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室热交换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359691.X 申请日 2023-10-20 公开(公告)号 CN117647136A 公开(公告)日 2024-03-05
申请人 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述金;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轧 钢 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包括轧钢室本体,所述轧钢室本体的顶部固定插设有第一 温度 传感器 ,且轧钢室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支撑 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S”形设置的冷却管,且冷却管内填充有 冷却液 ,所述冷却管的进口固定连接有 泵 体,且泵体的 侧壁 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冷却管的出口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能够保证轧钢室本体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保证 轧制 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便于对余热进行回收,并且,保证余热回收的效率和效果,更加节能环保。
权利要求

1.一种轧室热交换装置,包括轧钢室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轧钢室本体(1)的顶部固定插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且轧钢室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S”形设置的冷却管(13),且冷却管(13)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13)的进口固定连接有体(14),且泵体(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5),所述进液管(15)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且冷却管(13)的出口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7),所述出液管(17)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8),且出液管(17)的另一端通过余热回收机构连接有冷却器(19),所述冷却器(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变阻器(20),且冷却器(19)与滑动变阻器(20)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20)包括电阻丝(2002)和滑片(2001),所述冷却器(19)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滑片(2001)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且进液管(15)的另一端与冷却器(19)的另一端固定,所述进液管(15)的侧壁设置有流速调节机构,且轧钢室本体(1)内设置有吹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槽(201),且水槽(201)的顶部通过第一复位机构连接有移动板(202),所述移动板(202)和水槽(201)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垫(203),且移动板(202)的顶部固定插设有第一固定管(204),所述水槽(201)的底部固定插设有第一软管(206),且第一固定管(204)和第一软管(206)之间固定连接有“S”形设置的散热管(205),所述出液管(17)和第一固定管(20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214),且第一软管(206)的下端与冷却器(19)的一端固定,各个所述水槽(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209),且第一电磁阀(20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08),所述第一连接管(20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10),且水槽(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212),所述第二电磁阀(2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211),且第二连接管(2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13),所述水槽(201)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207),且移动板(202)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202)顶部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301),且第一连接块(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导杆(302),所述第一T形导杆(3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二连接块(303),所述第二连接块(303)与水槽(201)的侧壁固定,且第一T形导杆(302)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3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202)顶部的连接板(401),且连接板(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402),所述出液管(17)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一固定箱(403),且第一固定箱(403)内通过第一转动杆(404)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扇(405),所述第一转动杆(4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凸轮(40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器(19)顶部的固定板(701),且固定板(7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套杆(702),所述套杆(702)的侧壁套设有套管(703),且套管(7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704),所述第三连接块(704)与滑片(2001)的顶部固定,且第三连接块(7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管(705),所述螺纹管(705)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06),且螺纹杆(706)的另一端与固定板(701)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7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7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插设在进液管(15)侧壁的固定罩(801),且固定罩(801)内通过第二复位机构连接有密封板(802),所述密封板(802)的侧壁开设有圆孔(803),且密封板(802)的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密封板(802)侧壁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连接块(901),且第四连接块(9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902),所述第二T形导杆(9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五连接块(903),且第五连接块(903)与固定罩(801)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二T形导杆(9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90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块(704)侧壁的推动杆(1003),所述密封板(8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1001),且推动块(1001)包括斜面(10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轧钢室本体(1)内侧壁的L形板(501),且L形板(501)的侧壁通过转轴(502)转动连接有风扇(503),所述转轴(502)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插设在冷却管(13)侧壁的第二固定箱(602),且第二固定箱(602)内通过第二转动杆(603)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扇(604),所述第二转动杆(6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605),且转轴(5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601)。