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

申请号 CN202310971671.1 申请日 2023-08-03 公开(公告)号 CN116699959B 公开(公告)日 2023-10-24
申请人 深圳市爱保护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军;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智能 手表 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具有 散热 结构的智能手表,包括 表带 与手表本体,手表本体包括 表壳 ,表壳内置有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中的 主板 由上主板与下主板组成,表壳内还设置有用于对表壳内部进行散热的散热单元,表壳的 外壳 上设置有进气孔与出气孔,进气孔与出气孔内均设置有通气单元,通气单元设置成在通气状态与隔 水 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于通气状态时,通气单元用于表壳与外界之间的连通,处于隔水状态时,通气单元的内部封堵并隔绝水进入表壳内,通气单元是被动触发,无需佩戴者手动调节,用户体验感更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包括表带与手表本体,手表本体包括表壳(100),其特征在于:表壳(100)内置有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中的主板由上主板(101)与下主板(102)组成,表壳(100)内还设置有用于对表壳(100)内部进行散热的散热单元(200),表壳(100)的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孔与出气孔,进气孔与出气孔内均设置有通气单元(300),通气单元(300)设置成在通气状态与隔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于通气状态时,通气单元(300)用于表壳(100)与外界之间的连通,处于隔水状态时,通气单元(300)的内部封堵并隔绝水进入表壳(100)内;
散热单元(200)包括设置在上主板(101)与下主板(102)之间的导热板(201),导热板(201)与上主板(101)或下主板(102)贴合;
散热单元(200)还包括支架(203),支架(203)上阵列设置有若干隔板(204),当智能手表佩戴在佩戴者手上时,隔板(204)的阵列方向平行于佩戴者的手臂延伸方向,相邻两组隔板(204)之间设置有导热(208);
导热板(201)的表面延伸有与导热块(208)连接的导热片(202),导热块(208)朝向出气孔的一侧延伸有翅片(206);
隔板(204)上设置有微型电磁(205),翅片(206)上镶嵌有正对微型电磁铁(205)的磁片一(207);
当佩戴者站军姿时,出气孔位于进气孔的前方;
通气单元(300)包括设置在进气孔或出气孔内的外套壳(301),外套壳(301)的两端开口且内部设置有内套壳(302),内套壳(302)的一端封闭并朝向表壳(100)外部、另一端开口并朝向表壳(100)内部,内套壳(302)的封闭端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细孔;
内套壳(302)内固定安装有固定体(307),内套壳(302)封闭端与固定体(307)之间的区域安装有活动体(305),活动体(305)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一(306),固定体(307)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二,散热孔一(306)与散热孔二呈错位布置,固定体(307)朝向活动体(305)的一侧还延伸有凸柱(308),凸柱(308)与散热孔一(306)同轴,凸柱(308)对应散热孔一(306)设置有若干组,当凸柱(308)插入散热孔一(306)内时,两者之间构成密封配合;
固定体(307)与活动体(305)之间设置有弹性片一(310);
内套壳(302)封闭端与活动体(305)之间安装有膨胀体(304),膨胀体(304)为吸水泡制成,膨胀体(304)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隔板(204)的内部中空,微型电磁铁(205)靠近导热块(2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内套壳(302)封闭端与膨胀体(304)之间设置有外纤维薄片(303),固定体(307)朝向表壳(100)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内纤维薄片(3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表壳(100)内还设置有发电单元(400),发电单元(400)用于利用佩戴者手部的摆动动作进行发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发电单元(400)包括固定设置在表壳(100)内的固定座(401)以及通过导杆(403)与固定座(401)构成滑动配合的电池座(402),并且电池座(402)套设在固定座(401)内部,电池座(402)与固定座(401)之间设置有弹性片二(404);
