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正畸开口器

申请号 CN201910832948.6 申请日 2019-09-04 公开(公告)号 CN110464503B 公开(公告)日 2024-01-26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发明人 王胜国;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金属正畸开口器,包括上 支撑 架、下支撑架、左磨牙区支撑翼和右磨牙区支撑翼;上支撑架是由细 钢 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上弯杆,下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下弯杆;左磨牙区支撑翼包括左C形支撑杆和左阻挡支撑架,右磨牙区支撑翼包括右C形支撑杆和右阻挡支撑架。本发明将阻挡支撑架连接在对应的C形支撑杆内,该金属正畸开口器与 口腔 内 牙齿 四周 接触 后,可根据患者的口腔对开口器施加的压 力 对开口器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随意调节,通用性更强,蛇形上弯杆和蛇形下弯杆将上嘴唇和下嘴唇完全撑开,左拱形杆和右拱形杆将左右两侧的嘴 角 向两侧撑开并阻止嘴角向中间滑动,使整个牙齿完全展现出来。
权利要求

1.金属正畸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左磨牙区支撑翼和右磨牙区支撑翼;
所述上支撑架是由细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上弯杆(1),所述蛇形上弯杆(1)的左端和右端均位于蛇形上弯杆(1)的最低位置;所述下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下弯杆(2),所述蛇形下弯杆(2)的左端和右端均位于蛇形下弯杆(2)的最高位置;
所述左磨牙区支撑翼包括左C形支撑杆(3)和左阻挡支撑架(4),所述右磨牙区支撑翼包括右C形支撑杆(5)和右阻挡支撑架(6);所述左C形支撑杆(3)的上端通过连接杆Ⅰ(7)与蛇形上弯杆(1)的左端连接,所述左C形支撑杆(3)的下端通过连接杆Ⅱ(8)与蛇形下弯杆(2)的左端连接,所述右C形支撑杆(5)的上端通过连接杆Ⅲ(9)与蛇形上弯杆(1)的右端连接,所述右C形支撑杆(5)的下端通过连接杆Ⅳ(10)与蛇形下弯杆(2)的右端连接;所述左C形支撑杆(3)、连接杆Ⅰ(7)、连接杆Ⅱ(8)、蛇形上弯杆(1)、蛇形下弯杆(2)、连接杆Ⅲ(9)、连接杆Ⅳ(10)和右C形支撑杆(5)组合形成可与口腔牙齿四周接触的弧形;
所述左阻挡支撑架(4)包括左支杆Ⅰ(11)、左支杆Ⅱ(12)和左拱形杆(13),所述左支杆Ⅰ(11)的一端设置在左C形支撑杆(3)的内侧靠进上部,左支杆Ⅱ(12)的一端设置在左C形支撑杆(3)的内侧靠进下部,所述左支杆Ⅰ(11)的另一端伸向蛇形上弯杆(1)的左端,所述左支杆Ⅱ(12)的另一端伸向蛇形下弯杆(2)的左端,所述左拱形杆(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支杆Ⅰ(11)和左支杆Ⅱ(12)的另一端上,所述左拱形杆(13)的中部向外拱起;所述右阻挡支撑架(6)包括右支杆Ⅰ(14)、右支杆Ⅱ(15)和右拱形杆(16),所述右支杆Ⅰ(14)的一端设置在右C形支撑杆(5)的内侧靠进上部,所述右支杆Ⅱ(15)的一端设置在右C形支撑杆(5)的内侧靠进下部,所述右支杆Ⅰ(14)的另一端伸向蛇形上弯杆(1)的右端,所述右支杆Ⅱ(15)的另一端伸向蛇形下弯杆(2)的右端,所述右拱形杆(1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右支杆Ⅰ(14)和右支杆Ⅱ(15)的另一端上,所述右拱形杆(16)的中部向外拱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正畸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上弯杆(1)由上弯杆下段(17)和上弯杆上段(18)组成,所述上弯杆下段(17)与上弯杆上段(18)连接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上设置,且上弯杆下段(17)与平面成10‑20°的夹,所述上弯杆上段(18)远离上弯杆下段(17)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上设置并与上弯杆下段(17)形成110‑150°的夹角;所述蛇形下弯杆(2)由下弯杆上段(19)和下弯杆下段(20)组成,所述下弯杆上段(19)与下弯杆下段(20)连接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下设置,且下弯杆上段(19)与水平面成10‑20°的夹角,所述下弯杆下段(20)远离下弯杆上段(19)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下设置并与下弯杆上段(19)形成
