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一种真空贴合设备

一种真空贴合设备

申请号 CN202310987068.2 申请日 2023-08-08 公开(公告)号 CN117031909A 公开(公告)日 2023-11-10
申请人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龙; 谭亚军; 唐江来; 陈勇;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真空 贴合设备,包括真空腔贴合装置,真空腔贴合装置包括真空 箱体 、真空箱 门 、紫外线 固化 灯、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通过真空腔贴合装置中真空箱体和真空箱门为点胶提供真空环境,使得胶均匀、充分的 覆盖 第一贴合区域中所要求的部分区域。紫外线固化灯能够移动的设置,配合第一固化组件与第二固化组件,实现确保在不 接触 第一贴合区域和第二贴合区域的前提下,对于 内衬 和下 表盘 的分步式固化贴合,以保证两者的点胶贴合均匀、无气泡杂质, 质量 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贴合设备,用于下表盘内衬的贴合,所述下表盘设置有第一贴合区域、所述内衬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贴合区域相适配的第二贴合区域,其特征在于,该真空贴合设备包括真空腔贴合装置,所述真空腔贴合装置包括:
真空箱体,所述真空箱体包括真空容纳腔、以及连通所述真空容纳腔的箱体开口;
真空箱,所述真空箱门包括箱门本体、箱门移动组件和箱门平台,所述箱门本体分别连接所述箱门移动组件和箱门平台,所述箱门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箱门平台进入所述真空容纳腔中、并使所述箱门本体形成所述箱体开口的密封;
紫外线固化灯,所述紫外线固化灯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真空容纳腔内;
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下表盘固定治具和固定驱动部件,所述固定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箱门平台上,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与所述固定驱动部件相连接;
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内衬固定治具、固定旋转部件和固定升降部件,所述固定升降部件设置在所述箱门平台上,所述固定旋转部件与所述固定升降部件相连接;所述内衬固定治具包括治具连接板和内衬固定部件,所述治具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旋转部件和内衬固定部件,且所述治具连接板围绕所述内衬固定部件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紫外线固化灯的光线穿过、并形成所述内衬和下表盘贴合时的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箱门移动部件、箱门立板和第二箱门移动部件,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固定设置,所述箱门立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和第二箱门移动部件,所述第二箱门移动部件与所述箱门本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移动组件还包括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包括阻挡气缸、阻挡导杆和阻挡导套,所述阻挡气缸固定设置,所述阻挡导杆与所述阻挡气缸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阻挡导套与所述箱门立板相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移动到位后,所述阻挡气缸驱动所述阻挡导杆与所述阻挡导套相抵接、并形成所述箱门立板的限位;所述第二箱门移动部件驱动所述箱门本体形成所述箱体开口的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真空箱体的上方,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用于所述下表盘和内衬贴合前后的定位检测;所述真空箱体上开设有适配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的视窗,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和固定驱动部件之间设置有对位平台;
其中,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进行预固化前,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透过所述视窗与通孔检测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相对中心位置、并通过所述对位平台对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相对中心位置进行调整;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完成全部固化后,所述紫外线固化灯移动并远离,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透过所述视窗检测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相对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镭射检测装置,所述镭射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真空箱体的上方,所述镭射检测装置用于所述下表盘和内衬贴合前后的检测;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和固定驱动部件之间设置有高度调整平台;
