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测时学 / 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2110249519.3 申请日 2021-03-08 公开(公告)号 CN113373292B 公开(公告)日 2023-12-26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长谷井宏宣; 高泽幸树;
摘要
权利要求

1.一种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该钟表用部件是由奥氏体化素体系不锈构成的,该奥氏体化铁素体系不锈钢具有由铁素体相构成的基部、和由将所述铁素体相奥氏体化的奥氏体化相构成的表面层,该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加工工序,对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的母材设置阶梯差而形成薄壁部;
热处理工序,对所述母材进行氮吸收处理,在所述基部的表面侧形成所述表面层;以及第2加工工序,在所述薄壁部设置孔部,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小于所述薄壁部以外的部位,
所述薄壁部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被奥氏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加工工序中,进行切削加工和锻造加工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加工工序中,遍及实施了所述氮吸收处理的所述母材的整个表面地,从表面起切削掉规定的厚度的所述表面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研磨工序,该研磨工序是在所述第2加工工序之后实施的,对所述钟表用部件的表面进行研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3加工工序,该第3加工工序是在所述第2加工工序之后实施的,对与所述孔部对应的部位进行螺纹切削加工而形成螺纹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3加工工序,该第3加工工序是在所述第2加工工序之后实施的,对与所述孔部对应的部位进行螺纹切削加工而形成螺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3加工工序,该第3加工工序是在所述第2加工工序之后实施的,对与所述孔部对应的部位进行螺纹切削加工而形成螺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以质量%计含有Cr:18~22%、Mo:1.3~2.8%、Nb:0.05~0.50%、Cu:0.1~
0.8%、Ni:小于0.5%、Mn:小于0.8%、Si:小于0.5%、P:小于0.10%、S:小于0.05%、N:小于
0.05%、C:小于0.0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对所述母材进行所述氮吸收处理,使得所述表面层的氮含有量以质量%计为1.0~1.6%。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对所述母材进行所述氮吸收处理,使得所述表面层的氮含有量以质量%计为1.0~1.6%。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钟表用部件是壳体、表带的链节、生、带扣、表圈、后盖、表冠、按钮以及外部表身中的任意一个。

说明书全文

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通过氮吸收处理使表面层奥氏体化的素体系不锈的钟表用外壳(具体而言,表身和后盖)。
[0003]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层奥氏体化,能够得到作为钟表用的外壳所要求的硬度、耐腐蚀性以及耐磁性能。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1157号公报
[0005]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钟表用的外壳中,当形成用于配置按钮和表冠的孔部时,内部的铁素体相露出。因此,在孔部处,存在耐腐蚀性有可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是由奥氏体化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奥氏体化铁素体系不锈钢具有由铁素体相构成的基部、和由将所述铁素体相奥氏体化的奥氏体化相构成的表面层,在该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具有:第1加工工序,对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的母材设置阶梯差而形成薄壁部;热处理工序,对所述母材进行氮吸收处理,在所述基部的表面侧形成所述表面层;以及第2加工工序,在所述薄壁部设置孔部。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钟表概略的部分剖视图。
[0008] 图2是表示壳体主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09] 图3是表示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10] 图4是表示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11] 图5是表示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12] 图6是表示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13] 图7是表示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14]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15]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16]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17] 标号说明
