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

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

申请号 CN202210381534.8 申请日 2022-04-13 公开(公告)号 CN116954048A 公开(公告)日 2023-10-27
申请人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国望; 薛超君; 齐莉; 雷红; 孙丙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手表 的自动报时结构,包括报时机构、启动机构,驱动机构、止挡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其中,启动机构与报时机构对应设置,启动机构可在初始 位置 和至少一个报时启动位置之间移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可驱动报时机构报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驱动机构可驱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和启动机构对应设置,控制机构可控制驱动机构、止挡机构以及启动机构,并控制启动机构移动至相应的报时启动位置。本发明的手表的自动报时机构设计巧妙、工艺性好以及装配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另外,通过设置保险单元,能够在特殊情况下保护报时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报时机构;
启动机构,与报时机构对应设置,启动机构可在初始位置和至少一个报时启动位置之间移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可驱动报时机构报时;
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驱动机构处于驱动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连接,驱动机构可驱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并保持在初始位置;驱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启动机构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报时启动位置;
止挡机构,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止挡机构具有限位状态和分离状态,止挡机构处于限位状态时,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相抵触,以限制启动机构朝向报时启动位置的方向移动;止挡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以解除对启动机构的限制;
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止挡机构和启动机构对应设置,启动机构在初始位置时,控制机构可控制驱动机构和止挡机构处于分离状态,并控制启动机构移动至相应的报时启动位置;启动机构在报时启动位置时,驱动机构处于驱动状态,止挡机构处于限位状态,驱动机构驱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启动机构驱动报时机构报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启动机构包括启动板,驱动机构处于驱动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板相互连接,驱动机构持续为启动板提供复位动
启动板的初始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组件,驱动机构推动启动板抵靠在第三限位组件上,从而使启动板保持在初始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启动机构包括第一复位结构,启动板与第一复位结构相连,启动板在初始位置时,第一复位结构处于压缩状态;驱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板相互分离,第一复位结构可驱动启动板从初始位置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启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齿牙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驱动轮上设置有第一位钉,驱动轮转动,可使第一位钉与第一齿牙部相啮合,以推动启动板向初始位置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启动板上设置有第二齿牙部,报时机构包括报时爪,启动板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时,第二齿牙部可与报时爪相啮合,以使报时机构报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单元,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部与控制机构对应设置,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部与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部对应设置,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部与驱动机构对应设置,控制机构拨动第一传动件移动,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移动,第二传动件推动驱动机构移动,以使驱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止挡机构的复位端部与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部对应设置,止挡机构的限位端部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控制机构拨动第一传动件移动,第一传动件同步带动第二传动件和止挡机构移动,以使止挡机构和驱动机构同时处于分离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止挡机构包括第四复位结构,控制机构拨动第一传动件并带动止挡机构移动时,第四复位结构处于压缩状态;控制机构与第一传动件分离时,第四复位结构可驱动止挡机构复位至限位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险单元,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保险单元具有保险打开位置和保险关闭位置,保险单元处于保险打开位置时,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相互连接,以定启动机构的位置;保险单元处于保险关闭位置时,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以解除对启动机构的锁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保险