其中,当进行点胶前,所述镭射检测装置分别对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厚度、以及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间距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高度调整平台对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间距进行调整;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完成全部固化后,所述镭射检测装置对完成贴合后的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间距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装置和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用于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点胶前的取料搬运、以及完成贴合后的下料搬运;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容纳下表盘的第一料盘和用于容纳内衬的第二料盘,所述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均设置有多个料位,每个所述料位均设置有用于所述取料装置进行取料的上料避让空间;其中,当所述下表盘和内衬位于所述料位时,所述第一贴合区域和第二贴合区域均竖直朝上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支架、料板驱动部件、第一料盘载板和第二料盘载板,所述上料支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料盘载板和第二料盘载板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上,且分别于所述料板驱动部件相连接,所述料板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料盘载板和第二料盘载板沿所述上料支架的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料盘载板和第二料盘载板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图像采集装置,所述上料图像采集装置于所述上料装置相连接,所述上料图像采集装置用于所述下表盘和内衬上料时的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驱动部件和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固定设置,所述清洁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下表盘和内衬运至所述清洁组件处、并通过所述清洁组件对所述第一贴合区域和第二贴合区域进行上料前的清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胶装置,所述点胶装置包括点胶驱动组件、点胶图像采集部件和点胶组件,所述点胶驱动组件固定设置,所述点胶图像采集部件和点胶组件均与所述点胶驱动组件相连接;
其中,当进行点胶前,所述点胶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点胶图像采集部件位移至所述下表盘上方进行定位,再通过所述点胶组件进行点胶。

说明书全文

一种真空贴合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表由于造型精巧、美观,功能丰富等优点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智能手表的表盘部分通常包括下表盘壳体和内衬,在智能手表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两者进行固定连接。
[0003] 智能手表的下表盘是一种方形结构,其四均设置有圆弧、内部凹陷并形成一个开放式的贴合区域,能够将该贴合区域分为两个部分,一种为平整、设置在中部的平面部分,另一种是围绕平面部分设置、且呈弧形凹陷的弧面部分。而内衬则具有与下表盘的贴合区域相适配的凸台式贴合区域,内衬的贴合区域全面覆盖下表盘的平面部分、并有部分的内衬与弧面区域相接触。内衬和下表盘都是透明的玻璃材料制成的。
[0004] 下表盘和内衬传统的连接方式为通过双面胶粘贴在一起,这种方式由于效率、连接质量等问题,已经由点胶的方式所替代。然而现有的点胶装置在对两者进行点胶贴合时,由于需要在不接触第一贴合区域和第二贴合区域的前提下对内衬和下表盘进行贴合,难以保证内衬与下表盘之间的均匀贴合,贴合质量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点胶贴合装置难以保证下表盘和内衬的贴合质量,提供一种真空贴合设备,能够使得下表盘和内衬均匀贴合,胶体无气泡、杂质,保证贴合质量高。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贴合设备,用于下表盘和内衬的贴合,所述下表盘设置有第一贴合区域、所述内衬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贴合区域相适配的第二贴合区域,该真空贴合设备包括真空腔贴合装置,所述真空腔贴合装置包括真空箱体,所述真空箱体包括真空容纳腔、以及连通所述真空容纳腔的箱体开口;真空箱,所述真空箱门包括箱门本体、箱门移动组件和箱门平台,所述箱门本体分别连接所述箱门移动组件和箱门平台,所述箱门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箱门平台进入所述真空容纳腔中、并使所述箱门本体形成所述箱体开口的密封;紫外线固化灯,所述紫外线固化灯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真空容纳腔内;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下表盘固定治具和固定驱动部件,所述固定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箱门平台上,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与所述固定驱动部件相连接;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内衬固定治具、固定旋转部件和固定升降部件,所述固定升降部件设置在所述箱门平台上,所述固定旋转部件与所述固定升降部件相连接;所述内衬固定治具包括治具连接板和内衬固定部件,所述治具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旋转部件和内衬固定部件,且所述治具连接板围绕所述内衬固定部件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紫外线固化灯的光线穿过、并形成所述内衬和下表盘贴合时的预固定。