固定座(401)的内表面设置有线圈(406),电池座(402)的外表面镶嵌有磁片二(407),电池座(402)内部设置有电池(405)。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智能手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手表是具备信息处理能,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其内部内置有智能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心率数、行走步数等等体征数据,能够实现通话、与手机进行信息交互等等功能,故而在智能手表使用时,其内部不可避免的产生热量,而且其是佩戴在人的手腕上,人体朝外辐射热量进行散热时,会使智能手表周围的温度较高,因此,对智能手表进行散热是必要的。
[0003] 基于智能手表散热,经过检索发现了申请公布号为CN11341941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其是通过主动转动底环,使连通孔与孔道连通,通过孔道、连通孔、通气孔、底孔的配合,实现对手表内部的散热;或者主动转动底环,通过转环侧壁挡在孔道中,防止外界进入手表内部,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不足:a、其是被动通过热气流动的特性实现空气流通,进而实现散热目的,散热效果较差;b、散热不可避免的会在手表外壳上留下进气孔、出气孔,其虽然可以起到防水效果,但需要佩戴者主动调节,在佩戴者洗澡或游泳等情况时,佩戴者是可以有意识的主动调节,起到防水效果,然而,日常生活中,佩戴者洗手、洗菜或水果、手腕表面出现汗渍等等情况下,佩戴者容易忽略主动调节,进而导致手表进水,并且这种接触到水的日常生活动作是很频繁的,更是增加了佩戴者的忽略意识,容易导致手表进水,另外,这种防水方式需要佩戴者主动调节,使用不便,用户体验感不佳。
[0004]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
[0006]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包括表带与手表本体,手表本体包括表壳,表壳内置有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中的主板由上主板与下主板组成,表壳内还设置有用于对表壳内部进行散热的散热单元,表壳的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孔与出气孔,进气孔与出气孔内均设置有通气单元,通气单元设置成在通气状态与隔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于通气状态时,通气单元用于表壳与外界之间的连通,处于隔水状态时,通气单元的内部封堵并隔绝水进入表壳内。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上主板与下主板之间的导热板,导热板与上主板或下主板贴合;
[0009] 散热单元还包括支架,支架上阵列设置有若干隔板,当智能手表佩戴在佩戴者手上时,隔板的阵列方向平行于佩戴者的手臂延伸方向,相邻两组隔板之间设置有导热
[0010] 导热板的表面延伸有与导热块连接的导热片,导热块朝向出气孔的一侧延伸有翅片。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隔板上设置有微型电磁,翅片上镶嵌有正对微型电磁铁的磁片一。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隔板的内部中空,微型电磁铁靠近导热块。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当佩戴者站军姿时,出气孔位于进气孔的前方。
[001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通气单元包括设置在进气孔或出气孔内的外套壳,外套壳的两端开口且内部设置有内套壳,内套壳的一端封闭并朝向表壳外部、另一端开口并朝向表壳内部,内套壳的封闭端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细孔;
[0015] 内套壳内固定安装有固定体,内套壳封闭端与固定体之间的区域安装有活动体,活动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一,固定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二,散热孔一与散热孔二呈错位布置,固定体朝向活动体的一侧还延伸有凸柱,凸柱与散热孔一同轴,凸柱对应散热孔一设置有若干组,当凸柱插入散热孔一内时,两者之间构成密封配合;
[0016] 固定体与活动体之间设置有弹性片一。
[001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内套壳封闭端与活动体之间安装有膨胀体,膨胀体为吸水泡制成,膨胀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三。
[001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内套壳封闭端与膨胀体之间设置有外纤维薄片,固定体朝向表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内纤维薄片。
[001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表壳内还设置有发电单元,发电单元用于利用佩戴者手部的摆动动作进行发电。