单元包括保险杆和拉挡钉,保险杆的一端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另一端与拉挡钉相连,拉挡钉与调时单元相连,调时单元可通过拉挡钉驱动保险杆在保险关闭位置和保险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保险杆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形的保险钩,启动机构包括第三限位钉,保险钩可与第三限位钉相卡接,以锁定启动机构的位置;保险单元处于保险打开位置时,保险钩的端部位于第三限位钉的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之间,以保护自动报时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其特征在于,报时启动位置为多个,不同的报时启动位置对应不同的时间,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与手表的时轮相连并随时轮转动,第一限位组件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部,限位部与报时启动位置一一对应,启动机构包括第二限位组件,启动机构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相应的报时启动位置时,第二限位组件可与第一限位组件上的对应的限位部相互抵触。

说明书全文

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机械钟里面,自动报时是十分常见的功能。机械钟由于其放置的位置,决定其自动报时结构可以利用零件的自重进行结构设计,而且机械钟有充足的空间和充足动储备提供给自动报时结构。
[0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升,能够自动报时的手表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能够自动报时的机械手表结构复杂,功能众多,且价格昂贵,制作工艺复杂,装配难度高。
[0004]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能够自动报时的机械手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具有工艺性好、装配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包括:
[0007] 报时机构;
[0008] 启动机构,与报时机构对应设置,启动机构可在初始位置和至少一个报时启动位置之间移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可驱动报时机构报时;
[0009] 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驱动机构处于驱动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连接,驱动机构可驱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并保持在初始位置;驱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启动机构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报时启动位置;
[0010] 止挡机构,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止挡机构具有限位状态和分离状态,止挡机构处于限位状态时,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相抵触,以限制启动机构朝向报时启动位置的方向移动;止挡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以解除对启动机构的限制;
[0011] 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止挡机构和启动机构对应设置,启动机构在初始位置时,控制机构可控制驱动机构和止挡机构处于分离状态,并控制启动机构移动至相应的报时启动位置;启动机构在报时启动位置时,驱动机构处于驱动状态,止挡机构处于限位状态,驱动机构驱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启动机构驱动报时机构报时。
[0012] 进一步,启动机构包括启动板,驱动机构处于驱动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板相互连接,驱动机构持续为启动板提供复位动力;启动板的初始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组件,驱动机构推动启动板抵靠在第三限位组件上,从而使启动板保持在初始位置。
[0013] 进一步,启动机构包括第一复位结构,启动板与第一复位结构相连,启动板在初始位置时,第一复位结构处于压缩状态;驱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板相互分离,第一复位结构可驱动启动板从初始位置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
[0014] 进一步,启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齿牙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驱动轮上设置有第一位钉,驱动轮转动,可使第一位钉与第一齿牙部相啮合,以推动启动板向初始位置移动。
[0015] 进一步,启动板上设置有第二齿牙部,报时机构包括报时爪,启动板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时,第二齿牙部可与报时爪相啮合,以使报时机构报时。
[0016] 进一步,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单元,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部与控制机构对应设置,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部与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部对应设置,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部与驱动机构对应设置,控制机构拨动第一传动件移动,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移动,第二传动件推动驱动机构移动,以使驱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
[0017] 进一步,止挡机构的复位端部与第一传动件的第三端部对应设置,止挡机构的限位端部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控制机构拨动第一传动件移动,第一传动件同步带动第二传动件和止挡机构移动,以使止挡机构和驱动机构同时处于分离状态。
[0018] 进一步,止挡机构包括第四复位结构,控制机构拨动第一传动件并带动止挡机构移动时,第四复位结构处于压缩状态;控制机构与第一传动件分离时,第四复位结构可驱动止挡机构复位至限位状态。
