴件上的推盘,在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还滑动连接有两个驱动板,两个所述驱动板分别位于所述推盘的两侧,所述驱动板为L型结构;
其中,两个驱动板分别通过两个连杆与所述棘爪的两端相销接。
8.根据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齿牙,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通过第二弹簧活动插接有一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具有一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能够与所述齿牙相卡接;
所述活动板的顶部还向上延伸有一顶杆,所述推盘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顶杆下移的楔形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框还设置有一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用于对所述表体的初始位置进行锁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框上的转环,所述底框的边侧具有一滑道,所述转环的侧边固定安装有一延伸至所述滑道中的拨
其中,在所述底框与所述转环之间还固定安装有压簧,所述转环的顶部具有一卡爪,所述表体的背端具有一与所述卡爪相适配的卡槽。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0002] 可翻转智能手表是一种可直接戴在手腕上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由于智能手表在翻转打开后,能够便于用户进行拍照机视频通话等功能,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0003] 目前,可翻转智能手表通常包括底部支架及铰接在支架上的表体,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4042031U”公开的一种底部支架及可翻转智能手表,底部支架包括:内衬板及注塑壳体。其中,内衬板用于增强底部支架的强度。注塑壳体包括中间连接部、主机连接部、第一表带连接部及第二表带连接部,其中,中间连接部嵌设有内衬板。
[0004] 由于现有的表体与支架多采用座配合一轴件转动的连接结构设计,在表体翻转打开时,若收到外部的撞击或压迫时,此时表体无法进行复位实现自我保护,而轴件与耳座之间持续受后亦发生断裂或损坏,影响产品使用的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包括佩戴组件及转动连接于所述佩戴组件上的表体,
所述佩戴组件包括:
底框,其上表面具有一个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表体通过轴件相连接,在所述
底框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腕带;
储能组件,安装于所述铰接座上,用于在所述表体转动时,将表体转动打开时的动
能进行储存;
还包括脱扣组件,其安装于所述铰接座上,当所述表体于所述铰接座上非转动式
位移时,所述脱扣组件控制所述储能组件释放动能,并控制所述表体复位。
[0007]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座的前视投影面呈U型结构,在所述铰接座两个弯折部中均内嵌有形变件,所述轴件的两端穿设在两个所述形变件中,所述轴件与所述表体通过固件止。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件为一嵌装环,所述嵌装环沿轴向开设有贯穿其两个端面的形变槽,所述形变槽呈不连续的圆形结构,通过所述形变槽在所述嵌装环中形成一内圈,所述轴件插接在所述内圈中。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轴件位于所述铰接座的内侧还安装有两个止位片,所述止位片与所述铰接座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接。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轴件上的第一摩擦片,其中,在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同轴固定的第二摩擦片与第一摩擦片摩擦传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设置通过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弹簧;在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还通过发条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
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脱扣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的棘轮,在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通过扭簧销接有棘爪;其中,在所述轴件上设置有触发组件。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轴件上的推盘,在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还滑动连接有两个驱动板,两个所述驱动板分别位于所述推盘的两侧,所述驱动板为L型结构;其中,两个驱动板分别通过两个连杆与所述棘爪的两端相销接。
[0013] 进一步的,在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齿牙,所述铰接座的内侧底部通过第二弹簧活动插接有一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具有一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能够与所述齿牙相卡接;所述活动板的顶部还向上延伸有一顶杆,所述推盘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顶
杆下移的楔形杆。