[0018] 1:钟表;2:外装壳体;21:壳体主体(钟表用部件);21A:贯通孔;21B:阶梯差;21C:大径部;21D:小径部;22:后盖;23:表圈;24:玻璃板;25:柄轴管;26:表冠;27:塑料垫片;28:
塑料垫片;30:橡胶垫片;40:后盖垫片;200、200A、200B、200C:母材;201、201A、201B、201C:
薄壁部;202、202A、202B、202C:凹部;203、203C:孔部;204C:螺纹部;211:基部;212:表面层;
213:混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方式]
[0020]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钟表1。
[002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概略的部分剖视图。
[0022] 如图1所示,钟表1具有外装壳体2。外装壳体2具有圆筒状的壳体主体21、固定在壳体主体21的背面侧的后盖22、固定在壳体主体21的表面侧的环状的表圈23、和保持在表圈23上的玻璃板24。另外,在壳体主体21内收纳有未图示的机芯。另外,壳体主体21是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一例。
[0023] 在壳体主体21上设有贯通孔21A。在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主体21的贯通孔21A的内周面设有阶梯差21B,贯通孔21A由夹着阶梯差21B形成的大径部21C和小径部21D构成。并且,柄轴管25嵌入并固定于贯通孔21A的大径部21C。
[0024] 表冠26的轴部261可旋转地插入柄轴管25内。
[0025] 壳体主体21和表圈23经由塑料垫片27卡合,表圈23和玻璃板24通过塑料垫片28被固定。
[0026] 另外,后盖22嵌合或螺合于壳体主体21。并且,在壳体主体21与后盖22之间,以压缩状态插入有环状的橡胶垫片或后盖垫片40。通过该结构,壳体主体21与后盖22之间被液密地密封,从而能够获得防功能。
[0027] 在表冠26的轴部261的中途外周形成有槽262,在该槽262内嵌合有环状的橡胶垫片30。橡胶垫片30与柄轴管25的内周面紧密贴合,并被压缩于该内周面与槽P262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该结构,表冠26和柄轴管25之间被液密地密封而能够获得防水功能。另外,在旋转操作表冠26时,橡胶垫片30与轴部261一起旋转,在与柄轴管25的内周面紧密贴合的同时沿周向滑动。
[0028] [壳体主体]
[0029] 图2是表示壳体主体21的主要部分(具体而言,从壳体主体21的表面起的规定范围)的剖视图。
[0030] 如图2所示,壳体主体21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该铁素体系不锈钢具有:基部211,其由铁素体相构成;表面层212,其由将铁素体相奥氏体化后的奥氏体相(以下称为奥氏体化相)构成;以及铁素体相和奥氏体化相混合存在的混合层213。
[0031] [基部]
[0032] 基部211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该铁素体系不锈钢以质量%计含有Cr:18~22%、Mo:1.3~2.8%、Nb:0.05~0.50%、Cu:0.1~0.8%、Ni:小于0.5%、Mn:小于0.8%、Si:小于0.5%、P:小于0.10%、S:小于0.05%、N:小于0.05%、C:小于0.0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33] Cr是在氮吸收处理中提高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速度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速度的元素。当Cr小于18%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并且,当Cr小于18%时,表面层212的耐腐蚀性降低。另一方面,当Cr超过22%时,发生硬质化,作为材料的加工性恶化。并且,当Cr超过22%时,有损美观。因此,Cr的含有量优选为18~22%,更优选为20~22%,进一步优选为19.5~20.5%。
[0034] Mo是在氮吸收处理中提高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速度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速度的元素。当Mo小于1.3%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并且,当Mo小于1.3%时,作为材料的耐腐蚀性降低。另一方面,当Mo超过2.8%时,发生硬质化,作为材料的加工性恶化。并且,当Mo超过2.8%时,表面层212的构成组织的不均质化变得显著,有损美观。因此,Mo的含有量优选为1.3~2.8%,更优选为1.8~2.8%,进一步优选为2.25~2.35%。
[0035] Nb是在氮吸收处理中提高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速度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速度的元素。当Nb小于0.05%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另一方面,当Nb超过0.50%时,发生硬质化,作为材料的加工性恶化。并且,生成析出部,有损美观。因此,Nb的含有量优选为0.05~0.50%,更优选为0.05~0.35%,进一步优选为0.15~0.25%。
[0036] Cu是在氮吸收处理中控制铁素体相中的氮吸收的元素。当Cu小于0.1%时,铁素体相中的氮含有量的偏差变大。另一方面,当Cu超过0.8%时,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速度降低。因此,Cu的含有量优选为0.1~0.8%,更优选为0.1~0.2%,进一步优选为0.1~0.15%。