[0019] 进一步,还包括保险单元,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保险单元具有保险打开位置和保险关闭位置,保险单元处于保险打开位置时,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相互连接,以定启动机构的位置;保险单元处于保险关闭位置时,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以解除对启动机构的锁定。
[0020] 进一步,保险单元包括保险杆和拉挡钉,保险杆的一端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另一端与拉挡钉相连,拉挡钉与调时单元相连,调时单元可通过拉挡钉驱动保险杆在保险关闭位置和保险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0021] 进一步,保险杆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形的保险钩,启动机构包括第三限位钉,保险钩可与第三限位钉相卡接,以锁定启动机构的位置;保险单元处于保险打开位置时,保险钩的端部位于第三限位钉的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之间,以保护自动报时结构。
[0022] 进一步,报时启动位置为多个,不同的报时启动位置对应不同的时间,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与手表的时轮相连并随时轮转动,第一限位组件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部,限位部与报时启动位置一一对应,启动机构包括第二限位组件,启动机构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相应的报时启动位置时,第二限位组件可与第一限位组件上的对应的限位部相互抵触。
[0023] 本发明的手表自动报时机构设计巧妙、工艺性好以及装配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另外,通过设置保险单元,在手表拨拔出柄轴调时的过程中,能够阻止其自动报时,以防手表自动报时机构卡死,提高安全性,并且该结构即使出现在报时过程中调时的误操作也不会损坏报时结构。
[0024]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
[0025]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6] 图1为本发明的手表的自动报时机构的初始位置状态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的手表的自动报时机构的报时启动位置状态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的手表的自动报时机构的报时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的手表的自动报时机构使用状态立体图;
[0030] 图5为图4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中的保险结构和启动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
[0032] 图7为本发明中的保险结构和启动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
[0033] 图8为本发明中的保险结构和启动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三;
[0034] 图9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 图10为本发明的手表的自动报时机构的初始状态与报时过程中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7]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的手表的自动报时结构包括报时机构、启动机构,驱动机构、止挡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其中,启动机构与报时机构对应设置,启动机构可在初始位置和至少一个报时启动位置之间移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可驱动报时机构报时。
[0038] 进一步,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状态和分离状态,驱动机构处于驱动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连接,驱动机构可驱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并保持在初始位置;驱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驱动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启动机构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报时启动位置;
[0039] 进一步,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止挡机构具有限位状态和分离状态,止挡机构处于限位状态时,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相抵触,以限制启动机构朝向报时启动位置的方向移动;止挡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止挡机构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以解除对启动机构的限制;
[0040] 进一步,控制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止挡机构和启动机构对应设置,启动机构在初始位置时,控制机构可控制驱动机构和止挡机构处于分离状态,并控制启动机构移动至相应的报时启动位置;启动机构在报时启动位置时,驱动机构处于驱动状态,止挡机构处于限位状态,驱动机构驱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启动机构驱动报时机构报时。
[0041] 具体来说,如图1‑3所示,启动机构包括启动板100,启动板100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持续为启动板100提供复位动力,即驱动机构可驱动启动机构从报时启动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启动板100的初始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组件,也即图中所示的第一偏心钉291,驱动机构推动启动板100抵靠在第一偏心钉291上,从而使启动板100保持在初始位置不动。
[0042] 驱动机构与下述传动单元中的第二传动件140的第二端部相对应,当下述的控制机构的启动拨头120拨动传动单元移动时,可通过第二传动件140的第二端部拨动驱动机构,以使驱动机构与启动板100分离,启动板100便可在下述第一复位结构210的作用下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具体的装配需求,第一偏心钉291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以调整启动板100的初始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偏心钉291并不局限于这种限位形式,也可采用其它可调限位形式,例如可移动的凸起等,只要是能起到对启动板100的可调限位作用即可。