110‑15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正畸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的长度均为53‑73mm;所述左拱形杆(13)的中部向外拱起段与左C形支撑杆(3)的最左端距离为25‑35mm,所述右拱形杆(16)的中部向外拱起段与右C形支撑杆(5)的最右端距离为25‑35mm;所述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之间的距离为27‑37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正畸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杆上段(18)的竖直高度为6‑7mm,所述上弯杆下段(17)的水平宽度为5mm,所述蛇形上弯杆(1)中相邻细钢丝之间的距离为7‑8mm;所述下弯杆下段(20)的竖直高度为6‑7mm,所述下弯杆上段(19)的水平宽度为5mm,所述蛇形下弯杆(2)中相邻细钢丝之间的距离为7‑8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金属正畸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C形支撑杆(3)、连接杆Ⅰ(7)、连接杆Ⅱ(8)、蛇形上弯杆(1)、蛇形下弯杆(2)、连接杆Ⅲ(9)、连接杆Ⅳ(10)和右C形支撑杆(5)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正畸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杆Ⅰ(11)、左支杆Ⅱ(12)和左拱形杆(13)一体成型,所述右支杆Ⅰ(14)、右支杆Ⅱ(15)和右拱形杆(16)一体成型。

说明书全文

金属正畸开口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使用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正畸开口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口腔正畸临床中,开口器是一种常用的粘结托槽的辅助工具。为了达到最佳的矫治效果,经常需要在第二恒磨牙甚至第三磨牙上面粘结正畸附件。
[0003] 目前,应用带环存在就位困难、准确就位难的问题,同时,应用带环对颊粘膜的刺激更大,矫治后容易发生食物嵌塞。为此,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3919621 B和CN 103876852 B)均对开口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其能够在撑开口腔前部唇颊粘膜的同时撑开磨牙区的颊粘膜,从而利于磨牙区粘结正畸附件。然而,这类开口器存在以下方面不足:第一、前面两种开口器加工制作复杂,加工制作费用高;第二、由于主要材料是塑料,对消毒的高温高压耐受性差,易导致开口器变脆损坏;第三、根据患者口腔的差异性进行适应性的尺寸调节差,通用性较差。
[0004]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 108309215 A)公开了一种金属正畸开口器,包括上连接杆、下连接杆、C形口牵拉杆、以及两个结构相同且左右镜像的磨牙区支撑翼。但该金属正畸开口器存在:1、由于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通过左右的两个C形口角牵拉杆连接,所以必须事先根据患者口腔大小用钳子调节牵拉U形部的开口大小;两个C形口角牵拉杆之间的距离也必须事先根据患者口腔大小用钳子调节中上U形杆和中下U形杆的开口大小;同样,两侧C形杆与对应的C形口角牵拉杆之间的距离也须事先根据患者口腔大小用钳子调节上U形部和下U形部的开口大小,故存在操作复杂;2、将该金属正畸开口器放入口腔内,仅依靠上连接杆和其上的中上U形杆撑开上嘴唇,但上嘴唇会绕过除中上U形杆部分的上连接杆,进而对上牙有一定的遮挡,同样,仅依靠下连接杆和其上的中下U形杆撑开下嘴唇,但下嘴唇会绕过除中下U形杆部分的下连接杆,进而对下牙有一定的遮挡,不便于医院人员对患者的牙齿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完全撑开上下嘴唇和嘴角,同时患者根据口腔的挤压进行调节尺寸的金属正畸开口器。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金属正畸开口器,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左磨牙区支撑翼和右磨牙区支撑翼;