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轧室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轧钢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轧制过程中精轧的速率明显低于粗轧效率,因此提高精轧机效率是提高产品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在电机传动齿处设置速比齿轮以提高电机传动转速,以此带动轧压速率。
通过对电机达功率进行研究计算,以最大承受扭矩进行提速,在通过设置电机保护器与
上位机(PC)端相连,进行实时监控。在对速比齿轮、电机齿轮材质钢性、韧性、疲劳和耐磨性
等参数进行分析,利用MATLAB进行设计电机运行分析模,通过录入材质基本参数、电机功
率与负荷等参数,与电机保护器监测参数进行电机工况模拟,通过模拟数据进行限制电机
功率,在通过速比齿轮提高运行能同时,有效保护电机各链接组件不进入负载运行。
[0003] 然而,在电机马达提速后容易造成热叠加效应,使得轧钢室内的温度较高,不仅影响轧制的效率和效果,而且造成热量的浪费,不够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来解决现有的在电机马达提速后容易造成热叠加效应,使得轧钢室内的温度较高,不仅影响轧制的效
率和效果,而且造成热量的浪费,不够节能环保的问题。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包括轧钢室本体,所述轧钢室本体的顶部固定插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轧钢室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S”形设置的冷却管,且冷却管内填充有冷却液
所述冷却管的进口固定连接有体,且泵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侧壁
固定插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冷却管的出口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侧壁固定
插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且出液管的另一端通过余热回收机构连接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变阻器,且冷却器与滑动变阻器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包括电
阻丝和滑片,所述冷却器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滑片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且进液管的另一
端与冷却器的另一端固定,所述进液管的侧壁设置有流速调节机构,且轧钢室本体内设置
有吹机构。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7] 1)、通过设置余热回收机构等,通过在轧钢室本体内设置冷却管和冷却液,能够对轧钢室本体内的热量进行吸收,保持轧钢室本体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与此同时,启动泵
体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第二软管和第一固定管后进入散
热管内,并通过槽内的冷却水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能够对余热进行回收,通过第四温
度传感器对水槽内的水温进行检测,当水槽内的冷却水温度较高时,打开第一电磁将冷
却水排出,并且,打开第二电磁阀,向水槽内再次加入冷却水,通过设置多个水槽对冷却液
进行连续冷却,能够保证冷却水总能对冷却液进行冷却,进行保证冷却的效率和效果,避免
热量的浪费,更加节能环保。
[0008] 2)、通过设置第一推动机构和第一复位机构等,当冷却液进入第一固定箱中时,冲击在第一转扇的表面使其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转动杆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并在第一复位
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推动板、连接板和移动板进行往复移动,并带动散热管进行往复移
动,还能起到搅动效果,从而使得冷却水对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而保证余
热回收的效率和效果。
[0009] 3)、通过设置吹风机构等,在冷却液进行循环时,当冷却液进入第二固定箱中时,冲击在第二转扇的表面使其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二转动杆带动主动锥齿轮进行转动,主动
锥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和风扇的转动,从而对轧钢室本体内
进行吹风操作,加速空气流动,从而使得冷却液的吸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而保证余热
回收的效率和效果。
[0010] 4)、通过设置流速调节机构等,将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与PLC可逻辑控制器进行相连,在冷却液进行流动换热后,以轧钢室本体的温度为基准
进行调整流速,以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进行计算差值,若差值过
小,判定换热效率低下,进行加大冷却器功率,适当降低冷却液温度,同步减小流速,保持轧
钢室本体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在调节时,启动电机,电机的转动带动螺纹杆的转动,进
而带动第三连接块和滑片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电阻丝的阻值调小,进而增大
冷却器的功率,适当降低冷却液温度,与此同时,第三连接块进行移动时,带动推动杆进行
同步移动,并使得推动杆的端部与斜面逐渐脱离,此时,密封板能够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
上移动复位,使得圆孔与进液管逐渐错开,从而减小冷却液的流速,进而保证冷却液的吸收
效率和效果,保持轧钢室本体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 进一步,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水槽,且水槽的顶部通过第一复位机构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和水槽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垫,且移动板的顶部固定插
设有第一固定管,所述水槽的底部固定插设有第一软管,且第一固定管和第一软管之间固
定连接有“S”形设置的散热管,所述出液管和第一固定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且第一
软管的下端与冷却器的一端固定,各个所述水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且第一电
磁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水
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且第
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水槽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且移