[000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门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箱门移动部件、箱门立板和第二箱门移动部件,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固定设置,所述箱门立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和第二箱门移动部件,所述第二箱门移动部件与所述箱门本体相连接。
[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门移动组件还包括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包括阻挡气缸、阻挡导杆和阻挡导套,所述阻挡气缸固定设置,所述阻挡导杆与所述阻挡气缸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阻挡导套与所述箱门立板相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移动到位后,所述阻挡气缸驱动所述阻挡导杆与所述阻挡导套相抵接、并形成所述箱门立板的限位;所述第二箱门移动部件驱动所述箱门本体形成所述箱体开口的密封。
[0009]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贴合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真空箱体的上方,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用于所述下表盘和内衬贴合前后的定位检测;所述真空箱体上开设有适配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的视窗,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和固定驱动部件之间设置有对位平台;其中,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进行预固化前,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透过所述视窗与通孔检测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相对中心位置、并通过所述对位平台对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相对中心位置进行调整;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完成全部固化后,所述紫外线固化灯移动并远离,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透过所述视窗检测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相对中心位置。
[00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镭射检测装置,所述镭射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真空箱体的上方,所述镭射检测装置用于所述下表盘和内衬贴合前后的检测;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和固定驱动部件之间设置有高度调整平台;其中,当进行点胶前,所述镭射检测装置分别对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厚度、以及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间距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高度调整平台对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间距进行调整;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完成全部固化后,所述镭射检测装置对完成贴合后的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的间距进行检测。
[00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装置和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用于所述下表盘和内衬点胶前的取料搬运、以及完成贴合后的下料搬运;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容纳下表盘的第一料盘和用于容纳内衬的第二料盘,所述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均设置有多个料位,每个所述料位均设置有用于所述取料装置进行取料的上料避让空间;其中,当所述下表盘和内衬位于所述料位时,所述第一贴合区域和第二贴合区域均竖直朝上设置。
[001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支架、料板驱动部件、第一料盘载板和第二料盘载板,所述上料支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料盘载板和第二料盘载板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上,且分别于所述料板驱动部件相连接,所述料板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料盘载板和第二料盘载板沿所述上料支架的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料盘载板和第二料盘载板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图像采集装置,所述上料图像采集装置于所述上料装置相连接,所述上料图像采集装置用于所述下表盘和内衬上料时的检测。
[001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驱动部件和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固定设置,所述清洁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下表盘和内衬运至所述清洁组件处、并通过所述清洁组件对所述第一贴合区域和第二贴合区域进行上料前的清洁。
[001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点胶装置,所述点胶装置包括点胶驱动组件、点胶图像采集部件和点胶组件,所述点胶驱动组件固定设置,所述点胶图像采集部件和点胶组件均与所述点胶驱动组件相连接;其中,当进行点胶前,所述点胶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点胶图像采集部件位移至所述下表盘上方进行定位,再通过所述点胶组件进行点胶。