[0043] 启动机构包括第一复位结构210,启动板100与第一复位结构210相连,第一复位结构210为弹性结构,例如弹片或弹簧等,第一复位结构210的一端与夹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启动板100相连;当驱动机构推动启动板100处于初始位置时,启动板100挤压第一复位结构210,使第一复位结构210处于压缩状态;当驱动机构与启动板100在控制机构的驱动下分离时,第一复位结构210复位,以推动启动板100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
[0044] 启动板100包括连接部和工作部,本实施例的连接部和工作部呈“7”字形连接。连接部远离工作部的一端与夹板相铰接,启动板100可绕铰接位置处在初始位置和报时启动位置之间移动。本实施例的第一复位结构210的一端固定在夹板上,另一端与连接部相连,以驱动启动板100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
[0045] 如图4‑5所示,启动板100的工作部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牙部B和第二齿牙部A,第二齿牙部A与报时机构相连,第一齿牙部B与驱动机构相连。其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160,驱动轮160的正面设置有第一位钉161,第一位钉161与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间歇啮合,在报时期间,驱动轮160旋转一周,第一位钉161与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啮合一次,同时将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移动一个齿牙的距离,当启动板100与第一偏心钉291抵靠时,驱动轮160停止旋转,启动板100保持在初始位置不动等待下一次报时启动。
[0046] 本实施例的驱动轮160与报时限速轮系500相连,报时限速轮系500与报时原动组件相连,原动组件持续为驱动轮160提供顺时针旋转的动力,报时限速轮系500可限制驱动轮160旋转时的速度,以使报时期间驱动轮160匀速旋转,从而保证启动板100匀速、间歇向初始位置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轮160也可以与其他常用形式的传送元件和驱动元件相连,只要能持续为驱动轮160提供旋转动力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0047] 如图1‑4所示,报时机构包括重锤170和音簧200,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可驱动重锤170敲击音簧200,从而发出报时的声音。具体来说,重锤170与夹板相铰接,铰接位置处设置有报时爪171,报时爪171与重锤170相连,报时爪171可与启动板100的第二齿牙部A相啮合。当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移动时,第二齿牙部A驱动报时爪171旋转以推动重锤170移动,从而驱动重锤170敲击音簧200。
[0048] 本实施例的重锤170与第六复位结构270相连,第六复位结构270为弹性结构,例如弹片或弹簧等,第六复位结构270的一端与夹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重锤170相连;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移动时,第二齿牙部A驱动报时爪171旋转,并推动重锤170向远离音簧的方向旋转,此时第六复位结构270逐渐压缩蓄力,当启动板100的第二齿牙部A脱离报时爪171时,第六复位结构270驱动重锤170敲击音簧200。
[0049] 本实施例的报时爪171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可与启动板100的第二齿牙部A相啮合,第二连接端可与重锤170相抵触,当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移动时,第二齿牙部A与第一连接端相啮合,从而驱动报时爪171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连接端与重锤170相抵触以推动重锤170向远离音簧的方向旋转。当启动板100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时,第二齿牙部A与第一连接端相啮合,从而驱动报时爪171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此时第二连接端向远离重锤170的方向移动,从而不会推动重锤170移动。
[0050] 优选的,报时爪171与第二复位结构220相连,第二复位结构220为弹性结构,例如弹片或弹簧等,第二复位结构220的一端与夹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报时爪171相连;当启动板100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时,第二齿牙部A驱动报时爪171旋转,此时第二复位结构220逐渐压缩,当启动板100的第二齿牙部A脱离报时爪171时,第二复位结构220驱动报时爪171复位,等待下一次啮合。
[0051] 值得注意的是,重锤170和音簧200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杆280,限位杆280与夹板固定相连,重锤170敲击音簧200时可与限位杆280相抵触,限位杆280可限制重锤170的敲击深度。限位杆280与第二偏心钉292相连,第二偏心钉292可调整限位杆280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偏心钉292并不局限于这种限位形式,也可采用其它可调限位形式,例如可移动的凸起等,只要是能起到对限位杆280的可调限位作用即可。
[0052] 如图1‑3所示,手表上设置有时轮和分轮,时轮与时针相连,分轮与分针相连,时针与分针用于显示当前时间。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拨头120,启动拨头120为圆形,圆形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启动凸起,启动凸起与下述传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端部C相对应,启动拨头120和分轮相连,并与分轮同步转动,启动拨头120转动一圈,启动凸起则会拨动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端部C,从而拨动传动单元移动一次,进而实现整点的自动报时。
[0053] 本实施例的报时启动位置为多个,不同的报时启动位置对应不同的时间。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与手表的时轮相连并随时轮转动,第一限位组件上设置有多个限位部,限位部与报时启动位置一一对应,启动机构包括第二限位组件,启动机构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相应的报时启动位置时,第二限位组件可与第一限位组件上的对应的限位部相互抵触。