动板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0013]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轧钢室本体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保证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便于对余热进行回收,并且,保证余热回收的效率和效
果,更加节能环保。
[0014] 进一步,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顶部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导杆,所述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二
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水槽的侧壁固定,且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
[001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移动板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0016]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顶部的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出液管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一固定箱,且第一固定箱内通过
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扇,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凸轮。
[0017]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冷却液进入第一固定箱中时,冲击在第一转扇的表面使其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转动杆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并在第一复位机构的作
用下,能够推动推动板、连接板和移动板进行往复移动,并带动散热管进行往复移动,还能
起到搅动效果,从而使得冷却水对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而保证余热回收的
效率和效果。
[0018] 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器顶部的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侧壁套设有套管,且套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
第三连接块与滑片的顶部固定,且第三连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螺
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
接有电机。
[0019]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启动电机,电机的转动带动螺纹杆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接块和滑片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电阻丝的阻值调小,进而增大
冷却器的功率,适当降低冷却液温度。
[0020] 进一步,所述流速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插设在进液管侧壁的固定罩,且固定罩内通过第二复位机构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侧壁开设有圆孔,且密封板的移动通过第二
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0021]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冷却器的功率增大时,通过第二推动机构和第二复位机构使得密封板向上移动复位,使得圆孔与进液管逐渐错开,从而减小冷却液
的流速,进而保证冷却液的吸收效率和效果,保持轧钢室本体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
[0022] 进一步,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密封板侧壁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连接块,且第四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所述第二T形导杆的
侧壁套设有第五连接块,且第五连接块与固定罩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二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
有第二弹簧。
[0023]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密封板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0024] 进一步,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块侧壁的推动杆,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且推动块包括斜面。
[002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连接块进行移动时,带动推动杆进行同步移动,并使得推动杆的端部与斜面逐渐脱离,此时,密封板能够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上
移动复位。
[0026] 进一步,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轧钢室本体内侧壁的L形板,且L形板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风扇,所述转轴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
[0027]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冷却液进行循环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和风扇进行转动,从而对轧钢室本体内进行吹风操作,加速空气流动,从而使得冷却液的
吸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而保证余热回收的效率和效果。
[0028]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插设在冷却管侧壁的第二固定箱,且第二固定箱内通过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扇,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
且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
[0029]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冷却液进行循环时,当冷却液进入第二固定箱中时,冲击在第二转扇的表面使其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二转动杆带动主动锥齿轮进行
转动,主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和风扇的转动。
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中流速调节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0032] 图3为本发明中吹风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0033] 图4为本发明中余热回收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0034] 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 图7为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 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9] 1、轧钢室本体;201、水槽;202、移动板;203、伸缩垫;204、第一固定管;205、散热管;206、第一软管;207、第四温度传感器;208、第一连接管;209、第一电磁阀;210、出水管;