[001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 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通过真空腔贴合装置中真空箱体和真空箱门为点胶提供真空环境,使得胶均匀、充分的覆盖第一贴合区域中所要求的部分区域。紫外线固化灯能够移动的设置,配合第一固化组件与第二固化组件,实现确保在不接触第一贴合区域和第二贴合区域的前提下,对于内衬和下表盘的分步式固化贴合,以保证两者的点胶贴合均匀、无气泡杂质,质量高。附图说明
[0018]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9]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真空腔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下表盘和内衬的剖视结构简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真空腔贴合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真空腔贴合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真空箱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真空箱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真空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贴合图像采集装置和镭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上料装置和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下表盘;11、第一贴合区域;20、内衬;21、第二贴合区域;30、真空腔贴合装置;31、真空箱体;311、真空容纳腔;312、箱体开口;313、静电消除部件;
314、视窗;32、真空箱门;321、箱门本体;322、箱门移动组件;3221、第一箱门移动部件;
3222、箱门立板;3223、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1、移动气缸;32232、移动导向杆;323、箱门平台;324、箱门缓冲部件;325、阻挡部件;3251、阻挡气缸;3252、阻挡导杆;3253、阻挡导套;
33、紫外线固化灯;331、固化灯驱动部件;34、第一固定组件;341、下表盘固定治具;3411、固定避让空间;3412、第一光源;3413、透光玻璃;3414、第二光源;342、固定驱动部件;35、第二固定组件;351、内衬固定治具;3511、治具连接板;3512、通孔;3513、内衬固定部件;352、固定旋转部件;353、固定升降部件;36、对位平台;37、高度调整平台;40、贴合图像采集装置;
41、贴合图采驱动部件;50、镭射检测装置;51、镭射检测驱动部件;60、上料装置;61、第一料盘;62、第二料盘;63、料位;631、上料避让空间;64、上料支架;65、料板驱动部件;66、第一料盘载板;67、第二料盘载板;68、上料图像采集装置;70、取料装置;80、清洁装置;81、清洁驱动部件;811、清洁避让空间;82、清洁组件;821、声波部件;822、抽气部件;90、点胶装置;
91、点胶驱动组件;92、点胶图像采集部件;93、点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3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贴合设备,用于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贴合。参照图2所示,所述下表盘10设置有第一贴合区域11、所述内衬2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贴合区域11相适配的第二贴合区域21,下表盘10和内衬20均为透明的玻璃材料所制成的。其中第一贴合区域11包括平整、设置在中部的平面部分,以及围绕平面部分所设置、呈弧形凹陷的弧面部分;第二贴合区域21设置为与第一贴合区域11相适配的凸台式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下表盘10和内衬20仅为用于理解技术方案所制作的示意图。
[0035]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包括真空腔贴合装置30。所述真空腔贴合装置30包括真空箱体31,所述真空箱体31包括真空容纳腔311、以及连通所述真空容纳腔311的箱体开口312;真空箱门32,所述真空箱门32包括箱门本体321、箱门移动组件322和箱门平台323,所述箱门本体321分别连接所述箱门移动组件322和箱门平台323,所述箱门移动组件322用于驱动所述箱门平台323进入所述真空容纳腔311中、并使所述箱门本体321形成所述箱体开口312的密封;紫外线固化灯33,所述紫外线固化灯33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真空容纳腔311内;第一固定组件34,所述第一固定组件34包括下表盘固定治具341和固定驱动部件342,所述固定驱动部件342设置在所述箱门平台323上,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341与所述固定驱动部件342相连接;第二固定组件35,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5包括内衬固定治具
351、固定旋转部件352和固定升降部件353,所述固定升降部件353设置在所述箱门平台323上,所述固定旋转部件352与所述固定升降部件353相连接;所述内衬固定治具351包括治具连接板3511和内衬固定部件3513,所述治具连接板3511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旋转部件352和内衬固定部件3513,且所述治具连接板3511围绕所述内衬固定部件3513开设有多个通孔
3512,所述通孔3512用于所述紫外线固化灯33的光线穿过、并形成所述内衬20和下表盘10贴合时的预固定。
[0036] 真空贴合装置用于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真空贴合,真空贴合装置包括真空箱体31、真空箱门32、紫外线固化灯33、第一固定组件34和第二固定组件35。参照图1和图7所示,真空箱体31用于为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贴合提供真空的环境,在真空环境下,胶的粘度较低、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而能够均匀、充分的覆盖第一贴合区域11中所要求的部分区域,以确保点胶均匀。关于第一贴合区域11中所要求的部分区域,能够根据实际贴合需求进行设置;优选的,覆盖第一贴合区域11的整个平面部分、以及覆盖一部分的弧面部分,以确保充分贴合的同时不会溢胶,贴合质量高。具体的,真空箱体31包括真空容纳腔311、以及连通真空容纳腔311的箱体开口312,以便于下表盘10和内衬20通过箱体开口312进入真空容纳腔311中进行贴合。优选的,还包括真空、真空计和破真空部件等,此均为现有技术,原理和作用不再过多叙述。参照图1和图3所示,真空箱门32包括箱门本体321、箱门移动组件
