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流式换热器

申请号 CN202410145834.5 申请日 2024-02-02 公开(公告)号 CN117685803A 公开(公告)日 2024-03-12
申请人 宝鸡市六维特种材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寇小会; 常新革; 李卫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 对流 式换热器, 外壳 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交错排布,相邻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通过其边缘的 橡胶 圈密封连接,橡胶圈呈可折叠的V字皱褶形;第一传动杆通过偏心盘穿过第一板片,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传动杆转动,第二板片与第二传动杆 螺纹 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传动杆转动;橡胶圈的底部设有软质排污管,排污管位于橡胶圈的V字形皱褶间,排污管能够与 流体 通道相互连通;第一板片上设有多个朝向第二板片的第一肋片,第二板片上设有多个朝向第一板片的第二肋片。该对流式换热器能够在冲洗的过程中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使清洗效果更加彻底。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设有外壳(20),所述外壳(20)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30),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换热单元(30)包括平行排布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多组所述换热单元(30)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交错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通过其边缘的橡胶圈(60)密封连接,所述橡胶圈(60)呈可折叠的V字皱褶形;所述外壳(20)内还设有第一传动杆(710)和第二传动杆(810),所述第一传动杆(710)通过偏心盘(7110)穿过所述第一板片(40),所述第一传动杆(710)与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板片(50)与所述第二传动杆(810)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810)与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橡胶圈(60)的底部设有软质排污管(90),所述排污管(90)位于所述橡胶圈(60)的V字形皱褶间,所述橡胶圈(60)压缩时,能够压紧所述排污管(90),所述橡胶圈(60)拉伸时,所述排污管(90)能够与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之间的流体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板片(40)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二板片(50)的第一肋片(410),所述第二板片(50)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板片(40)的第二肋片(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60)在所述排污管(90)处开设有通孔(650),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分别设有挤压(310),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的所述挤压块(310)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挤压块(310)分别能够穿过所述通孔(650)并压紧所述排污管(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40)上设有第一限位板(420),所述第一限位板(420)套设于所述偏心盘(7110)外,所述偏心盘(711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20)转动,所述第二板片(50)上设有第二限位板(520),所述第二限位板(520)与所述第二传动杆(810)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板片(50)与所述外壳(20)沿所述第二传动杆(810)的长度方向限位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20)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810)穿过的第一扩孔(4210),所述第二限位板(520)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710)穿过的第二扩孔(5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内还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进主管(210)、第二进水主管(220)、第一排水主管(230)和第二排水主管(240),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元(30)之一的所述橡胶圈(60)上设有第一进水管(610)和第一排水管(630),另一个所述换热单元(30)的所述橡胶圈(60)上设有第二进水管(620)和第二排水管(640),所述第一进水管(610)与所述第一进水主管(210)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630)与所述第一排水主管(230)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620)与所述第二进水主管(220)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640)与所述第二排水主管(240)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610)和所述第二进水管(620)上分别设有进水,所述第一排水管(630)和所述第二排水管(640)上分别设有排水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片(410)和所述第二肋片(510)交错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片(410)和所述第二肋片(510)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250),并与排污主管(260)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的内底面具有倾斜向所述排污口(250)处的排水坡度。

说明书全文

一种对流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流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对流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传递设备,通过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来实现热量的交换,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对流换热器分为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
器等多种类型。其中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
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
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0003] 公告号为CN11524797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通过动机构、拔动机构、切换机构、转向机构和机构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能自动反复切换通过换