211、第二连接管;212、第二电磁阀;213、进水管;214、第二软管;301、第一连接块;302、第一
T形导杆;303、第二连接块;304、第一弹簧;401、连接板;402、推动板;403、第一固定箱;404、第一转动杆;405、第一转扇;406、凸轮;501、L形板;502、转轴;503、风扇;601、从动锥齿轮;
602、第二固定箱;603、第二转动杆;604、第二转扇;605、主动锥齿轮;701、固定板;702、套
杆;703、套管;704、第三连接块;705、螺纹管;706、螺纹杆;707、电机;801、固定罩;802、密封板;803、圆孔;901、第四连接块;902、第二T形导杆;903、第五连接块;904、第二弹簧;1001、
推动块;1002、斜面;1003、推动杆;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支撑板;13、冷却管;14、泵体;
15、进液管;16、第二温度传感器;17、出液管;18、第三温度传感器;19、冷却器;20、滑动变阻
器;2001、滑片;2002、电阻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41] 轧制过程中精轧的速率明显低于粗轧效率,因此提高精轧机效率是提高产品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在电机传动齿处设置速比齿轮以提高电机传动转速,以此带动轧压速率。
通过对电机马达功率进行研究计算,以最大承受扭矩进行提速,在通过设置电机保护器与
上位机(PC)端相连,进行实时监控。在对速比齿轮、电机齿轮材质钢性、韧性、疲劳和耐磨性
等参数进行分析,利用MATLAB进行设计电机运行分析模块,通过录入材质基本参数、电机功
率与负荷等参数,与电机保护器监测参数进行电机工况模拟,通过模拟数据进行限制电机
功率,在通过速比齿轮提高运行能力同时,有效保护电机各链接组件不进入负载运行。
[0042] 发明人对轧制过程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后发现:在电机马达提速后容易造成热叠加效应,使得轧钢室内的温度较高,不仅影响轧制的效率和效果,而且造成热量的浪费,不
够节能环保,对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43]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0044] 如图1‑图8所示,一种轧钢室热交换装置,包括轧钢室本体1,轧钢室本体1的顶部固定插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且轧钢室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底
部固定连接有“S”形设置的冷却管13,且冷却管13内填充有冷却液,冷却管13的进口固定连
接有泵体14,且泵体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5,进液管15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二温度
传感器16,且冷却管13的出口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7,出液管17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三温度
传感器18,且出液管17的另一端通过余热回收机构连接有冷却器19,冷却器19的顶部固定
连接有滑动变阻器20,且冷却器19与滑动变阻器20电性连接,滑动变阻器20包括电阻丝
2002和滑片2001,冷却器19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滑片2001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且进液管
15的另一端与冷却器19的另一端固定,进液管15的侧壁设置有流速调节机构,且轧钢室本
体1内设置有吹风机构,能够保证轧钢室本体1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保证轧制的效率和
效果,同时,便于对余热进行回收,并且,保证余热回收的效率和效果,更加节能环保。
[0045]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余热回收机构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水槽201,且水槽201的顶部通过第一复位机构连接有移动板202,移动板202和水槽201之间固定
连接有伸缩垫203,且移动板202的顶部固定插设有第一固定管204,水槽201的底部固定插
设有第一软管206,且第一固定管204和第一软管206之间固定连接有“S”形设置的散热管
205,出液管17和第一固定管20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214,且第一软管206的下端与冷
却器19的一端固定,各个水槽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209,且第一电磁阀209的另
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08,第一连接管20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10,且水槽
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212,第二电磁阀2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211,且第二连接管2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13,水槽201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四温
度传感器207,且移动板202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进行推动,能够保证轧钢室本体1内的
温度处于可控范围,保证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便于对余热进行回收,并且,保证余热回
收的效率和效果,更加节能环保。
[0046]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202顶部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块301,且第一连接块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导杆302,第一T形导
杆3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二连接块303,第二连接块303与水槽201的侧壁固定,且第一T形导杆
302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304,对移动板202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0047]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202顶部的连接板401,且连接板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402,出液管17的侧壁固定插设有第一固定箱
403,且第一固定箱403内通过第一转动杆404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扇405,第一转动杆404的下
端固定连接有凸轮406,当冷却液进入第一固定箱403中时,冲击在第一转扇405的表面使其
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转动杆404带动凸轮406进行转动,并在第一复位机构的作用下,能够
推动推动板402、连接板401和移动板202进行往复移动,并带动散热管205进行往复移动,还
能起到搅动效果,从而使得冷却水对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而保证余热回收
的效率和效果。
[0048]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器19顶部的固定板701,且固定板7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套杆702,套杆702的侧壁套设有套管703,且套管703的另一端
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704,第三连接块704与滑片2001的顶部固定,且第三连接块704的侧
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管705,螺纹管705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06,且螺纹杆706的另一端与固