[0008] 所述上支撑架是由细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上弯杆,所述蛇形上弯杆的左端和右端均位于蛇形上弯杆的最低位置;所述下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下弯杆,所述蛇形下弯杆的左端和右端均位于蛇形下弯杆的最高位置;
[0009] 所述左磨牙区支撑翼包括左C形支撑杆和左阻挡支撑架,所述右磨牙区支撑翼包括右C形支撑杆和右阻挡支撑架;所述左C形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连接杆Ⅰ与蛇形上弯杆的左端连接,所述左C形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连接杆Ⅱ与蛇形下弯杆的左端连接,所述右C形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连接杆Ⅲ与蛇形上弯杆的右端连接,所述右C形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连接杆Ⅳ与蛇形下弯杆的右端连接;所述左C形支撑杆、连接杆Ⅰ、连接杆Ⅱ、蛇形上弯杆、蛇形下弯杆、连接杆Ⅲ、连接杆Ⅳ和右C形支撑杆组合形成可与口腔内牙齿四周接触的弧形;
[0010] 所述左阻挡支撑架包括左支杆Ⅰ、左支杆Ⅱ和左拱形杆,所述左支杆Ⅰ的一端设置在左C形支撑杆的内侧靠进上部,左支杆Ⅱ的一端设置在左C形支撑杆的内侧靠进下部,所述左支杆Ⅰ的另一端伸向蛇形上弯杆的左端,所述左支杆Ⅱ的另一端伸向蛇形下弯杆的左端,所述左拱形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支杆Ⅰ和左支杆Ⅱ的另一端上,所述左拱形杆的中部向外拱起;所述右阻挡支撑架包括右支杆Ⅰ、右支杆Ⅱ和右拱形杆,所述右支杆Ⅰ的一端设置在右C形支撑杆的内侧靠进上部,所述右支杆Ⅱ的一端设置在右C形支撑杆的内侧靠进下部,所述右支杆Ⅰ的另一端伸向蛇形上弯杆的右端,所述右支杆Ⅱ的另一端伸向蛇形下弯杆的右端,所述右拱形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右支杆Ⅰ和右支杆Ⅱ的另一端上,所述右拱形杆的中部向外拱起。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蛇形上弯杆由上弯杆下段和上弯杆上段组成,所述上弯杆下段与上弯杆上段连接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上设置,且上弯杆下段与平面成10‑20°的夹角,所述上弯杆上段远离上弯杆下段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上设置并与上弯杆下段形成110‑150°的夹角;所述蛇形下弯杆由下弯杆上段和下弯杆下段组成,所述下弯杆上段与下弯杆下段连接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下设置,且下弯杆上段与水平面成10‑20°的夹角,所述下弯杆下段远离下弯杆上段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下设置并与下弯杆上段形成110‑150°的夹角。
[0012]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蛇形上弯杆和蛇形下弯杆的长度均为53‑73mm;所述左拱形杆的中部向外拱起段与左C形支撑杆的最左端距离为25‑35mm,所述右拱形杆的中部向外拱起段与右C形支撑杆的最右端距离为25‑35mm;所述蛇形上弯杆和蛇形下弯杆之间的距离为27‑37mm。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上弯杆上段的竖直高度为6‑7mm,所述上弯杆下段的水平宽度为5mm,所述蛇形上弯杆中相邻细钢丝之间的距离为7‑8mm;所述下弯杆下段的竖直高度为6‑7mm,所述下弯杆上段的水平宽度为5mm,所述蛇形下弯杆中相邻细钢丝之间的距离为7‑8mm。