[002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发电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表壳内的固定座以及通过导杆与固定座构成滑动配合的电池座,并且电池座套设在固定座内部,电池座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性片二;
[0021] 固定座的内表面设置有线圈,电池座的外表面镶嵌有磁片二,电池座内部设置有电池。
[002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23] 本发明能够主动对表壳内部进行散热,并且进、出气孔处设置有通气单元,通气单元能够起到防水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散热效果更好并且防水触发是被动触发式,无需佩戴者自己调节,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感更好,具体的:
[0024] 一、佩戴者发生洗手、洗水果或菜等生活中频繁且沾水的动作时,智能手表不是直接与水接触,水是和手接触或和洗手台接触而发生溅射,进而沾在表壳上的,即水是被动溅射在内套壳的封闭端:1、众所周知,溅射而沾在某一物体表面的水无根源,沾在物体表面上后,只是单纯附着在物体表面,水本身不会受到任何指向物体内部的挤压力;2、众所周知,物体表面开设有孔,孔越细,那么单纯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水越难渗透进孔内,除非水受到一个指向物体内部的挤压力,水才会在挤压力作用下,被压入直径较细的孔内;综合1与2可知,本方案中,由于设置在内套壳封闭端的细孔直径非常小,通过溅射而沾在内套壳封闭端的水难以深入至细孔内,故而能够在佩戴者发生洗手、洗水果或菜等生活中频繁且沾水的动作时,起到防水目的;
[0025] 除此之外,佩戴者游泳、洗澡或日常生活中,不甚直接将手表伸入至水流中时,则水容易深入细孔内,并在第一时间被膨胀体吸收,膨胀体遇水快速膨胀,并克服弹性片一的弹力抵推活动体移动,使凸柱插入散热孔一内,此时,通气单元切换为隔水状态,水无法通过通气单元进入表壳内,实现自触发防水的目的。
[0026] 二、作为对效果一的进一步补充,当佩戴者进行洗手等与水有关的日常生活动作时,出气孔始终是位于进气孔的上方的,气流流向也是朝上,朝上持续流动的气流能够减缓溅射的水的冲击,使溅射的水落入出气孔周围时,冲击力较小,而且落入出气孔周围后,由于气流流动的承托,水也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深入细孔;另外,由于进气孔是位于下方的,故而很少有水溅射到进气孔周围,即使有少部分水溅射至进气孔周围,一方面,该部分水是由下至上溅射的,故而落入进气孔周围时,冲击力较小,而且落入进气孔周围后,在重力作用下,有一个朝下滴落的趋势,也不会深入细孔内;综合而言,在佩戴者进行洗手等与水有关的日常生活动作的过程中,出气孔与进气孔的这种位置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深入细孔内,提高日常防水效果。
[0027] 三、通过设置发电单元,延长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时间;
[0028]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在表壳内设置一个永磁体,配合发电技术中的其余电气元件进行发电,然而,由于利用的是佩戴者的手部摆动而进行的发电,故而永磁体移动时,永磁体本身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体积质量的,若永磁体非常轻小,是很难在佩戴者手部摆动动作中发生移动而进行发电的,也就是说,想要实现利用佩戴者手部摆动而进行发电的目的,需要永磁体具备一定的体积质量,这无疑是增大了发电结构的体积,很难在狭小空间内实现,本方案则不同,本方案利用智能手表的电池作为磁片二的配重,故而充当永磁体的磁片二的体积质量可以设置的较为轻小,进而降低发电单元的体积,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发电的目的,或者说:同等发电量条件下,本方案的发电单元要远远小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发电结构的体积。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手表本体的内部示意图;
[0031] 图3为散热单元与主板的示意图;
[0032] 图4为散热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0033] 图5为支架的示意图;
[0034] 图6为翅片、导热块以及导热片的示意图;
[0035] 图7为通气单元的剖视图;
[0036] 图8为通气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0037] 图9为发电单元的示意图一;
[0038] 图10为发电单元的示意图二。
[0039] 附图中的标号为:
[0040] 100、表壳;101、上主板;102、下主板;
[0041] 200、散热单元;201、导热板;202、导热片;203、支架;204、隔板;205、微型电磁铁;206、翅片;207、磁片一;208、导热块;
[0042] 300、通气单元;301、外套壳;302、内套壳;303、外纤维薄片;304、膨胀体;305、活动体;306、散热孔一;307、固定体;308、凸柱;309、内纤维薄片;310、弹性片一;
[0043] 400、发电单元;401、固定座;402、电池座;403、导杆;404、弹性片二;405、电池;406、线圈;407、磁片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45] 实施例一