[0037] Ni是在氮吸收处理中阻碍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的元素。当Ni为0.5%以上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进而,耐腐蚀性恶化,并且有可能难以防止金属过敏的发生等。因此,Ni的含有量优选小于0.5%,更优选小于0.2%,进一步优选小于0.1%。
[0038] Mn是在氮吸收处理中阻碍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的元素。当Mn为0.8%以上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因此,Mn的含有量优选小于0.8%,更优选小于0.5%,进一步优选小于0.1%。
[0039] Si是在氮吸收处理中阻碍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的元素。当Si为0.5%以上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因此,Si的含有量优选小于0.5%,更优选小于0.3%。
[0040] P是在氮吸收处理中阻碍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的元素。当P为0.10%以上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因此,P的含有量优选小于0.10%,更优选小于0.03%。
[0041] S是在氮吸收处理中阻碍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的元素。当S为0.05%以上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因此,S的含有量优选小于0.05%,更优选小于0.01%。
[0042] N是在氮吸收处理中阻碍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的元素。当N为0.05%以上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因此,N的含有量优选小于0.05%,更优选小于0.01%。
[0043] C是在氮吸收处理中阻碍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的元素。当C为0.05%以上时,氮的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降低。因此,C的含有量优选小于0.05%,更优选小于0.02%。
[0044] 另外,基部211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由铁素体相构成即可。
[0045] [表面层]
[0046] 表面层212是通过对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的母材实施氮吸收处理,使铁素体相奥氏体化而设置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层212中的氮的含有量以质量%计为1.0~1.6%。即,在表面层212中含有高浓度的氮。由此,能够提高表面层212的耐腐蚀性能。
[0047] [混合层]
[0048] 在表面层212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进入由铁素体相构成的基部211的氮的移动速度的偏差而产生混合层213。即,在氮的移动速度快的部位,氮进入到铁素体相深的部位而奥氏体化,在氮的移动速度慢的部位,仅奥氏体化到铁素体相浅的部位,从而形成在深度方向上混合存在铁素体相和奥氏体化相的混合层213。另外,混合层213是在剖视时包含从奥氏体化相最浅的部位到最深的部位的层,是比表面层212薄的层。
[0049] [壳体主体的制造方法]
[0050] 接着,对壳体主体2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51] 图3~图6是表示壳体主体21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另外,在图3~图7中,示出了壳体主体21的截面。另外,在图5~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层结构,夸张地示出了表面层212的厚度。并且,在图5~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未示出在基部211和表面层212之间形成的混合层213而进行了省略。
[0052] [第1加工工序]
[0053] 首先,作为第1加工工序,如图3所示,通过对铁素体系不锈钢进行切削加工、锻造加工、铸造加工、粉末成型加工等加工,形成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的母材200。
[0054] 接着,如图4所示,对母材200的与贯通孔21A对应的位置进行切削加工,由此设置阶梯差而形成薄壁部201。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母材200的外表面侧、即从组装为钟表1时露出的一侧沿厚度方向进行切削,在母材200的外表面侧形成凹部202。由此,在母材200的内表面侧形成薄壁部201。另外,第1加工工序是所谓的粗加工工序。
[0055]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凹部202,使得薄壁部201的厚度T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优选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0056] [热处理工序]
[0057] 接着,作为热处理工序,如图5所示,对如上述那样加工后的母材200进行氮吸收处理。由此,氮从母材200的表面进入,在基部211的表面侧形成铁素体相被奥氏体化后的表面层212。即,在热处理工序中,通过氮固溶形成了表面层212。
[0058]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母材200进行氮吸收处理,使得表面层212的氮含有量以质量%计为1.0~1.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母材200进行氮吸收处理,使得薄壁部201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被奥氏体化。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氮吸收处理的处理时间和温度,使得在薄壁部201以外的部位残留由铁素体相构成的基部211。即,在薄壁化的薄壁部201中,氮遍及所有层地进入而被奥氏体化,在薄壁部201以外的部位,以残留未进入氮的铁素体相的方式执行氮吸收处理。