定板701的侧壁转动连接,固定板7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707,启动电机707,电机707的
转动带动螺纹杆706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接块704和滑片2001向靠近固定板701的方向
移动,从而将电阻丝2002的阻值调小,进而增大冷却器19的功率,适当降低冷却液温度。
[0049]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流速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插设在进液管15侧壁的固定罩801,且固定罩801内通过第二复位机构连接有密封板802,密封板802的侧壁开设有圆孔
803,且密封板802的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机构进行推动,当冷却器19的功率增大时,通过第二
推动机构和第二复位机构使得密封板802向上移动复位,使得圆孔803与进液管15逐渐错
开,从而减小冷却液的流速,进而保证冷却液的吸收效率和效果,保持轧钢室本体1内的温
度处于可控范围。
[0050]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密封板802侧壁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连接块901,且第四连接块9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T形导
杆902,第二T形导杆9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五连接块903,且第五连接块903与固定罩801的侧
壁固定,第二T形导杆9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904,对密封板802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
作用。
[0051]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块704侧壁的推动杆1003,密封板8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1001,且推动块1001包括斜面1002,第三连
接块704进行移动时,带动推动杆1003进行同步移动,并使得推动杆1003的端部与斜面1002
逐渐脱离,此时,密封板802能够在第二弹簧90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
[0052]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吹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轧钢室本体1内侧壁的L形板501,且L形板501的侧壁通过转轴502转动连接有风扇503,转轴502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进
行驱动,在冷却液进行循环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轴502和风扇503进行转动,从而对轧钢
室本体1内进行吹风操作,加速空气流动,从而使得冷却液的吸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而
保证余热回收的效率和效果。
[0053]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插设在冷却管13侧壁的第二固定箱602,且第二固定箱602内通过第二转动杆603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扇604,第二转动杆603的下
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605,且转轴5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601,在冷却液进行
循环时,当冷却液进入第二固定箱602中时,冲击在第二转扇604的表面使其进行转动,并通
过第二转动杆603带动主动锥齿轮605进行转动,主动锥齿轮605的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601
的转动,进而带动转轴502和风扇503的转动。
[0054]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0055]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在轧钢室本体1内设置冷却管13和冷却液,能够对轧钢室本体1内的热量进行吸收,保持轧钢室本体1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与此同时,启动泵体14对
冷却液进行循环,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17、第二软管214和第一固定管204后进
入散热管205内,并通过水槽201内的冷却水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能够对余热进行回收,
通过第四温度传感器207对水槽201内的水温进行检测,当水槽201内的冷却水温度较高时,
打开第一电磁阀209将冷却水排出,并且,打开第二电磁阀212,向水槽201内再次加入冷却
水,通过设置多个水槽201对冷却液进行连续冷却,能够保证冷却水总能对冷却液进行冷
却,进行保证冷却的效率和效果,避免热量的浪费,更加节能环保;
[0056] 当冷却液进入第一固定箱403中时,冲击在第一转扇405的表面使其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转动杆404带动凸轮406进行转动,并在第一复位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推动板
402、连接板401和移动板202进行往复移动,并带动散热管205进行往复移动,还能起到搅动
效果,从而使得冷却水对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而保证余热回收的效率和效
果;
[0057] 与此同时,在冷却液进行循环时,当冷却液进入第二固定箱602中时,冲击在第二转扇604的表面使其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二转动杆603带动主动锥齿轮605进行转动,主动锥
齿轮605的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601的转动,进而带动转轴502和风扇503的转动,从而对轧
钢室本体1内进行吹风操作,加速空气流动,从而使得冷却液的吸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
而保证余热回收的效率和效果;
[0058] 并且,将第三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6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1与PLC可逻辑控制器进行相连,在冷却液进行流动换热后,以轧钢室本体1的温度为基准进行调整流速,
以第三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6的温度数据进行计算差值,若差值过小,判定换热
效率低下,进行加大冷却器19功率,适当降低冷却液温度,同步减小流速,保持轧钢室本体1
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在调节时,启动电机707,电机707的转动带动螺纹杆706的转动,进
而带动第三连接块704和滑片2001向靠近固定板701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电阻丝2002的阻值
调小,进而增大冷却器19的功率,适当降低冷却液温度,与此同时,第三连接块704进行移动
时,带动推动杆1003进行同步移动,并使得推动杆1003的端部与斜面1002逐渐脱离,此时,
密封板802能够在第二弹簧90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使得圆孔803与进液管15逐渐错开,
从而减小冷却液的流速,进而保证冷却液的吸收效率和效果,保持轧钢室本体1内的温度处
于可控范围。
[0059]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能够保证轧钢室本体1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保证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便于对余热进行回收,并且,保证余热回收的效率和效
果,更加节能环保。
[006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6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