热器的的流向,对换热器进行正反来回冲洗,更有利于将换热器内部的堵塞物冲出,使得
清理堵塞物更加方便。然而,由于板片间通道宽度较窄、堵塞物的大小形状各异,堵塞物很
容易卡在两个板片之间,单纯依靠正反向的冲洗,难以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清洗效果不彻
底,堵塞一定时间后,会导致管路内的阻力增大,造成沉积物和污垢的积累,缩短换热器的
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流式换热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板式换热器存在的难以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清洗效果不彻底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每组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平行排布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多组所述换热单
元的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交错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通过其
边缘的橡胶圈密封连接,所述橡胶圈呈可折叠的V字皱褶形;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第一传动杆
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通过偏心盘穿过所述第一板片,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一驱
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板片与所述第二传动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与第二驱动件
传动连接;所述橡胶圈的底部设有软质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橡胶圈的V字形皱褶
间,所述橡胶圈压缩时,能够压紧所述排污管,所述橡胶圈拉伸时,所述排污管能够与所述
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之间的流体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板片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
二板片的第一肋片,所述第二板片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板片的第二肋片。
[0006] 优选的,所述橡胶圈在所述排污管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分别设有挤压,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挤压块相对设置,两个相对
设置的所述挤压块分别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并压紧所述排污管。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片上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套设于所述偏心盘外,所述偏心盘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转动,所述第二板片上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
限位板与所述第二传动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板片与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二传动杆的长度方
向限位滑动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穿过的第一扩孔,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穿过的第二扩孔。
[0009]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进水主管、第二进水主管、第一排水主管和第二排水主管,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元之一的所述橡胶圈上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
水管,另一个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橡胶圈上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
管与所述第一进水主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主管相互连通,所述第
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主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主管相互连通。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分别设有排水阀门。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肋片和所述第二肋片交错排布。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肋片和所述第二肋片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
[0013]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并与排污主管相互连通。
[0014]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底面具有倾斜向所述排污口处的排水坡度。
[0015]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相邻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设置可折叠的橡胶圈,并通过第二驱动件控制第二板片靠近或远离第一板片,由此改
变相邻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的距离,能够在冲洗的过程中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并
且通过第一驱动件控制第一板片相对于第二板片偏心转动,通过第一肋片和第二肋片对第
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表面进行摩擦,能够对附着在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表面的水垢进行刮
除;由此提高了清洗效率,使清洗效果更加彻底,有效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对流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单元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单元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10、支架;20、外壳;210、第一进水主管;220、第二进水主管;230、第一排水主管;
240、第二排水主管;250、排污口;260、排污主管;270、平台;280、夹板;30、换热单元;310、挤
压块;40、第一板片;410、第一肋片;420、第一限位板;4210、第一扩孔;50、第二板片;510、第
二肋片;520、第二限位板;5210、第二扩孔;5220、滚筒;60、橡胶圈;610、第一进水管;620、第
二进水管;630、第一排水管;640、第二排水管;650、通孔;710、第一传动杆;7110、偏心盘;
810、第二传动杆;90、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2]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对流式换热器,包括支架10,支架10上设有外壳20,外壳20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30。本实施例中,外壳20呈圆柱状,多组换热单元30沿外壳20的