[0054]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组件为报时凸轮110,报时凸轮110与时轮相连并与时轮同步转动,报时凸轮110上设置有12个深度递增的台阶,12个台阶对应12个小时,分轮带动启动拨头120转动一圈即为一小时,时轮带动报时凸轮110转动一个台阶也为一个小时。报时凸轮110的台阶与下述的启动机构的第二限位组件相对应,也就是下述的定位头101相对应,不同的台阶深度限制启动机构的报时启动位置。
[0055] 启动机构包括定位头101,定位头101设置在启动板100上,启动板100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时,定位头101可与报时凸轮110上的台阶相抵触,以限制启动板100本次报时的报时启动位置,由于报时凸轮上设置有12个深度递增的台阶,因此,启动板100有12个报时启动位置,由于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的移动距离不同,以分别对12个小时进行整点报时。
[0056] 如图1‑3所示,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件130和第二传动件140,第一传动件130的一端与启动拨头120相对应,另一端与第二传动件140相连,第二传动件140与驱动机构相连,启动拨头120通过拨动第一传动件130移动,从而带动第二传动件140推动驱动机构与启动板100分离。
[0057] 具体来说,第一传动件130与夹板相铰接,第一传动件130在与夹板相铰接的位置处向远离铰接点的方向延伸有三个杆状结构,分别为第二端部A、第三端部B和第一端部C。第一端部C与启动拨头120相对应,启动拨头120转动一圈,可拨动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端部C向上抬起一次,从而驱动第一传动件130逆时针旋转一次。
[0058] 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二端部A与第二传动件140相连,第二传动件140与夹板相铰接,第二传动件140在与夹板相铰接的位置处向远离铰接点的方向延伸有两个杆状结构,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二端部A与第二传动件140的第一端部相连,第二传动件140的第二端部与驱动轮160相连。具体来说,第二传动件140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三位钉,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二端部A可与第三位钉相抵触,以使第一传动件130逆时针旋转时,可推动第二传动件140向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0059] 如图5所示,驱动轮160的背面设置有第二位钉162,第二传动件140的第二端部可与第二位钉162相抵触,以使第二传动件140向顺时针旋转时,可推动驱动轮160向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以使驱动轮160的第一位钉161与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分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动组件持续为驱动轮160提供顺时针旋转的动力,因此,启动拨头120提供的扭矩需要大于驱动轮160顺时针旋转的扭矩,以使启动拨头120可通过第一传动件130和第二传动件140拨动驱动轮160逆时针旋转。具体扭矩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得出,在此不做赘述。
[0060]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传动件130包括第五复位结构260,第五复位结构260为弹性结构,例如弹片或弹簧等,第五复位结构260的一端与夹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30相连,本实施例的第五复位结构260与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端部C相连;手表在调时的时候,分轮带动启动拨头120反向转动时,以带动第一传动件130逆时针旋转并压缩第五复位结构260,启动拨头拨动第一传动件130向下移动,第五复位结构260处于压缩状态;启动拨头120与第一传动件130分离时,第五复位结构260可驱动第一传动件130复位。
[0061] 第二传动件140包括第三复位结构230相连,第三复位结构230为弹性结构,例如弹片或弹簧等,第三复位结构230的一端与夹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传动件140相连;当启动拨头120拨动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端部C向上抬起时,第一传动件130推动第二传动件140向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并压缩第三复位结构230。当启动拨头120与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端部C分离后,第三复位结构230可驱动第二传动件140和第一传动件130复位,以等待启动拨头120下一次的拨动。
[0062]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止挡机构为棘爪150,棘爪150可与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相啮合,棘爪150可限制启动板100的移动方向,在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移动时,驱动轮160与启动板100为间歇啮合,因此驱动轮160与启动板100会存在短暂的分离,此时第一复位结构210会驱动启动板100后退(向报时启动位置的方向移动),棘爪150可防止启动板100后退,即限位状态。
[0063] 棘爪150与夹板相铰接,棘爪150在与夹板相铰接的位置处向远离铰接点的方向延伸有两个杆状结构,分别为限位杆和复位杆,即止挡机构的复位端部和限位端部。限位杆可与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相抵触,以限制启动板100的移动方向。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靠近棘爪150的一侧的齿面可与限位杆的端面相抵触,以避免启动板100后退,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远离棘爪150的一侧的齿面倾斜设置,限位杆的侧面可与倾斜的齿面相滑动,当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启动板100可驱动棘爪15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使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与棘爪150分离,因此,棘爪150不会限制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方向移动。