[0059] 在此,如上所述,由于薄壁部201的厚度T形成为3.0mm以下,因此能够防止遍及所有层地进行奥氏体化所需的氮吸收处理的处理时间变为长时间。另外,如果将薄壁部201形成为厚度T为2.0mm以下,则即使以在薄壁部201以外的部位残留由铁素体相构成的基部211的方式形成母材200,也无需过度增大母材200的厚度,所以能够使钟表1变薄。
[0060] [第2加工工序]
[0061] 接着,作为第2加工工序,如图6所示,通过切削加工薄壁部201,形成孔部203。此时,如上所述,由于薄壁部201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被奥氏体化,因此在孔部203中不会露出铁素体相。
[0062] 接着,如图7所示,切削通过氮吸收处理形成的表面层212。在本实施方式中,遍及母材200的整个表面,从表面起切削掉规定厚度的表面层212。由此,即使在上述的热处理工序中,例如氮化铬等析出物在表面层212的表面析出,也能够去除该析出物,且能够调整作为壳体主体21的形状。即,第2加工工序是调整壳体主体21的形状的所谓主加工工序。
[0063]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凹部202和孔部203,形成贯通孔21A。而且,与凹部202对应的部位为大径部21C,与孔部203对应的部位为小径部21D,在凹部202和孔部203之间形成阶梯差21B。
[0064] 在此,如上所述,薄壁部201形成为厚度T为0.5mm以上,因此即使在形成有孔部203的情况下,在薄壁部201中也能够确保作为钟表用部件所需的机械强度。
[0065] [研磨工序]
[0066] 最后,作为研磨工序,通过研磨表面层212的表面来形成壳体主体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研磨工序中,对在壳体主体21的外部空间露出的表面层212的表面进行研磨。由此,能够使表面层212的表面平滑化,因此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并且能够通过提高表面的镜面性来提高设计性。
[0067] 这样形成的壳体主体21具有:薄壁部201,其在剖视时整体被奥氏体化,且具有凹部202和孔部203;以及夹着薄壁部201而设置,并具有基部211、表面层212和混合层213的部位。另外,所谓整体被奥氏体化,是指从壳体主体21的表面、即露出于外部空间的表面到与壳体主体21的表面处于表背关系的内表面的区域被奥氏体化。
[0068] 另外,换句话说,在剖视时,壳体主体21具有:具有基部211、表面层212和混合层213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以及在该第1区域和第2区域之间具有凹部202和孔部203,且整体被奥氏体化的薄壁部201。并且,在薄壁部201上配置表冠26和按钮等。
[0069]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070]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0071]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21的制造方法具有:第1加工工序,对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的母材200设置阶梯差而形成薄壁部201;热处理工序,对母材200进行氮吸收处理,在基部211的表面侧形成表面层212;以及第2加工工序,在薄壁部201设置孔部203。
[0072] 由此,在与孔部203对应的部位也能够设置由奥氏体化相构成的表面层212,因此能够防止在贯通孔21A中铁素体相露出而使耐腐蚀性降低。
[007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加工工序中形成孔部203时,只切削奥氏体化相。因此,例如在对奥氏体化相和铁素体相两者进行切削来设置孔部的情况下,需要对应于特性不同的相来实施切削加工,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应于奥氏体化相实施切削加工即可,能够容易地进行切削加工。
[0074]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201的厚度比薄壁部201以外的部位小,薄壁部201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被奥氏体化。
[0075] 由此,能够缩短用于使与薄壁部201对应的部位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进行奥氏体化的热处理工序的时间。另外,即使将与薄壁部201对应的部位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进行奥氏体化,也能够在薄壁部201以外的部位残留铁素体相,因此能够确保作为壳体主体21所要求的耐磁性能。
[0076]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201的厚度T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优选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0077] 由此,能够在确保薄壁部201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使钟表1变薄,并且能够防止热处理工序变为长时间。
[0078] 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加工工序中,遍及实施了氮吸收处理的母材200的整个表面,从表面起切削掉规定厚度的表面层212。
[0079] 即使在热处理工序中,例如氮化铬等析出物在表面层212的表面析出,也能够去除该析出物,因此能够防止硬度、耐腐蚀性等因析出物而降低。
[0080] 另外,在热处理工序之后,切削表面层212的表面,因此,即使在热处理工序中母材200发生热变形,也能够在第2加工工序中纠正该变形。因此,与对母材实施机械加工之后实施热处理来形成壳体主体等钟表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作为钟表用部件的尺寸精度