322和箱门平台323。所述箱门本体321分别连接所述箱门移动组件322和箱门平台323,所述箱门移动组件322用于驱动所述箱门平台323进入所述真空容纳腔311中、并使所述箱门本体321形成所述箱体开口312的密封;箱门平台323作为承载对应组件的承载平台。通过设置该结构,确保真空容纳腔311能够很好实现真空,从而为点胶后的贴合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贴合质量高、均匀。箱门移动组件32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将箱门本体321和箱体开口312实现密封即可;如气缸、电机丝杆的组合等等。参照图3所示,紫外线固化灯33又称UV灯,为Ultraviolet的简称,此为现有技术、用于胶体的固化。紫外线固化灯33通过固化灯驱动部件331实现能够移动的设置在真空容纳腔311内。通过设置该结构,能够有效的配合两个固定组件、以实现下表盘10和内衬20在点胶后的固化,以确保下表盘
10和内衬20的每一处均能够受到充分的紫外线照射,保证贴合牢固的同时相对提高贴合效率。根据不同的需求,能够对固化灯驱动部件331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紫外线固化灯33在真空容纳腔311内的移动即可,如通过气缸、电机与丝杆的组合等等。
[0037] 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组件34包括下表盘固定治具341和固定驱动部件342,所述固定驱动部件342设置在所述箱门平台323上,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341与所述固定驱动部件342相连接。下表盘固定治具341用于下表盘10的固定,固定驱动部件342用于下表盘固定治具341的移动。优选的,下表盘固定治具341设置为静电吸盘与治具板的组合,通过静电吸盘,能够很好地在真空容纳腔311的真空环境下为下表盘10提供牢固的吸附,避免了真空吸盘在真空环境下难以有效吸附的问题。当下表盘10设置在下表盘固定治具341上时,其第一贴合区域11竖直朝上设置,既便于点胶前的搬运固定,又便于进行快速点胶,同时也便于后续与内衬20进行贴合,从而提高整个点胶贴合流程的效率。治具板上设置有固定避让空间3411,通过设置固定避让空间3411,便于其上料时的搬运、且搬运过程中能够不触碰第一贴合区域11,直接避免了由于接触第一贴合区域11、造成第一贴合区域11的损伤而引起点胶不均匀、贴合不平整等等问题的发生。对于固定驱动部件342的设置,能够便于下表盘固定治具341和内衬固定治具351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既便于其贴合前的点胶、又便于点胶后将下表盘固定治具341位移至内衬固定治具351下方以进行贴合。根据实际需求能够对固定驱动部件342进行设置,如气缸、电机与丝杆的组合等等,只要能够实现移动下表盘固定治具341以便于点胶和贴合即可。
[0038] 参照图4和图6所示,第二固定组件35包括内衬固定治具351、固定旋转部件352和固定升降部件353。所述固定升降部件353设置在所述箱门平台323上,以用于内衬固定治具351的升降、从而实现将内衬20贴合至下表盘10上;同时,也能够通过设置传感器等实现对下降高度的精确控制,从而进一步保证贴合质量。根据实际需求能够对固定升降部件353进行设置,如气缸、电机与丝杆的组合等等。所述固定旋转部件352与所述固定升降部件353相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旋转部件352,以用于内衬固定治具351的翻转。在内衬20的上料搬运过程中,其第二贴合区域21也是不能够与外部固体进行接触的,因此第二贴合区域21在与第一贴合区域11相贴合前,是一直保持竖直朝上放置的状态,而通过设置固定旋转部件352,能够将第二贴合区域21从竖直朝上翻转为竖直朝下、从而与下表盘10贴合。同时,也能够设置传感器等实现对翻转角度的精确控制,从而进一步保证贴合质量。根据实际需求能够对固定旋转部件352进行设置,如电机等。所述内衬固定治具351包括治具连接板3511和内衬固定部件3513,所述治具连接板3511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旋转部件352和内衬固定部件3513,且所述治具连接板3511围绕所述内衬固定部件3513开设有多个通孔3512,所述通孔3512用于所述紫外线固化灯33的光线穿过、并形成所述内衬20和下表盘10贴合时的预固定。优选的,内衬固定部件3513设置为静电吸盘,通过静电吸盘,能够很好地在真空容纳腔311的真空环境下为内衬20提供牢固的吸附,避免了真空吸盘在真空环境下难以有效吸附的问题。
当内衬20设置在内衬固定部件3513上时,其第二贴合区域21竖直朝上设置,便于点胶前的搬运固定,避免了由于接触第二贴合区域21、造成的第二贴合区域21的损伤而引起点胶不均匀、贴合不平整等问题的发生。当内衬20需要与下表盘10进行贴合时,通过固定旋转部件
352进行翻转、再通过固定升降部件353下降即可。治具连接板3511的设置,为内衬固定部件
3513和固定旋转部件352提供了连接支撑。其围绕内衬固定部件3513开设的多个通孔3512,则能够很好地适配紫外线固化灯33。优选的,真空箱体31位于箱体开口312的正上方还设置有静电消除部件313,消除静电、保证贴合质量。
[0039] 具体的,当第一贴合区域11完成点胶,整个箱门平台323进入真空容纳腔311、且箱门本体321形成箱体开口312的密封时,固定驱动部件342驱动下表盘固定治具341位移至内衬固定治具351正下方,固定旋转部件352驱动内衬固定治具351翻转、固定升降部件353驱动内衬固定治具351下降,从而使得内衬20和下表盘10进行贴合。同时,紫外线固化灯33在固化灯驱动部件331的驱动下移动至内衬固定治具351的正上方,紫外线穿过通孔3512并对内衬20和下表盘10进行预固化。当完成预固化后,内衬20与下表盘10初步固定在一起、此时撤去内衬固定治具351的作用,并通过固定驱动部件342和固化灯驱动部件331分别将预固化的内衬20和下表盘10、以及将紫外线固化灯33进行位移,使得紫外线固化灯33能够完整的照射内衬20和下表盘10,而不会受到内衬固定治具351的遮挡,从而实现内衬20和下表盘10的全面固化,确保两者牢固的贴合。