[0014]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左C形支撑杆、连接杆Ⅰ、连接杆Ⅱ、蛇形上弯杆、蛇形下弯杆、连接杆Ⅲ、连接杆Ⅳ和右C形支撑杆一体成型。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左支杆Ⅰ、左支杆Ⅱ和左拱形杆一体成型,所述右支杆Ⅰ、右支杆Ⅱ和右拱形杆一体成型。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7] 1、上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上弯杆,下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下弯杆,蛇形上弯杆和蛇形下弯杆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伸缩性;左阻挡支撑架连接在左C形支撑杆内,右挡支撑架连接在右C形支撑杆内,蛇形上弯杆和蛇形下弯杆仅在C形支撑杆两端连接,左阻挡支撑架和右挡支撑架并没有连接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左阻挡支撑架和右挡支撑架不会限制蛇形上弯杆和蛇形下弯杆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弹性力,故蛇形上弯杆和蛇形下弯杆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该金属正畸开口器与口腔内牙齿四周接触后,可根据患者的口腔施加在开口器上的压力对开口器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随意调节,通用性更强。
[0018] 2、该金属正畸开口器与口腔内牙齿四周接触后,蛇形上弯杆和蛇形下弯杆将上嘴唇和下嘴唇完全撑开,左拱形杆和右拱形杆将左右两侧的嘴角向两侧撑开并阻止嘴角向中间滑动,使整个牙齿完全展现出来。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金属正畸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左阻挡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右阻挡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蛇形上弯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蛇形下弯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蛇形上弯杆;2—蛇形下弯杆;3—左C形支撑杆;4—左阻挡支撑架;5—右C形支撑杆;6—右阻挡支撑架;7—连接杆Ⅰ;8—连接杆Ⅱ;9—连接杆Ⅲ;10—连接杆Ⅳ;11—左支杆Ⅰ;12—左支杆Ⅱ;13—左拱形杆;14—右支杆Ⅰ;15—右支杆Ⅱ;16—右拱形杆;
17—上弯杆下段;18—上弯杆上段;19—下弯杆上段;20—下弯杆下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26] 如图1所示,金属正畸开口器,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左磨牙区支撑翼和右磨牙区支撑翼。
[0027] 上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上弯杆1,蛇形上弯杆1的左端和右端均位于蛇形上弯杆1的最低位置;下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下弯杆2,蛇形下弯杆2的左端和右端均位于蛇形下弯杆2的最高位置。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在左右方向上受拉或者受压时,其长度可伸缩。
[0028] 左磨牙区支撑翼包括左C形支撑杆3和左阻挡支撑架4,右磨牙区支撑翼包括右C形支撑杆5和右阻挡支撑架6。左C形支撑杆3的上端通过连接杆Ⅰ7与蛇形上弯杆1的左端连接,左C形支撑杆3的下端通过连接杆Ⅱ8与蛇形下弯杆2的左端连接,右C形支撑杆5的上端通过连接杆Ⅲ9与蛇形上弯杆1的右端连接,右C形支撑杆5的下端通过连接杆Ⅳ10与蛇形下弯杆2的右端连接。左C形支撑杆3、连接杆Ⅰ7、连接杆Ⅱ8、蛇形上弯杆1、蛇形下弯杆2、连接杆Ⅲ
9、连接杆Ⅳ10和右C形支撑杆5组合形成可与口腔内牙齿四周接触的弧形。该金属正畸开口器与口腔内牙齿四周接触后,蛇形上弯杆1支撑起上嘴唇,蛇形下弯杆2支撑起下嘴唇,避免嘴唇与牙齿接触。
[0029] 左阻挡支撑架4包括左支杆Ⅰ11、左支杆Ⅱ12和左拱形杆13,如图2所示,左支杆Ⅰ11的左端设置在左C形支撑杆3的内侧靠进上部,左支杆Ⅱ12的左端设置在左C形支撑杆3的内侧靠进下部,左支杆Ⅰ11的右端伸向蛇形上弯杆1的左端,左支杆Ⅱ12的右端伸向蛇形下弯杆2的左端,左拱形杆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支杆Ⅰ11和左支杆Ⅱ12的右端上,左拱形杆13的中部向外拱起。右阻挡支撑架6包括右支杆Ⅰ14、右支杆Ⅱ15和右拱形杆16,如图3所示,右支杆Ⅰ14的右端设置在右C形支撑杆5的内侧靠进上部,右支杆Ⅱ15的右端设置在右C形支撑杆5的内侧靠进下部,右支杆Ⅰ14的左端伸向蛇形上弯杆1的右端,右支杆Ⅱ15的左端伸向蛇形下弯杆2的右端,右拱形杆1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右支杆Ⅰ14和右支杆Ⅱ15的左端上,右拱形杆16的中部向外拱起。该金属正畸开口器与口腔内牙齿四周接触后,左拱形杆13和右拱形杆16将左右两侧的嘴角向两侧撑开并防止两侧的嘴唇向内滑,使整个牙齿完全展现出来。