[0014] 进一步的,在所述底框还设置有一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用于对所述表体的初始位置进行锁止。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框上的转环,所述底框的边侧具有一滑道,所述转环的侧边固定安装有一延伸至所述滑道中的拨;其中,在所述底框与所述转环之间还固定安装有压簧,所述转环的顶部具有一卡
爪,所述表体的背端具有一与所述卡爪相适配的卡槽。
[0016]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当表体翻转打开时,表体带动上述轴件转动,同时轴件储能能力实现对轴件转动的机械能量进行储存,当表体收到撞击或压迫时,储能组件将能量释放,保证表体能够顺利复位,有效减小了手表后续收到二次撞击损坏的可能。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底框与表体分离时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锁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铰接座的立体图一;
图5为本发明铰接座的立体图二;
图6为图5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形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铰接座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佩戴组件;11、底框;12、铰接座;13、轴件;14、形变件;141、形变槽;15、止位片;16、第一弹簧;2、储能组件;21、第一摩擦片;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摩擦片;24、发条;25、第二锥齿轮;26、伸缩杆;27、第三弹簧;3、脱扣组件;31、棘轮;32、扭簧;33、棘爪;34、推盘;341、楔形杆;35、驱动板;36、连杆;37、齿牙;38、第二弹簧;39、活动板;391、限位片;392、顶杆;4、锁扣组件;41、转环;42、拨块;43、压簧;44、卡爪;5、表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公开了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包括佩戴组件1及转动连接于所述佩戴组件1上的表体5,表体5包括显示屏、控制单元及摄像头等特征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过多赘述,其中,所述佩戴组件1包括:一底框11,其上表面具有一个铰接座1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吗,上述的底框11为圆
环状结构,铰接座12安装于底框11的上表面一侧,所述铰接座12与所述表体5通过轴件13相连接,在所述底框1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腕带;
参照图4‑5,以及储能组件2,其安装于所述铰接座12上,所述储能组件2用于在所
述表体5转动时,将表体5转动打开时的动能进行储存,也就是说,在表体5转动打开时,通过储能组件2将表体5转动时产生的机械能进行储存,以用于后续驱动表体5进行复位;
还包括脱扣组件3,其安装于所述铰接座12上,当所述表体5于所述铰接座12上非
转动式位移时,上述的非转动式位移指除了表体5转动时的位移,包括表体5收到撞击时产生的左右位移或向下位移,由于表体5的下方为底框11,因此其不会收到向上的撞击,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暂不考虑向上位移的可能,所述脱扣组件3控制所述储能组件2释放动能,并控制所述表体5复位。
[0021] 参照图4、5、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12的前视投影面呈U型结构,既铰接座12的上表面具有一凹槽,进一步来说,为了为实现对该凹槽的遮挡,以避免零件漏出影响美观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铰接座12上还固定安装一盖板,盖板覆盖在凹槽的上方,其中,所述盖板可通过卡扣结构的形式与上述的铰接座12相固定,在所述铰接座12两个弯折部中均内嵌有形变件14,所述轴件13的两端穿设在两个所述形变件14中,形变件14用于提供上述轴件13在收到向下的撞击力时,为轴件13提供位移空间,以实现触发脱扣组件3,其中,所述轴件13与所述表体5通过紧固件相锁止,具体来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紧固件可设置为顶丝,采用顶丝将轴件13与上述的表体5相固定,以保证轴件13能够跟随表体5转动及移动,以实现动能的传递及脱扣的触发。
[0022] 参照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形变件14为一嵌装环,两个嵌装环固定安装在铰接座12的两个弯折部分中,所述嵌装环沿轴向开设有贯穿其两个端面的形变槽141,所述形变槽141呈不连续的圆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圆形结构的一个端部是连通至所述嵌装环的内圈的,通过所述形变槽141在所述嵌装环中形成一内圈,既内圈使轴件13在圆周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位移能力,所述轴件13插接在所述内圈中。
[0023] 参照图5,为了实现对轴件13在撞击后的复位,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轴件13位于所述铰接座12的内侧还安装有两个止位片15,止位片15与轴件13与固定连接,所述止位片15与所述铰接座12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6相连接,也就是说当表体5带动轴件13在左右移动的情况下时,由两个第一弹簧16保持轴件13复位能力,以保证表体5能够复位至初始位置上。