[0064] 棘爪150的复位杆与第四复位结构240相连,第四复位结构240为弹性结构,例如弹片或弹簧等,第四复位结构240的一端与夹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棘爪150相连,本实施例的第四复位结构240与棘爪150的复位杆相连。当启动板100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启动板100可驱动棘爪15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使第四复位结构240压缩,当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与棘爪150分离后,第四复位结构240可驱动棘爪150复位并与启动板100的B侧的下一个齿牙向啮合,以继续对启动板100进行限位。棘爪150的复位杆可与第二限位钉294相连,第二限位钉294与夹板固定相连,第二限位钉294可限制棘爪150的位置,以使复位后的棘爪150可与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相啮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限位钉294也可以设置在限位杆的位置处,只要可以使复位后的棘爪150能与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相啮合即可,另外,并不局限于第二限位钉294这种限位形式,也可采用其它限位形式,例如凸起等,只要是能起到对棘爪150的限位作用即可。
[0065] 值得注意的是,棘爪150的复位杆还与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三端部B相对应,启动拨头120拨动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端部C向上抬起时,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三端部B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拨动棘爪150的复位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棘爪150与启动板100的第一齿牙部B分离,此时第四复位结构240压缩,即分离状态,以解除对启动板100的限位,从而启动板100可在第一复位结构210的驱动下,向报时启动位置移动。当启动拨头120与第一传动件130的第一端部C分离时,第四复位结构240恢复形状以驱动棘爪150复位至限位状态。
[0066] 本实施例的自动报时结构还包括保险单元,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对应设置,保险单元具有保险打开位置和保险关闭位置,保险单元处于保险打开位置时,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相互连接,以锁定启动机构的位置;保险单元处于保险关闭位置时,保险单元与启动机构相互分离,以解除对启动机构的锁定。
[0067] 具体来说,如图6‑9所示,启动板100与保险单元相连,保险单元可将启动板锁死,以防止手表在调时的时候,启动板100向报时启动位置的方向移动,而导致定位头101和报时凸轮110碰撞。
[0068] 具体来说,保险单元包括保险杆300,保险杆300的中间位置处与位钉管相铰接,位钉管固定在夹板上。保险杆300可在保险关闭位置和保险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保险杆300在保险打开位置时,保险杆300的一端与启动板100卡接以将启动板100锁死;保险杆300在保险关闭位置时,保险杆300的一端与启动板100脱离,控制机构可控制启动板100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报时启动位置。
[0069] 保险杆300的一端设置有保险钩,保险钩可与启动板100相卡接,以限制启动板100的移动。本实施例的启动板100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钉295,保险钩可与第三限位钉295相卡接。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直接改变启动板100的外形来与保险杆300卡接,只要是能起到对启动板100的限位作用即可。
[0070] 保险杆300的另一端与拉挡钉400相连,拉挡钉400可驱动保险杆转动,本实施例的拉挡钉400固定设置在保险驱动板401上,保险驱动板401移动时,可通过拉挡钉400驱动保险杆300旋转,以使保险杆300在保险关闭位置和保险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保险驱动板401与调时单元相连,调时单元包括柄轴,柄轴可带动保险驱动板401移动,当拉出柄轴进行调时的时候,保险驱动板401驱动保险杆转动并与启动板100的第三限位钉295相卡接,以实现保险功能。
[0071]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6所示,启动机构移动时,第三限位钉295的中心点的行进轨迹为第一轨迹,即外圈的虚线,第三限位钉295的内侧边缘点的行进轨迹为第二轨迹,即内圈的虚线。保险钩的保险关闭位置为第二轨迹的内侧,此时启动板100可随意移动也不会与保险钩相抵触。
[0072] 如图7所示,当未报时并且拉出柄轴时,保险钩处于保险开启位置,保险钩与启动板100上的第三限位钉295相卡接,此时启动板100不可随意移动,因此即使调时过程中,当启动拨头120拨动传动单元使驱动机构与启动板100分离时,系统也不能报时,起到防止碰撞故障的效果。
[0073]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保险钩与启动板100上的第三限位钉295接触的一侧设计成圆弧型,圆弧型保险钩的保险开启位置设置在启动板100的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之间,如图8‑9中所示的虚线即为启动板100的限位钉295中心所能行进轨迹。此时保险钩与第三限位钉
295的接触为平滑接触,手表使用者可以随时推回柄轴,即使保险钩与第三限位钉295相撞也不会伤害报时系统。
[0074] 保险杆300设置保险钩的作用是未报时的时候,拉出柄轴,保险钩可以勾住第三限位钉295,即使报时的时候误操作拉出或推回柄轴,也不会损坏现有结构,并且不影响启动板100回归初始位置。
[0075] 在实际调时工作时,保险单元的工作过程有以下三种情况:
[0076] 第一种情况:当未报时且需要顺时针拨针时,在柄轴拉出的时候,保险驱动板401上的拉挡钉400驱动保险杆300转动,其具有保险钩的一端正好勾住启动板100上的第三限位钉295并阻止其旋转。那么当启动拨头120拨动整个报时系统启动的过程中,由于启动板100不能转动,系统不能报时,起到防止碰撞故障的效果。
[0077] 第二种情况,当未报时且需要逆时针拨针时,保险杆300行进状况同上所述,启动拨头120逆时针旋转拨动第一启动杆130,第一启动杆130顺时针转动,不与第二启动杆140和棘爪150发生接触,由第四复位结构260提供回复力,当逆时针拨针完成,第一启动杆130回归静止位置,系统不会报时。
[0078] 第三种情况,当报时的过程中拉出柄轴进行调时,启动板100已处于抬升过程中,其第三限位钉295会和保险杆300的保险钩相接触,由于本实施例的保险钩的外侧设置成圆弧形,因此保险钩外侧与第三限位钉295是平滑接触,此时可以直接推回柄轴使启动板100回归原位,而不会损坏报时系统。
[0079] 本发明的手表自动报时机构设计巧妙、工艺性好以及装配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另外,通过设置保险单元,在手表拨拔出柄轴调时的过程中,能够阻止其自动报时,以防手表自动报时机构卡死,提高安全性,并且该结构即使出现在报时过程中调时的误操作也不会损坏报时结构。
[008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