[0046]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手表,包括表带与手表本体,手表本体包括表壳100,表壳100内置有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为现有技术可实现,不作赘述,其中,智能化系统中的主板由上主板101与下主板102组成。
[0047] 表壳100内还设置有散热单元200,用于对表壳100内部进行散热。
[0048] 表壳100的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孔与出气孔,进气孔与出气孔内均设置有通气单元300,通气单元300设置成在通气状态与隔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于通气状态时,与外界连通并允许空气流动,处于隔水状态时,内部封堵并隔绝水进入表壳100内,通气单元300的状态切换是被动触发式,无需佩戴者主动调节,更加智能化,用户体验感较佳。
[0049] 具体的,散热单元200:
[0050] 如图3‑图6所示,散热单元200包括设置在上主板101与下主板102之间的导热板201,导热板201与上主板101或下主板102贴合,直接将主板运行产生的热量传导给导热板
201。
[0051] 散热单元200还包括支架203,支架203上阵列设置有若干隔板204,当智能手表佩戴在佩戴者手上时,隔板204的阵列方向平行于佩戴者的手臂延伸方向,相邻两组隔板204之间设置有导热块208。
[0052] 导热板201的表面延伸有与导热块208连接的导热片202,导热块208朝向出气孔的一侧延伸有翅片206;主板运行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201、导热片202、导热块208传导给翅片206。
[0053] 隔板204上还设置有微型电磁铁205,翅片206上镶嵌有正对微型电磁铁205的磁片一207,微型电磁铁205接交流电,通电后,微型电磁铁205产生磁场,由于是交流电,故而微型电磁铁205朝向磁片一207的磁极不断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和磁片一207的配合,驱使翅片206往复摆动,翅片206摆动产生气流,一方面,气流会带走翅片206上的热量,另一方面,摆动能够使翅片206与气流的各个部分接触,即翅片206与气流发生充分接触,两者配合,在同等气流大小条件下,翅片206往复摆动的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更佳。
[0054] 除此之外,微型电磁铁205是位于相邻两组翅片206之间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微型电磁铁205与翅片206配合更适合在狭小空间内对空间内部进行散热。
[0055] 优选的,隔板204的内部中空,其意义在于,气流流动,会部分气流通过穿过隔板204,带走微型电磁铁205通电运行产生的热量。
[0056] 优选的,微型电磁铁205靠近导热块208,其意义在于,翅片206相同摆动度下,翅片206的末端摆动位移更大,即提高翅片206的摆动幅度,使气流更大。
[0057] 具体的,通气单元300:
[0058] 如图7与图8所示,通气单元300包括设置在进气孔或出气孔内的外套壳301,外套壳301的两端开口且内部设置有内套壳302,内套壳302的一端封闭并朝向表壳100外部、另一端开口并朝向表壳100内部,内套壳302的封闭端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细孔。
[0059] 内套壳302内固定安装有固定体307,内套壳302封闭端与固定体307之间的区域安装有膨胀体304,膨胀体304与固定体307之间设置有活动体305。
[0060] 膨胀体304为吸水泡棉制成,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其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三。
[0061] 活动体305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一306,固定体307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二,散热孔一306与散热孔二呈错位布置,固定体307朝向活动体305的一侧还延伸有凸柱308,凸柱308与散热孔一306同轴,凸柱308对应散热孔一306设置有若干组,当凸柱308插入散热孔一306内时,两者之间构成密封配合,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两者的密封性,散热孔一306的孔壁以及凸柱308的外壁可以设置一层由橡胶胶等材质制成的密封层。
[0062] 固定体307与活动体305之间设置有弹性片一310。
[0063] 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
[0064] 正常情况下,微型电磁铁205接交流电,通电后,微型电磁铁205产生磁场,由于是交流电,故而微型电磁铁205朝向磁片一207的磁极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和磁片一207的配合,驱使翅片206往复摆动,翅片206摆动产生气流,实现散热,散热过程中,由于弹性片一310的存在,故而活动体305与固定体307之间存在有间隙,故而表壳100与外界之间可以通过细孔、散热孔三、散热孔一306、间隙以及散热孔二实现空气交换,即外界空气可通过进气孔中的通气单元300进入表壳100内,表壳100内的空气可通过出气孔中的通气单元300排出,形成气流。