[008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加工工序之后,实施对壳体主体21的表面进行研磨的研磨工序。
[0082] 由此,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并且能够提高设计性。
[0083]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211以质量%计含有Cr:18~22%、Mo:1.3~2.8%、Nb:0.05~0.50%、Cu:0.1~0.8%、Ni:小于0.5%、Mn:小于0.8%、Si:小于0.5%、P:小于0.10%、S:小于0.05%、N:小于0.05%、C:小于0.0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84] 由此,在氮吸收处理中,能够提高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速度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速度。
[008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热处理工序中,对母材200进行氮吸收处理,使得表面层212的氮含有量以质量%计为1.0~1.6%。
[0086] 由此,能够提高表面层212的耐腐蚀性。
[0087] [变形例]
[0088] 另外,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达到本公开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都包含在本公开内。
[0089]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加工工序中,通过从母材200的外表面侧进行切削来形成凹部202,但不限于此。
[0090] 图8、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91] 如图8所示,也可以切削母材200A的内表面侧、即组装为钟表1时不露出的一侧而设置凹部202A,从而在母材200A的外表面侧形成薄壁部201A。
[0092] 另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通过切削母材200B的外面侧和内表面侧的两侧来设置凹部202B,由此形成薄壁部201B。
[0093]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柄轴管25嵌入并固定于由凹部202和孔部203构成的贯通孔21A,但是不限于此。
[0094]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壳体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如图10所示,切削母材200C,形成凹部202C和孔部203C。而且,也可以具有对与孔部203C对应的部位、即薄壁部201C的内表面侧进行螺纹切削加工而形成螺纹部204C的第3加工工序。在这种情况下,在柄轴管上也形成螺纹部,构成为将柄轴管旋入并固定于贯通孔。
[0095]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柄轴管25被固定于贯通孔21A,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贯通孔中固定按钮部等。
[0096]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构成为壳体主体2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可以构成为表带的链节、生(end‑piece)、带扣、表圈、后盖、表冠、按钮以及外部表身中的任意一个。并且,钟表也可以具有多个上述那样的钟表用部件。
[0097]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加工工序中,通过切削加工设置凹部202来形成了薄壁部201,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锻造加工形成薄壁部201。即,在第1加工工序中,可以进行切削加工和锻造加工中的任意一种。
[0098]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21具有由铁素体相构成的基部211、由奥氏体化相构成的表面层212、以及铁素体相和奥氏体化相混合存在的混合层21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壳体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表面层212、混合层213和基部211以及相对于基部211设置在和混合层213、表面层212的相反侧的第2混合层和第2表面层。即,也可以构成为在壳体主体的外周侧具有第1混合层和第1表面层,在内周侧具有第2混合层和第2表面层,在第1混合层和第2混合层之间具有基部。
[0099]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研磨表面层212的表面的研磨工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进行在表面层的表面设置条纹的条纹加工。进而,还可以追加对表面的敷处理等装饰工序。通过这样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性。
[0100]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加工工序中,切削加工母材200,使得薄壁部201的厚度T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在热处理工序中,对母材200进行氮吸收处理,使得薄壁部201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被奥氏体化,但不限于此。例如,在进行了形成钟表所需的厚度表面层的热处理工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1加工工序中进行切削加工,使得薄壁部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被奥氏体化。