长度方向逐个排布。
[0023] 如图2至图4所示,每组换热单元30包括平行排布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多组换热单元30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交错排布,相邻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通过
其边缘的橡胶圈60密封连接,并在两板间形成流体通道,橡胶圈60呈可折叠的V字皱褶形。
[0024] 如图2所示,外壳20内还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进水主管210、第二进水主管220、第一排水主管230和第二排水主管240,相邻两个换热单元30之一的橡胶圈60上设有第一进水
管610和第一排水管630,另一个换热单元30的橡胶圈60上设有第二进水管620和第二排水
管640,第一进水管610与第一进水主管210相互连通,第一排水管630与第一排水主管230相
互连通,第二进水管620与第二进水主管220相互连通,第二排水管640与第二排水主管240
相互连通。由此在第一板片40的两侧形成两个流体通道,冷、热流体分别在第一板片40的两
侧流动,通过第一板片40进行换热,第二板片50同理。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610和第二进
水管620位于换热单元30的顶端,第一排水管630和第二排水管640位于换热单元30的底端。
[0025] 第一进水管610和第二进水管620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第一排水管630和第二排水管640上分别设有排水阀门。
[0026] 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20内还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传动杆710和第二传动杆810,第一传动杆710和第二传动杆810沿外壳2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传动杆710上设有多个偏
心盘7110,第一板片40上设有第一限位板420,第一限位板420套设于偏心盘7110外,偏心盘
7110能够相对于第一限位板420转动,第一传动杆710与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
用于驱动第一传动杆710转动,由此带动第一板片40相对于第二板片50偏心转动;第二板片
50上设有第二限位板520,第二限位板520与第二传动杆810螺纹连接,第二板片50与外壳20
沿第二传动杆810的长度方向限位滑动连接,第二传动杆810与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第二
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传动杆810转动,由此带动第二板片50靠近或远离第一板片40,从而改
变相邻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在冲洗的过程中将卡住的堵塞物冲
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为电机,并安装于外壳20内;外壳20的内侧
壁设有用于托举第二限位板520的平台270,第二限位板520的底部设有放置在平台270上的
滚筒5220,滚筒5220用于减少第二限位板520与平台270之间的摩擦力;外壳20的内侧壁
设有用于夹持第一限位板420的夹板280,夹板280位于平台270的上方,第一限位板420位于
两个夹板280之间,两个夹板280用于限制第一限位板420沿外壳20的长度方向晃动。
[0027]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限位板420上开设有用于第二传动杆810穿过的第一扩孔4210,第二限位板520上开设有用于第一传动杆710穿过的第二扩孔5210,避免第一板片40
在转动过程对第二板片50造成影响。
[0028]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板片40上设有多个朝向第二板片50的第一肋片410,第二板片50上设有多个朝向第一板片40的第二肋片510,第一肋片410和第二肋片510交错排布,第
一肋片410和第二肋片510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板片50靠近第一板片40时,第二肋片
510能够伸入两个第一肋片410之间,第一肋片410能够伸入两个第二肋片510之间,并通过
第一板片40相对于第二板片50偏心转动,使第一肋片410和第二肋片510对第一板片40和第
二板片50的表面进行摩擦,从而对附着在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表面的水垢进行刮除。
[0029] 如图2至图4所示,橡胶圈60的底部设有软质排污管90,排污管90位于橡胶圈60的V字形皱褶间,橡胶圈60在排污管90处开设有通孔650,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分别设有挤
压块310,相邻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的挤压块310相对设置;对流式换热器正常工作
时,橡胶圈60压缩,两个相对设置的挤压块310分别能够穿过通孔650并压紧排污管90,使排
污管90闭合,避免流体从排污管90流出;清洗过程中,相邻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之间
的距离增大时,橡胶圈60拉伸,两个相对设置的挤压块310相互远离,排污管90能够与流体
通道相互连通,将含有杂质污垢的冲洗液体排出。
[0030]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20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250,并与排污主管260相互连通,外壳20的内底面具有倾斜向排污口250处的排水坡度。从排污管90排出的冲洗液体,能够沿外
壳20内底面的排水坡度流向排污口250进行汇集,并从排污主管260排出,排水坡度有利于
污水流动,防止污水在外壳20内滞留。
[0031] 对流式换热器正常工作时,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保持打开,橡胶圈60压缩,排污管90闭合,通过第一进水主管210和第二进水主管220分别往相邻两个换热单元30内通入冷、
热流体,冷、热流体分别在第一板片40或第二板片50的两侧流动,通过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
片50进行换热。
[0032] 对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进行清洗时,关闭排水阀门,通过第一进水主管210往相邻两个换热单元30之一的流体通道通入清洁剂;启动第二驱动件,使通入清洁剂的流体
通道的宽度缩短,并启动第一驱动件,使该换热单元30中的第一板片40相对于第二板片50
偏心转动,通过第一肋片410和第二肋片510对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表面被清洁剂软化
的水垢进行刮除;关闭第一驱动件,启动第二驱动件,使通入清洁剂的流体通道的宽度增
大,橡胶圈60拉伸,排污管90与流体通道相互连通,将含有杂质污垢的冲洗液体排出,同时
另一个换热单元30的流体通道的宽度缩短,通过第二进水主管220对其通入清洁剂,并重复
上述步骤进行清洗。
[0033] 该对流式换热器通过在相邻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之间设置可折叠的橡胶圈60,并通过第二驱动件控制第二板片50靠近或远离第一板片40,由此改变相邻的第一板
片40和第二板片50之间的距离,能够在冲洗的过程中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并且通过第一
驱动件控制第一板片40相对于第二板片50转动,通过第一肋片410和第二肋片510对第一板
片40和第二板片50的表面进行摩擦,能够对附着在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表面的水垢进
行刮除;由此提高了清洗效率,使清洗效果更加彻底,有效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003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5]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