[0024] 参照图6、8,更详细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组件2包括安装在所述轴件13上的第一摩擦片21,其中,在所述铰接座12的内侧底部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通过同轴固定的第二摩擦片23与第一摩擦片21摩擦传动,所述第一锥齿轮22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3之间设置通过伸缩杆26相连接,所述伸缩杆26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弹簧27,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伸缩杆26的结构设计用于保证第二摩擦片23在第三弹簧27的推动下,能够始终于上述的第一摩擦片21紧密贴合,既当第一摩擦片21跟随轴件13左右移动及向下移动时,上述的第二摩擦片23在弹力支撑下保持与第一摩擦片21的连接,以保证摩擦传动的效果;
在所述铰接座12的内侧底部还通过发条24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5,所述第二锥
齿轮25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2啮合传动。
[0025] 具体来说,本发明中当表体5翻转打开时,表体5带动上述轴件13转动,同时轴件13带动第一摩擦片21转动后,由第二摩擦片23、第一锥齿轮22和第二锥齿轮25依次传动,通过第二锥齿轮25带动发条24进行收卷,以对能量进行储存,而此时第二锥齿轮25的转动位置则由脱扣组件3进行限制,以在表体5收到撞击或压迫时,发条24将能量释放,保证表体5能够顺利复位,用户在表体5转动打开后,即可进行视频聊天或拍照等操作。
[0026] 参照图6、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中所述脱扣组件3包括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5同轴固定的棘轮31,在所述铰接座12的内侧底部通过扭簧32销接有棘爪33;其中,在所述轴件13上设置有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用于驱使所述棘爪33转动,
以使棘爪33与上述的棘轮31分离,从而使发条24释放动能。
[0027] 参照图6、8,具体来说,上述触发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轴件13上的推盘34,在所述铰接座12的内侧底部还滑动连接有两个驱动板35,两个所述驱动板35分别位于所述推盘34的两侧,所述驱动板35为L型结构;其中,两个驱动板35分别通过两个连杆36与所述棘爪33的两端相销接。
[0028] 更详细的是,在表体5左右受压或撞击的情况下:此时表体5带动轴件13左右移动,此时,在第三弹簧27的推动下,第二摩擦片23始
终与第一摩擦片21相贴合,同时,当轴件13左右移动时,推盘34向左或向右移动时,会分别抵触两个驱动板35,由于两个驱动板35通过两个连杆36与棘爪33之间形成连锁结构设计,既无论当任一个驱动板35移动时,连杆36都会拉动棘爪33转动,而当棘爪33与上述棘轮31分离时,在扭簧32的推动下,这个第二锥齿轮25反转,同时第二锥齿轮25经由第一锥齿轮、第二摩擦片23及第一摩擦片21转动驱动上述的轴件13转动,如此保证在收到外力时,将整个表体5进行收纳,以避免二次伤害的问题;
此外,当收到向下的撞击力时:
此时表体5带动轴件13倾斜下移或竖直下移,在此过程中,整个推盘34向下移动,
由于驱动板35为L型结构,因此在推盘34下移的过程中会迫使驱动板35平移,也就是说,当轴件13下移时,驱动板35仍产生左右移动,如上所述,当驱动板35移动,驱动棘轮31及棘爪
33分离,继而实现整个表体5的复位收纳。
[0029] 参照图9‑10,考虑到驱动板35受力移动后,在扭簧32的作用下会快速复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驱动板35移动后的定位,以保持扭簧32能够连续输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板35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齿牙37,所述铰接座12的内侧底部通过第二弹簧38活动插接有一活动板39,所述活动板39的顶部具有一限位片391,所述限位片391能够与所述齿牙37相卡接;所述活动板39的顶部还向上延伸有一顶杆392,所述推盘3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抵
触所述顶杆392下移的楔形杆341。
[0030] 具体的,当驱动板35产生位移后,受铰接座12中活动板39上的限位片391的限制,实现对驱动板35底部的齿牙37进行卡接,如此保证了驱动板35在移动后位置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当轴件13带动表体5复位时,此时推盘34复位,其外侧的楔形杆341会抵触活动板39上的顶杆392,如此驱动顶杆392向下移动,此状态下活动板39上的限位片391与齿牙37分离,在扭簧32的驱动下,驱动板35开始复位,同时棘爪33再次与棘轮31卡接,以等待下一次表体5的翻转蓄能。
[0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中在所述底框11还设置有一锁扣组件4,所述锁扣组件4用于对所述表体5的初始位置进行锁止。
[0032] 参照图2‑3,示例性的是,上述锁扣组件4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框11上的转环41,底框11上具有一环状的凹槽,所述转环41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底框11的边侧具有一滑道,滑道与凹槽相连通,所述转环41的侧边固定安装有一延伸至所述滑道中的拨块42;其中,在所述底框11与所述转环41之间还固定安装有压簧43,所述转环41的顶部
具有一卡爪44,所述表体5的背端具有一与所述卡爪44相适配的卡槽(未图示),显然卡槽为L型卡槽,其卡槽的宽度应大于卡爪44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在表体5复位到尾端时,此时用户即可通过按压表体5,使得卡爪44与上述表体5上的卡槽相卡接,如此完成固定,此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状态下活动板39上的限位片391还与楔形杆341发生抵触,因此,限位片391在第三弹簧27的推动下,会对楔形杆341产生一个推力,当用户转动转环41使卡爪
44与卡槽分离时,轴件13在上述推力的作用下会使得表体5向上转动一定距离,以避免卡爪
44与表体5分离。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