[0030] 蛇形上弯杆1由上弯杆下段17和上弯杆上段18组成,如图4所示,上弯杆下段17与上弯杆上段18连接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上设置,且上弯杆下段17与水平面成为10‑20°的夹角,如图4上的夹角a,上弯杆上段18远离上弯杆下段17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上设置并与上弯杆下段17形成110‑150°的夹角,如图4上的夹角b。蛇形下弯杆2由下弯杆上段19和下弯杆下段20组成,如图5所示,下弯杆上段19与下弯杆下段20连接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下设置,且下弯杆上段19与水平面成10‑20°的夹角,如图5上的夹角a,下弯杆下段20远离下弯杆上段19的那一端向外斜向下设置并与下弯杆上段19形成110‑150°的夹角,如图5上的夹角b。通过蛇形上弯杆1的两段均向外斜向上设置,在撑开上嘴唇时使得上嘴唇进一步向上隆起或者向上翘起;通过蛇形下弯杆2的两段均向外斜向下设置,在撑开下嘴唇时使得下嘴唇进一步向下隆起或者向下翘起,从而使得上嘴唇和下嘴唇张开的角度更大。
[0031] 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的长度均为53‑73mm;左拱形杆13的中部向外拱起段与左C形支撑杆3的最左端距离为25‑35mm,右拱形杆16的中部向外拱起段与右C形支撑杆5的最右端距离为25‑35mm;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之间的距离为27‑37mm。通过上述尺寸对金属正畸开口器长度和宽度进行一定范围的限定,可适合绝大多数人使用。
[0032] 上弯杆上段18的竖直高度为6‑7mm,上弯杆下段17的水平宽度为5mm,蛇形上弯杆1中相邻细钢丝之间的距离为7‑8mm;下弯杆下段20的竖直高度为6‑7mm,下弯杆上段19的水平宽度为5mm,蛇形下弯杆2中相邻细钢丝之间的距离为7‑8mm。通过上述尺寸对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的竖直和水平宽带进行一定范围的限定,以适应患者的嘴唇厚度并使嘴唇达到足够大的张开角度。
[0033] 左C形支撑杆3、连接杆Ⅰ7、连接杆Ⅱ8、蛇形上弯杆1、蛇形下弯杆2、连接杆Ⅲ9、连接杆Ⅳ10和右C形支撑杆5一体成型。左支杆Ⅰ11、左支杆Ⅱ12和左拱形杆13一体成型,右支杆Ⅰ14、右支杆Ⅱ15和右拱形杆16一体成型。整个金属正畸开口器由钢丝制成,使该金属正畸开口器既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弹性;由于开口器为金属制品,故可耐高温,可消毒,可反复使用。
[0034] 本发明的上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上弯杆1,下支撑架是由细钢丝上下依次绕制的蛇形下弯杆2,该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伸缩性;左阻挡支撑架4连接在左C形支撑杆3内,右挡支撑架6连接在右C形支撑杆5内,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仅在左C形支撑杆3和右C形支撑杆5两端连接,左阻挡支撑架4和右挡支撑架6并没有连接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左阻挡支撑架4和右挡支撑架6不会限制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弹性力,故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金属正畸开口器与口腔内牙齿四周接触后,可根据患者的口腔施加在开口器上的压力对开口器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随意调节,通用性更强。蛇形上弯杆1和蛇形下弯杆2将上嘴唇和下嘴唇完全撑开,左拱形杆13和右拱形杆16将左右两侧的嘴角向两侧撑开并阻止嘴角向中间滑动,使整个牙齿完全展现出来。
[0035]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