[0040] 现有贴合装置在进行贴合产品时,往往都会接触产品的贴合表面,或多或少会对贴合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如贴合表面的刮碰、灰尘的粘附等等,使得点胶时的胶体无法充分接触每一处待贴合表面、胶体不均匀分布、胶体内部产生气泡、胶体内部杂质等等问题的存在,而影响到产品的贴合质量。而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通过真空腔贴合装置30中真空箱体31和真空箱门32为点胶提供真空环境,使得胶均匀、充分的覆盖第一贴合区域11中所要求的部分区域。紫外线固化灯33能够移动的设置,配合第一固化组件与第二固化组件,实现确保在不接触第一贴合区域11和第二贴合区域21的前提下,对于内衬20和下表盘10的分步式固化贴合,以保证两者的点胶贴合均匀、无气泡杂质,质量高。
[0041] 参照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门移动组件322包括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箱门立板3222和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固定设置,所述箱门立板322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和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所述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与所述箱门本体321相连接。通过设置该结构,能够实现箱门本体321和箱体开口312的充分密封,保证真空容纳腔311的真空、为点胶后的贴合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贴合质量。根据实际需求能够对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和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对应部件的相对靠近或者远离真空箱体31即可。优选的,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设置为电机与丝杆的组合,从而实现其余部件相对于真空箱体31的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移动;并通过设置导轨,既能够为移动提供导向,又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设置为移动气缸32231,移动气缸32231固定设置在箱门立板3222上、其活塞杆与箱门本体321相连接;同时,箱门立板3222和箱门本体321上设置有移动导向杆32232,既能够为箱门本体321相对箱门立板3222的移动提供导向,又能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此外,两个箱门移动部件也形成了一种增程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优选的,箱门立板3222和真空容纳腔311内均设置有箱门缓冲部件324,以提供箱门本体321在位移密封时的缓冲,确保箱门本体321不会与箱门立板3222及真空箱体31硬接触,保证使用寿命。
[0042] 具体的,当需要进行密封抽真空时,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驱动箱门立板3222及其余部件相对靠近真空箱体31,当位移至合适的位置后,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停止、同时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驱动箱门本体321相对靠近真空箱体31,从而实现箱门本体321和箱体开口312的密封。当仅设置有一个移动部件驱动箱门的开闭时,由于结构的特性,难以兼顾空间利用率和真空容纳腔311的密封性。如果要保证空间利用率,则箱门本体321的上半部分总难以保证充分的抵接真空箱体31、难以保证真空容纳腔311的密封;而在仅设置一个移动部件的情况下,要使移动部件充分抵接箱门本体321,则该移动部件的体积需要设置的大、难以兼顾空间利用率。该结构通过设置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并配合箱门立板3222,以使箱门本体321充分抵接真空箱体31,既能够保证密封性从而保证贴合质量,又能够兼顾空间利用率。
[0043] 进一步的,参照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门移动组件322还包括阻挡部件325,所述阻挡部件325包括阻挡气缸3251、阻挡导杆3252和阻挡导套3253,所述阻挡气缸3251固定设置,所述阻挡导杆3252与所述阻挡气缸
3251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阻挡导套3253与所述箱门立板3222相连接。通过设置阻挡部件
325,能够减轻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在抵接箱门本体321时、箱门立板3222对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保证各部件使用寿命。虽然通过设置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能够很好地保证箱门本体321与箱体开口312密封,但由于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在抵接箱门本体321时、会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会损伤第一箱门移动部件
3221,而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作为箱门本体321移动时的主要驱动源,其维修、更换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损失。为此,通过设置阻挡部件325,将箱门立板3222对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的作用力、转化到阻挡部件325上,这样即使阻挡部件325损伤,也能够仅更换对应的阻挡部件325即可,节省了成本、保证了其余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其中,当所述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移动到位后,所述阻挡气缸3251驱动所述阻挡导杆3252与所述阻挡导套3253相抵接、并形成所述箱门立板3222的限位;所述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驱动所述箱门本体321形成所述箱体开口312的密封,这样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驱动箱门本体321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则会施加在阻挡部件325上、而非施加给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保证了使用寿命。