[0101]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2加工工序中,以形成阶梯差21B的方式形成了孔部203,即,以直径比凹部202小的方式形成了孔部203,但不限于此。例如,在第2加工工序中,也可以将孔部形成为与凹部相同的直径。
[0102]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钟表用部件的壳体主体21的制造方法,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对于钟表以外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即外壳等电子设备用部件,也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制造方法。
[0103] [本公开的总结]
[0104] 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是由奥氏体化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奥氏体化铁素体系不锈钢具有由铁素体相构成的基部、和由将所述铁素体相奥氏体化的奥氏体化相构成的表面层,在该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具有:第1加工工序,对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构成的母材设置阶梯差而形成薄壁部;热处理工序,对所述母材进行氮吸收处理,在所述基部的表面侧形成所述表面层;以及第2加工工序,在所述薄壁部设置孔部。
[0105] 由此,在与孔部对应的部位也能够设置由奥氏体化相构成的表面层,因此能够防止在孔部中铁素体相露出而使耐腐蚀性降低。
[0106] 在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小于所述薄壁部以外的部位的厚度,所述薄壁部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被奥氏体化。
[0107] 由此,由于薄壁部的厚度小于薄壁部以外的部位,因此能够缩短用于使薄壁部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进行奥氏体化的热处理工序的时间。另外,即使将薄壁部遍及厚度方向的所有层地进行奥氏体化,也能够在薄壁部以外的部位残留铁素体相,因此能够确保作为钟表用部件所要求的耐磁性能。
[0108] 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1加工工序中,可以进行切削加工和锻造加工中的任意一种。
[0109] 在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可以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
[0110] 由此,能够在确保薄壁部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使钟表变薄,并且能够防止热处理工序变为长时间。
[0111] 在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可以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0112] 由此,能够在确保薄壁部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使钟表变薄,并且能够防止热处理工序变为长时间。
[0113] 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2加工工序中,可以遍及实施了所述氮吸收处理的所述母材的整个表面地,从表面起切削掉规定的厚度的所述表面层。
[0114] 由此,即使在热处理工序中,例如氮化铬等析出物在表面层的表面析出,也能够去除该析出物,因此能够防止硬度、耐腐蚀性等因析出物而降低。
[0115] 另外,在热处理工序之后,切削表面层的表面,因此,即使在热处理工序中母材发生热变形,也能够在第2加工工序中纠正该变形。因此,与对母材实施机械加工之后实施热处理来形成壳体主体等钟表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作为钟表用部件的尺寸精度。
[0116] 在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具有研磨工序,该研磨工序是在所述第2加工工序之后实施的,对所述钟表用部件的表面进行研磨。
[0117] 由此,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并且能够提高设计性。
[0118] 在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具有第3加工工序,该第3加工工序是在所述第2加工工序之后实施的,对与所述孔部对应的部位进行螺纹切削加工而形成螺纹部。
[0119] 由此,即使在实施了螺纹加工的螺纹部,也能够设置表面层。因此,在螺纹部中,能够防止铁素体相露出而使耐腐蚀性降低。
[0120] 在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所述基部以质量%计含有Cr:18~22%、Mo:1.3~2.8%、Nb:0.05~0.50%、Cu:0.1~0.8%、Ni:小于0.5%、Mn:小于0.8%、Si:小于0.5%、P:小于0.10%、S:小于0.05%、N:小于0.05%、C:小于0.0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121] 由此,在氮吸收处理中,能够提高氮向铁素体相的移动速度和铁素体相中的氮的扩散速度。
[0122] 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可以对所述母材进行所述氮吸收处理,使得所述表面层的氮含有量以质量%计为1.0~1.6%。
[0123] 由此,能够提高表面层的耐腐蚀性。
[0124] 在本公开的钟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钟表用部件可以是壳体、表带的链节、生耳、带扣、表圈、后盖、表冠、按钮以及外部表身中的任意一个。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