[0065] 佩戴者发生洗手、洗水果或菜等生活中频繁且沾水的动作时,智能手表不是直接与水接触,水是和手接触或和洗手台接触而发生溅射,进而沾在表壳100上的,即水是被动溅射在内套壳302的封闭端:1、众所周知,溅射而沾在某一物体表面的水无根源,沾在物体表面上后,只是单纯附着在物体表面,水本身不会受到任何指向物体内部的挤压力;2、众所周知,物体表面开设有孔,孔越细,那么单纯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水越难渗透进孔内,除非水受到一个指向物体内部的挤压力,水才会在挤压力作用下,被压入直径较细的孔内;综合1与2可知,本方案中,由于设置在内套壳302封闭端的细孔直径非常小,通过溅射而沾在内套壳302封闭端的水难以深入至细孔内,故而能够在佩戴者发生洗手、洗水果或菜等生活中频繁且沾水的动作时,起到防水目的;
[0066] 除此之外,佩戴者游泳、洗澡或日常生活中,不甚直接将手表伸入至水流中时,则水容易深入细孔内,并在第一时间被膨胀体304吸收,膨胀体304遇水快速膨胀,并克服弹性片一310的弹力抵推活动体305移动,使凸柱308插入散热孔一306内,此时,通气单元300切换为隔水状态,水无法通过通气单元300进入表壳100内,实现防水目的。
[0067] 优选的实施例,如图7与图8所示,内套壳302封闭端与膨胀体304之间设置有外纤维薄片303,固定体307朝向表壳100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内纤维薄片309;其意义在于,外纤维薄片303与内纤维薄片309中存在纤维间隙,纤维间隙非常小,进一步增强了细孔的防水性能。
[0068] 优选的实施例,当佩戴者站军姿时,出气孔位于进气孔的前方;其意义在于,这样一来,当佩戴者进行洗手等与水有关的日常生活动作时,出气孔始终是位于进气孔的上方的,气流流向也是朝上,朝上持续流动的气流能够减缓溅射的水的冲击,使溅射的水落入出气孔周围时,冲击力较小,而且落入出气孔周围后,由于气流流动的承托,水也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深入细孔;另外,由于进气孔是位于下方的,故而很少有水溅射到进气孔周围,即使有少部分水溅射至进气孔周围,一方面,该部分水是由下至上溅射的,故而落入进气孔周围时,冲击力较小,而且落入进气孔周围后,在重力作用下,有一个朝下滴落的趋势,也不会深入细孔内;综合而言,在佩戴者进行洗手等与水有关的日常生活动作的过程中,出气孔与进气孔的这种设置位置,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深入细孔内,提高日常防水效果。
[0069] 实施例二
[0070] 由于实施例一中,是通过微型电磁铁205驱使翅片206往复偏摆而产生散热用的气流,故而本方案中,散热是额外消耗智能手表的电量,缩短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为此,提出了实施例二:
[0071] 如图2所示,表壳100内还设置有发电单元400,用于在佩戴者跑步、行走等手部发生摆动时,利用手部的摆动动作进行发电,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
[0072] 具体的,如图9与图10所示,发电单元400包括固定设置在表壳100内的固定座401以及通过导杆403与固定座401构成滑动配合的电池座402,并且电池座402是套设在固定座401的内部,电池座402与固定座401之间设置有弹性片二404。
[0073] 固定座401的内表面设置有线圈406,电池座402的外表面镶嵌有磁片二407,电池座402内部设置有电池405。
[0074] 实施例二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
[0075] 佩戴者的手部发生摆动等动作时,会带着智能手表一起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磁片二407与线圈406的配合,实现发电目的,发电产生的电被储蓄在电池405内,除了磁片二407与线圈406外,其余与发电有关的电气元件为现有技术可实现,不作赘述。
[0076] 上述发电过程中,通过智能手表的电池405作为磁片二407的配重,使充当永磁体的磁片二407,体积质量较小,进而大大降低了发电单元400的体积,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发电的目的。
[0077]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在表壳100内设置有一个永磁体,配合发电技术中的其余电气元件进行发电,然而,由于利用的是佩戴者的手部摆动而进行的发电,故而永磁体移动时,永磁体本身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体积质量的,若永磁体非常轻小,是很难在佩戴者手部摆动动作中,发生移动而进行发电的,也就是说,想要实现利用佩戴者手部摆动而进行发电的目的,需要永磁体具备一定的体积质量,这无疑是增大了发电结构的体积,很难在狭小空间内实现,本方案则不同,本方案利用智能手表的电池405作为磁片二407的配重,故而充当永磁体的磁片二407的体积质量可以设置的较为轻小,进而降低发电单元400的体积,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发电的目的,或者说:同等发电量条件下,本方案的发电单元400要远远小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发电结构的体积。
[007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