[0044]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设置在所述真空箱体31的上方,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用于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贴合前后的定位检测。优选的,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设置为CCD相机(CCD为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电荷耦合器件),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不再过多叙述。所述真空箱体31上开设有适配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的视窗314,视窗314的设置,避免了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设置在真空容纳腔311内,提高了真空容纳腔31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也避免真空环境对于其的损伤。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341和固定驱动部件342之间设置有对位平台36。通过设置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透过视窗314,从而对下表盘10和内衬20整个贴合过程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对位平台36以及时作出下表盘10相对于内衬20的位置的调整,从而保证了贴合质量。其中,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33进行预固化前,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透过所述视窗314与通孔3512检测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相对中心位置、并通过所述对位平台36对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相对中心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下表盘10和内衬20能够精准的进行预固化,从而保证贴合质量。
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33完成全部固化后,所述紫外线固化灯33移动并远离,避免遮挡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的检测,所述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透过所述视窗314检测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相对中心位置,以再次检测贴合质量。优选的,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与贴合图采驱动部件41相连接,通过贴合图采驱动部件41调整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的相对高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于相对中心位置的检测。优选的,对位平台36设置为XY轴对位平台36,以调整下表盘10在水平的两个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对下表盘10和内衬20相对中心位置的调整。
优选的,参照图4所示,下表盘固定治具341下方设置有为下表盘10提供背光的第一光源
3412、以及为内衬20提供背光的第二光源3414,以提高检测精度。考虑到下表盘固定治具
341的结构、在治具板上开设镂空部、并在其下方设置透光玻璃3413,以保证第一光源3412的背光提供。在进行检测时,无论内衬20的第二贴合区域21处于朝上、还是朝下的状态,由于通孔3512的存在,因此都能够使得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进行检测。
[0045]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镭射检测装置50,所述镭射检测装置50设置在所述真空箱体31的上方,所述镭射检测装置50用于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贴合前后的检测;所述下表盘固定治具341和固定驱动部件342之间设置有高度调整平台37。优选的,镭射检测装置50与镭射检测驱动部件51相连接,镭射检测驱动部件51用于驱动镭射检测装置50位移至对应的下表盘10和内衬20上方、并对其进行检测。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的联动高度调整平台37、以及第二固定组件35的固定升降部件353,对下表盘10和内衬20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将充胶的间距控制在0.5±0.05mm的范围内,保证贴胶质量。当进行点胶前,所述镭射检测装置50分别对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厚度、以及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间距进行检测。由于下表盘10和内衬20均为透明玻璃材料所制成的,以内衬20为例,镭射检测装置50发出光照射内衬20、而内衬20的两个表面反射光的时间不同,通过时间差以检测其厚度。通过所述高度调整平台37对所述下表盘10进行水平度的调整,保证第一贴合区域11的法线和第二贴合区域21的法线相平行,从而保证两者能够均匀的贴合。在得到两者厚度及间距的数据后,能够控制点胶时的出胶量、以及第二固定升降部件353驱动内衬20下降的高度,进一步的保证贴合质量。当所述紫外线固化灯33完成全部固化后,所述镭射检测装置50对完成贴合后的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间距进行检测,通过再次检测,保证贴胶质量、筛除不良品。
[0046] 参照图9和图1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装置60和取料装置70,所述取料装置70用于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点胶前的取料搬运、以及完成贴合后的下料搬运。根据实际需求能够对取料装置70进行设置,如机械臂配合夹爪等等。优选的,取料装置70设置为机械臂与电动夹爪的组合,能够夹取不同型号的下表盘10和内衬20,同时不会触碰两个贴合区域、从两侧进行夹取,保证贴合质量。所述上料装置60包括用于容纳下表盘10的第一料盘61和用于容纳内衬20的第二料盘62,所述第一料盘61和第二料盘62均设置有多个料位63,每个所述料位63均设置有用于所述取料装置70进行取料的上料避让空间631;其中,当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位于所述料位63时,所述第一贴合区域11和第二贴合区域21均竖直朝上设置。该结构通过设置上料避让空间631,避免取料装置70在取料搬运过程中触碰两个贴合区域,保证贴合质量。对于第一贴合区域11和第二贴合区域21竖直朝上设置,也是避免两个贴合区域因接触外部结构而影响点胶贴合质量。
[0047]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60包括上料支架64、料板驱动部件65、第一料盘载板66和第二料盘载板67。所述上料支架64固定设置,以作为其余各部件的支撑。所述第一料盘载板66和第二料盘载板67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64上,且分别于所述料板驱动部件65相连接,所述料板驱动部件65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料盘载板66和第二料盘载板67沿所述上料支架64的水平方向移动。根据不同需求能够对料板驱动部件65进行设置,如气缸、电机与丝杆的组合等,不再过多叙述。所述第一料盘载板66和第二料盘载板67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料盘61和第二料盘62。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内衬20和下表盘10的不停机供料,当第一料盘载板66的内衬20和下表盘10搬运完毕后,料板驱动部件65驱动第一料盘载板66位移进行补料,而第二料盘载板67能够继续的为取料装置70提供物料,从而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
[0048]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图像采集装置68,所述上料图像采集装置68于所述上料装置60相连接,所述上料图像采集装置68用于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上料时的检测。通过设置上料图像采集装置68,能够有效对上料过程中的下表盘10和内衬20进行定位,从而保证其能够更好的设置在对应的治具之中以进行对应工序,保证点胶贴合质量。
[0049] 参照图9和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清洁装置80,所述清洁装置80包括清洁驱动部件81和清洁组件82,所述清洁组件82固定设置,所述清洁驱动部件81用于将所述下表盘10和内衬20运至所述清洁组件82处、并通过所述清洁组件82对所述第一贴合区域11和第二贴合区域21进行上料前的清洁。优选的,清洁驱动部件81设置有清洁固定治具,清洁固定治具用于将下表盘10和内衬20运至清洁组件82进行清洁的过程中的固定。清洁固定治具开设有清洁避让空间811,以避免取料装置70在进行搬运过程中触碰两个贴合区域,保证贴合质量。清洁组件82包括超声波部件821和抽气部件822,通过超声波部件821发射超声波将两个贴合区域的粉尘等振起,而两侧的抽气部件822进行抽取、将粉尘等抽离,避免二次污染,能够有效的对下表盘10和内衬20进行清洁,保证贴合质量。
[0050] 参照图9和图1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点胶装置90,所述点胶装置90包括点胶驱动组件91、点胶图像采集部件92和点胶组件93,所述点胶驱动组件91固定设置,所述点胶图像采集部件92和点胶组件93均与所述点胶驱动组件91相连接,通过点胶驱动组件91以实现点胶图像采集部件92和点胶组件93的驱动,优选的,点胶驱动组件91设置为三轴驱动组件,以实现在水平两个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的位移。点胶图像采集部件92用于点胶前的定位,以确保精准点胶、从而保证最终的点胶贴合质量。点胶组件93为现有技术,用于点胶,不再过多叙述。其中,当进行点胶前,所述点胶驱动组件91驱动所述点胶图像采集部件92位移至所述下表盘10上方进行定位,再通过所述点胶组件93进行点胶。优选的,在进行点胶时,通过呈类“z”字形、或者类“回”字形、或者以一个倒“c”与一个正“c”所组合而成的类“x”字形的轨迹进行点胶,以确保胶在真空环境中能够充分、均匀的覆盖所需的区域,保证贴合质量。优选的,还包括擦胶装置、以用于点胶组件93的清洁。
[0051] 本发明所述的真空贴合设备的工作原理是:
[0052] 取料装置70从上料装置60处进行取料,在通过上料图像采集装置68的检测后,将下表盘10和内衬20运至清洁装置80处,通过清洁组件82进行两个贴合区域的清洁。在完成清洁后,取料装置70分别将下表盘10和内衬20运至下表盘固定治具341和内衬固定治具351处。镭射检测装置50分别对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厚度、以及两者间距进行测量,并通过高度调整平台37进行下表盘10水平度的调整、确保其与内衬20的法线相互平行;完成后,点胶装置90进行点胶。随后,在第一箱门移动部件3221、第二箱门移动部件3223以及阻挡部件325的配合下,实现箱门本体321和箱体开口312的密封,并对真空容纳腔311进行抽真空。在真空容纳腔311内,固定驱动部件342驱动下表盘固定治具341位移至内衬固定治具351正下方,通过贴合图像采集装置40和对位平台36、对下表盘10和内衬20的相对中心位置进行检测和调整。调整完成后,在固定旋转部件352和固定升降部件353的配合下,内衬20和下表盘10进行贴合。紫外线固化灯33在固化灯驱动部件331的驱动下移动至内衬固定治具351的正上方,紫外线穿过通孔3512并对内衬20和下表盘10进行预固化。当完成预固化后,内衬20与下表盘10初步固定在一起、此时撤去内衬固定治具351的作用力,并通过固定驱动部件342和固化灯驱动部件331分别将预固化的内衬20和下表盘10、以及将紫外线固化灯33进行位移,使得紫外线固化灯33能够完整的照射内衬20和下表盘10,而不会受到内衬固定治具351的遮挡,从而实现内衬20和下表盘10的全面固化,确保两者牢固的贴合。待完成贴合后,破真空并开启真空箱门32,随后通过镭射检测装置50再次对完成贴合的产品进行厚度检测,并进行下料。
[0053]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